一、大豆蛋白(異黃酮):被發現其化學結構與生理功能近似「雌激素」,能保護血管內皮、促進造骨細胞活性及抑制蝕骨細胞的活性,不易致血管疾病與骨質流失現象。許多研究顯示更年期補充大豆異黃酮,除可降低更年期的諸多不適現象外,更可降低血清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而抑制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以及減緩骨質的流失。
二、深海魚油(ω-3脂肪酸),最明顯的生理機能是能降低血清三酸甘油酯,此項機能也被衛生署公告不用再個別進行產品功能性試驗,而能逕行申請成為健康食品而宣稱的機能。魚油也普遍被認為能減緩血小板的凝集,減少血栓與動脈粥狀硬化的形成,而能使高血壓降低;許多實驗也認為魚油能調節免疫,尤其降低自體免疫與氣喘等之過敏的發生。
三、綠茶/兒茶素,茶多酚類是茶葉中含量最多的可溶性物質,其中最主要成分是兒茶素類(catechins),近年來的一些代謝症候群研究發現兒茶素是一種很不錯能同時降低血膽固醇、LDL-C(壞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及血壓等多項指標的保健食品。
四、紅麴俗稱「紅糟」,是將米煮熟、放冷,然後均勻灑上紅麴菌,攪拌放置一段時間發酵而成,應用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科學證據顯示,紅麴最特別的是含有與全世界最普遍用來降低血膽固醇,甚至能緩慢清除已堆積在動脈壁上血栓或泡沫細胞之Statin類的MonacolinK,是在所有能降低血脂肪功效當中被公認幾乎已達藥級的保健食品。也是目前衛生署公告唯二之一,不用進行個別功能性實驗,而能直接申請「健康宣稱」的健康食品食材。
五、膳食纖維/菊苣纖維,膳食纖維的來源除了蔬菜及水果外,未精製穀類的攝取常是更好的來源,如燕麥、大麥及稻米等皆有研究指出其所含有的膳食纖維可降低動物或人體之血脂質及肝脂質。不同化學結構的膳食纖維對血與肝脂質之影響可有極大的差異,例如水溶性膳食纖維比非水溶性膳食纖維較能降低血與肝脂質,水溶性膳食纖維的良好食物來源包括燕麥,大麥,含豐富果膠的水果,豆類,關華豆(guar)及洋車前子(psyllium)。膳食鮮維可降低膽固醇,維持飯後正常血糖值,幫助體重控制與降低血壓。美國心臟學會已將其納為健康護心飲食指引。
六、植物固醇,植物性固醇主要是源自於植物,尤其杏仁、核桃、腰果等堅果類食物、某些穀類之糠麩或植物油中,人體無法自行合成。植物固醇其結構與膽固醇極相似,在人體腸道中會與膽固醇競爭吸收,因而能減少腸道中動物性膽固醇的吸收,且可在小腸中與膽汁酸或膽鹽微粒結合,造成膽固醇的溶解度降低,容易由膽汁排出因而能降低肝中膽固醇的堆積,也不容易蓄積體內。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建議:「每天攝取1.3公克的植物固醇能降低10%左右的血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
七、大蒜精,新鮮蒜頭中含有大量很獨特含硫的alliin,但大蒜被拍碎及接觸到空氣後,其中的〈酉每〉alliinase被活化,將alliin轉化成具特有辛辣蒜味之大蒜素(allicin),alliin與allicin陸續被發現具有很多的生理機能。研究發現攝取大蒜能降低胃癌與大腸結腸癌罹患率。此外,大蒜也被發現能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LDL-C)、降低血液黏稠度、以及能增加好的膽固醇(HDL-C)等,而能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大蒜也被發現能降低血糖。
八、微藻類,藻類的營養價值很高,它不僅含有大量人體利用率很高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無機鹽、維生素,並具有大量完整的必需氨基酸、有機碘、磷、鉀和多種微量元素,以及膳食纖維等。目前最被廣泛食用的有綠藻與螺旋藍藻,這幾年在台灣較被注意到的俗稱「引藻」,乃屬於綠藻中的一種小球藻。綠藻就被發現含有4-5%的「綠藻生長因子」(Chlorella Growth Factor);近年,綠藻與引藻被發現具有很強能活化PPARs,而能降低血脂肪、血糖及血壓等預防或改善代謝症候群之生理功能,目前都已有產品獲得能宣稱降低血脂肪之健康食品認證。
九、甲殼素:可與膽酸和膽鹽結合,因而能抑制小腸對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的吸收,不但會減少脂肪在肝臟的堆積量、降低血脂肪濃度,對於預防動脈粥狀硬化與腦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另可控制血壓及提升免疫系統的功能、有助減少腫瘤細胞的傷害、抑制腫瘤發生與成長、預防或改善胃潰瘍等。甲殼素具有抗氧化的能力,能活化細胞,防止細胞老化。
十、納豆激:納豆是將煮熟黃豆直接加入一種特殊的發酵納豆菌(Bacillussubtilis,natto)所製成帶有黏性物質與獨特氣味,含有納豆激的黃豆發酵食品。雖然有些藥物或保健食品可以預防血液凝塊堵塞與血栓的形成,但納豆激含有天然的血栓溶解酵素Nattokinase,能溶解血管壁上已經形成的血栓,大幅降低由血液中纖維蛋白原所引起的血栓性疾病發生率,因此兼具預防及改善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