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替濕疹多 奇癢無比中醫對症下藥
淡淡三月天已經到來,值此冬春交替的季節,往往因環境氣溫變化明顯,細菌開始大量滋生,容易引起各種過敏症狀,其中反應在皮膚上常見即為濕疹。中醫稱為「浸淫瘡」或「濕氣瘡」,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排斥及敏感反應,且有彌漫性擴大的現象。據估計,台灣約有四分之ㄧ的人曾經有過各類濕疹,發作時紅腫令人奇癢難受,可能抓破皮流水,帶給病人極大的精神負擔。
濕疹發病原因分成內在與外在因素,中醫師鄭愛蓮表示,除了外在環境變化如季節交替,也會受到溼熱的環境所影響,導致經常流汗、皮脂腺容易分泌,使皮膚受到刺激引發有關係,或是接觸到某些刺激原,如衣服、化妝品、金屬裝飾品,而產生過敏反應而引起濕疹病變,以及會受到飲食失節或過度食用腥發動風之品,以致傷及脾胃與肝膽,致使影響這一些器官正常運作,身體抵抗力變弱,形成脾胃肝膽濕熱,因而發病。
初期濕疹的症狀會出現紅腫,如一粒粒的水丘疹,因為奇癢無比,患者忍受不住而搔抓,很容易抓破皮,使水泡破裂,乾燥後結成痂皮,甚至脫屑,好發部位以身體摺縫處、關節凹彎側為主,如腰帶纏繞處、腋窩、膝膕窩、肘彎、耳後、女性乳房下方、甚至陰部、肛門周圍、腹股溝等,會讓患者感覺不舒服。
中醫醫治濕疹的方針,必需觀察患者的症狀、體質,有的人一發作馬上紅腫出水,必需先以活膚素進行清潔,進行抗菌滅菌,避免感染。針對止癢部份,可以使用地膚子、白癬皮與蛇床子等藥材。如果屬於體內脾胃、肺胃、肝膽濕熱所引起可以服用中醫藥方,脾胃濕熱可以服用「萆薢滲濕湯」等;肺胃濕熱可以服用「清上防風湯」等;肝膽濕熱可以服用「龍膽瀉肝湯」等。也有的人屬於虛症,容易腹瀉,可以服用養血、補脾虛養血的藥方,包括當歸、生地、白朮、陳皮等。
中藥醫治濕疹是可以根治的,但由於醫治的重點不是把表面的皮膚病病徵消除,而是要徹底改變體質,因此治療需要一段時間。鄭愛蓮表示,濕疹常因濕熱引起,患者平時的預防保健要注意食材選用具利濕清熱功效為宜,少吃如海鮮食物或辣椒、芥末、蔥、蒜、酒類等辛辣食物,或其他燒烤油炸料理方法,以免加重病情。濕疹即使根治後若飲食不當或身體抵抗力欠佳,可能會再復發。因此,平時將身體調理好,以及注意飲食,才能獲得保養,而非一再復發求醫。(中時健康)
轉載自: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1&id=129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