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季將至,接二連三的國中基測、大學指考等,都將陸續登場,考生在最後衝刺階段,往往因為身心壓力過大,而容易出現焦躁症狀,例如情緒不穩定、易怒、腸胃不適、頭痛、失眠等,嚴重影響上課專注力;另一方面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也不例外,普遍產生焦慮和生活作息不正常的情況,紛紛求助於精神科醫師,希望能即時控制,避免症狀惡化。
長期的壓力如果沒適當紓解,容易導致焦慮症(anxiety),以考生來說,由於心理壓力過大,如果本身缺乏自信或是對於情緒表達方式較內歛,就有可能出現情緒的徵候,像是緊張、易怒、失眠等。精神科醫師陳震宇表示,初期壓力適應不良並非嚴重到非先求醫不可,可以先找出壓力的來源,例如是否因為考前準備不夠充份?還是過度緊張患得患失?或是缺乏自信心?還是沒有適當的紓壓方式?尋找到自己的壓力源,尋找出自己合適的紓壓方式是最佳選擇。初期面對壓力問題,一般透過紓解壓力與建立自信心的方式,從日常生活中調整做起,就可以得到不錯的改善效果。
在尋求門診求助時,精神科醫師一般會先以心理諮商形式進行,主要目的即在於讓考生將壓力說出來,協助找到壓力來源,再依照壓力源給予適當紓解壓力的建議,例如在所有考科中,成績比較不理想的科目,如果想要進步,一般會建議調整讀書方法。陳震宇表示,考生如果覺得記憶力不佳,大多因為焦慮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所致,解決方式是設法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也許可以從書桌收拾乾淨著手,讀書時候只放置該科目相關物品,或是有的考生習慣戴耳機聽音樂,覺得有助記憶,其實都不失為好方法之一,只要是考生覺得對自己有幫助的方式,都不妨一試,而不必過度限制。
考前睡眠品質也很重要,如果想幫助睡眠,可以在睡眠前適當做自我放鬆動作,以改善緊張情緒,促進睡眠;萬一考生失眠情況嚴重,晚上容易做惡夢,可以找精神科醫師諮詢,經過診斷評估可適量服用藥物,不讓睡眠惡化,以免影響日常生活。另外,每個考生對於肚子痛、頭痛等症狀的耐受度不同,除非症狀已經嚴重影響正常作息,或上課情緒不穩定,此時才要考慮求助精神科醫師。
考生在考前的心態調整很重要,如果能調適好心情、紓解壓力,就能順利度過此特殊時期,但是如果壓力未得到紓解,不僅讓自己的表現受到影響,也有可能造成「壓力慢性化」,導致症狀加劇,以及可能會增加治療的時間。「預防勝於治療」,考生的焦躁症狀,仍然可以透過適當的壓力紓解放鬆,以及重建自信,即能得到緩解。(中時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