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梨蔥、懷舊林場鐵路 達人帶路有吃有玩

vector 發表於 2011-7-7 22:43:48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 1838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旅遊休閒
 

採梨蔥、懷舊林場鐵路 達人帶路有吃有玩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遊客到三星選購上將梨,「旅遊達人」vikey建議別忘了沿著台七丙線或舊林場鐵路,來趟深度的旅遊。三星地區農會也推出「三星梨香泰雅情一日遊」,天送埤休閒農業區則有「梨甜蔥香夏之旅」半日套裝遊活動。



vikey說,現在正是稻穀成長期,走在三星鄉台七丙線往天送埤的路上,沿路是金黃稻穗梯田景觀,十分漂亮。在天送埤沿路有天山農場,可賞螢看小豬,還有懷舊天送埤車站,走走鐵軌懷念童年,接著還可以到拳頭姆步道吸吸芬多精,然後再到長埤湖看湖景,清水地熱煮蛋。

如果從天送埤往大同泰雅大橋方向,還可以順路去玉蘭茶園看風景吃茶餐,到九寮溪風景區散步泡腳消暑或到松羅國家步道爬山健身。

太平山過去生產檜木,林業鐵路風光一時,vikey建議可以來個懷舊林鐵之旅,從保留完整的天送埤車站到偶像劇新景點大洲車站,還有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竹林車站,未開發的清水車站也保有月台和日式建築。

三星地區農會加推7月21日及22日的套裝旅遊,從台北及宜蘭出發,帶遊客到大同鄉崙埤社區及九寮溪遊玩,可採梨、帶回一把青蔥及3顆上將梨,平日特惠價1099元,滿30人就成行,洽詢電話(03)9893170 轉76。

天送埤休閒農業區從7月2日到8月28日,每周六、日推出「梨甜蔥香之旅」半日遊行程,從天送埤車站到星寶蔥體驗農場,眠腦農場及天送埤文物室,每人350元,預約可洽范小姐0936628808。


宜蘭縣三星天送埤車站,至今仍保留古樸的外貌。(記者廖雅欣/攝影)

【聯合報】

已有(2)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vector 發表於 2011-7-7 22:44

宜蘭/最美火車站 收藏精美月台票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旅遊休閒
 

宜蘭/最美火車站 收藏精美月台票
 
 
【聯合報/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記者廖雅欣/攝影)

被網友稱為「全台最美麗火車站」的宜蘭縣冬山車站,也有最美麗的月台票!冬山站改版發售的兩款風景月台票,引起收藏熱潮,有遊客專程購買連號月台票做紀念。

冬山火車站在鐵路高架化後改建,以瓜棚造型,融入當地「冬瓜山」的特色,美麗的照片在網路流傳,被稱為台灣「最美麗的火車站」,假日時常吸引千餘名遊客購買月台票到火車站參觀,平日也有外縣市遊客搭遊覽車前來,讓冬山這個平靜的鄉鎮,熱鬧不少。

今年元旦,鐵路局將冬山站傳統月台票,改為風景式的月台票,還分「上午版」與「下午版」;上午版是映著晨曦進站的太魯閣號,下午版則是冬山火車站的各個角度景觀。月台票每張六元,由於印製精美,遊客進站拍照後,多半捨不得丟掉,也有人拿來當書籤。

站方打算向鐵路局建議,明年再拍些漂亮的攝影照片,出版新的月台票,讓冬山之美傳播得更遠。

【聯合報】
vector 發表於 2011-7-8 22:43

文化行旅/宜蘭餅發明館 糕餅達人說故事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旅遊休閒
 

文化行旅/宜蘭餅發明館 糕餅達人說故事
 
  
【聯合新聞網/特約作家賈亦珍/報導、攝影】


宜蘭餅老闆劉鐙徽與老闆娘周舫仙

在宜蘭,宜蘭餅是牛舌餅,滿街都是,每一家的牛舌餅都叫宜蘭餅;但在宜蘭,只有一家公司的名稱叫宜蘭餅,沒錯!這就是正宗的宜蘭餅發明人劉鐙徽擁有的公司。

這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法令規定他不能用「宜蘭餅」名稱註冊,而「宜蘭餅」又已打出知名度,於是,大家學他的作法,也用他的名字,宜蘭街頭巷尾就充斥著宜蘭餅,上門的客人常說:「別家也有宜蘭餅耶。」有一次有個蘇澳鎮公所的人跑來跟他說:「你們真丟臉耶!做的餅這麼吃,還打宜蘭餅招牌。」結果,他吃的不是「宜蘭餅食品公司」做的「宜蘭餅」。

面對這種情形,劉鐙徽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先嘗看看我們的產品再說。」不用費神解釋說那是別家做,吃了就知道。

說劉鐙徽做牛舌餅不好吃,那對他是一個很大的侮辱,因為他就是為了做出好吃的牛舌餅,費了不少心血才開發出來這個人人讚不絕口的現代牛舌餅。

「以前的牛舌餅難吃,又乾、又硬。」劉鐙徽說:「那種一大包100元的,是拿來拜拜用的,鹿港牛舌餅就是典型。」

由於太太周舫仙是台南人,每當她回台南時,都會帶些伴手禮回去,有時帶的是宜蘭牛舌餅,沒想到被台南親戚嫌棄得要命,甚至跟周舫仙說:「下回不要帶這個回來了,很難吃。」

劉鐙徽的字典裡容不下「難吃」二字,台南人竟敢嫌宜蘭牛舌餅難吃,這口氣嚥不下,當時他就跟老婆說:「有一天我要讓牛舌餅變得好吃。」

當時牛舌餅不是他做的,他以前不做餅,而是做糕點,生意太好、太忙,但太累,夫妻倆身體都快垮掉了,他們決定喘一口氣,就轉做素食餐廳,輕鬆一些,但營收差很多,做了幾年後決定收掉,並且決定把店面租給7-11,「那是民國89年的事,一個月可收7萬租金。」劉鐙徽說:「當時想說收租就可以過曰子了,可以休息一陣子。」

老天卻不讓他休息,7-11總公司傳來的消息是這家店面跟羅東分店太接近,不能在這裡開,就這樣整件事拖到5月才決定,7-11不租店了,那怎麼辦?

臨時哪得到要做什麼,後來他們決定回到糕餅業,只不過這回做是餅,這是當時他們最有把握的一條路,因為那時開始備戰中秋節正合適,問題在做什麼?月餅嗎?什麼樣的月餅?周舫仙說:「做牛舌餅吧!」劉鐙徽想起了自己以前發的豪語,二話不說立即著手進行「把牛舌餅變好吃」的研發工作。

「傳統牛舌餅就是麵粉加麥芽糖做成。」劉鐙徽說:「牛舌餅的前身就是牛舌粿,更粗糙,以前人都把它們粗略地揑成12生肖的樣子,可拜拜,農忙時期也用它來塞飽肚子。」

要把農忙時的粗食,變成美食,耗了劉鐙徽3、4個月的時間,在他的配方裡,除了麵粉一樣以外,其他都變了,他不用一般用的豬油,改用貴參參的荷蘭進口鮮奶油,還要加上一些進口奶水,機器要改、烤盤要改、面板要改、餅料的比例要改,厚度也要改,劉鐙徽說:「每種東西都一改再改。」

就以做餅的面板來說,別人做餅都用金屬面板,但他研發出來的牛舌餅不行,因為金屬導熱太快,會讓餅板的溫度太快下降,就會有出油現象,劉鐙徽在家裡上下翻找各種可用材料,木桌面、玻璃桌面、不鏽鋼桌面,實在無計可施了,突然看到店裡櫃台的大理石桌面,一試用發現他找到了,「大理石溫度夠冷,傳熱又慢,牛舌餅可以保持住它的溫度。」從開始找到找到,已花了他兩個月。

現在店裡的展示廳就還展示著這塊突破研發困境的大理石桌面。


劉鐙徽時常在DIY新點子

溫度也讓牛舌餅製作過程要很手上停留最短的時間,所以包餅、捍餅都要快,「初學者一小時只能做6片,我工廠裡的快手,一小時能做22盤,也就是約400片。」

在這段期間,他試做了很多版的牛舌餅,「初試版」、「改良版」、「再改良版」、「接近合格版」、「快要成功版」、「不夠完美版」、「好吃但不夠好吃版」,每種版的牛舌餅他當然都要嘗過,才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那段時間可以用「滿肚子牛舌餅」來形容他。

「每次改出來的成品,也拿去給人家吃,看看別人吃完後的反應及意見,再改。」越改越好吃,越改越薄,到最後,「0.1公分」的驚世牛舌餅出爐了。

那年的中秋節,別家店賣月餅,他們家賣0.1公分超薄鮮奶牛舌餅,夫妻倆送禮也用自家產的這個新產品,結果,爆受歡迎,大家月餅吃膩了,超薄牛舌餅好吃又續嘴,又香又脆,一片接一片,當時的宜蘭縣長李國華吃了後說:「這樣的牛舌餅才算宜蘭餅。」於是,劉鐙徽就把公司名稱改成「宜蘭餅食品公司」。

改公司名稱沒問題,但要把宜蘭餅註冊成商標時,出了問題,因為地名不能用作產品名,於是,宜蘭的糕餅業者就開始模仿做劉氏牛舌餅,通通掛的是宜蘭餅名號,宜蘭餅真的出名了,但劉鐙徽卻得常忍受各路消費者「價比三家」卻不管品質的詢問,到現在,他還是那句話,吃過就知道。

所以,在宜蘭餅的店裡,試吃是極其大方的,店員只怕你不吃,不怕你一口接一口吃,這種大方就是一種自信,吃了你再到別家店吃他們的「宜蘭餅」,你就會知道誰的宜蘭餅比較正點了。

當然,劉鐙徽不會只用試吃來面對仿冒問題,對擁有一個「過動」腦袋的他來說,這正是讓腦袋發揮功能的時候,周舫仙就形容他:「以前做蛋糕店時,一個新產品推出,客人覺得好吃,第二天來買已買不到了,因為架上的是更新的產品。」他就是這樣,在他推出新產品時,腦袋已開始出現下一個新產品的輪廓了。


宜蘭餅門面劉瓊鎂

所以,他的產品更新很快,以牛舌餅為例,不斷地在做變,口味一變再變,其他店家追不勝追。他也很有策略,大家都用宜蘭餅,他就叫自己做空姐的漂亮女兒劉瓊鎂來當代言人,各家宜蘭餅中,只有他家的包裝上有劉瓊鎂的漂亮照片,於是,大家都知道,要買真正好吃的宜蘭餅,要買包裝上有個美女的,劉瓊鎂變成遊客買宜蘭餅一定要認明的「LOGO」,而且乾脆把店面變成「宜蘭餅發明館」除了餅,也讓遊客DIY做餅,還有展示館,展了劉鐙徽在糕餅這條路走過的點點滴滴,聽著導覽人員說故事,你就會知道,他在糕餅上下的功夫之深,才能做出這些好吃的東西。

這些做糕餅的十八般武藝,可是他從13、4歲開始當學徒一路學來的本事,劉鐙徽常喜歡指著自己額頭上的疤談到剛當學徒時的故事。

以前他的家很窮,又生了8個小孩,家裡看到他不愛唸書,三姐就把他送到做糕餅的同學家當學徒,「這個疤就是剛去那幾天燙的。」劉鐙徽說:「那時是中秋節前幾天,店裡正忙,我負責排餅,房間裡很熱,一熱就想肚咕,一肚咕頭就往燙燙的烤盤點過去,就燙了個疤。」當然,一燙就醒,就再也不敢肚咕了。

但不愛唸書的他卻發現自己對做糕餅很有興趣,就這樣一路走來,成了宜蘭的糕餅達人。

劉鐙徽的腦袋還在不停地動,現在他動的腦筋是米食,「我要做米食。」他說:「我要重現一些古早時代的米食,例如牛舌粿、雞母糕、猜墓粿。」

這個念頭為的不是賺錢,而是文化傳承,他覺得自己應該為台灣的文化作點事情,而找回傳統米食就是他想做的事。

傳統米食很有故事的,「你聽過猜墓粿嗎?」劉鐙徽說:「那是以前清明掃墓都會做的事。」墓區都會有些窮苦家小孩在放牛,有人掃墓就等在旁邊,掃墓的人就會出一些謎語給他們猜,猜對了就把一些祭品送給他們,「祭品要分給人家,這是祖先的規矩。」

「牛舌粿跟雞母糕的料都一樣。」劉鐙徽說:「只是造型及作法不同。」

目前在他的「宜蘭餅發明館」對面有塊地,他準備要做個「米食館」,設計都快畫好了,對宜蘭糕餅業者來說,又得嚴陣以待了,因為,劉鐙徽一出手,通常就會天翻地覆。

期待哦!如果你有機會到「宜蘭餅發明館」,別忘了找劉鐙徽聊聊,你可以聽到很多故事,舊的、新的、正在進行的、還有未來的,別只買餅哦!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vector

LV:6 爵士

追蹤
  • 4036

    主題

  • 4118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