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朱鎔基時代不為人知的政壇秘聞

asos303333 發表於 2011-9-22 00:29:47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8 6595
 紅潮導語:朱鎔基出任國務院總理,是在3月17日。他得到了2890張選票(只有29個人反對他,另外有31個人棄權)和連續三次掌聲。

  9月8日,《朱鎔基講話實錄》(一至四卷)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國財經出版社向全國發行。該書收錄了朱鎔基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總理期間的重要講話、文章、信件、批語等348篇,約123萬字。收入照片272幅,批語、書信及題詞影印件30件,絕大部分文稿是第一次公開發表。儘管朱鎔基已經遠離公眾視野多年,但關於這位前總理的話題,卻一直是民間熱議的焦點。一向以寫內參聞名的人民日報著名記者淩志軍在《變化:1990-2002年中國實錄》書中,首次披露了朱鎔基許多不為人知的政壇秘聞。

  淩志軍: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暢銷書作家;法學碩士。祖籍廣東,生於上海,長在北京。15歲到工廠做工,16歲做農民,19歲當兵,25歲成為新華社記者。沒讀過中學,也沒讀過大學。30歲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3年後獲得法學碩士學位。現在是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

  淩志軍是當今中國時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譽為“中國的威廉·曼徹斯特”、當代中國記者的“標桿”。2003年《南風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書都引起巨大反響。他擁有廣泛的讀者。他在過去十多年間連續出版九部著作,全部進入暢銷書排行榜。他的著作還以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朱鎔基的話並不比江澤民說得更加嚴厲,可是他說話的方式和口氣卻又截然不同,語氣尖刻,毫不留情,沒有餘地,這讓官員們難以接受。”

  “本以為他得罪很多人,得票不會高的”金融危機的逼近的確是幫了朱鎔基的忙。這個人根本用不著收買人心,已是人心所向。

已有(8)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asos303333 發表於 2011-9-22 00:29
 1997年春天,朱鎔基在這邊宣佈“軟著陸”已經實現,得意之情就像一個駕駛著毛病百齣的飛機搖搖擺擺回到地面的機長。可是才過了三個月,就有消息說大事不好——泰國宣佈泰銖不再與美元挂鉤。接著泰銖大幅貶值,股市一落千丈,銀行紛紛倒閉。“分明是一場金融危機嘛。”他這樣說。

  由於朱鎔基讓中國成功地“軟著陸”,國內輿論已經產生對他的依賴,他能理解這個局面。同樣能夠理解的是,如果他現在不能夠阻止“金融風暴”的登陸,人們還是會認為他的新政失敗了。

  到亞洲金融風暴發生9個月後,也即他就任總理的這個月裏,他相信自己勝券在握。1998年3月5日,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躊躇滿志地走進人民大會堂的時候,人人心知肚明,朱鎔基就要取代李鵬成為總理了。

  正式的選舉還要等兩個星期以後,不過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金融風暴”的團團包圍之中,人們都覺得只有這個人可以依賴,甚至連那些對他持有最尖銳的批評態度的人,也不再置喙。從這個意義上說,金融危機的逼近的確是幫了朱鎔基的忙。這個人根本用不著收買人心,已是人心所向。

  朱鎔基出任國務院總理,是在3月17日。他得到了2890張選票(只有29個人反對他,另外有31個人棄權)和連續三次掌聲。

  投票程式尚未開始,2000多位代表只聽到江澤民主席提名朱鎔基出任國務院總理,當即鼓起掌來。等到大會主持者胡錦濤宣佈投票結果的時候,會場上再次爆出掌聲。然後,上午10:40,高音喇叭裏面響起一個聲音:“朱鎔基被批准為國務院總理”,掌聲第三次響起。這三次掌聲就像潮水似的,一浪高過一浪,未肯止息,以至胡錦濤幾次想要繼續下面的程式又被掌聲打斷。然而最重要的是,這掌聲完全發自代表內心,而非事先的安排。
asos303333 發表於 2011-9-22 00:30
“真是想不到。”一個名叫鐘聞一的香港記者說,“我本來以為他得罪了很多人,得票不會高的。”一個自稱連續十年採訪人代會的記者說他“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熱烈的場面”。另外一個更老資格的記者說:“我看到過,那是在周恩來時代。”

  “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就像他迄今為止生命中的許多篇章一樣,這次演說也具有悲劇氣氛。

  大會閉幕這天,北京天氣驟冷,白天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地面上覆蓋著薄冰。上午11:00,李鵬的車子開走了,朱鎔基留下來,舉行了他就任總理以來的第一次記者招待會。

  他沒有發表就職演說,不過,一開始講話就很精彩。他說他很喜歡看“鳳凰衛視”的節目,後來這家電視臺的那位年輕漂亮的女主持人——吳小莉,果然有機會站起來提問,請他說說自己的“心路歷程”,這讓在場的記者都為之一振。

  就像他迄今為止生命中的許多篇章一樣,這次演說也具有悲劇氣氛。不過,人們總是被悲劇感動,喜歡為悲劇鼓掌,當他說出那句膾炙人口的名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時候,記者席上掌聲響起,連外國記者也在鼓掌叫好。

  他還說了一些一針見血、純粹朱鎔基味道的話。“為什麼不能實行科教興國?因為政府太龐大,把財政都吃掉了,吃飯財政。”他把手一揮:“本屆政府決心精簡機構,減掉一半人。”他說完了,向記者擺擺手,轉身走了。在這種場合,他們通常是不鼓掌的。他們把這看作一種工作會議,擔心鼓掌會影響了自己的客觀公正。可是新總理的魅力把這些苛刻的善於挑剔的人都吸引了。這倒不是他特別棒,而是由於共產黨的官員中如此富有個性的人實在太少。這一天,香港股市上漲323點。

  《人民日報》連續兩天都是彩印,上面刊登江澤民、李鵬和朱鎔基的照片。三個人微笑握手,一副親密無間的樣子。這是向世人昭告,至少未來五年,中國是一個“三駕馬車”的局面。
asos303333 發表於 2011-9-22 00:30
“叫我什麼東西,我都不高興”過去幾年他所持有的經濟主張,已經多次被人指責為“私有化潛行”,後來則更進一步把他叫做“經濟沙皇”,或者“中國的戈巴契夫”。



  中國這邊,還沒有人把朱鎔基叫“偉人”。不過,此公已有很多綽號:“鐵腕總理”、“朱老闆”、“鐵血宰相”,這些還都算是客氣的。《漢堡日報》的大字標題直接把他稱做“DerBoss”,這在德文中的意思類似于北京話的“頭兒”,叫西方人說出來,就有很親切的意味。

  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無保留地讚揚朱鎔基的成就、思想和品格。

  如前所述,過去幾年他所持有的經濟主張,已經多次被人指責為“私有化潛行”,後來則更進一步把他叫做“經濟沙皇”,或者“中國的戈巴契夫”。

  他是嘗到過做“右派”的滋味的,所以心裏明白,這樣的用語意味著他在那些人的眼裏已經成為政治上的敵人。有如1960年代把劉少奇叫做“中國的赫魯曉夫”、1970年代把鄧小平叫做“鄧納吉”。這使他不得不作出反應。

  “對於外界叫我‘中國的戈巴契夫’也好,叫我‘經濟沙皇’也好,叫我什麼東西也好,我都不高興!”他陰沉著臉對幾百個中國和外國的記者說,這是那一天他唯一有些失態的時刻。

  “你們可憐可憐我吧”朱鎔基卻沒有想到,他面前的最大的“地雷陣”不是別的,正是官員隊伍。

  1998年,朱鎔基遇到的情形也挺怪。接任總理獲得了異乎尋常的勝利,他有能力,有個性,胸懷大志,不肯隨波逐流,在全國人大代表中間又獲得壓倒多數的支援,此後要做什麼,應該比他當副總理的那些年更加得心應手。
asos303333 發表於 2011-9-22 00:30
 可是不然。朱鎔基當時以為,只要他的政策符合民心,也就當然地能夠獲得幹部的支援。以他多年所接受的党的教育來衡量,這種判斷理所當然,他要求屬下官員把“講真話”作為守則,還對幾百個記者表示他是不會懼怕前邊的“地雷陣”的。

  可是朱鎔基卻沒有想到,他面前的最大的“地雷陣”不是別的,正是官員隊伍。朱鎔基是中南海裏最尖銳地斥責官員腐敗無能的人。朱鎔基的話並不比江澤民說得更加嚴厲,可是他說話的方式和口氣卻又截然不同,語氣尖刻,毫不留情,沒有餘地,這讓官員們難以接受。

  他說新疆那邊的棉花全都積壓,要不了幾年就會成為廢品,而山東卻在走私棉花。於是他跑到山東的官員中去,說他希望山東能夠“大踏步地後退”,去購買新疆的棉花,“我給你補貼打折,你們可憐可憐我吧”。看到山東人不理他,又連連感嘆“管不了啊”。舉出這樣一些小事就可以明白,朱鎔基對面前這個龐大官員隊伍的某些風氣既憤怒又無奈。

  這時候他已拿定主意,要拿國務院開刀。他把國務院的60多個部長一個一個找來,告訴他們,他打算把國務院的部門大大裁撤,還要減少300個部長和副部長、1900個司局長和副司局長,把國務院的3萬工作人員減少17000人。

  部長們心中忐忑,開始叫苦不迭,都說自己的部門如何如何重要,為國家所必需,不能撤銷。只有胡啟立同意撤銷自己領導的電子工業部。這讓朱鎔基這位新總理感到失望。旁人處在這個時候,也許會懸崖勒馬,不再提這件事。可是他不是這樣的人,就像他自己說的,要“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edward0123 發表於 2012-5-16 23:49
奇怪!為什麼?在薄希來夫婦鬧的沸沸揚揚時,寫這樣的文章?
六道骸2 發表於 2012-5-18 00:30
喔,這還真令人驚訝…
u9503110 發表於 2012-5-20 13:41
喔喔...那是不可能的,這兩個公司關係到許多人的利益......
taro1016 發表於 2012-5-20 21:41
別忘了中國還要掌握軍權說話才大聲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sos303333

LV:6 爵士

追蹤
  • 372

    主題

  • 656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