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季前測試邁隊可謂是強隊中問題最多的,結果到了揭幕站澳大利亞,他們果斷放棄激進的排氣管佈局,回歸到傳統設計,效果立竿見影。今年邁凱輪賽車在低溫下的輪胎狀況相當不錯,也讓他們在類似條件的德國站和匈牙利站都拿到了冠軍。邁隊在直道上的速度優勢毋庸置疑,低速彎角的穩定性也足以同紅牛抗衡,只有高速彎表現不及紅牛,所以蒙紮一戰漢密爾頓表示維特爾完全“out of reach”。即便如此,賽季末巴頓(Jenson Button)在日本站的奪冠以及漢密爾頓在阿布扎比的登頂都相當精彩。不同于紅軍,邁隊對MP4-26的研發一直持續到了最後,他們與紅牛之間的差距也不斷縮小,甚至在某些分站起碼也是旗鼓相當。不過從英國站的情況來看,廢氣擴散器被禁對邁凱輪的影響似乎最大,澳洲站後紐維也說過邁隊“抄襲”了他們的尾管佈局。如此銀箭在新車研發上的壓力也著實不小。
早在賓士(Mercedes Benz grand prix team)發佈2011款新車的時候,業界普遍感覺W02在設計上除了沿襲就是抄襲沒什麼驚喜,難有作為。冬測時,布朗(Ross Brawn) 已坦言新賽車最大的麻煩在於冷卻系統,以致穩定性不夠。一部全新的賽車,如果開始的基礎架構就問題多多,後果可想而知。
英國站後,印度力量在積分上一度還落後于索伯(Sauber F1 Term)和Toro Rosso,可見其後半程的強勁。VJM04雖然在設計上無甚新意,也是在前任賽車基礎上的不斷加強,至少是改掉了以往在中低速賽道難有表現的頑疾。斯帕、蒙紮自不用說,畢竟他們的賽車心臟也是賓士引擎,蘇蒂爾在斯帕第15位發車最後拿到第7;到了新加坡,迪雷斯塔更是取得了個人職業生涯最高名次,一個第六,他也成為本賽季成績最好的新人。收官戰巴西大獎賽,蘇蒂爾(Adrian Sutil)和迪雷斯塔(Paul di Resta)分別帶回第6和第8,為印度力量的2011劃上了完美句點。十月份的時候,印度體育推廣商撒哈拉集團收購了車隊42.5%的股份,與老闆馬爾雅(Vijay Mallya)一起成為最大股東,之于F1這項燒錢的運動,金主總是多多益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