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混亂之初 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幻象之境!
就在這一刻,龍傲天輕盈地從天空之上飛下。走到了那些揮舞著翅膀的士兵麵前,一把將她們懷中的孩子奪走了。這些孩子也都已經被定住了,對於龍傲天的懷抱,沒有絲毫的反應和感覺。看著懷中安靜睡去的孩子們,踏著輕快的腳步,飛速前往榮林雨林的紅頂屋內。
還是那熟悉的場景,熟悉的雨林和紅頂屋,隻是那些熟悉的人,再也不再是自己熟悉的模樣了。
本不想將他們送回雨林之中,可是轉念一想,他們畢竟是榮林族的後人,即使天府做出這種事情來,但是龍傲天相信榮林雨安,絕不會虧待他們。
看著他們緊閉的雙眼,軟糯圓潤的臉龐,這安詳的模樣讓人不忍打擾,像他門輕輕地放在,那紅色的特製小床之上,想要轉身告別,卻又忍不住回頭看。
看著睡得香甜的孩子們,龍傲天的心裏隱隱地有些舍不得,但是又不得不離開。經過一陣艱難的心理掙紮,還是下定決心返回雪山與火山。
由於他們已經被自己定住了,所以完全沒有任何好擔心的,第一次沒有匆忙的飛過去,而是一路慢慢的走著。這雨林中的景色還不錯,隻是昆蟲太過眾多,綠的紅的四處飛舞著。遠遠地聽到一陣嘶叫的聲音,定睛一看,竟然是一頭銀灰色的大象。這大象看起來十分的不一般,與自己平時見到的大象來比是那樣的與眾不同,可是這與眾不同又看不出是哪裏格外的與眾不同。
這頭象的身形更巨大,顏色更深重,嘶叫的聲音也更為的響亮。如果要說還有什麼與眾不同的話,那也許就是,對,明明整個世界都被自己定住了,為什麼在這雨林之中他們卻可以,與往常一樣的活動?
難道說他們不受自己的控製?這太不可思議了。
這深灰色大象的耳朵上鑲嵌著兩顆紅色的寶石閃著晶瑩的亮光。龍傲天再次運用了自己的空間術,但是卻發現並不能將這片雨林所暫停下來。
這就非常的令人疑惑,和感覺到驚奇了。莫非這雨林是不存在於一層空間的世界中。
伸出手去觸摸這大象。越來越近,感覺著大象的溫熱在手前跳動,但是摸到著大象的那一刻,龍傲天的整顆心都懸了起來。自己的手竟然穿透了這大象的身體。這太令人驚奇的,這大象竟然不是真實的存在。四周的雨林和昆蟲也全都是可以穿透而過的。
可是昆蟲噴射的毒液確實可以治別的動物與死地。自己可是親眼看到,一隻手掌大小的綠色飛蟲,噴射出來連綿的白色毒液將地下奔走的一隻棕灰色的兔子毒死。
而且這種綠色的昆蟲便是榮林族對付自己時所放射出來的成群的昆蟲。
他們就像是幻想一樣,在眼前漂浮著,沒有實體的存在,可是他們的攻擊力卻是真真實實的。
伸手噴出了五味真火欲圖將這雨林點燃,可是卻沒有任何的反應,自己的一切法術和功力,對這片幻象的雨林來說都沒有任何的反應。
自己的五味真火的火焰劇烈地跳動著燃燒著,可是對周圍的環境卻沒有任何的改變與傷害。
那是不是就意味著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抵禦他們的攻擊了。那剛才在火山與雪山前的那一站,那些榮林族的人用來攻擊自己的綠色飛蟲呢!
龍傲天仔細的回想,可是卻沒有想起任何關於對付那些飛蟲的事。經過仔細的回憶以後才想起來那些飛蟲好像剛才的時候並沒有停止攻擊自己,也並沒有隨著世界的暫停而停下,一直都在天空中飛舞,隻是自己,將他們忽略掉了。
那既然榆林都是這個樣子,其他的部落又是什麼樣的情況呢!龍傲天跟隨在這大象身後,這大象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異樣,邁著沉重的步伐走的異常緩慢,可是這大象走過的風景,卻在不停的變化著。龍傲天看著四周迅速變化的景象,還有這雨林一點一點的消失,隨之而來的就是草原的景觀,這草原之上有許多的雄獅。
以前一直在雨林呆著,從來沒有到別的部落走訪過,沒想到在這裏的草原之上,竟然會有雄獅和許多的斑馬,這些雄獅和斑馬同樣是幻象,根本觸碰不到。
隻是這雄獅的怒吼,卻使大地都為之顫抖,雄獅開始,接二連三的怒吼,這些斑馬在雄獅的威嚴之下,邁開矯健的步伐迅速的奔跑。
可是這,耳朵上鑲著紅色寶石的,深灰色大象卻沒有絲毫的畏懼,依然怡然自得地邁著緩慢而沉重的步伐向前走著。
與大象所不同的是,這雄獅好像發現了自己。
金色的毛。發在太陽下閃閃發光,怒吼著朝自己狂撲過來,龍傲天下意識的翻手讓自己強大的內力將這雄獅擊倒。
可是,當這怒吼著的雄獅快要撲到自己的身上的時候,才反應過來這是幻象自己的功力對他們根本無法使用。
眼看著這雄獅尖銳的爪子已經在自己的麵前揮舞了,龍傲天一個隱身便躍到了別的地方。
這雄獅看到龍傲天竟然,從自己的爪下逃離,反而更加的憤怒了。嘴裏狂嘯怒吼著,鼻子也冒著憤怒的白煙。
眼看著那大象就要走遠了龍傲天沒有與這怒目圓睜的雄獅多做糾纏,輕身飛到大象的身後跟著那大象繼續往前行走著。
在這草原的盡頭有一片湖泊,湖泊邊有悠閑的犀牛在這裏覓食,時不時的有鱷魚張著滿是巨齒的大嘴來回的遊過。那鱷魚凶狠的模樣絲毫不輸給那怒吼的雄獅。可是這些鱷魚卻沒有攻擊湖邊的犀牛,任由他們在湖邊覓食飲水。這個鱷魚也發現了龍傲天的行蹤眯著眼睛從湖泊裏緩緩地向陸地上遊來。
比起那憤怒的雄獅著,鱷魚卻顯得聰明的了許多。先是緩慢的流出琥珀,然後又悄無聲息的上了陸地,在龍傲天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離他的腳步有一尺之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