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今天,當你置身在都會地區,面對動輒塞車的街頭,是否感嘆交通環境的窘境?難道真的沒有辦法可解決嗎?事實上政府已投入十幾年的時間在推動智慧型運輸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甚至也積極運作BOT方式與民間業者合作,ITS的面貌正透過這些推手的努力一步步具體呈現。
因為對用路環境的需求與日俱增,ITS所受矚目程度也急速升溫。僅只是提供塞車路段的疏導管制、交通狀況的即時廣播以及車禍現場的後續處理已不能滿足民眾需求,透過衛星導航系統查詢目標路線、利用PDA或手機確認擁擠路段的交通狀況,或是運用車上加裝攝影機監督駕駛員的駕駛狀況,這些科技應用正試圖融入生活、讓交通更為順暢及便利。
為了加速實現這個理想,國內的ITS推進工程正由經濟部及交通部分別執掌。由經濟部所積極推動的「M台灣計劃」,計劃運用「雙網計劃(GPRS/WiFi)」作為建構ITS基礎骨幹及交通資訊軟體開發的基礎,包括委由工研院研究車機、車輛防盜系統等,利用便利的交通系統拓展國家的經濟效益。交通部則積極建置「e化交通計劃」,並計劃在2~5年間建構「ITS技術平台及系統開發計劃」、「交通服務e網通計劃」、「聰明公車與國道客運計劃」、「交通安全e計劃」以及「智慧交控系統計劃」等重點規劃,讓交通的e化更徹底。
與國外ITS建設多由汽車業所主導相較,國內的汽車產業規模較小,而通訊產業卻無比蓬勃,因此便由通訊產業領航帶動ITS建設。而與其他應用市場相較,ITS對於整合性的需求也更為多元,不僅運用到資訊、通信、電子、控制及管理等技術,也納入電信業、汽車業以及國家基礎建設,涵蓋層面甚廣,為了保障整合運作的安全性,安全產業更不能自外於這塊市場。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
目前最受矚目的ITS建置工程,當推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的建置;這項工程是由遠傳、東元、精業、神通所組成的遠東聯盟獲選,主要採用紅外線系統作為傳輸方式,可以不限定車道的多車道自由流方式,達到收費的準確度。遠東聯盟並擬定「兩件主動式車內設備單元方案」,符合交通部規劃「交通一卡通」的政策,其DSRC/VPS雙軌並行的技術方案考慮到民眾對初期電子收費方式的接受度,以確保未來技術順利升級。
此一方案將促進國內製造、光電、金融、資訊、通訊等產業的蓬勃發展。遠東聯盟獲選後,將儘速通過系統實測,並完成系統建置及營運準備,期望於2006年1月1日開始正式提供高速公路電子收費服務。
道路監控及車流管制
國內的道路建設已綿密如蛛網,在重要路段架設監控系統是最具體管制交通狀況與流量的方式,如國道、省道、市區道路等;社區鄰里也起而效尤、紛紛建置這套系統。
桃園縣政府去年啟動的天羅地網無線微波寬頻錄影監視系統,是結合路況管制與治安維護的代表例子;在全縣40個重要路口和犯罪容易滋生地點架設多達180部監控設備,連結縣警局、警分局和中壢警分局3個監控中心的接收主機,可以讓警察人員從監視中心的4部46吋大型顯示器,二十四小時全天候完全監控。
台北縣板橋區的道路監控系統也提供用路人上網查詢;不過要在原有的交通監控系統上提供視訊給民眾觀看,一直有安全考量的疑慮,不過藉由訊息中介平台,將視訊複製到開放的系統平台,讓即時資訊的提供與交通監控的安全性不再兩難。
貨車運輸安全
目前國內五大港--高雄、台中、基隆、花蓮、台北港(八里)都設有保稅倉庫,港務局正在規劃建置貨車安全管制系統,作為貨車行進調度及貨品裝卸狀況的偵測;貨車透過紅外線偵測器和電子偵測系統的偵測,控制中心可以清楚掌握貨車從哪個港區進出、幾點離開等資料。
另外砂石車的管制計劃也正醞釀中,目前政府斥資進行的砂石車安全管理示範計劃以北部為主要試驗區域,透過GPS定位系統及GPRS傳輸方式,不僅對車輛運行路線瞭若指掌,連多日前的路線圖也能一併調閱。
公車運輸安全
公車的安全性自不在話下,目前許多公車業者都自發性地注意到安全的重要性,如大南汽車的行車紀錄器已在今年9月上路,除了有形的回饋包括紀錄司機與乘客的狀況作為解決糾紛之用、發生交通糾紛可釐清責任歸屬等,還有無形中可以彰顯事前預防勝於事後解決的功能性。
話題:
ITS的發展現況
具體的ITS應用
ITS有賴經費的永續支援
回專題首頁
由於傳統的交通建設已發展到極限,所以格外需要ITS的配套建置;然而建置ITS須投入大量資金,僅靠每年的預算編列只能做個別的建設,而達到整合性建設仍有一段努力的空間。
交通部運研所綜合技術組組長陳一昌指出,美國有「ITS發展法案」提供固定財務,國內或許可效法這個精神。
中華ITS協會秘書長羅彬榮建議,民間企業的腳步通常較政府更為快速,或者透過產業聯盟,可以更促進ITS的快速發展。
對於安全業者而言,ITS雖是一塊蘊藏商機的瑰寶,然而要在之中找到切入點並不容易;但觀察國內ITS相關建設對於即時視訊系統的需求日殷,和運輸及定位系統的查詢需求也攀高,或許廠商只要跟緊這個潮流的發展,就不會再與ITS市場錯身而過。
[ Last edited by 嘉璐 on 2005-3-27 at 06:40 P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