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九十章 若月主尊
女尊法身又向前一步踏出,來到了幡前,手指輕點,幡上的那些黑霧魂魄全都散去,露出一張張面容,有男有女,有老有小孩子,無數的亡者。一個個面帶怨毒之色,目光裡全是陰恨。
女尊面帶慈悲的神情,音啵又化為一道道金符落在那些魂魄上,將魂魄的怨氣恨念全部煉化掉。一道道金光包裹著一個個魂魄全部都進入到輪迴中。
不管這些人生前好也罷,壞也罷,死後被祭為幡魂已是最大的罰懲了。
現在都讓他們安靜的離開,遁入自己的輪迴道吧。
若月的功力還是,她只能淨化這些修為不是很高的陰魂,招魂旛裡還有很祖皇級的魂魄,她現在還不像將幡內所有的魂魄都淨化掉,送入輪迴之中。
老者氣得大聲吼叫著。他的招魂旛可是一件至寶,這樣被淨化掉了大量的魂魄,幡的威力會下降很多的。
明知這幡是一件魔器,但對於那種權力至高的追求,他還是習練了此幡,並用一些死亡的魂魄祭煉一翻。
現在看到幡上有那麼的魂魄被超渡而去,他急不可耐,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他急轉魔功,失去了清明之色,轉為赤紅的血色,裡面有無數的魔者。
他的魔功只有四分的火候,不過,這對於修魔者已經很難,每前進一步,都要有無數的亡魂的注入,因魔功很難大成,一旦大成,除非神尊否則很難有人能敵。
「魔神降臨」時空逆轉,洶湧澎湃的黑色烈焰在燃燒著。
「偉大魔神大人快快降臨吧,讓你的黑暗魔神之力,統治這個世界,讓你最偉大的魔神變成一魔之神地,我會永遠做你最忠心的奴僕,請你快快降臨吧」一滴滴的鮮血沿著老者的眼睛流下,他在以血祭魔神,以自己的鮮血召喚魔神附體。
「嗷嗷」吼叫聲,魔氣衝天,轟隆的震動著。
魔功運轉,他身體變得高大異常,臉如歷鬼一般的猙獰兇殘。一雙眼睛怨毒的盯著若月,全身被血氣籠罩,看不清面目,唯有那一對血目,發著陰冷的寒光,攝人的心魄。額頭有一道紫黑的印記,閃發著冷漠和殘酷的神情。
身後的天地之氣,全被他的魔性化為魔海,掀起了轟天高般的黑色魔海之浪。只要有一點惡念者,就會有惡的一點產生。每個人心中都有惡的一面,只是或多或少而已。
於是,這些惡念的匯聚就為他的魔性提供了土壤,只要有惡念,就會有魔。魔與惡念是應運而生的。
「魔由心生」,魔就是人的陰暗心理,走火入魔,就是陰暗心理的爆發,精神的徹底崩潰。也就是說,妖魔的概念可以被泛化為一切陰暗的心理現象,也可以人格化為魔王和魔軍。
所有惡念化為魔的一部分,他的魔海在一步步的擴大著。
若月的身後女尊法身因為剛才渡化魂魄已經消失了。
若月天靈台中的青蓮搖曳著,一道道青色的神芒閃動著。
青色的云霞如朵朵的彩云在飄動著。青霞似錦,朝霞輝映,霞光萬道。天上迤邐著青絲條般的云彩,塗上一層霞光,宛如鮮豔奪目的綵緞,裝飾著碧藍的天空,和青山綠水媲美,映襯出春的生機。
綠度母咒,一個個梵文神咒,似在召喚什麼。
「我為度母之尊,成就圓滿功果的根本,綠度現身」,這一聲聲古老的神咒如音樂般的響徹天地間。
左手持支盛開著的蓮花,綠救度母,頭上戴著小五佛冠,飾以珠寶莊嚴異常,身子放射出虹光。她腳向下伸,意味著隨時應機去救度眾生,她右手放在她的右膝上,掌心向外,是與願印並持蓮花,是將蓮花施與天下的意願。
彩霞飛動,瑞氣詳天,似有無數的星辰降落在人世間。
佛法無邊,百鬼皆讓」可永保平安,百鬼不侵!
紫月煙的身體不受控制的向若月身旁飛去。
黃衣女子原本包在藍蓮的身體也出現在了若月的身旁。
兩個女子也坐跌咖式盤踞在若月的旁邊。
若月眼睛半垂,白衣飄飄,面目一片詳和,手中幻動。她左則是紫月煙憑空而席,身後有一女尊法身:白度母的雙手和雙足各生一眼,臉上有三隻眼,因而又被稱為七眼女。她的形象為頭戴花鬘冠,高聳發售,雙耳墜著大環,上身袒露,斜披絡腋,雙腳盤坐在盛開的蓮座上。左持一朵曲頸蓮花,右手掌向外,表示願意幫助人解難。形象典雅優美。
這正是白度母的女尊法身像。
若月的右側是黃衣女子的法身:寶源度母,為聖救度佛母種種的化現之一。度母發大悲願救度貧困眾生,令其有資財,安心向道,故而示現寶源度母。
此尊身黃金色,一面二臂三目,右手持財寶瓶,左手持嘉禾,頭戴寶冠,天繒彩裙,環釧珮飾,眾寶瓔珞為身莊嚴,以菩薩如意坐姿安住在蓮花月輪之上。
三個絕世女子,組成了一組度母神尊。
若月居中,一左為紫月煙,一右為黃衣女子。
她們三人身後,除了種自有一尊女法身外,身後也浮出一方淨土。
葉文霽本想上前,他怕若月受到傷害。
眼見著,若月為主尊,紫月煙,黃衣女子,三人以一種莫名的陣列排開。
若月身高是高達百丈金色聖環,環分五彩,最外圍分別為紅,黃,藍,綠,黑,中間的金色足有幾十丈粗。金色環形上綴滿了瓔珞寶石等各類珍寶。
金色的聖環下,蓮花月輪寶蓮,上面纏繞著各種綠色的花藤,綠葉瑩瑩。
若月頭上還有一頂藍金兩色的聖環,上也遍寶石等物。
紫月,黃衣女子,也是腳踏蓮花日月輪,背後,頭上各有一個聖環。
三人身後有著綠色,青色的瑞云飛動。
天地一片瑞彩,天國的仙樂此時響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看到若月三人暫時沒有危險,葉文霽靜靜的立在那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