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皇系統 作者:君仙 (連載中)

   關閉
于子晴 2012-10-27 11:19:3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73 296907
于子晴 發表於 2012-10-27 12:40
三十、請教荀彧

    「荀先生好。」劉辯抱拳一禮,而蔡琰也福了一福。

  「王爺安好,琰姑娘好。」這個姓荀的男子笑起來的時候非常地陽光,彷彿整個書房都亮了起來一樣,讓劉辯看得心頭一動。

  「不知荀先生如何稱呼,與荀攸大人可是同宗?」

  劉辯的心裡面有些好奇,整個三國裡面姓荀的人並不多,而在朝廷裡面任職的大臣中,除了議郞荀攸之外,還有一個司空荀爽,其他姓荀的就沒有了。

  但是,此人沒有穿朝服,顯然並不是朝中大臣,那麼能夠與蔡邕相交的名士中,除了劉辯記憶中的一個人之外,他想不到其他姓荀的人了。

  「在下荀彧,是荀攸的小叔。」

  男子笑了起來,而劉辯卻愣住了,因為此人竟然就是他猜想的荀彧,不僅如此,當荀彧說出他的名字之時,系統立即提醒他臨時任務再次開啟了。

  「臨時任務:請荀彧出山輔助自己,時間限制半個月。」

  「任務獎勵:提升武力一個小級,功勛五百點,信仰二十點,內功一套。」

  「任務懲罰:降低武力二個小級,扣除功勛一千點,信仰四十點。」

  劉辯現在已經學會了從任務獎勵和懲罰裡面預測臨時任務的難度,顯然這個臨時任務是困難不小的,要想請荀彧出山來幫助自己,劉辯並沒有把握,因為他畢竟才十三四歲,手裡面沒權沒勢,儘管將來可能會成為皇帝,但是對於荀彧這樣不願意出仕為官,一心只希望等待明主的世外高人來說,請他相助自己非常困難。

  「原來是荀彧先生,久聞老師說起先生的事蹟,如今才得一見,令劉辯不虛此行了。」

  「王爺過獎了,荀彧名不見經傳,蔡學士豈會掛在嘴邊,倒是王爺的事情,在下聽小侄說起過一些,他倒是深為贊同王爺的。」

  「這得多謝荀大人了,不過我有一個問題一直沒想通,今天正好向荀先生請教一下,還望先生能夠不吝賜教。」

  「賜教不敢,王爺有什麼疑問,說出來我們共同探討吧。」

  「敢問荀先生,可曾聽過這樣一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不知道這句話何解呢?」劉辯卻是正色問道。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荀彧本來並沒有把劉辯的問題放在心上的,因為在他看來,劉辯雖然貴為王爺,甚至更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皇帝,但是不過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能夠有什麼見識呢。

  然而,聽到劉辯的話後,他一下子愣住了,應該說是被劉辯的話給震驚住了,因為這是他從來沒有聽過的,應該是劉辯自己想出來的吧。

  自然,荀彧想不到的是,劉辯此時的記憶並不僅僅是原來那個十三歲的少年,而是一個在二千年後經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所接受的教育和信息遠超過了這個時代的一切。

  不要說這一句話,就是更多的名言名句,劉辯也能夠張口就說上一大堆的,所以在他聽來,一個十三歲的小孩能夠說出這話,已經讓他難以置信了。

  「國家的興亡,與匹夫有關,也就是說國家的興亡與國家的每一個人都有關係。王爺此話,荀某還是第一次聽到,如此精闢,如此含義深刻,讓荀某一時動容呀。」

  「是呀,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最好懂的,國家的興亡,與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都有關係,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每一個人都對國家的興盛與衰亡有著密切的關係,可惜的是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太少了呀。

  如今天下風雨飄遙,天下烽煙四起,就是因為上至我父皇,下至百姓,沒有人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沒有人能夠負起這個責任來呀。不知荀先生可知道為什麼?」

  「荀某也讀過聖賢書,也聽過先賢言,知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道理,但是儒家的這種思想到了現實之中,卻根本難以成為現實。

  儘管本朝漢武大帝時獨尊儒術,不過也只是以儒來治理天下,並沒有完全重視民之一字,所以無怪乎天下百姓都認為大漢江山是劉家的。王爺之言太過精妙,荀彧還無法完全理解,有請王爺給荀彧解解惑。」

  「若是天下人都能夠將國家的興亡放在心上,則帝王會以民為本,以天下人的福利為本,將相會以民為念,以治理天下為人民造福為宗旨,公卿大夫以國家為念,以盡心盡責上事君王下安百姓為本,則天下各處可以大治。

  同樣,天下百姓也將以生產為本,以團結愛國為務,如此方能共同走向富裕,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但是方今天下,帝皇昏潰不明,重用奸佞之臣,收留閹豎之賊,以致於朝政混亂腐敗,各級官員上行下效,不行仁義之事,反成害民之禍,致使天下百姓日子過得苦不堪言。

  加上天災人禍,所以才有黃巾趁亂而起,蠱惑天下百姓起兵反抗朝廷,而天下百姓多不識詩書禮儀,如果能有溫飽,他們尚不至於受到蠱惑,而現在生活無依無靠,自然會響應反賊。

  他們也沒有做到以國家為念,團結一心共同面對困難,當然這也怪不得他們,主要是朝廷讓他們失望了。」

  「王爺所言,令荀彧聞所未聞,如同天生籟之音呀。不過王爺的意思是,這天下之人,從上到下都忘記了自己的本份責任,所以才能導致國家如今形同水火的局面,那不知道王爺可有什麼辦法解決呢?」

  「最好的解決辦法,自然是自上而下進行一場變革,首先帝皇要改變自己的做法,任賢用能,大行仁義之政;

  其次是將相公卿要肯為朝廷用命,努力替帝皇分憂,統領好朝廷眾臣;各地方官員要務必發展根本,愛護百姓,令天下百姓樂于歸田;

  而天下的百姓要努力生產,團結起來共同渡過難關。此外,還有像先生這樣的讀書人,不能敝帚自珍了,而要主動出面為朝廷效力為百姓分憂解難。

  當然我也知道這些想法目前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劉辯若有一日為君,必定會努力去實現它,但希望荀彧先生能夠以你之大才輔助劉辯,則天下之事當會有變革的。」
于子晴 發表於 2012-10-27 12:42
三十一、賑濟災民

  劉辯終於說出了他的目的,那就是希望荀彧能夠出山來幫助自己,而荀彧自然也聽得出來,不過他並沒有答應,而是顧左右而言他:

  「王爺之言大善,如果將來王爺能夠成為天子,那麼天下的百姓就有福了。看得出來王爺會是個與眾不同的人,將來若成了帝皇也必定會與眾不同的,只是荀彧一向懶散慣了,向來不在朝廷做事,所以不如那些朝廷眾臣對天下之事瞭解得更多,不能幫到王爺什麼忙呀。」

  「荀先生雖然沒有入仕,但是有句話叫做,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的,我相信荀先生必定會有在歷史上發出耀眼光芒的那一刻的。同時也希望荀先生能夠想想地想想劉辯之前的話,如果人人像先生這樣吝惜自己的才華,不肯出來為百姓謀福利,那麼天下仍然是不能得到有效治理的。就像如今的大漢朝一樣,表面上看起來仍然風光無限,但是實際上卻是從骨子裡面就已經壞透了。漢室衰微,恐怕數年之後朝廷就將成為擺設了,大漢天下也會國將不國了。」

  劉辯發出了嘆息聲,他的表情凝重,目光遙遙地望著荀彧,但是荀彧卻感覺到劉辯根本沒有看他,而是透過了他的身後,看向了遙遠的地方,似乎是在看向整個大漢的江山社稷。

  在這一刻,荀彧覺得自己面對的不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孩,而是一個飽經滄桑洞徹世事的老人,他的目光中透出了無限的悲涼,不是對個人生命的悲嘆,而是對天下百姓的悲嘆。

  在此時,荀彧差點就忍不住點頭答應劉辯,願意出山來幫助他了,不過話到了嘴邊又讓他硬生生地吞了回去,因為他不是為想出來做事,而是需要一個自己認可的明主。

  劉辯雖然是王爺,雖然見識不凡,雖然將來有可能成為皇帝,但是他畢竟還是一個孩子,就算是登上了皇帝寶座,只怕也會淪為傀儡,而根本得不到實權。

  自己如果現在就投到了他的身邊去,將來也許根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報負,而會成為朝廷權力鬥爭中的犧牲品。

  所以,荀彧猶豫了,他並沒有立即答應,但是心裡面對劉辯這個王爺卻已經有了極大的好感,只是可能還需要時間來考察他,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值得自己不顧一切地去幫助他支持他輔助他。

  而劉辯雖然沒有等到荀彧的應答,卻發現這個臨時任務的進度突然上升到了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說荀彧已經有些心動了,只是還沒有完全決定,這樣一來自己的機會還是很大的,只不過需要自己再做些什麼,荀彧才有可能下定決心跟著自己。

  「小叔,你在這裡與王爺聊天哪。」

  正在這時,荀攸卻找了過來,而且樣子有些著急,劉辯連忙向他招呼道:「荀大人好,出了什麼事情嗎,前面似乎有些吵吵嚷嚷的?」

  「王爺不知,我們剛剛接到了消息,河水氾濫成災,江淮一帶數十縣百姓遭遇洪災,老百姓不但家園被毀,而且被洪水沖走了無數人,更有數十萬老百姓生背井離鄉,朝著洛陽一路乞討而來,據說如今已經過了都亭了,羽林軍看到老百姓的悲慘遭遇,根本就沒有攔住他們,而是讓他們到洛陽城來尋求救援來了。我得馬上回去衙門了,過來跟小叔說一聲。」

  「天呀,如今天下兵荒馬亂不說,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這是天要亡大漢呀。數十萬老百姓來到洛陽,除去一路上餓死的,除去一部分加入叛軍的,至少也會有十餘萬人到達洛陽城外呀。這十多萬人的生活將會是一個大問題,而且隨之而來的疾病甚至是爆發瘟疫,簡直讓人不能想像結果會怎麼樣。荀先生,劉辯先告辭了,本王雖然沒有多少本事,但是也要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後有時間劉辯會再登門拜訪荀先生的。昭姬妹妹,你多保重,照顧好老師。」

  劉辯當即回到了賢德殿中,召集了殿中的所有老媽子小丫頭宮女太監們,還有黃忠帶著的一百名羽林軍將士,將難民即將到來的消息告訴了他們,然後對他們說:

  「這些難民也是我大漢的子民,來到洛陽如果不能得到賑濟的話,恐怕洛陽城會大亂的,到時候整個大漢天下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從今天開始,我弘農王府全部到洛陽城外去設棚賑災,搭起鍋灶為難民提供稀飯和饅頭。」

  劉辯讓黃忠找來了一百輛馬車,用功勛兌換了一百車的大米和麵粉,然後運到了洛陽城外十里之地,在周圍搭建起了數百個大棚。

  一點功勛可以兌換一百斤大米或者麵粉,而劉辯現在還有八百多點功勛以及四十多點信仰,如果全部兌換的話,能夠兌換十二萬斤的大米或者麵粉,所以他相信能夠堅持下去的。

  當然,弘農王府的這點人手是不夠的,劉辯特地讓黃忠派人回大將軍府上去要了五百羽林軍將士過來幫忙,在一天之內就將所有的大棚搭了起來。

  等到無數的難民滿山遍野而來的時候,他們看到的是數十座高大的草棚,裡面鋪著幹草,每個大棚能夠擠得下五六百人之多。

  而在這些大棚之間,搭著數十個灶台,已經煮好了熱氣騰騰的稀飯,蒸好了香噴噴的饅頭,等待著飢餓的他們排隊領取呢。

  同樣的,在這些大棚和灶台之間,飄揚著數十面長長的旗幅,上面書寫著「弘農王府大皇子殿下劉辯」的字樣,當然這是劉辯手下的史道人準備的,他覺得這是一個宣傳大皇子的最好的機會,能夠讓這些難民們記住大皇子殿下的恩德。

  劉辯帶著貂蟬等宮女,親自為難民們發放饅頭,看著他們那一張張黃瘦的臉,一張張又髒又黑的臉,劉辯的心裡無比地震憾。

  而隨著劉辯巡視各個大棚,所有的難民們都知道了,這個才十多歲的孩子就是救了他們的大皇子殿下,所以無數的人跪了下去,叫著感謝大皇子之類的話。
于子晴 發表於 2012-10-27 12:44
三十二、王袍換糧

  而在人群中,有一個八尺來高的大漢,年約三十多歲,一張黝黑的臉膛,周圍還跟著數十個精壯的漢子,只不過他們同樣穿得破破爛爛。

  在他們的中間,是一群老人、婦女和孩子,這一路上全靠了他們的保護,這些老老小小才活到了洛陽城來,此時他們遠遠地看著在難民中問候的劉辯。

  「興霸大哥,他就是大皇子劉辯,怎麼只是一個小孩子?」

  一個漢子低聲向為首的大漢問道,周圍的其他漢子也是同樣的表情,不過那為首的大漢卻搖了搖頭:「大皇子今年不過十三四歲,但是你們瞧瞧他做的事情,哪裡是一個孩子所為,所以我覺得大皇子不是一個簡單的孩子,也許將來會是一個大大的好皇帝呢。」

  「是呀,咱們這一路上也到過許多郡縣,可是願意幫助咱們的很少很少,有的郡縣更是派出了官兵趕我們走。我呀一直在想到了洛陽會是什麼樣子,朝廷會不會把我們當成黃巾賊派兵圍剿我們,但是沒有想到一來就有大皇子殿下給我們準備好了住的地方,準備好了吃的東西,真的活菩薩呀。」

  旁邊的一個老大爺感嘆地說道,立即就有更多的老人附和了起來,這一路逃難途是,死得最多的就是老人孩子了,而他們能夠不死是非常不容易的,現在終於感覺到了安寧。

  「對呀,雖然大皇子還小,但是他做的事情讓我周武非常感動,興霸老大,我周武願意去投奔大皇子,不知道老大你們是怎麼想的?」

  「咱們兄弟八百多人,號稱錦帆賊,可是我們自己知道我們做的都是行俠仗義之事,不久前大皇子派人來招降我們,稱我們為英雄豪傑,那是看得起咱們兄弟。後來洪水來了,兄弟們為了救人,大部分都死了,就剩下了我們幾十號人,既然現在來到了洛陽,而且覺得大皇子不錯,那麼咱們就定下來了,願意跟我甘興霸一起的就投奔大皇子去,不願意的兄弟等到這次洪災之後可以回江淮老家去看看。」

  「老大,咱們兄弟生死與同,怎麼能夠分開呢,大家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對,我們兄弟生死都要在一起打拚。」

  「大家都投奔大皇子去,以後都是朝廷的功臣的。」

  「那老大,我們是直接過去找大皇子,還是怎麼做?」

  「現在這裡人多眼雜,咱們還是按照上次大皇子派來的人給的地址去吧,不要過於招搖了。」

  不久,這一群人就辭別了周圍的老人孩子們,誰也不知道他們去哪兒了,而劉辯見到他們的時候,已經是三天之後了,因為這三天以來劉辯一直在現場忙著指揮。

  「大皇子,如今湧來的難民越來越多了,我們的大米和麵粉都已經快要用完了,接下來怎麼辦呢?」

  「除了我們之外,洛陽城中的朝廷大臣們,還有多少人參與了救災活動?」

  「如今只有數家而已,其他的朝臣們每天都在朝堂上開會討論,但是願意拿出錢糧來賑濟災民的卻很少。」

  「那沒什麼,咱們再想想辦法吧,難民們越來越多,咱們如果不支持下去,恐怕情況會更加艱難的。這樣吧,把本王的金蟒冠和金蟒袍拿去換糧來。」

  劉辯之前已經將所有的功勛和信仰都換了糧草了,所以現在已經沒有其他的辦法了,於是乾脆脫下了身上的蟒袍,摘下了頭頂上的紫金冠,還有一枚珍貴的玉珮,一起交給了黃忠,讓他派人去換糧來。

  「王爺,這是貂蟬身上的首飾和值錢的東西,也算是貂蟬的一點心意吧。」

  看到劉辯脫下了身上的蟒袍,周圍的宮女太監還有羽林軍將士們都震驚了,而這時貂蟬走了過來,把劉辯送給她的鳳凰頭釵摘了下來,還有身上的其他首飾全部取了下來,交給了劉辯。

  「好貂蟬,以後本王會再送你更多的首飾的。」

  劉辯舉著那枚鳳凰頭釵,仔細地看了看,然後拍了拍貂蟬的肩膀,對她笑著說道,而貂蟬對他點了點頭,非常高興地去安撫那些小孩們了。

  「王爺,還有我們呢,我們的首飾也拿去換糧吧。」

  「王爺,我們這裡有些銀兩,也願意拿出來。」

  頓時,周圍的宮女們、太監們和羽林軍將士們紛紛拿出了自己身上的值錢的東西,交到了黃忠將軍的手中,而黃忠雖然是三十多的將軍,卻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對著劉辯點了點頭。

  「王爺,貧道這些年還有一些積蓄,願意全部拿出來幫助災民,請王爺讓我回一趟史府去吧。」

  「好好好,大家都是好樣的,以後劉辯會加倍地還給你們的,大家繼續去忙吧。」

  這一天吃飯的時間推辭了一些,但是難民們卻沒有人說什麼鬧什麼,因為大家都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皇子劉辯為了替他們準備糧食,連自己的紫金冠和金蟒袍都拿去當了。

  無數的難民都在默默地流淚,一直以來,他們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受慣了官府的欺壓,見慣了世態的炎涼,在遭遇到了洪水災害之後,他們的心也沉到了底谷,甚至覺得活一天算一天了。

  但是現在,卻有一個人這麼關心他們,為了他們而不顧自己高貴的身份,為了他們而寧願放棄自己的金冠,而這個人雖然貴為王爺,卻年僅十三四歲,原來還是一個孩子,卻能夠為他們做這麼多。

  所以,大家都在心底裡默默地祈禱,默默地祝福著這個為他們而奔波忙碌著的大皇子劉辯,這是他們唯一能夠做到的,代表著他們最真實的想法。

  「小叔,怎麼這麼晚了還沒有休息呀?」

  荀攸回到府上時,已經是半夜的時候了,可是院子裡面還有一個人對月獨坐著,正是他的小叔荀彧,此時他一邊望著月一邊沉思著。

  「能說說大皇子的事情嗎?」
于子晴 發表於 2012-10-27 12:46
三十三、甘寧投效
   
  「大皇子確實了不起呀,年紀那麼小,卻能夠做如此了不起的大事,如今整個洛陽城裡的人們都在談論他的義舉呢,滿朝文武也紛紛議論。小叔,你知道嗎?今天大皇子更有出人意料之舉,他把自己的紫金冠和金蟒袍都拿去換糧了,這太讓人難以置信呀。」

  「呵呵,咱們這個大皇子殿下,年齡雖然不大,但是見識卻大是不凡,能夠如此做才是他的行為呀。公達,你可知道那天在蔡大學士的書房裡面,大皇子和我說了些什麼嗎?」

  「莫非大皇子殿下在招攬小叔你?」荀攸深知自己的小叔,雖然名不傳於世,但是其實卻是有大才的人。

  「不錯,你說大皇子殿下如此年輕,如果背後沒有人指點他的話,他怎麼會知道我呢?而且大皇子殿下那天對我說過一句話,這些天來我一直在思考著,越想越覺得寓意深刻呀。」

  「哦,大皇子殿下說了什麼,能夠讓小叔你唸唸不忘?」

  「大皇子殿下說過一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家是天下所有人的國家,不是他們劉家的天下,而國家的興旺衰敗,與天下的每一個人都有關係。這句話你以前聽過嗎?」

  「從未聽過,但是仔細一想,這句話中卻包含著莫大的智慧,高深的玄理,深合儒家之道,大有民本之意,更是一改傳統的以家為天下的思想,非常難得呀。」

  「是呀,當時我就非常地震驚,可以這麼說,如果大皇子不是才這麼小,可能當時我就願意投效他了。只是我一想到大皇子殿下年齡這麼小,以後的事情還說不清楚是什麼樣的,太早投效過去如果以後發生什麼變故,我就無路可退了呀。所以這才沒有做出決定,只是想再看看他的情況再說。」

  「小叔如果覺得大皇子殿下可以輔助,那麼就不要猶豫了,以小叔之才,如果全力輔助大皇子殿下,加上朝中還有眾多大臣的支持,殿下成為太子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以後成為帝皇之後,小叔就可以一展大才了。這幾天大皇子的做法,深得聖上的讚賞,雖然他表面上沒有說什麼,但是看得出來他聽到這些消息還是非常高興的。」

  「明天我會去賑災現場看一看的,也許你說得對,我不應該再這麼猶豫不決下去了,如今天下亂像已顯,必須得有一個賢明之主出現,方可重振天下。」

  這邊荀彧下定了決心,劉辯就收到了提示信息,臨時任務完成度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了,不過此時劉辯並沒有因此欣喜,他現在完全為難民的事情發愁了,因為今天籌集的糧食恐怕只夠明天所用了。

  而且,時間才過去三天,湧來的難民已經有七八萬人了,但是後面還有難民不斷地湧來,估計還有四五萬難民將在明天之內到達洛陽城外,如何安排他們的吃住是一個大問題,而朝廷還沒有在這件事情上做出決定,也許是聖上正在看著大皇子劉辯怎麼處理此事吧。

  劉辯回了洛陽,不過他並沒有回宮中,而是去了史府,因為史道人傳來消息,說是來了一個叫甘寧的大漢投奔劉辯,而此人正是劉辯要求史道人派人去請的一個英雄人物。

  劉辯剛好回洛陽,於是就沒有回宮,而是到史府卻見甘寧去了,這時甘寧正和關羽、張飛一起喝酒聊天呢,而劉備在旁邊大獻慇勤,似乎是想要挖劉辯的牆角。

  「王爺回來了。」

  「參見王爺。」

  「王爺,秋露已起,如何穿得這麼單薄呢?」關羽連忙遞過來一杯酒,關切地問道。

  「幾位將軍不知,今天賑濟災民的糧食已經用完了,王爺為了換糧,將自己的紫金冠和金蟒袍全都拿去換了糧食了。」

  史道人連忙在旁邊說道,他的聲音哽咽,一提到此事還仍然感動不已,否則的話以他的性格,斷然不可能把自己積蓄了十多年的錢財珍寶全部都獻了出去,這才換到了足夠明天所用的糧食。

  「王爺的大恩大德,甘寧無以為報,以後願意跟隨王爺效犬馬之勞,萬死不辭。」

  甘寧在旁邊聽到後,走上前來,單膝跪了下去,雙手一拱對劉辯沉聲說道,聽得出來他的聲音非常堅決,證據也非常果斷,而周圍的其他那些漢子們也同時跪了下來:

  「願意為王爺效犬馬之勞,萬死不辭。」

  「好一個甘興霸,劉辯沒有看錯人,果然是人中豪傑呀。還有這一班兄弟,也個個都英雄了得,大家都起來吧。不過今天本王沒錢買酒了,不然非得與大家共醉一場不可。對了,甘英雄,我聽說你手下有八百兄弟,怎的如今僅有此數十人呢?」

  「王爺不知,江淮之間洪水來時,聲勢浩大,浩浩蕩蕩如同千軍萬馬奔騰而來,無數的村莊被掀翻,無數的百姓被沖走,無數的莊稼房屋被洪水淹沒。我們兄弟個個都是好水性,所以當時我們四處救人,雖然救起了一些老百姓,但是卻因為洪水勢大,不少兄弟是累得沒能起來呀。」

  「王爺,我們兄弟從洪水裡面救起了數千老百姓,那些兄弟雖然沒能從水裡爬起來,但是他們的犧牲是值得的,他們沒有白死。」

  甘寧的話才說完,旁邊就有一個大漢哭泣著補充道,頓時劉辯對他們那肅然起敬,其他人聽了也非常感動,能夠不惜民性命去救那些老百姓,這些漢子個個都是真正的英雄豪傑呀。

  「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為老百姓所做的一切,更謝謝那些犧牲了的英雄們。如今天下亂賊四起,他們有的人打著為民請命的旗號,但是行的卻是自私自利的事情。而你們雖然被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稱為錦帆賊,但是行的卻是俠義之事,是正義之舉,是天下人應該學習的榜樣。」

  劉辯對著甘寧和所有的錦帆賊彎腰鞠了一躬,聲音誠懇地對他們說道,讓甘寧他們感覺到了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更加堅定了他們的決心。
于子晴 發表於 2012-10-27 12:48
三十四、向大臣借糧

  隨後,劉辯將甘寧叫到了自己的書房,與他單獨地談了半夜,第二天一大早,甘寧等人就從史府消失了,然後不知不覺地回到了難民之中,而且是分散到了不同的大棚裡。

  下午的時候,十餘萬難民全部到了洛陽城外,後面已經再沒有難民了,但是這十多萬人中有近半的難民還沒有住的地方,儘管前面的那些大棚裡面的百姓擠了又擠,但是還是有三四萬人無法住下,更不用說多出幾萬人後需要的糧食會更多了。

  「父老鄉親們,大家先喝點稀飯暖暖身體,本王馬上回洛陽城去想辦法為大家準備大棚和糧食,一定在天黑之前為大家準備好一切,請大家先忍耐一下吧。」

  劉辯向大將軍何進要了一千羽林軍將士,然後帶著他們回到了洛陽城去,於皇宮之外的中東門旁邊設下一個高台,而後他端坐高台之上,讓人安排下文房四寶,然後動手寫下了一張張借條。

  「來人,帶著本王的借條,去大將軍何進的府上借糧食五百石。」

  「向宗正令劉虞借糧食四百石。」

  「向車騎將軍何苗借糧食四百石。」

  「向左將軍皇甫嵩借糧食三百石。」

  「向太僕弘農鄧盛借糧食三百石。」

  「向大司農張溫借糧食三百石。」

  「向光祿勳沛國丁宮借糧食三百石。」

  「向中常侍張讓借糧食五百石。」

  「向中常侍趙忠借糧食五百石。」

  「向司空張濟借糧食三百石。」

  「向太僕河內張延借糧食三百石。」

  「向永樂少府樊陵借糧食三百石。」

  「向射聲校尉馬日磾借糧食三百石。」

  「向後將軍袁隗借糧食五百石。」

  「向驃騎將軍董重借糧食四百石。」

  「向諫議大夫劉陶借糧食三百石。」

  「向大司農曹嵩借糧食三百石。」

  「向尚書盧植借糧食三百石。」

  「向光祿大夫許相借糧食三百石。」

  「向司徒崔烈借糧食五百石。」

  「各位將士們,城外的老百姓還等著這些糧食救急呢,讓各位大臣家裡在天黑之前準備好本王所借的糧食,若沒有足夠的糧食的,就用家裡面的值錢的東西抵押,所借的糧食本王以後必定雙倍奉還,若有不願意借的,你們就說本王有令,若要本王親自登門來借的話,恐怕到時候就沒有雙倍的賠償了。」

  劉辯命令一下,頓時八百名羽林軍將士分成數十股,紛紛急駛而去,拿著劉辯的借條跑到了各位朝廷大臣的府上去叩門了。

  「大皇子弘農王向文武大臣借糧食了。」

  「大皇子弘農王向文武大臣借糧食了。」

  「大皇子弘農王向文武大臣借糧食了。」

  那些羽林軍士兵一邊飛駛一邊高聲地喊道,不久之後他們的聲音就驚動了整個洛陽城的人,包括王公大臣,包括卿相布衣,包括凡夫走卒,甚至是還在朝廷之中大堂之上爭論不休的眾臣以及聽得昏昏欲睡的漢靈帝,也全都知道了此時此刻,大皇子弘農王正帶著大批羽林軍向朝廷各位大臣家裡面借糧食呢。

  當然,這是劉辯故意讓人傳出的消息,他的目的就是讓人知道,而且還要讓整個洛陽城的人都知道,更要讓那班朝廷大臣們知道。

  「什麼?大皇子弘農王殿下向我們府上借糧食,以後雙倍償還?」

  頓時,所有的朝廷大臣們都震驚了,他們個個臉色難看,紛紛望向了坐在上面的靈帝,只是此時靈帝卻彷彿沒有聽見一樣。

  「聖上,臣等在此商議賑濟災民之事,但是大皇子他卻派遣羽林軍到我們府上去借糧食,這算什麼事呀?」

  「就是呀,明說是借糧食,但是借糧食還帶著羽林軍,難道是要搶嗎?」

  「請聖上為我們做主呀,不能寒了大臣們的心呀。」

  於是,一群大臣趁機向靈帝請命,頓時朝堂之上亂成了一團,不過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十常侍一夥的,而大將軍何進等人一見連忙說道:

  「聖上,大皇子此舉雖然有些莾撞,但是卻也是善意之舉呀,想那城外十餘萬難民,已經聚集了數日,全靠大皇子一人在主持大局呀。要是沒有他的話,這十多萬難民進了洛陽城裡,大家能夠想像那個情景嗎?」

  「是呀,大家可以想一想,十多萬難民這三四天來要用掉多少糧食,而大皇子雖然封了王爺,但是才封多久呀,他能夠拿出多少錢糧來呢?」

  「對呀,我可是聽說昨天大皇子殿下為了糧食,已經將自己的紫金冠和金蟒袍都給拿去換了,而我們這些朝廷大臣在幹些什麼,已經在這裡扯皮扯了幾天了,還沒有扯出任何結果來呢。」

  「不錯,大皇子殿下再怎麼說,也只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他能夠為難民們做這麼多,我們這些食君祿的大臣們難道還比不上一個孩子嗎?」

  「咳,各位愛卿說得都非常有理呀,不過說得再多也不如做實際的事情呀,各位還是回家去看看吧,大皇子要是急了,可能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的,不過他畢竟是孩子,一個孩子能夠做到這麼多已經不錯了,以後就看你們的了。」

  漢靈帝終於開口了,不過他表面上似乎在責備大皇子劉辯,但是卻並沒有對他怎麼樣,反而有縱容他的意思,大臣們如何聽不出來呢。

  「聖上,臣回去之後,馬上讓人準備糧食送到大皇子那裡去,而且借的糧食以後也不要大皇子還了。」大將軍何進首先表態說道。

  「請聖上放心,臣家裡再怎麼艱難,還是拿得出一些糧食來的,必定不讓大皇子白跑一趟的。」

  「是呀,現在是到了我們為聖上和大皇子分憂的時候了,請聖上相信我們。」

  頓時,就有許多傾向於支持大皇子劉辯的大臣們,在大將軍何進的帶領之下表了態,而靈帝笑呵呵地聽著,然後望著中常侍張讓、趙忠等人,他們也不得不連忙表示願意借糧。

  「有意思呀,朕的辯兒有意思。」退朝下來的大臣們都沒有聽到,靈帝一邊向寧安宮走去,一邊卻是開懷大笑著的。
于子晴 發表於 2012-10-27 12:50
三十五、甘寧入禁軍

  天還沒有黑下來,劉辯派出的借糧大軍紛紛回來了,他們都順利地完成了任務,而且還有一些朝廷大臣拿出來了比劉辯要求的更多的糧食。

  就是那些對劉辯不滿的朝臣,也沒有敢於反抗不借,因為他們一邊讓人準備著,一邊卻互相打聽著其他大臣家裡的情況,發現大家都在借出糧食,就沒有人敢於不借,生怕惹急了大皇子劉辯,到時候來個抄家什麼的,恐怕虧得更大了。

  隨後,羽林軍大軍將這一批糧食運送到了城外的難民安置點,此時數十個新棚已經搭建起來了,將所有的難民都安置了下來。

  而且有了這一批糧食之後,至少可以為這些難民提供五天左右的生活保障了,劉辯也暫時放下心來了,他相信五天之後朝廷已經有了對策了。

  回到了難民點後,劉辯再次巡視了一遍所有的難民,雖然他沒有下馬,但是巡視一遍也花了一個時辰的時間,累得他不得了,不過也在其中看到了甘寧等人,他們都暗暗地向劉辯點了點頭示意。

  劉辯將甘寧等人安排回了難民營地,是有著自己的想法的,因為他聽說了西園禁軍要在難民中招收一批青壯年補充兵力,使整個西園禁軍達到三千之數。

  而此時的西園禁軍不過千多人而已,還需要補充近二千人,而且這些難民經過了災難之後,能夠活下來的都是一些能力不錯的人,禁軍從他們中徵召也可以防止一些別有用心之徒混入。

  劉辯知道,歷史上的靈帝將在八月設置西園禁軍八營,挑選八名勇武之士擔任西園禁軍的校尉,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西園八校尉。

  本來靈帝的意圖是利用西園禁軍來對抗大將軍何進的羽林軍的,所以將統領西園禁軍的首領安排為小黃門蹇碩,只是他沒有想到蹇碩對西園禁軍的掌控不力,反而被大將軍何進拉攏過去了好一些禁軍校尉,例如袁紹、曹操等人,結果禁軍並沒有能夠成為靈帝手中的有力工具,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動亂。

  劉辯知道,如果自己能夠安排一些人進入西園禁軍之中,到時候自己就能夠知道西園禁軍的動向,雖然他覺得自己不一定能夠控制禁軍,但是在禁軍中有些自己人肯定會有用的。

  即使劉辯自己也沒有想到,他今天的無心之舉讓他在下一個任務中佔了很大的便宜,而如果沒有今天的安排,下一個任務他要完成恐怕會很難很難的。

  果然,第二天上午的時候,來了一大群禁軍將士,他們深入到各個大棚之中向難民們進行了宣傳:「各位父老鄉親們,我們是直屬於聖上的西園禁軍,現在知道大家有了困難,所以特地送來了糧草酒肉給大家。另外,我們西園禁軍準備在你們當中招收二千名新兵,你們當中要是有不願意回家去的,或者是願意為了國家效力建功立業的,都可以來報名。只要能夠通過我們西園禁軍的選撥,加入禁軍之中就能夠領到軍餉了,對於你們的家人來說也可以解決一些困難了,以後立下功勞還可以封妻蔭子光宗耀祖的。」

  「對呀,我們現在無家可歸,加入禁軍也是不錯的選擇,還可以為家人賺點軍餉呢。」

  「嗯,說得有道理呀,我們現在遭了洪災,全靠大皇子救濟我們,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加入禁軍謀一個出路也不錯。」

  「你們剛才聽到了嗎?禁軍可是直屬於聖上的,我們說不定還有機會可以見到聖上呢?」

  「這些天大皇子為了我們太辛苦了,我們加入禁軍之中,以後還可以報答大皇子的,因為大皇子以後就是太子了。」

  「就是,咱們要知恩圖報,不管拿不拿軍餉,以後咱們就記住咱們是為了大皇子才加入禁軍的,以後咱們就呼大皇子的吧。」

  在禁軍將士的宣傳下,頓時就有許多青壯年男子報了名,足夠有六七千人,經過禁軍的測試和選撥之後留下了近二千人。

  當然甘寧和他的部下也報了名,而且他們還暗中動員了一批願意報答大皇子劉辯的青壯年也報了名,這些人都是他們暗中觀察了幾天後尋找的一些熱血青年。

  「非常地不錯,這一批青壯年的身體素質很不錯,雖然他們餓了那麼久,但是現在還能夠有這樣的體力和精力,只要經過一陣子的訓練,就能夠成為精銳的禁軍戰士了。」

  「嗯,蹇大人此次安排我們到難民中來挑選禁軍,是非常明智之舉,這些難民衣食無著,能夠加入禁軍之中當然是天下掉下來的好事了。而且,這些難民身份清白,不會被人控制,我們招入禁軍之後,經過訓練和教育就能夠成為蹇大人的心腹。」

  幾名禁軍都尉站在旁邊,看著難民們爭著報名的熱鬧場面,頓時覺得一陣欣喜,在那裡議論紛紛,但是卻絲毫不知道,這些加入禁軍的難民,他們的心中早就有了一個要效忠的對象了。

  甘寧帶與所有的部下都通過了禁軍的考核,而且他還得到了幾名都尉的賞識,因為他有著一身好武藝,所以能夠受到器重。

  在隨著禁軍離開難民營地之時,甘寧等人全都回頭看了一眼,那個騎著馬在各個大棚之間巡視的身影,雖然很微小,但是在他們的心中卻非常高大。

  「王爺,你放心吧,我們一定會在禁軍中好好訓練,我也會爭取成為禁軍中的將領,以後我們會有能力保護你效忠你的,因為你將是我們人生的目標和希望所在,所以我們哪怕捨棄了性命也會等到你需要我們的那一天的。」

  甘寧清楚地記得,那天劉辯將他單獨召到了書房裡面,非常認真地與他交談了一翻,提出了希望他們能夠潛伏進入禁軍之中,暗中控制禁軍奪取軍權的任務,讓他感覺熱血沸騰充滿激情,所以他當即就拍著胸脯保證了完成任務。
于子晴 發表於 2012-10-27 12:52
三十六、荀彧終於出山

  難民來到洛陽城外的第八天,一個身著普通布衣的青衣中年人來到了難民營中,他面相清矍,顯得非常和藹,說話的時候彬彬有禮,不溫不火,讓人聽了非常舒適,不知不覺中就願意相信他的話。

  「各位父老鄉親們,我是弘農王爺大皇子劉辯手下的謀臣荀彧,今天來找大家是偷偷來了,大皇子他並不知道我來找大家了。我為什麼要來找大家呢?是因為我想大家幫我一個忙。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大皇子拿出自己全部的積蓄,並且冒著天大的危險向各個朝臣借糧,肯定就不會有大家的今天的。而大家現在可以說是過上了比較穩定的生活,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大皇子這樣做會得罪多少朝廷的大臣呢?大皇子名義上說將來會還給這些大臣糧食,但是實際上大家也知道,大皇子不過十三四歲的年紀,而且剛剛封弘農王不過一個月時間,他怎麼可能還得了那麼多的糧食呢?所以,大皇子幫了大家,我也希望大家幫大皇子一個忙,雖然大皇子並不想麻煩大家,但是我還是偷偷地來找大家來了,因為我相信大家不是沒有良心的人。」

  這個人正是荀彧,他來到難民營中之後,趁著剛剛午飯過後羽林軍不在的時間,向著難民營中的難民們述說道,頓時就引起了難民們的熱烈反應。

  「荀大人,你告訴我們,怎麼才能夠幫到大皇子?我們知道大皇子為了我們,不但將自己的紫金冠、金蟒袍全部都拿去換了糧食,而且還向許多朝廷大臣借下了大量的糧食,不然的話我們早就餓肚子了。只要是能夠幫到大皇子的,就是要了我們的命也沒有關係。」

  「對呀,我們可不是沒有良心的人,我們應該知恩圖報飲水思源,既然大皇子如此幫助了我們,我們也要盡我們的全力幫助他渡過難關,不能讓大皇子為了我們而受難呀。」

  「還是聽荀先生說說吧,既然荀先生有辦法,我們就一定聽荀先生的,無論要我們做什麼,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們也不會皺一下眉頭的。」

  「我們一家子全靠了大皇子的救濟才能夠活下來,如果沒有大皇子救濟我們,就算我們趕到了洛陽城外,恐怕也會餓死在這裡的,現在有機會回報大皇子,我們絕對萬死不辭的。」

  聽了荀彧的話,頓時眾多的難民們就議論了起來,紛紛慷慨激昂地發表著自己的看法,拍著胸脯保證自己願意付出一切來報答大皇子。

  「各位父老鄉親,我荀彧果然沒有看錯人,大家都是有情有義的人,大家都是有良心的人,大家也都是知恩圖報的人,也都願意回報大皇子,這讓我非常地高興。

  不過大家也請放心,我要大家做的,並不是什麼上刀山下火海的事情,更不需要流血犧牲。如今要讓大皇子擺脫不利的局面,只有讓大皇子成為當朝太子,那麼他就有權力向朝臣們借糧而不用還了。

  而且,大皇子排行最大,行為端正,頗有威儀,愛民如子,有一顆仁義之心,他本來就應該成為太子的,以後繼承帝皇之位,絕對會是一個千古明君,所以這一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只不過,以前的時候聖上對大皇子有偏見,根本不瞭解大皇子的為人,所以一直以來沒有確立大皇子的太子之位。

  荀某寫了一紙萬言書,只是希望大家能夠在後面簽上你們的名字,讓這封萬言書成為萬民傘,等到明天聖上來巡視的時候,大家同時向聖上請命,這樣一來就能夠幫助大皇子登上太子之位了。」

  「哦,原來只是簽一個名字呀,這太簡單了。」

  「對呀,只要能夠幫到大皇子,我們簽名字就是了。」

  「如此簡單,別說籤一個,就是簽十個百個名字我們也沒有問題的。」

  「等到聖上來了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喊得響亮一些,讓聖上能夠聽到我們的聲音,讓大皇子能夠順利劒上太子之位。」

  「就是,我們要動員所有的難民,我們有十多萬人,相信大家都支持大皇子的話,聖上肯定會聽我們的進言的。」

  「對呀,只要大皇子成為了太子,他就是將來的帝皇了,他就有更大的權力可以幫助我們了,所以我們絕對會支持大皇子的。」

  「快簽吧,簽了好給別的人簽,對了,還得想想明天聖上來了咱們應該怎麼說怎麼喊,而且由誰給我們帶頭呢?」

  「這種事情當然是由我們當中德高望重的一些老人帶頭,他們見過世面有知識,想必說的話更能夠打動聖上的。」

  難民們紛紛叫了起來,並且挑選出了一些精明能幹能說會道的鄉親,開始向周圍的其他難民大棚宣傳此事,不久就傳遍了整個難民營地的十多萬難民之中。

  儘管這些難民中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但是絕大部分的人對大皇子都是有著一些感恩之心的,更有許多人對劉辯的感恩之心和忠誠之心達到了極高的程度,只是他這段時間沒有關注系統提示,所以並沒有發現罷了。

  荀彧拿出了自己所寫的萬言書,開始讓難民們在上面簽字,即使那些不識字的難民們,也紛紛讓別人幫他們寫上名字,自己在後面印上一個指印,表達自己的心意。

  「大皇子殿下,這就是荀彧要幫你做的第一件事情。」

  即使是劉辯自己也沒有想到,荀彧終於肯出山幫助自己了,只不過他幫助自己的方式卻是劉辯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所以到了第二天他陪同靈帝前來巡視時,被搞了一個大大的意外之喜,而且事情的發展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當然,荀彧既然是要給劉辯一份大禮,所以他搞的這個萬言書和萬民請命的活動,一切都是在私底下秘密地進行了,不僅是劉辯不知道,就是朝廷的眾多大臣也不知道,包括周圍的羽林軍也沒有察覺,甚至是漢靈帝也沒有想到這件事情。

  不過,這也顯示出了一個智者的能量,他動動腦筋做些事情,其效果竟然這麼巨大,將十多萬難民中的大部分人都動員了起來,帶給了整個大漢朝廷一場巨大的震動。
于子晴 發表於 2012-10-27 12:54
三十七、萬民請命立太子

  這天晚上,劉辯由於近段時間來非常累,所以回宮去睡了一個好覺,第二天一早就起床收拾好後,來到了皇宮之外的地方等待著,因為昨天聖上傳令,讓大皇子明天陪著聖上和文武百官去巡視看望那些難民們,因而他早早的就到了這裡來。

  今天,劉辯穿了一身白色的衣袍,上面繡著大團花圖案,不過卻不是蟒圖,因為他的蟒袍已經拿去換了糧食,如果今天再穿一件蟒袍到難民營地去,豈不是打自己的臉,何況他們作為皇子也並不是件件衣服都是蟒袍的。

  不一會兒,漢靈帝在滿朝文武大臣的陪同下離開了德陽殿,來到了宮門口,而劉辯立即迎了上去:「兒臣參見父皇,祝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呵呵,辯兒請起吧,這些日子辛苦你了。」

  「為父皇分憂,是兒臣的份內之事,這是兒臣應該做的。」

  「嗯,說得好,不過父皇看你這段時間身體可是長高了一些,也長壯了一些,現在已經像一個小大人了呀。」

  「父皇,兒臣以前年齡小不懂事,現在天天都在抽出時間來訓練自己的體能,所以這段時間吃得下飯,身體才長高長壯了一些。」

  「哦,辯兒現在每天訓練多久呀?」

  「兒臣每天要訓練二個時辰,我在賢德殿的後院裡面專門建了一個訓練場,專門請了一些羽林軍將士幫忙訓練我,同時向他們學習一些防身之技。」

  「嗯,辯兒雖然才十三四歲,但是知道居安思危,有志氣呀。今天你就跟在父皇的身邊吧。」

  「是,兒臣遵命。」

  劉辯於是跟在了漢靈帝的車駕之後,雖然他年歲不大,但是騎馬卻非常精熟,所以早有羽林軍將士牽了一匹戰馬過來,劉辯翻身就騎了上去,動作乾淨利落,讓靈帝看了暗暗點頭。

  從洛陽到難民營地不過一刻鐘的時間而已,所以滿朝文武不久之後就來到了這裡,其中有些大臣已經來過了此地,所以看到眼前的情景並沒有驚訝,倒是那些從來沒有來過難民營地的大臣們,看到眼前的情景全部都震驚了。

  因為他們一眼望去,這一遍地的周圍全部都是高大的草棚,這些草棚每一個高達一丈五左右,長寬各有十五丈左右,用巨大的圓木撐著,上面蓋著幹草。

  而這樣的草棚有上百個之多,所以一眼望去給人的感覺是連綿不斷,彷彿邊關的軍營一般層層疊疊,一個挨著一個,一個擠著一個,非常地壯觀。

  不僅如此,當他們看到了這些草棚裡面的情景時,他們的心中更加地震憾了,因為裡面密密麻麻地擠滿了難民,幾乎沒有一絲空隙的地方了,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進出的。

  這些難民全部穿著破爛的衣服,有的身上的衣服幾乎遮不住身體,在秋風瑟瑟中只有互相擠在一起取暖,才能夠抵禦早晚寒風的侵襲。

  他們的臉上雖然很髒,但是現在的難民們已經沒有了最初的麻木,而是充滿了寧靜平和,更是充滿了生機,那是因為他們不再是沒有希望的難民了。

  在一座座草棚之間,有著一個個高壘的灶台,每個灶台旁邊都有二名羽林軍士兵守護著,而此時正是剛剛發放了早餐的時間,所以一些羽林軍士兵和宮女太監們在忙著收拾,也有一些難民在主動地幫忙。

  「天呀,沒有想到竟然有這麼多的難民,讓人看了腦袋發麻。」

  「是呀,我們還以為幾萬難民並不多,但是現在看起來簡直如同一座軍營一般,這每個草棚裡面密密麻麻得擠下多少人呀。」

  「嘿,你們不知道吧,現在每個草棚裡面至少擠下了數百上千人,而且只能夠人擠人地緊挨在一起,連一絲空隙的地方也沒有。」

  「天呀,這麼多的人擠在裡面,恐怕連轉身的地方也沒有吧,那他們怎麼活動呢?」

  「活動?你們想得倒是美呀,對於這些難民們來說,他們只要一天能夠有二餐稀飯和饅頭就足夠了,其他的時間他們寧願躺著不動,免得浪費了吃的東西。」

  「大皇子殿下能夠將這麼多人管理得井井有條,真是難得呀,太難得了。」

  「不錯,這麼多人光是每天需要的大米和麵粉就是一筆天文數字,大皇子殿下年紀不大,但是卻能夠辦成這樣的大事情,下官也是非常佩服的。」

  看著眼前的一切,聽著身邊大臣們的議論之聲,漢靈帝心中也充滿了震驚,同時更充滿了欣慰,他轉頭看了看大皇子劉辯,發現劉辯的臉上並沒有喜形於色,而是望著那些難民們沉思著。

  「辯兒,你現在在想些什麼?」

  「父皇,兒臣在想,雖然暫時解決了這些難民的生活,但是卻不是一個長久的辦法。而且他們這麼多的人擠在一起,如果發生了瘟疫的話,恐怕傳染起來會奪走許多人的生命的。還請父皇早點下旨安撫他們,讓他們能夠重返故鄉,重新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

  「嗯,你能夠有這樣的想非常不錯。」

  漢靈帝確實感覺欣慰,因為大皇子劉辯年紀雖然還小,但是考慮事情卻能夠從大局出發,能夠將老百姓放在心上,這才真的具有成為帝皇的潛力。

  「參見聖上,願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就在這時,前方突然出現了一個身著青衣的書生,他從一個草棚裡面出來,來到了距離聖駕半裡之地外的地方跪了下來,雙手向上高高地舉起了一疊厚厚的紙。

  「參見聖上,願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各個草棚裡面的難民們,頓時也紛紛跪了下來高聲地喊道。

  「聖上,大皇子為了我們這些難民,不辭辛勞,不顧自身,愛民如子,仁慈寬厚,望聖上能夠立大皇子為太子,則天下百姓會感激聖上的恩德的。」

  「望聖上立大皇子為太子,我們永遠感激聖上的恩德。」

  隨著那青衣人的話,周圍的數萬難民同時高聲地喊了起來,然後聲音擴展到了其他的草棚,上百個草棚裡面的十餘萬難民同時高呼了起來,聲音匯成了一條洪流,響徹天際。
于子晴 發表於 2012-10-27 12:56
三十八、萬言書代表的民心

  聽到這樣震耳欲聾的高呼聲,頓時所有大臣的臉色都變了,漢靈帝的面色也變了,他的目光下意識地望向了大皇子劉辯,卻發現劉辯的臉上也滿是驚愕的神色,彷彿他也沒有想到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或者說他根本就不知道會發現這樣的事情。

  「父皇,兒臣雖然出面安撫難民,但是卻只是想為父皇分憂,並沒有借此事要父皇立兒臣為太子的意思,還望父皇明察。」

  劉辯看到靈帝望向了自己,雖然他的目光中並沒有表現出什麼神情,但是心裡面卻是一咯噔,連忙跪了下去,恭敬地向靈帝說道,而且他的目光望著靈帝,非常地坦然。

  劉辯確實並不知道這一切,所以他是問心無愧的,漢靈帝一眼就看了出來,所以他只是擺了擺手,然後從龍輦之上站了起來,望向了前方,而所有的難民頓時靜了下來。

  「聖上,草民斗膽寫下萬言書,並且有十萬難民百姓簽名為證,希望聖上能夠立大皇子為太子,則我們大漢的百姓會福澤綿延,大家會永遠記頌聖上的恩德的。」

  劉辯朝著那還在高聲說話的人望去,不由得一愣,因為他發現那人原來竟然是荀彧,不過好在此時靈帝沒有再注意他了,否則的話劉辯就是有理也說不清楚了。

  「閣下是何人?居然膽大包天,敢幹預朝廷的事情?」

  靈帝聲音平靜的問道,雖然聲音中並沒有憤怒,但是周圍的大臣們卻都為那人捏了一把汗,因為他們有的人已經認出了荀彧來,而在群臣面前冒犯大漢天子,這個罪名可是不小,而且靈帝要是一怒,恐怕荀彧就要倒霉了。

  「啟奏聖上,草民一介布衣,名叫荀彧,乃是受難民百姓所托而寫的萬言書,也是受大家所托在此攔下了聖駕的,還請聖上允許草民當眾宣讀這份萬言書。」

  「大膽,驚動聖駕已經是死罪了,狂徒還敢在聖上面前胡言亂語。來人,給我拖出去就地處決。還有你們這些難民百姓,明顯是受了他人的蠱惑,聖上可以不追究你們的罪過,只要你們承認是此人蠱惑你們就行了。否則的話,將以驚憂聖上的罪名與此人一同處死。」

  荀彧的話才剛剛說完,旁邊的中常侍趙忠就大吼了起來,而且命令旁邊的羽林軍將士上前殺了荀彧,明顯就是不想讓聖上聽到萬言書的內容。

  而且,趙忠還威脅起了周圍的那些難民百姓,在他想來,這些普通的老百姓流落到此,能夠有朝廷的照顧是非常不易的,只要隨便威脅幾句他們一定就會害怕的。

  「聖上,荀彧先生是我們請來的,他所說的一切都是我們托他說的呀。」然而,一個鬚髮全白的老農站了出來,大聲地叫著聖上說道。

  「對呀,請聖上明察,荀彧先生是受我們所托而驚動的聖駕,若是要殺荀彧先生,就先殺了我們吧。」又有幾個五六十歲的年老之人掙紮著站了出來。

  「還有我們,我們也託了荀彧先生的。」

  「要殺就先殺了我們吧。」

  「荀彧先生沒有罪,請聖上開恩。」

  頓時,更多的難民百姓高呼了起來,不過他們非常有節制,並沒有任何人衝出草棚,而是全部在草棚裡面呼叫,所以朝廷百官儘管有些震驚,但是卻也沒有慌亂。

  「好,朕就聽聽你寫了些什麼?你們退下,讓他唸唸。」

  「多謝聖上,聖上聖明,這萬言書內容太長,短時間內不能全部讀完,草民就擇其大概說一些吧。」荀彧胸有成竹地站了起來,輕輕地拍了拍衣襟,然後慢慢地在原地踱起步來。

  「伏惟啟聖上:吾等卑賤小民,生長於江河淮水之濱,受大漢王朝庇護,得以生息繁衍,數輩而至於今;吾等皆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

  而吾等祖輩為大漢子民,賴天子福澤以生養無窮,當為天子臣民也;日前河水決堤江淮氾濫,致使吾河水之濱江淮之間數十萬人暴露於洪水之猛獸口中;

  大多鄉鄰父老淹沒於洪水之中,吾等賴神明庇佑方脫身而出;然而家園已毀桑梓不在,吾等背井離鄉以求活路;沿途之上盜賊成群,致令部分鄉老死於非命,更有部分無良之人入了賊籍;

  江淮相距洛陽數千里之遙,而吾等所賴求生之所在也,途中死傷無數悲慘難述;一路之上難見憐惜長者,唯有各地官員搜刮劫掠傷天害理無窮;吾等懷著犬馬怖懼之憂而至洛陽,渾不知是刀兵相加還是飢餓索命,惶惶不可終日也;

  天幸吾皇恩德有加,讓弘農王爺大皇子劉辯代行天命,廣佈恩德於生死線上掙扎之人,立大棚壘高灶,燒稀粥蒸饅頭,令吾等十餘萬人存活至今,此乃天大之恩天大之德也;

  吾等有感於大皇子的仁愛之心寬厚之意,更深恐大皇子為了吾等而得罪朝廷眾臣,欠下巨額糧債終身難以償還,故而懇請聖上明察,立大皇子為太子,則可嘉獎大皇子愛民如子之德,而成全吾等對大皇子的拳拳之心。

  吾等驚擾聖駕罪該萬死,惟聖上乃寬厚仁慈之君,若饒恕吾等之罪,則吾等願子子孫孫永遠忠於大漢萬死不辭。」

  整個難民營地裡面鴉雀無聲,唯有荀彧的聲音在朗朗地響起,高昂地響徹所有人的耳邊,令所有的難民臉上流下了熱淚,也令大多數的朝臣低頭感嘆不已。

  而所有人的目光,不由得望向了靈帝,只見他此時已經閉上了眼睛,臉上看不出是什麼表情,也不知道他皮時心裡面在想些什麼。

  「聖上,荀彧先生所言乃是我們這些小民心中所想,絕無冒犯聖上之意,請聖上立大皇子為太子吧。」

  「請聖上立大皇子為太子吧。」

  「請聖上立大皇子為太子吧。」

  不過,還沒有等到靈帝睜開眼睛,最開始站出來的那名鬚髮全白的老農再次高呼了起來,頓時所有的難民百姓全都呼了起來,而且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如同海天之風勢不可擋,震憾人心。
于子晴 發表於 2012-10-27 12:57
三十九、大皇子禁足深宮

  看到靈帝久久地不睜開眼睛,劉辯的腦門上面汗水直冒出來,他感覺自己的身上如同有千萬隻螞蟻在爬動一樣,非常地感受,但是卻不得不站在靈帝身邊動也不敢動一下。

  「辯兒,你想當太子不?」

  就在萬民的呼聲中,劉辯卻聽到了靈帝輕輕地問他,雖然靈帝的語氣非常平和,聽不出有什麼情緒來,但是劉辯還是嚇得連忙低頭回答道:

  「父皇明鑑,辯兒還年幼無知,不敢奢望太子之位,一切由父皇定奪。」

  隨後,劉辯來到了龍輦前方,面對著周圍那高呼的難民百姓,舉起了雙掌向下按了按,頓時周圍的聲音瞬間就全部消失了,大家的目光都望向了劉辯。

  「荀彧先生,各位父老鄉親們,劉辯在此感謝大家對本王的心意,非常地感謝。

  劉辯身為皇子王爺,為大家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出自於父皇的旨意,是替父皇所做的份內之事。

  所以,劉辯不敢當大家這份厚意,也從來不敢奢望太子之位。因為父皇正值春秋鼎盛之時,立太子之事完全可以緩到以後再說,而且相信父皇會選出一個合適的人來繼承大漢的江山的。

  本王即使不能成為太子,但是仍然是父皇的皇子,也仍然是我大漢的王爺,為大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完全是應該的,並不是想要得到大家的回報。

  本王只是希望大家要感恩父皇,要感謝滿朝文武百官,以後洪水退後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去,重新建設大家的家園,而朝廷會派人幫助你們的,也會為大家提供糧食種子農具等生活用品的,因此今天之後劉辯就不來看大家了,請大家多多保重吧。」

  劉辯知道,自己現在到了以退為進的時候了,因為萬言書萬民呼聲引起的風波,絕對不會就這麼平息下去的,必將在朝廷之中引起文武百官參與角逐,而且勢必會有一個結果的。

  「大皇子,我們當然知道你是代表仁慈的聖上來安撫我們的,但是這些天來你為了我們實在是太辛苦了,所以我們感謝你也是應該的,而且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成為大漢的皇位繼承人的。」

  「是呀,大皇子,你當上了大漢的太子,我們大家都會信服你的,我們也會將你的仁慈寬厚一路上傳播向四面八方,讓天下的百姓都知道你愛民如子。」

  「對呀,以後大皇子成了太子,天下的百姓即使再遇到了什麼災害困難,大家都會想到聖上和太子會幫助我們的,所以大家就不會再像這樣擔驚受怕了。」

  「如果大皇子成了太子,要討伐那些叛賊亂黨,我們都願意參加軍隊,為了聖上和太子而萬死不辭,上刀山下火海也絕不會後退的。」

  聽了劉辯的話後,頓時那些難民們紛紛叫嚷了起來,向他表達著他們的誠意,同時也向靈帝表達著對他的敬意,因為他們也知道不能夠逼迫靈帝,只能夠感動他才行。

  「請大家靜一靜,朕說幾句。」就在這時,靈帝睜開了眼睛,來到了輦前方,而劉辯則退到了他的身後去,低著頭站在旁邊。

  「剛才聽了荀彧先生的萬言書,朕受感動良多呀。首先荀彧先生必定是當世大才,這樣的人卻沒有為朝廷所用,實在是可惜呀。朕想問一問荀彧先生,可願意入朝為官呢?」

  「多謝聖上不殺之恩,荀彧願意輔助大皇子,以為聖上分憂。」

  荀彧明確表示他只願意輔助大皇子劉辯,若是立了大皇子劉辯為太子,那麼他自然也是為朝廷做事了,但是如果不立大皇子劉辯為太子,那麼他也不願意為朝廷效力了。

  「這樣也行。而讓朕感動的另一件事情是,你們這些遭遇了家破人亡背井離鄉的老百姓那顆樸實熱忱的心,並沒有在死亡面前失去生活的勇氣,也沒有在飢餓面前喪失應有的正義,而你們所說的朕覺得沒有錯,所以朕恕你們所有人都無罪。」

  「多謝聖上開恩。」難民們頓時全部拜了下去,然後抬起頭來望著他。

  「至於立大皇子為太子之事,確實是一件需要慎重的事情,因為太子關係到的是我大漢的未來,關係到的是天下百姓未來的命運,這也不是朕一個人說了就算的事情,必須得滿朝文武百官共同商議而後確定。但是不管以後會不會立大皇子為太子,這一次大皇子所做的事情朕是看在眼裡的,大臣們也是看在眼裡的,天下的百姓都是看在眼裡的。」

  「聖上聖明。」

  難民們聽了都非常激動,因為聖上能夠這樣說,那麼說明聖上還是看到了大皇子的能力和表現的,也許這就有助於大皇子成為太子呢。

  當然,這只是普通老百姓的想法而已,只有朝廷的那些大臣才知道,靈帝根本不想在此時確定太子,無論劉辯多麼優秀,立太子的事情靈帝還會猶豫的。

  「剛才大皇子說得也對,無論以後能不能成為太子,他都是朕的皇子,是大漢的王爺,以後天下的百姓無論遇到了什麼困難,他都有責任代替朕來幫助大家的,這一點請大家一定要相信,而且這也是朕對大家的承諾。」

  不過,靈帝這樣一說後,大臣們又覺得對他的態度捉摸不透了,到底他想不想立大皇子劉辯為太子呢,誰也不能夠確定了。

  「辯兒,這段時間你為了難民百姓的事情實在是太辛苦了,回去後你就在賢德殿中好好地休息一陣子吧。荀彧確實是個人才,以後就讓他跟著你吧,好好待他。」

  隨後,靈帝繼續帶著文武百官巡視了整個難民營地,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後才起駕回宮,而到了宮門之外,他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對劉辯如此吩咐道。

  大家聽了都愣了,因為靈帝的意思非常清楚,那就是將大皇子劉辯軟禁在了賢德殿裡,這到底是對他的懲罰呢還是什麼意思呢,這天晚上許多人注定都要失眠的。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于子晴

LV:6 爵士

追蹤
  • 3

    主題

  • 420

    回文

  • 1

    粉絲

200 字節以內<br />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