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小兵之霸途 作者:一級煙槍王(連載中)

 
uuuuuuuuuu 2012-12-27 09:43:1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126 1724917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04
第七百七十三章 賜封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別趕緊去玩,記得先投個月票。現在起-點515粉絲節享雙倍月票,其他活動有送紅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劉易也簡單的對眾臣及在場觀看立國大典的百姓講述了一下皇室、內閣及朝廷官員機構的概況。

    皇室,自然就是指其劉氏宗室。其獨立於朝廷之上,皇帝掌握朝政大權。但是,皇帝所頒布的任何一條政令,都必須要經過內閣成員商討驗證,證明此政令的確是有益於大漢,有利於大漢方可以正式頌布實施。這樣,主要是為了避免將來出現個別不懂朝政的昏君胡來,從而影響整個大漢的發展。皇帝的政令,通過內閣大臣一起的研討,可行而行,認為不可行的,就要向皇帝說明其政令不得施行的原因。所謂理不辯不明,皇帝與內閣眾臣,本就應該要緊密結合,一起共同為如何更好的治理大漢而奮鬥。

    同時,反之,內閣成員,也受皇帝控制,因為內閣成員的任命,必須要經得皇帝的同意。並且,內閣所頒發的任何政令,也必須要經過皇帝過目同意,並且要通過皇帝之手,親筆書寫聖旨,蓋上傳國玉璽大印,如此方可以正式的通過政令的頒布實施。

    另外,內閣成員,只有九人,若有事未能決斷,則九人加皇帝一起投票決斷,少數服從多數。另外,皇帝雖然沒有一票決定權的權力,但是卻擁有一票否決權。若內閣成員及皇帝就某個政令懸而難決的話,到時候也可以加入三公九卿來一起商討事務。他們每人都有半票的權利。

    還有,劉易為免將來朝廷會出亂子。與眾臣商討過後,認為內閣成員。他們只是配合皇帝出具一些政令的決議。說白一點,就是皇帝的幕僚,皇帝的智腦、智囊,圍繞著如何助皇帝更好的治理大漢而出謀劃策的一個機構。能進入內閣的成員,都必須是一些有識之士,真正具有才學並且人品有口皆啤的正直之士。每一個內閣成員,都必須要對內政非常的精通。而成為內閣成員,他們卻不會有真正的權力,只享有最高的爵位名譽。僅有著向皇帝獻策,一起定策,及建議任命朝廷各級官員的權利。

    萬一當真的出現了昏君,可由朝中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彈劾,內閣成員奉勸皇帝,甚至,必要的時候,可與三公九卿文武百官架空皇帝,甚至廢帝另立。總之。一切都是為了大漢。

    內閣成員,地位幾乎是平等的,不分高下。這樣,就可在皇帝、內閣、三公九卿等文武百官之間。既可以形成一種良性的合作關係,又可以起到一個互相牽制的作用。

    劉易宣佈了第一屆內閣成員的名單。

    鄭玄(賜爵高密公)、龐德公(賜爵襄陽公)、蔡邕(賜爵陳留公)、盧植(賜爵郡涿公)、楊彪(賜爵華陰公)、荀爽(賜爵穎陰公)、孔融(賜爵魯國公)、張鈞(賜爵洛陽公)、黃承彥(賜爵黃石公)。

    以上九人為內閣正式成員,其中。黃承彥是龐德公及鄭玄力薦,並且。由龐德公親自去請其到洛陽來的。劉易與黃石公有過一次會面商議,發現黃石公當真的是學究天人。對於民生政治方面無比精通。所以,劉易直接便任其為內閣成員之一。

    不過,此九人,其中鄭玄已經70高齡、龐德公、荀爽與鄭玄亦差不多,盧植、張鈞、蔡邕、楊彪等亦有60歲上下,就只有黃石公與孔融稍為年輕一些,但也有50歲左右。因此,這一屆的內閣成員,估計不會留任太久,少則兩三年,多則五年,當中幾位老人怕就沒有精力繼任下去,可能就真正的退下來,安享晚年了。所以,除了這九人,還有數個候補名單,都是內閣成員向劉易舉薦,這幾個人,等劉易考察過他們的才學,方會再錄用。不過,暫時還沒有前來洛陽,只是內閣成員舉薦的一份名單罷了,當中,曾經在早年求學於鄭玄的汝南南頓人程秉,便是鄭玄及交州太守士燮舉薦。劉易倒是在太陽能手機當中的三國資料當中,打到了一點程秉的介紹,倒也是一個人才。

    其餘的劉易也沒有細宣。跟著宣讀了一下朝廷三公九卿的封賜。

    戲志才,太尉,賜爵禹州侯。

    荀彧,大司空,賜爵忠漢侯。

    賈詡,大司徒,賜爵武威侯。

    魯肅,太常,賜爵定遠侯。

    郭嘉,光祿勳,賜爵陽翟侯。

    辛毗,太僕,賜爵晉陽侯。(主要掌管朝廷牲畜業,辛毗在並州,主要治理畜牧業為主,原新漢朝戰馬,大多來自於並州牲畜業。)

    陳群,廷尉,賜爵忠正侯。(掌管天下刑法)

    馬騰,大鴻臚。賜爵扶風侯。(掌管少數民族事務,原由賈詡代掌,為了更好控制西涼少數部族,暫任馬騰為大鴻臚。)

    皇甫嵩,宗正,賜爵安定侯。(掌管皇帝親族或外戚勳貴等有關事務之官。)

    張昭,大司農,賜爵文成侯。(財政經濟主官)

    田豐,少府,賜爵鉅鹿侯。

    申勇,衛尉,賜爵忠勇侯。(統率禁軍守衛皇宮之官,即衛將軍。原本論資歷是不足的,但劉易就是任人唯親,把皇宮交給這個小舅子來守衛安心……)

    餘者,糜竺、伊籍、孫乾、甄逸、縫紀、沮授、陳震、荀攸、程昱、荀諶、陳圭、陳登、陳紀(陳群父)、曹寅、劉璋、劉巴、張魯等等,一眾文官亦有封官賜爵。

    所有朝官,他們的封爵一般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是,其官職,將來或會視情況進行調整。畢竟,如今大漢朝廷。講究的是人盡其才,每一個官職。基本都有著相對應的職能,哪一個官職的職能。更適合誰去幹,便會有所調整。

    其實,三公九卿之下,還有太多的官職,三公九卿之下,也需要眾多的官員去為他們處理各項的事務。所以,所謂的三公九卿,在名義上位列百官之首,但是。實際所起到的作用,可能還不及下一級的官員。他們,只是負責宏觀控制,理順好各個部門之中的各個官員的工作及職責。

    牽涉到內政的各級文官,因官職職能細化的關係,有太多要細說的地方。現在在立國大典上,劉易也不能一一去詳細宣讀,現在只不過是將一眾朝廷文官的官職及賜爵簡單的宣讀一下。細詳的各級官員的工作事務,所負責的職能。這些還得要在朝廷上去一一說明。

    這些,其實對於廣大百姓來說,他們並不會太過去關注,因為他們更在意的是。劉易所說的,如何封賜大漢****的將軍的事。

    劉易宣讀文官的任命及賜爵,都讀得有點口乾舌燥。喝了一口萬年公主送來的水,劉易才繼續宣讀。

    「接下來。肯定是萬眾矚目的封賜,本太傅也相信。各位百姓早已經有點等不及了。那麼,我也不再賣關子了,下面,閱兵儀式正式開始,鳴炮!」

    隨著劉易運氣用內力喊出的聲音遠遠的傳出去時,一聲一聲的炮響轟轟的響了起來。

    隨著紅衣大炮的技術掌握,也使得一般的民用煙火禮炮也技術成熟了。尤其是這些禮炮,是負責秘密研製生產紅衣大炮的人弄出來的,經劉易的要求,他們在禮炮當中,加上了一些彩色的彩紙屑。

    一聲聲的鳴響,震耳欲聾,在天空中散開,無數洋洋灑灑的彩紙從高高的天空灑落。似是在下著一場彩色的大雨。

    無論是皇宮城牆上的人還是皇城外的數以百萬計的百姓,都忍不住迸發出一陣陣的歡呼聲。

    當中,離劉易不遠的少帝,他也很是高興,神色甚至還有自豪,他正在低頭與獻帝在笑說著什麼。耳尖的劉易,聽到少帝向獻帝透露,這些禮炮的研製,有他的一份功勞。

    這個時候,在禮炮鳴響的同時,由卞玉、來鶯兒、蔡嬡、蔡琰等女一起經營的皇家歌舞團,在皇宮大門前奏樂,一桿高高的大大的大漢金色龍旗,在城樓上升了起來,飄揚的大漢龍旗上,那五爪金龍似隨時都會騰空而去一般。

    踏踏踏!

    隨著數十聲的禮炮響應遠遠的傳到天邊之時,一陣整齊有力的腳步似能震動著地面一般傳來。

    由西往東開來了一支支軍馬,他們或是挺著長槍,踏著正步,又或是扛著大刀,或收盾執刀,或策著雄鍵的戰馬,或背著強弓。還有,一隊隊用螺馬拉著的床弩、投石機、樓車等等。

    放眼望去,軍列望不到盡頭,整齊沉重的步伐,讓人感到有一股衝天殺氣,凜然肅穆。

    接受檢閱的各軍代表將士開來了。

    一軍軍的代表將士,他們來到了皇宮前的大校場列陣,每一軍的代表將士進入,都會有人在下面大聲的介紹著每一軍將士的情況。

    如第每一軍將士的前身來歷,成立時間,統軍主將等等。

    軍列每經過皇宮大門前,都會對城樓上的皇帝等致敬,高呼漢軍威武振興大漢等等的口號。

    劉易也同時開始宣讀對大漢軍將的冊封。

    劉易高聲宣道:「大漢之所以能得到統一大治,自然是少不了我們大漢軍士的浴血奮戰。正是他們所立下的汗馬功勞,奠定了我們大漢未來的輝煌。因此,本太傅與皇帝及朝臣眾卿,經過討論商議,在此給予各位將軍冊封賜爵,經表將士浴血之功。」

    「大漢****,猛將如雲,每一位將軍,都為我們大漢的統一貢獻了其畢生的力量。他們值得我們尊重愛戴,對於他們的冊封晉爵,是他們應得的榮譽,讓我們世世代代,子子孫孫都要牢記他們的功績,亦讓我們所有人,都要追隨他們的腳步,為了大漢的和平,興盛,強盛,承前啟後,繼續前進,不振興大漢永不休!」

    「經朝廷決定,特設軍中最高的榮譽封號,十大元帥、十大將軍,以及一眾上將軍、中將、少將!」

    「十大元帥:排名不分先後,分別為趙雲、關羽、黃忠、太史慈、馬超、孫策、周瑜、甘寧、秦頡、黃敘。」

    「十大將軍:排名不分先後,分別為呂布、張飛、典韋、許褚、顏良、文醜、龐德、高順、魏延、華雄。」

    「十大上將:排名不分先後,分別為潘鳳、周泰、嚴顏、華雄、徐榮、陳到、赦昭、韓當、黃蓋、程普。」

    「中將:將欽、祖茂、黃祖、周倉、胡車兒、廖化、裴元紹、臧霸……

    「少將:耿武、關純、糜芳、曹豹……

    ……

    劉易將長長的封號名單一一讀完。

    「此封號將軍,大致是按各位將軍的在新漢軍當中的資歷及所立功勞,能力而策封。如十大元帥,他們能文能武,統率一軍作戰,無所不勝,並且,為我們新漢朝的統一立下了莫大功勞。」

    「趙雲趙子龍將軍,這個無需本太傅太多贅述。說下關羽關雲長將軍,關將軍真實歸順我們新漢朝似乎並不算太久,可是,他與張飛將軍,卻在很早之前,便暗中相助我們新漢軍。其人統軍有勇有謀,為我們大漢平定荊州立下了汗馬功勞,後又統軍奪漢中平益州,這些,相信各位都有聽說。所以,關羽將軍,位列十大元帥之一名副其實。」

    「秦頡將軍,先朝時期被統軍平黃巾軍,於宛城十年磨一劍,助我們大漢收上黨、奪冀州以及收復豫州,都有著莫大之功。尤其是秦頡將軍練軍統軍都是一絕,論資歷,亦是最老,所以,當為十大元帥之一。」

    「孫策、周瑜兩位將軍更不用多說了,正是因為有他們,江東、嶺南、揚州、豫州廣闊的疆域才能更快的收復,並且,他們定山越異族人立下大功。這個功勞,與我們定大漠的功勞相當。當然,也從中體現出他們的武略出眾,理應為十大元帥之一。」

    「十大元帥餘者,相信我們大漢諸位朝臣,武將及百姓,都心中有數。他們,當得起這個榮譽封號!」

    劉易說完,百姓一片歡呼,高喊元帥元帥!高喊著每一個元帥的名號。如此,便等於落實了十大元帥的封號。其實,此十大元帥,亦是劉易心目中,有能力獨擋一面的大將,能讓劉易放心的大統帥。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這次起-點515粉絲節的作家榮耀堂和作品總選舉,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絲節還有些紅包禮包的,領一領,把訂閱繼續下去!】(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04
第七百七十四章 賜封(二)

    榮譽封號就等於是軍階,十大元帥及十大將軍這兩個榮譽封號,就是軍方的最高榮譽稱號。將來,大漢軍將,不會再有誰可以獲封元帥或大將的榮譽封號了,最多就可以獲得上將封號。

    其實,在劉易的心目中,張遼及曹操的部將曹仁、張合等亦可封為元帥之一,但是,張遼雖然已經歸順了新漢朝,但是,表面上看來,他並沒有為新漢朝立過寸功,所以,劉易就並沒有冊封他,劉易計畫,先封一個雜號將軍給張遼,待將來立功之後,可封其為上將。至於張合與曹仁,他們現在都還只算是曹操的私將,並沒有正式向劉易表示臣服,因此,曹操帳下的所有軍將,都基本不會有人獲得封賜。

    如夏侯惇、夏侯淵、徐晃等大將,哪怕不能被封為元帥,但是論實力,可為大將。但是,沒有辦法,誰叫他們現在都還沒有向劉易表示歸順呢?

    不過,劉易不知道,此際在皇宮外的數以百萬計的百姓當中,曹操與其一眾軍將,此際正躲在一個街角上觀看這個盛大的立國大典。聽著劉易對原新漢軍的一眾大將的封賜,看著萬民歡慶的盛況。曹操的神色非常複雜,而其手下的一眾軍將,此際難免有些失落,難免會忍不住流露出一絲羨慕的神色。

    另外,劉易也特別的封賜了公孫瓚、公孫度以及還有一些小數部族首領等等。他們都被冊封為中將,但是賜爵卻是較高的爵位。

    爵位最高的是公爵,當中內閣成員無一不是公爵封號,個別三公九卿也獲得公爵封號。再下來就是侯爵。

    十大元帥及個別十大將軍被冊封為公爵,然後的是侯爵。上將級別的,及中將級別的,一般都為伯爵。少將及以下的為子爵。本屬於中將的公孫瓚、公孫度,以及部份對大漢貢獻較大的小數部族首領,被劉易冊封為公爵。獲得公爵的封號,對於一些小數部族的首領來說。那是絕無僅有的,代表著他們所獲得的大漢承認的最高榮譽。因此,哪怕他們沒有被封為大將,但也感心滿意足。

    其中。公孫瓚被冊封為北平公,公孫度為襄平公。

    軍階及封爵,都是榮譽封號,除了可分別領取固定的俸祿之外,並沒有太大的實權。

    跟著下來對一眾軍將的封將才是真正的讓這些大將擁有真正實際軍權的冊封。

    趙雲。冊封為大將軍,賜爵鎮國公。這個大將軍,與元帥封號有差別的,是具有實權的,相當於後世的三軍總司令,是大漢真正直接統率大漢所有軍馬的大將軍,有權調動大漢所有的軍馬。其只受皇帝、太尉、太傅節制。劉易封趙雲為大漢大將軍,可見劉易對趙雲的信任程度。

    太史慈,驃騎大將軍,賜爵定國公。相當於大漢三軍副總司令。

    黃忠。車騎大將軍,賜爵鎮軍公,亦等同大漢三國副總司令,掌宮衛,如申勇所統的禁軍受其節制調動。車騎將軍一般由軍中聲望極大,資歷最深者擔任,所以,劉易認為黃忠最合適不過了。

    馬超,衛將軍,賜爵威侯。爵位比公爵稍低一級,但其軍中的實權,亦比較大,職權與驃騎大將軍、車騎將軍差不多。但劉易命其掌大漢西軍,關中、西涼以及西北大漠的小數部族的所有軍馬,都屬於馬超掌控。

    呂布,征東將軍,賜爵溫侯。統率遠征倭國的漢軍。呂布並不在洛陽,已經率軍遠征倭國一兩年了。早前便已經封呂布為征東將軍,所以,除了加封其為溫侯之外,職位職權不變。此外,待呂布征滅倭國,他本人便有可能永鎮倭國,一般不會再回來了。除非是劉易調他回來或調他遠征他處。不過,在朝廷上,永遠都會為其留一個席位。將來,倭國將會作為大漢的一個或數個省份,陳宮將會留在倭國主持所有的政務,大漢亦會不時派去一些官員協助或遷徙一些大漢百姓前往倭國定居。這些,都是劉易很早前就已經定好的策略,讓漢人慢慢的在倭國開枝散葉,使得整個倭國,在大漢的控制治理之下,成為與大漢密不可分的一份子。

    華雄,征西將軍,賜爵關西侯。統西涼騎軍,受馬超所節制。

    孫策,征南將軍,賜爵江東侯。統江東至嶺南之軍,此次冊封之後,他將會率其一眾部將,對嶺南一帶的山越人進行最後的隸整,完後,便會出兵南洋,對劉易早前下南洋所收服的南洋諸國進行更有效的統治威懾。同時,亦做好向更遠的古印度進軍的準備。

    征北將軍,公孫瓚,賜爵北平公。統率幽州及關外小部部族的軍馬,此次冊封之後,他便會與襄平公公度孫一起,返回北方,對高麗半島僅存的小數部族人進行徹底的消滅。並且,將來往東北方向更遠的地方挺進。當然,現在更遠的東北地區,特別是跨過黑龍江往北的地區,估計是荒無人煙的。公孫瓚主要是負責向更遠的地區奠定大漢的疆域國界,去到多遠,那麼在那有多遠的地區打下石碑,便等於是華夏大漢的國境所在。其實就是圈地吧。

    周瑜,鎮東將軍,賜爵平虜侯。主管所有江東軍軍務,權力相當於歷史上的江東大都督。同樣會與孫策一起前往南洋。

    關羽,鎮西將軍,賜爵漢壽亭侯。因荊州、漢中、益州等地,已經基本實現了良好的治理,所以,除了留下一小部份大漢軍馬坐鎮地方之外,這些地區已經沒有必要再留下太多的漢軍。所以,荊州、漢中、益州等地的原新漢軍,將會西進,也就是會向現在還沒有向大漢歸降的蠻族地區發起攻擊,也就是雲南等地區。同時,黃忠父子亦會率軍前往,到時候,他們的軍馬將會西進後世的西藏地區,對整個後世華夏地區形成實質性的統一及統治。

    當他們完全為大漢打下西面的高原之後,會留軍坐鎮,然後亦將會撒軍返回雲南地區,日後,或者會打通從後世緬甸到印度的通道。開僻一條從華夏到中東地區的快速通道。

    甘寧,鎮南將軍,賜爵平海公。大漢水軍統帥。

    張飛,鎮北將軍。賜爵西鄉侯。統並州、幽州、冀州地方軍馬。將來,會是經蒙古大草原向西歐發起進軍的主要軍馬。暫時,會讓其休養生息。

    魏延,安東將軍,賜爵都亭侯。

    龐德。安西將軍,賜爵關門亭侯。

    黃敘,安南將軍。賜爵南陽侯。

    高順,安北將軍,賜爵忠信侯。

    秦頡,平東將軍,賜爵宛都侯。

    徐榮,平西將軍,賜爵襄平侯。

    周泰,平南將軍。賜爵忠武侯。

    潘鳳,平北將軍,賜爵奮武侯。

    文醜,前將軍,賜爵威勇侯。

    顏良,後將軍,賜爵威武侯。

    典韋,左將軍,賜爵關內侯。

    許褚,右將軍。賜爵牟鄉侯。

    ……

    所有軍將,都一一獲封將軍,被賜侯爵。

    劉易每宣佈冊封某一個將軍,其將都會從皇宮大門外。搭建起來的一個階梯走到城門樓上來拜見劉易及皇帝。然後,由劉易親手將代表他們將軍的軍旗、大漢軍龍旗,以及任命文書,綬印兵符等等,一起交與各位將軍。交接完後,各位將軍便會走到皇宮大門前的點將台上。向校場上的新漢軍軍馬及百姓展示獲封賜的物件證明,接受軍兵及百姓的歡呼祝賀。再然後,他們就喝令屬於其統率的軍兵代表,向百姓展示他們的軍陣軍列,然後開始沿皇城前的大街巡行,再轉向城南大街,出城。

    據軍部統計,新漢軍匯聚在洛陽京都的軍馬,超過了三百萬的人馬,如此多的軍馬,自然都不可能全都開進城來參加這個立國大典儀式。但是,一般都是十選其一,如此,這天巡城的軍馬,約有三十萬人馬左右。這個,從劉易宣佈立國大典開始的時候起,新漢軍的軍馬就開始進城,分批來到皇宮前的大校場接受檢閱,如此,一直到午後,才完成了這一個立國大典閱兵儀式。

    一支支邁著整齊步代的漢軍,他們盡情的向百姓展現他們的雄姿,昂然豪邁。讓所有觀看立國大典的百姓,都大開眼界,近距離的親眼見識到新漢軍的強大。真惹得百姓呼歡不斷。

    最後,讓所有人都大開眼界的,是一支女子軍隊。

    劉易還特意的冊封了女子十大將軍。當然了,這個多少都帶著一點玩樂的性質,因為這些女將軍,都是劉易的女人。但是,也是向大漢百姓表達了女子軍隊給予大漢的貢獻,等於是開了一個女子參軍的先河,亦是大漢朝廷對那些女將軍的肯定。

    十大女將軍分別為:黃舞蝶、元清、陰曉、白芙蓉、祝融夫人、張寧、趙雨、曹華、伊厥茜女王、烏干塔瑪。

    十員女將,英姿颯爽,亮麗英氣,引得全城狂呼。

    隨著十大女將軍最後出場巡街遊行,立國大典的閱兵冊封儀式降下帷幕。

    此後,各路新漢軍,將會散去,開赴各自的駐地。

    不過,基於各路軍馬的將士,難得來一次京城,所以,會給他們三天假期,可以自由出入京城,甚至,劉易還特意開放皇宮,除了皇宮內太后及眾女以及皇帝及其妃嬪所居的一些寢官不能靠近之內。皇宮之內的大部份宮殿庭園,都可以讓下面的軍士進去觀瞻。這也算是朝廷對漢軍將士的恩典,讓他們有機會親身親眼感受觀瞻一下在他們心目中的那神秘又神聖的皇宮。當然了,所有漢軍將士,都要嚴格自律,不准在洛陽京城及皇宮之內犯事,否則,軍法無情。

    三天之後,各軍就必須要離開洛陽各返其軍的駐地了。

    因為考慮到,暫時不宜大張旗鼓,不管大漢自身國情而出兵遠征。所以,劉易打算,暫時讓大漢休養生息一兩年。除了局部的戰事之外,暫時不打算馬上向世界出兵。

    如此,也正好,可以對大漢各軍進行一次休整。

    這個,主要是針對漢軍各路軍馬當中,一些軍士在統一大漢的戰鬥當中受了傷,哪怕是傷好了之後,也依然留下了一定的後遺,已經不適宜再參加強度較大的戰爭了。這些軍士,會被挑選出來,要不就是退役,要不就是接受其軍中的安排,留軍作為軍中的教官,不會再從軍出征;要不然,就是返回其地方官府報備,作為地方官府的官兵。若立功獲得封賜的,也可以安心領取其封賜的糧餉,回家去務農,安享一生。

    另外,因為考慮到一兩年之後,漢軍將要遠征的關係,所以,漢軍當中士兵,對他們的年齡再一次進行壓縮。士兵的年齡,最少十八歲,最大三十五歲。不到十八歲的士兵,不得再招,在軍的,勸退或留軍作預備兵。超過三十五歲的士兵,亦會勸退或留軍作預備兵。這個,主要是劉易考慮到,漢軍如果是兩年之後出征,那麼超過三十五歲的漢軍士兵,到時候就到三十七、八歲以上了。遠征的話,可能會一去就是三、五年之久。到時候,他們就四十多歲了。回來之後,不可能再次出征。因此,劉易要儘可能的讓漢軍年輕青化。

    在劉易與一眾大臣的討論當中,遠征的士兵年齡,最好是在二十到三十歲之間。十八歲入伍,經過兩年的整訓,達到二十歲,然後,出兵遠征。約以三年為一個限期,出征三年,返回大漢休整一兩年,如此,那些十八歲入伍的士兵才不過是二十五歲左右。這個時候,在休整的這兩年當中,他們也最適合成家立室的時候。休整一兩年,他們又可再次遠征三年左右,回來才不過是二十八歲左右。三十歲再可出征一次。

    如此,在劉易的計畫裡,一批新漢軍的士兵,一生當中,最多可為大漢遠征三次,三次之後,他們才不過是三十來歲,正值壯年,哪怕不在軍了,也可以創造更好的生活。同時有過三次遠征的經驗,他們亦能為大漢繼續訓練出更多的精兵代替他們繼續遠征。

    所以,劉易現在,其實已經是在做出日後遠征世界的準備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04
第七百七十五章 祭奠英烈記念碑

    立國大典之後便是三天的舉因歡慶,通過飛鴿傳書將大漢京都洛陽的消息傳遍整個大漢的各地。當然,偏遠的地方,消息可能得要到三天之後才會送達。可是,在定好立國的這天之前,便早有情報送到各地的官府,由各地的官府向各地百姓宣佈每年10月1日為大漢的國慶日,舉國歡慶三天的條令。

    這兩三天,是各地官府的信使最為忙碌的時候,每天跑死的戰馬,數以百計。如此盛事,整個大漢的百姓人人關注。結束天下戰亂的好日子來之不易,人人關心。飛鴿傳書,帶不了太多消息,所以,想要或知更多更詳細的情況,就只有通過朝廷所辦的大漢新民報方可以瞭解得更詳盡。並且,加版的報紙當中,還有擅長繪畫的大師,配上一些實況的畫面,讓所有人都能夠很直觀的看得到立國大典的這一天,京城的盛況。

    那種蔚為大觀,萬人空巷,讓人歎為觀止的盛境,躍然於紙上,讓所有人都能夠瞭解京城的近況。

    另外,在立國大典之後的第二天,劉易與皇帝等一眾朝廷百官,一起到了西山軍校的大校場之前。這裡,劉易讓人在西山軍校大校場的西面一側的一個小山坡上,建起了一個聳立十多丈高的高高的記念碑。這是為了記念新漢朝從立國之前到立國之後,再到現在改國號為大漢****時期,所有為大漢的統一而犧牲的大漢官兵,那些為大漢犧牲的官兵,為大漢****的開國先烈,他們將永遠被銘記,永垂不朽。而整個小山坡的四周,則是無數的碑文。每一塊碑文上面,刻錄著這十數年間,新漢軍所發生過的戰鬥。在戰鬥當中犧牲的士兵的籍貫姓名等等。

    這一切,還真的要提一下劉易從一開始就特意的要求無論是自己的軍馬還是所治下的百姓。都必須要有一個詳盡的戶籍登記的舉措。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舉措,這就使得,每一場戰鬥之後,軍中的司馬文官等都能夠將戰鬥的傷亡情況很清楚的記錄了下來。這就使得如今建立這一個大漢英烈記念碑的時候,軍部可以很準確的得供所保存下來的十多年來的新漢軍將士犧牲的情況。

    此外,對於新漢軍犧牲的將士,也有追諡的,這十多年來。新漢軍的軍將,尤其是一些大將,似乎並沒有什麼的損傷,但是,相對於新漢軍來說,卻是有不少軍級的將領犧牲的。那是發生在一些大規模的戰役當中,如與烏桓部族大戰,趙雲與太史慈等揮軍衝擊烏桓大營之戰,那一戰,新漢軍的傷亡達到數萬人。當中。就有不少軍級的將領犧牲。

    這些軍將,劉易追封他們為中將,並賜爵。讓其後人領其爵位榮譽。

    在山坡頂上,在大漢英烈記念碑上,可以俯瞰整個西山軍校,軍校裡的學子,在西山軍校大門前的大校場出操的話,這座高高聳立的記念碑,就像一個巨人一般,在對他們進行檢閱。

    劉易在命人修建的時候,就考慮過這樣的一個問題。將記念碑修建在洛陽城外的西山軍校附近,就等於讓西山軍校的所有學子。無時無刻,抬頭低頭都能夠看得見那個記念碑。時刻都在鞭策著他們奮發圖強,認真學習,刻苦訓練,繼承先烈的遺志,保家衛國,振興大漢!

    相比起立國大典來說,祭奠大漢英烈英雄的儀式,要顯得更為嚴肅嚴穆。

    同樣的,西山軍校的大校場上,也列滿了新漢軍的將士,以及一部份西山軍校的學子。

    在祭祀官宣讀了祭奠英雄的祝文之後,劉易也發表了講話。記念為大漢捐軀,雖死猶榮的新漢軍將士。明確的為如今的大漢軍士樹立了一個為大漢振興,萬世興盛的信仰。明確指出,如今的大漢朝廷,是具有一個劃時代意義,開明順治的朝廷,作為大漢軍兵,應該要堅決服從朝廷命令,樹立軍人以國家為重,服從朝廷命令的天職。另外,劉易還特別指出,大漢軍兵,來自於大漢百姓子弟,是廣大百姓的軍隊。所以,大漢軍人,不僅只是堅決服從朝廷命令那麼簡單,還有著為廣大百姓服務的基本職責。

    還有,劉易還明確的定義大漢軍軍魂。「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而要做到擁有軍魂,每一個大漢軍士,都必須勇敢、頑強,要有著堅定的戰鬥意志。如此,方可能做到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完成朝廷所要求的戰鬥任務。

    劉易強調這個,就是要讓所有的大漢軍士,都明確的懂得,作為大漢軍人,除了服從還是服從。他日,劉易一聲令下,要讓他們遠征任何一個地方,所有的軍士,都能夠做到無所畏懼,以完成這個戰鬥目的為榮。這也算是為日後的遠征做準備。

    在遠征之前,如果不做足功夫,下面的軍兵可能就不會明白,對於背井離鄉的遠征就會產生牴觸。畢竟,漢人不似後來元朝時期的蒙古人,他們部族本身就是一個以侵略為主的部族,有如蝗蟲一般,去到哪就搶到哪殺到哪。而漢人,卻天生善良,相對中庸,如非受到壓迫,如非受到打擊,如非受到侵略,估計每一個漢人的作風,都是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般情況之下,漢人是不會持著自己的強大而去欺壓他人。如非不得已,相信漢人都不會遠征他國他族。

    漢人,以仁義自居,做不來一些如異族擄掠大漢那般的惡事。假如說,現在劉易命令漢軍,殺到一個對大漢有威脅的異族部落當中,將那異族部落殺得一個雞犬不留。劉易估計,面對那些異族人的婦孺,自己的軍士肯定是下不了手。這些情況,在面對匈奴人及烏桓人時就早有體現。其實,劉易自己本身怕也難以做得到太過殘虐的事,難以做得出有傷天和的事。當初在朔方城。劉易下令滅殺明知道無比惡劣將來會對大漢造成難以估計的傷害的魔羯族人時,劉易也是硬著頭皮下的命令。如果不是劉易下命令,下面的軍士。恐怕也做不出不分男女老少,全都滅殺的行動來。

    所以。劉易一方面,要給自己的漢軍確立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軍人天職。另一方面,要不停的給漢軍灌輸一種傳播大漢文明的思想,樹立一種漢人文化要比異族文化優良,更適宜於導人向善良的思想。還有就是,要給漢人灌輸一種異邦威脅思想論,其實就也是有點類似於後世米國對我們華夏的威脅論。

    比如,通過朝廷喉舌。大漢新民報,不停的向大漢百姓宣傳,自華夏有文明記述以來,歷朝歷代都有異國他邦的異族人侵犯我華夏的歷史。有時候,劉易也會親自執筆,通過修飾,將匈奴人、烏桓人等等的異族人對大漢的危害有如寫小說一般寫出來,然後通過大漢新民報讓所有的大漢百姓都看到知道。

    當然了,劉易也不是刻意的妖魔化那些異族異人,只是一些簡單的寫實罷了。所說的。的確是一個曾經存在的歷史事實。也有劉易遠征大漠時所親眼看到的異族人的惡劣事兒。後正,劉易要讓大漢百姓都知道,漢人是文明的。那些異族人,他們暫時是原始野蠻的,所以,得要讓他們接觸我們的大漢文明,接受我們大漢文化的教化。

    劉易也不時的讓人刊登一些北匈奴人的情況。特意的指出,北匈奴人相對於南匈奴人來說,更加惡劣的本質,指出,其北匈奴人對大漢的危險更大的特性。

    消滅遺禍大漢千年的匈奴人。已經是大漢百姓當中呼聲最高的。尤其是現在大漢一統之後,難得獲得寧靜生活的大漢百姓。他們更加擔心會遭受到更加凶殘的北匈奴人的侵犯。

    因此,劉易早已經想好。將來,新漢軍西出大漠進軍西歐的時候,出兵消滅北匈奴人,為大漢消除這巨大隱患就是一個很好的出兵藉口,師出有名,那麼就會獲得大漢百姓的鼎力贊成及支持。

    另外,出兵南洋的名目,是以尋找有利於大漢發展的植物種子為藉口的。這個,已經看到成效了,所以,再出兵的話,百姓肯定不會多說什麼,朝中更加不會有人反對。

    至於派出呂布、陳宮到倭國,暫時來說,劉易是不會過多去提及這方面的事。因為這種打算滅絕惡劣的倭國人的事兒,還是不要讓百姓知道得太多為妙。

    不過,劉易知道,當自己以後發動向外的戰爭之後,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讓大漢百姓都能夠感受得到好處的時候,那麼所有的一切都不會是問題了。到時候,遠征、移民等等,估計都是大漢百姓認為是一件非常時髦而有意義的大事。只有讓他們感受到那種作為征服者的樂趣及好處之後,漢人才會中原來的中庸守成,變為激進冒險,成為喜歡探索這個世界的探索者,文明播種者。

    嗯,劉易已經在考慮,要如何將大漢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甚至是諸子百家的文化,這些如何整合,讓他們的精神忠旨更加的清晰明確。尤其是道教方面,要如何在朝廷的掌控之下,推出更適合教化的道教教義,以後,將其作為國教,向西方傳播,讓所有的西方人都接受華夏的道教文化。

    這個,是因為在歷史上,在後世,佛教文化及基督教文化入侵華夏,並在華夏大盛其道,那麼,現在華夏的道教文化,為何不能侵佔他們的西方世界呢?

    反正,劉易認為,只要隨著大漢發展的強盛,遠征又能給大漢百姓帶來實質性的好處利益,如此,在開闊了漢人的眼界之餘,更讓他們一改以往死守一廟三分地的觀念,成為這個世界的真正開拓者。

    但這一切,劉易現在都不著急,許多事一步一步慢慢來。最為基本的,現在就是要解決統一大漢之後,大漢百姓的溫飽問題。在解決了大漢百姓溫飽問題之後,方有可能再談其他。

    後世,大英帝國為什麼幾乎殖民全球,號稱日不落帝國?那是他們本國富裕,其國人基本不用為了生計而犯憂,當其國各方面都發展到了一個鼎盛時期的時候,那自然而然的就得向外擴張,獲得好處之後,自然就是欲罷不能。如果國人連溫飽的問題都解決不了,哪裡還有心思去理會遙遠的異國它邦的事?更不可能出兵去攻打了。

    劉易現在所做的一些工作,就是要在潛移默化當中,讓大漢所有人都覺得,朝廷發兵遠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甚至,認為是一件仁義的事,是一個傳播大漢優良文化的好事。

    嗯,後世那小日國,不是打著打造什麼東亞共榮圈的虛偽旗號入侵華夏的嗎?劉易覺得,雖然大漢為至於那麼偽善,不至於那麼的凶殘,但是,某些東西,的確是值得學習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嘛。他們做初一,咱做十五。

    祭奠了大漢英烈記念碑之後,朝廷的文武百官都會得到一天的放假。讓所有人都加入到舉國歡慶大漢立國的國慶節日當中去。

    劉易自然也加入了狂歡的行列當中去,只不過,是與自己家中的女人狂歡罷了。

    立國大典三天之後,也就是10月4日這天,大漢朝廷便開始了高效的運作。劉易也得要到朝堂主持大局,開始不停的頒發一條又一條的行政命令。這些,大多都是之前劉易一直與內閣眾臣,及朝中的百官一起商議得出來的,適合於如今大漢國情發展的政令。

    政令很多,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問題。當中,重之又重的,就是一條條法令,一部部法典。

    大漢基本國法,有一定的增減修改。然後,衍生出種種的法令。

    當然,大多都是劉易根據後世的法律條文提出來,讓眾臣去討論,然後製定的。可以說,相當的全面。(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05
第七百七十六章 各法制定

    劉易儘可能的把一些問題考慮得全面一些,以免將來出現了問題之後才再補充。

    所以,這些拿出來跟眾臣討論商議並且制定及正式頒布實施的法律條令有很多。

    大漢基本國法,有一定的增減修改。然後,衍生出種種的法令。

    當然,大多都是劉易根據後世的法律條文提出來,讓眾臣去討論,然後製定的。可以說,相當的全面。

    比如將大漢的法律,分成憲法類、刑法類、民法類、行政法類、反腐倡廉、環保、勞動、教育、經濟、醫藥、海洋法等等,甚至,劉易連知識產權、文物保護及宗教法規類的法令都提出來了。

    類類種種,若當真的要劉易一條條的法案跟眾臣一起來商討制定的話,恐怕一兩個月甚至一兩年怕都難以跟眾臣商討得來。還好,劉易一直就不停的抄錄出一些法案,早早就交給了陳群來思考研究,並且,拿到內閣去讓一眾內閣成員討論。還有如戲志才、賈詡、郭嘉等等,他們都曾參與閱讀及討論過那些法律。

    照搬後世的肯定是不行的,許多根本就不符合現在大漢的國情。實在是沒有必要拿出來的後世的一些法律,劉易也不會隨便拿出來。能拿出來的,全都是一些適合的或者是借得借鑑的,又或者是,將來有可能會用得到的法律。

    原本的一些維護大漢國家主權等等的基本國法劉易就不再參與討論了,稍為修改增減一些地方,就可以完整的發布執行。

    劉易現在要正式制定婚姻法、勞動法、教育法、海洋法等等的法律。

    婚姻法方面,自然不可能如後世的那般,實行一夫一妻的制度,沒有辦法,劉易本身有著那麼多的女人,怎麼可能會搬起石頭來砸自己的腳呢?當然了,這傢伙也是打心底裡認為後世的那個制度,是不怎麼樣的。

    不過。這當中也考慮到了太多太多的問題,也將一些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列進了婚姻法當中,以此來保護女性。

    劉易與眾臣商議決定之後,都認為。大漢所有男女,在正式成親之前,都必須要到官府去登記報備,由官府頌發一個文書,承認他們是合乎大漢國法的真正夫妻。如此才會受到大漢婚姻法的保護。

    首先,大漢不禁止一夫多妻,但絕對禁止一妻多夫。因此也引申出,嚴禁大漢貴族之間互賜歌姬或交換女人行為。這種在貴族之間的不良風氣,絕對要禁止,這也是體現出對女人的尊重。但是,婚姻法有規定,有提倡,有建議,大漢子民。最好還是一夫一妻的家庭結構,若是一夫一妻的家庭,官府有一定的經濟困難補助,當然,這當中也是會有一定的條件限制的,並非哪一對夫妻都可以向官府申領。起碼,夫妻在一起都沒有生活有十年的時間,是不能申領的。申領之後,每隔十年還可以申領一次。

    然後,婚姻法中規定。一夫多妻當中,其妻盡皆是平妻,不再有妾、婢之分。只分入室先後不分大小,每一位妻子。都享有相同的權利,也同時有著相同的責任及義務。數量方面,半硬性規定,一般不許娶妻超過七個。若是娶妻超過七個的話,官府便有權利對其男家進行經濟審核,以及其家對子女的教養情況以及對其老一輩老人的撫養情況。如果此男子根本就沒有那個經濟實力組建那麼多妻子一起的家庭。不堪負重的話,那就不允許的,假若,連其子女的教養都不善,父母家老都難以很好的供養的話,那事情就大條了。

    最嚴重的,官府會直接託管其家,將其男子充作勞役,其眾妻,可根據她們自己的意願,如果當中的確有某位妻子,不願意再與那男子在一起的,可分得一部份家財,離開其男子,同時解除婚姻關係。願留下來的,應該就是對那男子有著真情實意的,可以讓其留下繼續維持家庭生計。此男子,作勞役是有工錢的,但其工錢,會通過官府,直接送到其家中妻子,而他最少得要做足三年勞役,方可以返家。

    這個,也是劉易跟眾臣一起討論過後,認為如此可以更好的克制懲治那些自身沒有能力,卻又貪花好色之徒。亦可以讓天下子民在娶多個妻子的時候,要先考慮好所要承擔的家庭責任及義務。

    有能力的,不是不准你娶,你娶回家去,就得要處理好自己的家庭關係。沒能力處理好,那也得要承受多娶妻的懲治後果。

    還有,在娶多位妻子之前,也得要好好的考慮一下,婚姻法的另一個硬性規定。因為女人方面,也可以單方面向官府提出離開其男子要求離婚的。當然,要看誰有過錯的問題,但不管如何,最少其夫妻婚後所產生的家財,得要根據其家庭成員平分,分出一份給要求離婚的妻子。

    其實還有許多的案例,劉易都在婚姻法當中提到,並且提出了一些硬性的規定。比如,婚娶的時候嚴禁附送陪嫁丫頭,甚至,嚴禁收養童養媳等等。

    還有,今後大漢子民男女之間的婚姻,雖然不反對包辦婚姻,但是也有明確規定,婚姻要根據男女之間的意願,哪怕是包辦婚姻也好,也得要人家兩口子點頭同意。否則,官府不會承認其婚姻的合法性。

    至於陪嫁丫頭什麼的,這個就很好理解了,因為哪怕是現在大漢一統,許多新的法規已經頒布實施,如洛陽京城,一早就實施了大漢子民公民法,每一個大漢子民,都屬於一個有人生自由權利的個體,每一個大漢百姓,都可以到官府登記造冊,擁有一個屬於其獨立的身份。可是,許多原本就是那些大戶人家、一些世族世家的下人侍女等等。他們,是賣身給了那些世族豪門的,有些可能已經有十多年甚至數十年之久。他們雖然是奴籍,但是,卻對主家忠誠,不願到官府都領取新的子民身份的。這樣的人大有人在。畢竟,有些人他們的確是感恩於主家,所以。不願脫離主家自己獨立出去的。所以,劉易立此條法規,就是為了保護這一類人。實際上,這一類人。他們其實是完全可以申報了獨立戶籍,再以為其主家打工的形式為其主家服務的。但他們不願意如此,官府也不能強逼他們不是?

    其實,根據調查研究,一個男人。娶七個妻子根本上已經是極限了。再多的話,肯定就會忙不過來了。原本,婚姻法當中,就打算規定,一個男人,有能力的話,最多就只可以娶七個妻子的,但是因為劉易的情況擺在那裡,所以,就不好太過強行執行這樣的法規。只是提倡建議,然後製定出諸多的限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部婚姻法,看似處處都為了女性著想,處處都是在維護女性。但其實不然,因為劉易不可能在現在的時候提出男女平等的規定。儘管劉易有意識這樣去做,很想將所有的大漢女人都解放出來,但是,劉易知道。國情上不允許劉易這樣做的。弄出這部婚姻法,就算是內閣的一些閣老成員,都有些抗拒,不能理解。要不是劉易在他們當中有著絕對的權威。想要推行這部婚姻法怕還真的不容易。

    在大漢的女子,還沒有完全擺脫思想及其經濟上對男人的依賴,還沒能真正的能夠扛起半壁江山的時候,那是休想得到真正的男女平等。何況,這個世上,哪怕是後現代。也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平等。所謂的平等,是建立在能力及貢獻上來說的。如果一個完全是靠依賴自己的丈夫而生存的女人,對家庭沒有哪怕一點貢獻的女人,她又憑什麼能獲得別人對她的尊重及平等的對待?

    所以,大漢頒發實施的婚姻法,看似是保護女性,讓她們獲得了一定的權利及保護。但是,卻也等於是給大漢的女人定了性,她們始終都是在男人主導的社會當中處於一個附從的地位。同時,也鞭策著大漢的女人,要想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還得要她們自己去爭取,去努力。

    因為有了這樣的婚姻法,如果她們還不能萌芽爭取平等社會自由及地位的思想,那麼劉易就算是做再多也沒有用。

    另外,也著重說一下勞動法以及財產法。

    對於現在的大漢國情來說,勞動法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以現在的大漢國情來說,是沒有失業可說的。只要有手有腳,就得要勞動。因為,相對於後世來說,現在的大漢人口實在是太少了,整個大漢都算得上是處於一個地廣人稀的情況。現在新的大漢,打破了大漢土地被那些地方土豪,被那些世族豪門所壟斷土地情況。無數的田地,等著大漢百姓去開懇耕種。所以,大漢的勞動法規定,只要是大漢子民,都得要勞動。而這個勞動,也分為體力勞動及腦力勞動。另外,還細分有經營類的勞動。

    反正,一般的百姓,就得要耕作,不能閒著。之前也提到過,在洛陽沒有流浪漢,如果有,早就被抓去做勞役了。而一般的地方土豪及世族豪門的人,哪怕是他們的家主,也都要勞動。只不過,他們的勞動,是腦力勞動,可能是經營著什麼的生意,可能是主持著一個若大的大家庭的生計,這個也是在勞動。

    這裡,說到勞動法,其實也就牽涉到了土地法。按理說,大漢朝廷,將所有的土地都收歸國有,肯定會遭受到那些世族豪門的群起反對的。但是,為何他們都能接受得了這樣的土地法呢?那就是再牽涉到了商業法的關係。那些世族豪門能夠將他們的土地拿出來讓大漢朝廷來分配給一般的百姓,是因為大漢朝廷也重商業的關係,並且,由朝廷官方做出了例子,讓那些世族豪門都看到了其中的利潤。讓他們明白到,與其死守著土地不放,與新漢朝作對,還不如讓出土地,然後跟大漢朝廷官方合作,發展工商業,如此,讓他們的家族所獲得的財富更加的豐碩。

    不過,這樣一來,不可避免的會在不久的將來,大漢將會出現許多富可敵國的世家商家。那又將要如何限制這些世家商家對大漢朝廷的影響呢?

    這個,就有財產法。劉易很無恥的規定,國家給予了大漢子民一切,所有大漢子民,只是擁有使用權,他們所產生的財富,都在這個大漢國家範疇之內。當國家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徵用,包括了田地及他們的財產。雖然,也有明確規定,大漢朝廷,不能與任何的藉口去侵佔大漢子民的私有財產,但是,他們的財產得要向官府報備。所謂國家有需要的時候,是指大漢出現什麼的天災**的時候,他們就得要先為國家的繁榮穩定著想,募捐一部份錢財來振災。這個,是他們的責任與義務。維持大漢的繁榮穩定,並非僅僅只是大漢朝廷的責任與義務,而是每一個大漢子民應該擔當的責任與義務。

    另外,財產法規定,大漢任何家庭,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權繼承其家財產,由其家主分配給後人家財的份額,但如果家主沒有遺令,那麼,將會由其直系親屬鈞分,另外,為其家作出貢獻的旁系親屬,也應得其一定的分額,可由官府監督下處置。

    有這個規定,其實就是隱性的對那些世族豪門進行克制分裂。一般的世族豪門,肯定是多子多孫的,他們哪怕掙下了無數家財,經過這樣一分割,肯定就分薄了,其家勢自然也就減弱了,對大漢的影響,肯定就不會太大。另外,並非所有世族豪門的子弟都具有真才實學,人人都能幹的。百萬家財,也總會有被一些不肖子弟揮霍一空的時候。

    世家,或者會千年傳承,但是其家勢是不可能長盛的。只要大漢朝廷能夠牢牢的掌握著軍政大權,就不怕那些世族豪門翻得了天。何況,暫時來說,大多能夠產生巨大利益的工商業,還是掌握在朝廷當中,這就等於是掌握著那些世家豪門的命脈。所以,劉易也不會擔心產生富可敵國的世家及商家。(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05
第七百七十七章 從善如流

    大漢統一、立國大典、祭奠英烈、制定國法等等,一項一項的工作有條不綸的開展開來。

    新的大漢天、朝,新的制度,新的朝廷,就有如是一座機器,飛快的運轉,整個大漢,就有如一個初生的嬰兒,發出初啼,朝氣蓬勃。

    所有的工作,都能順利的展開,幾乎沒有什麼的阻礙。哪怕是地方進行土地改革,將那些世族豪門的土地都收歸國有,現後再分配給一般的百姓耕作,也極少會遇到阻礙。

    或許,會讓人覺得奇怪,因為哪怕是後世,新華夏成立之前後,要進行土地改革的時候,都沒能太過順利。尤其是後世華夏立國之前,每一個地方每一次土地改革,都伴隨著腥風血雨,伴隨著激烈的鬥爭。但現在卻為何會進展得如此順利?

    這個,主要的原因自然就是現在的漢軍光芒四射的關係,漢軍威凌天下誰敢不從?誰敢有逆?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此大漢久亂成災,普天之下,無論是百姓還是豪門,都已經受夠了這種天下大亂人心惶惶之苦。百姓也好,那些世族豪門也好,都已經人心思定,不願再過那種提心吊膽的日子了。更何況,新漢朝既有著鐵血手段,也有著相對溫和的政策,對待那些地主土豪,新漢朝也沒有直接一棒子打死,將他們的土地收歸國有,並沒有影響到他們的生存問題,何況還有著一些更好的出路給他們?所以,在看得見的利益驅使之下。他們更是樂於配合大漢官府的政策。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天下萬民,對於大漢這個漢室朝廷。心底裡還有著割捨不下的情愫。尤其是對於漢代的輝煌,讓他們深有榮焉。所以,他們更希望的,是能夠振興大漢,而非改朝換代。只要是大漢,那麼大漢的百姓,就有歸屬感。這也就是所謂的向心力吧。

    在這東漢未年,只要是個人,都會顧唸著漢室,但凡是一個人。都有著一種匡扶漢室振興大漢的深刻理念。這種向心力,在後現代的時候,當時的民眾是沒有的。因此,現在大漢的百姓,對大漢朝廷的擁護,可是前所沒有的高度,人人都為大漢能夠重歸於漢室的統治而振奮。

    整個大漢百姓的精神面貌都耳目一新,人人都充滿著一種鬥志、生氣。這些,都是劉易想要的。只有如此,大漢方能更快的恢復元氣,才能更快的獲得振興。

    這些天,劉易除了與眾臣一起完善各類的法律之外。也沒忘推動大漢的科技發展。劉易知道,想要讓大漢更加的興盛,那就必須要將大漢帶入一個工業時代。到時候。國家文武並重,農業、工業、商業結合。如此方可以將大漢帶進一個新時代,方可以讓大漢真正的進入一個高度發展的振興繁榮時代。

    在現在的基礎上。劉易提出了許多一些更加先進的技術及理念。大多都是以目前大漢的情況,是可以推行的東西。尤其是一些可以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不可或缺的科技。

    農業方面,劉易從如何提高百姓生產力,以及提高耕作技術及糧食出產量的方面去著手。因為大漢已經不會缺少畜力的關係,劉易全面推行讓全國的百姓,都用畜力來代替人力開懇耕地,如此,百姓的勞作強度就會大大的降低,並且,每一個人,所能夠耕作的田地,將會呈幾何倍數的增加。耕作的田地多了,糧食的產出自然就會多。然後,劉易再引出農作物的雜交技術。這個,其實近幾年新漢朝早就開始研究了,已經小有成效。所要做的,就是將這樣的技術向整個大漢百姓進行推廣。再有就是積肥的問題,劉易已經讓朝廷的科研部,著手研製一些簡單的化肥,亦已經有一定的成效,只不過暫時還沒能推廣使用,不過,劉易相信,不用多久,一定可以能夠生產製造出一些化肥出來。

    起碼,劉易通過太陽能手機當中的百科全書找到一些簡單製作磷肥的方法。其主要原料,就是磷礦石。只要有大量的磷礦石,劉易相信大漢要大量生產製造出磷肥就不是什麼太過困難的事。但問題是劉易雖然查到華夏磷礦資源豐富,但卻沒能找得到那些磷礦準確的所在地點。以現在的科技,怕也難以探測得出哪裡有什麼的礦藏。哪怕知道在哪裡,如果是深埋深山地下的,怕也開採不了。不過,劉易卻也不太著急,因為,劉易知道雲南、貴州、四川、湖北等地的磷礦非常豐富,現在四川,即是益州已經屬於大漢所治的地方,以及湖北也就是荊襄地區,這些都可以派人到大致的地方去探尋磷礦。還有,只要平了南蠻部族,與祝融夫人會面,劉易也可以從祝融部族那裡獲知一些天然磷礦礦藏所在。

    有了更糧良的生產勞作工具,又有了更適合耕作的方法,以及更優良的農作物的優良種子,又有了化肥的話。大漢的糧食產量必然會獲得大豐收,大漢的百姓,也不會再為糧食而擔憂。

    確保解決溫飽問題,是國家大事,亦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否能夠掘起的基本。當然,這亦是慢慢解放生產力的基本。

    其實,不僅僅只是大漢的百姓在搞生產運勞。現在的數百萬的大漢軍,在休整的這段時間,都會進行屯田的,並不僅僅只是讓他們休整。這個,都已經是新漢軍一直來的做法了。

    大漢的軍隊,他們除了要正常的訓練之外,每到耕作期,都會參與生產勞動,每個地區的駐軍,也都必須要進行屯田,以減輕軍糧上的負擔。畢竟,現在大漢對於百姓的糧稅收得很少,並且。在未來的兩、三年之內,許多地區的百姓還會實行免稅制。如果閒時大漢的軍兵不進行屯田的話。那麼整個大漢數百萬的軍兵的軍糧壓力就會很大。不少地方的軍兵,他們自己的屯田所獲的糧食產出。足夠他們本軍的用度,基本不用朝廷另行撥付軍糧。

    不過,現在的漢軍,有了一個休假期,軍中的將士,可以輪休,每一個士兵,都會有一個月的休假期。這個,主要是考慮到士兵們要返家探親。還有就是他們的私人問題也要解決的。這一次,大漢朝廷給他們發放的軍餉加上朝廷賞賜的,都有不少,足夠一般的士兵回家探親再娶了親都可以。

    嗯,扯遠了,不說這方面。

    反正,大漢現在,首先要確保農業生產的問題。

    至於工業方面,這人也好辦很多。將原來新漢朝地區的一些工業推廣便可。

    好比,許多的加工作坊,那些流水線生產的工坊,其實也就等於是後世的工廠了。這些可以批量生產各種產品的工坊。可直接通過官府及各地的地方世族豪門等等,將技術傳播到各地,便可以開展起來。

    商業方面就不用多說了。有了更好更多的商品,自然會出現許多的商人爭著來販買。使得所生產出來的商品快速的流向大漢各地,普及到每一個大漢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

    另外。劉易原來準備大量發展一些輕重工業方面的打算,暫時先暫停,因為考慮到大漢現在的國情問題,一下子推出太多的項目,恐大漢還承受不了。許多的科技革新,都要一步一步來,不能急。

    如此,一直到入冬之後,天空降雪之後,劉易總算是忙完了朝廷各項政事。並把所有的問題,都一一完善處理完。

    不得不說,治理若大的一個國家,真的讓劉易感到非常的疲倦,比平時打仗都要勞累。那麼多的問題,能夠在一兩個月的時間之內解決,這已經算得上是高效了。其實,也是多得了一眾才智過人的謀臣朝臣,要不然,劉易休想在短時期之內做到從善如流,休想讓一個若大的大漢走上正軌。

    而當劉易正要好好的放鬆放鬆,享受享受一下難得的安寧時。朝廷眾臣,又給劉易提出了難題。那就是請劉易盡快接受少帝的禪讓,儘早登基,這樣的話,也可以讓朝廷文武百官安心,亦可以讓大漢百姓放心。

    當然,接受禪讓並不是什麼的難題,劉易也不會推辭。只是讓劉易覺得,現在才立國有多久?馬上就奪過少帝的皇位,這似乎吃相也太難看一些。劉易本還想著,先讓大漢安穩了,發展起來了,到時候再順理成章的登基為帝的。起碼,劉易認為,等到休養一兩年,準備遠征之時,再登基,然後借登基為帝之威,出兵遠征,這樣,或者會更好一些。

    起碼,現在曹操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曹操在洛陽,似乎安份了許多,據下面的人報告,曹操這段時間似在專心的做學問,基乎都不會出家門。劉易本打算,等自己閒餘下來,再找曹操談談。畢竟,曹操手下的那一眾大將如果不利用起來,似乎也太過浪費了。

    劉易已經派張遼前往許都,整編曹操的降軍,估計會有五十萬之眾。這些軍馬,劉易是計畫讓曹操及其手下眾將統率,遠離大漢遠征的。但是,得要先讓曹操對自己臣服才行。

    劉易有點擔心,如果在沒有收服曹操之前就登基為帝,恐怕曹操更難以接受自己的招攬。

    本想拒絕,先拖上一段時間再說的。但是,皇太后何婉,卻帶著少帝與獻帝要求劉易及早登基。他們也都覺得,這事宜早就宜遲。如果拖得太久,大漢百姓就會慢慢的習慣適應了少帝有存在,並且,大漢百姓生活一旦好了起來,感念的卻是少帝這個皇帝的功績,到時候,如果劉易再要接過帝位登基,那恐怕天下百姓就會有微詞,起碼會覺得有點怪怪的。

    趁現在,天下百姓誰都知道,大漢能有今天,全都因為太傅劉易,在這個時候,少帝退位讓賢,將皇位讓給對大漢有莫大之功的皇叔,那麼大漢百姓只會歡喜接受,更加的安心。因為,在困難的時候,大漢百姓更容易接受一個能夠帶領他們獲得好生活的人。若等他們的日子都好了起來,他們就不會太過在乎誰是皇帝,反而會擔心換了一個皇帝的話,會否對他們來之不易的好生活造成衝擊或破壞。

    還有就是,劉易家裡的一眾女人,她們都眼巴巴的等著劉易。那個等著劉易什麼?是劉易曾向她們每一女都承諾過,會正式娶她們為妻,堂堂正正迎娶她們進門的。現在,大漢已經統一了,眾女都等著劉易給她們一個正式的名份。

    女人嘛,有時候就真的會這麼小心眼,尤其是在朝廷頒發了婚姻法之後。她們雖然沒有明著對劉易說什麼,但是,卻無一都深以為然,心底裡都覺得,只有正式娶她們過門,在官府有了登記,如此,她們才能算是真真正正的劉易的女人。

    但是,婚姻法當中,也規定了娶妻多少個的問題。如果劉易以太傅的身份將她們全都一起娶過門,那麼按法律就得要接受官府的審核。雖然,官府自然不會當真的敢審核劉易,但為了以身作則,以正法規,少不了要作一些流程。但是,這個卻不是眾女所想看到的。因此,只有劉易正式登基為帝了,那麼就可以公然的與她們成親,將她們娶過門,並且,可以封她們為妃。

    如此的話,也等於是維護了劉易的威嚴。

    自古皇帝便有特權,能擁有後宮三千佳麗,這個,無論是誰都無話可說。婚姻法,雖然沒有規定皇帝有特權,但是,這個是默認的,天下沒人敢說什麼。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無論是少帝還是獻帝,他們登基之時,都是匆匆忙忙的,雖然說,他們分都都有一眾舊朝老臣見證,天下百姓也勉強認可承認。可是,現在的大漢,畢竟都是與先朝大漢有所不同。幾等於是重新建立的一個大漢,因此,所有朝廷朝臣,都認為,皇帝得要如秦皇一樣,到泰山去祭天,封禪。

    這個,眾臣都覺得,劉易前去,要比誰都更合適。(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05
第七百七十八章 受禪為帝

    新漢朝統一大漢,建立了一個新的大漢****,立國其間,還是由少帝為帝,這個有著一個承前啟後的意義,在名義上,是正統,順理成章,又能讓整個大漢的百姓認可這個朝廷。潛意識當中,更會認為如此的大漢,方是他們心目中的大漢。

    同時,也讓所有的漢人都有一種歸屬感。覺得,他們心底裡所期盼,平時誰都能掛在嘴邊說說的忠於大漢,匡扶漢室的話,現在終成了事實,並不違於他們的心。漢人的榮譽,刻入每一個漢人的骨子裡,只要還是那個大漢,所有人都會感到心安。

    但是,又同時,每一個大漢百姓的心裡也都知道,現在的這個大漢,其實是因為有了太傅劉易才能獲得大一統,也才能讓他們廣大百姓獲得真正的休生養自己,讓他們獲得真正的希望,讓他們有對未來好日子的期盼。

    如果說,由少帝為帝,是滿足了廣大百姓心底裡的精神寄託的話。那麼劉易才是真正讓他們獲得實質性希望的人。

    大漢如何會導致天下大亂,先朝大漢朝廷的腐爛帶給廣大百姓的傷害,還猶如昨日,歷歷在目,無數受到傷害的百姓,他們的傷痛還沒有完全的消退。

    所以,等到立國大典過後,廣大百姓激動過後,一條條的政令頒發實施之後。他們開始執行,並且開展大生產勞動之後,百姓們就會冷靜下來,開始去感悟他們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開始去珍惜他們現在能夠觸摸得到美好未來的生活。

    而這個時候。不可避免的,會有許多百姓會對大漢朝廷產生一定的疑慮。肯定會有百姓會在心底裡擔憂,現在的大漢朝廷。會否在稍好之後,又會如以前的朝廷那般,腐化墮落。

    儘管,官府會不停的宣傳,向天下的百姓解說現在的朝廷與以前的朝廷有什麼的不同。可是,有一些實質性的東西,牽涉到千千萬萬百姓的實際利益的事,那就不到百姓不疑慮。什麼呢?因為,不管現在的朝廷有多麼的開明。不管官府說得有多好聽,但官字兩把口,今天的政令,明天就有可能被改變。好比,納稅的事,說是那樣說,但如果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個說法呢?他們這些百姓又能如何?也只能無可奈何的接受啊。

    對於少帝,廣大百姓在情感精神上可能會認可。可是,他們更加信任的卻是太傅劉易。畢竟。所有的好處,都是劉易帶來的,劉易一心為廣大百姓辦實事的事,從一開始揚名的時候開始。就已經為人熟知。要知道,從一開始,劉易就只是一個振災糧官。是一個真正能為貧苦百姓著想的人。

    只有劉易,方能讓天下百姓安心。

    所以。在這個時候,如果劉易接過帝位登基。百姓只會歡喜,只會安心,絕對不會有什麼反對的心。畢竟,劉易亦是漢室宗親,先帝親賜的御弟,太傅。劉易為帝,依然還是這個大漢,一樣是大漢傳承下來的正統。如此,不僅是在精神能讓廣大百姓接受,就連百姓的心都能更安心。

    所以,劉易在這個時候登基為帝,應該是最適合事宜的時候。

    另外,如果讓少帝去泰山封禪的話,明顯就不太合適了。因為這個大漢,是劉易的意志,少帝沒有那樣的威望及威勢震得住朝廷及朝廷漢軍。他去了,就似有點兒戲了。尤其是,誰到泰山封禪,那就代表著天命所歸,受命於天。如果劉易當真的要登基的話,那麼就必須得讓劉易前往泰山封禪。

    所以,朝廷一眾大臣,考慮到了眾多的問題,決定勸柬劉易,盡快登基。

    其實劉易是沒所謂的,心底裡也覺得,如果自己想要當真的將大漢帶進一個全新的時代,那就必須要牢牢的掌控住朝廷政權。所以,也就有了當仁不讓的想法,也早就默認了自己為大漢之尊的事實。

    但是,劉易自己默認了,朝廷百官也早已經視劉易為帝,大漢軍馬也都只聽劉易的號令,也早就視劉易為主。可是,有些表面的功夫,還是要做的。這些功夫,就得要那些朝臣來做了。

    天下有德者居之。而這個有德者,總不能一腳將原來的皇帝踢開,堂而皇之的說某是有德者,從此便由某來當這個皇帝吧?

    所以,現在朝廷百官勸柬,也算是一個讓劉易有台階可上的行為吧。

    如此,劉易也就沒有再推辭。任由朝廷的百官去運作自己登基為帝的事。

    十一月初,少帝下詔天下,大意是稱頌劉易的功績,將劉易這十多年來為大漢所做的事稱讚一遍,然後便自貶一翻。當然,也不算是什麼的大事,主要的就是向天下百姓表明自己的心跡,謙虛一翻,說自己無德無才,難以帶大漢走向繁榮,力有不及。最後,便提到當年其先帝,亦是少帝父皇駕崩之時,便有過口諭,若少帝及獻帝無力振興大漢,便可讓其御弟劉易代之。如此,少帝決定,退位讓賢,將帝位讓給他的皇叔劉易。

    嗯,少帝所提到的先帝所說的話,先帝的確親口對劉易說過,現在只不過是通過少帝公告天下罷了。少帝如此說,劉易也心安理得。

    跟著,便是朝中的一眾大臣,亦發表聲明,尊劉易為皇帝,請劉易登基。

    劉易本人亦讓朝中的大臣,代自己寫了一個公告,都是一些公式化的東西。大意也就是說劉易自己,當年受先帝看重,託孤少帝、獻帝,幸不辱聖命。如今少帝意欲讓位,讓劉易誠惶誠恐,唯恐不能勝任。不過,少帝決意如此,他也只能勉為其難,答應下來,以後。定當繼承先帝意志,勵精圖治。振興大漢云云……

    反正,劉易都交由朝中眾臣去處理這件事了。這些外交詞令一般的動作,劉易還真的不太習慣。

    十一月上旬,少帝正式退位,同時,在皇宮之內,舉行了一個盛大的登基儀式,宣佈劉易正式登基為帝,百官朝拜,萬民拜服。

    劉易正式為帝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先追封朝數位先帝,這些亦是一眾朝官按傳統的舉止來要求劉易要這麼做的。

    然後,就是封少帝為長安王,賜長安王宮給他,再封獻帝為陳留王,賜許昌王宮。同時,定洛陽為中都城,長安為西都城、許昌為東都城。宛城為南都城,北平為北都城。

    另外,還分別對不少與原來漢室的人進行一定的封賜。當然了,劉易現在的封賜。都是名譽上的,他們不會具有真正的實權。這也就是所謂的大封親族罷。搞這些,其實也有一個意思。就是說,漢室枝繁葉茂的意思。

    跟著。封萬年公主劉慕為皇后,別的嬪妃暫時沒有封賜。但奉原皇太后何婉依然為太后。居於原來的慈清宮,先帝的數個妃子,也有封賜,依然居於宮中。這個,也是表面的功夫了,奉先帝的女人在宮中,說是表達對先帝的孝義,實際是什麼會事,知道內情的,誰都懂的。說白了就是兄終弟及,劉易將先帝的這些女人收為自己的妃嬪罷了。如陽安公主、益陽公主、長社公主等,也一樣有封賜。

    跟著,又得以新帝的名義祭天,祭皇陵,祭英烈墓。

    朝中的老臣,不停的勸劉易,祖禮不可廢,要不然,劉易還真的不想走那麼多的程序。

    當然,這還沒有算完,還得劉易前往泰山封禪。

    不過,要等過完今年,明年清明時節才會到泰山去。因為泰山封禪台要進行重新的修整,還得要為皇帝到泰山之後的居所修建一座行宮。劉易雖然要求從簡單,但也得要修一座行宮。

    原本,按眾臣要求,劉易要納妃,要舉行大婚,得要等泰山封禪之後方可以。但劉易力排眾議,不想讓自己的女人再等太久了。所以,決定要在年前大婚,正式補辦婚禮,迎娶家中的女人入宮。

    嗯,主要是劉易登基為帝之後,便將長居於宮中,不易再到洛陽城內的劉府居住了,皇帝要有皇帝的威儀及行為準則,其一舉一止,都要成為大漢百姓的典範,不可廢禮。

    劉易才登基不久,便被那些老臣弄得頭大。至此,劉易才明白,原來做皇帝是那麼麻煩的,不但要日理萬機,還得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跟宮中的儀官學習那些禮儀,說是行要有皇帝行姿坐要有皇帝威儀。甚至,連說話都要學講「官話」。

    那些老臣真的把劉易弄火了,將他們一個個斥責了一翻。然後才不管那麼多,先提出正式廢了跪禮,不過,這遭到滿朝文武的反對。天地君親師,臣跪君,妻跪夫,此為大禮,萬萬不可廢。

    最後,劉易與眾臣折衷,就是平時不用跪,只有在一些正式的場合才行跪禮。因為劉易覺得跪來跪去,實在是太過歪膩了。

    想想,每一個人見到自己,首先就跪下口稱皇上萬歲,然後要自己一本正經的叫他們平身,方可再說其他事兒。還有,自己身邊的女人,見到自己就跪,哪怕端給自己一杯水,也跪著送來,這也太煩了。什麼不能正視自己,看到自己得低頭目垂地什麼的,劉易覺得,真的是煩不勝煩。

    那什麼的妻跪夫什麼的也同樣是如此,兩夫妻,相敬如賓不好?動不動就跪著,進門跪,出門跪,哪怕是為丈夫脫一件衣服也跪著,那多麼沒有情趣啊?

    所以,在劉易的堅持之下,跪禮只能在一些正式的嚴肅的場合下跪。別的時候,都不用那般。

    然後,就是廢除一些煩瑣的禮儀。比如皇帝出行要如何如何講排場什麼的,迎接一個人什麼的,也要如何如何。這些通通都廢掉。

    還有,一些有如是格式化的口語什麼的,也廢除。什麼的皇上萬萬歲,娘娘千千歲,這些如同口號一般的口語,也不要了。

    見一個面,什麼都沒說,就先呼什麼的萬萬歲千千歲,也是讓人煩。

    不過,如正常的拱拱手或揮手打招呼,很注目禮這些,還是要的。

    廢除了諸多的惡俗之後,劉易在皇宮當中才覺得稍為自在一些。劉易真的不想在自己做了皇帝之後,就跟自己的女人有了一層隔膜。就好似自己高高在上,她們都要對自己膜拜,要做出一些煩瑣的動作及說一些多餘的話方能與自己如常的交流。

    想想,如後世的一些電影電視當中的那些皇帝及皇后或與其妃子那些。大家坐得一本正經,說話又是客客氣氣的樣子,每說一句話,每做一個動作,似乎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如在做文章一般。如此過著有何意思?

    男女之間嘛,該如何便如何,想抱就抱,想睡便睡,打情罵俏,心心相印才是過日子,才是真正的快活啊。

    所以,對於一些讓劉易覺得非常煩雜,不合理的東西,就一個字,廢!廢!廢!

    眾臣見劉易發了脾氣,也就沒有在這方面跟劉易斗氣太多。畢竟,成立新漢朝以來,劉易都已經在慢慢的改變了許多的陋習,對於許多的習俗有所改變,他們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畢竟,這一切都是一些表面上的東西,只要劉易能夠帶領大漢振興,那麼一切都沒有問題。

    如此,便是操辦劉易跟那麼多女人大婚的事了。當然,如萬年公主以及在洞庭湖新洲便已經跟劉易拜過堂的那十個女人就不再參與這次的大婚了。她們也都已經被劉易直接帶進了皇宮。另外,如皇太后及一眾先帝遺妃,也不易參與了。像陽安公主、益州公主、長社公主等也不參與。

    還有,嚴氏也不參與了,不過,呂蟬卻會跟劉易拜堂。張夫人、劉氏、丁夫人、伊夫人、她們也不願參與,張夫人跟劉氏,主要是考慮到她們本是袁紹之夫人,不太適合在公開的場合露面,而丁夫人,考慮到曹操在洛陽,不好再刺激到曹****,也考慮到與曹昂及曹氏三姐妹的感受,她也不願與劉易拜堂。

    其實,還有不少都不願意的,主要都是考慮到,不能影響到劉易的名譽的關係。如此,劉易也不勉強,不過,迎她們進入皇宮,封她們為妃是一定的。(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06
第七百七十九章 迎娶眾女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

    劉易現在身為皇帝,所謂的大婚其實就等於是納妃。所以,劉易雖然打算儘量隆重一些,讓自己的女人風風光光的與自己拜堂,廣示天下,以示自己對她們這些年來的愧疚,算是了結她們的一個心願。

    可是,劉易畢竟還是先朝駙馬,當年比武招親擊敗呂布迎娶萬年公主的時候,已經算是劉易的大婚,這也已經弄得天下皆知。如今,萬年公主還已經是皇后,如果劉易現在納妃再搞得太過隆重,那就似乎是對皇后的不敬。當然,萬年公主這個皇后不會覺著如何,可是,眾臣卻認為,雖然可以隆重一些,但是,卻不能搞得太過張揚,不必要弄得天下人人皆知。這個,也應該說是娶正室與娶偏室或納妾的分別吧,再隆重,也不能比迎娶正妻的時候隆重。

    另外,如果按皇帝納妃的儀式與一般的民間納妾的儀式也是完全不同的,皇帝納妃的儀式,要複雜得多。還有就是,不用皇帝出宮去上門迎娶她們到皇宮,而是直接將她們送到皇宮來跟劉易拜堂。但在與劉易拜堂之前,還得要對她們有許許多多的規矩儀式,如什麼驗明正身什麼的。劉易覺得如此不好。也不願那般搞得太過複雜,就只按一般的民間形式來拜一次婚禮應就好。

    最主要的是,按民間的習俗,劉易得要上門去將她們迎娶回來,這樣似乎更能顯出劉易的誠意。還有,若是按宮廷儀式。皇帝納妃,一般都不會如民間的婚禮那麼的熱鬧,肯定不會有什麼鬧新房的事,哪怕婚前喜宴也不會有。最多就是在第二天,皇帝在朝堂上宣佈自己納了妃,封號。再接受朝廷文武的恭賀,然後了事。

    而劉易知道,自己與身邊的眾女,與當中不少都已經是老夫老妻,連孩兒都有了。與她們一起正正式式的拜一次堂,只是了結一個心願,讓她們有一個正式的官方名義罷了。但是,不可否認,對於古時候的女人而言。每一個女人的心裡,都有一個花轎情結,潛意識當中,都會覺得,只有坐著花轎,入男家門,與自己的男人拜過堂,如此她們才算是入了男家門。成了男家人。

    所以,劉易決定。按民間的習俗來與眾女成親。會於成親當天,自己去將眾女接進宮,並且,在宮中舉辦喜宴,宴請滿朝文武及軍中的軍將,還有洛陽朝中的那些皇親國戚及一些世族豪門、商賈名望等來參加婚宴。

    還有。就是請來那些女人的家屬前來見證。如果劉易身邊的女人,沒有家屬在洛陽,那就請那些內閣大儒作為那些女人的主婚人。

    朝中的內閣眾老,他們一起為劉易擇定了良時吉日,定於十一月十日的這天。作為劉易的大婚之日。

    儘管,有不少女人不願意公開與劉易正式拜堂成親,這些為了劉易的名譽著想,不想露面的眾女,劉易可另外擇個良時將她們一起迎進皇宮,私下與她們舉行一個簡單的成親儀式便可。但是,那些與劉易成親的女人,也還有不少。這些,還得劉易將她們一個一個的去迎進皇宮去。

    如此,劉易居然花了小半天的時間,才將眾女一一迎進皇宮去。還有就是,劉易這次跟眾女拜堂成親的事,終是被傳揚了出去,弄得滿城皆知,從劉易開始去逐一去迎接第一個女人開始,但不知道招惹了多少洛陽京城的百姓前來祝賀觀禮。那些百姓,一路跟著劉易的迎親隊伍,幾乎完成了一次巡遊全城的壯舉。

    嗯,這天,劉易是從一亮就帶著迎親隊伍出宮。他自然是鮮衣怒馬,一身大紅龍袍,頭戴新郎冠,神采飛揚。隊伍的前方,就是宮廷儀仗隊,一路吹吹打打的出宮。還有,後面跟著八人抬的大紅花轎,一共數十架花轎,還有一些婆娘宮女、護衛等等,這個,一算起來,恐怕便是千人以上的隊伍。如此的陣仗,劉易就算是想低調都不太可能了。

    迎接眾女進宮,也並非就是到劉府去將眾女一起迎進宮去的。而是要一一到眾女在洛陽的娘家去迎娶。

    好比,糜貞,她雖然早已經住進了劉府與劉易在一起。但是,她的兩個哥哥糜竺與糜芳當年從徐州將產業轉移到洛陽來之後,早就在洛陽購置了產業,有屬於他們的糜家府邸。現在劉易要正式迎娶糜貞,補辦這個婚禮,那麼,按習俗,糜貞自然就得要回糜府,要從糜府出門。

    迎娶曹豹之女曹菁也同樣如此。

    此外,鄒氏、蘇夫人、杜夫人、玉夫人此洛陽有名的四大美夫人,她們在洛陽也等於有自己的私人家業,有其府邸,所以,也得要一一到她們的府邸去迎娶她們出門。

    娶甄洛、甄宓要到甄府,娶蔡琰要到蔡府,娶劉雪要到劉家。娶曹家三姐妹要到曹府,這個,得要與曹操見個面,還得要向曹操行禮,不過,劉易倒也坦然,畢竟自己一次騙了人家的三個女兒,所以,不管與曹操是什麼樣的關係,給曹操奉上一杯茶,跪拜叫一聲岳父,這個也是應該的。

    別的,如申勇之妹申蕊、祖茂之義女董華董三妹、大小喬、吳氏小妹(吳氏三妹大姐二姐不公開與劉易拜堂,主要是要考慮到她們各自兒子的心情問題)、王異、趙雨、張寧、耿靈、蔡氏、楊凰、蘭姬、麗絲,烏干塔瑪、伊厥茜女王等女,她們在洛陽都有親屬或是她們自己部族的府邸。這些都要劉易一一到她們所在的府邸去迎娶她們。

    只有個別的女人,她們才在留在劉府等劉易去迎娶進宮。如紅月、青蓮、鳳仙以及原來的仙樂飄飄八女中的兩三女,以及從倭國來的卑彌呼女王、月讀、徐敏等女她們才會留在劉府等劉易迎娶。

    如那豔麗的西洋女麗絲,她早已經拜認了蘭姬的蘭陵部族的一個族老為義父,已經隨蘭姬一起在蘭陵部族設在洛陽的女王府當中等著劉易去迎娶。還有,那單論容顏。的確稱得上是豔壓群芳,可稱得上三國第一美人的貂蟬,她早已經向劉易要求,要回了原來屬於王允在洛陽的一座府邸,然後與媚姑等那幾女一起去整理好了那座府邸,她們打算。這座府邸,將來就留給她們與劉易所出的子女。所以,她們也會留在那府邸,等劉易去迎娶。

    如此一來,數十個女人,她們分佈在洛陽東南西北各處,劉易真的得要一一的巡一翻洛陽城方可以將她們全都接娶回來。

    還好,早早就根據各女的方位,已經設定好了路線。劉易就等於是沿路線一一去拜府,將眾女迎出來,送上跟在後面的花轎,如此,再到下一家。這樣,其實也等於是帶著一眾新娘子游了一遍洛陽京都。

    如此龐大的迎親隊伍,怎能不讓全城轟動?無數的好熱鬧的小孩子,跟在迎親隊伍的後面。唱著一些兒歌,蹦蹦跳跳的跟在後面。平添了許多喜慶的氣氛。

    還有,洛陽城內的百姓,他們都知道了劉易在這天要與一眾女人成親之後,倒沒有羨慕妒忌紅,而是紛紛前來向劉易送上了祝福。一個個百姓,他們拿著禮物。沿街給劉易送上,非要劉易收下他們的祝福不可。

    相對於許多百姓而言,尤其是洛陽城的百姓,劉易於他們就是有著再造之恩。他們對劉易的尊崇愛戴,是發自內心的。劉易每一次出征。每一次離開洛陽,又每一次離開洛陽回來,只要讓洛陽城的百姓看到,都無不蜂擁而來恭送或恭迎,每一次,他們都會沿街向劉易奉送上一點什麼的東西來表達他們對劉易的熱愛之情,有時候,就算是他們端來的一碗水,都是滿滿的熱愛。所以,現在劉易大婚,城內的百姓豈能沒有一點表示?

    現在的洛陽城內的百姓,已經算是整個大漢最為富裕的百姓了,就算是最窮的百姓家庭,他們都不會再為糧食而擔憂,他們的家裡,或多或少都有了一點剩餘錢財。如此,百姓們要給劉易送禮送上他們的心意,送上他們的祝福,自覺就不能再如以前的那般,送上一碗女,送上一塊燒餅或者是一顆菜、兩隻雞蛋什麼的。

    如此,這一天,滿城的商舖,幾乎就等於是被洗劫一空一般,被百姓爭著搶著購買一些禮物,爭著上前送給劉易。那些禮物,五花八門。如有可能是一件小飾物、有玉器的、金器的、銀器的,甚至是一些手工藝品。也有一些直接送一匹布,送一罈酒什麼的,不管是什麼,都是他們的一片心意,看到百姓誠情難卻之下,劉易也不得不接下。

    不過,劉易一時間也接收不了太多,百姓們也看到了,不能影響劉易去迎娶新娘子的行程及時辰,也不知道是誰提出來的意見,他們沿街向劉易奉上祝福之後,向劉易展示他們要送上的禮物之後,便排著隊,各自拿到皇宮,擺放到皇宮的大門前。不過,似乎太多了,後來就乾脆擺放到皇宮大門前的校場上,等到劉易巡完一圈洛陽城,將每一個女人都迎娶上花轎,抬回到皇宮的時候,大大的校場,居然擺滿了百姓送給劉易的祝福禮物。

    劉易真的又被這些樸實的百姓給感動了。

    劉易估計,古往今來,恐怕還沒有哪一個皇帝如此受到百姓的歡迎吧?不覺又感到有幾分自豪,做人做到這樣,劉易覺得也不外如是了。

    其實劉易自己恐怕也不太清楚,他其實可以說是一個真真正正實實在在的親民皇帝了。就算他現在已經登基為帝,成了大漢天子。可他在與百姓接觸的時候,並沒有改變,沒有故作威嚴,依然還是有如春風拂人一般,能與上下打成一片。一般的皇帝,百姓看待他們,只會是敬畏,可是,看待劉易,他們是敬愛,是尊敬熱愛。在百姓的心目中,劉易永遠都是那個為了振濟百姓而不惜散盡家財的那個救災糧官,那樣的親民,那樣的熟悉。

    也正因為如此,少帝退位讓賢,並沒有引起大漢半點的波瀾,百姓只會稱好而不會有任何的非議。

    一切順利,劉易在無數百姓的熱烈祝賀當中,將自己的娘子大軍迎進了皇宮,同時,炮竹響起、鑼鼓喧天。

    「新郎新娘到!」

    站在皇宮朝堂大門百級階級上的內侍總管閔貢為主侍司儀,隨著他的大聲宣喊,劉易用一條長長的紅絲帶牽引著的所有新娘子都迎進了朝堂之內。

    朝堂之內,文武百官都在,還留在洛陽的一眾軍將也都來了。一個個滿臉笑容,紛紛向劉易拱手祝詞。

    在朝堂的龍座上,端坐著盛裝的皇太后何婉。在名義上,她是現在朝廷最為尊貴的人,所以,她作為劉易與眾女的主婚人。當然,她此刻的神色有點怪怪的,似笑非笑,可能是對於自己的身份有點尷尬吧,為自己的男人主婚?這個還真的從未試過。

    而在龍座的下方,擺放著一排椅子。

    所有的證婚人都安坐在椅子上。居中坐著從蔡府趕來的蔡邕,他將小女蔡琰送出家門之後,又趕到了這朝堂來。

    別的如龐德公、鄭玄等等一眾閣老,也分別安坐著。

    劉易按民間的禮俗,一一為眾人奉了茶,然後在他們的見證之下,在滿朝文武的見證之下,與眾女一起拜天地,拜高堂,再對拜。

    禮成之後,便是送眾女入洞房,這個,自然宮中的侍女將她們送到宮中的各個宮殿宮院。這些也早有安排了,劉易也早擬好封各女為妃的聖令,每一個女人,在皇宮後院,都會有她們自己獨立的宮殿院落。

    畢竟是皇宮,鬧洞房的事,就沒有文武百官及一眾軍將的份了。不過,一眾軍將,似乎已經相約好了,這晚,決定要灌醉一次劉易。因為錯過了今晚,以後恐怕就沒有機會了。

    劉易現在,是以一個一般的新郎的身份與他們相處,不是皇帝。過了今晚,以後就是皇帝,誰都不敢對劉易胡來了。

    這夜,劉易被一眾軍將輪翻上陣,以兄弟的名義,逼著劉易不准運功化解酒氣,要杯杯下肚。在一眾酒桶,如文醜、張飛、典韋、甘寧等傢伙的猛灌之下,連趙雲、太史慈等傢伙也先後與劉易灌了數杯。關羽與許褚等看似忠厚老實的傢伙,也非要跟劉易連了干三杯。

    號稱千杯不倒的劉易,估計百來杯就醉倒了,醉得不醒人事,也是劉易穿越這三國時代,第一次放開了喝酒醉倒的。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06
第七百八十章 所謂人生巔峰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

    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

    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此時此刻的劉易,應該說是真正的走上了人生巔峰。達到了一個可比肩秦皇漢武一樣的高度。自然,也要比後世所說的什麼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這樣的一個人生巔峰的高度更高了,那個是無法可比的。

    劉易的心底裡,自然也覺得相當的自豪,特別的有成就感。

    穿越到這個東漢末年,從一個小兵做起,做到了現在的高度,已經不能用位極人臣來形容了。簡直就是呼風喚雨一呼百應,君臨天下。

    不過,讓劉易真正感到不枉這一生的,並非是收得了無數的文臣武將,更非由自己統一了大漢的事,而是收得了身邊的這些女人。

    愛江山更愛美人啊,這才是劉易心底裡最渴望的東西。相對於權力財富,劉易卻相對的要看得談許多。自己之所以覺得快樂,並非是當了皇帝擁有了無上的權力,更非是整個大漢的財富可任由他予取予求,而是因為自己擁有這個時代當中最出色美麗的女人,能獲得這個時候的這麼多這個時代最出色的女人的青睞,能與這麼多這個時代的最美的女人相好,能與她們一起相親相愛,這才是劉易感到快樂的根本。

    如果沒有身邊的這些女人。縱使榮登大帝又如何?富可敵國,盡擁天下之財又如何?沒有跟自己情同意合。沒有跟自己相愛的女人一起分享,那又有何意義?沒有身邊的女人。人生就會顯得無比蒼白,沒有顏色。

    所以,劉易現在感到很快樂,人生充滿了色彩。

    統一大漢之時,劉易沒有放鬆,早前登基為帝之時,劉易也沒有得意望形,沒有放縱。但這次,將跟自己相愛的女人娶了回來。劉易真的感到無比的開心快活,也算是真正的將自己穿越到這個三國時代來之後一直繃緊著的神經都放鬆下來,恣意一次。

    甚至,劉易都不怕自己喝醉了說胡話,將自己身上的秘密說出來。自己的靈魂是來自於後世的事實,這個秘密,對劉易來說,也算是一個負擔,如果可以的話。他倒是想與身邊的眾女分享這個秘密。他並不怕太過驚世駭俗,只要自己的女人相信。

    不過,劉易估計是不會有人相信的,因為這個也太過匪夷所思了。如果當真的說了出來。劉易估計,可能就只會有元清這個知道一星半點的女人會半信半疑,但估計她也不會全信。

    但是。劉易醉得太死,睡得太沉。根本不沒有說醉話,所以。這個秘密,恐怕真的得要爛在劉易的肚子之內了。

    這一醉,就醉了一夜一天,直到第二天的傍晚時分才悠悠醒來。

    醒來之時,劉易先聞到的是一陣陣撲鼻的幽香,睜開眼睛之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宜喜宜嗔的俏臉。

    「夫君醒來了!」

    看到劉易睜開眼,一直關切的望著劉易的女人便先驚呼一聲。

    跟著便似有七手八腳的分別有手摸摸劉易的額頭,又或是抓了一抓劉易的大手,又或是按了一按劉易的胸膛。

    「夫君,覺得怎麼樣?」

    「夫君,有覺得頭痛麼?」

    「夫君,先喝一口醒酒湯吧。」

    「哼,我哥他們太壞了,居然串通一氣來灌醉夫君。」這應該是趙雨的嬌嗔。

    「夫君也是的,明知道他們不懷好意,還要跟他們喝那麼多酒,一醉就醉了這麼久,害人家擔心死了。」

    ……

    一個個圍在劉易的床榻前,心切的關懷的詢問。

    劉易一個個打量,最近在眼前的,探手撫了撫自己額頭的是有著一雙勾魂攝魄一般嫵媚桃花眼的鄒氏。她的年歲要比劉易大上許多,四十來歲了,當然,卻完全不顯老,無論是容顏或是皮膚或身材,與十多年前和劉易相遇時一般,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要說差別的,恐怕是她的皮膚似乎更加的雪白亮澤了,身形更加充斥著一種動人的豐盈熟女風情。不過,正因為她的年歲要比劉易大了不少,所以卻更加的懂得疼人,那對桃花眼,水汪汪的,當中流露出來的柔和關愛,直教劉易融化。

    跟著便是楊凰,她一臉急切,一對玉手握著劉易的手臂不願放開的樣子。

    然後是糜貞,這個讓劉易懷疑是前世那個女明星的女人,她一臉心痛的樣子,拿著一條小絲布要為劉易拭去嘴角邊的一點滲出來的口液。

    蘭姬坐在床沿,側身拉著劉易的手,在詢問著什麼。

    眾女或坐或站,幾乎都全圍了過來,個個都想第一時間上前來看看劉易現在怎麼了,後面一些一時擠不進來的女人,雖然沒有硬擠過來,但亦是一臉急切。

    「咳咳,為夫沒事,各位娘子不用著急。」劉易趕緊出言,讓眾女莫要為自己著急。

    「真的沒事?」鄒氏趕緊扶著劉易坐了起來。

    「哈哈,看為夫會有事嗎?不過,為夫喝的酒還真的有些多了,讓諸位娘子擔心了。嗯……咦?對了,為夫醉了多久了?現在是天亮了?」劉易坐起來後,看到了外面的天色,覺得有些不對。

    「格格……」有女見劉易不似是有什麼事的樣子,又看到劉易那似是一臉茫然的表情,不禁沒氣好的嬌笑起來道:「什麼天亮了?夫君你不會以為只醉了一會,現在才是早上吧?你都醉了一夜又一天,現在天都快要黑了。」

    「什麼?」劉易真的有點驚訝了。沒想到自己這次一醉,居然就睡了一夜又一天。其實。劉易不知道,如果沒有他體內的元陽真氣自動為他排解酒氣。他醉上三天三夜都有可能。另外,這也算劉易練成了元陽神功,如果是在後現代的時候,劉易喝了這麼多高度的酒,那可能就不是只是醉了的關係,怕都有可能會造成胃出血,得要去醫院搶救了。

    不過,現在的劉易,自然不會有那樣的問題。他的驚訝,也並非只是驚訝自己醉了一夜一天,而是驚訝這寢宮內的眾女,她們一個個都還是穿戴著與自己拜堂成親時的大紅新娘服飾。

    「你們不會是一直守著為夫一夜一天了吧?看你們身上……好像都還沒有去沐浴更衣的樣子……」劉易將心底裡的疑惑說出來道。

    「傻夫君,昨夜是我們成親洞房花燭之夜,你都醉著不醒人事,人家自然得要服侍著你,誰能安心離開你半步啊?你不知道,你身上不停的滲出一發著酒香的汗水。我們都輪著來幫你擦呢。」鄒氏半嗔的對劉易柔聲道。

    「哦?」劉易低頭一看,原來自己卻是赤著身的,不由尷尬的道:「原來如此,各位娘子辛苦了。」

    「既然如此。就讓為夫……不,讓本帝再荒唐一次,咱們一起去共浴更衣。然後再好好的喝一杯交杯酒!」劉易跟著便從床榻上跳了下來,分別挽著身邊的鄒氏與楊凰道。

    雖然聚在此寢宮當中有著跟劉易拜堂成親的數十個女人。但是劉易在眾女的面前卻沒有絲毫不好意思的心態,也沒擔心會唐突了眾女。畢竟。與眾女都算是老夫老妻了。

    「找死……還喝?」楊凰卻嬌嗲的白了劉易一眼,還在劉易的腰間擰了一把。

    「就是,共浴可以,咱們也不是沒有一起那樣荒唐,但是卻不能再喝酒了,還有,夫……不,皇上你剛酒醒,還沒有休息好,今天晚上,不准碰我們任何姐妹。」

    「啊?我這都睡了一天一夜了,還沒休息好?」劉易不干了。

    這個時候,從寢宮外走來了幾位公主,陽安公主明顯是聽到了劉易與眾女的說話,一臉不滿的橫了劉易一眼道:「「哼,看把你急色得,我們早就是你的人了,也不是沒給你,只是也不用急在這一朝一夕啊。」

    幾位公主是聽到了宮女的報告,說劉易醒了,這才急急的趕來看看情況。

    「夫君,你現在可是皇帝了,一切都要先保重龍體為主,以後,萬萬不能太過荒唐了。本後已經跟各位姐妹談過了,以後,在那方面得要有節制,為了大漢著想,皇上你萬萬不能太過放縱。」萬年公主也一本正經的上前對劉易道。

    「額……就來勸柬為夫了。好好,聽你們的,為夫要做一個明君,不做昏君。」劉易拍拍額頭,沒有想到這萬年公主居然這麼快就進入了皇后的角色,開始給自己上綱上線起來。

    「還有,好些大臣知道皇帝你還沒有醒來,都擔心著你呢,個別大臣也已經責斥那些灌醉皇帝你的那些軍將。你最好還是先去沐浴更衣,出去見一見他們,以免他們擔心。」萬年公主……不,現在應該是皇后了,她依然是一本正經的對劉易說著,倒是有了幾分端莊威嚴感。

    好吧,原來做了皇帝也不是就可以任性妄為的,劉易只好哄著一眾還穿戴著新娘服飾的眾女先下去沐浴更衣,待他打發走那些老臣再回來跟她們一起用膳。

    初登皇帝寶座,一開始劉易倒也不覺著什麼,覺得一切都還是以從前差不多,自己發號施令,制定一個大漢的大致發展方針,然後抄錄太陽能手機當中的一些相當詳盡的政略,交給內閣成員及朝廷百官去商討,合則推行,不合則先擱置。

    但現在,真正為帝了,沒有了少帝在頂頭上打掩護,劉易才明白,原來坐上了這個位置,在不知不覺之間,就得要受到許多東西的制約。煩瑣的事兒,就在不知不覺當中增加了許多。原來還是太傅的時候,做什麼事,劉易都不會感到有太大的壓力,可是現在,劉易卻感到了有一些壓力了。

    以前自己可以隨意,但現在自己是皇帝,那麼就不得不以身作則,不能太過隨意了。

    又好比,朝中的大臣,似對自己的關注度一下子提高了許多,自己的一舉一動,都似牽扯到他們的心一般。這次自己酒醉一夜一天,便讓朝廷眾臣坐臥不安,生怕發生點什麼的意外。

    眾臣如此,也並非說得上是錯,他們也只是關注關切皇帝而已。可是,卻也讓劉易煩不勝煩,好比現在,眾臣都在等著劉易的消息,如果劉易不前去跟他們見見面,慰言他們幾句,聽他們哆嗦一翻的話,那麼就會在於情於理上,會讓劉易覺得有點理虧,所以,不去還不行。

    見了眾臣,一個個都關切的詢問了劉易的情況,甚至還非常不放心的讓御醫前來,為劉易把了把脈,檢查了一下身體。就算劉易說了自己本來就是醫術高明的太醫,自己知道自己的事也不行,拗不過眾臣。醫者不自醫,是他們的一致言詞。

    好不容易打發走眾臣,劉易才回到後、宮,眾女都已經在等著劉易一起進晚膳了。

    本來以為無事,可以好好的與眾女卿卿我我一翻了。誰知道,皇太后何嫁、皇后劉慕等卻又要劉易盡快為眾女冊封皇妃的封號事宜。

    這個,本來是劉易將眾女迎娶進皇宮,拜堂成親之後的第二天上朝的時候,便要向眾臣宣讀冊封皇妃的名冊,然後還得要公告天下,讓天下人都知道,劉易的皇后是誰,東宮、西宮及一眾皇妃是誰誰誰,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封號名諱。

    為何要如此?有許多原因。有著尊卑,有關忌諱什麼的,也有關乎一些榮譽。所以,這些事,馬虎不得,是一定要做的。

    這麼說吧,大漢那麼大,天下十三州,現在大漢將天下分成數十個省份,地方就似更多了。而對於各地的百姓來說,如果他們的本地,能出一個大將或是大官,那麼就將會是他們這個地方的人的集體榮譽。同理,如果他們的地方,能出一個皇妃,那麼這個地方的百姓同樣會感到有一個榮譽感。誰家有女不想嫁入豪門的?而成為皇帝之妃,卻是民眾百姓心目中女人最好的最光榮的一種歸宿。

    尤其是某地方,若有人與皇妃沾親帶故,那麼也自然的身價倍升,馬上就突顯出其尊貴來。

    這些,都是大漢百姓的心理常態,哪怕是後世,也是漢人的一種心理常態。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06
第七百八十一章 保持本色

    皇帝的一切,都關乎著許多的問題。更別說是皇帝婚娶這方面的問題了。

    拋開之前所說的皇帝納妃會牽涉到許多人的利益及榮耀等等的問題。還會牽連到一些國運的問題。沒錯,這個看上去似乎很扯蛋,皇帝納妃而已,與什麼的國運搭不上邊線,為何還會有這樣的一個說法?

    其實這些說法,由來已久。

    《禮記?士昏禮》中約定的「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告期、親迎。這個是古時一般稍為顯貴的人都要走的一個娶親程序,而皇室的娶親程序,在此的基礎上,其儀式就更加隆重和講究,並形成了一系列繁縟的禮儀。

    皇帝結婚稱大婚,要由太后、宗室王公大臣議婚選定皇后。要設立專門機構,操辦皇帝的終身大事。儀禮程序主要有「納彩」、「大征」、「冊立」、「奉迎」、「合巹」、「慶賀」、「筵宴」、「祈福」,每個環節都十分地隆重,耗資巨大,非民間可以想像。

    當然,皇帝找老婆與找後宮嬪妃是兩回事情。皇帝的老婆就是皇后啊,關係國家社稷的興衰存亡。這裡,就關乎到了國運的問題了。

    哪怕是納妃,也不能太隨便。起碼,得要過「祈福」這一關。如果恰逢皇帝納妃的這一天,發生了一些什麼天災**的事,那麼,往往就會讓人聯想到,是否是皇帝納了某個妃子而影響了國家氣運,甚至,會有朝臣或百姓視皇帝所納的那妃子為不詳之人,或會上書勸戒皇帝,廢其妃將其打入冷宮,若激進一些的,甚至還會要求將其妃獻祭於天。

    聽起來,似乎這樣的事兒太過迷信,很盲目,可是。在這個古時候的確就是存在著這樣的一些說法。

    皇帝大婚或納妃,都是一件喜慶的事兒,若出現了什麼的問題,那就會有人將過錯推到了那妃子的身上。

    其實。不要說這古時代的這種說法了。哪怕是後現代,科技發達的時代,也依然會有許多有關於女人剋夫什麼的說法流言。只不過,那樣的說法,只是影響到其一家的命運。而現在這個古時代,並且是皇帝納妃的話,那麼在世人的眼中,可能就是影響到了一國的運勢。

    或許,這些東西看似無關緊要,但一旦發生了問題,那麼世人就有得說了。

    所以,對於現在剛剛立國的大漢****來說,劉易納妃,也算是一件舉國關注的大事。有些東西。卻也是不能不講究的。起碼,劉易得要正正式式的冊封一眾女人為妃,賜予她們一個名譽封號,以便讓世人熟悉及禮拜。

    現在對於劉易來說,似乎也只是一個流程,而這一個流程,卻可以影響到太多太多的人。但目前看來,似乎對自己也沒有什麼的影響,劉易便也沒有多說什麼。

    不過呢,劉易就不按以往的那一套來冊封身邊的女人了。因為以往的那一套規矩太多。並且尊卑分明,一級一級層次分明,太過繁瑣。

    如《禮?昏儀》則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而漢代皇帝的後宮更加的複雜。漢代的后妃爵列八品:即1.皇后,2.夫人,3.美人,4.良人。5.八子,6.七子,7.長使,8.少使。自漢武帝、漢元帝始,後宮三千嬪妃又擴至十四個等級。即1.昭儀,2.婕妤,3.(女聖)娥,4.容華,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長使,11.少使,12.五官,13.順常,14.無涓,共和、娛靈、保林等。東漢時又化繁為簡,六宮僅有皇后、貴人之稱,其下只設美人、宮人、采女三等。

    這些,都不是劉易所想要的。在劉易的心目中,表面上,或者要為世之楷模,賜予身邊的女人封號是要的,為的是讓外人好記好辯認。但在劉易的心目中,自己的女人,身位地位是平等的,在與自己一起的時候,劉易更希望聽到她們稱自己為夫君而非是皇帝。這個身位地位一旦確立並且執行下去,以後恐怕就難得再有和諧。

    所以,在皇太后何婉以及皇后、陽安公主她們要自己盡快冊封后妃,待明天在朝堂向眾臣宣佈的時候。劉易想了想,對在一起用膳的眾女道:「各位娘子,我劉易曾經跟你們都說過,我這輩子覺得最有成就感的,就是能夠得到你們這麼多美人有青睞,能夠擁有你們,就是我劉易這輩子最大的幸福。我也一一給個你們承諾,那就是這輩子都要讓你們過得快快樂樂,讓你們感到開心幸福。也說過,一定會娶你們,哪怕你們可能會因為某個原因沒有跟我劉易正式成親。但是我始終都認為,喜歡一個人,就一定要讓她有一個名份,因為你們嘴上或者不會說,但是我知道你們的心裡,一定會渴望這一個名份的。因為只要有了這一個名份,你們才會打心底裡認可與我劉易的關係,咱們才能真正的坦誠相愛,相守一輩子,沒有任何的隔膜,是不是這個道理?」

    劉易不待她們回答應,又繼續說道:「不過,我們現在的生活似乎已經有了不少的改變,為夫已經登基為帝,身處萬人之上的帝位。你們,也都隨為夫進了皇宮,將會成為皇妃。可是,我劉易想說的是,不管我們的生活有什麼的變化,我們的身份地位有什麼的變化,但我們依然是與前的我們,不應該因為一些表象的變化而影響到我們的互相之間的感情。我們依然是夫妻,你們依然是我劉易刻骨銘心痛愛著的女人。我們彼此不應有任何影響我們互相之間感情的隔膜。所以,我們在沒有外人在的時候,不需要顧慮身份地位的改變,我們原來該如何的便如何,在皇宮,也就等於在我們自己的家,在家裡,以後你們都得稱我為夫,而不是別的。而賜封的妃嬪封號,也只是面對世人的一個稱謂。不影響我們什麼。都能明白為夫所說的意思吧?」

    劉易的語氣很真誠,很真摯,目光從她們臉上滑過的時候,就有如是一束柔和的光芒拂過她們一般。讓她們心裡都不禁一柔,不少女人的目光更是有了點濕潤。

    其實,因為劉易身邊的女人實在是有太多了的關係,近數月來,劉易亦要為太多的事忙碌著。很難一一顧及她們的心情。

    這段時間來,尤其是劉易登基為帝以來,她們當中,還真的有不少女人心裡忐忑不安,心底裡七上八下,心緒不寧的。

    怎麼說呢?如果說在劉府,她們的確過得很快活安樂,這個家雖然女人多了點,可是,大家在一起的時候。人人和善,都基本做到了相敬相親,互相也相當的互持,有什麼事,劉易不在家的時候,她們都會互相一起商量著辦。在劉府,的確讓她們覺得,哪怕各個女人,都是來自於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方。可在一起生活,大家就是姐妹,是一家人。

    但這一切,似乎突然變了。她們的男人成了皇帝。而她們,將會成為皇妃,即將要隨成為皇帝的男人入住皇宮。

    儘管,她們都曾隨劉易出入過皇宮,對於皇宮的那個新鮮感、那一種神秘感已經不再太過強烈,可是。當真正到了她們要隨劉易進入皇宮,成為皇妃的事實,她們就多少都感到有點不適。因為對於她們來說,皇宮,似乎是一個離她們非常非常遙遠的地方,高高在上的地方,神聖威嚴,又神秘的地方。她們也更加清楚,在皇宮當中,有著太多太多的規矩。

    她們甚至會擔心,在皇宮當中生活,萬一自己有違了皇宮的一些禮儀壞了一些規矩的話,自己又會是如何呢?以前的丈夫,自己的男人,現在是皇帝了,自己又將要再如何與這個男人相處呢?是和以前一般,還是要格守皇宮的規矩?

    在一些與劉易相好之前,生活就過得相當艱苦的女人心裡,她們其實更加願意繼續留在劉府,更加希望能夠過著在劉府的那種無憂無慮的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她們,對於那個在民間百姓心目中是無比高大上的皇宮,有著一種天然的敬畏感。她們很難想像,到了皇宮之後的生活會是如何的。

    可是,她們也知道,那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劉易這個男人就是她們的一切,她們必須要跟在劉易的身邊。如此,哪怕她們的心裡有些許忐忑不安,但是卻沒有將心底裡的那些疑慮說出來。

    但現在,劉易的說話,等於是將她們心裡的所想說了出來,給她們打了一支定心針。起碼,讓眾女都非常親切的感受得到,自己的男人依然還是那個痛愛著她們的男人,並沒有因為當了皇帝而有絲毫的改變。

    「在為夫的心裡,你們都是我的愛妻,不分上下的。所以,為夫也不按皇宮裡原來的規矩冊封你們的名號了。咱們簡單一點。」劉易似是想了想道:「這樣吧,負責記錄的宮女先記一下。」

    「除了皇后位中宮這個特定的稱謂之外,另設東宮、西宮吧,東宮娘娘為蔡琰妹妹,西宮為貂蟬妹妹吧。別的姐妹,如元清為清妃,趙雨為雨妃,張芍姐姐為芍妃,糜貞妹妹為貞妃,曹憲、曹節、曹華、為憲妃、節妃、華妃、董華為董妃、陰曉姐姐為曉妃、易姬為易妃、蘭姬為蘭妃……」

    劉易將每一個女人的名字都口述一遍,讓宮女記錄,待明天在朝堂上宣佈。

    統一為妃,一般以眾女的名字為封號,但若是同名就用姓氏,若多個姓氏相同的女人,就另外再封為如明妃、賢妃、慧妃等等,會用一些順口又易記又具有一定意義的封號。如此一來,簡單易記,一聽便知道誰是誰了。

    沒多久,數十個女人都被劉易封了一遍,她們也都接受了這些封號。

    完事之後,劉易讓眾女用了膳,然後大手一揮,不顧不管的左擁右抱尋樂去。

    劉易倒是看得出,幾位公主似乎是有點小意見的,特別是陽安公主。劉易也多少知道一點她的心思,因為在她的心目當中,好不容易才平定了大亂的天下,光復了漢室,使得朝廷清明。如此,她多少都想恢復以前的皇宮秩序,希望皇宮如以前的那般,是一個神聖威嚴的地方,人人都要格守規矩。

    用她的話來說,或者是用一些朝中的朝臣來說,君是君,臣是臣,只有人人都守規矩,君才能保持那種高高在上的地位,才能牢牢的掌握住這個凌駕於天下的權力。

    不過很可惜,劉易並不打算將這個階級弄得太過徑渭分明,稱孤道寡的話,會讓劉易覺得很沒趣。

    對於數位公主的一些小心思,劉易也沒有太過放在心上,以後自會慢慢的跟她們解釋,她們也會慢慢的接受,能夠明白到,現在的大漢朝廷,已經是以從前的大漢朝廷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其實,最為關鍵的,劉易可不想自己當了皇帝之後,身邊的女人都對自己有了一種敬畏感。如果一個個女人,都敬畏得不敢近自己,都一個個變得誠恐萬狀,一個個都改變了她們原來特有的個性的話,都要等著自己一一去寵幸的話,那麼有著三千佳麗又如何?跟自己與同一個女人在一起又有什麼的分別?

    劉易喜歡的,除了這些女人的確有著各個不同的美麗容顏之外,還更加喜歡著她們身上各個不同的氣質性格特點。只有不同的氣質的女人,一個個呈現在自己的眼前的時候,劉易才會覺得鮮活,才會感受得到她們的動人之處。

    知性的、端莊的、俏皮的、冷傲的、出塵的、嫵媚的、嬌痴的……不同的女人,有著她們自己獨有的性格,不為外物而改變,不為如今的身份地位而改變,一如既往的保持著應該給她們的幸福快樂,如此,才是劉易想要的。

    如天不怕地不怕的陰靈珊、黃舞蝶等女,如果都變成了乖乖女,見到劉易的時候都低眉順眼的,那麼還有什麼的意思?

    保持本色,方是劉易激情的來源啊。(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2:06
第七百八十二章 關係如初

    不得不說,在劉易的有意施為之下,已經盡數被劉易迎娶入皇宮的眾女,已經忐忑盡去,慢慢的適應了與劉易在皇宮的生活。…。…劉易的目的,也可說是基本達到了。

    看著一個個已經將皇宮當作是在劉府的家中一般,自由怡然的隨意,沒有任何的束縛感,劉易也覺得輕鬆安樂。

    另外,劉易也不會因為身邊的眾女成了皇妃便會禁錮著她們的行動自由,不會如先朝或是後代的一些朝代的皇宮那般,將眾女都禁足在皇宮當中,將她們當作是皇帝洩、欲的工具。

    劉易也已經很正式的告訴眾女,著她們不必為她們現在的身位而困擾,她們想做什麼便做什麼,以前該如何的便如何。

    好比一些女人,有著自己的生意產業的,她們依然可以出宮去打理。如卞玉、來鶯兒等一眾女人,她們本是皇家歌舞團的創始人,她們不願放棄自己的所喜愛的東西,那麼她們依然可以將這個歌舞團搞下去。又或一些女人,如黃舞蝶、張寧等女,她們願意去訓練女兵,依然可以繼續去女兵軍營。又如張芍等幾個對醫藥學方面感興趣的,依然可以繼續去研究她們的醫藥學。

    當然了,在外面的時候,她們的身份的確已經有所改變。經商的眾女,她們的確不易親自參與了,更不易過多的拋頭露面。畢竟,現在誰都知道她們已經是皇妃,誰敢和皇妃談生意啊?想賺錢?送給你便是。如此一來,恐怕也會讓眾女失去了在經營當中所獲得的樂趣。

    因此,她們得要找一個代言人,將她們手上的生意都交給下面信得過的人去打理。然後她們可躲在幕後,給打理的人出謀劃策,經營好她們的生意,從中獲得樂趣。

    還有如卞玉、來鶯兒等眾女也同樣是如此。她們以前只是太傅之妻妾,如果她們自己喜歡,可隨意進行一些演出。將一些劉易交給她們的後世的一些流行樂典及一些戲劇在民間傳播,讓百姓在勞碌之餘能夠獲得一些娛樂。但現在,她們恐怕一般都不能進行隨意的演出了,但是。她們卻可以教會別人去演出。當然,如果在一些特定的情況,她們還是可以站在台上,接受百姓的愛戴歡呼的,如有必要搞一些捐資義演什麼的時候。有她們出面去號召。所收到的效果一定會更好。

    提一下,劉易這個傢伙,許久以前便一直鼓勵她們這些女人搞歌樂戲典方面傳播的事。如今,民間也已經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戲典歌舞團,尤其是一些青樓,近些年來,青樓已經不再是單單的做一些皮肉生意了,青樓更多的收入來源,是來自於青樓所搞起來的一些歌藝的表演,以及歌藝表演的時候。附帶的一些酒水消費等等。

    怎麼說呢?劉易覺得,在自己努力發展大漢的事上,這種最易讓世人所接受,能夠讓世人很容易就能獲得娛樂感,卻又覺有多少高雅的歌藝方面,已經出到了前面去。起碼,如果劉易現在走進一般的青樓,就會感受得到多少都有一點後世的那些酒吧、夜總會的氣氛。

    到青樓去的人,不再是單純的想去發洩的牲口,更多的。是喜歡去一邊呼朋喝友的喝酒,一邊聽著那些歌女喝著悅耳動聽,又通俗易懂,卻又不失風雅。不顯庸俗的歌曲。

    劉易抄襲後世的那麼多流行金典,哪怕是放在這個三國時代,也一樣引起了這個時代的人傳唱,已經形成了一個潮流的開端。當然了,因為沒有什麼傳唱機的關係,傳播度肯定不會有廣泛。可是,依然有不少朗朗上口的歌曲,傳到了一些偏遠的地方去。

    舉一個例子,在後世,眾多流行歌曲當中的一首,「人生於世上有幾多知己?多少友誼能長存……」。這首歌,易記易懂,從皇家歌舞團流傳出去之後,很快就引起傳唱,經一些青樓歌姬唱出去之後,一些到青樓的客人,輕易的就能學會,那些從偏遠地方來的商客,又會將這些易記易懂的歌曲帶回到他們的家鄉。再傳播出去。

    有時候,一首能讓聽得好聽又易記易懂的歌曲,會成為某地的人隨便都能哼上幾句的小曲。

    還有就是,大小喬的老爹,善制樂器,尤其是一些比較易學易上手的樂器,喬家樂器製作工坊,已經越開越大,伴隨著百姓生活有所好轉,那些流行歌曲的傳唱度越廣,喬家的樂器也賣得相當好。

    當然,這只是後世流行歌樂在這三國時代成為潮流之前的萌芽狀態。如果隨著大漢的發展,劉易相信,在歌樂方面的文藝,很快就會發展起來。到時候,恐怕就不再是自己抄襲後世的流行歌樂傳播出去了。可能就會湧現出一些流行歌樂的創作者。

    不要少看了這一個可以娛樂大眾百姓的東西,如果當真的流行起來,那麼就可以如後世的那般,會形成一個產業,不,應該說會形成一個產業鏈。會讓許許多多的大眾百姓靠這個產業鏈生存。

    說多了,反正,劉易覺得,自己讓眾女放手去做的一些事,其實對於大漢的發展來說,都會有著一個承前啟後的作用的。現在,或者還看不出什麼,但當大漢發展起來之後,世人就會看到,原來大漢的繁榮,並非是某一方面的繁榮,而是牽涉到方方面的東西。

    好比張芍等女對醫藥學方面的研究也是一樣的。

    大漢這個時期,根本就沒有真正的醫院可說。劉易計畫未來數年之後,大漢將會出現一個漢人人口大爆炸的時期,到時候的漢人人口,將會呈幾何倍數倍增。而到了十多二十年之後,大漢將會出現一個向世界各地遷徙的高峰期。可是,要如何確保可以讓大漢的人口激增呢?這個可不是劉易早前一直努力解決好安置好百姓,恢復大漢百姓的生產勞作,讓所有的百姓都能夠有大量的食物就可以了的。

    因為,在這個古時代,醫療條件非常差,也包括了醫學水平。嗯,沒錯,這個時代。有不少在後世都赫赫有名的大名醫,如神醫華佗,醫聖張仲景等等,並且。前這兩位,現在都已經與劉易的關係不錯,並且都成了大漢朝廷的掛名御醫。他們的醫術,在這當世來說,哪怕在後世來說。恐怕都是非常高明高超的,沒人能及。但問題就是,單單是有這些數個神醫有何用?整個大漢有多少人口,單憑他們,又能救治得了多少病人?

    而劉易要說的是,是新生人口的夭折問題。有一些統計,在大漢這個古時代,新生兒的成活率是非常低的,如果是太平盛世的時候可能還好一些,但若是亂世時期。十個新生兒能夠存活一兩個就算不錯了。而就算能夠存活下來的,能夠健康成長到十歲左右的,能有一個就算不錯了。

    為何要這麼說呢?首先,從懷孕到出生,這其間就會有許多的婦女不注意、不懂,如果懷孕婦女在這其間出現了一點什麼的毛病,可能就會直接造成肚裡的嬰孩沒有出生的那一天。其次,就是這個古時代的接生方式根本就不對不科學不普及。一些弄婆接生,粗野不堪,十個能順利接下一半就算不錯了。成功接生下來。在未來三幾年之間,偶有傷風感冒,可能都會要了嬰孩的命。

    這麼說吧,在這個古時代。一般夫妻之間,是根本不會有避孕可說的,一個女人,一生當中,估計會懷上十胎以上。但是,能夠真正存活下來的兒女。多則三五個,少則一個。由此可見,一般的夫妻,就最少夭折近半的兒女。這些都是因為他們不懂一些基本的醫學常識的關係。當然,也是整個社會環境都是如此的關係。

    更有一些情況,如一對夫妻,其第一胎就出現了問題,從而直接影響了其妻不能再生育。這就使得這位丈夫不得不納妾以傳後。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可不是說說,放在後世,也依然一樣的。

    所以,大漢人口想要獲得爆炸性的增長,就必須要解決方方面面的問題,要普及一些正確的醫學常識才行。

    這就說明,張芍帶頭,對醫藥學進行研究的重要性。

    當然了,現在經劉易的授意,她們已經不僅僅只是研究,而是開始正式對一些科學的醫學常識向民間進行傳播了。一方面,會成立一些醫學院,培養醫學人才。另一方面,直接在官府的扶持之下,在各地開設醫院。確保每一個地方的百姓,都可以有一個地方去求醫問藥。

    這些醫療機構,是必須要成立的,並且刻不容緩。還有就是,劉易讓張芍等女參與醫藥學方面的研究,也能更好的將劉易抄襲出來的一些後世的相對的一些科學的醫學常識傳播出去。

    所以說,劉易讓眾女去做她們覺得喜歡做的事,也並非僅僅只是讓她們打發無聊的時間,而是真的大有深意,是真的在做著於大漢發展有著非常重大意義的事。

    正因為眾女所去做的事是如此有意義,劉易才可以大大方方的放手讓她們去幹,並且,也有信心說服一些不能理解的朝臣,使得滿朝文武再也沒有反對的聲音。

    如此一來,劉易與眾女的生活,實質與在劉府的時候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一切如常,讓劉易活得酸爽。

    尤其是現在大漢的各項工作,都已經有了一個眉目,正在開展,劉易也不用事事參與,交代下去,政令下達,下面的人自然就會把事兒做好。可以說,這一個時期,是劉易在大漢的威望最高的時期,並且,整個大漢,從朝官到一般的百姓,對於劉易的命令,是莫有不從,並且,從不懷疑,該如何做,便如何做,不打折扣,能用八分力的,都會盡全力去做好。不但做好,事後參與所有工作的百姓及官府,都會因為做到了劉易所要求的而感到自豪與光榮。

    劉易又可以過一段他所想要的左擁右抱的荒唐生活了。

    一直到春節期間,劉易幾乎都在在宮中與眾女卿卿我我,風花雪月,說不盡的風流。

    這一年的春節,也相當的喜慶,早前因為大漢大亂,一直有傳統的一些節目都停止舉行了。現在,大漢統一之後,又紛紛出現了許多傳統的節目。什麼的文會什麼的,在大漢各地都多了起來。

    劉易與皇后也於春節當天,現身皇宮大門城樓,與百姓見面。

    其實,作為皇帝,還是有許多的事要做的。比如有許多的祈福、祭天什麼的儀式,都需要劉易參加主持的。

    尤其是春節之後,要舉行春祭,祈求上天保佑大漢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百姓安康等等。另外,還有以前幾乎每年都會舉行的春獵活動。還有,若是以往,還要進行對一些文官的文試、對武官的武試,為朝廷招賢納才等等。

    不過,劉易卻沒有花費太多的功夫去搞這些沒用的東西。除了在春節期間,有必要露面向百姓拜年,鼓勵一翻百姓努力之外,那什麼春獵、春祭等等的事項,劉易都下令不讓朝廷去大搞特搞。那什麼皇帝殿試,為朝廷招賢納才的事項劉易也取消了。

    劉易認為,人定勝天,靠春祭去祈求上天是沒有用的,劉易可允許為安天下百姓之心,可以有春祭活動,但卻必須要化繁為簡,尤其是嚴令不得有獻祭的行為,就是不得以任何值口,拿活人去獻祭什麼的神靈。

    而皇帝殿試,劉易認為已經沒有這個必要了。現在整個大漢的教育事業推展得很好,雖然暫時可能很難普及得到整個大漢,可是有已經有了洛陽與並州、關中一帶地區的成功例子在前,大漢各地的官府就直接按這些方案去推展各地的教育事業便可。並且,大漢人才的選拔也已經有了明確的方案,所以,根本就不用皇帝親自去為大漢朝廷選拔人才。

    反正,劉易一舉廢除了許多先朝明顯不合現在大漢國情的一些傳統習俗。(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uuuuuuuuuu

LV:9 元老

追蹤
  • 195

    主題

  • 91908

    回文

  • 25

    粉絲

就是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