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爭霸] 大鳳雛 作者: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連載中)

 
andychen64 2013-3-2 16:04:0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18 552998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3-7 09:29
正文 NO.399 一波又起,郭奉孝建言遷都

    遷徙而來的世家家主多是經商之人,心思活絡,見曹操雖和顏悅色,可其雙眸之中,並無多少欣喜之意,便知此番舉家遷徙,遠來許都,前景並不似先前想象那般美好,只是世家家主皆不明所以,到底何事遭曹操厭惡,莫非這大漢丞相,不喜商賈不成?

倒是祭酒郭嘉,尚書荀彧,對一眾家主,還算熱絡,於許都專辟一坊,供荊襄世家,長久定居,而數日來,曾遣使與一眾世家交好的曹操,卻避而不見。

    漢丞相有威儀,不似荊襄之主龐山民那般想見就見,所以眾位家主也不敢觸丞相虎威,且又過半月,許都已有傳聞,言荊襄新得釀造奇術,可得美酒,其酒香濃鬱,聞所未聞,荊襄商會之中,多有世家已參股釀酒一術,荊襄之主龐山民不吝其術,悉心相授……

    先前無事,這一眾世家還可淡定,可是得此消息,不少家主卻悔不當初,且不說許都城中,商貿往來多被兗州,穎川世家所把持,便是尋常買賣,荊襄世家都難以發展,但說這錯過了又一奇術,便令不少世家中人,捶胸頓足。

    或許這便是龐山民的報複吧。

    曹操知荊襄可製佳釀,亦難以淡定,這荊襄奇術,一個接著一個,莫非是上天眷顧龐山民不成?便是昔日袁紹雄踞河北,威懾中原之時,曹操也不似現下這般頹喪,獨自一人於府上思索許久,曹操麵上陰鬱之色,濃濃不散。

    倒是不懼荊襄勢大,隻是龐山民行事,有異常人,便是郭嘉,賈詡等算無遺策之人,也難有手段。遏製此人,每每念及此處,曹操總頭疼不已。

    正思慮間,曹操便聞侍者通傳,言程昱由徐州而歸,有要事相報,曹操聞之。忙使人請其入內,入府之後。曹操見程昱風塵仆仆,對程昱道:“仲德此來,有何要事?”

    程昱聞言躬身一禮,並不與曹操寒暄,對曹操直言相告:“近日得探馬來報,言廣陵沿岸,可見江東大艦。於海上往來。”

    曹操聞言,愕然片刻,繼而驚道:“仲德以為,江東欲攻徐州?”

    “江東大艦並未靠岸,且後程某雖探馬一道觀之,見其竟航向青州地界……”程昱說罷,一臉憂色道:“我徐州沿海,除少許漁船外,並無大艦,所以程某未敢引軍。截下江東艦船,隻是程某擔心,江東於徐州這沿海一線,如此行事,必有所圖,所以才將徐州防務交由文則將軍,親往許都,報知丞相。”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曹操聞言,憤然起身,命身旁侍從急召郭嘉。賈詡,荀彧等一眾曹營謀士過府商議。應對江東之策,口中喃喃低語:“這江東昔日與荊襄結好之時,便出爾反爾,交兵荊襄,如今又欲在曹某這,故技重施不成?”

    不多時候,一眾謀士皆入相府,麵前曹操,程昱於眾人麵前,言明軍情,堂上一眾謀者,皆默然不語,江東大船,沿海岸北上,此等戰法聞所聞為,且江東似並未打算,於徐州登陸,莫非其最終目的,乃是別處?

    見諸人盡皆不語,程昱將懷中徐州地圖掏出,展開於案幾之上,對曹操道:“丞相,這徐州沿岸,雖無渡口,可江東大艦往來海岸,漁民皆不敢出海,程某與文則將軍倒不怕大艦靠岸,隻是這日夜提防,總有疏漏……”

    程昱說罷,曹操不禁皺眉,北地軍馬不擅水戰,即便今時今日,曹操麾下,亦無水軍,這江東如何打算,曹操一時半刻也看不明白,思索良久,曹操目視案邊諸人,見其麵上,多露不解之色,不禁低聲罵道:“這江東除趁火打劫,還會什麼?孫仲謀當曹某不敢伐他不成?”

    曹操雖情緒暴躁,可諸人皆知曹操此乃戲言,現在那龐山民之弟龐統,已於汝南虎視眈眈,一刻不停的關注許都局勢,若一旦曹操異動,汝南軍馬必聞風而動,屆時曹操能否保全許都基業還在兩說之間,還有何餘力,攻伐江東?

    諸謀士商議許久,不但沒有弄清楚江東目的,反而愈發擔心,江東此番異動,所圖不小。

    曹操見群臣皆不得計,對諸人道:“既然不知那孫權有何打算,曹某便修書一封,向這吳侯請教一二,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孫權又怎會告知丞相其心中算計?”郭嘉聞言輕歎,對曹操道:“郭某以為江東此舉,隻是小患,丞相大可放任其大艦縱橫沿海,隻要其敢踏上陸地,各地軍馬皆可襲之!郭某如今更為擔心的是汝南那邊,據郭某所知,這鳳雛龐統可全權節製汝南軍馬,其性情比之龐山民好鬥許多,汝南距許都隻一日路程,若其大軍兵臨城下,丞相必疲於應對。”

    “奉孝何意?”曹操聞言,眉頭微皺,心中似乎也能預料到郭嘉接下來想說些什麼,一臉堅決的搖了搖頭道:“若欲言遷都一事,奉孝還是勿要再提,曹某不信,那龐統有膽,入我許都城下!”

    “丞相不可不防。”賈詡聞言亦道:“這半年已過,河北諸地,皆已平定,丞相當知那鄴城比之許都,恢宏不少,若大興土木,可得一雄城,不下東都洛陽,西都長安!”

    “曹某遷都,豈不是讓天下人皆以為曹某怕那荊襄豎子?”曹操聞言,連連搖頭道:“兵來將擋,曹某根本就不懼荊襄兵戈相向!”

    見曹操意誌堅決,郭嘉,賈詡也不再勸,又與群臣商議一陣,曹操難得妙計製衡江東艦隊,心中苦悶,昔日低眉順目的江東孫權,如今也敢令艦隊北上,曹操感覺他對這諸侯的把持,愈發不牢靠了。

    越想越是頭疼不已,曹操揮手逐退群臣,群臣離去之後,荀彧將賈詡,郭嘉召至一處,對二人道:“二位皆知丞相心高氣傲,為何於丞相麵前,言遷都之事?若是犯丞相忌諱,遭了厭惡,就大為不妥了!”

    荀彧一臉關切,郭嘉,賈詡二人心中有些感動,賈詡苦笑一聲,對荀彧道:“賈某自然知曉丞相忌諱,若尋常之時,以賈某懶惰,又怎會自找沒趣?尚書莫要忘卻,這西涼鐵騎都可借道荊襄,兵臨許都城下了!若長此以往,許都這天子腳下,談何安寧?”

    郭嘉聞言,亦嗟歎不已,對荀彧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郭某與文和一心為公,丞相自當知曉我等心意,近些時日,文若不妨於天子麵前,多美言鄴城繁華,若天子號令,丞相便有台階可下,離此險地。”

    “那龐士元果真如奉孝所言,這般厲害?”荀彧聞二人之言,一臉驚愕,卻見郭嘉淡然一笑道:“隻一龐統,郭某自然不懼,此子雖有奇謀,先前也算計了郭某一回,可是若沙場相爭,這年少鳳雛,怕也不是郭某對手,可是郭某憂心,日後往來許都軍馬,除這小鳳雛外,亦有諸葛亮與龐山民,此二人才是郭某心腹大患!”

    荀彧聞言,默然許久,微微點頭,對二人道:“既然如此,彧便於聖上麵前,多言鄴城繁華,誘其於丞相之前,言及遷都之事……”

    荀彧說罷,轉身離去,郭嘉,賈詡二人相視苦笑,二人皆從未想到,今時今日,這天下局勢竟然嚴峻到了要靠遷都來改變眼下局麵。

    郭嘉一臉慎重,對賈詡道:“文和,你我這心中,如今怕是已無完全把握,保許都不失了麼?”

    賈詡聞言亦歎:“保許都不失,倒是不難,賈某擔心的是荊襄軍馬可朝發夕至,若城中百官,當今聖上,屢屢聽聞城外荊襄軍馬之聲,許都雖可不失,丞相卻要大失人心。”

    郭嘉聞言,深以為然,對賈詡道:“文和且先行離去,郭某還有數言,欲稟報丞相。”

    “丞相今日情緒暴躁,不宜議事。”賈詡勸罷,郭嘉搖了搖頭道:“丞相度量,非我等可估量,郭某自去勸說即可,文和倒也無須擔心……”

    不多時候,曹操聽聞侍者來報,言郭嘉去而複返,心中疑惑。

    郭嘉入府之後,見曹操正於後堂,擺一二小菜,自酌自飲,不禁笑道:“丞相倒是好雅興。”

    曹操聞言,抬頭看了郭嘉一眼,對郭嘉道:“奉孝且坐,與曹某一道飲食。”

    郭嘉坐下之後,接過曹操遞來酒杯,輕笑一聲:“不知那荊襄美酒,是何滋味,丞相心中,莫非一點都不好奇麼?”

    “奉孝勿言荊襄,壞曹某酒興。”曹操聞言,不禁笑罵,對郭嘉道:“想必奉孝此來,欲與曹某言遷都之事,隻是曹某欲告知奉孝,此事於曹某麵前,還是勿要再提的好,昔日曹某救駕之時,便將天子引至此處,數年之後,許都如此繁華,皆曹某與諸位群策群力,若許都有失,曹某威名,毀於一旦!”

    郭嘉聞曹操之言,不禁苦笑,對曹操道:丞相所言,郭某深以為然,隻是丞相可曾算計過,這遷都利弊?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3-7 09:31
正文 NO.400 鄴城銅雀,天子出巡

    自龐統入汝南城後,便擴建城防,大興土木,似是要將汝南打造為江北堅城,汝南往來許都只一日之遙,曹操每日都要听上幾次斥候傳來的通報,了解龐統于汝南,有何異動。

    正因如此,郭嘉建言遷都之事,曹操也心中知曉,郭嘉,賈詡等人,是完全為了曹家基業著想,只是對曹操而言,打心底不想于龐山民面前退讓,若是遷都,豈不是讓天下人皆以為曹操怕了他龐山民不成?

    郭嘉見曹操眉宇之間,又現憂色,對曹操道︰“丞相新得河北,已有數月,若遷都鄴城,河北安定,且許都如今,乃是我大漢都城,若聖上在此,待那荊襄軍馬到來之時,丞相心有顧忌,如何從容應對?這未與荊襄交戰,我等便先輸一籌,若起戰事,已失先手,于我等頗為不利!且郭某如今,已有一計,可使文若于天子面前對鄴城多加美言,丞相便可遵天子號令,遷都鄴城,不知丞相以為,郭某這計策如何?”

    曹操聞言,將杯中酒水一飲而盡,對郭嘉道︰“策是好策,可曹某心中不喜。”

    郭嘉聞言不禁笑道︰“丞相還在與那龐山民斗氣……”

    見曹操不置可否,郭嘉笑道︰“丞相可知,于郭某眼中,丞相與那龐山民最大的差異在于何處?”

    “願聞其詳。”曹操聞郭嘉之言,倒是勾起了心中興趣,郭嘉見狀,對曹操道︰“丞相乃是世間梟雄,山民卻始終是個商賈!”

    曹操聞言,苦笑一聲道︰“奉孝勿要學那諂媚之言,曹某這梟雄,前些時日可是敗在一商賈手中。”

    “非是妄言。”郭嘉微微搖頭,收斂神情,對曹操道︰“梟雄重勢,商賈重利。此便是丞相與龐山民最大區別,如今中原遭荊襄屢次算計,看似是那龐山民奇計頻出,而實際上是我等疏忽了荊襄行事之間的那些看似並不重要的殘枝末節,我等如今已知,之前中原亂局,只是龐山民在中原各地開設商鋪所致,若之前不加以關注。即便是郭某也只是認為。那龐山民欲從中原,賺些錢財,而如今看來。這聚沙成塔,積少成多之後,竟然可影響中原時局!”

    曹操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只是心中疑惑,郭嘉所言,似與遷都,並無關聯。

    “之所以郭某言山民只是商賈,皆在于如今已與其熟識,商賈不放絲毫小利,就像之前我等攻伐汝南,為汝南一地不失,那龐山民居然敢以數萬軍馬。擋丞相十萬大軍!此皆因汝南毗鄰許都而已,如今郭某已知那龐山民心中籌謀,又怎敢不告知丞相,許都憂患?”郭嘉一臉誠懇之色,對曹操道︰“如若丞相遷都,可叫龐山民先前計策,毀于一旦。郭某知丞相擔心,遷都一事,影響丞相聲名,只是郭某不知丞相可否想過,一時名聲有損。比之一世英名,孰輕孰重?”

    曹操聞言。默然許久。

    郭嘉字字珠璣,皆令曹操深以為然,曹操不知該如何辯駁,思索許久,曹操嘆道︰“鄴城不似許都繁華,且便是文若勸得動聖上,遷都鄴城,此等行徑,怎騙得過天下明眼之人?”

    見曹操似有意動,郭嘉笑道︰“遷都之事,非同小可,郭某以為,若丞相遷都,當先造聲勢,讓中原百姓,皆以為鄴城乃龍興之地!”

    “昔日本初兵敗之處,怎會是龍興之地?”曹操聞言不禁笑道︰“奉孝此語,曹某不敢苟同!”

    “若鄴城有異像呢?”郭嘉說罷,詭異一笑,對曹操道︰“郭某曾聞,鄴城之下,深埋銅雀……”

    曹操聞言,愕然半晌,繼而恍然,見郭嘉煞有介事,曹操笑道︰“此等隱秘,奉孝如何得知?”

    “丞相大可遣民夫,于鄴城外掘之,若祥瑞現世,便是丞相也當順應天命。”郭嘉說罷,曹操大笑,也不再與郭嘉談及遷都之事,二人又于商議一陣,曹操才放郭嘉于府中離去。

    又過一月,便有信使飛馬來報,言平北將軍張于城外射獵之時,見山間異像,命人掘之,得一銅雀,此事被冀州百姓知曉,皆言祥瑞,張于信上言,銅雀過于巨大,難以搬運,便命人飛報許都,請丞相決斷。

    曹操得張信箋之後,便于殿堂之上,將此事于文武百官面前,盡數道來,諸人聞鄴城掘出銅雀祥瑞,心中皆好奇不已,聖上劉協也不禁好奇,于堂上言欲往河北一行,觀銅雀壯麗。

    “聖上豈可輕離都城?”

    堂上不少朝臣皆出言勸阻,可是劉協似意誌堅決,且尚書荀彧似對劉協決斷,也頗為支持,曹操見群臣爭執不下,故作躊躇之色,卻聽荀彧於百官麵前喝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路,聖上欲往河北一行,爾等卻處處阻撓,不利於聖上增長見聞。”

    劉協聞荀彧之言,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對曹操道:“丞相,孤欲往河北一行,還請丞相,支持一二。”

    曹操聞言一臉為難,對劉協道︰“如今諸君所言,皆有道理,此事聖上大可獨斷,若聖上欲往北地,曹某便命軍馬隨行,保聖上平安便是……”

    劉協聞曹操之言,一臉欣喜,堂上朝臣卻多不明所以,之前曹操向來注重對當今聖上的掌控,如今卻又讓劉協,去河北一行,增長見聞,一時間堂上諸臣一頭霧水,不知曹操此番,又有何謀劃。

    曹操見堂上群臣目光,盡皆投來,苦笑一聲道︰“聖上也該一觀我大漢大好河山,增長見聞了,且曹某亦對古之祥瑞,頗有興趣,如今各家諸侯,皆休養生息,曹某此番,也欲往隨天子出巡,往河北一行,看看祥瑞到底如何模樣!”

    曹操說罷,便有明眼人已想到或許是荊襄發展汝南,已讓曹操感到心中忌憚,這去河北一觀,應當只是幌子而已,而其真正目的,怕是欲遷都鄴城了。

    雖不少朝臣不舍許都繁華,可是比之留在許都,日日擔驚受怕,倒不如去河北這安寧之地,想到此處,不少朝臣皆出言附和,曹操見狀,心中暗喜,對群臣道︰“既然如此,曹某這邊籌備軍馬,隨聖上往河北一行!”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3-7 09:31
正文 NO.401 甄逸歸來,萬馬齊鳴

    這鄴城掘出銅雀一事,不過數日功夫,便傳入荊襄,龐山民得細作來報,心中倒是覺得有些好笑,龐統剛剛于汝南加固城牆,厲兵秣馬,鄴城外就掘得銅雀,這是不是也太巧合了一些。

    曹操想要遷都。

    只是片刻,龐山民心中便有此結論。

    能把大漢丞相,梟雄曹操逼至如此境地,龐山民足可引以為傲了,雖然時下龐山民並無進兵中原的想法,可是曹操遷都一事,對荊襄而言,亦是喜事,先前曹操屯兵許都,與汝南遙遙相望,兩家形勢,一觸即發,便是遣龐統駐守汝南,龐山民也無十足把握,待曹操大舉進攻之時,保汝南不失,此番曹操欲遷都鄴城,許都城中,天子近衛,虎賁軍馬一眾強兵,理當皆隨劉協而去,如此一來,汝南軍情大為緩解,龐統身上的壓力也會減輕不少。

    所以龐山民以為,如今佔了便宜,還是不要追究這“銅雀”真偽的好,只要曹操走的遠離許都,這對兩家而言,皆是好事。

    不過又過幾日,便有汝南書信送至,龐山民看過之後,哭笑不得。

    原來曹操欲挾天子往河北一行的消息被龐統得知之後,龐統便摩拳擦掌,欲引汝南軍馬,滋擾許都,龐統並不介意這“銅雀”祥瑞真偽,只是听聞曹操欲離許都,便抖擻精神,欲趁曹操昭告天下,天子出巡之時,再給許都。添些麻煩。

    挫曹操面子的事情,龐統樂得為之。

    龐山民想都沒想,便作書一封,送往汝南,嚴令龐統勿要妄動,龐山民以為,曹操終究佔據天時。師出有名,且隨天子出巡,若遭荊襄滋擾。汝南出兵則名不正,言不順,在這個君權至上時代。天子就是天子,雖被曹操挾制,卻代表著大漢威儀。

    如今四分天下,龐山民對于當下的時局已相當滿意,如今發展治下民生,于龐山民眼中才是首要之事,至于用兵中原,不應急于一時。

    龐統得信之後,並未回書,龐山民之前便予龐統統轄汝南軍馬大權。如今還真有些擔心龐統一時按捺不住,揮軍許都,相交于龐統的奇計行險,龐山民更喜歡諸葛亮那種穩妥行事的作風,畢竟對于如今的荊襄而言。若要勝曹操,可以陽謀勝之,待荊襄富庶,中原百姓心慕荊襄之時,便是上兵伐謀,那曹操又有何辦法。收攏民心?

    以荊襄廣袤,又何必如之前那般,只計較區區一城一池之利呢?

    且龐山民現在還寄望于江東大艦,于曹操轄下沿海區域,多生事端,江東對于戰馬的期盼由來已久,如今得知獲取戰馬的途徑,怕是再難與曹操妥協,若說中原與江東之間的關系,也僅靠著曹操給予孫權的那個吳侯尊號,可是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皆知,這區區名號于當今亂世,不堪大用,若兩家一旦產生分歧,戰事終究不會因之前曹操給孫權了吳侯名號就能避免的。

    龐山民正思慮間,又見侍者送來書信,見信封字號,不禁輕笑。

    自孫紹大婚之後,孫權,周瑜二人,時常有書信往來荊襄,多言及這戰艦入海之後所見所聞。

    于海中行船,比之路上截然不同,其風高浪大,便是去往徐州沿岸,這江東艦隊中的大艦也損了一艘,原本周瑜並不願將這等軍中機要之事,與龐山民商討,可是近來艦隊行進,愈發困難,且于曹操治下,補給也成了問題,孫權,周瑜二人並不懷疑龐山民所授之計,所以自艦隊遭遇諸多不順之後,也只得問計龐山民了。

    對此龐山民也沒有太好的辦法,誰叫當下的造艦能力低下,且孫權,周瑜二人對北地戰馬,望穿秋水,回到江東之後,便調江面大艦,沿水道入海,打探起入青州的航道了呢……

    見信箋之上,孫權措辭,頗為急切,龐山民心中不禁暗嘆。

    江東近些年來,屢戰屢敗,多因其心態出了問題,先是荊襄佔西川,漢中,後曹操又平定河北,江東見周遭諸侯,財雄勢大,奮起直追的心思,太過心急,所以每每行事不夠慎密,這大艦入海之事,亦是如此,如今江東只毀了幾艘大艦,便已掌控過通徐州的沿海水道,至此孫權,周瑜二人已嘗到了這沿海水道的甜頭,便是難沿水道入青州,幽州,江東如今,亦有跨海入徐州一戰的實力,若出其不意,靠岸廣陵,攻伐下邳,徐州頃刻之間,四面烽火。

    龐山民並未急于與孫權回信,如今荊襄與江東,雖表面看來,前嫌盡去,可龐山民心知肚明,這兩家諸侯並未好到那個份上,且他本為荊襄之主,也沒那義務幫江東參謀這海戰一事,以龐山民觀之,這江東早晚必被荊襄所得,這江東開闢出的沿海航道,只是為日後他入主江東,所準備的禮物而已。

    雖治下並無戰事,可春耕之時,各郡政務還是比較辛苦的,龐山民這些時日以來,也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處理荊襄內務之上,如今荊襄,西川春耕已大體結束,依靠著諸多奇術,若天公作美,龐山民治下又將是一個豐年。

    又過數日,甄家信使來報,言其已從西涼廣購戰馬,不日便歸,龐山民得知之後,心中一喜,腦海中也漸漸浮現了甄宓那張如花的笑顏。

    雖說家中已有二位嬌妻,可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且之前龐山民已應下甄逸納妾一事,這甄家家主歸來之際,龐山民以為,也該給其一個交待了。

    甄家商隊與一眾西涼牧馬羌人,至長沙時,龐山民已于城門相候,長沙城前,數千戰馬飛奔的場景,倒是讓城頭士卒,大大的驚愕了一回,便是昔日江東攻伐長沙之時,那數萬士卒,似乎也無此般聲勢。

    龐山民見萬馬齊鳴的場面,心中也驚喜不已,如若這些戰馬,皆配給士卒,荊襄陸戰,便再不似之前那般地位尷尬。

    一陣陣呼喝之聲由馬上傳來,龐山民便見隨甄家商隊一同到來的百余羌人,呼喝著將戰馬停住,一眾羌人見城前軍馬之後,皆滾鞍下馬,于龐山民面前跪拜。

    龐山民命一眾羌人起身之後,才知這些羌人乃是甄府于西涼購得的家奴,入荊襄後,專門飼馬,龐山民聞言,心中暗道甄逸辦事,果然細密,不僅帶回了巨量戰馬,如今連養馬之人,也盡皆帶來。

    羌人們在士卒的引領下,將戰馬悉數引往校場,不多時候,一駕馬車由官道而來,于車內甄逸透過車窗,遙望長沙城池,見龐山民率眾相迎,忙令下人,止住馬車,下車奔至城前,對龐山民笑道︰“老夫何德何能,勞上將軍久候。”

    “岳父大人莫要妄自菲薄,為我荊襄引巨量戰馬,此大功一件。”龐山民聞言亦笑,對甄逸道︰“一路勞頓,龐某已備好酒宴,還請岳父大人隨龐某入城。”

    龐山民說罷,與甄逸一道,往城中而去,甄逸見龐山民情真意切,心中不禁暗贊,此子禮賢下士,果非虛言。

    諸人入太守府後,龐山民引甄逸入席,對甄逸道︰“岳父大人此去天水,籌措戰馬,功勞不小,只是龐某不知,這入西涼後,岳父諸事是否順利?”

    “西涼馬家之人,雖性情桀驁了些,卻也是誠信之人,與之商貿,倒是痛快利落的很。”甄逸說罷,頗為感慨道︰“老夫知上將軍此番將荊襄購馬之責,交由我甄家,乃是莫大恩惠,還請上將軍勿要再夸贊下去了……”

    龐山民聞甄逸之言,亦心生好感,心中暗道︰知曉感恩的人,理當重用。

    想到此處,龐山民微微一笑,命堂上諸人飲宴,宴之酣處,龐山民對甄逸笑道︰“岳父大人今已歸來,龐某卻不知甄宓小姐何在?”

    “上將軍是心急納妾之事了?”甄逸聞言,朗聲笑道︰“小女還于漢中,與令明將軍交割下一批戰馬,不日即歸。”

    龐山民聞言,點了點頭。

    之前卻沒想到,甄宓還通曉商道,聞甄逸之言,龐山民心思微動,若是甄宓真有這方面的天賦,倒也可以適當的培養一下,如今家中二位嬌妻,貂蟬喜靜,性情最和龐山民相投,孫尚香誕子之後,便又如之前那般,與玲兒,祝融,混跡軍中,少有歸家,如若甄宓入龐府家門之後,再事商道,這三位夫人各司其職,想想倒也有趣的很。

    且如今龐山民已將精力多放在治下政務之上,很難再如先前那般,打點龐家商貿,而無論是龐德公亦或龐統,皆對此事,毫無興趣,如今若可得甄宓相助,對龐山民而言,也是一樁美事。

    想到此處,龐山民不禁輕笑,對甄逸道︰“岳父大人,以你觀之,甄宓小姐對于商賈之道,悟性如何?”

    甄逸聞言,微微一愣,繼而輕嘆一聲道︰“若其為男兒身,老夫無憂,早將這偌大家業,傳予宓兒。”

    龐山民聞言,心中暗喜,對甄逸道︰“如此甚好,待甄宓小姐歸來之時,龐某便將家中一些營生,交由小姐,代為操持。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3-7 12:33
正文 NO.402 欲納妾

    又過數日,甄宓歸來,荊襄又添戰馬無數,龐山民于太守府與甄宓相見,甄宓比之先前消瘦不少,一路跋涉歸來,面上也憑添一絲疲憊之色。

    龐山民之前與甄宓相處時間不長,也只是知曉此女聰慧,甄家往天水與西涼交易戰馬,甄宓一聲不吭的離去,歸來時卻功勞不小,龐山民再看甄宓之時,眼中倒是多了少許訝色。

    甄宓見龐山民目光復雜,展顏一笑,對龐山民道︰“上將軍莫非是在怪小女子不告而別?”

    見甄宓如往日一般靈動,龐山民不禁輕笑道︰“非是怪罪,只是心中奇怪,嬌滴滴的小丫頭也可促成如此大事,倒是之前龐某小看了甄姑娘了。”

    聞龐山民贊言,甄宓心中歡喜,對龐山民道︰“妾身于河北之時,便幫父親打理家中之事,此去西涼,倒是又漲了不少見識,這羌人比之匈奴更為豪爽,與之買賣,倒也順暢。”

    龐山民聞言,微微點頭,待甄宓將此去西涼,一路見聞盡數與龐山民說過之後,龐山民也不禁感慨不已,雖此番甄家購馬,非是龐山民親力親為,可隨著甄宓一路所見,龐山民也可大抵分析出不少西涼近況。

    馬家久鎮西涼,並不簡單,只說這數月時間,便湊集萬余戰馬,與荊襄交易,足見其有些實力,其余諸侯,怕是皆難以做到此事,且甄宓于西涼時,並未于天水周邊,見過劉備勢力的影蹤,而西涼戰馬又多產自武威羌人聚居之處,由此看來,這武威如今,在劉備攻伐之下,依然有不少勢力。投靠馬騰。

    既然馬騰還有與劉備分庭抗禮的資本,那先前馬岱來荊襄時所言,便有些夸張了,看來劉備終究沒有選擇那條窮兵黷武策略,而是如今慢慢于武威滲透著自己的勢力。

    劉備即便衰弱至今,只佔兩郡之地,可龐山民不敢對此人掉以輕心。畢竟之前江夏變故,龐山民不敢忘卻。劉備的隱忍狡詐,依然令龐山民心中忌憚。

    待與甄宓談過一路所見之後,殿上陷入了短暫的安靜,甄宓見龐山民若有所思,閉口不語,心中還以為先前言及商賈行事,令龐山民心中不喜。面上笑容頃刻散去,對龐山民道︰“小女子喜形于色,還望上將軍勿要怪罪。”

    “甄丫頭,在你眼里,龐某是個很喜歡怪罪別人的人麼?”龐山民聞言,不禁謔笑道︰“龐某是在想,你我成家之事。”

    “成家?!”

    甄宓雙目圓睜,待龐山民目光投來,甄宓忙避過龐山民雙眸,雙頰微紅。頷首低語︰“妾身還以為上將軍已忘記此事了呢。”

    “此語倒是在埋怨龐某了。”龐山民苦笑一聲,微微搖頭道︰“自小姐隨袁譚入我長沙,今生除龐某外,怕是已經嫁不得別人了吧,龐某好歹為一路諸侯,便是強如曹操,孫權者,亦不敢因一女子。與龐某交惡。”

    甄宓聞言,神情一陣黯然,卻聞龐山民嘆道︰“龐某于小姐家中。適逢其會,向甄逸先生提及納妾之事。只是委身為妾對一女子而言,終究名聲有損,所以龐某並未于治下,廣為宣揚。”

    甄宓聞龐山民輕聲言語,復雜不已,此去西涼,多少也與龐山民未及時向甄家下聘,有些關系,甄宓艷絕河北,亦是心高氣傲之人,入長沙後,不被龐山民所重,心底又何嘗沒有負氣的意思?

    去河北購馬,也無非是甄宓想要于龐山民面前,展現自身的價值,用行動告訴龐山民,她甄宓並非花瓶,便是龐山民欲行諸侯霸業,她這個柔弱女子,亦是助力。

    只是甄宓沒有想到的是,龐山民並不是看不起甄家只是商賈世家,也不是對甄宓姿色,毫無迷戀,而是在顧忌如何于納妾之時,讓甄宓少受委屈。

    龐山民說過心中顧慮,嗟嘆不已道︰“此事的確是龐某行事,對小姐虧欠不少,如今甄家已于我荊襄安定下來,小姐若是不喜龐某,龐某自當昭告天下,還小姐自由之身,只是若小姐對龐某,有些情誼的話,還請小姐再做考慮,若願嫁入龐家,龐某這便讓家中長輩,挑選吉日。”

    甄宓聞言,默然許久,半晌無語,顯然龐山民之言,令其頗為震驚。

    先前隨袁熙入長沙時,與龐山民初識,甄宓只是好奇,這年紀尚淺的荊襄上將軍,如何可統轄二州之地,令群雄不敢妄動,對于給龐山民做妾,甄宓起先,也並非心甘情願,只是後來龐山民見其姿容,並未假以辭色,二人相處,甚至可以說是有些冷淡,這讓向來心高氣傲的甄宓,如何甘心?

    可是見貂蟬之後,甄宓才知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也自然不會如先前那般,認為自己艷絕天下了……

    原本甄宓已然認命,為家族于河北能夠不被袁氏所欺,想要不圖名分,留在龐山民身邊,可是將袁熙趕走之後,龐山民卻頗為守禮,雖住在龐山民的竹舍之中,可是甄宓並未對龐山民有多少了解,反而與貂蟬,相處的更加熟稔。

    直到袁氏被曹操所滅,甄家舉家南遷,甄宓才下定決心,為家族于荊襄興旺,勢必要融入龐山民的生活,討其歡欣。

    若說二人情愛,甄宓懵懵懂懂,對龐山民既不喜歡,也不討厭,可是當龐山民入甄府一敘,甄宓嫁與龐山民作妾一事順理成章之後,龐山民又絕口不提此事,甄宓心中,如何不氣?索性隨父親一道往西涼一行,做她最擅長的商賈之事了。

    即便是歸荊襄後,龐山民出言相責,甄宓亦有對策,他龐山民本就是行商之人,甄宓亦是商賈,大家都一樣,還是誰也別笑話誰的好。

    只是在听過龐山民心中顧忌,皆因她而起,怕她委屈之時,甄宓為之動容,雙目泛紅道︰“納妾于上將軍而言,非重要事,上將軍卻如此深思熟慮?”

    “關乎你我二人,日後生活,龐某豈可草率?”龐山民見甄宓情動,心中暗喜,對甄宓笑道︰“且龐某之前便與甄逸先生說過,欲將家中買賣,交出一些,叫你這丫頭代為操持,世人皆知龐某知人善任,甄丫頭可勿要壞了我龐某名聲才是!”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3-7 12:34
正文 NO.403 借錢征戰?!

    如今甄家從西涼購來巨量戰馬,大功一件,于長沙也漸漸立足,且荊襄官員皆知曉龐山民欲納甄家女之事,自然不敢交惡甄家,不過對納妾一事,龐山民並未大操大辦,無非是為他的竹林房舍,又搭了一座竹樓而已。

    只是對于龐山民的安貧樂道,多有人心中不解,如今龐家巨富,天下皆知,龐山民便是學武帝金屋藏嬌,也沒人能說得他什麼,可是實際上,龐山民對物質的需求向來不高,便是二蒯也時常謔笑龐山民,只知賺錢,不知花錢。

    不過這般說法倒是有些冤枉龐山民了。

    龐山民經手財帛,不計其數,便是昔日汝南一戰,予數萬軍馬撫恤,荊襄財政力有不逮,也多靠龐山民出錢幫助,龐山民如今花錢如流水一般,使荊襄,西川日漸富庶,只是于他日常生活間,難以窺見罷了。

    又過數月,天氣漸漸炎熱了起來,隨著西涼局勢漸漸趨于平穩,天下諸侯,少有征戰,皆在努力休養生息。

    這對于天下百姓而言,無非是幸福的日子,只是隨著江東戰艦靠岸青州沿岸之際,天下局勢,又有改變。

    江東朝堂之上,孫權召群臣議事,周瑜得艦隊信使來報之後,喜形于色。

    這數月以來,江東努力與荊襄修好,且兩家之主,多有書信往來,龐山民已應下孫權,雖荊襄短期之內,無北伐之念,可若江東需要他龐山民震懾許都之時,荊襄自然會增兵汝南。

    于諸侯間,龐山民向來言出必踐,得龐山民承諾,孫權心中膽氣,明顯比之之前,壯大不少,知已靠岸青州。且並未被曹軍發現,孫權心中,怎能不喜?

    此時便是江東一家,亦可兩路軍馬,攻伐曹操,一明一暗,如此境遇,之前孫權根本就不敢想象。

    將艦隊消息告知百官。堂上文武。欣喜不已,孫權見狀,頗為感慨。輕聲嘆道︰“我那妹婿,鬼神之才!我江東人士毗鄰大海,卻不知有此捷徑。可入中原之地。”

    孫權之言令堂上諸人盡皆驚愕,以孫權自傲,如今卻親口承認智不如人,倒是難得一見。

    魯肅聞言笑道︰“主公無須感懷,若依山民之計,得北地戰馬,主公只再經營數年,我江東威勢,便不遜荊襄!”

    孫權聞言微微點頭。雖知此魯肅勸慰之言,可孫權還是覺得勵精圖治,江東日後或有機會,趕超荊襄,想到此處,孫權目視周瑜,對周瑜道︰“依公瑾之見。我江東此時,或可用兵?”

    周瑜聞言微微搖頭。

    見周瑜竟不主戰,孫權與江東群臣,盡皆愕然,周瑜見狀。一臉淡然道︰“如若我江東,當下便用兵青州。與曹操兩家消耗,後來得利者,終是荊襄。”

    “可公瑾須知,我江東對北地戰馬,志在必得!”魯肅聞言,眉頭大皺道。

    聞魯肅之言,張昭亦出言附和,對周瑜道︰“此番我等探尋沿海水道,耗費不小,如今若不于青州,佔一飛地,先前所為,盡皆無用!老夫知公瑾對之前壽春一敗,介懷已久,只是為何如今卻突然怯戰?”

    “怯戰?”周瑜聞言,連連搖頭,對張昭道︰“非是周某怯戰,而是周某不欲我江東軍事,遂那龐山民心意。”

    “之前山民之計,公瑾亦出言贊之,如今卻又要更改,莫非公瑾,又有良策?”孫權聞言,眼前一亮,說罷,堂上群臣皆目視周瑜,目光之中,盡是希冀之色。

    周瑜聞言,點了點頭,對孫權嘆道︰“此探尋沿海水道之事,足顯那龐山民能耐,非尋常人,便是不于海邊生活,亦知有道路,可通往中原,不知諸位可否想過,若我等一切按龐山民設計行事,這江東軍務,便被其玩弄于鼓掌之中!”

    “山民非此陰險狡獪之人!”魯肅聞言,連連搖頭,卻見周瑜笑道︰“子敬且待周某說完。”

    “周某並不是說這龐山民的計策不好,只是尋到通往青州的捷徑,便足抵此番,我水軍損失!只是那龐山民欲我江東,于中原佔一飛地,購買戰馬,周某以為,此計還有待完善,諸位勿要忘卻,我江東如今可借捷徑,攻伐青州,而此時中原大軍,皆在許都,壽春,宛城等諸侯交界之地,青州並未設防!”周瑜說罷,孫權驀然驚醒,口中喃喃︰“公瑾是說,北伐中原,佔青州一州之地?”

    好大的手筆!

    周瑜這番氣魄,令堂上群臣,盡皆愕然,半晌之後,魯肅一臉謹慎的對周瑜道︰“我江東可有這般力氣,佔下中原一州之地?”

    “昔日那龐山民奪益州之時,天下又有何人,將其看好?”周瑜說罷,無人附和,孫權見狀,苦笑連連,對周瑜道︰“公瑾氣魄,令我等心折,只是即便曹操少有設防,可佔下青州,並不容易。”

    “主公勿要忘記,水戰于我江東而言,天下間無人抗衡,若我等借水道攻伐青州,那曹操只可一味防守,據周某所知,如今中原,並無水軍。”

    “且只佔一飛地,往來運送戰馬,多有不便,若可佔下青州,這徐州,揚州皆在我江東夾縫之中,兩面夾擊,曹操顧此失彼,無須多少時日,主公亦可奪二州之地!”

    周瑜連連說出心中計策,孫權面上,神采奕奕,直到周瑜說完,孫權才發現他心中的激動,難以平復。

    二州之地!

    江東廣袤,一舉可趕超荊襄,更何況掠中原土地,比之滅西川,奪漢中,大氣許多,若江東可勝,天下間再無人敢小覷江東,便是他孫權,亦威名赫赫,可再也不遜那荊襄龐山民了。

    孫權正待應下,卻聞魯肅嘆道︰“公瑾此策,倒是令人誘惑,只是我江東財政,如何能支持的起此番大戰?”

    魯肅的話亦讓周瑜驀然醒悟,周瑜苦思半晌,不得計策,那張昭,張,顧雍諸人,雖是世家豪族,可家中財帛無論如何也支持不起這諸侯交兵。

    “若依公瑾計策,這天下間怕是只有荊襄龐家,可有此財富,興兵青州了……”張昭聞魯肅之言,亦嗟嘆不已,話音剛落,卻聞魯肅撫掌笑道︰“子布先生果然好計!”

    張昭聞言,一頭霧水,片刻之後,周瑜,顧雍二人皆笑,周瑜見顧雍笑容,知道他與顧雍想到一處,對顧雍道︰“元嘆先生已有對策!”

    顧雍聞言,微微點頭,對孫權拱手笑道︰“主公家中,有這般財帛糧秣,可使我江東大軍,與中原一戰!”

    見孫權一臉愕然,顧雍又道︰“主公妹婿,余財不少,主公若借,必然不難!”

    “借錢征戰?”孫權聞言,眼前一亮,繼而哭笑不得,對顧雍道︰“我那妹婿,乃商賈性情,欲問商賈借貸,何其難也!”

    孫權話音剛落,卻听周瑜笑道︰“主公勿要為難,借貸錢糧于周某眼中,卻是不難,主公可勿要忘卻,龐山民與曹操交惡之事,我江東雖借他荊襄錢糧,可這興兵青州,亦可使曹操焦頭爛額,以龐山民智慧,自可看出只借貸江東,便可禍亂中原,必樂得為之!”

    “借貸江東,禍亂中原……”

    孫權口中喃喃許久,激動的掃視了一眼堂下群臣,點了點頭道︰“何人願代孫某,去荊襄行走一遭,問我那妹婿,借貸財帛糧秣!”

    孫權說罷,魯肅率眾而出,言欲往荊襄一行,周瑜見狀,忙搖了搖頭道︰“此番子敬若去,怕是要弄巧成拙!”

    魯肅聞言,心中疑惑,正欲發問,卻听那周瑜笑道︰“山民之前與周某面前多番言及,看子敬這張老臉已看得心中厭煩,若江東再使子敬出使荊襄,一應要求,皆不應允!”

    周瑜說罷,堂上諸人盡皆失笑,魯肅神情訕訕,對周瑜道︰“公瑾自此番紹公子成婚之後,便與那龐山民沆瀣一氣了?”

    周瑜聞言笑而不語,孫權見狀亦出言勸道︰“子敬多番出使荊襄,功勞不小,此番子敬還是將這份功勞,讓予別人吧!”

    見孫權亦不允自己出使荊襄,魯肅心中,一陣郁悶,顧雍見無人附和孫權言語,拱手一禮,對孫權道︰“顧某可去荊襄一遭,為我江東,籌措出兵錢糧。”

    孫權聞言,目視周瑜,見周瑜微微點頭,孫權大笑道︰“此事非元嘆先生不可,但願先生,馬到成功!”

    顧雍得令之後,亦不多言,轉身離朝堂而出,回府準備金銀細軟,往荊襄一行。

    待散朝之後,孫權將周瑜,魯肅二人,盡皆留下,引至後堂,周瑜見魯肅面上,郁氣未散,對魯肅道︰“適才多為周某戲言,還望子敬,多多原諒!”

    “公瑾這性情,倒是越來越似那玩世不恭的荊襄豎子了!”魯肅說罷,白了周瑜一眼道︰“魯某遭山民厭惡又怎會不知,只是公瑾當知,魯某今時今日,這般境遇,皆為我江東日後,主公基業!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3-7 12:34
正文 NO.404 援助江東

    不過數日,龐山民便得知江東遣使顧雍,往長沙而來的消息,心中不禁暗自失笑,看來孫權,周瑜二人皆知曉魯肅往來荊襄日久,已遭自己厭惡,如今換了使者,這江東行事,倒是比之先前靈活不少

    實際上龐山民對魯肅的情感並非生厭,而是趨向于同情,魯肅雖每每行走荊襄,代孫權提無禮要求,可是魯肅如此行事,皆有苦衷,誰叫江東孱弱,荊襄強勢呢?

    魯肅這飽學之士,屢屢下作行事,想來其心中也不舒服

    待顧雍車馬入長沙後,龐山民邀顧雍府堂相見,魯家行商,顧家卻少有商賈,所以顧雍比之魯肅,身上多幾分儒雅之氣,龐山民見顧雍文雅,心中也不禁暗生好感

    只是分賓主落座,待顧雍道明來意之後,龐山民面上卻唯有苦笑

    敢情這顧雍是為借貸而來

    雖說古人素重誠信,龐山民也並不擔心江東借債不還,可是作為一個穿越者,龐山民心中的後世思想,時常作祟

    借錢的是孫子,欠債的是大爺,所以龐山民對于借債江東,始終還是有些抵觸,何況此番周瑜圖謀頗大,欲佔中原兩州之地,若周瑜能勝還好,若是敗了,用什麼償還荊襄借款?

    況且,孫權與周瑜此番又如之前那般,行事匆忙,周瑜計是好計,只是讓龐山民不明所以的是,周瑜為何只看到了攻伐中原為江東帶來的前景卻未想到一旦失敗,江東會面臨何等困境?

    難道到時候又要讓龐山民看在孫尚香與吳夫人面上,將江東借貸一道抹平不成?

    想到此處,龐山民輕嘆一聲,對顧雍道︰“元嘆先生欲與我荊襄處,借多少錢糧?”

    顧雍聞言,面色一喜對龐山民道︰“錢三十萬,糧秣十萬”

    倒也不是太多

    龐山民聞言,微微點頭又道︰“江東如今,已下定決心,跨海一戰攻伐青州了?”

    顧雍見龐山民眉宇之間,並無多少喜意,心中疑惑,對龐山民道︰“上將軍莫非不欲見江東,中原相爭之勢?”

    二虎相爭,必有一傷,且荊襄可坐收漁翁之利,若是往日,龐山民自然樂得見兩家征戰不休,只是如今以江東數年來未嘗一勝的境況此番興兵,勝敗難料,若此戰之後,一蹶不振的話,這等局面非是龐山民樂于看到的

    如今荊襄已與江東交好,龐山民主要精力皆用于休養生息,提防中原上,並無余力,興兵江東,若江東此番大戰大敗虧輸,這三家諸侯鼎立之勢一破,荊襄怕是也要被曹操與孫權這兩個不安分的家伙拖入戰爭的泥潭,這對數月以來,安定發展的荊襄而言,並不是什麼太好的消息

    而最為重要的是,龐山民也不看好周瑜此番可于中原建功,這沿海水道雖被江東掌控,可江東涉足大海,僅數月時光,並無太多跨海運兵的經驗,且大海之上,風高浪急,遠非江上可比,龐山民甚至想到,若此戰戰至酣處,一旦江東運道不好,運兵途中數萬軍馬葬身汪洋,那還談何用兵青州?

    顧雍見龐山民沉吟許久,並不言語,一臉奇怪,對龐山民道︰“上將軍莫非對我家都督此番設計,並不看好?”

    果然是心思通透之人

    龐山民頗為贊許的看了顧雍一眼,笑道︰“公瑾謀略,龐某向來贊賞不已,只是龐某以為,若公瑾興兵,亦不當操之過急,元嘆先生可有耳聞,那曹操欲遷都鄴城?”

    “有所听聞”顧雍聞言笑道︰“曹丞相懼上將軍汝南兵勢,故遷都許都,于顧某眼中,此雖避戰之法,卻也足顯上將軍軍威,令那丞相心生恐懼,不敢一戰”

    “元嘆先生過于夸大其辭”龐山民聞言微微搖頭,對顧雍道︰“非是曹操懼怕龐某,而是曹操兩相為難,天子萬金之身,總不能置放于我荊襄兵鋒所指之處,即便是曹操遷都,龐某以為丞相必親自坐守許都,震懾荊襄”

    顧雍聞言,微微一滯,繼而想到那曹操往日行事,皆頗有膽氣,心有戚戚的點了點頭,對龐山民笑道︰“上將軍明鑒,只是顧某此來,欲借錢糧,不知與中原遷都一事,有何關聯?”

    “如今遷都一事,聖上未昭告天下,我荊襄細作于中原也只探到那曹操隨天子近衛,往鄴一行,如若天子得曹操授意,遷徙鄴城,才是江東興兵之時,如若江東軍馬早入青州,怕是誤了丞相遷都……”龐山民說罷,顧雍一頭霧水道︰“上將軍欲促成曹操遷都一事?”

    龐山民聞言,點了點頭,對顧雍道︰“若聖上居于許都,龐某不便興兵,若貿然妄動,必遭天下人非議,便是你江東攻伐青州之時,我荊襄又如何遙相呼應?公瑾敢跨海一戰,無非是料定龐某必于此戰,幫他一幫”

    “上將軍與吳侯乃是姻親,兩家理當合作”顧雍聞言笑道︰“既然如此,顧某回報吳侯之時,便言明此事即可只是上將軍還未告知顧某,可否借我江東錢糧”

    “自然會借”龐山民聞言,心中默默算計一番,對顧雍道︰“借據什麼的也不要寫了,龐某這便命人籌措軍馬,如若江東可勝,兩年之內,還清我荊襄借貸,如何?”

    顧雍聞言,神情一喜,暗道果然不出周瑜所料,這荊襄之主,還是希望看到中原,江東兩家交兵的

    龐山民見顧雍喜色,話風一轉道︰“兩軍交戰,勝敗難料,雖龐某與仲謀私交甚好,可是一旦江東此番兵敗,這錢糧,還是要還的……我荊襄近些年來,休養生息,積攢出這些錢糧,也非易事”

    顧雍聞言,只得點頭,若此時言江東必勝,倒是有些大言不慚

    “如若事敗,五年內還清所借錢糧,這對江東而言,也非難事”龐山民說罷,顧雍連連點頭,對龐山民道︰“既如此,顧某代吳侯多謝上將軍援手之恩”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3-7 12:38
正文 NO.405 先手難求,早備後手

    借得荊襄錢糧,顧雍亦不于長沙久留,龐山民借貸江東,頗為豪氣,顧雍入渡口之時,已見甘寧備好數十車錢糧,送往江東艦船船艙

    顧雍見甘寧後連番感激,心中卻是疑惑不已,這龐山民如此通情達理,為何之前吳侯與荊襄,卻糾葛頻頻呢?

    莫非真是魯子敬遭龐山民厭惡,致使龐山民遷怒江東?

    若龐山民知顧雍想法,定然大笑不已,魯肅忠厚長者,可往來荊襄多行無奈之事,非是龐山民因魯肅遷怒江東,而是魯肅屢屢遭孫權為難,兩頭受氣罷了

    于此同時,河北鄴城外,旌旗飄揚,天子近衛于軍前開道,曹操與今聖上同車而行,攜百官入鄴,同觀銅雀

    張知天子到來,引城中官員,齊迎天子車駕,待見曹操後,張告知曹操,“銅雀”如今已被鄴城軍馬請入城中,且得劉曄規劃,欲于鄴城,設銅雀台,彰顯祥瑞

    入城之後,劉協見鄴城風貌,比之許都恢宏不少,心中暗喜,雖不知荊襄如今兵勢浩大,可劉協于百官之中,多聞荊襄軍威,天子時刻矗立荊襄兵鋒之下,如何心安?若遷都鄴城,于劉協眼中,倒也不錯,如今唯一掣肘之處,在于劉協擔心,若言遷都之事,丞相心中不虞

    畢竟之前曹操興建許都,功勞不小,且若無汝南兵勢所迫,劉協對許都也較為滿意

    見車中曹操透過車窗,觀城內風貌,眉宇之間,似有憂思,劉協輕咳一聲,對曹操道︰“丞相,這鄴城恢宏,令孤感慨不已”

    “聖上所言極是”曹操聞言輕聲附和,對劉協道︰“此來鄴城,乃為聖上增長見聞,聖上天下共主,亦當對這北地風貌,有些了解”

    “全賴丞相收復漢家土地”劉協說罷,贊嘆連連道︰“昔日河北袁家四世三公,卻不听丞相良言犯我朝廷土地,丞相一舉將其覆滅,功在千秋”

    劉協口中連連贊嘆,倒是讓曹操心中郁結,散去不少,以曹操智慧,自然也想得到劉協目的看來這荊襄兵馬,不僅讓他曹操心中陰霾,就連劉協,心頭壓力也是不少

    不過曹操也不怪劉協膽小,大漢四百余年傳承至今,劉協生不逢時,也算是最為憋屈的大漢皇帝了,自董卓篡漢之後,劉協便受挾制,直至如今且曾由東都洛陽,遷西都長安,後遷許都,如今卻要輾轉鄴城……

    一皇帝遷都四回,史上聞所未聞

    想到此處,曹操神情一陣暗淡,對劉協道︰“聖上,這鄴城如今已現祥瑞似有興旺之意,臣已命人將銅雀送往行宮,欲予聖上一觀”

    劉協聞言見曹操並未提及遷都之事,心中疑惑對曹操道︰“丞相,今日孤听聞這荊襄已佔據汝南,丞相可有想過,收復失地?”

    “此是聞何人所言?”曹操聞言,眉頭微皺道︰“聖上大可相信曹某本事,汝南一郡,曹某遲早討回”

    劉協聞言,一陣語塞,不敢與曹操爭執,半晌之後,劉協嘆道︰“非是孤心懼汝南兵勢,而是近些時日,孤心緒不寧,憂心荊襄大軍,日後會如昔日董卓那般,禍亂我漢家土地”

    “聖上大可心安”曹操聞劉協之言,面色稍霽,對劉協道︰“待曹某整頓軍馬,定然再伐汝南,我中原廣袤,人杰地靈,豈是那區區荊襄可比”

    入天子行宮之後,曹操便與劉協一道,引百官觀掘銅雀,銅雀被張置于行宮偏殿,曹操與群臣見銅雀後,盡皆驚愕

    銅雀高一丈有余,華麗恢宏,鑄造巧妙,振翅欲飛之狀,猶如活物,便是見慣了世面的劉協,對此銅雀亦贊賞不已,曹操瞥了一眼劉協神情,又目視張,眉宇之間,頗為贊許

    “這銅雀栩栩如生,怕是上古先賢,所鑄重器!”荀彧說罷,劉協點頭,口中連道“祥瑞”,郭嘉見荀彧一本正經之色,心中頗為好笑,這鄴城巧匠,何時成了上古先賢?

    曹操見郭嘉神情,微微一笑,側目對劉協道︰“聖上,為彰顯我大漢威儀,曹某欲于鄴城,大興土木,以此銅雀,建‘銅雀台’不知聖上以為如何?”

    “甚好”劉協說罷,群臣多有附和,言曹操賢能,天子仁德,得祥瑞重現人間,曹操見群臣懾服,暗自點頭,見劉協一路而來,疲憊之色溢浮于面上,對劉協道︰“聖上若欲賞玩此雀,並不急于一時,一路舟車,聖上辛勞,當早些休息”

    曹操說罷,命群臣散去,引相府臣屬,入太守府

    屏退下人,曹操目視堂上心腹,對張道︰“辛苦,這銅雀便是曹某看過,亦信以為真”

    張聞言,拱手拜道︰“皆子揚先生功勞,如今鑄雀工匠,皆已鳩殺,張某可復丞相密令”

    張說罷,曹操感慨不已,口中嘆道︰“非是曹某不仁,而是遷都一事,事關重大,鑄雀工匠功勞不小,曹某當重待其家人,予以賞賜”

    曹操說罷,群臣不敢多言,曹操見狀,也不再提工匠之事,對劉曄道︰“子揚,以你之見,若再鑄銅雀高台,這鄴城雄渾,可比許都?”

    言及此處,諸人皆心中明了,看來曹操的確有了遷都之念,劉曄稍一思索,對曹操道︰“鄴城雄渾,本就不下許都,丞相勿忘,昔日袁本初大興土木,建鄴城之時,亦想過奉迎天子,且鄴城比之許都,交通往來,為便利,若丞相欲遷都此處,假以時日,鄴城繁華,可不下許都”

    曹操聞言心中一喜,對劉曄道︰“若子揚得曹某令,興建鄴城宮殿,需多少時日?”

    “大興土木,半年之後,鄴城風貌便可不下許都”劉曄說罷,曹操連連點頭,卻聞郭嘉插言,道︰“丞相,遷都一事,不可輕率,若被荊襄,江東探得消息,必遣軍馬來攻”

    郭嘉之言倒是讓曹操心中,蒙上陰霾

    諸侯相爭,若為減少戰損,大多都會趁火打劫,對中原而言,此番遷都,雖可一勞永逸,然而其過程中,劫數不小

    江東曹操倒不太顧慮,然而荊襄卻是心腹大患,若曹操引百官離許都而去,以那龐統狡黠,怎能放過如此天賜良機,想到此處,曹操對郭嘉道︰“奉孝對這遷都一事,有何妙計?”

    “遷都對我中原而言,的確被動”郭嘉聞言輕嘆,對曹操道︰“丞相遷都之時,郭某駐守許都,保許都無虞便是,唯今之際,只可細細提防,若龐統貿然動兵,郭某便將計就計也當讓他知曉,我中原戰力”

    曹操聞言大喜,卻听郭嘉又道︰“只是郭某只可保許都不失,丞相莫要忘卻,當下江東,亦蠢蠢欲動”

    “借那孫仲謀膽子,也不敢再入壽春”見郭嘉提及江東,曹操頗為不屑,郭嘉見狀,微微皺眉,又道︰“丞相不可小覷江東,先前仲德曾言,徐州沿海,見江東艦隊影蹤”

    “奉孝是擔心江東跨海一戰?”曹操聞言,稍稍醒悟,見郭嘉微微點頭,曹操思索片刻,對郭嘉道︰“那奉孝以為,曹某當如何行事?”

    “只得提防”郭嘉聞言嘆道︰“且日後郭某駐許都,無暇分身,聖上當遣能征善戰之輩入徐州,警惕江東異動”

   曹操聞言,默然不語,卻見荀彧一臉擔憂,曹操見狀,不禁問道:“文若有何顧慮?”

    “中原沿海之地,非隻一徐州,揚州,青州,甚至幽州也毗鄰大海,荀某不知丞相當如何調兵遣將,提防江東!”荀彧說罷,郭嘉亦愁眉不展道:“文若可有妙計?”

    “未有。”荀彧聞言,連連搖頭,對郭嘉道:“我中原不擅水戰,如何迎擊,且江東欲至何處,難以預料,以荀某觀之,當多遣騎軍入徐州,青州,幽州等地,一旦何處有失,可早作馳援!”

    “如此以來,錢糧消耗,數目不小”荀攸聞言嘆道︰“文若勿要忘記,之前遭那荊襄算計,丞相治下各郡糧倉,皆有消耗”

    “那就不管江東軍馬”賈詡聞言,冷笑一聲道︰“大可讓江東軍馬,先佔丞相土地,他江東佔地容易,如何久守?我等且觀江東動向即可,也好過如今,杞人憂天”

    賈詡說罷,郭嘉亦眼前一亮,對賈詡道︰“文和所言極是,既然我等先手難求,那就早早備好後手”

    曹操見郭嘉,賈詡二人,達成共識,不禁笑道︰“二位軍師,打算備何後手”

    “一支可收復失地的軍馬”郭嘉說罷,荀攸嘆道︰“此軍馬數目如何?若數萬軍馬,頻頻調動,以當下財政,力有不逮,奉孝莫要忘記,遷都鄴城,亦耗費不小”

    “堂堂中原廣袤,卻無余財給養軍馬?”郭嘉聞言,不禁苦笑道︰“公達,這遷都一事,倒可緩些,可這提防江東的機動軍馬,必須早做準備啊”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3-7 12:39
正文 NO.406 周瑜襲青州,中原震動

    顧雍歸返,便帶來不少荊襄資助,孫權得知,心中更為歡喜,如今天下財富,匯聚荊襄,中原之前亦遭龐山民算計,損失資財無數,以孫權看來,如今江東興兵,已是萬事俱備。

    只是這些話周瑜並未于孫權面前提及,畢竟如今江東與荊襄親密,總體而言,不是壞事。雖然周瑜也不清楚,為何如今荊襄已明明有一戰之力,卻按兵不動,莫非那龐山民爭霸天下的心思,如今已經滿足不成?

    不管怎樣,周瑜還是依了孫權勸說,再等些時日。一來可以令江東軍馬,準備的更加充分一些,二來也正好等下荊襄的糧秣援助。

    就這樣。直至夏末,許都傳來天子遷都的消息,周瑜于吳郡點兵。江東艦隊由大江入海,直往青州而去。

    數月來按兵不動,倒是讓中原沿海守備,松弛不少,直至江東軍馬,從青州登岸數日之後,許都城中,竟無人而知。

    江東軍馬一改往日風貌,入青州後,便以雷霆之勢。佔青州郡縣,且先鋒大將太史慈本就是青州人士,通曉地理,江東大軍進駐北海城時,竟未遭遇守軍抵抗。

    直到佔下北海郡城。周瑜入城之時,召被俘太守相見,才知北海如今,安定數載,這城中守軍,久未征戰。且軍中多為老弱,數量不足五千。

    于北海太守府中,周瑜心情,激動不已,北海如此輕易便掌控手中,更是讓周瑜如墜夢中。

    不足五千老弱軍馬坐守郡城,這曹操大軍,莫非外強中干不成?

    當下周瑜便命大軍將士,謹守城池,封鎖四門,勿令曹操知曉,這青州郡城已失的消息,並令一支軍馬,于海岸興建渡口,使日後江東軍馬,可源源不絕的沿水道馳援青州。

    周瑜的一番布置倒也行之有效,至少曹操得知北海城破的消息已是半月之後,這段時日,江東軍馬由水道足足運送了數萬兵馬,入青州地界,沿海一線,大船往來無數。

    青州一地,自曹操昔日佔下之後,久未遭逢戰事,只半月時光,江東軍馬破城無數,如今青州四面烽火,曹操得敗軍回報之後,勃然大怒。

    “孫仲謀欺人太甚!”

    于大殿之上,曹操咆哮連連,朝中百官無人敢觸曹操眉頭,之前雖已提防江東,可曹操與一眾謀士,萬萬沒有想到此番江東竟如此堅決,佔青州之勢,如烽火燎原。

    雖曹操已命曹仁備下一支軍馬,待江東興兵之時,伺機而動,可此番江東軍馬,數萬之眾攻略青州,且有水軍都督周瑜坐鎮,曹操自然不敢讓曹仁這萬余軍馬,往青州對抗周瑜,且不說兩家軍力,並不對等,便是曹仁之智,也難是那周瑜之敵!

    “江東軍馬竟然傾巢而動?”郭嘉聞青州失陷大半的消息也不禁凜然,在郭嘉看來,這青州對江東而言,只是一片飛地而已,與江東地面,並不相連,莫非那周瑜除佔青州一郡,還有別的打算不成?

    心底默默盤算一番,郭嘉眼底閃過一抹驚懼,忙對曹操道︰“丞相,遷都一事,可暫且緩行,郭某當親引一軍,救援仲德!”

    “仲德有難?”曹操話音剛落,卻听賈詡亦道︰“這周瑜此番,圖謀不小,若說江東數萬軍馬,只為佔一青州,老夫卻是不信!”

    賈詡說罷,曹操心中警覺,再看案上地圖,繼而一臉驚色,對賈詡道︰“文和是說,江東亦對我徐州,揚州之地,心懷叵測?”

    “如今已有數萬軍馬,入青州地面,我等卻不知,江東可沿水道,再送多少軍馬,入我中原腹地,先前丞相並未于青州,徐州設防,如今此二地,僅靠各郡兵馬,難以與江東抗衡!”郭嘉說罷,眼中閃過一抹狠辣,對曹操道︰“丞相可坐鎮許都,震懾荊襄,使其不敢異動,還請丞相予郭某五萬軍馬,急速行軍,蕩平青州之敵!”

    “五萬兵馬,倒也不多。”曹操聞言,輕嘆一聲,對郭嘉道︰“只是那周瑜手段不俗,奉孝此去,可有完全把握勝之?”

    郭嘉聞言,微微搖頭道︰“至少不可讓青州局勢,更加敗壞,若青州,徐州有失,中原震動!”

    “既然如此,奉孝可點軍中上將,同去青州,且我兗州也屯有數萬軍馬,奉孝過兗州時,亦可帶上!”曹操說罷,神情堅決道︰“這許都便由曹某坐鎮,看那荊襄是否也如江東這般,漲了不少膽氣!”

    郭嘉聞曹操之言,一臉慎重的點了點頭,對曹操道︰“主公大可放心,郭某昔日可勝了周瑜一遭,今日亦可,一旦郭某穩定了那青州境況,便是江東軍馬,敗亡之時!”

    “奉孝雖已有應對,丞相亦當將江東異動之事,啟奏聖上。”荀彧說罷,曹操微微點頭,對諸人道:“各位可於府上,商議對策,曹某這便去宮中一行,求天子號令,討伐不臣!”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3-7 12:42
正文 NO.407 劉備異動,潼關失守

    江東跨海一戰的消息,在周瑜佔下大半青州之後,天下皆知,龐山民得知周瑜動向時,亦對江東此番猛烈攻勢,嗟嘆不已。

    然而實際上,龐山民卻不看好江東的攻勢能夠持久下去,畢竟先前周瑜所掠州郡,多為老弱殘軍,如今江東並未遭遇任何一支曹營精銳,而且周瑜入青州後,一應行動與先前計劃大不相同,原本江東只欲佔一飛地,步步為營,若偃旗息鼓,可于一年半載之內,廣購北地戰馬,使江東建制騎軍。

    可是對于江東而言,或許太過期待于一場大勝,入青州後,周瑜便大肆侵佔曹操土地,此等舉動,過于張揚。

    本就是因曹操遷都,趁火打劫,如今又這般大張旗鼓,傷了那曹丞相顏面,經此一役,中原與江東不死不休,曹操對江東的仇恨,已遠超昔日汝南受挫之仇,龐山民之前倒沒發現,這江東居然有這般四處結仇的喜好。

    如今郭嘉已得曹操敕令,往青州平亂,這兩家謀主相遇,想必也要大戰一場,如今周瑜所佔土地,遠離沿岸,一應戰艦,皆起不到絲毫作用,龐山民對于這二者相爭,倒是越來越不看好江東可勝了。

    不過周瑜,郭嘉,皆非凡人,這兩大智者相遇,孰勝孰敗難有定論,龐山民倒是希望,周瑜能夠于青州一雪前恥,大敗郭嘉一場,若是如此,中原局勢,必更為混亂。

    不得不說。郭嘉對當下曹營軍馬而言,如定海神針,入兗州後,五萬余軍馬浩浩蕩蕩的往青州而去,大軍所過之處,沿途百姓,再不似先前那般慌亂。郭嘉平亂的消息被龐統得知之後,龐統便接連往長沙送來數封手書,言汝南軍馬。即便不與曹操兵戎相向,也起碼到許都城下吆喝吆喝,如此以來。不但可為江東聲援一二,也能讓那曹操,亂上加亂,焦頭爛額。

    龐山民得龐統書信後,忙回信告知龐統,勿要輕舉妄動,如今陳兵汝南,已完全可以起到讓曹操心中警惕的作用,如果再去許都,一旦兩家交戰。荊襄也要被卷入戰火之中,這半年來的休養生息,龐山民治下二州,發展不少,龐山民如今更希望看到的。並不是開疆拓土,而是治下百姓,安居樂業。

    至于征伐曹操,倒不急于一時,如今曹操已準備遷都,足以說明曹操並不似先前那般。有死守許都的念頭,一旦天子與曹操皆離了許都,這許都軍民,還會如現下這般,願死守城池麼?

    好不容易勸下龐統按兵不動,可是讓龐山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直以來與馬騰交惡的劉備,居然遣使往天水一行,求兩家罷兵,馬騰得此消息,不敢擅專,詢問諸葛亮意見之後,諸葛亮便將此事,告知龐山民,言劉備如今,怕是欲再伐潼關了。

    西涼馬騰與劉備,自劉備篡馬騰基業後,兩家已是不死不休之勢,原本馬騰也不願罷手,可是諸葛亮卻告知馬騰,既然劉備,曹操皆與馬家仇隙不小,那馬家坐觀曹劉相爭,有何不好?

    且劉備若是攻伐潼關,無論勝敗,對馬騰皆有好處,若劉備敗,徒損軍力,若勝,亦要遣人駐守新得土地,如此以來,馬家相要收復失地,也要比先前容易不少。

    龐山民對諸葛亮的判斷,深以為然。

    只是讓龐山民不解的是,為何這各家諸侯如此暴躁,只要一有兩家諸侯交兵的時候,總有別家諸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實際上龐山民並不知道,這劉備,孫權急于開疆拓土,與荊襄的關系不小。

    劉備,孫權二人,有大志向,如今見龐山民已佔二州之地,心中如何不急,且身居高位者,亦相互攀比,一商賈的成就凌駕于“皇叔”,“吳侯”頭上,二人心中,怎會心甘情願?

    許都城中,就在曹操收攏軍勢,欲嚴防汝南軍馬之時,潼關方向,又傳急報,言劉備帳下關羽,張飛引鐵騎兩萬,兵臨關下,守將李典已嚴守數日,只是那關張二人,攻的甚緊,關隘士卒,死傷無數,潼關防線,搖搖欲墜。

    曹操得知劉備舉動,險些暈厥,之前曹操還以為,劉備如今當與馬騰糾纏不休,未有余力攻伐潼關,如今听聞潼關告急,曹操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為何馬騰見劉備異動,竟按兵不動了!

    曹操原本欲遣賈詡往潼關一行,可是轉念一想,便已作罷,賈詡老謀深算,曹操平時,甚為倚重,如若賈詡往潼關一行,一旦荊襄軍馬寇邊許都,曹操再尋何人問計?

    思索許久,曹操便命人召司馬懿入相府之中,司馬懿見曹操面上,憂慮重重,對曹操道︰“丞相欲使懿往潼關一行?”

    曹操聞言,微微點頭道︰“仲達昔日于汝南拒陸遜軍馬,功勞不小,如今再去潼關,不知可否保關隘不失?”

    曹操說罷,便將李典軍報,遞予司馬懿面前,司馬懿雙手接下,看過之後,眼珠一轉,對曹操道︰“曼成求援之時,言關隘之中,僅余軍馬兩千,丞相以為,這兩千軍馬,可擋數萬西涼鐵騎多少時日?”

    曹操聞言大驚失色,對司馬懿道︰“仲達是說,這潼關已失?!”

    “便是不失,守軍怕也要苟延殘喘,懿並無本領,護潼關不失,丞相麾下可力挽狂瀾者,除奉孝先生外,只有文和先生了!”司馬懿說罷,一臉慚愧之色,對曹操道︰“在下無能之輩,請丞相治罪。”

    “且退下吧。”

    曹操輕嘆一聲,逐司馬懿離去,待離了相府,司馬懿面上冷笑一聲,口中喃喃道︰“便是守住潼關,又有多大功勞?破劉備軍馬,算不得什麼本領!還是等那荊襄按捺不住,攻伐許都,我再于丞相面前,施展才華的好!”

    果不出司馬懿所料,又過數日,李典引敗軍歸返,于朝堂之上,言關隘失守,求曹操治罪。

    曹操見李典身上,傷痕累累,並未斥責李典之失,命醫者為李典診治,曹操一臉憂色,對群臣道︰“如今奉孝已往青州,對壘江東,這劉備軍馬,何人可敵?”

    曹操說罷,目視賈詡,賈詡見狀,對曹操道︰“潼關天險,易守難攻,若丞相欲復奪潼關,賈某亦無把握,不過丞相可加派人馬,駐武關,函谷關,防劉備入宛城,洛陽!”

    “潼關難以復奪?”曹操聞言,面上一黯,口中喃喃道︰“這數月時光,江東掠青州土地無數,潼關又被那劉備佔下,莫非我中原人才濟濟,竟無人可解曹某危難?”

       “丞相勿要心急。”荀彧聞言亦道:“奉孝此去,定可逐周瑜離青州,這劉備入潼關軍馬,僅兩萬之眾,想要攻伐郡縣,難上加難,且武關,函穀關雄關漫漫,若劉備兵出潼關,這兩萬鐵騎,一入山道,便再無往日犀利!”

    曹操聞言,麵色稍霽,對荀彧道:“隻是武關,函穀關中,駐守軍馬不多,文若以為,何人可駐守兩關,防備劉備軍馬?”

    “昔日長安守將郭淮,可守函穀關。”荀彧說罷,賈詡點了點頭,道:“之前鍾元常兵敗之時,多賴此人相救,賈某亦與此少將相識,雖此人年紀不大,卻極為擅守,若予其千餘軍馬,必可保函穀關不失!”

    “公明帳下郝伯道,亦頗有智慧,可守武關,昔日襲關羽,趙雲遁逃軍馬,便多為此人設計!”荀攸又薦一人,曹操聞言,眉頭微皺,對荀攸道︰“那關羽,張飛世之武將,而公達所薦之人,默默無名,如何可保我關隘不失?”

    “丞相謬也,這兩軍相爭,靠的是為將者的智謀算計,而不是靠的將領名號!昔日溫侯名震天下,依然被丞相所敗,便是這個道理!”荀攸聞曹操之言,一臉誠懇道︰“丞相大可放心,此二人雖聲名不顯,卻足以抵御劉備軍馬于雄關之外,荀某願為二人作保!”

    見荀攸言之鑿鑿,曹操微微點頭,對荀攸道︰“公達所言,有些道理,曹某便依公達之言,命這二位軍中新銳,守御關隘,若二人可御劉備軍馬于雄關之外,曹某自當封賞!”

    曹操說罷,便命文吏擬詔,命二人各引軍馬五千,鎮守關隘,郝昭軍馬,可由宛城出兵,而郭淮軍馬,卻要兵出許都。

    郭嘉平亂青州,許都已出兵數萬,如今又有軍馬調離,曹操心中也難免惴惴不安,想到之前十萬軍馬,不克汝南,如今這許都城中,只有軍馬五萬,如若那龐山民挾大軍而來,便是曹操也無把握,保許都不失。

    想到此處曹操一臉愁容,于群臣面前,不禁嗟嘆道︰莫非曹某早晚有此一劫?老天都給那荊襄機會復仇?

    “荊襄如今,卻依然按兵不動,也不知那龐山民,到底是如何打算!”賈詡聞言,也一頭霧水,對曹操道︰“丞相當遣使,往汝南一行,早探虛實!”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3-7 12:43
正文 NO.408 函谷關下,關羽搦戰

    潼關捷報讓沉寂了許久的劉備喜形于色,自馬騰得漢中強援之後,劉備軍馬兵進武威的進程便大大減緩,且籠絡羌人所耗錢糧,已讓劉備感到入不敷出,所以徐庶才建議劉備,如今有孔明相助,欲得西涼難如登天,既然鐵騎西進遇阻,不如轉道潼關

    之前潼關一戰,西涼聯軍折損不少,可是讓劉備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江東驟然與中原交惡,曹操的精力,完全被兵進青州的江東大軍牽制,且為保許都不失,還要于都城屯以重兵,如此一來,曹操便並無余力,如先前那般,死守潼關

    就這樣,關張二人引兩萬鐵騎,連夜從長安而出,徑往潼關,強攻三日,李典不敵

    奪關之後,長安軍馬群情激蕩,往日曹操軍馬戰無不勝,天下間少有人敵,之前便是徐庶用計,奪曹操長安,如今劉備用兵,又奪潼關,若再力克函谷關,關隘之後一馬平川,正是可大用騎兵之時,若可兵逼洛陽的話,大漢東西二都,皆可被劉備所佔

    且強佔洛陽,其作用不僅可壯大劉備軍馬聲勢,洛陽富庶,曹操經營日久,若可佔得此地,劉備治下錢糧匱乏的窘境,亦可大為緩解

    雖說劉備入西涼後聲名不顯,可要說與曹操交戰,劉備卻能時常佔據優勢,不得不說,劉備對付曹操的時候,手段頻出,這萬物相生相克,倒是應驗在劉備與曹操二人身上了

    函谷關下關羽倒拖青龍偃月刀,縱橫馳騁,關上曹營諸將,盡皆警惕,郭淮初至函谷關,便听聞關羽于城下搦戰,忙引近衛登關而望見關下數萬鐵騎,如洶涌洪流,關下殺氣震懾天際,郭淮心中,不禁凜然

    “關上曹將通名”關羽遙望城頭聲如洪鐘,虎吼之音震懾人心,關羽話音剛落,便見城上那曹營小將朗聲笑道︰“原來關將軍攻我城池,倒是讓郭某驚訝的緊,關將軍昔日乃丞相麾下,此番前來,是來投誠的麼?”

    郭淮說罷,關羽目光冷峻,昔日被曹操困于土山為救二位嫂嫂,才委身侍賊,今見郭淮舊事重提,關羽心中,如何不怒想到此處,關羽冷笑一聲,對郭淮道︰“休懲口舌之利,若是不降,當出城,與關某一戰”

    “關將軍勇武在下自知不敵,若將軍欲過此關,大可來攻”郭淮說罷,轉身往關內而去,關羽見敵將不願斗將,也不多言,拍馬而回

    至中軍大帳,關羽與張飛相見,二人面上,唏噓不已

    潼關一戰,雖奪得關隘,可強攻險關,折損不少,從長安出征而來的兩萬鐵騎,如今僅余一萬五千上下,且那李典雖敗退潼關,可離去之時,一把大火將關內屯糧盡皆焚毀,原本長安軍馬此番出征,糧草便捉襟見肘,關張二人還以為奪下關隘之後,可解缺糧困境,卻沒想到,佔潼關後,卻不得一絲給養

    且李典潰逃之後,便一路奔逃,將潼關失守之事,告知曹操,待關張大軍至函谷關時,曹操已遣上將鎮守,張飛,關羽二人皆知,這函谷關若要攻下,比之先前攻伐潼關,困難許多

    城下萬余鐵騎,如今已有些進退兩難,軍中糧草,也只余十日之用,如今關羽已命士卒,打造器械,翌日攻城,若急攻三日不破函谷關,便要回軍,以免軍中無糧可用

    “二哥,待翌日一早,便讓我去破這函谷關”張飛見關羽眉宇之間,時有憂色,對關羽道︰“潼關便是兄長建功,兄長也當分些功勞,讓小弟爽快一番”

    “雄關難破”

    關羽聞言,不禁輕嘆,對張飛道︰“昔日攻潼關,只是我等出其不意,即便如此,那李典也可堅守數日,此番函谷關守將已有準備,此關隘怕是難如先前那般,建功了”

    “兄長何必漲他人志氣?”張飛聞言,不屑一笑道︰“兄長搦戰之時,張某亦遙望那函谷關上,守關只一曹營小校,元直軍師曾言,那郭嘉已往青州,與江東一戰,賈詡當鎮守許都,防汝南異動,如今曹操無人可用”

    “三弟勿要小覷年少驍將,適才關某見關上那人,舉止沉穩,當是心思深沉之輩”關羽眼中閃過一抹忌憚,對張飛道︰“若是其肯應下關某搦戰,關某自有把握,手刃此人,可是若曹操軍馬,死守關隘,想要破關,並不容易啊”

    張飛聞言,點了點頭,思索片刻又道︰“那兄長可有辦法,引那曹將出關?”

    “適才便言語相激,只是其不肯中計,如今關某已命士卒,打造器械,再攻城池,若上天垂憐兄長艱辛,當予我大軍一個機會,破此雄關”

    “兄長往日,皆不信命”張飛聞言輕聲嘆道︰“可是如今卻為何,將大戰勝敗,寄托于命運之上?”

    “本不想信,卻不得不信,之前關某也沒想到,兄長一世英名,卻遭那荊襄豎子,屢屢為難”關羽說罷,長嘆一聲道︰“所以關某自打入西涼後,便時刻小心謹慎,關某可不想遭人頻頻算計”

    張飛聞言,冷笑一聲

    比之關羽,張飛對龐山民的怨念大,好歹昔日于許都時,關羽也和龐山民有數面之緣,只論私交,二人也有些交情,可這群雄逐鹿,各家諸侯之間,誰又會顧忌那些許私交?若說私交,曹操與關羽的關系,比之龐山民與關羽的交情,也當為深厚才是

    見張飛似對這函谷關守將,頗為蔑視,關羽心中不愉,瞪了張飛一眼道︰“翼德,此番兄長命你我二人,奪函谷關隘,打通這入洛陽的必經之地,關乎兄長與軍師日後大計,切不可意氣行事,你可明白?”

    張飛對關羽用兵,向來信服,如今見關羽發怒,忙收起面上輕視之色,對關羽道︰“二哥大可放心,小弟自當遵從軍令,不會誤了兄長大事”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ndychen64

LV:6 爵士

追蹤
  • 6

    主題

  • 3575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