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科技和產品的進步!有目共睹。

 
中国万岁 發表於 2013-5-7 01:48:49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8 2122
鈦合金3D打印 2012中國第一發明



2013年1月18日,國務院向“飛機鈦合金大型複雜整體構件激光成形技術”頒發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目前,這一技術在我國已經投入工業化製造,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飛機鈦合金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及技術的國家。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在性能上,根據公開的材料表明,我國已經能夠生產優於美國的激光成形鈦合金構件。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激光成形鈦合金大型主承力構件製造且付諸實用的國家。


3D打印鈦合金不容易

這種名為“激光立體成形(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的3D打印技術通過激光融化金屬粉末,幾乎可以“打印”任何形狀的產品。其最大的特點是,使用的材料為金屬,“打印”的產品具有極高的力學性能,能滿足航空航天、模具、汽車、醫學、齒科、工藝品等不同行業的需求。



3D打印技術在許多領域都已經進入實用化階段

3D打印技術可以追溯到1984年,Charles Hull最早開發出從數字數據打印出3D物體的技術並在2年後開發出第一台商業3D印刷機。隨後在整個90年代不斷完善了其基本技術和規範,並在21世紀出投入了應用。

鈦是一種密度只有鋼鐵的一半,強度卻遠勝於絕大多數合金的材料,被廣泛用於航天航空業。美國是最早開發鈦合金3D打印技術的國家。 1985年,美國就在國防部的主導下秘密開始了鈦合金激光成形技術的研究,並在1992年公之於眾。隨後美國繼續研發這一技術,並在2002年將激光成形的鈦合金零件裝上戰機試驗。



美國3D鈦合金打印技術的若干樣品,都是尺寸有限的小零件

然而,因為在製造過程中鈦合金變形、斷裂的技術難題無法解決,美國始終無法生產高強度、大尺寸的激光成形鈦合金構件。 2005年,美國從事鈦合金激光成型製造業務的商業公司Aeromet由於始終無法生產出性能滿足主承力要求的大尺寸複雜鈦合金構件,沒有實現有價值的市場應用而倒閉。美國的其他國家實驗室也無法攻克這一難題,目前只能進行小尺寸鈦合金部件的打印和鈦合金零件表面修復。

中國鈦合金3D打印後來居上

我國的鈦合金激光成形技術起步較晚,直到1995年美國解密其研發計劃3年才開始投入研究。早期基本屬於跟隨美國的學習,在全國多所大學和研究所設立實驗室進行研究。其中,中航激光技術團隊取得的成就最為顯著。

早在2000年前後,中航激光技術團隊就已經開始投入“3D激光焊接快速成型技術”研發,在國家特別是軍方資金的持續支持下,經過數年研發,解決了“惰性氣體保護系統”、 “熱應力離散”​​、“缺陷控制”、“晶格生長控制”等多項世界技術難題、生產出結構複雜、尺寸達到4m量級、性能滿足主承力結構要求的產品,具有了商業應用價值。



中國鈦合金3D打印機製造的大型承力零件

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使用激光成形超過12平方米的複雜鈦合金構件的技術和能力,並投入多個國產航空科研項目的原型和產品製造中。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激光成形鈦合金大型主承力構件製造並且裝機工程應用的國家。

節約90%的材料和成本

在解決了材料變形和缺陷控制的難題後,中國生產的鈦合金結構部件迅速成為中國航空研製的一項獨特優勢。由於鈦合金重量輕,強度高,鈦合金構件在航空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先進戰機上的鈦合金構件所佔比例已經超過20%。

傳統的鈦合金零件製造主要依靠鑄造和鍛造。其中鑄造零件易於大尺寸製造,但重量較大且無法加工成精細的形狀。鍛造切削雖然精度較好,美國F-22戰機的主要承力部件便​​是大型鑄造鈦合金框。但是零件製造浪費嚴重,原料的95%都會被作為廢料切掉,而且鍛造鈦合金的尺寸受到嚴格的限制:3萬噸大型水壓機只能鍛造不超過0.8平方米的零件,即使世界上最大的8萬噸水壓機,鍛造的零件尺寸也不能超過4.5平方米。而且這兩種技術都無法製造複雜的鈦合金構件,而焊接則會遇到可怕的鈦合金腐蝕現象。



F-22的機身隔框就是由鈦合金鍛件加工而成

激光鈦合金成形技術則完全解決了這一系列難題,由於採用疊加技術,它節約了90%十分昂貴的原材料,加之不需要製造專用的模具,原本相當於材料成本1~2倍的加工費用現在只需要原來的10%。加工1噸重量的鈦合金復雜結構件,粗略估計,傳統工藝的成本大約是2500萬元,而激光3D焊接快速成型技術的成本僅130萬元左右,其成本僅是傳統工藝的5%。



西北工業大學製造的鈦合金承力梁,長度達到5米

更重要的是,許多複雜結構的鈦合金構建可以通過3D打印的方式一體成型,不僅節省了工時,還大大提高了材料強度。 F-22的鈦合金鍛件如果使用中國的3D打印技術製造,在強度相當的情況下,重量最多可以減少40%。

下一代國產飛機的關鍵技術

在航空領域,中國激光鈦合金成形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中航成飛和沈飛的下一代戰鬥機的設計研發中,激光鈦合金成形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運用。通過這一技術,正在研製的兩型第五代戰鬥機殲-20和殲-31採用鈦合金的主體結構,成功降低了飛機的結構重量,提高了戰機的推重比;依托激光鈦合金成形造價低、速度快的特點,沈飛在一年之內連續組裝出殲-15、殲-16、殲-31等多型戰鬥機並且進行試飛。



殲-16原型機的快速製造,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鈦合金3D打印的低成本和便捷

民用航空製造業也開始應用這一技術。目前,在西北工業大學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下設的激光製造工程中心,通過激光立體成型技術為將於2014年投產,並在2016年投入運營的國產客機C919製造了鈦合金翼梁,長度超過5米。



西北工業大學的激光製造工廠中心,一台3D打印機正在工作中

除了製造外,這些部件在出現問題後,也將可以使用同樣的技術進行修復,而無需重新製造,這將可以節省大量用於更換受損部件的費用。

憑藉激光鈦合金成形技術,中國在航空材料科學領域第一次走在了世界先進水平的前列,並為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國尖端戰機使用3D打印技術







【文匯網訊】據環球網報道,殲-15、殲-16、殲-20、殲-31……近年來,中國軍事科技突飛猛進,以先進戰機為代表的各種尖端武器密集亮相,讓世界看花了眼。近日,在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殲-15總設計師孫聰透露了中國軍工迅速發展的秘密——領先世界的3D打印技術。這項被英國《經濟學人》認為「將推動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早已引發美國、歐洲諸國的激烈鏖戰,「戰火」從太空一直蔓延到器官移植,從F-35、F-22等先進武器「燒」到每個人的日常用品,現在中國竟後來居上,確實讓美歐大吃一驚,一些分析人士稱,中國可能已經在殲-20和殲 -31兩種隱身戰鬥機上採用了超大尺寸激光增材鈦合金構件,其體積可能已經超過了美國激光增材技術的最高水平。目前,中國已具備了使用激光成形超過12平方米的複雜鈦合金構件的技術和能力,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激光成形鈦合金大型主承力構件製造、應用的國家。

全國兩會上彙集著中國最耀眼的各路「明星」,這當然包括全國政協委員、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中國航母艦載機殲-15總設計師孫聰。2012年11月,殲-15艦載機在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成功起降,讓這位科技明星成了記者追逐的對象。「對不起,對不起,這些真不能說」,面對記者提出的幾個有關艦載機的問題,擔心一開口就說出秘密的孫聰始終微笑著守口如瓶,但還是在不死心的記者「逼問」下,透露了不少「秘密」。

「我想說的是,2012年是我國中航工業和我國航空工業井噴之年。讓世界震驚的不光是技術,更因為航空工業發展體現了中國速度」,面對《科技日報》的專訪,孫聰說。作為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首型艦載多用途戰鬥機,殲-15可以說「高起點,高起步,從一無所有一下子跨越到第三代戰鬥機的艦載機,殲-15 達到美國最先進的第三代艦載機『大黃蜂』的技術水準。」   

從沒有技術儲備、技術規範、經驗、人才隊伍的一張白紙做起,殲-15如何實現這一飛躍?孫聰透露,殲-15項目率先採用了數字化協同設計理念:三維數字化設計改變了設計流程,提高了試制效率;五級成熟度管理模式,衝破設計和製造的組織壁壘,而這與3D打印技術關係緊密。他透露,鈦合金和M100鋼的 3D打印技術已應用於新機試制過程,主要是主承力部分。

在傳統的戰鬥機製造流程當中,飛機的3D模型設計好後,需要進行長期的投入來製造水壓成型設備,而使用3D打印這種增材製造技術後,零件的成型速度、應用速度得以大幅度提高。如果不是採用3D打印的增材製造技術,殲-15戰鬥機至今能否首飛都很難講。

「鈦合金3D打印技術已用於新機研製」,這一條消息立刻成為媒體矚目的焦點。《京華時報》引述孫聰的話說,鈦合金和M100鋼的3D打印技術已廣泛用於新機設計試制過程。報道稱,於2012年10月至11月首飛成功的機型,廣泛使用了3D打印技術製造鈦合金主承力部分,包括整個前起落架。「2002 年,3D打印技術剛萌芽時,我們就進行相關技術研發,通過與北航的合作,目前已具備一定產業能力。」

同時擔任「鶻鷹」飛機(殲-31)總設計師的孫聰透露另一個好消息,希望「鶻鷹」飛機未來和殲-20進行高低任務搭配,保持持續打擊能力,同時也希望「鶻鷹」的改進版能成為中國下一代艦載機。相信在3D打印技術的支持下,這一天也會很快到來。

傳統數控制造主要是「去除型」,即在原材料基礎上,使用切割、磨削、腐蝕、熔融等辦法,去除多餘部分,得到零部件,再以拼裝、焊接等方法組合成最終產品,而3D打印則顛覆了這一觀念,無需原胚和模具,就能直接根據計算機圖形數據,通過一層層增加材料的方法直接造出任何形狀的物體,這不僅縮短產品研製週期、簡化產品的製造程序,提高效率,而且大打降低了成本,因此被稱為「增材製造」。

用3D打印技術製造戰機,中國並不是第一家。1984年,美國開發出從數字數據打印出3D物體的技術,並在2年後開發出第一台商業3D打印機。之所以叫「打印機」,是因為它借鑒了打印機的噴墨技術,只不過,普通的打印機是在紙上噴一層墨粉,形成二維(2D)文字或圖形,而3D打印則能「打」出三維的立體實物來。

以一個手電筒為例,3D打印機能通過電腦將手電筒進行立體掃瞄,創建三維設計圖,之後對這個立體原型進行「切片」,分成一層一層的,之後,打印機就將原材料按照設計圖一層一層地「噴」上去,直到最終造出一個手電筒來,只不過3D打印機噴出的不是墨粉,而是融化的樹脂、金屬或者陶瓷等材料。

美國空軍一下子就被這種新技術吸引,他們認為,如果將這種技術用在武器製造上,產生的威力將是驚人的。在航空工業上廣泛被使用的一種金屬是鈦,它的密度只有鋼鐵的一半,強度卻遠勝於絕大多數合金,如果通過激光將鈦熔化並一層層噴出飛機來,無疑將大大提高美國戰機的製造速度。為此,1985年,在五角大樓主導下,美國秘密開始了鈦合金激光成形技術研究,1992年這項技術才公之於眾。

不過,由於在製造過程中鈦合金變形、斷裂的技術難題無法解決,美國始終無法生產高強度、大尺寸的激光成形鈦合金構件。2005年,美國從事鈦合金激光成型製造業務的商業公司Aeromet由於始終無法生產出性能滿足主承力要求的大尺寸複雜鈦合金構件,沒能實現有價值的市場應用而倒閉。美國的其他國家實驗室也無法攻克這一難題,只能進行小尺寸鈦合金部件的打印或進行鈦合金零件表面修復。

我國於1999年開始金屬零件的激光快速成形技術研究,在國家「863」、「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的大力支持下,集中開展了鎳基高溫合金及多種鈦合金的成形研究,形成了多套具有工業化示範水平的激光快速成形系統和裝備;掌握了金屬零件激光快速成形的關鍵工藝及組織性能控制方法,所成形的TC4、TA15、TA12等鈦合金及Inconel 718合金的力學性能均達到或超過鍛件的水平,為該技術在上述材料零件的直接製造方面奠定了基礎;近年來,我國在飛機鈦合金大型整體結構件的激光快速成形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有效解決了激光快速成形鈦合金大型整體結構件的變形開裂及內部質量控制兩大技術難題,通過對鈦合金零件凝固組織的有效控制,所成形的飛機鈦合金結構件的綜合力學性能達到或超過鈦合金模鍛件,已通過裝機評審並得到應用。

中國的鈦合金激光成形技術起步較晚,直到1995年美國解密其研發計劃3年後才開始投入研究。早期基本屬於跟隨美國的學習階段,不過卻後來居上,其中,中航激光技術團隊取得的成就最為顯著。「觀察者網」文章表示,早在2000年前後,中航激光技術團隊就已開始投入「3D激光焊接快速成型技術」研發,解決了多項世界技術難題、生產出結構複雜、尺寸達到4米量級、性能滿足主承力結構要求的產品。

目前,中國已具備了使用激光成形超過12平方米的複雜鈦合金構件的技術和能力,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激光成形鈦合金大型主承力構件製造、應用的國家。在解決了材料變形和缺陷控制的難題後,中國生產的鈦合金結構部件迅速成為中國航空力量的一項獨特優勢,目前,中國先進戰機上的鈦合金構件所佔比例已超過20%

-----------------------------------------------------------------------------------
繼美國,德國之後:中國又一尖端技術成為世界第三

這樣的技術能應用的不會是普通大眾的產品,而特定的用戶群決定了生產數量的不可能很多的。但這個東西買是買不來得,也許性能還不如其他兩家,但這就跟核導彈精度一樣,稍微差一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擁有。

繼美國、德國之後:中國又一尖端技術成為世界第三

  1納米有多長?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直徑的1/80000。亞納米有多長?小於1納米! 1月中旬,國防科大精密工程創新團隊自主研製的磁流變和離子束兩種超精拋光裝備,創造了光學零件加工的亞納米精度,並通過國家權威部門驗收。據專家介紹,這一成果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德國之後第3個掌握高精度光學零件製造加工技術的國家,並成為世界上唯一同時具有磁流變和離子束拋光裝備研發能力的國家。

納米精度被譽為超精密加工技術“皇冠上的明珠”。 20世紀90年代,我國大多采用“手工+機械拋光”的傳統加工技術,無法進行大口徑、高精度、複雜面形的光學零件加工。國防科大精密工程創新團隊在李圣怡教授率領下,經過20多年頑強拼搏,突破重重技術瓶頸,自主研製出磁流變、離子束兩種超精拋光裝備,創造出我國光學零件加工領域的亞納米精度。

近3年來,該團隊先後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單位合作,推動我國空間光學、高端裝備製造發展,自主研製出兩大類7個型號的磁流變和離子束拋光機床,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團隊先後獲得科技部重大科技專項頒發的“突出貢獻獎”和“突出成果獎”。

-----------------------------------------------------------------------------------
中國萬瓦光纖激光器問世目前僅中美能製造


資料圖:激光焊接汽車。

新華社武漢4月23日電,經由一根繡花針粗細的光纖,釋放出的激光能量可焊接飛機、輪船。記者22日從武漢市獲悉,我國首台萬瓦連續光纖激光器在光谷問世,中國成為繼美國後第二個掌握此技術的國家。

記者在武漢銳科研發中心看到,這台激光器雖然只有約兩台冰櫃疊加大小,它肚子裡卻藏著10塊“能量方”,每塊1100瓦,各產生一條激光束,10條激光束再匯聚到一根光纖,形成合力,最終產生1萬瓦的強大能量——這項激光功率合束技術,被美國視為萬瓦激光器的核心機密。

據悉,為打破壟斷,兩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閆大鵬、李成率隊,歷時一年研發攻關,終於掌握該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

據了解,在國際上,光纖激光器越來越廣泛應用於工業造船、汽車製造、航空航天、軍事設備等領域。與傳統二氧化碳激光器相比,它的耗電僅為其1/5,體積只有其1/10,但速度快4倍,轉換效率高20%,還沒有污染。

中國光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炳琨認為,過去,我國核心激光器件主要依賴進口,如今取得這一技術國際領先,對我國工業發展將產生巨大推動。

據透露,該技術已納入明年的國家863計劃。閆大鵬表示,年內有信心衝刺2萬瓦技術,實現產值1.6億元。

---------------------------------------------------------------------------------------------------
中美科學家聯合研製出柔軟透明的新型感知晶片

2013年04月27日 10:19
來源:中國科學報



有望推動傳統電子技術革命性飛躍

本報北京4月25日訊(記者甘曉)美國《科學》雜誌今天線上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奈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和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研究小組聯合完成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

科學家基於他們于2006年發現的壓電電子學效應,發明瞭具有全新結構的電晶體,並首次研製出由大規模三維壓電電子學電晶體陣列組成的,具有柔軟、透明和主動自適應性能的壓力傳感成像晶片。

該晶片的成功研製是奈米科技發展中從單個器件飛躍到陣列器件的里程碑。這種新型結構電晶體的發明有望推動傳統電子技術方面的革命性飛躍;該類晶片具有對環境外力的主動響應和交互作用的功能,將可發展出多維度壓力感測器、智慧自適應觸摸成像技術、自驅動系統和人機交互系統等,有望在健康監護、環境監測、新能源開發利用、物聯網及其他資訊技術領域形成廣泛的應用。

據悉,論文通訊作者王中林是中國科學院北京奈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

-------------------------------------------------------------------------------------
中國科學家造出世界最輕材料,僅相當空氣密度1/6


一塊100立方厘米的“全碳氣凝膠”放在一朵花上的展示。


100立方厘米大小的“碳海綿”“踩”在狗尾巴草上,纖細的草須一點都沒有被壓彎

據新華社杭州3月19日電(記者朱涵)浙江大學的科學家們研製出了一種超輕材料,這種被稱為“全碳氣凝膠”的固態材料密度僅每立方厘米0.16毫克,是空氣密度的六分之一,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輕的材料。

“氣凝膠”是半固體狀態的凝膠經乾燥、去除溶劑後的產物,外表呈固體狀,內部含有眾多孔隙,充斥著空氣,因而密度極小。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高超教授的課題組將含有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兩種納米材料的水溶液在低溫環境下凍乾,去除水分、保留骨架,成功刷新了“最輕材料”的紀錄。此前的“世界紀錄保持者”是由德國科學家在2012年底製造的一種名為“石墨氣凝膠”的材料,密度為每立方厘米0.18毫克。

“'全碳氣凝膠'的構造類似於'碳海綿',哪怕將一個馬克杯大小的氣凝膠放在狗尾草上,纖細的草須也不會被壓彎。”高超說。

雖然看上去“脆弱不堪”,但“全碳氣凝膠”可以在數千次被壓縮至原體積的20%之後迅速復原。此外,“全碳氣凝膠”還是吸油能力最強的材料之一。現有的吸油產品一般只能吸收自身質量10倍左右的有機溶劑,而“全碳氣凝膠”的吸收量可高達自身質量的900倍。

相關報導:浙大製造出世界上最輕的固體材料碳海綿

都市快報 訊員周煒、記者胡信昌

本報訊浙大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課題組製造​​出一種超輕物質,取名“碳海綿”。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輕固體材料。這一成果被權威科學雜誌《自然》在“研究要聞”欄目中重點配圖評論(2013年2月28日的第494期404頁)。相關論文2月18日在線發表在材料科學界權威的學術雜誌《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高超教授說,“碳海綿”是一種氣凝膠——世界上最輕的一類物質,它的內部有很多孔隙,充滿空氣。

2011年,美國科學家合作製造了一種鎳構成的氣凝膠,密度為0.9毫克/立方厘米,是當時最輕的固體材料。把這種材料放在蒲公英花朵上,蒲公英茸毛幾乎沒變形。

高超課題組這些年一直從事石墨烯宏觀材料的研發。他們用石墨烯製造出了氣凝膠——“碳海綿”。 “碳海綿”每立方厘米重0.16毫克,比氦氣還要輕,約是同體積大小氫氣重量的兩倍。從目前公開的報導看,“碳海綿”是世界上最輕的固體。

在浙大實驗室,有不少大小不等的“碳海綿”,大的像網球,小的像酒瓶塞,灰不溜秋,摸上去很有彈性。

高教授說,“碳海綿”可任意調節形狀,彈性也很好,被壓縮80%後仍可​​恢復原狀。它對有機溶劑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已被報導的吸油力最強的材料。現有吸油產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質量10倍左右的液體,而“碳海綿”能吸收250倍左右,最高可達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

“碳海綿”這一特性可用來處理海上原油洩漏事件——把“碳海綿”撒在海面上,就能把漏油迅速吸進來,因為有彈性,吸進的油又擠出來回收,碳海綿也可以重新使用。

另外,“碳海綿”還可能成為理想的儲能保溫材料、催化劑載體及高效複合材料,有廣闊前景。

------------------------------------------------------------------------------------------
中國超級鋼世界領先成全球唯一工業化生產國家!



我國的微晶鋼(超級鋼)居於世界領先地位。超級鋼的特點是:低成本、高強韌性、環境友好、節省合金元素和有利於可持續發展,被視為鋼鐵領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超級鋼的工業化生產的國家,其他國家的超級鋼尚未走出實驗室。
   
在剛剛過去的1月份,寶馬公司在中國推出了全新進口5系轎車,

這款車最大看點之一,就是其超輕量級的碳纖維引擎蓋有效的降低了重量。

去年,一家科技網站稱,蘋果正在打造一款神秘設備,而它要用到碳纖維材質。

消息稱,碳纖維材質部件主要用於設備的外殼部分。

或許不久的將來,iPhone 6外殼由碳纖維材料打造也說不定。
   

以細晶粒、高強度、低成本、環境友好為特徵的超級鋼,自本世紀初在寶鋼、鞍鋼、

本鋼等實現工業生產之後,在鋼鐵企業掀起一陣陣超級鋼旋風,各廠競相開發超級鋼板帶材、

棒線材等產品,超級鋼產量由最初的幾千噸試製品迅速飆升到數千萬噸。

超級鋼的技術思路已經深入人心。

目前,已由企業個別行動升級為行業規範和國家標準。

    超級鋼:挺起和平發展脊梁

    “30年後,將是'超級鋼鐵'的時代。”

我國軋鋼領域的著名專家東北大學劉相華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

表達了自己對於超級鋼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

    2012年,央視《創新中國》欄目報導,我國的微晶鋼(超級鋼)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超級鋼的特點是:低成本、高強韌性、環境友好、節省合金元素和有利於可持續發展,

被視為鋼鐵領域的一次重大革命;我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超級鋼的工業化生產的國家,

其他國家的超級鋼尚未走出實驗室。

    劉相華表示,目前的鋼鐵材料還遠未達到強韌性的理論極限,“超級鋼鐵”研究還將繼續下去,

這幾年我國陸續出現的第三代汽車鋼、高品質特殊鋼等就是例證。


    超級鋼發展的另一個著眼點是廢鋼的再利用,30年後我國將有更多的鋼鐵陸續退出服役期成為廢鋼,

廢鋼的循環利用比用鐵礦石煉鋼簡單廉價,到那時超級鋼因其成分簡單而發揮出無可比擬的優勢。


    據劉相華介紹,2012年我國的鋼產量已經達到了7.16億噸,產值超過3萬億元,

只要把其中的超級鋼比例提高1%,其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增量就會超過數十億元。

    劉相華說,開發超級鋼的歷程可以追溯到1998年,

那時我國鋼產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但是品種質量與國外差距很大。

科技部分別​​在1998年和2001年啟動了973計劃:《新一代鋼鐵材料研究》

和863計劃:《500MPa碳素鋼先進製造技術》。

在這兩個重大項目的支持下,東北大學與寶鋼、一汽等企業合作,

2002年成功地實現了超級鋼的工業生產並用於汽車製造,

這標誌著我國超級鋼開發應用走到國際前列。
-----------------------------------------------------------------------------------------
中國大陸北斗衛星導航技術將進入個人智慧型手機領域




繼之前的車載終端領域之後,中國大陸自行研製的北斗衛星導航技術又要登上一個新的「舞台」了。

中國大陸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研究員楊強文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透露

再過不久北斗就會進入個人智慧型手機領域,

中國大陸的手機廠商將會在自己的產品上採用這一技術。

據悉大陸政府目前也正在積極尋求投資,希望能有助於北斗儘早實現民用。
--------------------------------------------------------------------------------------------
海爾空調連續四年蟬聯全球家電第一品牌

在全球家電市場﹐形成了一股中國家電品牌普及化的浪潮﹐中國企業的品牌標識開始出現在媒體雜誌﹑主流渠道以及更多用戶的家中。中國家電企業面臨著實現貼牌出口到自主品牌的轉變的系列挑戰﹐尤其是面對空調發源地的歐美市場。但幸運的是﹐中國空調企業擁有可借鑒的國際化發展母本──海爾空調。據瞭解﹐海爾已經連續四年蟬聯全球家電第一品牌﹐在空調領域完成了全球化佈局﹑贏了不同地區用戶的信賴﹐在中國空調企業的全球化步伐無疑將擔任著引領者﹑領導者角色。


嬗變﹕從中國第一到國際領先

中國經濟水平躍居全球前列的發展歷程中﹐有的企業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也有很多企業被時代淘汰﹐為什麼海爾空調能夠從勇於引進國內第一臺空調﹐實現到國際領先的跨越﹐記者溯源到海爾空調的發展歷程。

    1985年﹐國內消費者首次知道“空調”這一概念﹐因為海爾空調研發了中國第一臺分體式空調﹔不到10年﹐海爾實現了從定頻空調到變頻空調的技術轉變﹐在1993年﹐研發出中國第一臺變頻空調﹔緊接著﹐中國第一臺變頻一拖多空調在海爾問世﹐該技術榮獲了中國空調行業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獎……從第一臺空調的研發到變頻技術獲國家最高科技榮譽﹐海爾始終穩居中國空調行業領導者地位。

    “中國第一滿足的祗是國內消費者的需求﹐我們想要獲取全球用戶的認可﹐通過科技創新改變世界印象。”事實上﹐海爾空調在不到30年的發展歷程中﹐通過需求驅動創新理念﹐對全球用戶需求的精准把握﹐已經獲取了全球甚至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用戶的認可﹐成長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知名品牌。

    以美國市場為例﹐海爾在美國本土的空調銷量已經穩居行業前三﹐並成為美國第二大著名零售渠道塔吉特(Target)的獨家家用空調供應商﹔在美國權威雜誌《Consumer Reports》(消費者報告)關於當地空調節能﹑舒適等五項綜合性能測試中﹐海爾排名位列第一﹐並連續四年被評為“Best Buy”。而更值得國人自豪是是﹐海爾主導美國移動空調標準的誕生﹐這無疑為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的競爭平臺中如何掌握話語權提供了自信和可借鑒的模板。

    涅槃﹕創新科技引領行業全球化變革

    海爾空調實現中國第一到全球引領的基因到底是什麼﹖在梳理其發展歷程中﹐記者發現“創新科技”是根本因素。

    海爾空調研發人員表示﹐不同於傳統的企業創新﹐海爾的科技創新是先調研需求﹑再研發產品。以海爾空調的拳頭產品圓形櫃機──帝樽空調為例﹐在設計之前海爾通過互聯網做了大量調研﹐利用社區俱樂部﹑家電俱樂部等5大平臺和用戶先後互動了6次﹐近萬名用戶參與互動和設計﹐收集到消費者需求的一手資料﹐然後整合全球五大研發中心創新產品。這樣傳統研發手段導致產品不能適銷對路的現象就會避免﹐海爾空調研發的每一款產品都是國際領先﹑滿足全球用戶的明星產品。

    也正是依托虛實互動的創新研發模式﹐海爾空調在技術領域不斷創新﹐引領中國空調業的全球化變革。在變頻領域﹐海爾空調探底變頻極限﹐實現了0.1赫茲-160赫茲的超寬頻運行﹐引領了全球第三次變頻技術革命﹔在智能領域﹐創新物聯雲端科技﹐實現語音遙控﹑雲適應等系列創新﹐開啟了全球空調行業的智能昇級之路﹔在健康領域﹐海爾首創業內除甲醛﹑除PM2.5技術﹐持續引領空氣質量調節行業新趨勢……

    創新產品是領先技術的最終表現形式。依托對變頻技術的創新突破﹐海爾空調的用戶能夠在夏季享受到1分鐘速冷﹑冬季感受3分鐘速熱的使用效果﹐而海爾空調的能效水平比普通變頻空調高60.5%﹐是目前全球最節能的產品。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海爾空調在外觀設計領域同樣顛覆了消費者的傳統空調印象﹐實現了由方到圓的轉變和引領。據記者調研瞭解﹐採用圓型設計的帝樽空調更受消費者歡迎。而對於海爾空調的創新研發模式﹐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海爾是在幫助消費者選擇合適的空調。

    在中國空調行業﹐海爾從研發國內第一臺空調到穩居行業第一﹐再到國際領先的全球化發展道路﹐無疑為中國空調企業走向國際舞臺提供了一條創新發展路徑。而法國最具權威性的經濟類日報《回聲報》也撰文表示﹐海爾在海外的蓬勃發展為中國企業開拓歐洲等發達區域市場樹立了典範﹐“是他們最鮮活的教科書”。


-------------------------------------------------------------------------------------------
海爾冰箱蟬聯五年全球第一銷量


智慧無霜成家電熱詞 海爾冰箱份額第一







今年三天的五一小長假,為家電市場銷量帶來了又一新的突破。隨著夏季保鮮需求旺季、新居裝修熱潮及節假日經濟效應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五一期間冰箱銷量一路攀升,迎來了今年上半年家電的銷量高峰。

其中,全球第一品牌海爾冰箱憑藉對開門冰箱、無霜三門冰箱、節能冰箱等差異化產品滿足用戶需求,穩居行業市場份額第一,節日期間最受消費者關注,彰顯了其作為全球第一的品牌魅力。

  五一家電市場海爾冰箱熱銷

  記者在五一期間走訪賣場時了解到,消費者購買冰箱時最關注的因素就是智慧、無霜、保鮮、節能。“前一段時間我就開始在網上蒐集資訊,了解到海爾冰箱在智慧無霜等方面都是行業領先。朋友給我推薦的這款對開門冰箱非常智慧,所以就趁著五一過來購買了。”在一家電賣場,用戶高先生在購買了一台海爾626L對開門冰箱之後跟記者說道。

  賣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用戶在購買冰箱時都將重點放在無霜、智慧和節能等方面,再加上國家出臺的節能補貼政策,對冰箱市場的拉動起到了非常明顯的作用。作為連續五年蟬聯全球第一的冰箱品牌,海爾冰箱推出了兩門、三門、對開門、多門等全系列無霜冰箱,成為了不少消費者到賣場之後的首選,在五一家電市場上繼續保持銷售冠軍地位。

  智慧無霜,海爾冰箱打造舒適生活

  作為連續五年蟬聯全球第一的冰箱品牌,海爾冰箱長期以來一直堅持技術創新,以海爾626L對開門冰箱為例,這款冰箱的外觀設計非常與眾不同,摒棄了冰箱直線直角的設計理念,崇拜柔美的藝術曲線。獨特柔美設計工藝,在冰箱機身上鑲嵌了施華洛世奇水晶。如此璀璨絢麗的外觀,成為了不少高端用戶購買冰箱的首選。

  據了解,海爾626L對開門冰箱採用了行業領先的3D立體環繞風技術,從而實現冰箱製冷快速均勻,徹底杜絕了冰箱結霜,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智慧無霜的使用體驗。另外,這款冰箱不僅達到了國家一級能耗水準,超級靜音也是吸引用戶的重要方面,為用戶提供了全新的智慧家居生活體驗,是一款真正契合海爾“綠智慧”趨勢的創新產品,毫無疑問將為家庭打造最舒適的生活環境。

  業內專家指出,在全球企業競爭激烈的今天,只有贏得消費者的信賴才能成為市場的贏家。海爾冰箱通過不斷的創新,為消費者提供滿足差異化需求的高品質產品,因此成為他們首選的冰箱品牌。海爾冰箱在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的熱銷,再次彰顯了其領袖品牌的張力,必將繼續引領2013年冰箱市場,引領產品技術進步、產業轉型升級。



---------------------------------------------------------------------------------------------
歐睿國際:海爾洗衣機第四次銷量蟬聯全球第一




012年12月21日,世界權威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Euromonitor)發佈最新的全球家電市場調查報告顯示,海爾洗衣機2012年品牌零售量佔全球市場的11.8%,同比提升0.9個百分點,第四次蟬聯全球第一;按製造商排名,海爾洗衣機以12.2%的市場份額首次躍居第一。至此,海爾同時榮獲了“全球洗衣機第一品牌和第一製造商”兩項殊榮。

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自2009年首次獲得全球洗衣機第一品牌後,海爾洗衣機的全球銷量保持了快速增長態勢,在全球家電行業整體下滑的形勢下,市場份額四年內提升了3.4個百分點,成為全球洗衣機市場增速最快的品牌。

海爾洗衣機實現逆勢增長的原因是踏準了網際網路時代的節拍。海爾積極探索並實踐人單合一雙贏商業模式,通過打造節點閉環的網狀組織,使內部協同之網與外部需求之網緊密貼合,提高了海爾響應用戶需求的速度和能力。在管理領域的創新帶給海爾最大的變化是開放,在集團打造平臺型企業的戰略指導下,海爾搭建開放式的創新平臺,讓用戶需求與全球一流的專業資源無縫對接,更好地創造用戶價值。

正是在這樣的平臺上,海爾整合全球資源持續創造並滿足全球用戶的需求,實現了品牌銷量“四連冠”的美譽。滿足用戶需求的載體是產品,海爾通過持續創新推出了最安靜的“水晶”系列洗衣機,世界最高的複式滾筒洗衣機以及芯變頻雙動力洗衣機等差異化產品,贏得了全球各地消費者的一致青睞。以水晶系列滾筒洗衣機為例,該產品實現了在靜、凈、智、柔、速五大技術方面的突破,被業界譽為“改變世界印象”的產品,上市一個月就成為最暢銷型號。

事實上,為給全球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洗衣解決方案,海爾已將這種研發模式應用到了全球市場。針對歐洲人體型高大的特點,海爾集團推出顛覆傳統洗衣機高度的1200mm複式滾筒洗衣機,實現了運行安靜低震動、高位取衣不彎腰的最舒適體驗,引起行業的跟風模倣。在美國,海爾創新推出13kg大容量洗衣機,為消費者提供了一次性洗衣解決方案,備受歡迎。

為了迅速完成用戶需求與全球專業資源的對接,海爾在中國、亞洲、歐洲、美洲、澳洲成立了全球五大研發中心,為洗衣機的創新研發提供了整合技術資源最迅速、最具競爭力的平臺,這也是其實現全球品牌銷量“四連冠”的重要保障。



=====================================================
個人觀點:

其實中國大陸在進步世界各地是有目共睹!

中國有一部份高科技已追上世界甚至領先世界!

雖然有些技術還沒追上,這些也只是時間問題!

而我所推理的答案是中國大陸會在10至15年內很多產品,高科技都領先世界!

覺得很多中國產品都賣不到台灣去!希望台灣慢些能對中國大陸產品更開放市場!

已有(18)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new2smart8 發表於 2013-5-7 13:26
內容太長了    馬屁太多了

這跟傳銷公司的文宣有什麼兩樣

繼續打你的廣告吧

沒有人會看超級長的廣告的

謝謝合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作戰文宣部的傢伙
huangchangfan 發表於 2013-5-7 15:57
台灣很少有這種新聞,因台灣不願 “長他人的志氣”,而且,綠媒一直在說大陸落後台灣10年,讓一些智能差的人信以為真,還真的以為大陸什麽都差,連腳踏車都不會造(前幾天聽地下電臺的節目,主持人就這麼說的)

歡迎多po些這樣的文章,讓某些台灣人長長學問。
plane8890 發表於 2013-5-7 16:25
鈦合金打印??? 還真的第一次聽到
sgessngn 發表於 2013-5-7 16:41
huangchangfan 發表於 2013-5-7 15:57
台灣很少有這種新聞,因台灣不願 “長他人的志氣”,而且,綠媒一直在說大陸落後台灣10年,讓一些智能差的 ...

呵呵  大陸不也說  台灣都是  窮人嗎

要比 洗腦教育

誰比得過 老共 啊

真的能跟  老共 比的 呢

勉強 只有  車輪黨 吧

魚兒逆流而上的故事  有沒有  聽過
lipin35 發表於 2013-5-7 18:35
這篇文章敢情好,是用來宣揚中國大陸科技產品的進步嗎?
月黑風高 發表於 2013-5-7 18:45
我不是學科學的我唯一的疑點是3d能打造複合材料嗎??
new2smart8 發表於 2013-5-7 18:50
lipin35 發表於 2013-5-7 18:35
這篇文章敢情好,是用來宣揚中國大陸科技產品的進步嗎?

這只是標準的文宣品= =

不用理

這篇文章裡面提到的東西估計他也不懂......

還有人問內容....

問了也是白問

裡面內容包含面向太多

除非真的是派菁英來這邊打文宣

不然跟開帖的討論這個只是鴨子聽雷
a19951228 發表於 2013-5-7 18:50
進步是好事,但MADE IN CHINA就......
new2smart8 發表於 2013-5-7 18:53
a19951228 發表於 2013-5-7 18:50
進步是好事,但MADE IN CHINA就......

3D printing,即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數位模型檔案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透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過去其常在模具製造、工業設計等領域被用於製造模型,現正逐漸用於一些產品的直接製造。特別是一些高價值應用(比如髖關節或牙齒,或一些飛機零部件)已經有使用這種技術列印而成的零部件。「3D列印」意味著這項技術的普及。

這門技術不是新聞........

重點在於怎麼用低成本普及化

鬼國正在把技術動到軍武頭上

還拿來炫耀= =
12下一頁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中国万岁

LV:2 村民

追蹤
  • 3

    主題

  • 48

    回文

  • 1

    粉絲

我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