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蒼蒼啊 野茫茫
人生戲 戲人生
看到新光頭角色 想到咒世主吾代表火宅佛獄
看到說太歲就會想到
太歲頭上不可動土 而且古時候是將太歲視為君王 (附)
看樣子說太歲應該可以稱蠻久的 當然只是猜測的
霹靂俠影之《轟掣天下》片頭曲【天蒼蒼】
發佈時間:2013年10月28日
天蒼蒼
詞:廖明治/曲:荒山亮/唱:荒山亮
滾滾黃沙紅塵浪 城牆上血淚飛揚
風沙遺忘的地方 刻畫著多少滄桑
噠噠鐵蹄馬鳴響 踐踏著多少風霜
我站在懸崖遙望 這一生 為愛癡狂
天蒼蒼啊 野茫茫
一聲笑啊 過客太匆忙
月朗朗啊 坦蕩蕩
情未了啊 歲月太荒唐
天蒼蒼啊 野茫茫
英雄熱血 生死走一趟
月朗朗啊 坦蕩蕩
天已荒 愛恨 早已忘
霹靂俠影之《轟掣天下》片尾曲【戲夢人】
發佈時間:2013年11月01日
詞:廖明治/曲:風采輪/唱:風采輪
情 宛如雲煙 轉眼消散人間
淚 訴說哀怨 悄悄劃過眼前
心 苦辣酸甜 從未未曾改變
痛 歷盡欺騙 動搖不了信念
你可以偽裝堅強 刻意忘記真相
看是是非非不由己 沈沒歷史洪荒
你可以堅定信仰 勇敢解開心防
任風風雨雨又何妨 不再蹉跎時光
人生戲 戲人生 咫尺天涯兩茫茫
悲歡離合舞台上 何處不徬徨
人生戲 戲人生 前塵舊事滔滔浪
生離死別帷幕下 結局太難忘
我在尋找孟婆湯 掌聲後 一飲斷千傷
我在尋找一片光 一齣劇本 伴我勇往人生迷航
轟掣天下「瘋霹靂享好運 全民齊聚來轉運」活動說明
發佈時間:2013年10月30日
瘋霹靂享好運 全民齊聚來轉運
購買『霹靂俠影之轟掣天下』劇集(第1、3 、4 、6 、7 、9 、10 、12 、13 、15、16 、18 、19 、21 、22 、24 、25 、27 、28 、30章)DVD可得到《三合一活動券》,請至霹靂俠影之轟掣天下部落格輸入活動券上之序號,除可享有霹靂網購物滿額折價外,亦即可參加霹靂積分賽、霹靂轉轉樂以及霹靂抽獎券活動。
參加活動有機會獲得霹靂電視版木偶、華碩系列商品、兵器大觀等多項好禮。
霹靂俠影之轟掣天下blog:http://blog.pili.com.tw/darkness/
霹靂布袋戲官方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dapili
來源:霹靂國際多媒體http://home.pili.com.tw/
★聲明★:
本來源,均來自網路收集整理。版權屬霹靂國際多媒體所有,僅供私下學習交流之用,任何人不得作商業盈利用途,否則涉及版權糾紛,一切後果由個人承擔,本論壇和發帖者不承擔任何法律及連帶責任!
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將會立即將它撤除。
...................................................................................................................................................................
太歲頭上不能動土
有關「太歲頭上不能動土」的文獻記載,首見於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萊州即墨縣有百姓王豐兄弟三人,豐不信方位所忌,嘗於太歲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斗,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隨填而出,豐慎棄之。經宿,長塞於庭。豐兄弟奴脾數日內悉暴卒,惟一女存焉。」。
六愚推想所謂太歲「肉塊」,或許是蟻蟲類之巨大後體而已;由於蟻蟲長期性的繁殖、活動或是築巢等,致使建築地基鬆軟,不宜為建築基地。
另外的原因,或許是由於古代的建築物,皆是以木製材料為主;建築物若是營建在蟻蟲繁殖基地附近的話,日後難免遭受蟻蟲蛀蝕之害;故而也不宜在此類地基上動土營建。
太歲 維基百科
太歲(又稱歲陰)是中國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虛擬的一顆與歲星(木星)相對並相反運行的星。爾後,演變成一種神祇信仰。
太歲起源
戰國時代似乎有一種「歲星紀年法」,就是用歲星在天上的位置來表示年度,一年一個辰,12年一循環,而其用途在於古代的占星術推算。
起初,由於人們仰頭觀測天體運行時,所用來標明的地理方位,常常與生活中所習慣的方位顛倒。
歲星的運行會有誤差。歲星就是木星,木星每年走31度(1辰,木星回歸週期398.88日),11.86年繞天一周。若以12年為單位,每86年就會差1個辰,稱為「歲星超辰」。這誤差很麻煩,會造成占星術不準確。
為了避免誤差,所以在戰國時代中晚期,占星家們設計了太歲這個完美的星體。太歲,是從歲星轉化來的虛擬星體,太歲被規定旋轉方向與五大行星一樣,如此一來,當人們使用太歲紀年時,太歲的方位移動方向,就與地理上的習慣(北上南下、左西右東)相符合了。另外又規定太歲每年行走30度(1辰),12年剛好繞天一圈,所以可以更準確的用來紀年(後來演變為干支紀年法,持續沿用至今),更重要的是這樣不會發生誤差。
《續文獻通考·郊社考 卷一百九》:「太歲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歲行一次,歷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已為陽,自午至亥為陰,所謂太歲十二神也。」古人將周天分成十二段,每段對應一個地支,稱為一次。而木星每十二年繞太陽一周,大致上就是每歲行一次。
太歲信仰
古代
太歲最早出現在《荀子·儒效》篇中,而避太歲的信仰則是從避歲星的占星術中分化出來的,兩種信仰在戰國時代常常混淆,一直要到漢代以後才逐漸釐清。
古時候將太歲視為君王,東漢王充的《論衡》說:「太歲之意,猶長吏之心也。」南宋祝泌的《六壬大占》說:「帝王係命於太歲、后妃係命於歲之陰」在清代《協紀辯方書》得到一個扼要的總結:「太歲,君象,其方固上吉之方,而非下民之所敢用。」太歲為貴神,其所在之向當然也是尊貴吉利的,但是黎民百姓卻因為太歲所在的方向太過於尊貴,反而必須避開,以符合上下尊卑的身分。
太歲並不是凶神,而是守護神,明代《三命通會》說:「真太歲,又名轉趾煞,要大運日主與太歲相和相順,其年則吉;若值刑衝破害,與太歲相戰克則凶。」與太歲相順則吉,相逆則凶。清末民初的命算大家袁樹珊(1881-?)說:「夫太歲,至尊,非煞也。」。
清代《協紀辨方書》也說:「《廣盛曆》曰:歲破者,太歲所衝之辰也,其地不可興造、移徙、嫁娶、遠行,犯者主損財物及害家長。惟戰伐向之吉。……按,歲破為最凶之神,而《廣盛歷》雲『戰伐向之吉』者,蓋向歲破、即坐太歲而敵人乃居歲破之位也,然則乃是用太歲,非用歲破也。」只要坐太歲(亦即背對太歲),讓敵人面向太歲,那麼敵人就陷於「歲破」的大凶位,因此背太歲者吉,面太歲者凶,不言可喻。從以上的討論,只要依照「右背刑,左前德」的規則,就可以安處在吉位,一旦不按此律,那麼在前、後、左、右排列組合後,漸漸由吉轉凶,而以「迎刑左德(背德面刑)」為最凶。但是後來太歲的吉神面向被忽略,成為了一個凶神了。
現代
相傳金章宗因其母親徒單太后患病,而首創祭拜「本命星」之俗,以求母病速癒,這是北京白雲觀祭祀太歲的由來。後演變為安太歲。當時,江南也有安奉太歲之俗,主要為改善家中風水。原本南北朝有六十位甲子神,因為太歲與甲子之間關係密切,大概在明朝晚期到清代初期,六十甲子神就被六十位太歲所取代,成了現在各地有安奉太歲的廟宇裡面的六十太歲。
由於漢人對太歲降禍的畏懼,當太歲運行到某個生肖的位置,屬該生肖及其相對生肖者,唯恐觸怒太歲於己不利,便於當年祭拜太歲神,以祈福消災。此活動便稱為「拜太歲」。各地拜太歲的方式有很多種,主要分為官方與民間兩大類。
官方在每年立春日會在「迎春」禮的時候祭祀春神、春牛、芒神和太歲,不過民間並不參與立春拜太歲的活動,這個傳統的起源還不清楚,但一直持續到清朝滅亡才跟著消失。
民間拜太歲則多在春節。早期,安太歲相當簡易,欲安太歲的信徒,多於春節前後,以紅、黃色紙書上「本年太歲星君到此」或「本年太歲星君神位」或「一心敬奉太歲星君」之類字樣[1][2],貼在家中,晨昏焚香禮禱。年底送神日時,祭拜一番,將紙撕下,與紙錢、紙馬一同焚化,「送神上天」。事實上這是宋朝道教中雷法的傳統滲透到風水術後的習俗,其內涵是以符籙請下太歲神來護衛家宅。
近年來,儀式繁複化,演變出各種專門的太歲符咒、牌位甚至神像。在現代忙碌社會,由於寺廟可以幫忙每日祭禱,多數信徒繳納一定費用,將「安太歲」的祭祀活動,請寺廟方面代辦。
自1995年開始,臺灣各地寺廟開始流行起為信徒安太歲,而在此之前安太歲在台灣並不盛行,但如今則與中國大陸、港澳等華人世界一樣,到處都有收取香火錢,幫人安太歲的寺廟或道堂。2012年臺灣部分廟宇因主張本沖、對沖、左右偏沖,形成一年就有八個生肖需安太歲,讓人懷疑有斂財之嫌。臺北市行天宮廟方表示,安太歲重在心誠,故不代檀越安太歲,僅發放太歲符,供善信回家自行祭拜。
在道教中,斗姥即眾星之母,臺灣道教與民間信仰中,祭拜太歲星君等諸星君者,多半先禮斗姥,這種傳統是從北京白雲觀流傳出來的,原本是道教全真道龍門派的作法,近年來則廣為流行於華人世界。 本帖最後由 camphormax 於 2013-11-1 20:08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