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淘金者
西漢時,絲綢之路北道出敦、煌,沿疏、勒河西行,要繞過三壠沙。
在寬闊的疏、勒河干河床的北側稍遠處,聳立著寸草不生的庫魯克塔格,山色灰黑;南岸是金黃色的沙山,綿延起伏,遼闊無垠,那便是庫木塔格沙漠。
河床的南半邊,一片片蘆葦,蔥翠茂密,高過人頭,一叢叢紅柳,紅中透綠。
這樣的藍天、黃沙、綠草、紅花,在沙漠深處構成了一幅大自然中難得的美景。
這裡環境條件嚴酷,渺無人煙,猛獸也難以存活,因此成了一些食草動物的世外桃源。
三壠沙一地常有野免、黃羊和野駱駝出沒。
野駱駝酷似家駝,瘦小而矯健善跑,據說它在受到狼的攻擊時,常常狼引至沙漠深處,使狼飢渴而死。
「總算是見了一點綠。」看到遠處的草叢,衛長青松了一口氣。
幹明遠道:「不要大意了,這裡的環境可不算好,最起碼水源就是個問題。」
說完,幹明遠看向韓孔雀,他知道韓孔雀具有控水神通,所以想看看韓孔雀有沒有什麼表示,如果真的能夠在這裡找到水源,那可是功德無量。
韓孔雀確沒有幹明遠那麼多心思,他直接道:「如果這裡有了水源,肯定能夠恢復生機。」
幹明遠道:「水是生命之源,原來這裡也是有水的,三壠沙西面有一碑,碑上寫著八一泉,也叫都護泉,從名字可知,其年代甚為久遠。而今已經一滴水也沒有了。」
「這麼說,以前這裡是真的有水了?」黃山道。
幹明遠道:「那是當然,從這裡再往西為甜水井,當地人稱羊塔克庫克,這一代大地名叫庫木庫都克(沙泉之意),著名探險家彭加木。曾在庫木庫都克尋找有水的沙泉,但未找到而死。
現在甜水井側,有一方形建築遺址,內已空蕩無物,那裡是沙漠中極少有的淡水泉,成了野駱駝出沒之地,在黃昏時候,常有野駱駝前來此處飲水。
甜水井的水從一個深溝的土縫裡緩緩流出來,水量非常小。匯入一個小水坑,水坑是灰白色的,可見雖是淡水,也含有鹽堿。」
「這麼說,這裡還是能夠找到水的?」韓孔雀若有所思的道。
「是,這裡還是有些地方有水的,畢竟這裡還是有幾條河穿過的,就像剛才我們經過的疏、勒河。雖然疏、勒河到了這裡也乾枯了,但那幹河床之下。還是有點水的。」幹明遠道。
「走吧!我們去看看那些有水的地方。」韓孔雀還真的對這裡的水源地十分感興趣。
他知道這裡的水源消失有各種解釋,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曾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湖,海拔780米,面積約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衝而著稱於世。
古羅、布泊誕生於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200萬年,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分割成幾塊窪地。
現在羅、布泊是位於北面最低、最大的一個窪地,曾經是塔里木盆地的積水中心,古代發源於天山、崑崙山和阿爾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羅布窪地形成湖泊。
羅、布泊曾有過許多名稱,有的因它的特點而命名,如坳澤、鹽澤、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等。
元代以後,稱羅布淖爾,「羅布」是地名,古維吾爾語意為聚水之地,「淖爾」系蒙古語,意為湖泊,二者總語意為聚水之湖。
漢代,羅、布泊「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它的豐盈,使人猜測它「潛行地下,南也積石為中國河也」這種誤認為羅、布泊是黃河上源的觀點,由先秦至清末,流傳了2000多年。
公元4世紀,曾經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羅、布泊西面的樓蘭國,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從這個時候開始,一直到近幾十年,整個羅、布泊消失。
雖然羅、布泊消失了。但人們從來沒有認為,這裡的水就真的消失了,而最大的一個可能,就是潛行地下,所以到了現在。在羅、布泊研究這裡的水消失的原因的人,還是大有人自。
當然,這是一件利益很大的事情,因為不管是誰知道了這裡的水源消失之謎,都可以功成名就,如果能夠讓這裡的水源重新現世,那麼利益就大了去了。
而對這一點,韓孔雀也是很感興趣的,而對於找水,韓孔雀是具有很大優勢的。
韓孔雀之所以信心滿滿是因為,從來沒有人認為這裡的水就真的消失了,而最大的可能就是遊移之謎。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學家們,曾對羅、布泊的確切位置爭論不休,最終問題沒有解決,卻引出了爭論更加激烈的「羅、布泊遊移說」。
此說是由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認為羅、布泊存在南北湖區,由於入湖河水帶有大量泥沙,沉積後抬高了湖底,原來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處更低的地方流去,又過許多年,抬高的湖底由於風蝕會再次降低,湖水再度迴流,這個週期為1500年。
斯文赫定這一學說,雖然曾得到了世界普遍認可,但對此質疑反對者也不在少數。
近年來,我國科學家根據對羅、布泊的科考結果,也對羅布泊遊移說提出了質疑和否定。
然而對這一問題的爭論,使人們對羅、布泊這個幽靈般的湖泊,更加感到撲朔迷離了。
但不管怎麼撲朔迷離,只要到了這裡,韓孔雀就有把握揭開這個謎團,所以聽到幹明遠說這裡還有有水源的地方,韓孔雀自然是想要過去看看。
中午時分,從三壠沙過來大概100裡左右,韓孔雀他們見到一處黑色的連綿起伏的山丘。
當穿行到一個山丘的時候,發現有幾百個一塊一塊的坑,其中深的有幾十米,淺的有三四米,不少是廢棄的坑。
在這裡韓孔雀他們碰到四五個人,他們全都衣衫簍縷,渾身異味。
經過詢問,韓孔雀他們才知道,這些人是來自內地的淘金者,他們都衣不蔽體,生活非常貧困。
經過了解,他們為了取得金子,已經在當地已經待了一整年。
有商人僱他們來淘金,採得的金子和商人一起分成,商人負責辦採礦證,但他們之間沒有任何的正式合同。
據他們說,在羅、布泊荒原上,大約有二三十支這樣的淘金隊伍,加起來大概有100多個淘金者,分散在各個山頭上,他們有甘、肅的、有新、疆的。
因為羅、布泊這個地方什麼都沒有,完全靠定期到敦、煌帶東西進來,才能維持生存。
現在路比較好走了,從這裡到有人煙的小城鎮去,只需要一天時間,所以他們都是定期買點乾糧進來,過著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韓孔雀在一個山丘就看到四五百個小礦坑,可以想像,在羅、布泊絕對有上千個被挖掘的礦抗!
被挖過坑的地方,一直都寸草不生,這對環境破壞非常大!
以前在藏北無人區的時候,韓孔雀也見到過一些淘金者,他們也過著很清苦的生活,但相比這裡的這些淘金者,他們就幸福的多了。
但他們這些人也算是尋寶者了,如果能夠找到一塊大點的狗頭金,在這裡吃的一切苦,就全都值回票價了。
當然,他們這種尋寶者,跟韓孔雀是沒法比的,不說韓孔雀,只要是有點錢的商人,他們來這裡採礦,都是不需要這麼辛苦的。
而在這廣漠的荒原上,韓孔雀可不認為只有這些小打小鬧的採金人,就他知道的,就有人在這裡建立起了不少採礦場。
有不少商人,選擇在羅、布泊腹地建立金礦場,這些金礦面積都不大,大的也只有三五平方公里,但就是這樣的礦區,就能輕易探測到十噸左右的金礦儲量。
而根據地質部門的數據分析,這樣的礦區當前探明儲量,只佔總量的一成左右,這意味著接下來還有更多的黃金儲量。
但羅、布泊腹地少水、缺電,要採礦、選礦、冶煉,必須得自行建設電廠和水廠等配套設施。
所以,沒有上億的資金,想要在這裡開礦,那是不可能的,但你只要做成了,利益也是非常可觀的,但這一切利益,都是在找到水源的基礎上。
韓孔雀知道的,這裡年產六百公斤以上的金礦,就有好幾家,但這些礦場,都找到了水源,就是在這片戈壁灘上,挖出來的水源,要不然,就算是真找到了富礦,他們也很難開採。
當然,你也可以把金礦石運出去再冶煉金礦,可在羅布泊,每噸金礦礦石只能還原出3克黃金,如果運輸礦石,不說道路好不好走,只是運費,就消耗光了那點利潤。
還有,只要進入了荒原,要想在戈壁裡尋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就像試圖在沙暴裡喝一口沒有沙子的水一樣難,所以長途運輸可不只是簡單的運費問題,沒準還會要命。
本帖最後由 linuxhall 於 2017-5-4 23:16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