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動物大揭秘 原來真的有美人魚!

Antonia安 發表於 2014-9-2 13:41:23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3577
↓儒艮



極可能是海上孤單寂寞水手想像中的美人魚原型儒艮跟大象是遠親



這種龐大的素食主義者,西起非洲東至澳洲,整個東半球溫暖的沿岸海域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儒艮跟海牛非常相似,不管是外表還是生活習性,不過它長有跟鯨魚一樣分叉的尾巴。另外儒艮海牛都是大象的遠親,雖然那個陸地上的巨人跟它們一點也不像。

儒艮會不分晝夜的大嚼水草,用它們的豬鼻子拱,用它們的大嘴巴咬。



這種哺乳動物能在水下可以憋氣六分鐘。所以它們時常會像人一樣「踩水」到水面上換氣。

儒艮多數時間都單獨或成雙行動,不過有時候也能看見成群上百隻儒艮的集體出行。



經過長達一年的孕期,母儒艮會產下一子。這時候媽媽會幫助自己的幼崽浮到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氣。小儒艮會被媽媽照顧18個月的時間才開始自己的獨立生活,它時常會騎到媽媽的背上玩耍。



這種遲鈍的吃素的傢伙時常會被海岸獵手所襲擊,外加人類很早就開始利用它們的骨肉、它們的油脂、它們的皮毛、還有它們的牙齒。儒艮已被列入瀕危動物保護表上,但它們的生存現狀依然堪憂。

儒艮被認為是航海時代裡美人魚與塞壬女妖的靈感原型。

↓牡蠣



因長相奇特所以傳說具有催情效果的牡蠣也叫做牡蜊、生蠔、雞背肉、蠣黃。

世界上有許多奇葩食物都能直擊這個問題,「那個第一位吃螃蟹的人是有多餓才下得了手?」但是恐怕只有極少數的美味能跟生蠔那望而生怯的外表相提並論。



即使那個第一個吃牡蠣的無畏者在征服生蠔那粗糙、堅硬、幾乎不可打開的外殼之後,隨後這位飢餓的饕餮面臨的是牡蠣那灰白而黏糊、飽滿而抽搐的肉質。一旦經歷了第一口不適的嘔吐感後,他會完全被牡蠣濃郁多汁、微妙咂舌的口感征服。在營養方面上,牡蠣富含鈣、鐵與蛋白質。不得不承認的是,牡蠣並不是普羅大眾人見人愛的那種美味。但是極具冒險精神的人類早在千年之前,就開始生吞活剝享受牡蠣的美味了。



雖說食用性牡蠣確能長出珍珠來,但它們的名字叫做珍珠貝,來自雙殼貝家族的另一支族系。屬於Ostreidae家族的牡蠣並不生產珍珠,它們生活在世界各地沿岸淺水區或礁石區域。牡蠣外表多為橢圓形或梨形,主要由它們所依附的礁石來決定。外殼雖說灰白而粗糙,但內殼卻有陶瓷般的光滑質白。它們有強大的內收肌群來緊閉外殼抵禦來敵。



牡蠣依靠提取海藻與過濾海水中的微生物生活,它們會在溫暖的海水中播種產子,而且一生中會變性數次。

↓雪鴞



雪鴞的一身白能幫助它在北極地區的棲息地更好地隱蔽自己。但只有雄雪鴞是純白無暇的,年幼的雪鴞又黑又醜,雌雪鴞的翅膀上會長出黑點。



幽靈白的雪鴞世上少有的白色羽毛幫助它們能在北極棲息地來去無蹤。

這種大號貓頭鷹生活在北極苔原帶,雌性一窩能生3個到11個蛋,蛋蛋的大小由食物的豐富程度決定,而在食物極度匱乏的時期,雪鴞夫妻們會決定暫停生育。孵蛋期間,雪鴞父母們會用生命來保衛自己的領土,抗擊來犯,即便是野狼。

雪鴞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逐漸變白,特別是雄性,而雌性則稍顯灰暗一些,翅膀上也會出現暗淡的斑點。一些雄性會長出至白的羽毛,但在翅膀上依舊會留下點點的黑斑。



雪鴞是種極為耐心的獵手,優秀的視力與聽覺,能幫助它們搜尋出茂密植物叢下、積雪下的獵物,最後用利爪的凌厲一擊結束狩獵活動。

雪鴞主食旅鼠。一隻成年的雪鴞一年要消費掉1600只旅鼠,一天平均要吃3到5只。且以兔子、齧齒動物、鳥類、魚作為輔食。

這種出眾的貓頭鷹幾乎全年都會呆在北極地區,但他們也經常會拓展到加拿大、美國北部、歐洲、亞洲等地。旅鼠的南移會吸引雪鴞到南方的草原地、沼澤地、甚至是海灘來度假。



曉得波?跟許多平庸的貓頭鷹不一樣,雪鴞不懼日光,白天也會出來狩獵。 本帖最後由 huahua88 於 2014-10-7 09:47 編輯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