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台灣所得怎麼了?][2014年11月9日][ 30雜誌]

flycola 發表於 2014-11-16 10:53:07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 9558
全球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台灣所得怎麼了?
30雜誌作者文|葛翰勳 攝影|鄭名娟 | 30雜誌 – 2014年11月9日 上午7:19

https://tw.news.yahoo.com/%E5%85 ... A%86-231943225.html

全球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E.Porter)說,「台灣專利數全球第1,競爭力表現不輸韓國,絕對是菁英國家之一;但為什麼所得不高,讓我『百思不解』,」波特的一句話,直接點破當前台灣最矛盾的狀況。
從五力分析(Five Forces Analysis)、鑽石理論(Diamond Model)、價值鏈(Value Chain)到國家競爭力,波特無疑是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權威,也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大師。波特有一個非常權威的國家競爭力研究團隊,精研各國的總體及個體經濟狀況,這次應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之邀,10 月23、24 日波特在圓山飯店以「打造有競爭力的台灣」為題,綜觀地替台灣的醫療困境和經濟狀況診斷把脈。
全球競爭力(ISC 競爭力模型)報告中,144 個國家裡,台灣總體排名第18,GDP排名第16,領先韓國。
他認為台灣總體狀況比許多國家都好:
● 從國內生產毛額(GDP)以及個人購買力(PPP)來看,台灣表現甚至是超越南韓的。
● 台灣生產力10 年來成長相當迅速,甚至超過美國和南韓。
● 台灣在美國專利申請的件數全球第1,代表台灣的創意能量真的相當強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來,台灣生產力成長速度趨緩,主因是人口增加率趨緩,同樣,勞動參與人數也下滑,這是一個亟需面對的問題,也是一個挑戰。
貿易部分,出口雖然不斷增加,但是成長率卻下滑,這是整個世界都在面對的問題,主因是中國大量出口的影響!
另一個勞動人口所關注的問題—薪資,波特也發現:雖然台灣經濟表現亮眼,但薪資遲遲沒有成長,總體競爭力排名第18 名,國民所得卻只有第60 名,是未來一大隱憂。
他觀察到島內瀰漫著揮之不去的焦慮情結,波特憂心的說,對內,如果薪資停滯,投資研發的資金不到位,將導致人才外流;而對外,保護主義會是台灣競爭力最大的絆腳石。波特建議,應以中國為跳板,著眼東協,唯有開放才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成本控管」造就低薪困境
響亮的科技島名號,讓台灣得以在國際上與他國平起平坐,只不過亮眼成績背後,付出與回報卻不成比例。
國民所得足足少了鄰國的一半,台灣排名世界第60 名,位在中後段班,薪資沒有隨產業發展調升,人才出走是必然的結果。
對於數據如此的呈現,波特推斷這跟台灣老闆的價值觀:控制成本(costdown),而非創造價值(value added),脫離不了關係。
麥可波特如此定義競爭力:產業維持長期的生產力與效率,同時改善國民的薪資與生活品質。然而台灣的現況,要擁有十足競爭力,仍有段路要走。
低薪的結果,來自企業主僵化的思維,將員工視為「成本」而非「資產」,不斷壓低眼前的成本,取代投資人力換取長期的發展,生產力低落自然難以避免。
創新研發或許是引領台灣向上的活水,光是在2013年,在美國申請的專利就超過1 萬筆,不過發展成事業的僅有0.16%。原因是傳統的投資人不敢對創新產業大膽投資,中小企業難以翻身,突破性的革新無法出現,薪資要調漲便有一定的難度。
另外,高學歷等於高薪資的思維根深蒂固,但空有學識卻無職業訓練的累積,以學歷要求薪水的立論,資方無法埋單,高度專業的職位找不到人才,低度專業的工作被外籍勞工填補,人民乾脆選擇出走他國,或繼續返回校園深造,導致勞動參與率下滑,都是足以撼動國本、不可忽視的危機。
低度勞工參與,工作者負擔甚大
「低度的勞工參與,會是很大的問題。」麥可波特不避諱地點出台灣的劣勢。勞動參與率約66%(15-64歲的勞動人口中,實際投入職場的比率)遠低於韓國(約72%)、香港(約74%)與新加坡(約88%),台灣學生延後投入職場、婦女勞動比率過低皆是主因。
台灣廣設大學,造成學歷貶值,避險思維主導下,學生不斷追求更高的學位,導致投入職場時間往後延宕,在最有力氣衝刺的年紀,卻在職場中缺席,對於經濟的整體發展並非好事。
而婦女的就業狀況則是另一個勞動參與的缺口。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是50%,隨著年齡不斷遞減,25-29 歲的女性中,勞參率為89%,但30 歲之後驟降至77%,這與婦女選擇回歸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波特建議,政府應該要有完善的育嬰配套措施,讓婦女能無後顧之憂的投入職場。
成本考量重創醫療品質
聞名全球的全民健保制度,或許是台灣競爭力的代表,但拚命壓低成本的心態,卻讓這個產業頓失光彩。
波特以國際研究經驗指出,就算有覆蓋率近乎100%的健保,並不代表醫療成功,受制於成本考量導致品質下降,給付減少的狀況下,醫師必須被迫看更多病人,對醫療一點幫助也沒有;此外就如同全世界的醫療體系,台灣並沒有考量病人真正的需求。
波特提到,台灣太多綜合醫院提供一樣的服務,應整合醫療資源,讓醫療院所發展其特色(如癌症醫院),醫師便能依病人需求,給予最適合的治療,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另外著眼完善的電腦資訊平台,準確追蹤、掌握患者病情,並隨時了解可能的醫療支出,對院方跟患者都會是邁向雙贏很重要的第一步。
診斷台灣競爭力,外資限制需放寬
一針見血的針砭台灣整體發展現況,那麼台灣的競爭力到底為何?在世界的位置又在何處?波特指出強而有力的產業聚落、優秀的數理人才、先進的研發技術,和完善的基礎建設是台灣最有力的基石;但人才流失、設計不良的法規、控管成本的思維,和限制外資的策略,皆是需克服的困境。
波特進一步以「先天優勢」(Endowment)、「總體經濟環境」(Macroeconomic) 與「個體經濟能力」(Microeconomic)3 個層次來分析台灣的國家競爭力。
「先天優勢」:台灣最大優勢就是戰略位置。波特則形容中國是「坐在台灣門口1 萬噸重的大猩猩」,可以是最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是最佳的夥伴,若能利用地理跟語言優勢,跟猩猩合作,就能在區域經濟中嶄露頭角。
「總體經濟環境」:穩定的法律及財政制度,是總體經濟發展的關鍵。只不過台灣對外國人直接投資(FDI)限制較多,不論在財產登記、借錢、取得信用、稅賦、契約規定上,都讓外資卻步,韓國與新加坡都比台灣友善;再加上政治不確定因素讓民眾無所適從,對於開放政策抱有疑慮,保護主義成為主流,波特不避諱的說,這無疑「拿槍打自己的腳」。
「個體經濟能力」:指國家商業發展程度。台灣多數公司發展成熟,商業策略與營運模式無可挑剔,另外也有科學園區等產業聚落,帶來一定的經濟效應。高科技向來是台灣的強項,不過資料攤開,波特指出化學產品占出口的比率愈來愈多,若能投資科技以外的領域,或許能替台灣開發另一個優勢。
「先天優勢」決定一國在世界位置,「總體經濟環境」體現了經濟是否穩定發展,而「個體經濟能力」則決定了該國是否繁榮。波特的分析顯示,台灣有絕佳的優勢,只不過政治過度敏感,使得「總體經濟環境」條件欠佳,進而讓經濟發展趨緩,要提升台灣的能見度,主政者勢必得從該層面著手。
「開放」 是唯一特效藥
通盤檢視經濟現況,波特為台灣開出處方,而觀念的翻轉尤其重要。對老闆來說,以創造價值來取代控制成本,並且設法提升生活品質,才能有效提升生產力,並解決長期低薪的困境。
中小企業是構成台灣經濟的主力,為了不讓研發出新技術的創新公司胎死腹中,加強投資也是當務之急。在扶植本土產業之際,亦需鬆綁法令,讓外資放心的在台灣投資,另外開放技術移民,讓台灣與全世界的人才競爭。「開放」是台灣此刻,最重要的課題。
「唯有開放,才能保有競爭力。」波特進一步解釋,美國花了很多年與鄰國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歐洲國家則積極成立歐盟,目的都是要與鄰國發展更有效益的貿易關係,同樣的模式,亦能套用在台灣上,首要之務便是改善與中國的關係。
與門口的大猩猩和好,台灣必須觀察中國的市場變化,利用地理優勢提早卡位。波特認為中國目前最欠缺的就是服務業,應該要趁服務業尚未飽和前,搶占先機,這對台灣來說都是絕佳的機會。
中國是台灣最大的夥伴,出口占整體比率從2003年的24% 攀升至2013年的40%。對中國的依賴有增無減,波特對此提出警訊:中國不是台灣的全部,可以是打進區域經濟最好的夥伴,但不是唯一的貿易對象。放眼東南亞國協,東南亞各國擁有豐富的資源,還有便宜的生產力,若能在區域中嶄露頭角,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勢必銳不可擋,但這都有賴政策的鬆綁解套,還有開放導向為最高指導原則。

已有(1)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flycola 發表於 2014-11-16 11:40
此篇談話,
是波特在圓山飯店以「打造有競爭力的台灣」為題,綜觀地替台灣的醫療困境和經濟狀況診斷把脈。

他認為台灣總體狀況比許多國家都好。
更提到台灣近年來成長相當迅速,甚至超過美國和南韓。
(這部份,馬政府之前也有提出,但被民進黨及黨報、網軍罵翻天)

無疑的,馬政府多年的努力,連國外大師都肯定。
而國外大師所談的內容,也與馬政府及11A彭總裁及許多的國內企業家的看法一致。

而台灣的低薪
最重要的是台灣老闆的價值觀:控制成本(costdown),而非創造價值(value added),脫離不了關係。

要改變這樣的價值觀,除了政府多次的宣導及獎勵政策外。
重要的是台灣企業本身自已也要改變想法。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flycola

LV:3 士兵

追蹤
  • 41

    主題

  • 247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