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退化怎麼辦? (關於大腸癌患者)

發表於 2005-3-23 16:16:13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0 3902
昨天我爸回診醫生說他稍微得頸椎退化
我回家都不敢和我媽說怕他擔心
這還有辦法可以不要讓他退化嗎?

[ Last edited by 嘉璐 on 2005-3-27 at 08:19 PM ]

已有(10)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mike1539 發表於 2005-3-23 16:28
其實也不用太擔心
首先先檢查是單純的退化或是長骨刺!
年紀大一點的人關節,膝蓋都會退化
我爸以前膝蓋也是退化,到大醫院看醫生也是建議自己去買維骨力這種藥
專門治療關節退化的
外面品牌好像很多,醫生推薦買義大利進口的一瓶4000的
你可以到大藥房去買,若是退化長骨刺建議還是用雷射抽取術拿掉
小弟最近也是頸椎長骨刺去拿掉了,手術大概7分鐘
不是傳統的開刀哦!是外國已經很流行的手術
可惜健保不給付自費要34000很貴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經驗跟大家一起分享....
AMY1124 發表於 2005-3-24 01:27
還沒有其他病徵出現的話...請予以適當復健(千萬不要亂推拿頸椎部位唷)必要時動用一些藥物治療........比方說疼痛.........
最不得已並且已經有相當病徵及經過詳細檢查確認才考慮動刀啦

復健科是您最需要並且也要有耐心的接受復健治療.......<<這個最重要唷>>

保健及一些相對應的藥物如B12製劑...glucosamine製劑...中藥方劑.......最好要注意經過專業藥師給您把關唷..........
發表於 2005-3-24 10:44
謝謝大家得意見
那麼我爸他頸椎稍微退化,要在去看掛骨科在檢查看看嗎?
他得到癌症,照電腦斷層"血液腫瘤科"醫生說的
他下星期還要再回診~
是直接問血液腫瘤科醫生看如何解決就好還是在掛別科??

[ Last edited by 嘉璐 on 2005-3-24 at 10:40 PM ]
AMY1124 發表於 2005-3-25 00:49
腫瘤科醫師發現有頸椎骨刺或是退化性關節炎...你可以虛心請教主治醫師.是否可以由腫瘤科請外科會診......如果不行的話...醫院裡面一天內掛號2科也不必再付掛號費........倒是....這位病患更肯定需要靠耐心復健來避免惡化了......
照顧病人要樂觀點......不要輕易的想著悲觀喪氣的事情.....要樂觀面一點......時常我告訴我的病人....[能治好病的因素=藥一半+信心一半]....
~~~祝您的父親早日康復~~~
發表於 2005-3-26 08:01
謝謝你
我到時候在和我爸一起去回診問清楚
tn804889 發表於 2005-3-27 01:21
癌症....那麼嚴重呀..
從電腦斷層看到頸椎退化..
你爸是....鼻咽癌是吧..
不然是不會做那裡的電腦斷層的..
..如果..癌細胞比較急性..要先處理..
頸椎退化...年紀大了都會有一點..
還要看有沒有因為頸椎退化而產生的併發症
手麻..無力..肩膀酸等..
保特好心情...癌症不是那麼可怕..
發表於 2005-3-27 14:09
不是是大腸癌
作斷層是血液腫瘤科醫生要看看為什麼他癌症指數都沒降下來原因
&&順便準備接(大腸)回去了
trueworld 發表於 2005-3-27 20:16
最近也有點cervical syndrome,正好在找資料時看到這篇文章, 希望對你有幫助喔


       
   頸椎病(ervical syndrome)是因頸椎、頸椎間盤、韌帶退行性改變,導致頸椎失穩、壓迫鄰近組織結構如脊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其發病率據報導在1.7%~17.6%,40至60歲為高發年齡。
頸椎病的發病機制
主要因為頸椎間盤和頸椎及其附屬結構的退行性改變引起。
1. 椎間盤  頸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一般在30歲以後即開始。髓核脫水變薄,椎間隙變狹,使纖維環及周圍韌帶變鬆弛,頸椎穩定性減弱,更易進一步勞損及退行性變。纖維環變性及椎間隙狹窄使椎間盤易於向後及側方突出。頸4、5,頸5、6椎間活動度最大,應力也最集中,最易受損傷。
2.椎體及其附屬結構  椎間盤變薄引起頸椎不穩時,其周圍韌帶常受異常應力的牽扯,致其附著點損傷引起骨贅增生。椎間隙變狹窄也使後關節與鉤椎關節應力增加,使其受損傷及增生。易發生增生的節段依次為頸5、頸6、頸4及頸7。
3.椎間盤突出、椎體後緣增生,黃韌帶肥厚等可引起椎管狹窄,導致脊髓型頸椎病。鉤椎關節、後關節增生,椎間盤向側後方突出可壓迫或刺激神經根、椎動脈及交感神經,引起相應症狀。
    4.血管因素及化學因素
頸椎病的發病機制和腰椎間盤突出症一樣,不能單純用機械壓迫因素來解釋,還有血管因素和化學因素在起作用,因而引起水腫及炎症引發或加重了神經症狀。
 

   

        【頸椎病的分型】
       
    按1992年第二屆全國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的討論意見,一般將頸椎病分為以下幾型:
    1.局部型  或稱頸型。有頸肩部疼痛、壓痛,肌緊張,活動受限,及姿位改變。X線片可能有頸椎曲度改變,小關節不對稱或椎間不穩現象。
    2.神經根型  頸神經根受壓時,常在局部型症狀的基礎上出現一側向前臂和手指的放射痛,偶有兩側放射痛。出現受累神經支配的肌力減弱,局部皮膚感覺減退,腱反射弱。臨床特殊檢查有臂叢牽拉試驗與壓頸試驗,前者在向側方牽拉患側上肢的同時,把頭頸部推向對側;後者檢查方法為患者于坐位將頭屈向患側並後伸,同時用手掌向耳下按壓頭頂。如放射痛出現或加重,表示頸神經根受累。X線片上可能見到相應的椎間隙狹窄、骨贅增生、生理曲度改變、椎間孔狹窄變形等現象。
    3.脊髓型  因頸脊髓受壓出現一側或兩側由下肢向上肢發展的不完全的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表現為肌無力,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不規則分佈的感覺減退。X線片上可能有頸椎曲度變化,後緣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節段不穩等。CT片上可清晰地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後縱韌帶鈣化及黃韌帶鈣化肥厚。MRI可以顯示脊髓受壓的部位和程度,並與腫瘤、脊髓空洞症等其他脊髓病變相鑒別。
    4.椎動脈型  頸部的椎動脈在進入橫突孔前位於鉤椎關節外側,易被增生的鉤椎關節擠壓而偏移、扭曲,影響其內部血流。第五頸椎橫突孔離椎體較近,該處的椎動脈也易受椎體增生的壓迫。
    椎動脈型頸椎病主要表現為椎-基底動脈血供不足引起的姿位性眩暈、頭痛、眼花、噁心嘔吐等。血管壁上的交感神經叢受刺激時,同時可伴有交感型頸椎病的頭暈、噁心、嘔吐、心悸、多汗等症狀。X線片可見鉤椎關節增生,CT可幫助觀察橫突孔形態,MRI可顯示椎動脈形態。
    5.交感型  有交感神經興奮或抑制的症狀,前者如頭痛、偏頭痛、視力下降、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多汗、耳鳴、聽力下降等;後者即迷走神經亢進症狀,如頭昏、心動過緩、血壓偏低、胃腸蠕動增加等。星狀神經節封閉可使症狀減輕。
    6.其他型  屬於兩種以上症狀並存時,也稱為混合型。
  

   


        【診斷】
       
    頸椎病的診斷主要依靠詳細的病史詢問及物理檢查。X線片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不高,必須參照臨床症狀及體征作判斷。屈伸位X線片有助於發現節段性不穩。治療前須先排除頸椎腫瘤、結核等器質性疾病,有可疑時須作X線攝片、CT或MRI檢查。手術前須具體瞭解頸椎與椎間盤病變的性質及程度,瞭解頸椎鄰近區域各種組織相互關係時,也須作CT或MRI檢查。肌電圖檢查可以幫助明確神經根改變的性質,排除其他原因的神經改變。
必須有症狀才能診斷頸椎病。
症狀        X片檢查頸椎異常        診斷頸椎病
有        有        肯定
有        無        可以
無        有        不能



  

        【治療方法】
       
   (一)牽引
1. 適應證  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
    2. 頸椎牽引的方法  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
    (1)姿位:體位可採取坐位或臥位,為了方便,多取穩當的靠坐位,使頸部自軀幹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避免過伸。要求患者充分放鬆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整。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牽引。
   (2)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多數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但無特殊不適,如這種感覺不明顯,重量應酌情增加。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鐘。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可作不同的組合,一般牽引重量較大時持續時間較短,牽引重量較小時持續時間較長。
   (3)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為一療程,可持續數個療程直至症狀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牽引療效不著,或患者症狀較重或體弱不耐久坐時,可採用仰臥位牽引。用枕墊保持適當姿位,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持續牽引2小時後休息15分鐘,然後再作牽引,每天牽引總時間可達1O-14小時。
    (5)利用電動牽引器械可進行間歇牽引,被認為有利於放鬆肌肉,改善局部血液迴圈。一般是牽引2分鐘,放鬆或減小牽引重量1分鐘,反復進行半小時左右。
    (二)推拿
1. 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導,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頸椎病的推拿手法應剛柔結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式如:
    (1)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患者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1)旋轉角度不可過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哢嗒"聲。3)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迴圈,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等。
    (四)運動療法
      1.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迴圈,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
    2. 適應證和禁忌證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五)神經阻滯療法
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藥,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週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藥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六)藥物治療
頸椎病症狀顯著時常用藥物作輔助治療以促進症狀緩解,常用藥物有解痙鎮痛藥、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神經營養藥及血管擴張藥等。中藥也常應用。
(七)心理治療
(八)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 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臥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2. 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 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leon99 發表於 2005-3-28 09:33
Trueworld引用得很好,我相信對你會有一些幫助,不過呢,有點太艱深,有點看不懂。
頸椎退化可由您父親的症狀(頸部酸痛,手腳會麻,或眩暈)及頸部X光來做判定。
如果根據你的描述來說,應該真的只有輕微的症狀吧!
請你放心,多熱敷,做輕微的伸展運動有助減輕症狀。
頸部牽引或止痛藥可用在較嚴重的時候。
另外,頸椎的問題應該不是腹部的電腦斷層掃瞄可以看得到的。
先找個骨科或復健科的醫師看看吧~~:wink:
12下一頁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