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介紹一下..
這件衣服本身是藍的..
是藍的
是藍的
是藍的
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各位可以去這件衣服的販賣網址看看..
http://www.romanoriginals.co.uk/invt/70931?colour=Ivory
再來
這件衣服的材質
68% Viscose 27% Polyamide 5% Elastane
62%嫘縈(人造絲) 27%聚酰胺 5%彈性纖維
前兩種材質都算是有光澤的材料..
也就是說它會反光....
所以它會反射環境光
假設環境光偏黃(暖色調)
你可以看到比較像原本顏色的藍+黑...
假設環境光偏藍(冷色調)
你可以看到如討論串上偏白+金的顏色...
還有這也牽涉到到觀看者所使用的螢幕發光方式
有些電腦螢幕會偏藍
有些電腦螢幕會偏黃
但即便是同一個螢幕
最終還是要看觀看者本身的眼睛構造...
這其中有一個有趣的原理...
叫Checker shadow illusion(維基)
所謂的視覺錯視...
我們眼睛裡有兩種感應細胞
錐狀細胞與柱狀細胞
錐狀細胞分成三種分別感受紅、藍、綠三種顏色
柱狀細胞只有一種~專門分變明暗(彩度)
柱狀細胞的數量是錐狀細胞20倍左右
[Youtube]l8_fZPHasdo[/Youtube]
所以我們對明暗的感受會比對色彩的感受來的敏感...
相對的就是當我們的眼睛跟大腦對色彩辨識度不足的時候
(這當中還有許多其他環境因素會影響,譬如空間距離等等...但我們先簡略討論就好)
大腦就會產生"自我腦補"─也就是"錯視"
[Youtube]J1yIApZtLos[/Youtube]
各位可以參考下面的影片:
[Youtube]z9Sen1HTu5o[/Youtube]
人類視覺系統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辨識物體的顏色。
本案例闡釋了當它辨識平面上不同色塊的灰度值時遇到的問題。
當大腦辨識顏色時,僅僅測量物體表面的反射光線(亮度)是不夠的:
影子會使物體的表面變得暗淡,從而使得陰影中的白色表面反射的光線反而少於完全光照下的黑色表面。
我們的視覺系統玩了幾個小把戲來彌補這個不足,以更精確地識別物體表面的陰影。
大腦基於對比度的猜想:無論色塊是否在陰影之中,只要它比相鄰色塊都要亮,大腦就認為它的亮度肯定高於所有色塊亮度的平均值。
本圖中,看似較亮的色塊B被暗色塊包圍著,這樣即使它實際的顏色是暗的,大腦仍然認為它比較亮。
相反,看似較暗的色塊A被比它亮的色塊包圍,因而大腦認定它比較暗。
大腦對於陰影的邊緣通常是柔和的,而色塊的邊緣通常是銳利的假想:
視覺系統總是傾向於忽略亮度上的漸變,以便於識別物體表面的真實顏色而不至於被陰影的效果所誤導。
本圖中的人造陰影之所以看上去像真的陰影,就是因為它的邊緣是模糊的,而且造成陰影的圓柱也很明顯。
但其實它不是陰影,於是我們的視覺系統被欺騙了,在並沒有陰影的表面上啟動了“忽略亮度上的漸變”的程序。
本圖採用“X交叉-四相鄰”模式構圖,這種構圖方式給大腦信號是物體表面真正的顏色改變而非陰影或亮度造成的顏色改變。
從物理學角度來說,我們的視覺系統並不是台稱職的攝像機,對於測量實際的亮度和色彩很多時候力不從心。
但精確測量並不是它的目標,視覺系統的終極目標是把接收到的圖像轉換成有意義的獨立信息,
然後再重新篩選、組合重要信息,從而讓人類更好地感知自然界。
若是有興趣的也可以看一下這個影片:
[Youtube]9jYsmSSKec0[/Youtube]
所以不要太拘泥於它到底是什麼顏色....
或許有些人眼睛裡感光細胞比較不同
錐狀細胞數量比正常人多的話
會對"色彩"特別敏感...
所以看到的會是原本的藍+黑...
資料來源:
http://tedxtaipei.com/2013/05/ted-ed-light-and-color/
魚腸劍譜
http://www.buzzhand.com/post_571985.html
http://tedxtaipei.com/2013/05/ted-ed-light-and-color/ 本帖最後由 元本山 於 2015-3-13 06:25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