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糞車的威力(下)
2012-06-16 23:34:05
聽完少女的敘述,鄭嘯跟相懷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懷山一聽完鄭嘯的講述,立刻就搖起了頭,他知道肺結核的厲害,在那個時代幾乎就等於是被宣布了死刑,所以他反對鄭嘯前去。
但是鄭嘯主意已決,他們也沒有什麼辦法,只得同意了。
因此,鄭嘯帶人跟著少女朝她和老爹居住的山裡走去。
這父女住在奉天城西南的棋盤山下一個叫十裡杏花溝的地方。
棋盤山,這裡位於距奉天城西25公裡,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棋盤山下住著一位叫寧來的青年農民,他勤勞善良,耕作之余很 喜歡下棋,村裡人都叫他「棋迷」。
有一天,寧來上山打柴,遇到一個老翁因飢餓臥在路旁。心地善良的 寧來趕忙取出干糧送給老翁,老翁也不推辭,一口氣吃完了干糧。
老翁笑了笑,說自己是外地人,長途跋涉來此,就是應邀於今日在山上 與人對弈,一決高下。寧來聽了,便要觀棋,於是他陪著老翁上了山。
上得山來,只見白雲飄渺中一位鶴發童顏的老翁,早已坐在那裡等候,石上已 刻好棋盤。兩位老翁相見長揖一笑,便在棋盤兩邊坐下。
山風吹拂著兩位老翁的白發銀須,隨著兩位老翁舉棋過招,棋局真是千變萬化,精彩異常。一會兒險象環生,一會兒石破天驚,只看得寧來目不轉睛,如醉如痴。
寧來有不懂之處,老翁都耐心點化講解, 寧來似有所悟,漸漸地也能看出些棋局的奧妙來。
看看日已偏西,寧來肚中飢餓,便欲歸家吃飯,但又不忍離去。那位在山上等候的老翁笑了笑,便從袋中取出個大桃給寧來吃,寧來也不客氣,一邊看棋,一邊吃桃……不知不覺他睡著了。
寧來一覺醒來,已是皓月當空,棋盤棋子猶在,只是兩位鶴發老翁已不知去向。寧來趁著月色下山歸家。後來,寧來的棋技大長,成為當地的對弈名家。事情傳開後,人們就把這山叫棋盤山了。
而那十裡杏花溝,每年春天,這裡漫山遍野的杏花競相開放,引得游人流連忘返。一個關於杏花仙子的美好傳說也在民間世代流傳著。
在唐代,棋盤山下住著一戶勞苦人家,老兩口年過半百,膝下只有一女,名叫杏花,這杏花生得眉清目秀,且勤勞肯干,老兩口視為掌上明珠。這三口之家日子雖說過得清苦些,但一家人和和睦睦,其樂也融融。
豈料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有一年,二位老人突然得了一種怪病,水米不能進,沒幾日就相繼死去。悲痛之余,杏花暗暗立下誓願,今生今世一定要學個好醫生,為窮苦鄉親看病。
杏花變賣了自己的家產,背上一個小包袱,走遍天下,遍尋名醫,學習針炙、醫藥知識。
十幾年的時間裡,她西到昆侖,東到蓬萊,南到九嶷,北到北海,走遍中國各山大川,采集到了不少名貴的中草藥,杏花還慕名到陝西拜訪藥王孫思邈,誰知她歷經千辛萬苦來到藥王山時,藥王孫思邈剛剛死去。
她來到藥王廟前,哭倒在地,怨自己來晚了。哭著哭著,她就躺在藥王廟裡昏睡過去。
突然杏花看到一白眉白髯老人站在自己面前,稱:我就是孫思邈。杏花大喜連忙跪倒在地,口稱「師父」。只聽藥王說:念你心誠,我收你做徒,你速回棋盤山,棋盤峰右側的大岩石下有我的《千金藥方》一書,你取出後可熟讀,為民看病。言畢,說:吾去也。
杏花急忙跪爬向前,欲抓藥王的衣服,一時驚醒,原來是南柯一夢。回憶夢中情景,歷歷在目。杏花遵照夢中藥王囑咐,拜過藥王像後,急忙往回趕。
果然,她在棋盤峰下找到了藥王的《千金藥方》。她潛心研讀,很快成了附近的「神醫」。索性,她就在棋盤山腳下搭了一個茅棚,為百姓看起病來。不管誰來看病,杏花從不收錢。知道藥王生前愛吃杏,被醫好的病人,都自覺栽幾棵杏樹。久而久之,棋盤山下的十裡杏花溝裡,就被栽滿了杏樹。
杏花一輩子沒有婚嫁,活到一百三十歲,在自己的茅屋中坐化。人們感念其德,在她的茅屋處給她蓋了杏仙廟,一年四季供奉香火不斷,方圓百裡的百姓都來杏仙廟來拜祭,求醫問藥,據說還非常靈驗。
這父女原本也不住在這裡,後來是因為得了肺癆,城裡很多地方都不讓他們住了,沒有辦法這才搬到了城外的山中,在這裡定居下來。
鄭嘯他們趕到少女家裡的時候,外面的天色已經過了五更,山溝中就住著三四戶人家,看上去都是山裡的獵戶,而位於村口一座房子裡,住的就是少女的父親。
少女原來叫雪紫衣,他爹叫雪來,原本是奉天一個很有名的風水師,看的一手好風水,可以說奉天城裡名氣最大的風水師。
但是,有一次他去給一個高官的老婆看宅子,因為不小心說出了實話,所以就被抓起來毒打一頓,還被趕出了奉天城。
挨打又被侮辱,雪來急怒攻心,已經在床上癱瘓了很長一段時間了,而最近又得了肺癆,更是可雪上加霜了。
好幾次,雪來都想偷著把自己的性命結果了就得了,這樣的話也許能夠給閨女解決點負擔,但是都被她女兒雪紫衣給發現了。
為此,她把她爹看得更緊了,唯恐他再做出什麼極端的事情來。
不過,雪紫衣更擔心他爹的身體,自從得了肺癆之後,一天不如一天,這麼下去恐怕根本就支撐不了多長時間了。
這次進城,他專門去請教了一個很有名的大夫,從他那裡得到一些信息,也知道了這種病要面臨的治療麻煩和花銷。
那些花銷都不是他能夠承受的。
第270章 奉天(上)
2012-06-16 23:55:24
這兩章是資料片,大家不喜歡可以跳過,不影響閱讀的!
………… …………
「軍刀,你了解奉天嗎?」
血色軍刀總部中,一身特戰隊服的刀鋒坐在石頭上,一邊用毛巾擦拭著**的上身,一邊扭頭問道。
不得不說,刀鋒的身體非常好看,完美的流線型肌肉,外加那蘊含著爆炸性的能量,都顯示著他是個很出色的男人。
不過,這時候站在他身邊的那個男人卻一臉的沉默,只是搖了搖頭,「了解一些,不太熟悉。」
「好啊,那你說說吧。」刀鋒擦完了自己的身體,把那塊毛巾疊好放進背包,朝對面這個瘦長身形的男人說道。
瘦高的男人點點頭,然後說道:
奉天是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名城,因地處古沈水(今渾河)之北而得名。
在這個地區,蘊育了遼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3萬年前,奉天地區已有人類活動。據對新樂遺址考證,早在7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母系氏族社會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從春秋戰國時期燕國設立方城(侯城前身)起,奉天的建城史已2600余年。奉天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遷都於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極在此改國號為「清」,建立清朝。1644年,清軍入關定都北京後,以盛京為陪都。清初皇宮所在地——奉天故宮,是中國現今僅存最完整的兩座皇宮建築群之一。
奉天,是滿洲龍興之地,又安葬著太祖太宗兩朝皇帝。因此康熙皇帝在康熙四年改盛京為奉天,是為了表示不忘本,以及對太祖太宗皇帝的追思。
順治元年(1644年)﹐以盛京(今遼寧奉天)為留都﹐置內大臣統轄東北全境。三年改內大臣為昂邦章京。
康熙元年(1662年)改漢稱為鎮守遼東等處地方將軍。四年改鎮守奉天等處地方將軍。至乾隆十二年(1747年)定名盛京將軍﹐主要負責當地軍政事務(見清將軍)﹐並兼管奉天府尹事務大臣﹐監督府尹。
康熙後盛京將軍轄境﹐東至興京邊二百八十裡吉林烏拉界﹐西至山海關八百餘裡山海衛界﹐南至金州(今遼寧大連)南境七百三十餘裡海界﹐北至開原邊二百六十余裡。
將軍下設副都統(初名梅勒章京)二員。雍正五年(1727年)增為三員﹐分駐盛京﹑錦州﹑熊岳三城。同時還於重要城﹑堡﹑關門地方設城守尉﹑防守尉﹑協領﹑佐領﹑防御等官率兵駐扎。
後因海防緊要﹐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熊岳副都統移駐金州﹐更名金州副都統。光緒元年(1875年)為守護永陵﹐新設興京副都統。五年添設圍場海龍總管﹐六年定圍場總管加副都統銜。另沿奉天與吉林﹑內蒙古柳條邊設威遠堡等十餘處邊門﹐亦派官兵駐守﹐分屬盛京兵部及各地副都統﹐並統屬於將軍。
同時﹐盛京將軍還負責監督哲裡木盟的科爾沁六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