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Bron James家族基金會和LRMR(他的體育經紀公司)就位於這座大樓。而樓下的保全用疲倦的眼神看著我。我們在電梯裡,而我不知道去哪層才對。樓層標誌上寫有診所、投資公司、房地產公司,但就是沒有LRMR的標誌。保全解釋說:“我們摘下來了,因為太多人來打探。”我說自己絕不是狂熱粉絲,於是他按下了第三層的按鈕。“出門直走右轉,最後一間。”他說。
在進門後的大廳裡非常陰暗,兩幅LeBron的大畫像就令我印象深刻。我按了下門鈴(上面還寫著“使勁按”),一位情緒歡快女性出現在陰影裡。“不好意思,”她為我打開了門,“我們不太開燈的。”
而LeBron現在甚至都不在公司(我只是來參觀,採訪在第二天)。房間裡的展示櫃擺了他幾雙簽名鞋——他與Nike的贊助合約2000萬一年——而辦公桌上的銘牌寫著“King James”。為了這次採訪,我與他的顧問鬆談了好幾個月,被推遲了好幾次,因為他在去年夏天決定與騎士簽下2年4220萬的合約,引發了無數“地震”。
在已經被推廣為“LeBron James的家鄉”的阿克倫,居民們能時常見到LeBron在拍攝或者與兒時好友建商業夥伴Maverick-Carter一起吃牛排(LRMR公司裡的M就是Carter,R是Rick Paul和Randy Mimms,全是LeBron的心腹)。
雖然LeBron住在有眾多警衛守護的豪宅裡,但每個人都知道他的地址,這也是為什麼在去年夏天傳出他可能回到克裏夫蘭的流言後,無數球迷已經聚集在他家門口守護的原因。阿克倫是他成長的地方,是他母親Gloria生活的地方,是他與妻子Savanna讀書戀愛的地方,也是他的孩子長大的地方,但就算在這個小城,LeBron的存在感仍然是巨大的。
“我在任何地方都無法過普通人的日子。”他在第二天這樣告訴我。他穿得很簡單,只是一件白T恤、灰外套和運動鞋。他6尺8寸的身軀縮進巨大的座椅,把滿是刺青的手臂搭在桌上。“我做的事跟普通人沒什麼不同,也會出門吃飯,”他說,“不是我不正常,我也不想說我的自我有多麼膨脹,但……”
當我問他是否想念默默無聞的日子時,他說:“那是太久以前的事了,我已經不記得了。”
30歲的LeBron已經有資格躋身籃球最偉大球員的行列,但就算未來生涯還很長,他已經開始籌劃建設自己的商業帝國。他已經靠商業代言、投資和球隊薪水賺了接近5億美元,但他仍然在設計未來的藍圖,他的預想中還有一個巨型的娛樂集團,要與他的個性、慈善、家庭價值、為球迷服務相輔相成。
好萊塢的大門已經對他敞開。他成立了斯普林山製作公司(名字的來源是他在六年級與母親生活過的地方),這家公司與Disney合作出品過LeBron傳記劇集《成為》,推出過以LeBron為原型的真人秀《倖存者的悔恨》。有消息稱他們還接近與CNBC電視臺達成合作,將在黃金時間推出新劇。
LeBron在WME娛樂有限公司德經紀團隊正準備一出新的電視劇集,想要在業界徹底站穩腳跟,但現在在創意和資金準備上都有所不足。LeBron雖說自己對體育轉播行業沒有興趣,但還是與著名諧星Judd Apatow、Bill Hud(著名脫口秀《週六夜現場》中的喜劇明星)合作過節目《車禍》,他就扮演了自己。
Apatow表示:“在試映的時候,LeBron是讓大家笑得最多的一個。你最怕的就是他這種級別的巨星不願意配合你搞笑,害怕對名聲不好。但LeBron真是個好演員,他也超有幽默感,我們有很多即興表演,他真的很擅長。”
James也承認,在紐約拍攝《車禍》的時候自己很緊張,就像第一次打NBA比賽一樣。去年夏天,他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為了準備拍攝,他甚至要Carter和Mimms幫助自己練習劇本。“我只想做好準備,當時真的非常緊張,直到他們說‘開始表演’的一刻。”他說。
他在WME的經紀人,同時也是合夥CEO的Eric Immanuel就把他的斯普林山製作公司比作Mark Wahlberg(好萊塢影星)在WME的成功推廣。“LeBron和Maverick的優勢之一就是,他們依然很好奇。”Immanuel說,“你可以向他們提任何點子,沒有什麼創意是糟糕的。”
斯普林山製作公司正準備在洛杉磯開設辦公室,Carter雖然生活在阿克倫,但時常去Beats品牌創始人Jimmy Iovine家裡做客。Iovine說:“他們真的非常聰明,非常瞭解流行文化的潮流。LeBron非常有商業頭腦,他絕對不因循守舊,這是非常重要的特質。”
Iovine在2008年就開始與LeBron進行商業上的合作,LeBron投資了Beats品牌,Iovine則做了他的紀錄片製片。“他做明星和做運動員一樣天賦十足,經理都不用管事了。”Iovine說,“他的整個團隊都特別團結,簡直像軍隊一樣井井有條。”
他們推出的《倖存者的悔恨》講述的是一位一夜暴富的籃球明星的故事,現在已經準備在亞特蘭大拍攝第二季。《不受打擾》則是講述關於LeBron、Richard Shermin、Johnny Manziel(都是NFL著名球星)的紀錄片,裡面有許多內幕故事和花絮。
LeBron在推特上有1870萬關註者,他的更新和互動也很頻繁。“LeBron現在做的這些事是當年Magic和Bird做不到的。”特納廣播公司主席David Levie說,“他的影響力非常大,而且他也非常瞭解自己的能力。”
與此同時,Disney也開始預訂《成為》更多集數,這部半小時長的紀錄片講述了關於頂級運動員奮鬥的勵誌故事。LeBron是最初的原型,他希望未來能拍攝Serena Williams、Tom Brady(NFL著名球星)和Shermin的經歷。
“他們做得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業,”ESPN電影部門副主管,同樣也是《成為》出品人的Cornell Sher表示,“他們有些非常棒的想法和策略,絕對不是單靠LeBron的名聲打響品牌。”
“我們試圖在22分鐘裡講好一個複雜的故事,向觀眾展示他(LeBron)在成長中經歷的艱辛,家鄉人民如何幫助他和他母親的生活,離開家鄉對他來說究竟有多難。我們也得到了很多他本人的建議,比如如何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可不可以加入動畫效果,如何把轉場做得更好等等。他對這個項目非常熱情,顯然,這是因為他願意,而不是因為他有這個能力。”
LeBron和Carter對於各種商業項目的考量是非常謹慎的。他的財務顧問說:“LeBron是那種很罕見的人,他非常清楚什麼適合自己而什麼不適合。他在貧困中長大,自然喜歡掙錢。但他絕對不拜金,我見過他拒絕很多鉅額支票,只因為他覺得那麼做是不對的。”
所以LeBron只做鞋,不做古龍水、飯店或者連鎖酒店。他對於數字相當敏感,直覺又相當準確,幾次投資都用對了地方。他在2007年從入股10%,成為自行車品牌Cannondale的小老闆,兩年後他賣出股權,大賺一筆。在熱火的最後一年,他也賣掉了自己在Sheets能源公司的股份,淨賺達到七位數。而在蘋果收購Beats品牌之後,他的資產也增值了3000萬美元。
成為商業大亨的運動員絕對是異類,在NBA也只有Magic Johnson成功擁有了一支超級球隊和電視臺。對於很多運動員來說,他們在商界還只是名氣大於實力。37歲的Brody才算成功為自己打開市場;30歲的Carmelo Anthony也剛創立了一家科技投資公司。但他們都沒能達到如今LeBron的境界,他一年的代言收入達到4200萬,為NBA最高,在他之後的Kobe為3400萬。
LeBron很懂得吸取前輩經驗,他在談到Michael Jordan的生涯時表示:“贏球是最重要的,只要贏球,一切都會井然有序,不管是廣告還是電視曝光率還是球鞋銷量都會增加。他(Jordan)真是有天賦,還懂得利用天賦,我們都得向他學習。”LeBron說。
現在LeBron的重心自然還在籃球上——特別是在克裏夫蘭奪冠——他明白這就是他最好的時機。
“在你最火的時候,最好讓形象多元化。”BrandFire品牌形象推廣公司的CEO(他與Brody的個人公司有合作業務)說,“假如你在生涯的低谷期做推廣,只會看起來更加絕望。LeBron很分得清主次,籃球第一好萊塢第二,但他為自己的未來打的基礎已經遠超過籃球。”
LeBron個人是偏愛喜劇的,最喜歡看的就是Will Smith(好萊塢著名影星)的情景喜劇《新鮮王子妙事多》。“我真希望這劇每天都能播。”他說。他透露自己最近在電影院看的片是《美國狙擊手》,“我不會叫別人把電影送到我家門口,我會自己去影院看。”他說。
對於好萊塢的種族問題,LeBron不願置評,但他還是表示:“能為更多人創造工作機會,我認為這確實有特殊的意義。”
斯普林山製作公司推出的所有作品都是為了宣傳LeBron,CEO說:“我給他們的建議是發揮優勢,不要去做大家都在做的東西。”
但一位好萊塢經紀人在接受採訪時認為,LeBron的製作公司要想在好萊塢取得真正的成功,他們必須做出與LeBron本人無關的產品。“如果他們能做到,就有成功機會。但如果做不到,他們的前景會隨著LeBron的生涯一起走下坡路。”他說。
當我把這個理論告訴LeBron的時候,他說自己的公司是他本人以及他的價值觀的
{ad/custom_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