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球隊 才能把餅做大 ( 新聞轉貼兼討論 )

印地安佬斑鳩 發表於 2015-3-23 23:58:43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 7493
中國時報【廖德修╱特稿】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3月22日週日 台北標準時間上午5:50

中職開幕戰昨於桃園熱鬧開打,去年除地主桃猿隊票房成長,其他3隊觀眾人數下滑11%至37%,加上電視轉播權凸槌,也影響到實際營收。一位代理商表示,美日職棒廣告是大宗收入,中職長久以來卻都依靠票房與轉播金。

有了前車之鑑,今年4球團在球季開打前敲定電視轉播權,不利因素去其一,接下來就要設法找回流失的球迷。猿隊教頭洪一中表示,在職棒圈打滾20幾年,發現球迷口味漸漸轉變,來球場除了看比賽,還要兼顧吃喝玩樂以及舒適的環境。

猿隊搬到桃園4年多,洪總頗以球團主場經營成果自豪。他說,以地理環境而言,桃園球場最偏遠,球迷卻越來越多,並不會被交通因素阻撓。此因球場內該有的都有,球迷即使攜家帶眷也不必擔心;何況除了球賽,還有大大小小的活動,讓球迷有所期待也很有參與感。

今年看得出其他3隊都在效法猿隊的主場經營策略,如整修球場與場邊活動設計,甚至啦啦隊擴編與強化等,或多或少都有猿隊的影子。但不管是學習還是抄襲,重點是營造氣氛,吸引球迷進場,有人潮才能帶動錢潮。

此外,中職2009年起即走回頭路,一轉眼進入第7年,就算興農、兄弟轉手,還是只有4隊。對戰組合僵化成了罩門,必須設法增加第5隊、甚至第6隊,才有機會把餅做大,而這也是新會長吳志揚上任後必須努力的方向。

新聞轉貼自:Yahoo! 運動

-----------------------------------------------------------------------------------------------------------------------------------------

雖然已經算是"舊聞"
但還是忍不住貼上來和大家分享、討論

其實最早有屬地主義應該是統一獅吧
不管是對球場的經營管理還是各式企劃活動
老舊的球場也在有限度內做最大的改善

桃猿真要說,大家學的只是他撈錢的"全猿主場"和辣妹啦啦隊
好吧...這不是討論的重點

中職近十年來最獲大家熱烈討論的是"球隊擴編"
筆者認為擴編是好事
但不應該是"因為擴編可以把市場做大"
而是"把市場做大,彈藥充足後擴編"

要4支菁英球隊爭一塊餅還是6支平庸球隊爭一塊餅

以近2年來說
進場球迷越來越多是有目共睹
春燕真的來了
但這卻不是擴編的好時機
筆者的疑慮是
1.
選秀的新人素質參差不齊
稱得上即戰力的屈指可數
而二軍制度不夠健全
一、二軍實力落差太大
你很難期待下到二軍的球員可以累積什麼經驗值
2.
經紀、自由球員制度不健全
不管是一年一約或是複數年合約
到期的球員往往只有和母球團重簽合約的選項
這是不好的(或是領隊之間的默契?)
球員沒有什麼流動,球團也鮮少交易,大大削減球員的良性競爭
新球隊的球員實力絕對比不上現有4隊
想想歷年來新加盟球隊的慘樣吧
沒有健全制度,新球隊哪來的好手
這樣的球隊真會幫聯盟把餅做大?

餅不是靠增加新球隊(新辣妹啦啦隊?)就可以做大的
這並不是對戰組合僵化的問題
二軍的質量夠健全
在有了提升"質"的環境後
加上完善的自由球員制度
讓球員有正常流動才能增加球員間的良性競爭
讓"質"可以有再向上提升的動能
也才有討論"量"的空間
在這樣的環境下
不僅舊有球隊良性競爭向上提升
新球隊也有"正常"補強的空間
縮短兵源不足的陣痛期

球迷要的是精采的比賽
而不是像以往興農、金剛、太陽...那樣一面倒的蹂躪賽
盲目的擴建只會讓球賽素質向下沉淪把餅越做越小
想想過去放眼未來
不應該短視近利把碗弄破 本帖最後由 印地安佬斑鳩 於 2015-3-24 10:22 編輯

已有(9)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saizenes 發表於 2015-3-24 02:07
難得有篇好似正常的貼文...不看棒球看不懂
jawf 發表於 2015-3-24 16:28
請問當年把餅做小的理由是什麼
變成四隊了比賽才會不像六隊時那樣強弱分明 比賽會更精彩
這句話言猶在耳
怎麼今天又說什麼把餅做大這些論點
請問當年是誰說要縮為四隊的 走回頭路不用道歉嗎
繞了一大圈又是數年
早在六隊要變為四隊 愛看棒球的我就十分無言
球隊多 其對戰組合就多 如此比賽才精彩
從美職 日職都可以看到其對戰多樣性來吸引球迷
只有我們反其道而行 認為四隊才精彩
看到今天又要弄出一兩個球團增加可看性實在是相當感慨
若當年沒減隊 我們選出的國家隊會差嗎
職棒從頭到尾就是培養球員的地方兼磨鍊身手的戰場
不賺錢除了球員的小問題 最大還是在不會經營球迷
像兄弟那樣會經營球迷還會倒的情況畢竟不多
但如果你無心經營球迷 就好好培養球員吧

PS 當年六隊變四隊 兄弟的洪大老闆可是出力不少 不是像前黃會長請義大接手牛隊  
      而是想從當年的中信和誠泰獲取好球員彌補象隊的不足人力
      而兄弟的討論版更是熱烈討論哪個球星可以來象隊   實在無言
      從高層到球迷全都是希望得別隊的戰力 一點也不覺得縮隊有什麼不好
      而中職就是這樣沈淪的
      
      
印地安佬斑鳩 發表於 2015-3-24 20:17
當年當然不是這麼單純的增加精采度而把餅做小
而是簽賭事件雪上加霜,逼迫聯盟不得不為

職棒14年(2003)TML整併成誠泰太陽與第一金剛加入CPBL
十足的話題性,讓現場觀眾緩步回流
職棒球隊由4隊增加到6隊

職棒15年(2004)
誠泰銀行從冠名到完全接手,球隊從誠泰太陽改名為誠泰Cobras
第一金剛則由LaNew接手,改名LaNew熊
這年觀眾也小幅上揚

職棒16年(2005)
上半季一些繪聲繪影讓觀眾小幅下滑
同年7月隨檢調搜索,假球案正式爆發

職棒17年(2006)
隨假球案影響,觀眾大幅下跌,場均少一千多球迷入場

職棒18年(2007)
假球案再次爆發
不同16年多隊涉案,職棒18年的假球直接重創中信鯨

職棒19年(2008)
誠泰Cobras退場,由米迪亞系統科技接手,改名米迪亞暴龍
同年相信棒球迷都知道黑米事件
這記重拳,無疑對喊退場多年,且經歷2007大量球員流失的中信鯨更沒有待下去的理由
於是年底中信鯨退場,米迪亞暴龍除名
的確
這年年底的擴大選秀,各隊都"用盡心力"想網羅中信鯨、米迪亞與旅外的大牌球星
職棒球隊變為4隊

發展至此,相信就算再有心的企業也不敢貿然進場

職棒20年(2009)
經過黑米事件後
中職大誓師,誓除不法,杜絕假球
政府各相關機關也大力介入輔導、背書
(不論是發展城市棒球、協助職棒二軍建制還是檢警調的強力支援)
加上2008年底擴大選秀加入不少以曹錦輝為首的旅外球員
本年進場球迷呈倍數成長,平均人數3742
好景不常,年底爆發黑象事件
此後三年,場均觀眾皆不到三千

職棒23年(2012)
年底經黃鎮台會長斡旋,義聯集團接手興農牛,改名義大犀牛

職棒24年(2013)
擁有廣大球迷的象隊苦撐四年後
年底終於也不支倒地,由中信接手
為回應廣大象迷,僅在舊隊名前冠上母企業名稱 - 中信兄弟象

以上簡易歷史年表
回顧覆最近一次從4變6到6變4的過程
不論時報鷹、味全龍、三商虎、中信鯨或是米迪亞暴龍的消失,在在都看得到"假球"的影子
有的是事主,有的則是不願在這樣的環境下經營

我不認為現在的環境,6支職棒球隊選出來的國家隊會比4隊來的強
職棒環境可以磨練選手的球技沒有錯
但前提是"質"要夠,現實生活中沒有"數大便是美"這回事
尤其是旅外風行的現代,稍有實力的球員都不想待在國內
影響的是沒有即戰力新人,新人素質大幅下滑
是否應該等制度更健全完善再來談擴編的問題

最基本的就是自由球員制度
目前的制度是
年資滿6年即可申請旅外,年資滿9年者即可申請成為自由球員 ( 年資以登錄在一軍125天的第一年起算 )
以24歲正式站穩一軍來說
成為自由球員都33歲了
這樣的自由球員真有球隊會要?
連水溫都不用測試了,百分之百會跟母隊續約 ( 張建銘 )
縮短自由球員年限
讓真正有實力的選手在黃金期變自由球員讓各隊搶人
只要開了第一槍,自然會帶動球員奮發向上的決心
球員的價值自己爭取,不要每年調個薪都要看球團臉色
這會比統一獅領頭的"複數年合約"更來直接有效
沒有球員的流動
就算再精簡成3支菁英隊互打也沒搞頭

當然還有很多不夠完善的制度
在這裡就不一一探討

很多事物都應先求質,再求量
要提升球員的"質"
就是要妥善運用鯰魚效應
在職棒裡只有資方退一步讓勞方更自主
才能互利互惠,一起向上提升
球團真的不應該用一般社會企業的思維管理 ( 或壓榨、測試底限 ) 球員

最後 ~ 辣妹啦啦隊只是一時,這種買櫝還珠的行銷手法....是否該回歸本質了
本帖最後由 印地安佬斑鳩 於 2015-3-24 22:41 編輯

jawf 發表於 2015-3-26 11:38
印地安佬斑鳩 發表於 2015-3-24 20:17
當年當然不是這麼單純的增加精采度而把餅做小
而是簽賭事件雪上加霜,逼迫聯盟不得不為


我同意大大的六隊選出的國家隊不一定比四隊選出的球員強的可能論點
但我必須再說明一下我個人的論點
主要我是認為假設每隊的球員是二十五人
四隊就是一百人 六隊就是一百五十人
如果要從職業球隊中選人才 一百五十人是比一百人 選擇性多了很多
前題是這一百五十人中都是合乎可用戰將的水準
再者假設每隊可以培養出五到十位之所謂的明星球員
則四隊就是有至少二十人到三十人 大概
六隊則是有三十人到五十人左右
選擇性就多出許多
尤其是萬一有人培訓受傷 也有多些人力可選擇
將六隊打回四隊 被選進來的球星必定會壓縮原母隊新人可能的上場機會
中職的新人在我個人看來是中外職棒離職率頗高的職棒吧
美國培養新人除了他實在不行 也會有大約三年的觀察期
我常常看到選秀進的新人 如果是選秀順序後位者 少有在隔年還能看到
因為二軍的空間就是那麼點大 來年的新人也會令今年的新人必須走路 原因就是戰力不符
想想看我們的四級棒球的球員數有多少人
最後為了不就是那四隊的一二軍總人數不過四十名左右的位置
把餅作大就是為了這些未來的職棒新兵有其上場的空間展現其可能球技
以義大林瑋恩為例 若不是他在曼尼來的期間異常突出
我認為他也是走路名單中的其中一員
所以當年縮為四隊時我感到職棒又回頭了
加上看到球迷得意洋洋討論母隊可得哪些球星 增加明年奪冠機會 老實說很火大
再以中信兄弟的林威助為例 如果他的傷好全了 實力恢復到日職身手
外野誰該下場 若加上周思齊也可以守備 又會打壓誰的生存戰場
球迷不能因為餅作大 強弱分明 覺得是大人打小孩 就忽視對戰組合增加的可看性
小孩即新人也是可以成長為大人即球星的不是嗎
我認為縮為四隊只是壓縮同隊同位置之明星球員的上場空間
如果周思齊沒因縮隊而繼續在母隊同樣是可以發光發熱的 同理其它球員也是如此
或許是因為牛隊若消失則其它三隊就打不下去才找義大接手
但若當時有個有遠見的愛棒球重量人物能想辦法找大企業接手
今天中職也不至於如此的境地
我們只是靠運氣來打贏美日韓等強隊
濃縮人才和增加人才 我認為後者的未來可能變強的機會比較高
不是絕對 但碓是正道
如果美日韓也來縮隊 我想該國有天分的新人也只能走路離職了
所以中職前幾年做的鳥事才令我感慨萬千
而棒球人才也是這樣一年又一年地消失當中
職棒的發展就是讓有天分的球員能培養成球星
若認真培育 六隊是比四隊更能讓棒球更加壯大的
僅為個人觀點 謝謝版大的指教 謝謝 感恩

本帖最後由 jawf 於 2015-3-26 11:45 編輯

印地安佬斑鳩 發表於 2015-3-26 23:52
jawf 發表於 2015-3-26 11:38
我同意大大的六隊選出的國家隊不一定比四隊選出的球員強的可能論點
但我必須再說明一下我個人的論點
主要 ...

很感謝有人認真的討論
希望潛水的朋友踴躍加入

先回應國家隊的問題
基本上我認為選訓是最大的問題
不管4隊6隊
我們永遠只相信旅外、CPBL大牌球星
不太重視球員的近況如何
就算他們集訓受了傷
基本上就是帶傷拚
除非很嚴重,不然換人的機率並不大
這種思維不改變
就算職棒隊伍變10隊也沒用
台灣的棒球環境
所有的球探能力也是個問題
棒協派出的球探如此
職棒的球探亦如是 ( 洋將、黃志龍...etc )

我贊成職棒擴編
但前提仍是我先前說的"鯰魚效應"
目前職棒球員基本上就是被母隊綁得死死死
球員是球團的不動資產
幾乎沒有交易,不會跳槽
每年談薪是漲是跌全看母隊心情
一灘死水的環境容易使球員產生惰性

我的想法是比較偏向美國那樣的自由、開放市場
要在薪資方面切斷球團對球員的絕對主導權
若有新(心)的企業願意投入職棒市場
應該沒有人想爛個幾年,靠高順位選秀慢慢改善體質吧
若有完善的自由球員制度
新的球團可以靠簽自由球員縮短球隊的陣痛期
自由球員的身價靠自己努力去爭取
球員不同的合約年限與金額
搭配年資保障與薪資上限等條例
使累積過多同位置一線球員的球團進行交易
MLB為什麼大家都那麼拚命
說穿了理想面它是世界頂級的舞台
現實面大多數都是為好合約 ( 錢 )

我知道我講的太理想化
因為沒有辦法杜絕球團密室協商
球團甚至可以不說理由的封殺球員
這不是一個職業棒球聯盟應該有的現象
brianssh 發表於 2015-3-27 10:55
我個人有一點想法,從職棒元年開始看球,基本上不是看直播就是到球場看球,一直到職棒10年,味全龍隊解散,我從此不再追中華職棒,應該這樣說,從職棒第一次簽賭之後,如果不是因為純粹喜歡龍隊,我也不太看中職,為何?? 因為沒權沒有精采度可言阿.....

不管事4隊還是6隊,我想吸引球迷的不是這些吧,早期職棒4隊,對戰組合也很少阿,不是幾乎場場爆滿,特別是龍象大戰,買的到票嗎,反觀現在,以目前的國內職棒情況,再增加一至二隊,請試想一下,以目前台灣球員得球季跟素質,比賽會精采嗎,不精彩的比賽,有球迷買票嗎....這才是個問題吧~~~~

版大有隊說得好,台灣真的很不重視全員本身,先在看看早期退休的球員,簽賭的和不出名的不談,這幾天新聞中的小鋼砲陳彥誠,去當馬路工啦,諸如此類的,有被追蹤到的還有沒被追蹤到的,光職棒元年到10年間算是職棒黃金前間的球員,轉業成功的有多少呢.....

以目前台灣職棒的球員薪資跟被重視的程度來說,一個年輕有潛力的選手,真的會選擇留在台灣嗎,當然不會,這幾年有多少球員出走阿,日本的,美國的,等到那邊沒啥機會,再回台完來打,看看老王,還在努力的嘗試中,現在叫陳偉殷回還打中職,看人家理不理他.....

先在台灣職棒問題真的很多,光是簽賭事件就層出不窮,總結就是制度問題嚴重,一個球員能打到幾歲,40歲算強了吧,這是少數,台灣我看平均33~35就差不多了,這些人從小孩開始打了近半輩子棒球,不到40歲退休,退休即失業,再讓他們球員期間摳門一點,這些老本可以吃多久,轉業重工沒話說,轉業不成功的呢........

這些問題不先解決,別談增不增加球隊,光是簽賭事件早晚都會再發生,再發生的一兩次,我看中職就要解散了吧....其實想想都很心痛,由時候會想說,如果沒有職棒七年的簽賭事件,今天的台灣職棒是不是會更佳精彩呢,是不是有可能是在台灣的球隊球場中看著王建民和陳偉殷的王牌對決呢........唉~~~~
印地安佬斑鳩 發表於 2015-3-27 14:14
只有一點不太同意
球員退休不應該要國家照顧
雖然退休比一般社會人士早很多
但比竟他是"職業聯盟的職業球員"
政府需要做的是"教育"
全台從上到下各球隊的教練人數就是那麼多,有能力者得之
剩下的想轉投資、轉跑道由政府協助輔導、提供資訊才是對的
而不是想要的工作拿不到就叫做政府不重視不照顧
中外球員都有退休轉行活出一片天的例子(轉貼自中時電子報)

另外防堵簽賭部分
現階段我覺得已經算不錯了

的確中職球員對照美日韓的薪水是有點低
但相對的也要對照球員的素質與社會結構
中職可以做的就是把球團和球員間的羈絆拉開一點
近年已有球員選擇經紀公司負責合約
雖然某經紀公司專門師職演藝人員,在棒球圈不見得夠專業
但這也不失為很好的第一步
強迫球團培養優秀的球探,取己所需
避免類似不符戰力來來去去的洋將或黃志龍的失敗投資事件再次發生

其次一定要修訂阻止進步的"9年取得自由球員資格"條例
我的想法是在訂定球團薪資上限的前提下
新人合約一律四年起跳,簽約金、合約交由球員所屬經紀公司或自己與球團接洽
最快四年約滿就可以成為自由球員
( 合約內容依球員能力可以比照大聯盟分一、二軍合約或附加激勵條款等 )
其後合約是長是短,與何隊簽約亦交由球員所屬經紀公司或自己與各球團接洽
舉jawf網友的中信兄弟象為例
假如每個球員都有或長或的合約在身
林威助也身體健康競逐外野先發
考量爆滿的外野、球員合約與意願
將會迫使球團作出交易、買斷、釋出之類的選擇,增加球員流動
個別談判的合約也將使球員為合約更激勵自己
有光明有希望,也會帶動三級、甲組的選手有動力前進真正的"職業聯盟"
不然球員被球團綁死,每年談薪都一堆球員不快樂,這樣會進步?
要讓球員有拿高薪的機會
也要讓球員對自己負最大的責任
台灣職棒簽賭不可能完全根絕
我相信完善的自由球員制度會讓球員涉賭機率再更低

最後還是那點
所有的東西,不杜絕萬惡的領隊密室協商,一切都沒辦法前進
聯盟不夠力、制度不完善,被領隊綁架
才是讓棒球發展停滯不前的元兇
這亦如逆水行舟 ~ 不進則退
所以在國際賽遇到強隊我們只能靠運氣 ( 中國? )
當然提升棒球實力還有其他因素
但從上做起往下紮根往往是最快的途徑

現實點,誰不想名利雙收
要讓真的有能力者能得之才會互相向上拉抬、提升 本帖最後由 印地安佬斑鳩 於 2015-3-27 14:56 編輯

ccperfect 發表於 2015-4-1 00:01
現在台灣的環境,
經濟感覺不是很好...

體育運動~還有辦法做大嗎...!!!
印地安佬斑鳩 發表於 2015-4-1 14:19
我只能說做生意沒有包賺的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重要的是吸引球迷進場
再來是周邊的商品,贊助,廣告收益與活動企劃
這些不是單單認養主場,擴編啦啦隊,鹹濕開球就可以的了
重點還是在球員本身的球技

比起請那些來來去去的洋將 or (對不起,要再提一次)黃志龍
不如請一個夠專業的球探和有商業談判能力的領隊(經理)
不想請專業球探和頭腦清楚的負責人那就繼續花冤枉錢吧
要節流,但錢也要花在刀口上

如果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如何進步與走得長遠
而這樣的企業
談何競爭力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