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死前演講:演繹別人的故事 賠上自己的感動

Maeve 2015-4-1 10:01:22 發表於 追星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1236

張國榮


       


網易娛樂4月1日報道 張國榮先生曾先後主演過三部李碧華的作品,所飾演的角色包括:香港電臺制作的《歲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電視劇,1980)的景生、《胭脂扣》(電影,1988)的十二少及《霸王別姬》(電影,1993)的程蝶衣。2002年2月22日下午,張國榮應盧瑋鑾教授之邀,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人文館內進行了一場兩小時的演講及答問會,圍繞的主題是「如何演繹李碧華小說中的人物」,跟學生暢談其如何演繹同一個作家筆下的不同人物。講座中,座上教授及學生先後提了二十多道問題,內容主要圍繞張國榮如何演繹李碧華《胭脂扣》中十二少及《霸王別姬》中程蝶衣兩個富爭議性的人物,以及其戲裏戲外的演繹心聲。

張國榮演講全文:

我跟李碧華是好朋友,主演過幾部碧華的作品,都是好戲!在我眼中,碧華的作品是成功的,有美而壯烈的內在,故事往往能抓住人生最光輝、最燦爛的剎那加以發揮。而我欣賞碧華小說中那種坦蕩蕩的、毫無保留的風格。

如何演繹《胭脂扣》中的十二少

我主演的第一套李碧華改編作品是《我家的女人》,但由於當時此類題材並未流行,而內裏有關中港兩地的意涵也沒有引起太大的回響。

之後就是電影《胭脂扣》。當中「十二少」的角色最初選角是鄭少秋,後鄭因沈殿霞(按:鄭少秋前妻)懷孕而辭演,故由我接手。最初接到《胭脂扣》的劇本,我的戲份只有三頁紙,對白的總數不過是十多句而已,工作量只有十天左右。

事實上,在《胭脂扣》原著中,十二少這角色的重要性遠遠不及如花,但我接手此戲,到往試造型——一襲長衫,如此風度翩翩——直教人覺得,這角色根本是為我度身定造的。碧華為我的魅力所打動,於是特別為我增寫戲份,而導演關錦鵬也把我的拍攝期增至二十多天,電影最後以兩個不同年代的雙線形式發展。這也許說明了,我是一個有魅力的演員,對一個作者而言,或從商業的角度而言,我對觀眾有著一定的吸引力跟叫座力,這正是市場的基本需求。基於上述的原因,故在電影版《胭脂扣》,十二少這個角色的著墨遠較原著為濃,因此這部戲更令我獲得「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而在我所演過的角色當中,個人最喜歡的是《胭脂扣》中十二少的角色,當時導演關錦鵬的拍攝很開放,角色情感的表達絕對是義無反顧、毫無保留的,就這點而言,我覺得是關錦鵬導演對我的重視與提升。對於《胭脂扣》這部戲,有人覺得關錦鵬放大了女性的執著,我的看法是:碧華的原著故事本如此,人物本如此。

至於十二少這角色,實在是相當復雜也是相當簡單的,他舍得為如花放棄豐厚的身家,但在生死抉擇之時,又表現得極其懦弱無力,乃至逃避。基本上,我覺得十二少是一個「色鬼」,也是一個「無膽鬼」,演這樣的角色是一項挑戰,因為在這個人物身上,充滿了「性」與「愛」的張力。

而李碧華的《胭脂扣》最能吸引人的一點,是她能寫出人物那種醉生夢死和為愛傾盡所有的感覺,又能引領讀者進入她精心經營的情調和氛圍中,使讀者可以不斷follow故事的情節。前些日子小思曾介紹我看一篇李碧華的新作《吞噬》,也是一篇寫得十分出色的作品。所以碧華的作品,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演繹她筆下的角色前,先就對角色有了好感。

而《胭脂扣》電影版跟文字版的結局是點差異,這點呈現的是導演跟作者利用影像跟文字兩種媒體表述故事時的不同考慮,但無疑電影版本的戲劇性較濃,這也是必要的。


如花與十二少的愛情


有人置疑,以《胭脂扣》中十二少所服的鴉片份量,結果是如花死了而他竟能逃過大難而茍活,是否有不合理之處。關於這點,碧華的解釋是:「十二少是一名富家子弟,自小豐衣足食,故身體底子較為妓的如花為佳,抵抗力也較強。」而我的意見則是,如果十二少死了,《胭脂扣》便無以為戲了,而且世事無奇不有,本就沒什麼不可能的。

至於故事中,「殉情」的情節是如花一廂情願的設計毒害,她趁十二少意識模糊之際餵他食鴉片,本質就是「存心欺騙、蓄意謀殺」,但在電影的結局裏,潦倒而活得不堪的十二少,見著如花的鬼魂,竟對她的身影哭訴「對不起」,這當中是否有矛盾?

但事實上,十二少又何嘗不知如花的用心,惡毒卻也可敬,這個女子為他香消玉殞,苦苦等了他半個世紀的時光,而他實在負擔不起這麼沈重的感情,也不敢跟她同死。因此,十二少要致歉的是他對這個女子真情的辜負。這跟如花蓄意謀殺他是兩回事,因為到底如花死了,而他卻活了下來。

關於電影《胭脂扣》的結局,剛才這位同學說,不解如花既然見到年老而又活得潦倒的十二少時便對他死了心,為何仍要把胭脂匣還給他。

你是否還沒戀愛過,所以才有這個問題?一個未曾真正戀愛過的人,在感情上還是一個小孩,他不會知道愛情會令人何等的刻骨銘心,也不會明白戀愛裏的人有時現那種既復雜又矛盾的心情。愛情絕不是A+B=C這麼簡單的事。胭脂匣是十二少給如花的定情信物,把如此重要的東西歸還,表示一切完全結束,如花那多年來的苦苦等待,終於可以真正劃上句號。


《霸王別姬》的結局處理


至於《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結局很吊詭,較之原著的原局相差甚多。原著是另一個「虞姬」菊仙死了,霸王段小樓「渡江」南臨香港,數十年後重遇年邁的蝶衣,洗盡鉛華的二人在澡堂裏肉帛相見,只是他們都老了,一切曖昧的、似是而非的情感都淡了!電影則大刀闊斧的刪了南來香港這一筆,只交代飾演「虞姬」的程蝶衣在臺上自刎,而「霸王」段小樓喊了一句這個「女子」在現實生活裏的小名,而後臉上浮現一抹充滿懸疑的笑,一切就此打住。

其實電影這個結局是我跟張豐毅二人構思出來的,因為我跟他經歷了電影前部分的制作跟演繹,都有感在大時代的浪濤中,電影是難以安排霸王渡江南來的!畢竟文化da革命這部分是很沈重的戲,經歷了這段,實無必要好像小說那樣再安排他們年老的重逢,這會令「戲味」淡了。結局他倆只要憑著彼此昔日的感情和感覺憶起對方,輕輕帶過就可以。

我與張豐毅一直著眼於兩個角色之間的感情發展,尤其是蝶衣對師哥感情的變化:由起初蝶衣對師哥的傾慕;至中段師哥愛上菊仙,蝶衣仍固執的愛戀這師哥;到尾段,蝶衣年華老去,不返當年,然而與此同去的,還有他與師哥的一段感情。所以蝶衣的死,總括而言有三個原因:一是虞姬個性執著,要死在霸王面前。故事中,蝶衣其實就是虞姬,虞姬也就是蝶衣,二人的命運是互相影疊。「霸王」既已無用武之地,與霸王演對手戲的「她」——虞姬,是再也不能茍延其情的了,故死也要死在霸王面前。第二、蝶衣想以自殺來完成故事的情節。蝶衣是一個有夢想的人,他喜愛舞臺上那種熱烈生動的演出,也只有舞臺上與師哥合演「霸王別姬」時,他才能遂其心願與師哥成為真正的一對。舞臺是蝶衣實現其夢想的地方。所以當蝶衣發覺在現實生活裏,他與師哥沒有了以往那種親密的感覺時,他寧可選擇以虞姬的角色來結束他的生命,做一場真正的「霸王別姬」。第三、年華老去,不能接受,蝶衣選擇自殺,因為他是曾經那麼芳華絕代而又顛倒眾生過。由此可見,主角二人的感情根本無法走出「霸王別姬」這個典故,是最合理和最具戲劇性的處理。

而且以程蝶衣的性情,他是怎麼也無法接受這樣的愛情:霸王已無用武之地,要在「她」鉛華盡洗之際茍延情感,是難堪的局面。現實生活裏,程蝶衣是個放縱的人,卻也因此,「她」不能接受現實走到惡劣之境。

再者,在我們理解中的「別姬」程蝶衣,是一個有夢想的「女子」,「她」向往舞臺上那種熱烈生動的演繹,也只有在舞臺上,「她」才有最真實的生命。所以,讓「她」死在舞臺上,是最合理,也是最具戲劇性的處理。


同性戀的話題演繹


小說版的《霸王別姬》,李碧華在同性戀這一主題上的表述和態度是比較明顯、寬容和自然的。然而陳凱歌改編的電影《霸王別姬》,卻充滿了極端的「恐同意識」,扭曲了同性戀獨立自主的選擇意向。

或許我的確是顛覆了《霸王別姬》這套電影的演繹!在同性戀這方面而言,就內在題材表述,我認為導演陳凱歌的取鏡很壓抑,過分壓抑,無可否認,國內對這類題材的處理較敏感,陳凱歌有其苦衷,是基於避忌吧!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陳凱歌有許多因素需要考慮,加上他個人的成長背景,所以電影會有這樣的表現。

此外,影片能否賣掉或公映都是影響陳導演怎樣拍片的重要因素。很多人知道國內的政治審查很嚴,導致很多電影不能在國內上映。《霸王別姬》的題材敏感,故也入在被禁之列。就算這部片後來在坎城獲得金棕櫚獎,又在臺灣獲得金馬獎,中國大陸仍在禁映。然而,只要看看京劇發展流程裏的特殊狀況,就會發現臺上的夫妻皆是男人,這造就了男人與男人之間的特殊感情。這是絕對合乎人性的。

然而陳凱歌在電影裏一直不想清楚表明兩個男人之間的感情,而借鞏俐(按:飾菊仙)來平衡故事裏同性關系的情節,這便提升了鞏俐在電影裏的地位。所以,作為一個演員,我只有盡力做好自己的本分,演好程蝶衣的角色,把他對同性那份義無反顧的堅持,借著適當的眼神和動作,傳遞給觀眾。而某程度上還是要註意怎樣平衡導演對同性愛取材的避忌。張豐毅在同性戀演繹的表達上,他也很避忌。例如電影有一場摟腰戲,張豐毅抱著我的腰時,卻緊張得全身在發抖!

個人而言,我接拍一個角色,一定會事先挑選好,也做好了心理準備,在拍攝時因而有最投入的演繹。其實,早些年港臺已要開拍電視版的《霸王別姬》,他們邀請我飾演程蝶衣,我考慮了很久,終於還是推辭了。多年後我接拍《霸王別姬》這部電影,便完全可以把自己放開了,我以為一個演員應該義無反顧,為自己所飾演的角色創造生命,如此演員方可穿梭於不同的生命,亦讓角色真實而鮮明的活起來。但在拍攝過程中,作為一個演員,我的演繹必得平衡導演對同性戀取材的避忌,而我只能盡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

我以為,如果《霸王別姬》的電影能忠於原著,把當中同性戀的戲作更多的發揮著墨,這部電影於同類題材電影而言,地位必定較我後來接拍的《春光乍泄》為高。而在我演繹的過程中,基本不受原著的局限,我以為演員應有開發的胸襟,而電影亦可以是獨立於文字的,是一個開放的空間,演員可以透過全新的演繹給予角色另一番生命!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