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攝影技術發展至今也不過數個寒暑,而我個人實際運用數位攝影於舞台上的時間更是短促,因此冒昧抱持著與各位同儕先輩及後進們一起研究的理念促投了此篇文章,期待著有拋磚引玉的效果,讓對數位攝影同樣有著深切的信心與熱愛的我們能夠彼此交換經驗:正如同近十幾年來的數位革命,不但在消極方面為傳統的各類藝術資源(文字、影像、聲音)得以保存,更在積極方面加以創造出傳統所不能不及之境界。將個人式單獨累積經驗的傳統學習模式,進化成為高度網絡互動的經驗交流與彼此學習。我相信由此任憑數位科技的技術日新月異,藝術創作者也能藉此交流而趕上時代潮流,進而利用所有可能的資源來創作。
在還未談論任何技術層面之前,我想再次地強調舞台攝影的攝影倫理絕對要嚴格的遵守。如果您在正式演出時應邀做攝影,絕對的靜音與絕對的不干擾到演出者與觀賞者是一個專業舞台攝影師必須具備的第一修養。未經允許攝影的表演場合絕對不要偷拍,99% 的舞台攝影(除非製作人有特別要求或允許)都不要用閃光燈,以免干擾到演出的進行。更切勿在演出中到處轉換攝影位置尋找角度。一個舞台攝影者最重要的任務是將一場表演「盡其所能」,即使在最被限制的環境下完成任務。這是舞台攝影與其它攝影很不相同的地方(也許跟生態攝影有類似的地方)。任何先前所說原本攝影師自認可能抓到更好角度或曝光的動作,卻導致表演的嚴重被影響、甚至失敗,那麼就算攝影的結果如何完備都已無用。扮演好一個「藏鏡人」的角色,讓演出(彩排)在無任何外在影響因素下完成。單眼相機鏡片翻動的聲音頗大,相機滅音器在正式的演出中攝影是絕對需要的。
舞台攝影可以說是眾多攝影中最具挑戰、困難度最高的類別之一。
場景燈光的昏暗與不定性、主題物體的快速移動與不易捕捉之外,還有個重要的因素是其美學層次的深度再呈現(或表現)門檻要求相當高。一般而言,作品呈現於舞台之上,不論其規模大小,皆是有一定程度的藝術與媒體之整合體。不論是燈光、表演者、音樂、背景、道具、服裝、舞台設計與架構、甚至於無形營造的空間,都在這個結合體內緊密且整合地一起呈現出來。被攝體本身的美學層次已經深至一定的程度下,攝影者面對於這些不同層次美學物件的「取捨」感覺額外吃力是不難理解的。在此我用了「取捨」一詞,而不用「全紀錄」的原因:在您為相機配上了某個鏡頭、設定於某光圈快門、調制於某個焦距與焦點,而按下快門後,當時被遺留在(數位)底片之外的資訊,遠遠超過了被(數位)底片所紀錄下來的部分。因此每當您執起相機,由景觀窗對這個世界望去時,您已經在對所有的資訊做「取捨」的動作。廣義而言可以說是在「過濾」有價值的資訊 (Filtering),而更深的層面可以推展到「集中」所有注意力於一個特點上(Focusing),經由這樣的過濾與集中資訊,而能夠將所粹練下來精髓帶到更深遠的層面去。因此不要畏懼因景觀窗限制所「捨」去的的資訊,或是瞬間所捕捉到的僅僅為部分的美學物件,身為一個攝影者若能以其所擷取的影像而為原本的美學物件帶至更深更廣的意境,那麼其作品則是珍貴且有價值的。攝影老生常在教運動攝影生徒時所強調的:「記得把球給拍進底片裡」無疑的是要初學習球類運動攝影者認清誰是「主角」罷了。面對各種不同形式的舞台攝影,不同場景,不同節拍與燈光下,除了運用您過去攝影所習的光影控制技術外,別忘了時時提醒自己:「現在的主題在哪裡?」若能正確地抓住了主題,恭喜您已經成功一半了。
身為舞台攝影者所扮演的角色,不僅僅只是攝影者本身,也同時扮演著表演觀賞者、表演紀錄者、甚至表演評論與分析者。因此若要訓練自身對於舞台攝影的掌握能力,最直接的方式除了有機會多實地拍攝外,最方便達到訓練目的的方法即是多多參與觀賞各類的舞台表演。詳讀與瞭解節目單裡劇情與背景的介紹,這與人像攝影異曲同工,最重要的精髓在能事先熟悉瞭解目標物(模特兒)的特質,攝影者才能予以自然發揮,乃至於為其特性設計出更新更好的設定。在觀看演出的同時,時時的注意燈光的運用、場景的置換過程、Choreography、Posing、Transition等等演出的架構細節。例如以下的問題:什麼時候演員們正在移動為著排出下一個場景、什麼時候演員靜止等著觀眾笑或掌聲、什麼時候演員正在擺出特定表情或姿勢靜止超過一秒鐘(不要懷疑,此時正是個按下快門的好時機)。戲劇是個容易理解且易懂的訓練方式與媒介,而這一切的準備,都在未下一個難度更高的舞台攝影--「舞蹈攝影」鋪路。舞蹈常比戲劇的表現形式要抽象許多,而且表現的方式變化之大,可能很少有其它的肢體表演藝術能夠比擬。除了賴老師與侯站長所及重要法則之外(千萬別輕忽那些金玉良言,只要忽略了任何一項小細節,都可能造成整個舞台攝影任務的失敗),還有哪些準則能夠掌握及運用那些重要的攝影原則呢?
試著想像著您是編舞者,正指導著舞者們如何一步步地導演出心中所編排的舞步;試著想像著您是個作曲者,正引導著舞者如何抓住音樂複雜多變的節奏下同步進行著舞步。自數萬年前史前的人類、或是現存少數的原始原住民部落,您都可以發現舞蹈與音樂的密不可分。而舞蹈與音樂間最大的同步訊號,則是時間,或是「節奏」。以時間為依循單位的節奏不一定都是相當規律的,然而在音樂、編舞者、舞蹈者、甚至燈光控制師、舞台製作人這些所有的藝術成員彼此溝通的同步訊號也是時間,自然而然,舞台攝影師第一個必須掌握的也是整個舞蹈的節奏。也許舞蹈並沒有任何音樂播放在背景,甚至有些燈光也都沒什麼變化,試著進入舞者心理的節奏,找出舞者某個時刻正要表現的「主題」(何時只是過渡,而何時是某個舞姿的完成點,何時又是離開點等等)。抓住了「主題」您就抓住了重點,抓住了「時間與節奏」您就抓住了光影與姿態,換句話說,整個舞蹈攝影的精髓都是對焦在於看不到的東西(主題與時間)。抓住主題與時間並不定是靠著很高的快門值所抓到的,遲滯快門甚至數秒的時間,都還是可能抓到主題重點,雖然一般而言能達到高快門都會有絕大的助益,然而攝影整體的表現重點仍在攝影者本身的取捨。試想日後數位錄影的科技越漸進步的情況下,每秒三十張的影像若張張能像目前數位相機的解析度,是否數位舞台攝影將會為DV所取代?DV與DC在拍攝之初所針對的「重點」理念並不相同,舞台攝影者當然須要掌握自身的重點才能適當勝任。
一般而言舞台攝影因為許多攝影的侷限(例如無法自由移動位置、相機有包滅音裝置而許多設定鈕無法在演出拍攝進行中觸及設定等),大多以橫幅拍攝居多。然而如果您知道將攝舞目僅一人舞者(或是為強調單一主演者),則可以直幅為一般設定。但是以上列前二張圖(同一舞者)而言,雖僅為一人獨舞,由與肢體與景框架構的不同,直幅與橫幅仍有選擇變化的空間。因此選用一個您熟悉且操作方便順利(且靜音)的 Tripod Head 是絕對的重要。一個不順手的 Tripod Head 可能會導致延誤了起碼一半以上的拍攝時機。在此我並不建議某特定 Tripod Head,因為個人喜好與習慣不同,但是您對其使用的熟悉度卻是絕對的重要。大多數 200mm 以上的鏡頭都配有可旋轉的 Tripod Collar,Tripod Collar 也是個相機直橫幅快速轉向的利器。無論是 Tripod Head 或是 Tripod Collar,熟悉起碼其中一項的操作,都會讓您的舞台攝影更得心應手。
雖只是淺談舞台攝影的原則,光影的掌握也與其它類攝影一樣的重要。然而 99% 以上的舞台結構,觀眾處於暗處,舞台不重要的地方也處於暗處,而所謂「重點」的主題區域則通常是 EV 值最高的地方。因此普遍的將舞台攝影的設定預先降些 EV 值的原因,除了因為可能的暗處背景面積大之故,最大的因素還是要使那些「重點」區域別變成了 Dead-White (Highlights),也就是數位值紅綠藍全、或部分到達 255 (R = 255, and/or G = 255, and/or B = 255)。然而舞台上各種燈光的設計都可能瞬息萬變,如同上列圖右一,舞台的亮處反而變成了背景,此時攝影者對於所使用相機的測光特性則要有相當程度的熟悉性才能有效的即時掌握予以控制。有人偏好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或是平均測光,都沒有關係。最重要的原則還是攝影者做最後決定,任何測光讀數都只能當作參考。我個人則偏好設定為 3D 測光,偶爾用中央區域重點測光,而從未用過點測光,供您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