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大巨星重排中鋒篇(下):"統治力"定義的革命 (51P)

ElizabethA 發表於 2015-10-7 19:04:40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1186
在NBA50週年慶之際,官方曾評選出“50大巨星”,眾多偉大球員入選。現在,距離1996年又過去了近20個年頭,這份名單上的一些球員似乎已經無法坐穩他們的位置,後來人正取代他們。

在籃球發展的上古時代,統治內線往往就能統治比賽,因此在漫長的歲月裡,中鋒在球隊中的地位一直非常高,而當1996年NBA評選50大巨星時,中鋒位置更是一共出現了15人,為各個位置最多。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聯盟的打法也漸漸發生著變化,在外線越來越多成為比賽主導的今天,新一代的“第一中鋒們”已經很難重現老一輩對比賽的統治力,反而是那些小後衛能在外線對比賽施加更大的影響——這或許就是未來“統治力”在新時代的新定義,因此在50大重排的最後一期,我們將打破位置侷限,安排一位外線球員進入50大,頂替一位老中鋒的位置。



原50大無爭議人物:David Cowens



Cowens是上世紀70年代的塞爾提克優秀中鋒,在NBA征戰11個賽季,其中8次入選全明星陣容。Cowens拿過最佳新秀獎,榮膺過例行賽MVP和全明星賽MVP。另外,他3次入選最佳陣容(都是第二隊),3次入選最佳防守陣容(1次第一隊)。1991年入選名人堂。



Cowens的名氣不及Chamberlain等超級巨星,但卻是NBA歷史上作風最強硬的內線(或許可以去掉之一,畢竟硬到當場揍裁判的NBA球員鳳毛麟角),作為Russell的接班人,他在球場上的表現雖然略遜一籌,但作風卻保留了塞爾提克的一貫風格,非常善於用對抗和防守來鼓舞全隊。



有意思的是,作為1974年,他還完成了和Russell一樣的壯舉——該年在媒體評選的最佳陣容中,Cowens輸給了Jabbar只進入二陣,但卻在球員評選的最有價值球員中,他卻以明顯優勢擊敗天勾當選MVP,這一切都和當年Russell在1962年的故事如出一轍(當時Russell在一陣評選中輸給Chamberlain,但卻贏得了MVP評選。)



除了強硬和防守,Cowens還是NBA歷史上最會利用犯規的球員,職業生涯他場均犯規3.8次,出場時間卻多達38分鐘,他的防守座右銘就是“絕不浪費一個犯規”。與此同時,他還是NBA歷史上會傳球的中鋒之一,職業生涯他的場均助攻達到3.8次,其中有6個賽季超過4,一個賽季超過5。



在Cowens的職業生涯中,他曾3度退役,前兩次都又返回賽場。另外他還曾擔任過總教練,執教過塞爾提克、馬刺、夏洛特黃蜂、勇士、活塞,總戰績161勝191負,勝率45.7%。



George Mikan



NBA歷史上的一代傳奇中鋒,大個子球員的先驅人物。從形象來說,戴著一副眼鏡打球的Mikan看起來略顯文氣,但他卻統治了內線,成為NBA歷史上用高度征服籃球場這一籃球哲學的早期象徵。



算上BAA和NBA的經歷,Mikan的職業生涯也並不長,僅7個賽季,但他4度入選全明星陣容,榮膺過全明星賽MVP,6度入選最佳陣容(6次第一隊)。更重要的是,他在50年代率領湖人5奪總冠軍。



在Mikan生涯前3個賽季,他連續斬獲得分王稱號,後來還兩度成為籃板王。雖然一共僅打了439場比賽,但Mikan的生涯總得分也輕鬆破萬。在“天勾”Jabbar之前,Mikan是這一技術的早期使用者,對手在他面前只能望洋興嘆。



在早期,沒有哪個大個子球員能夠像Mikan一樣兼具靈活身手(雖然他的身高是6尺10,並非絕對意義的7尺大漢,但在當時,這已經足夠可觀)。正是因為他的存在,NBA將三秒區的寬度由6英尺擴大為12英尺,並設立了“幹擾球”規則,同時還把罰球線距離延長一倍,為的就是限制他的威力。O'Neal曾將Mikan形容為引領自己走上籃球道路的先驅,可見Mikan超越球場的影響力。



David Robinson



馬刺隊史傳奇中鋒,從24歲到37歲,Robinson在NBA征戰了14個賽季,全部都是在馬刺度過。他曾分別榮膺過聯盟得分王、籃板王、火鍋王,一共8個賽季打出場均20分+10籃板的數據。



榮膺方面,Robinson10次入選全明星陣容,拿過最佳新秀、最佳防守球員、例行賽MVP。此外,他10次入選NBA最佳陣容(4次第一隊),8次入選最佳防守陣容(4次第一隊)。他幫助馬刺兩奪總冠軍,同時他也是巴塞隆納奧運會夢之隊成員,2009年入選名人堂。



Robinson是1987年的狀元秀,但因為服兵役推遲了兩年進入NBA,球迷也尊稱他為“海軍上將”。作為一名攻守兼備的內線,Robinson的全能體現在各個方面。他是NBA歷史上第4位拿到官方記錄的大四喜數據的球員。其天賦和能力在92年之前曾被認為可以單換公牛隊的Jordan。



在12次季後賽經歷中,Robinson曾5度奉獻場均至少3火鍋的表現,且7個賽季都在季後賽中做到場均轟20+得分。在生涯的後期,他有和Duncan聯手組建了雙塔,這不僅讓馬刺一直坐穩西區豪強之位,而且發生了從強隊到總冠軍的質變。1999年、2003年他們兩度成功奪冠。



Westley Unseld



Unseld是1968年NBA選秀大會的榜眼秀,他在NBA征戰了13個賽季,曾榮膺籃板王,5次入選全明星陣容,拿過最佳新秀,也拿過例行賽MVP(新秀賽季即完成這一成就),還曾榮膺總冠軍賽MVP。此外他1次入選NBA最佳陣容(第一隊)。1978年他幫助華盛頓子彈隊奪冠。1988年入選名人堂。



Unseld綽號碎骨機,是一個矮個防守型中鋒,其標誌性的爆炸頭日後被Ben Wallace復刻,但Ben Wallace卻從沒有打到過Unseld的高度。作為巫師隊史(當時還叫子彈隊)上最傑出的中鋒,Unseld13年的生涯僅1個賽季場均籃板數據低於10。在他的時代,子彈隊12次打進季後賽,Unseld曾在1969-70賽季的季後賽中轟下場均23.6籃板的表現。



目前Unseld依然保持著巫師隊史的眾多數據紀錄,如總出戰場次、出戰時間、總籃板、總助攻等。至今他仍是巫師隊隊史第一巨星,上世紀70年代,他還曾隨子彈隊訪華,是最早來過中國的NBA球星。



50大巨星中很多球員都是既當過職業籃球手,又擔任過總教練、總經理,Unseld也不例外。他曾當過7個賽季的總教練,一直在華盛頓子彈隊執教,可惜帶隊表現一般,僅202勝345負的戰績。在1996-2003年期間,他還擔任過巫師的總經理。



Patrick Ewing



“大猩猩”Ewing是紐約籃球歷史上最著名的中鋒之一,也是這支球隊的歷史象徵之一。球風粗糲樸實,防守兇猛。雖然終身無冠,但Ewing的偉大絕不遜色於任何人。



在NBA征戰的17個賽季裡,Ewing基本都是為尼克效力,直到最後兩季他才輾轉超音速、魔術。在此之前,Ewing連續打出過13個賽季的場均得分上20分的表現。他曾11次入選全明星陣容,拿過最佳新秀獎,3入最佳防守陣容(均為第二隊)、7入NBA最佳陣容(1次第一隊)。2008年入選名人堂。



在大學期間Ewing並不以進攻為擅長,但在進入NBA後,他的進攻能力得到全面釋放,尤其面筐跳投十分精準。在他加盟尼克2年後便幫助這支球隊全面復甦,連續14個賽季打進季後賽,但可惜多次敗於公牛。



1994年,喬丹暫別NBA,Ewing成功率領尼克殺入了總冠軍賽,然而在和Olajuwon的巔峰對話中,Ewing卻未能夠得到更多的幫忙,最終搶七不敵。而1999年的縮水賽季,Ewing再度幫助尼克進入總冠軍賽,遺憾的是這次他因傷無法出戰總冠軍賽,導致尼克敗給了馬刺。



Willis Reed



在紐約這塊籃球麥加聖地上誕生過眾多傳奇故事,綽號“隊長”的Reed便是其中之一。他曾貢獻過NBA歷史上最偉大的時刻之一。



1970年5月8日,尼克和湖人的總冠軍賽進入了白熱化的搶七戰,而Reed之前已經在G5中受傷,且G6休戰,然而面對近在眼前的奪冠機會,Reed還是帶著傷腿站在了G7的開場,並兩度在Chamberlain頭上跳投得分,儘管這兩大中鋒的對抗只持續片刻,但他的舉動激勵了所有尼克球員,尼克誕生了隊史首冠。



在後來NBA官方網站評選歷史上最偉大的時刻時,“Reed歸來”一度高居第2。儘管Reed的職業生涯和大部分50大巨星相比不算長,傷病因素也較多,但他絕對是一個能詮釋領袖含義的球員。



Reed在NBA征戰了10個賽季,全都在尼克度過。期間他7入全明星陣容,作為一個身高只有208公分的二輪秀中鋒,Reed拿過最佳新秀、全明星賽季MVP、例行賽MVP、總冠軍賽MVP。另外,他5入最佳陣容(1次第一隊),1次入選最佳防守陣容(第一隊)。在他的率領下,尼克分別在1970年、1973年兩度問鼎總冠軍。Reed在1982年入選名人堂。



Reed退役後還擔任過教練、總經理,不過表現一般,執教期間戰績只有82勝124負。



Shaquille O'Neal



在“50大巨星”榜單上,O'Neal堪稱距離今天的球迷最近的一位。巔峰期的O'Neal幾乎是無解的,無論對手用包夾還是繞前防守,意義都不大,而“駭客戰術”就是應運而生的一個側面寫照,也是那個時代所有中鋒望鯊興嘆無可奈何的縮影。



NBA征戰19個賽季,O'Neal二獲得分王,15次入選全明星陣容,拿過最佳新秀、全明星賽MVP、例行賽MVP、總冠軍賽MVP。此外,他14次入選最佳陣容(8次第一隊),3次入選最佳防守陣容(都是第二隊)。在湖人期間,他幫助球隊實現三連霸,開創一個王朝。後期在熱火他又再奪一冠。



在“50大巨星”評選之際,O'Neal僅在NBA效力了4個賽季,這其中存在一定成分的選拔機制因素,但O'Neal的實力毋庸置疑。新秀合約在魔術,O'Neal已經展示了恐怖的統治力,每個賽季他都能輕鬆轟下20+10的場均數據,並帶隊打進總冠軍賽,可惜被火箭橫掃。而他職業生涯前14個賽季連續貢獻了場均20分的數據,其中前13季連續貢獻20+10。



在湖人期間,O'Neal和Kobe的“OK”組合成為三連霸的基石。由於O'Neal在場上的威懾力太強,相當大的一部分球迷認為他對湖人王朝的貢獻遠超過Kobe。湖人三連霸的前兩個總冠軍,O'Neal在季後賽中場均可轟下30+15的數據。



在O'Neal稱霸NBA的年代,整個聯盟沒有哪箇中鋒能夠和他抗衡或是相提並論(新秀賽季的姚明成了該年唯一在O'Neal面前拿過雙十的中鋒),可以說他是毫無疑問的“第一中鋒”。儘管當年O'Neal認為自己資歷太淺,並不夠格入選50大巨星,但放在如今再看,O'Neal絕對配得上50大巨星的一席之地。



爭議人物:Nate Thurmond



綽號“Nate大帝”的Thurmond在NBA歷史長河上擁有屬於自己的一頁,那就是“大四喜”表現。在Thurmond之前,沒有一個球員做到過在NBA比賽中貢獻大四喜數據,但Thurmond改變了歷史。1974年10月18日,Thurmond代表公牛出戰老鷹,那場比賽他轟下22分、14籃板、13助攻、12火鍋,他也成為NBA引入封蓋數據後的第一位“大四喜”貢獻者。



Thurmond在NBA征戰14個賽季,7入全明星陣容。他最大的優勢在於防守強悍,當年曾是Jabbar的剋星之一,曾5次入選最佳防守陣容,其中2次是第一隊。1985年入選名人堂。他的球衣已經在騎士退役。



然而,Thurmond的爭議在於,本質上他並非一個明星級球員,從數據來看,他生涯場均不過15+15,在內線怪獸遍地的六七十年代,用高級內線藍領來形容他反而更貼切。雖然生涯前12個賽季連續場均籃板上雙,但他的進攻能力很是匱乏,中投就是他的一招鮮,而整個職業生涯Thurmond的投籃命中率只有慘淡的42.1%,這對於一個歷史級的中鋒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另外,Thurmond的帶隊能力也欠缺證明,在他為勇士效力的中前期,當Chamberlain離開、Rick Barry在ABA打球的階段,Thurmond作為球隊的一隊核心並沒有帶隊打出多麼搶眼的表現,在1968年至1972年年間,勇士3度季後賽一輪遊,還有1年未能打進季後賽。終其一生,Thurmond的職業生涯也一直沒有總冠軍。



新的50大代替者:Stephen Curry



論資歷,Curry在一眾老前輩面前還遠不足以班門弄斧,但考慮到Curry打法實在過於獨特性及其劃時代的意義,他的入選還是頗有價值和意義的——也許在未來,他就會像當年入選50大的四年級中鋒O'Neal一樣,成為重新定義“統治力”的代表。



作為2009年選秀的7號秀,Curry在他的新秀賽季已經打出17.5分、4.5籃板、5.9助攻、1.9抄截的出色數據。而且,這是在身邊還有Ellis這個球隊老大的情況下做到的。儘管縮水賽季Curry一度遇到了嚴重的腳踝傷病,這導致他只打了26場比賽,但之後他的成長道路上成功克服了傷病影響。在NBA進入小球時代的現如今,Curry一手前無古人的三分能力將這個籃球革命推向高潮。



2012-13賽季,Curry單季命中272個三分球,打破NBA歷史紀錄。那個賽季他帶隊打進季後賽,首輪下克上淘汰金塊,次輪在腳傷發作的情況下連續打封閉和馬刺激戰6場。但他的三分球仍讓人歎為觀止,首次打季後賽的Curry交出了23.4分、8.1助攻、3.8籃板、1.7抄截的場均表現。



作為NBA歷史上最現象級的三分手,Curry在三分球領域上可謂沒有止境,2014-15賽季,他命中286記三分,刷新了自己保持的紀錄。同時,Curry帶領勇士拿下67場例行賽勝利,創造了隊史第一戰績,同時他個人也榮膺例行賽MVP,在季後賽中更是一路連續消滅了4個一陣隊友問鼎總冠軍,在粉碎固有觀念和舊識、證明了“投籃能奪冠”的籃球哲學外,也成功鍛造了一個“Curry年”



儘管目前Curry的其它硬性榮譽指標還很欠缺,只有2次全明星、2次最佳陣容(1次第一隊),但相信假以時日,Curry還會為自己增添更多的榮譽,成為NBA戰術革新潮流的代表人物。






{ad/custom_30}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ElizabethA

LV:6 爵士

追蹤
  • 605

    主題

  • 2319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