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沒有三十年前「愚蠢」的科研項目 就沒有現在的觸控式螢幕!(10P)

 
3C小精靈 發表於 2015-12-4 16:01:30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70 2930

                  
你可以用兩個手指控制,在手機的相簿裡隨意縮放檢視照片中動人的細節——這樣做簡直是太方便了!發明觸屏以及多點觸控的人簡直應該被全世界的 iPhone、iPad 使用者奉為神明!然而你可能不會想到,五十年前的時候,MIT Media Lab——麻省理工大學媒體實驗室,一個致力於科技,媒體,科學,藝術和設計融合的跨學科研究室——在全世界首先設想並研究了觸控式螢幕技術時,人們曾經覺得這種螢幕是愚蠢的發明。

“上世紀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的時候,麻省理工大學的學者們開始研究觸控的技術,希望能夠發明一種玻璃螢幕,能夠知道自己被手指觸摸,什麼地方被觸摸,以及同時被多個手指觸摸。”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對《連線》雜誌講道,他是 MIT Media Lab 的聯合創辦人及首任總監。



MIT Media Lab 現任總監伊藤穰一(Joi Ito)則透露,當時的人們覺得,在被用於“觀看”的螢幕上指指點點,留下難看的指紋,是一種傻帽的行為。五十年後,隨著 iPhone 的流行,大街小巷上的人們使用的手機,以及用於消費內容的 iPad 和其他平板電腦,也同樣支援手指觸摸操作,觸摸成為使用者在這些裝置上最主要的互動方式。



沒有人覺得觸摸“傻”——誰的手機還是按鍵功能機?那才傻呢。

E Ink 電子墨水屏
電子閱讀器為熱愛讀書的人們開啟了另一種閱讀體驗,小小的螢幕和書本差不太多,文字的顯示效果和螢幕的觸摸感受也和紙書極為相近。實際上,電子閱讀器以及各種低成本的可穿戴裝置,比如 Pebble 智慧手錶,所搭載的電子墨水屏(E Ink Display)所依賴的技術是 MIT Media Lab 最先開始研究的。這家實驗室創立之初的願景就是“傳播與資訊通訊科技終將匯聚合一”。


pebble-time-watchface


但如果用更廣泛的視角來審視電子墨水屏技術,其實它體現了人類已經可以在分子級的尺寸上實現精確的“印製”工作。萬變不離其宗,利用原理相同或相近的技術,基因學研究者和工作者現在可以將基因資訊封裝到晶片的半導體電路板上,製成“基因晶片”,對基因合成和蛋白質的表達進行精確的調控。通過這樣的技術,過去基因合成工作的規模化障礙被移除,最終人類將因此獲益。




你可能無法想象,一家冠名以“媒體實驗室”機構的研究成果,竟然在多少年後為基因工程學實務帶來瞭如此大的進步。

Lego Mindstorms 樂高“頭腦風暴”教育機器人
可程式設計積木→可程式設計機器人可能是國內外近年來最熱門的兒童科技玩具。程式設計師最愛把這類玩具拿回家虐待自己的孩子,儘管孩子有時候並非和自己一樣對程式設計感興趣……這類產品的開山者,即是在玩具界歷史悠久大名鼎鼎的樂高開發的“頭腦風暴”(Lego Mindstorms,亦有譯作“思維風暴”、“智力風暴”)。這種可程式設計積木玩具,實際上是樂高公司與 MIT Media Lab 共同合作的產物。




MITCS 博士米切爾·瑞斯尼克教授是當時該項目的創始成員之一,他在 MIT Media Lab 的研究小組名為“終身幼兒園”,為學齡兒童開發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玩具和教學工具,“頭腦風暴”的前身以及核心元件可程式設計式積木即誕生於該小組。早在 1984 年,他的研究小組就開始將樂高積木和電腦相連,用電腦上的程式通過他的老師西蒙·珀派特發明的 Logo 語言來控制樂高積木,因此這種積木最初的名字曾經叫“Lego Logo”。初代產品於 1998 年推出,之後“頭腦風暴”系列可程式設計積木/機器人產品系列已經延續了將近 20 年。上個月,樂高剛剛釋出了“頭腦風暴” EV3 Programmer應用,幫助孩童在 iPad 上控制自己組裝起來的樂高 EV3 機器人,參與到富有冒險性的遊戲旅程當中,獲得更大的樂趣和成就感。




Guitar Hero 吉他英雄……?
在MIT 唸書的幾年時間裡,伊蘭·伊格齊不僅認識了他最重要的朋友和合夥人阿萊克斯·雷格普洛斯,還為他今後職業生涯中最成功的作品奠定了基礎。他們倆為人所熟悉的身份是《吉他英雄》、《搖滾樂隊》兩款暢銷的音樂類主機遊戲的締造者,音樂遊戲廠商 Harmonix 的聯合創始人,不為人知的身份則是 MIT Media Lab 上個世紀 90 年代的兩名研究員。

彼時,他和雷格普洛斯的小組研究的核心是分解音樂,也即研究怎樣將音樂的元素分離、標籤化並重新排列組合,讓沒有音樂專業知識的人也能夠有意義地去控制,在電腦上模擬現實中創造音樂的娛樂。後來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Harmonix 在 2005推出初代《吉他英雄》,銷售了 980 萬套,帶來了超過 10 億美元的營收。知名金屬搖滾樂隊 Metallica 發行《Death Magnetic》專輯 CD 的時候,同時還發行了售價 17.99 美元的吉他英雄音樂包,一週的時間就賣出了 49 萬套。




透過遊戲中的虛擬形象,玩家手中握著的仿照吉他製造的“遊戲手柄”,感覺自己就站在臺上,握著名貴的吉他彈奏著沁人心脾的 Solo,面對著人山人海的觀眾和激情四溢的 Pogo……通過吉他英雄,歌迷們找到了與心愛的偶像互動的新方式。

Google Glass 、Oculus 和三星智慧手錶?
40 年前的 MIT Media Lab,當代可穿戴裝置行業的黃埔軍校。MIT 人類運動實驗室和媒體實驗室創業者項目的總監阿萊克斯·本特蘭(Alex Pentland)現在已經頭發花白,看上去稍顯蒼老。但這位 MIT 媒體實驗室研究員在上世紀 80 年代的時候,可能是全校最酷的嬉皮士。



你可能會對他眼鏡上的那個東西感覺有點熟悉。在 MIT Media Lab,他和他的同伴是全世界最早開始研究可穿戴科技的科學家,研究成果後來被 Google 承襲並推出了 Google Glass——他本人也因此被稱作 Google Glass 的教父。不僅僅是 Google Glass。當年 MIT Media Lab 的可穿戴科技研究成果,以及對這些成果享有專利權的研究者們進入到了各種各樣的大型科技/消費電子公司當中,成為了後來許多流行的可穿戴裝置的基石,比如三星的智慧手錶。



這是一張老照片。當年稀奇古怪的研究成果,現在已經以 Google Glass 和 Oculus 頭顯為名成真。

GPS和無人駕駛
在還沒有 GPS 的年代,MIT 的研究員搗鼓了一個名叫“後座駕駛員”(Backseat Driver)的項目,和當代的 GPS 功能差不多,提供視覺化的(而且還是 3D 的)行車導航功能。而當研究員將成果提報給學校負責專利申請的辦公室時,同樣來自 MIT 的後者當時認為這樣做安全隱患非常大。



再後來,GPS 幾乎成為了汽車和智慧手機的導航標配。“我們發明瞭 GPS,但當時我們沒能申請上專利。”伊藤解釋道。但MIT Media Lab 並沒有因此停止在智慧交通上的探索。最近該實驗室一名研究員還釋出了一篇有關人工智慧驅動的自動駕駛功能應該堅持什麼樣的道德準則的論文。同樣,一邊是 MIT 以應用為導向的學術科研,另一邊我們也能夠看到,特斯拉、Google 等公司都在將這種科研成果快速轉化成現實。




轉載自:今日頭條

本帖最後由 hippo0902 於 2015-12-4 16:29 編輯

已有(170)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partisu 發表於 2015-12-4 16:14
所以說很多新發明,都需要很多勇敢者的發明家犧牲啊~~~
brabus 發表於 2015-12-4 16:17
許多東西都是以前的蠢想法
才有的發明的
iwfku168 發表於 2015-12-4 17:17
科技就是一堆嘗試錯誤的經驗累積啊!!!!

ekiss 發表於 2015-12-4 20:06
很多創意都是無限的,所以不要隨便打壞小孩的思想
lizpk1161 發表於 2015-12-4 20:29
科技的發明有時候就是一個無心之舉
peterjk 發表於 2015-12-4 21:00
能夠搞發明研究的人的頭腦想的果然和我們不一樣!
gdstar 發表於 2015-12-4 21:20
先知是寂寞的
大部份時間都被當成...
瘋子XD
wish6729 發表於 2015-12-4 21:22
科技的進步真的很快,從黑金鋼手機到可以放進口袋的黑白機,

到幾十年前才出來的彩色螢幕手機,到現在幾乎人手一台的智慧型手機,

回顧一看這樣的演進竟然才大概半個世紀而已。
JYST 發表於 2015-12-4 21:30
所以....科技始終來自於"愚蠢".....???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