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被騙了嗎?這些《隔離島》的劇本中精心被設下的陷阱伏筆

susansu 2015-12-22 10:53:36 發表於 追星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2953



《隔離島》(Shutter Island)是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在2010年推出的作品,改編自同名小說,電影從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飾演的FBI探員泰迪,與馬克盧法洛(Mark Ruffalo)飾演的查克一起搭船到隔離島開始,故事發展過程中觀眾一步步被帶入一個又一個的謎團當中,最受到大家討論的是這團迷霧的最終結局,究竟泰迪真的是一名追查67號病患下落,卻被陷害成精神病患的可憐蟲,還是一切都是為了不讓泰迪將島上的非法實驗公諸於世?



故事發展的過程中導演馬丁埋下了非常多的伏筆,包括似乎與泰迪認識的老人向他比手勢,精神病患在泰迪的筆記本上面寫下「快跑」的字樣,甚至泰迪在問醫護人員話的當下,醫護人員猶豫的表現也都讓人不解。然而,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會被這一股濃濃的懸疑感推擠,想法比較單純的觀眾便跟著故事的劇情一步步往前,而心思比較細密的觀眾就會開始用自己的邏輯理解這之間的關聯,不論你在天秤的哪一端,你都落入了馬丁史柯西斯精心安排的陷阱。



開放式結局並不真的如字面上所寫如此開放,一個好的創作者在設計任何細節時,自己腦中一定會有一個確切的目標,真正混淆觀眾的只是導演引領觀眾前往的過程。不過《隔離島》的故事有一個解開謎團的關鍵因素,也就是他在山洞裡所遇見的瑞秋醫生,如果他遇見的瑞秋醫生真實存在,那麼故事的邏輯便是這間醫院害怕泰迪將秘密公諸於世,便試圖陷害泰迪。如果瑞秋醫生只存在於他的想像中,那麼他所調查的一切線索也都只存在於他的想像中,表示泰迪正是精神病患。


然而,第67號病患的身分成為了電影的麥高芬,因為從頭到尾見過瑞秋醫師的就只有泰迪一個人,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完成這個公式,讓我們得出這個故事的「正確解答」。

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透視《隔離島》,我們常說電影的構造就如同夢境一般,我們只知道故事從泰迪與查克在開往「隔離島」的船上開始,沒有任何的線索、任何的可能性可以推論出故事的前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電影也在泰迪留下最經典的台詞「你要活著成為一個怪物,還是要當一個死去的好人?」結束,電影結束了故事也就跟著結束,這一場導演透過演員帶領觀眾做的夢,也就到此結束了。



如同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經典作品《全面啟動》(Inception),同樣也在最後做了一個令人瘋狂的收尾,究竟是任務真的成功,或是一切只是一場夢,也讓觀眾們在電影結束後議論紛紛。根據諾蘭在普林斯頓大學的畢業生演講中所說,結局究竟為何根本就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觀眾跟著故事一起走到了最後,獲得任何事物都只會留存在觀看者的心中,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們往前走,透過不停的思考與體驗甚至是付出,最終能夠為這個世界帶來一些改變。

電影散場後盤繞在你腦中的是什麼呢?我認為一部作品的好壞會在電影結束後開始發酵,它會引導你開始思考這個故事映照在自身經驗中的共鳴,或許是同意或許是排斥,這個時候它所能感染的才是真正會留存在你心中的能量。掉進馬丁設計的陷阱裡並不是壞事,觀賞電影可以從不同的方向以及出發點開始,我認為馬丁之所以要把劇情設計的如此複雜,原因就是希望觀眾能夠以自己的角度思考一部作品,似是而非的發展讓人們開始質疑事物的真假,而這不就是人生嗎?也就如同馬克吐溫所說:「現實總是比虛構來的怪異。」

轉載自hypesphere

看完這篇文章,我想把這部電影再重新複習一次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susansu

LV:6 爵士

追蹤
  • 1843

    主題

  • 1854

    回文

  • 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