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書評】【屍者的帝國】
預告:
B站線上看(可下載)
原著大概:
十九世紀是個雖死猶生的時代。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化為另一種形式──
「屍者」,和活人朝夕相處。
上帝創造人類,人類創造屍者;當屍者從無邊黑暗睜開雙眼時,他會看見什麼……?
十九世紀,由維克托‧法蘭肯斯坦博士開發的生物創造技術普及世界各地。
這種將「靈素」寫入死者體內而產生的新生命稱為「屍者」,被人類普遍用在勞動和軍事用途上。
倫敦大學的醫學生約翰‧華生因為表現出色,獲凡赫辛教授推薦加入直屬維多利亞女王的祕密情報機關,成為一名間諜。他接受上司M的指令前往阿富汗內陸調查傳聞由阿列克塞‧卡拉馬助夫建立的「屍者的帝國」。
他和負責記錄的助手星期五一起動身前往阿富汗。和阿列克塞長談一夜的華生知道了最早的屍者──沙萬仍舊活著,同時也見到人類夢寐以求的新型屍者的存在。
而且已經消失的「維克多筆記」中也記載著解開屍者之謎的關鍵。為了找到那份筆記,華生踏上了他從未想像過的遙遠旅程,看見了從未想像過的另一個世界……
看完原著之後立刻就去看劇場版了,只能說劇場版裏頭的有些設定我不是那麼喜歡的,在下文會提到。
沒有在看完的那一剎那就開始寫評這點我個人是非常遺憾,畢竟看完當下的那個感觸真的是......不能自己。然而在鄉下的我必沒有能讓我抒發的鍵盤,回到家時也已經累癱,因此只好隔天一早才開始寫稿。
這一篇評我會以較嚴肅的感覺來陳述,很難在開玩笑了,即便用B站在看劇場版時很多人很高興得再刷CP和看呆毛,但是我認為這一部作品要說的意義十分得沉重,因此下面的評論並不會有玩笑話。
原著評:
只能說這是一部很厲害的著作。
不論是在病床上依舊不斷構思著《屍者的帝國》的伊藤先生,抑或是代替伊藤先生續筆,花了三年又四個月完成這部作品的圓城先生,這兩位都是令人尊敬的作家。
在〈驚悚與懸疑之外—揭開丹.布朗的文字謎團〉這本書中提到:
『真正的驚悚絕不能只是紙上談兵,一定得讓故事中的爆點延燒到真實世界,足以讓讀者懷疑自己所存在的世界,震撼了既有的規則與想像,那才是真的驚悚!』
而本部作品在圓城先生的代替後記也有提到,本作有著被稱為「歷史改變作品」的架構。
對於此點個人認為無庸置疑,本作裏頭的主角是只要是推理小說愛好這的各位一定耳熟能詳的 約翰˙華生,然而他更為知名的搭檔 福爾摩斯 在本著作當中算是根本沒有出現的角色。
但如果以「華生成為偵探助手以前的故事」這樣的看法來看這部作品個人覺得有些狹義,因為在本作裏頭凡˙赫辛、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也佔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各種不同著名小說的角色在裏頭出現,甚至連湯瑪斯˙愛迪生的名字也在本作中出現。
將原本毫無關聯的各個角色相交串聯,這點真的讓人十分驚奇,顛覆了我們原先認識的世界。
本作中屍者擔任的角色十分多元,低層的勞動工作者,搬運工、工人、打字員、軍人等,甚至是軍事武器。
其中的政治諷喻顯而易見,這些在本作中被”屍者化”的角色,可看見在十九世紀時身處勞工階級人們的待遇。
接下來會開始針對原著和劇場版中的設定進行比較,當中將會有一些決定性的劇透,未拜讀或是看過劇場版的各位請三思。
我個人覺得裏頭角色變化最大就是星期五了,
在動畫中的星期五其地位極其的重要,生前是主角華生的摯友,年紀輕輕就死亡,死後,華生偷出了他的遺體,為他輸入了虛擬靈素,將其變為屍者。
(在這裡粗略的說明一下所謂的 “虛擬靈素 “。在原作中,靈素,也就是靈魂,虛擬靈素就是人造的靈魂。人類從虛擬靈素中輸入控制系統來控制屍者,還會依照需求加載各種外掛程式,例如車伕外掛,管家外掛等等。)
而在原作中星期五是一具實驗性的屍者,是華生向他所服務的機構借出的設備。
而動畫中星期五生前是華生摯友這項設定其實就說明了劇場版與原作不同的走向。
動畫中華生為了將星期五真正的”復活”,不斷的追求”更為進步的屍者技術”而進行的旅程,和原作中華生所進行的旅程完全的不同。
在調查阿列克塞一事中,動畫和原作也出現了分岐。
在原作中,華生就如上述大概中敘述的一樣,成了情報員,在去調查阿列克塞一事實青眼目睹了所謂”更為進步的屍者技術”的真相:對活人輸入虛擬靈素。
也就是讓活人成為屍者。
阿列克塞變成了屍者並要求自己的摯友把自己製作成屍者炸彈並在俄羅斯首府的高官面前引爆進行暗殺。
阿列克塞等人為了阻止活人屍者化的技術繼續擴散,把新型屍者都聚集在他們那一處,但是技術還是流出去了,華生會去日本,或多或少是阿列克塞的安排,讓華生親眼目睹了他的死亡則是安排是必要的過程。
到了日本的調查,動畫和原作的分歧更加明顯,華生在動畫中得到的筆記是真實的版本,並且在得到筆記的時候立即將他輸入在星期五的腦中,在那個時候比起阿列克塞的約定,華生更為重視生前與星期五的約定”找到靈魂””證明靈魂的存在”在那個時候,華生認為他在星期五的眼中真的看見了靈魂,但是因為他的這個行為讓星期五失控,且讓THE ONE獲取了筆記。
在這裡我是比較喜歡原作中的設定的,在原作中華生在日本得到的筆記是真實筆記的副本,並且已無法解讀為由沒有摧毀,而筆記的原始版本則一直都在THE ONE手上。
接下來說說,在動畫裏頭由知名聲優花澤香菜所配音的角色:海妲里˙莉莉絲吧。
在動畫中,海妲里是個由愛迪生所製作的機械人偶,我個人特別不喜歡這個設定,以那個國家的時代背景,做出像是海妲里這樣精緻的人偶十分的不合理,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依照自己的意識行動,不論智慧或性能遠遠強於人類,我完全沒有辦法接受這項設定。
相較之下原作中海妲里的設定,雖說原作中海妲里不僅是個心算天才,還可以讓喉嚨進行人類無法做到的震動製造聲波來改變子彈的軌道甚至控制屍者。
這種強於人類的人類的設定或許因為華生的另一位夥伴伯納貝的存在而顯得極為合理。
再來是THE ONE的設定,動畫中的THE ONE根本沒什麼介紹到,THE ONE
是屍者嗎?如果是的話屍者的使用期限不過20年為何THE ONE可存在百年以上?這一點完全沒有交代清楚。
動畫中的THE ONE太過像於人類,太像了。
原作中THE ONE是個十分有智慧的生物,他富有人類無法理解的智慧,他曾因為華辛漢機關把他送入達爾文家而以”查爾斯˙達爾文的身分在人類的歷史上活躍。手記的名稱是「維克多筆記」,維克多等人復活了THE ONE,THE ONE不是屍者,屍者不會說話,但THE ONE卻能學習語言,因此可以知道THE ONE不是屍者而是別種生物。
他聲稱自己便是亞當,從幾千年的沉睡清醒了的亞當。
還有一個覺得劇場版沒有把他的特點發揮出來的角色,那就是伯納貝。
在動畫中,伯納貝這個角色的力量及易於常人的點表達的有些含蓄,可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只有在日本的穿著及最後和科學怪人搏鬥的地方而已吧。
最後是結局的部分。
動畫中的結局,動畫開頭的出現M再度出現,擔任地角色可以說是原著中凡˙赫辛所擔任的角色吧,然而魄力還是遠遠低於原作,因為帆˙赫辛帶給世人的印像擔任這個角色再適合不過,但是他卻在動畫中卻沒有他的一席之地我感到十分婉惜。
直接地說就是我不喜歡M在動畫中的設定吧。
不論是在動畫中還是原作,THE ONE的目的便是復活他那死去的妻子,原作中他妻子復活的橋段如下:
那亮點畫出了宛如月牙般的弧狀圖形。那彎牙形狀的尖端射出一道光絲,垂直貫穿光球的中心點。接著那道筆直的光絲在光繭內不斷分岔,盤繞出類似肋骨的形狀。沒錯,那是一根肋骨。那形狀繼續延伸,出現了整排脊椎骨,以及連接在上方的圓型頭蓋骨。細長的髮絲沿著光繭的的輪廓一一浮現,接著長出了肉體。原本的一根肋骨,如今已逐漸變成一個女人。
我十分期待這一段動畫化的場景並沒有出現。
動畫選擇了拿海妲里及星期五的身軀當作容器重新復活THE ONE及他的妻子。
萬分的遺憾。
在原著中我特別喜歡的一個地方,便是凡˙赫辛與THE ONE的打賭的場景,和THE ONE最後的身影的地方。
凡˙赫辛與THE ONE的打賭決定的那個時候,一根著火的橫梁砸了下來,將他及凡˙赫辛隔了開來。
而THE ONE最後的身影,則是THE ONE對華生及凡˙赫辛說出”這筆帳先記下了”這句話後,倒下的石柱遮斷了他們兩人的視線。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相呼應的地方。
於動畫的結尾,華生將手記輸入了自己的身體中,也就是把自己變成屍者。
在變成屍者之前,他握住了星期五的手。
之後,星期五握住了華生的手。
在欣賞完EGOIST所演唱的Door,之後出現了星期五的獨白,然而那不是華生生前的摯友,而是”自己”獲得了新的”靈魂”的星期五。
而華生,在將手記輸入進自己腦中的時候就已不再是那個華生,獨白中星期五提到的”遺忘了那段旅程”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遺忘。
那個將手記輸入在自己腦中之前的華生是記得那一段旅程的,然而之後擔任福爾摩斯助手的那個華生卻不會有那一段旅程的記憶,那不是他經歷過的,更確切的說,那不是他靈魂所經歷過的。
而在後頭所有人除了機械人偶外的瞳孔皆失去了光點,是否訴說著在那一切的事件中,所有人的肉體抑或靈魂也發生了改變?
而在原作中,華生藏入自己腦中的東西並不是手記,而是物質化的語言「巴比倫」,他請海妲里將其放入自己的腦袋中。
之後,星期五也有一段獨白。
裡面說著
(因為華生將”語言”輸入了自己的腦中)
他已消失在使用不同語言的地平線。
就物理角度而言,華生博士如今依然帶著新搭檔 (就是福爾摩斯,M的弟弟) 在倫敦街頭奔走,
但他已不是我過去所記錄的華生博士。
雖然肉體相同,但他已成為了另外一個人。現在的他不能稱為活人,亦不能稱為死屍。
這就和上頭我所描述的一樣,「華生的靈魂」和「華生」之間差異。
再來是動畫的製作上,不論場景還是人物都極為精緻,因次在THE ONE妻子復活那一段我的遺憾才會如此之大。
在這邊也可以看出為何動畫終結的熾天使會如此的崩壞,經費的取捨。
看完動畫的各位如果覺得動畫的結局看不懂,那麼原著也不會給你解答,但還是十分推薦去看看。
這是一部我認為在多年後再看一遍也會有著不同感觸的著作。
動畫當然是十分精緻,可說是劇場版動畫中的佼佼者,但當中對於劇情的評價我想依舊是原作更為震撼。
不果比起近期的改編成電影的種種作品算是十分不錯。
或許我的評論還不夠純熟,我的見解還不夠深遠。
不過,能在有生之年閱讀這份著作是我的一大榮幸。
至此,像已逝世的原作伊藤計畫以及,續筆作家圓城塔,
獻上最高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