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在紐約
這種棋盤式的格局,英文裡叫“uniform grid”,就是一個個規整統一的小格子。每一個格子,就是我們常說的街區,也就是“block”。
紐約的道路主要分兩種類型,南北向的是交通主幹道,叫做“大道”(Avenue);東西向的是比較窄的“街”(Street),通常都很窄。這些小格子,就是由 Avenues 和Streets 隔出來的,因為路很密,所以每個街區都很小,沿著 Avenue 正常步速走過一個街區只要一分鐘多一點。
不管是 Avenue 還是 Street,大多數都以數字命名。Avenue 從東到西排列,一共有十幾條;Street 則有兩百多條。即使是比較寬的 Avenue,規模和中國城市的交通動脈來說也根本無法相提並論,路中間更不會有任何隔離裝置,過馬路也是很方便的(感覺和上海的淮海路很像,寬度也差不多)。這是第10大道。
因為街區規整、方方正正,所以管理起來也非常便利。這裡有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你只要知道 Avenue 上的一個門牌號,就可以根據一個公式方便地推算出離這個地址最近的是哪條街。這個公式是這樣的:假設門牌號是N,街名是S,那麼N=S/A+B。其中,參數A 大部分時候是20。具體參數A和B是多少,可以查這麼一張表格。
我們來驗證一下。比如,第3大道600號,這個地址是我隨便想的,我甚至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存在。根據上面那個表格,第3大道的參數A是20,參數B是10,也就是說N=S/20+10。這里門牌號S=600,所以最後的結果N=600/20+10=40,也就是說,離第3大道600號最近的一條街是40街。上 Google Maps 搜一下,查出來這個地址確確實實位於40街和39街之間,而且更靠近40街。
我再用 Tiffany 老店所在的地址第5大道727號驗證一下5大道的公式參數A和B都是20。那麼結果就是N=727/20+20=56.35,也就是說離 Tiffany 最近的街是56街。Google Maps 的搜查結果再次驗證了這個結果。
下面說回紐約的街。一條典型的 Street 是這樣子的。
很多小街因為主要是住宅樓,所以比較安靜。你可能想象不到,在曼哈頓這樣一個號稱世界中心的地方,隱藏著許多這樣幽靜的小街,但出門走幾步,很快又重新進入了繁華喧囂的鬧市;大概這也算是一種大隱隱於市吧。住宅小區的概念在這裡不存在,所有的住宅樓幾乎都臨街。
新的住宅樓也不例外。從樓裡走到路邊上,只需要幾步就可以了,走到幾條街外的地鐵站,不超過5分鐘。
中國人對大院的迷戀根深蒂固,在北京建大樓,即使是在馬路邊上、無法建起圍牆,樓前也要預留出一大塊像是自家院子的空地。紐約的樓對空間的利用則十分高效,絕對不會這樣浪費。這是著名的有100多年歷史的中央車站,裡面規模宏大,像是一個迷宮。
但是從外面看上去,它的幾個入口非常不起眼,沒有大片的綠地和空地。
但是從外面看上去,它的幾個入口非常不起眼,沒有大片的綠地和空地。
Google 這樣的公司,也不能例外。
地鐵站的入口也是這樣的,就在路邊開一個不起眼的小口,走幾步臺階就到了,進站非常方便。
這樣的城市規劃最大的好處,就是給行人提供了非常舒適而獨特的步行體驗,讓紐約成為了世界上對行人最友好的城市,從而讓人產生了歸屬感,覺得自己成為了這座城市的主人。在曼哈頓居住生活過的人,都會十分迷戀在這裡走路散步的感覺。
整座城市看不到任何的交通隔離帶,沒有一座人行天橋,也沒有一座地下通道,不需要上天入地,不需要繞個大老遠去過馬路,不需要膽戰心驚地穿過寬廣無邊到讓人絕望的路口。
131646349
走累了,路邊時不時會有幾座長椅,或者出現一個小公園,隨時可以找到地方坐下來。甚至可以坐在別人家的臺階上。
行人多了,商業自然也變得興盛,每條街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隱藏著無數讓人心醉的小酒館、小咖啡館、小書店。
行人多了,商業自然也變得興盛,每條街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隱藏著無數讓人心醉的小酒館、小咖啡館、小書店。
衷心地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城市,能夠不再是這樣讓人望而生畏、無法親近的水泥怪物。
經歷過這樣的便利之後,真的很難忍受在北京那樣出個小區10分鐘、再走到地鐵站10分鐘的不便。
而是能夠變得這樣生動,成為一個真正的公共空間,讓人和人之間日復一日地發生著互動。
而是能夠變得這樣生動,成為一個真正的公共空間,讓人和人之間日復一日地發生著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