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除了《教父》之外一定要看的經典黑幫電影 前三部已成無法跨越的鉅作!(38P)

peanutgeneral 2016-4-18 15:05:57 發表於 追星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 20400


各位大大心目中的黑幫,是像教父那樣穿西裝叼雪茄的無聲暴力,還是昆汀式的血腥美學?或是陳浩南和山雞人手一把砍刀在街頭追殺。其實我們腦海中黑幫的形象,很多都是從電影裡來的。

黑幫電影跟警匪片不同,雖然同樣涉及兵賊衝突和動作械鬥,但黑幫電影講的,更多是浴血奮戰的情義和道義。每一個身處在黑幫電影世界中的角色,在情與義之間不斷做抉擇,忠誠與背叛,說的一切都是人性。



紐約有個地方叫皇后區,比鄰 Chinatown。在 20 世紀 30 年代前後, 那裡就是個窮街陋巷,被稱為小義大利,因為兩次世界大戰和全球經濟崩潰,在歐洲活不下去的難民都坐船到美國這裡混了。



其中義大利移民多數聚居在皇后區,所以我們在《教父》裡看到的故事也是真實寫照,那裡的街道雖然髒亂差,卻充滿了義國生活氣息,穿著Armani的老大們滿街走,一到夏天吃的喝的都擺街上,整條巷子都是大蒜和起司的味道。



同樣充斥於那裡的,還有一大堆新移民問題;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失業、犯罪。義大利人一向不喜歡跟當局合作,西西里黑手黨更是發展出一套組織規範,錢都未必能解決問題,榮譽才是關鍵。

這個傳統來到了紐約當然要發揚光大,於是形成了龐大的地下權利體系「美國黑手黨」,與當局對抗,犯下起起有組織犯罪。這段時間,小說、電影都愛上這類型的題材,直到《教父》出現,黑幫電影正式成為一個流派,為影史添上濃重一筆。



70、80 年代的黑幫片,表面上是黑幫的浴血廝殺,實質拍的是資本社會貧富不均,講階層鬥爭,反映底層人們的生活,《教父》和《四海兄弟》就是不可超越的經典。接著,世界各地的導演編劇都愛上黑幫這個題材,黑幫電影遍地開花。畢竟世界上哪裡沒有黑幫呢?亞洲和歐洲的黑幫文化也各有特色,然而械鬥與暴力、忠誠與背叛、正義與邪惡,是不變的主旋律。



雖說《教父》已經是黑幫影史上的金字塔,後來怎麼拍都逃不出教父之手。然而總有些鬼才和瘋子喜歡嘗試新鮮的挑戰,有的打偶像牌,有的拍情懷,有的以浪漫或調侃取勝,有人還走出了暴力美學的新道路。

有些導演甚至變成了黑幫電影的部二人選,除了好萊塢的柯波拉、馬丁·史柯西斯、昆汀塔倫提諾,還有日本國寶導演北野武,一部《奏鳴曲》就將黑幫拍出了美感。港派古惑仔也不容忽視,《無間道》甚至能堪稱近年黑幫片的教科書電影,連馬丁史柯西斯也翻拍。


馬丁·斯科塞斯,著名美國電影導演


北野武,電影導演、演員、相聲演員、節目主持人、大學教授


昆汀·塔倫蒂諾,鬼才電影導演



1.《疤面煞星》
Scarface(美國,1983):將芝加哥黑幫頭目還原演繹,重新塑造另一個經典老大形象。


早在《教父》問世之前,導演霍華德·霍克斯於 1931 年就執導了一出黑幫電影《疤面人》,1983 年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將這個故事翻拍,奧利弗·斯通編的劇,還請來當紅的艾爾·帕西諾主演,劇情以芝加哥黑幫頭目阿爾·卡彭為原型,艾爾·帕西諾把一個來自古巴的難民、後來在美國邁阿密地下社會中混得遊刃有餘的黑幫分子,演繹得淋漓盡致。



這個臉上有一道明顯的疤痕的黑幫形象,足足影響了一代美國人。疤面煞星東尼暴力血腥,殺人如麻,像野獸一般嗜殺,這個角色也極好地詮釋了那個年代、那個社會環境中邊緣人物:孤獨、冷血、乖張、狠辣。以至於後來很多電影裡的大哥有事沒事都搞個疤痕在臉上,輸人不輸陣。



2.《四海好傢伙》
Goodfellas(美國,1990):看黑幫片不僅是發洩情緒,熱血勵志也是一大收穫。


根據紐約黑手黨的血腥恩怨真實故事改編,《四海好傢伙》掀開了江湖道義的面紗,將人性的醜陋與貪婪揭露出來。它跟《教父》和《四海兄弟》並稱世界三大黑幫電影,被譽為《教父》之後最好的黑幫片,也是馬丁·史柯西斯和他第一代御用男主羅勞伯·狄尼洛的光輝代表作。如果說柯波拉把黑幫拍成經典歌劇,那麼馬丁這一出則是把黑幫拍成熱血搖滾了。



在混亂無序中,每個人都以為自己能掌握命運,卻都不得不在命運面前低頭。



3.《忠奸人》
Donnie Brasco(美國,1997):電影只是如實反映了一點點皮毛,真實臥底的傳奇經歷更不可思議。


這部電影比較多爭議,有人覺得故事老套,吐槽青澀的強尼戴普演技太嫩,但很多人心裡明白,英國名導麥克納威爾這是在用英倫電影的方式挑戰一部美國黑幫商業片,奧斯卡的最佳編劇獎也是名副其實的。

雖然兩位主角是新老兩代男神艾爾·帕西諾和強尼戴普,但我要說的是這個故事的原型,也是小說原作者,前 FBI 探員約瑟夫。這並不是一部憑空想像的電影,而是真人真事改編的,約瑟夫從 1976 至 1981 的 6 年間,作為長期臥底潛伏在黑幫博納諾家族中,幫助警方重創紐約五大黑幫家族。



為了影片能在最大程度上真實還原自己的經歷,1996 年,頭上頂著紐約黑幫 50 萬美元懸賞的約瑟夫,回到闊別 15 年的紐約,還被一些黑幫成員認出。光是這份膽識與勇氣,就非比常人,他用自身的經歷證實了:現實永遠比小說更加不可思議。



4.《黑色追緝令》
Pulp Fiction (美國,1994):偶然性顛覆老招,殺出昆汀式暴力美學之路。


這是鬼才昆汀·塔倫蒂諾的代表作,從當年的暴力片之王,上升到世界影史上不可磨滅的劇情佳作的地位。但和《殺死比爾》、《絕殺令》等昆汀後期暴力美學電影不同的是,《黑色追緝令》的出色,更多地在於電影本身帶來的震撼和沉思上。

這是一部讓人有衝動看完又看的電影,劇情抽絲剝繭,一環扣一環,大量的對白成為金句。



昆汀徹底顛覆了傳統類型的黑幫電影,在《黑色追緝令》裡,一切都似乎放錯位置了:黑幫老大不像老大,一次雞姦就原形畢露;殺手當了老大女人的保姆;放蕩的女人生活空虛;黑人殺手在殺人前唸叨的是聖經金句的改編版……

黑幫原來是這樣的,人生也可能會這樣,烏瑪舒曼在電影裡一臉天真地說:如果不放屁,我們還能幹什麼?



5.《兄弟》
Brother(日本,2000):日式暴力美學,以調侃黑幫來調侃世界。


能在世界影史上佔一席之地的,日本黑幫電影的經典生產者除了深作欣二,就是北野武,他們的視角和興趣都在於暴力,片子的大背景都是封閉自足的黑幫世界。

這次要說的是北野武。1993 年的《奏鳴曲》是北野武利用黑幫世界作為敘事環境的經典,從那時起,暴力與日本黑幫電影形影不離,而且當中的暴力往往是美的。2000 年,北野武為好萊塢拍了另一部黑幫電影《兄弟》,他將黑幫世界搬到洛杉磯,更貼近主流黑幫電影,但結局卻叫人意外,暴力美學在理性面前倒下了。



在現實中,據說北野武曾被黑幫老大綁架,原因是老大的千金想見見自己一向崇拜的導演。北野武出場的時候,常有七八個黑衣保鏢領路,而他本尊卻穿著老頭汗衫。有人說他是刻意這樣,從電影裡就能看出點端倪,他一方面很尊重傳統幫會的禮儀,另一方面,對於黑道實權則常有意無意地調侃甚至諷刺。他所調侃的不僅是黑幫勢力的名存實亡,也許還有整個社會制度的虛無。



6.《無間道》
Infernal Affairs(香港,2002):深度,不走硬派路線,講人性的掙扎與自我的扭曲。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香港黑幫片也闖出了自己的江湖,90 年代的《跛豪》和《英雄本色》已經成功將西方黑幫的豪情與東方漢子的細膩情懷混搭了起來。雖然中間沉寂了很久,但 2002 年的《無間道》,已然成了里程碑式的香港黑幫電影,造就了不斷被翻拍的另一經典。

不同於好萊塢和日式黑幫電影的硬派作風,中國人擅長走心。《無間道》的劇情也非一般警匪較量,表達得更多的是令人心寒和緊張的人性,將黑道邊緣人的內心世界、自我掙扎與救贖刻畫了出來。表面上講的是黑幫世界的渾濁不清,實際上在揭示浮躁社會的真相,在正義的面具底下,人們製造謊言又渴望認同,努力塑造自己甚至扭曲自己。



7.《上帝之城》

Cidade de Deus(巴西,2002):將黑幫少年的一生拍成一部史詩。


只知道巴西的足球、狂歡節和美臀女郎是不夠的,巴西這個國家也出過經典的電影,2002 年描述巴西黑幫殘酷社會的《上帝之城》就曾經震撼世界影壇,還奪了當年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

導演用紀實的手法記錄了一群在里約熱內盧貧民窟出生的黑幫少年,將他們從成長到毀滅的整個過程展現在世人面前,開創了黑幫電影的史詩流派。



影片從少年的視覺切入這個 被上帝拋棄了的上帝之城,這個連追一隻逃跑的雞都要扛著槍的城市,除了偷竊之外,強姦、走私、販毒、搶劫、殺人無處不在,這裡根本無需偷竊,因為犯罪的幾乎都是未成年的孩子。

赤裸裸的殘暴真相,就在那座矗立的基督像眼皮底下發生,一個個不受尊重的生命演繹著悲劇的輪迴。叫你看一次就懂了什麼叫做里約熱內盧。



8.《搖滾黑幫》
RocknRolla(英國,2008):誰說黑幫只有打打殺殺,黑幫也可以 Rock 起來!


蓋瑞奇除了是瑪丹娜的前夫,還是一枚不可多得的大導演。1998 年的《兩根槍管》就可以知道什麼叫做黑色幽默,十年後的這部《搖滾黑幫》,也懂得黑幫也能搖滾。

小流氓捲入了倫敦黑幫頭目和俄羅斯黑幫頭目的紛爭鬧劇中,樂極生悲,最終又以歡樂收場,悲劇和喜劇在這裡似乎很模糊,這是蓋瑞奇最愛玩的辯證法。在他手裡,黑道中人不再只有打打殺殺,各種依賴與背叛,關懷與傷害,溫柔和殘忍,人際關係變得複雜,這些元素在電影中像搖滾樂一樣彈奏起來。

這就是蓋瑞奇的拿手好戲,黑色多線性交錯敘事,N 個主角 N 條線,來來回回你搶我奪,人物穿來插去,再撒上點蓋瑞奇式的黑色幽默。



9.《娥摩拉罪惡之城
Gomorra(義大利,2008):黑手黨原產地,誓將殘酷血腥用最寫實的鏡頭刺激你的神經。


說到黑幫,有誰不知道義大利黑手黨?然而我們卻是通過好萊塢電影才看到它,而且片子裡的黑手黨,大部分都是從西西里島移民到美國大陸的難民。其實在黑手黨的起源地義大利,本土黑惡勢力一直揮之不去,於是《娥摩拉罪惡之城》這部幾乎以紀錄片形式拍攝的黑幫電影,就成為了我們近距離窺視義大利原產黑幫的視窗。



電影將鏡頭聚焦於義大利中部城市那不勒斯,講了黑手黨娥摩拉的 5 個故事,全都不加修飾,與罪惡無限貼近,將這裡血腥的一面近乎真實地表現在觀眾眼前:少年墮落,老大橫屍街頭,母親鋃鐺入獄,叛徒命喪黃泉,無辜者引火燒身……非常真實,很可怕。對於看得下義大利電影節奏的騷年來說,這是一出好片。



10.《奪獄困獸》
Celda 211(西班牙,2009):監獄裡的黑幫情仇,讓人深思。


聽到西班牙就想到熱情奔放,除了文藝歌舞愛情片,2009 年也出了一部抨擊社會體制的黑幫電影《奪獄困獸》(也有譯作《囚室 211》),保持了熱烈的風格,同時借鑑了好萊塢的劇情鋪陳方式,於是在刺激的畫面底下,劇情也懸疑了起來,橫掃西班牙奧斯卡戈雅獎。

這部電影的情設很特別,一場暴動,男主從一個失敗者變成英雄最後又成了犧牲品,全片最大的溫情除了妻子的愛情就是黑幫大哥的友情,而制度化的社會只讓人感到麻木。 以往的監獄黑幫電影,通常都講不同幫派的鬥爭,故事都圍繞在牢裡頭。而《奪獄困獸》則另闢蹊徑,不僅關注監獄內的黑暗與無序,更加著重體制對人的壓抑與改寫,好人和壞人的界線模糊了,監獄內外沒有本質區別,黑暗和圈套無處不在。



無論紐約、波士頓還是芝加哥,歐洲、日本還是香港,黑幫故事講的都是社會的故事。粗暴的廝殺追趕,狡猾的以和為貴,有人見利忘義,有人講心不講金。黑幫裡所有的一切,都是那個社會的縮影,幫規就是體制,頭目就是話事人,內鬥爭權或者少年逆襲,在我們身邊也時刻上演,只是戰場從黑幫世界,轉移到商場政界甚至生活日常。



資料來源:Chokstick 本帖最後由 peanutgeneral 於 2016-4-18 15:11 編輯

已有(6)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apple4129 發表於 2016-4-18 16:44
印象最深的是"娥摩拉罪惡之城",先有紀實報導才有電影,書寫的人因為多年的追蹤紀錄報導說得太多而被黑幫追殺中。寫成書跟拍成電影的都是漢子.....小說的結尾是這樣寫的:

但在這裡,你不能讓自己有這種感覺。這麼做很危險。
你只要降低防備,就再也無法了解機制、象徵與選擇,就有可能再也看不出任何事。
因此,你必須動用一切資源,找出餵養你靈魂的動力,好讓自己堅持下去。耶穌、佛陀、公民承諾、道德、馬克思主義、自尊、無政府、打擊犯罪、潔淨、持續與永恆的憤怒、南方鄉土、隨便。

這是一場無謂的戰爭,但就算你注定失敗,還是必須堅守並認識某個根基。你必須瞭解,就算你耗費一切經歷,也只會讓自己顯得愚蠢,執迷不悟,它仍會繼續茁壯。
你怎麼做都不對,這才是真正的孤獨。


罪惡之城娥摩拉by Roberto Saviano
don8888 發表於 2016-4-18 18:13
小馬哥的英雄本色呢?

小馬哥的英雄本色呢?
aaqq 發表於 2016-4-18 22:18
忠奸人--台灣的片名叫:驚天爆

好看!!很真實地描寫黑幫跟臥底。

強尼戴普在裏頭的演技真的不俗!!

我還記得裏頭兩個角色-一個叫Sunny Red,一個叫Sunny Black


北野武我推薦另外一部純日本黑幫的電影:全員惡人

對日本黑道的文化、義氣、服從都有深刻地描寫!!

好看

fatty_liou 發表於 2016-4-18 22:26
我從 CD-PRO2 之後就再也沒辦法看無間道了
陳宜庭 發表於 2016-4-19 01:07
我還是覺得港片比較好
VEGASIRIUSVEGA 發表於 2016-4-19 07:55
文化的差異,應響著電影工業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