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車避震前叉大解析

RT1123 發表於 2016-5-20 14:41:32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15785
圖:莫名 / 文:費工信


所有單車種類之中,目前最受到大家青睞,其實也是最適合台灣路況的,應該就非登山車莫屬了。而在登山車之上,最大的特徵與性能,則是幾乎每輛車都不可缺少的避震器了。附屬於車架上的後避震器,因為與每種車架的設計及屬性有關,加上市面上的零售選擇較少,這裡暫時不單獨討論。
而每輛車都少不了的前避震器,則是許多車友選擇車量與改裝升級時最主要的考量之一。要掏錢買隻炫又好用的避震器之前,當然要先徹底了解避震器的作用,以及各種不同設計的優缺點。看看我們以下的分析與報導,不但可以讓你錢花得更值得,更可以讓你的騎乘更有效率喔。





前避震器的功用

登山車的靈魂配件之一,就是最關鍵的前避震器。不管你擅長的是追求耐力考驗的長途越野(Cross Country 簡稱 XC),講求速度與操控的下坡(Downhill; 簡稱DH),或者是介於二者之中的跨界騎乘(Freeride;簡稱 FR),這些車種雖然車架設計不同,但是皆不可少的就是前避震器。不可否認的是,不少人在捨公路車而選擇登山車時,看起來炫又相當具有價值感的避震器是相當重要的因素之一。不過前避震器可不只是裝了讓車好看,或者讓你覺得錢花的有價值而以,這個配件還有不少相當關鍵性的實質效用,少了它可是會讓你騎的相當艱苦呢。


一、強化操控

前避震器最早問世,主要是用於登山車上。早在八十年代,當時市面上的前叉,主要還是使用鉻鉬合金或者鋼管製造的硬式前叉,靠著材料本身的彈性以及加上些許的彎度達到避震的效果。這種設計對於當時部分公路車,或者是一般的代步車來說是足敷使用。不過對於登山車來說,由於主要在崎嶇顛簸的路面上騎乘,連帶產生的顛簸與震動也會相對的加劇,這種傳統的前避震器對於登山車來說幾乎是沒有任何的效果。而顛簸路面對於登山車騎乘最大的影響,就是會讓輪胎暫時的離開地面,除了增加手臂的負擔之外,也會減少輪胎與路面間的抓地力,因此造成操控效果上的降低。增加了前避震器之後,由於可以藉由吸收路面的震動力,讓原本會加諸在車架上的部分「彈跳」力量被前叉所吸收,從而增加輪胎與地面間的接觸,也等於增加了輪胎與地面間的抓地力,當然也會提升不少操控性與安全性。





二、保持車身穩定

前避震器的另外一個功用,就是可以大幅度的增加車身的穩定,這種效果在下坡的騎乘上最為顯著。前面一項已經提到,適當的前避震器行程,可以增加操控性與抓地力。而特別加長的避震器行程,則可以增加車輛在極度劇烈作動時的穩定度。特別是對於強調落差跳躍、快速通過顛簸路面,以及陡坡急彎等特殊地形的下坡車輛,加強過的避震器除了增加抓地力與操控之外,另外最大的功用就是幫助保持行進時的穩定度。


三、減少肌肉負擔

增加車身穩定以及抓地力之後,前避震器連帶會產生的功用,就是可以減少肌肉的負擔與疲憊感。不管是公路車與登山車,騎乘時後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顛簸與震動,這些由路面反饋的力量最後都是經由手臂或者雙腿的肌肉吸收。而加裝了前避震器之後,由於可以減低震動的幅度,連帶也可以減少肌肉的負擔與疲憊感。短途的騎程可能還感覺不出來,但是對於需要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以上的連續騎乘,前避震器可就能幫你的肌肉扛下不少的負擔,也能增加長途騎乘時的耐力喔。


四、增加舒適度

增加操控與安全性,固然是前避震器誕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隨著不同車種的發展,前避震器早就不只是為了讓你轉得更快、或者騎得更穩而已。由於具有吸收震動的功用,避震器還可以增加騎乘時的舒適度。許多強調代步與便利性的單車上,前避震器都是為了增加騎乘者的舒適度。面對台灣這種第三世界國家水準的道路路面,前避震器也成為不少代步車種的標準配備。就算你只是騎車買菜、或者往來捷運站通勤使用,也可以讓你騎的舒舒服服。






避震器設計主流與優缺點

不管是哪一種騎乘風格專用與價位,避震器的功用其實都是作為吸收路面傳來的震動,將路面反饋而來的力量以不同的方式吸收。雖然功能幾乎相同,但是不同避震器間的設計確有著天壤之別。不但是在結構上不同、價位、反應速度、甚至是耐用度上都有著相當顯著的差異。




一、彈力膠與彈簧

這是所有避震器中,最基本也最堅固成本與性能效益值得搭配,也是最早出現的大眾化型避震器結構。主要是由2到3塊彈力膠塊重疊而成,來吸收路面傳來的震動。而彈力膠之外,還會加上一組彈簧,這主要是用來將避震器回彈到沒有吸收震動的狀態。這種組合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幾乎所有人騎士都可以自行拆解再組裝回去。而且這種組合的成本低廉,售價也相當容易被接受。不過彈力膠塊的衰退較快,使用壽命相對的也較短。而且單靠彈簧的回彈力,只要遇到快速的連續顛簸,便會逐漸喪失彈性,相對的避震效過也會開始衰退,不適合激烈的騎乘。


二、油壓搭配彈簧

基本的彈力膠塊之外,進階的前避震器通常會採用氣壓或者油壓搭配彈簧作為主要吸收力量的方式。這二種都是用利用氣體或者液態油,以控制閥門洩出的方式達到減震的效果。液態油壓式目前市場上的主流,主要特性是相當的滑順,吸收震動時的平穩度幾乎無出其右者,而且油類的穩定度高,不會因為長期使用或者不同氣候而產生變質。不過油壓不是沒有缺點,油類的重量多半不輕,在輕量化上必須要下一番苦心。


三、氣壓

使用油類之外,氣體也是另外一個市場上的主流選擇。原理上與油壓避震氣相同,同樣是利用空氣通過閥門的原理,利用擠壓氣體來達到吸收震動的力量。不過氣壓最大的好處便是重量輕,雖然二者的容量都不大,但是空氣與油的重量一比,差異馬上就顯得十分明顯。雖然容易達到輕量化,但是氣壓的密封與閥門控制技術必須要更為精密,幾乎只要有些許的損傷就要進廠大修,不但傷財也耗時。而且也正因為密封需要十分完整,氣壓的反應也就變的相當靈敏,調較上可能要多花些時間。


四、電子調整

除了上述這三種不同的避震器結構之外,另外一種十分少見的就是電子式的前避震器。這種避震器其實就等於一般的油壓與氣壓避震器,但是內部以電子組件自動偵測避震器目前遇到的地形與顛簸頻率,再自動依照地形調整閥門以調較吸陣與回彈速度。幾乎完全不需要人工手動調整,以及可以隨著即時地形作調整是最大的優點。但是由於增加了精密的墊子組件,價格上也相對的不會太低,加上維修據點又如鳳毛麟角般得稀少,這也是這種電子避震器少見的原因之一。


五、即時鎖定

嚴格來說,這應該不算是避震器的結構,而是附加的功能之一。不過由於性能顯著加上十分耐用,目前早就已經成為市面上避震器的主流功能之一。即時鎖定最主要,也是最讓人感謝的作用,就是可以在需要上坡採踏或者平路衝刺的時後,將前避震器的避震行程完全鎖死,如同完全無避震的硬式前插一般,讓踩踏效率傳達的更好。這種功能其實就是利用閥門開啟或者關閉,讓汽壓與油壓的流動阻斷,行程幾乎等於零,沒有任何避震效用的前叉。


吸震與回彈?


避震器雖然名為如此,但是如果你將避震器的動作放慢幾百倍來看,實際上卻是應該分為「吸震」與「回彈」二個部分。想像一下,避震器在吸收震動的時後,第一個動作是縮短長度來吸收震動,也就是所謂的避震。而在這個動作之後,第二個作動則是要將避震器回復到沒有吸收震動前的長度,也就是所謂的「回彈」。這二個動作間的協調以及反應速度,就等於是避震器的整體表現,當然也會與騎乘時的性能有著極大的關係。





行程長的一定好? 如何決定最適合自己的避震器行程?

很多人在選擇前避震器的時後,往往一不小心就會落入「長一定好」的迷思。事實上,在如越野機車或者吉普車等機動越野車輛上,長的避震器絕對有正面的價值存在。同樣都是為了克服顛簸的地形,登山車最大的差異點便是動力來源是人的雙腿,而且速度上也較一般的機動車輛要慢上許多。前避震器雖然可以吸收震動,但同時也會吸收掉部分踩踏的力量。而且過長的行程,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回彈的效能會隨著震動頻率增加而衰退,相對也會影響操控性。在這二個前提下,即使是指往下不往上的下坡車,前避震器也不能一昧的加長行程。市面上的前避震器,多半介於2.5到3英吋之間,這不過是5到7公分的長度,對於一般的越野踩踏其實已經足夠,而這也是最能符合最多騎乘者體能與騎乘習慣的長度。即使是強調高落差與高速的下坡用前避震器來說,多半也會控制在6~8英吋之間。
在選擇避震器行程上,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你的騎乘習慣與騎乘速度,喜歡平順的路感,或者喜歡激烈又險惡的刺激。由這個關鍵的因素出發,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你所選擇的車架。因為前避震器不能單獨使用,一定要與車架搭配,考慮到車架的角度以及你的騎乘習慣,接下來才是行程的長短。即使這三項因素都考慮到之後,還是得想想你的口袋有多深,只有自己能夠負擔的避震器,才能算是最何適你的避震器喔。





如何調整避震器

找到一隻適合你的前避震器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得要調較你的避震器。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可是不亞於選擇避震器,適當而且正確的調較,不只會讓你騎得更暢快,也會沿續避震器的使用壽命及性能。不過調較這二字說的輕鬆,實際操作起來可是得要考慮相當多的因素。

一、原廠設計

這是調較避震器的出發點也是終點,任何的調較工作都必須遵守原廠的設計,同時也不能超越原廠設定的使用範圍。否則的話,輕則讓你的避震器壽命變短,嚴重的時後還有可能造成人員的受傷。


二、重量

避震器不但要吸收下方路面所傳來的力量,同時也要乘載上方騎乘者的重量。除了騎乘者本身的體重之外,還要將你可能攜帶的裝備重量納入考慮。體重改變的機會可能不是那麼頻繁,不過裝備重量的增加與減少,可就是每次的行程都會因而有異喔。


三、路線

這是避震器調較中最關鍵也是影響最直接的一項,平坦的、陡峭的、顛簸的、甚至是鬆散濕滑的地面,都可以影響避震器的運作。除此之外,路線的長短也不可忽略,長距離的騎乘需要調整的較為舒適一些,段距離的騎程則可以將操控性列為優先考慮。


四、季節

聽起來有點不能想像,但是氣壓、溫度、以及濕度的改變同樣會影響避震器的運作。簡單的來說,避震器內的各項組件,同樣會因為溫度而熱漲冷縮,氣體或者液態油也會因此些許的變大或變小。



調整預壓


所謂的預壓(Preload),就是避震器因為騎乘者本身重量所壓縮的行程。所以原本應該有3英吋的避震行程,在「壓」上了你的體重之後,可能會減到只有2.5吋。為了這個縮短的行程,必須要適當的調整回彈的速度以及回彈的幅度。只要依照原廠提供的指示調整,就可以將你的避震器性能發揮到最大喔。





避震器的保養

就算廠商掛的保證再久,也沒有完全不需要保養的避震器。在原廠容許的範圍內,自行保養是維持避震器正常運作與使用壽命的最好方式。

一、清理

每次騎完之後,不管時間與距離,都要保持避震器基本的清潔狀態。因為戶外的風沙、雨水、甚至是昆蟲都有可以造成避震器的故障。

二、檢查油、氣壓

每隔大約50到100小時的騎乘之後,就必須要檢查油壓與氣壓的狀態。為持壓力的正常之外,還必須要檢查是否有漏油的狀況。

三、拆卸保養

每隔大約半年的使用之後,不管你騎的時數多少,都建議將避震器帶回原廠或者經過認證的店家進行保養。將主要的零件拆卸,完整的檢查並且潤滑整修,如此才能保持避震器的壽命喔。


Via ourtrails

本主題中包含更多資源 (圖片、附件...)

你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檢視,沒有帳號?註冊會員

x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RT1123

LV:9 元老

追蹤
  • 124

    主題

  • 143

    回文

  • 3

    粉絲

垃圾不分藍綠,做錯事我砲轟你絕不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