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階Off-Road 尋找你要的風格
你認識登山車嗎?
「登山車」一詞其實就是個具有爭議的問題。
登山車對於大眾的認知就是「有避震器的、平把的、輪胎很寬有顆粒的」,基本上只要符合這幾點,大多人就會認為這台就是登山車。理論上也沒什麼問題,但,因應騎乘程度的關係,登山車的世界遠比公路車還大。
另一個最多人的誤解,認為公路車適合騎平路,登山車適合騎爬坡?很多人都說如果你要爬坡的話就騎登山車、如果你要騎休閒的話就騎登山車,這點我想是最常聽到的誤解。
簡單解釋一下,如果你騎乘的路況都是柏油路面的話,不管是平路或者是爬坡,公路車種或許比較適合,公路車目前也有平把公路車,有別於彎把公路車平把公路車會比較舒適一點,因為不太需要向前趴,身體也呈現比較挺直,所以如果只是在都會區或者人工路面上騎乘,公路車都比較適合。
平把公路車型 手把與變速器部分稍微有點不同
而登山車因為胎寬與避震器的關係,在都會區或者人工路面上會有更大的阻力,相對於平把公路車會更吃力,儘管登山車齒比較輕,爬起坡來的確比較輕,但卻非常慢。而胎寬與避震器主要的作用就是讓你能夠在非人工路面或者是沒有路徑的地方能夠繼續騎乘,所以如果你選擇一台登山車卻始終把避震器關閉、把輪胎換成無顆粒的城市胎,那就變成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了。
當然的,如果你還是喜歡使用登山車這樣舒適、柔軟的騎乘姿勢來騎市區道路,也沒什麼不可以,完全就看車友們自己喜歡哪一種騎乘風格了。
在熱門的討論上,公路車講求空力、速度、輕量,那登山車就是講求操控、避震、技巧。
主要在於公路車(onroad)的騎乘環境就是在人工路面上,對於克服環境與氣候的問題相對來講比較少,而登山車(offroad)是騎乘在非人工路面、沒有路徑的地方,相對來說,登山車就需要專注大量的精力去克服環境問題,例如:泥路、碎石路、石磚、樹枝障礙、巨石障礙、段差等等,這也是登山車分類如此眾多的原因之一,不同的騎乘環境使用不同的車種。
初級難度 XC最大宗
XC等級的路況,大致上還算是看得到路徑、泥石路、無段差、無障礙的路況。而XC車輛大多只有前避震器系統,避震行程約10cm,沒有後避震器,整台車算是所有登山車類型中最輕量的,所以也有很多人把登山車當做是一般城市車輛或者是休閒車輛使用,但這樣就沒辦法發揮出前避震器的真正效用。
最快的辨認方式就是短行程的前避震器 後方無避震器
最常見到的也是在登山越野賽中看見,全國運動會當中也有這一個項目,選手必須要經過一連串起伏不定的地形與路面,體力消耗上是不比長途公路賽還輕鬆的。
另外在輕度的林道越野也會使用這種類型的車輛,輕度的林道越野一般都已經有整理過的路徑,不太會有段差或巨石,所以也不需要使用到具有後避震的車輛,至少10cm左右的前避震行程就可以騎乘這樣的路線。
中級難度 AM全地形無阻
到了AM(All Mountain)已經算是中級玩家了,全地形指的就是幾乎沒有路且有林道、巨石、段差、樹幹等等障礙物,要能夠在這樣類型的環境騎車,車輛就必須要能夠應付這些的路況,所以需要選擇具有後避震系統的車輛,而前避震至少15cm行程才能夠安穩的騎乘在這樣程度的路面。
AM車輛 GIANT Trance 27.5
看得出來這個程度以上已經開始需要中置避震,而避震器的類別又是一們學問。
[Youtube]mX-ZlCmQVJk[/Youtube]
Nicolai All Mountain Trial
影片中可以看得出來,基本上還可以看到一點路徑,但是有一些段差跟障礙物。在這樣的環境騎乘也會延伸出很多技巧方面的問題,重心轉移、彈跳、選路等等。
高級難度 FR暢行無阻
FR(Free Ride)意思就是自由騎,只要能夠騎上去的地方都可以,所以經常會看到一些單輪定點、彈跳、飛躍、垂直攀爬等,前避震行程在15cm左右,而且也還是一樣配置雙盤,因為有些狀況也是要騎車上坡才能夠自由自在的騎車。這個程度的騎乘算是重口味級別了。
FR車種 避震行程更長 ©SCOTT
Freeride Mountain Biking in BC
[Youtube]aSv4YniNlN0[/Youtube]
已經開始有更多的彈跳了
重度口味 DH下坡無敵
DH(DownHill) 就照字面上解釋「下坡車」,就是專門用來極速下坡使用的車輛,最大的差別在於粗壯的車體、18cm左右的避震行程,可以承受高速與落差的衝擊,最有名的就是Red Bull Rampage 一項適合DH與FR重口味玩家的專屬舞台。
DH車款 粗壯的車體 單盤 長避震行程 軸距長 ©yeti
Red Bull Signature Series - Rampage 2012 FULL TV EPISODE 22
[Youtube]LyTYCvFkldE[/Youtube]
最有名的Red Bull Rampage
車架幾何
影響MTB車輛操控度的因素有很多,車架方面在頭管角度上是可以很容易分辨出來使用方式,頭管角度越大,表示操控較為靈敏、爬坡比較能夠維持方向,但下坡時會比較難控制;頭管角度越小,面對崎嶇不平的路段或是下坡就相對穩定,但缺點也就是不夠靈敏。
避震器
避震器除了經常看到的前叉比較少有變化空間外,另一個更重要的就是後避震系統(或稱懸吊系統)。基本上懸吊系統有分為幾類: 單轉點、4連桿單轉點、虛擬轉點、FSR連桿、DW連桿、單連桿等幾大類,主要作用就是增加騎乘順暢度、提高操控性能、改善煞車效率、承受衝擊;缺點就是增加重量、結構複雜、損失能量、降低性能以及成本。 下次我們就來詳解懸吊系統的世界。
技巧面
登山車因為騎乘路面難易度的關係,需要非常多的技巧去面對段差、下坡、爬坡、跳躍的情況,但綜合起來不外乎就是前後重心的轉移、左右搖擺、加速度的應用、路面處理等等,技巧方面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
簡單介紹了一下登山車的世界,骨灰級的自行車玩家對於早期登山車熱潮的盛況應該還保有一點回憶,但新一代的車友也許對於登山車並不是這麼了解,破風飆速的公路車很容易錯過周遭的美景,細細品嚐林道的風味就靠登山車了。每年在宜蘭寒溪都會舉辦越野挑戰賽,經過村莊、吊橋、林道、河床的感覺不是速度的快感,是泥濘濺起象徵硬派的水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