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畢業的時節,許多畢業生除了煩惱未來出路外,四年學生期間累積的資產如何處哩,也是一個問題,其中,方便跑校園的單車就是一項。帶走很麻煩,丟著不管又造成校園問題,現在有團隊從分享概念出發,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並發展出新商機。
共享經濟的概念在近幾年一直被提及,無論從食宿、交通至生活娛樂大小事,藉由資源的重新分配,將剩餘的資源還給消費者,還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從Uber開始,交通式的共享經濟在台灣形成的一股熱潮。但其實在這股熱潮之前,拾玖團隊就已在研究如何利用單車共享的方式,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團隊的核心宗旨是推廣單車共享概念,並且藉由綠化節能的方式來提供交通服務。
(圖說:分享輪共同創辦人,左至右為吳宗澤與陳佾涵)
創團初期嘗試解決台大單車問題拾玖團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公司命名源自於核心成員為一群19歲的台大學生,團隊核心成員在八年前就有「分享輪」的概念,陳佾涵與吳宗澤為分享輪的發起人,從大學開始就花費相當多時間研究台大多年來單車數量過多且被閒置的問題,他們發現台大兩萬四千台腳踏車,但大概只要八千台就可以滿足同學的使用需求。他們相信若以共享的方式能夠解決單車問題,進而提供給社會更多的價值。不過,好的想法不一定就能落實,團隊一開始構想是仿照台北市政府的youbike,找了自動化的廠商、籌備了資金,再向學校提案,與校方交涉了三年,卻基於校地規畫問題,無法推展。
(圖說:分享輪提供長期租賃單車服務。圖片來源:分享輪網站。)
提供長期租賃配合廣告服務不想讓計畫暫停,再加上資金考量,團隊改以提供校園長期租借單車的服務,透過押金、簽約內容和領車制度,讓學生負擔較少的費用便能享受單車服務, 合約到期再將車回收,改善學生畢業後「人走車留」的情況。 在實際的運作上,團隊先直接向廠商購買單車,再與學生簽訂租賃契約,為期一年。申請時會收取押金一千元,還車會退回。計畫出押金、簽約內容和領車制度,收入來源則是租借的腳踏車後輪上的廣告板。 一開始時僅在台大,慢慢拓點至今已擴及15所大學並且擁有1500台單車的規模,台科大、政治、東吳、輔仁等大學目前都可使用租賃單車的服務。除了租賃之外,團隊也與企業廠商合作,提供給企業主校園戶外廣告的服務。 今年團隊則開發新技術,企圖提供更便利的租賃方式,學生只要運用手機APP便能借還車,單車上附有小型的智慧鎖,能夠與App租還管理機制連動,因此不需要固定租車站點,只需在附近的虛擬站點便能完成租車或還車的手續。唯獨硬體開發需要技術、人才、與資金,團隊希望能夠找到理念契合的策略投資夥伴,提供資金、資源或企業人脈,加快軟硬整合開發的腳步,及早搶進市場。
結合資訊分析提供智慧服務團隊最常被問及的一件事就是,分享輪和Ubike有甚麼不同?陳佾涵表示,兩者從核心定位開始就有差異,Ubike屬交通硬體設備類的服務,而分享輪則是由共享的概念出發,背後結合了資訊分析、統計之後的數據,以提供更智慧的服務給消費者。 團隊提及到最後一哩路的概念,透過了資訊分析,使用者可以運用系統知道區域內哪裡有單車可以使用,不用再多花時間找實體站點。相對於實體建站,設置虛擬站點擁有較多優勢:
1.省下建置實體站點成本
2. 彈性站點多滿足使用者需求 分享輪把單車服務訂為一個起點,由共享的概念出發,等待建立了交通模型與行進路線分析之後,能結合更多的功能應用於單車上,例如環境偵測工具,能夠及時分析路況以及空汙指數,將單車打造成穿梭在城市的小蜜蜂,為社會提供更高的附加價值。
【創業快問快答】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跟ubike有什麼差異?
分享輪是以單車共享的角度出發,而共享能有效被運行需要結合交通路徑分析與交通模型的建立,能將閒置資源媒合需要的用戶。
過去單車服務通常是以硬體設備為導向,而分享輪希望著重的地方在於背後的資訊分析並建立更智慧的服務,而這樣智慧的服務不僅能回饋在單車服務本身,甚至能創造更有價值的服務。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資金以及技術人才。
由於技術整合需要開發軟體與硬體,因此需要技術人才的合作,除此之外,在硬體開發上需要設備以及開模的費用所以需要資金的導入。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創業讓我知道什麼是熱情。
從大學開始迄今計畫進行了8年公司營運近5年,過程中遇到的無數的挫折,也讓我們知道成功是給準備好的人,永遠都有需要改進需要學習的地方,然而能夠持之以恆不放棄,持續奮鬥的唯一方法就是熱情,不會因為小小挫折就放棄,永遠能找的到新的方法。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拾玖團隊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名稱:分享輪
公司成立時間:2011年9月
產品上線時間:2012年3月
官網網址:分享輪網站
粉絲專頁:分享輪粉專
團隊人數:4人
轉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