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遊歷求道
果不其然,他剛把那隻黑狐藏好,天空之中已經是烏雲密佈,響起了轟隆隆的雷聲,隨即一道道水桶粗的天雷相繼劈了下來,只不過那天雷似乎有所顧及,一直圍繞著郭守真的身旁打轉,最終也沒有劈到郭守真。
這期間可把郭守真嚇得不清,做為一個修道之人,他當然知道妖仙在渡天劫的時候,是可以尋找福德厚重之人來擋災劫的。可是郭守真真的不清楚自己算不算是一個福德厚重之人,雖然他也修行了一段時間,也曾經做過一些好事積累了不少功德。
但是,當那漫天的天雷劈下的時候,郭守真那是真心的怕啊,看著天雷的樣子,這只黑狐恐怕道行不是一般的深厚了,估計怎麼也是一個成就了散仙的妖仙。如果他的福德不夠深厚的話,恐怕不僅保護不了這只黑狐,連他自己都會在天雷之下化作飛灰。
但看到那些天雷只是圍著自己轉圈的時候,心裡算是稍稍的放心了一些。不過那種心驚膽顫的狀態依然沒有結束,實際上郭守真更怕的是那天上的行雷天君眼神不好使,或者是下手沒個準頭,萬一那個傢伙手上一哆嗦,下一道雷稍微劈歪了一點,直接劈到了他的身上,後果就不言而喻了。
終於,在被那天雷圍著劈了大半天之後,總算是一片雲彩散了,天空也變得晴朗起來,郭守真這才長嘆了一口氣,他終於使得黒狐躲過這場滅頂的災難。
之後,郭道人將黑狐抱回到了廟中,將養一個多月時間,才使得黒狐身上的傷勢痊癒,郭道人將黒狐抱到山林之處,放在地上說,你已經好了,沒事了,以後在別喝那麼多的酒了。若不是你喝醉之時碰上了自己的雷劫,也不用受如此重的傷,如今你已經痊癒那就趕緊走吧。
黒狐回頭向郭道人點了點頭,直接進入叢林之中沒了蹤影。
後來郭守真遊歷到了九頂鐵剎山,見九頂鐵剎山數峰崛起,峭拔雄奇,山上雲光洞中石龍、石虎等八寶天成地造。栩栩如生,心中無比快慰。便決定隱居此山,潛心修行。
郭守真在雲光洞淡靜苦修十七年,開始時尊崇儒學和佛教,後來專心致志地鑽研黃老之學,雖然竭心盡力,卻一直未能窺見到道家的真正源頭,不覺長嘆道:「沒有師父的教導就不能脫離塵世成道,這話很實在呀!」
於是他決定下山訪道,自他下山之時起。歷經兩年多時間,足跡遍佈關內的名山大川,最後來到了山東即墨縣馬鞍山聚仙宮,拜謁了聚仙宮監院李常明。
李常明是道教龍門派第七代弟子,號紫氣真人,曾為萬曆年間進士,學識淵博。道法高深。尤其精通藥理,善於因病施藥,而且服用他所配製的藥效果特別明顯,常常是藥到病除。時人對他的醫術十分敬佩,以致越傳越神,說他用泥搓成的藥丸可以治癒百病。因而被稱為泥丸道人。
郭守真拜謁李常明,「晤談之餘,心源契合」,於是向李常明表達了拜師學道的願望。李常明為考察郭守真的誠意和悟性,設下了許多難題來測試他。見他談吐不凡,謙恭有度,且學道決心十分堅定。頗感欣慰。心想郭守真數年訪道,不畏艱辛,行程逾萬里,是可造就之人,將來必能將龍門派道統發揚光大。便決定收度郭為道教龍門派第八代弟子,並舉行了正式的拜師儀式。
李常明先後收徒十四人,皆在聚仙宮修道。他對弟子要求極嚴。他見郭守真對師傅的服侍更加慎重小心,學道也十分用功,於是把學道的決竅傳授給他,並告誡他說:「修道不能踰越等級,一定要專一而嚴格地守持戒律以至達到再沒有可以戒的,再在心裡默念真訣,那麼,登上仙道便沒什麼問題了。」由於為師悉心傳授,郭守真潛心參悟,因此所學日漸精進,「一言印證,全體通明。覺前此千經妙諦,滴滴歸源;視後來一切眾生,人人可度。」
郭守真後有《遇師》一詩,表達了他師從紫氣真人學道的感受:「隔斷紅塵別有天,磨穿鐵杵已多年。猛然打破無縫塔,偶爾栽成出火蓮。運起坎離天上月,佩來卯酉水中眠。雪深無盡寒梅放,荷我仙師指道淵。」
想當年自己隱逸遼東十數載,雖有修道的恆心,但因無師指點,縱然磨穿鐵杵,依舊如山重水復,難得真諦。以致於「披星跋涉過千日,沐雨崎嶇歷百回」,如今得恩師親傳,恰如打破無縫之塔,柳暗花明,心胸豁然開朗,因此對恩師的教誨充滿了無限的感激之情。
郭守真在馬鞍山聚仙宮苦修兩年後,拜別師傅李常明,遊歷到了北京白雲觀,拜謁師伯昆陽子王常月,請求在此繼續受戒。王常月先於華山修道,後在北京白雲觀演戒三壇,著有《龍門心法》等經書,也是道教龍門派的集大成者。
白雲觀乃道教一大叢林,名家薈萃,香火極盛,道教經典如汗牛充棟。郭守真在此間受戒修道愈加虔誠,龍門派經典、教義、戒律等無不爛熟於胸,又得師伯點傳,學識和修為日益昇華。有《受戒》一詩,記述了他在白雲觀受戒的情形和感悟:「玄宗信范最稱雄,計許仙人跨鶴沖。恭遇天開金碧闕,仰攀畿近白雲宮。皇皇玉籍輸春圃,湛湛天香霈太空。獨我服膺和海眾,任他南北與西東。」
在北京白雲觀受戒圓滿,郭守真又回到九頂鐵剎山,繼續堅守戒律,淨心修行。據《九頂鐵剎山志》記載,郭守真復歸鐵剎山雲光洞,前後判若兩人,此番修道亦發精誠,「飢餐松子,渴飲洞內天然泉水,久則不飢不渴,余陰殆盡,怡然乾健,溫養而神通大化,涵虛以妙證金身。」他此時的修為,已達到了龍門派創始人長春子邱處機所說的「心即是道,道即是心,心外無道,道外無心」的境界。因他又懂得吐納工夫,兼通醫理,身體十分康健,行走如飛,足跡跑遍本山各處,得意的時候,就吟詩詞來自我悅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