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事件還有印象,還有很接近時間的彭婉如與劉邦友,說實在當時造就的動盪完全不是鄭捷所能比的(當然不是說鄭捷就是小事)
當時算是改革開放吧?報紙新聞開始不受管制,以往慘烈的消息都會被壓下或延後,那時候這三起案件就像重磅一樣突然砸了下來,所以特別震撼。
另外比起鄭捷,這幾起案件主犯都沒有現場逮捕,逃亡在許多縣市,有的案子甚至到今天都沒有解決。鄭捷基本上下了捷運就被制伏,這種心理壓力差別還是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白冰冰本人原先是廢死的堅持者之一,事件過後開始支持死刑。
這裡並非諷刺的意思,而是感到悲哀,廢死明擺著就是多餘的東西,為什麼要等傷痛過後才能醒悟。
台灣廢死興起是因為兩蔣時代的恐怖統治,許多人踏著犧牲者的屍體力圖上位的一個政治手段。
不明白的人士卻成了這些人的槍,沒去思考廢死究竟在台灣可不可行。
還有一些人認為台灣應該開放槍枝私人擁有,也只是政治手段,試問鄭捷事件如果不是用水果刀而是槍枝,造成的傷害會是如何上升?
最後就是傳媒,對於兩蔣時代的傳媒把控,說穿了這是暴力統治的手段,可是只想著擺脫控制,卻沒有對傳媒加諸韁繩,這20年來傳媒多少次對受害者家庭造成二度傷害,原由僅只是為了更多人氣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