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中美、中歐之間激烈的太陽能貿易戰的德商 SolarWorld 不敵產品價格下滑帶來的營運損失,終於宣布無力償還債務,將進入破產程序。
外媒報導,當地時間 5 月 10 日,SolarWorld 正式宣布將進入破產程序。SolarWorld 在一則簡短的聲明當中表示,因「(太陽能產品)價格持續失序,未來市況不再樂觀」公司無力償還債務,因而宣布破產。
SolarWorld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Frank Asbeck 對於破產表示「相當艱辛」。他在聲明當中向 SolarWorld 的員工致謝,並指出公司為了打造公平的太陽能產業競爭環境而費盡苦心。他表示,起於中國的價格崩盤使太陽能電池與模組的價格自 2016 下半年起開始暴跌,公司後續幾個月的營運展望也相當悲觀,終至宣布破產。
SolarWorld 旗下的員工數量,統計至 2016 年底時仍有 3,000 多人,包括 800 人受雇於美國分公司。Asbeck 表示,會盡可能保障員工權益。
難敵市況變化,營運連年虧損在市場持續呈現供過於求,且全球模組價格連年下滑的情形下,SolarWorld 自 2014 年以後就持續陷於虧損。虧損到了 2016 年下半年更因模組供給增加、價格卻進一步下降而惡化,即便 2017 年第一季稍有減輕,仍然無法轉盈。
SolarWorld 德國公司與美國公司分別對中國提出了太陽能雙反訴訟,希望透過貿易壁壘來保障本地產業。然而,隨著中國、台灣等地的業者陸續在第三地開出產能,貿易壁壘的影響力降低;模組價格下降,更惡化 SolarWorld 的獲利能力。
後續影響:貿易戰、產能缺口EnergyTrend 分析師指出,SolarWorld 德國公司的破產,將直接引發 3 個後續疑問:第一,美國公司是否會跟進破產?第二,是否帶來供給空窗?第三,中歐、中美貿易壁壘是否延續?
針對第一個問題,美國 SolarWorld 是否會跟進破產,目前仍無法判斷。而美國 SolarWorld 是否破產,將直接影響美國對中國、台灣兩地之雙反措施是否延續的問題。同樣的,中歐雙反是否會持續下去?而若中歐雙反因 SolarWorld 破產而中止,中國對歐洲所祭出的多晶矽雙反是否仍將持續?這些問題,現階段仍無法獲得解答。
另一方面,根據 EnergyTrend 了解,SolarWorld 目前的全球產能(包括鑄錠、矽晶圓、電池、模組)約為 1.5GW,並以單晶為主。先前 SolarWorld 曾宣布將全面轉為單晶 PERC,但產能調整恐怕尚未完成。從 SolarWorld 的 2016 年年度報告來看,公司原預計 2017 年將大幅調整供應鏈產能分配,其中有超過 1GW 電池產能將移回德國;其產能調整的腳步與實際狀況,也將影響德國公司破產所將帶來的產能缺口。
SolarWorld 享有市場先行者與高效技術優勢,在歐美的屋頂型市場具有一定市佔率。2016 年,SolarWorld 的模組出貨量為 1.3GW,其中有約 14% 出貨到德國、約 500MW 出貨到美國。SolarWorld 德國公司的破產勢必將影響產能,而被影響的規模多大,缺口又將如何遞補,也需視破產處理的情形而定。
今年 4 月時,美國 Suniva 在聲請破產後要求啟用 201 條款;倘若 201 條款落實,則美國將對海外所有太陽能產品實施貿易壁壘,屆時美國與其他市場的貿易關係又會增加更多變數。EnergyTrend 分析師先前曾表示,201 條款現身將刺激美國的短期需求;而 SolarWorld 在此時宣布破產,勢必會出現的供給缺口將為其他廠商創造新的出貨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