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山溝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連載中)

 
V123210 2017-7-1 21:16:1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840 724867
V123210 發表於 2018-8-4 20:45
山溝皇帝 第一千章 自力更生:種田養豬


    作為擁有獨立作戰能力以及編制的大唐陸軍第一騎兵旅,和目前大唐陸軍裡現有的其他幾個騎兵支隊自然是不一樣,因為其他幾個騎兵支隊實際上都是各步兵師裡的騎兵團臨時組成,非固定編制。

    這統計大唐陸軍兵力的時候,你可以把第一騎兵旅統計進去,但是卻不能把那幾個騎兵支隊給統計進去,因為那些騎兵都是嫡屬於各步兵師的,再單獨統計就重複了。

    此外如今還有十八個重型榴彈炮營,若干獨立守備營、團、若干獨立輜重、工兵營伴隨各主力步兵師、混成團作戰,如果再加上各級指揮機構,樞密院等人員。

    一線主力部隊的總兵力大約是三十萬人!

    除了一線主力部隊,大唐陸軍還有三十多個的預備師,每個預備師人數不等,有的少一些只有五六千人,而有的則是可以達到一萬多人,基本上每個預備師都不一樣,具體得按照其所部署的地區,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來決定。

    但是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所有的預備師都是不滿編的!

    三十多個預備師,全部加起來目前的總兵力大約是二十萬人左右。

    也就是說,目前大唐陸軍的總兵力,其實應該說是五十萬人的!

    不過那些二十多萬人的預備師,都是用來彈壓各地方的預備役部隊,雖然說開支非常低廉,裝備費用更是低,然而戰鬥力也不咋地。

    畢竟這總數二十多萬人的預備師部隊,總花費每年也就五百多萬兩銀子而已,平均下來,每萬人一年軍費花費四十多萬兩銀子,只有一線主力部隊的一半。

    一分錢一分貨,花錢少的預備役部隊,其戰鬥力自然也就是不咋地,平日裡也就是彈壓彈壓普通的叛亂,守個城啊什麼的。

    正面對決的話,連督標都幹不過,襄陽地區的大唐陸軍有一萬多人,但是只有大約兩千多人的正規陸軍,剩下的近萬人都是預備師,然而防守襄陽的明軍,也就只有一萬多督標而已。

    雙方兵力相當的情況下,如果預備師能打的過督標的話,他們早就拿下襄陽了,何至於等到現在。

    和敵人的主力部隊打仗,還得靠一線主力部隊,現在的預備師還不行。

    但是大唐陸軍的一線主力部隊,除了第六軍外,幾乎全都是部署在前線了,難以抽調,更別說作為什麼機動兵力了到處跑了。

    第一軍在湖廣西部準備入川、第二軍在湖廣西北部,目前正在往襄陽方向突進;第三軍在河北以及山西北部,和韃靼人以及遼東明軍對持;第四軍在陝西,和韃靼人、瓦剌人以及西域人對持;第五軍則是和第一軍一起,在湖廣西部,準備入川;第六軍部署在直隸四道。

    一共就六個軍,這麼一分就分完了。

    除了這六個軍,大唐陸軍還有一個獨立作戰的步兵師,這就是長期在雲南、四川東南部地區第四步兵師,第四步兵師進入這個爛泥潭已經是好多年了,一直都是拔不出來,由此也是導致了這個步兵師在大唐王朝內部,長期存在感不強。

    但是,如果沒有第四步兵師在西南這個爛泥潭掙扎的話,廣西和貴州也是無法保證安全了。

    至於三支獨立作戰的混成團,則是部署在南方幾個省份的各戰略要地,充噹噹地的核心戰略支撐力量,同時也是當地的邊防、海防主要力量。

    第二混成團,佈防在珠三角,肩負的是控衛珠江三角洲的重任,守護著廣州這個戰略城市。

    第八混成團,則是主要佈防在廉州府、廣西鄰近安南邊境一線,控衛北部灣。

    第六混成團,佈防在貴州西部,和對面的四川督標打著呢。

    至於原有番號第十一混成團以上的混成團,已經是被盡數改編為預備師了。

    所以從表面數字來看,其實大唐王朝的兵力不少,不算近衛軍和海軍,光光是陸軍自身就有五十幾萬兵力呢,但是大唐陸軍同時面臨著遼東惠王明軍、韃靼人、瓦剌人、西域、西南景王明軍等眾多威脅的情況下,這點兵力真不夠用。

    兵力調配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想要抽調大量兵力用於某個方向作戰的,很難!

    但是不夠用也是沒有辦法了,現在這些兵力就已經是讓大唐財政感到難以支撐了,一年兩千多萬的陸軍軍費,可是沒辦法維持多久的。

    宣平七年的軍費預算,陸軍雖然還是拿到了兩千六百萬兩銀子,但是要值得注意的是,宣平七年的財政收入預算是達到了六千五百萬兩銀子,比宣平六年多的多。

    今年的財政收入提高了,軍費卻是沒有相應的提高,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著財政支出裡,軍費支出的比例已經是出現大幅度下降了。

    而且明眼人都知道,這個比例下降還將會持續下去!

    如今陸軍那邊的將領,已經是開始未雨綢繆,為今年乃至明年以後的苦日子進行準備了。

    裁軍?這是不可能的,大唐王朝這麼大,一共才三十萬主力部隊,二十多萬預備役部隊,這已經是非常勉強了,裁軍那是無法想像的。

    不裁軍要怎麼節省軍費啊?

    一方面是進行人員調整,比如把太多亂七八糟的文職,輔助類的士兵變成骨幹戰鬥類士兵,陸軍內部已經是有呼聲,提高軍隊裡士官的比例。

    如果軍官對於一直軍隊而言,是干流,那麼士官就是眾多支流,而士兵們,就是無數小溪。

    倘若士官的比例夠高的話,那麼遭到緊急情況下,擴軍就容易多了,直接把訓練三個月的新兵塞進去,搭配一定比例的士官,那麼就是一直全新的軍隊。

    至於軍官,這個不用擔心,因為大唐王師的各級軍官,基本都有副職。

    有副師長、副參謀長、副團長、副團參謀長、副營長、副隊長這些職務,緊急情況下,直接把一個步兵師的副職全部抽調出來,那就可以組建一個全新的步兵師軍官指揮體系。

    而且各級軍官之間還是彼此熟悉,連磨練的過程都省了!

    如今,陸軍那邊也是想要擴大士官的規模,這樣等到大規模戰爭,需要動員的時候,可以做到和軍官那樣,直接把副職拉出去就是另外一套士官班子。

    李軒對此也是給予支持態度,不過他也是謹慎提出,這提高士官比例,現有部隊的薪資開支肯定會加大,因為士官的工資都是比較高的,該如何維持現有部隊規模,薪資總體支出不發生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增加士官比例,你們陸軍要自己想辦法,反正朕是不會給軍費了。

    人家陸軍表示,這一點問題都沒有,誰說士官就要給高薪資的!

    這國內統一戰爭都差不多結束了,很多早些年服役,已經是到了服役期限的士兵表示都不願意退役,想要繼續繼續留在部隊裡,甚至都表示寧願工資稍微低一些,也要繼續留著。

    軍隊待遇一直都是比較高,即便是自願降低工資,也比在老家種田好得多!

    最後陸軍方面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方案很簡單,增加士官的級別,以往只有上士、中士、下士這三個級別,現在嘛,再增加上士之上,增設軍士、軍士長這兩個級別。

    而現有的三個級別的士官,整體往上直接調整,原有的上士變成軍士長!

    空出來的下士和中士,重新在服役期限滿的士兵裡招募,並且適當的調整了現有的下士、中士、上士的薪資標準,基本上,以往的上士標準,就是現有的軍士長了。

    而下士的薪資水平,只比一等兵略微高一些!

    這一番操作下來,就可以增加相當多一部分的低級士官,並且薪水開支不會比以往的普通士兵高多少!

    此外還有更加重要的一點就是讓駐防地方的軍隊自力更生,尤其是後方駐防的預備師部隊,讓他們自行屯墾,養豬養雞鴨。

    但是為了避免演變為前明的地方衛所,這些預備師裡的士兵同樣是會進行流動的,服役期滿退役,而土地也不是直接分給士兵。

    種田養殖,只是為瞭解決一部分的軍糧需求而已!

    陸軍方面為了後續的苦日子,已經是準備了眾多的手段,屯墾養殖是重點,把大量文職、輔助兵種換成戰鬥兵種是其次。

    同時用副職軍官、增加低級士官的比例,用來保持緊急動員擴軍的能力!

    當然了,更加重要的是,等統一戰爭結束後,不打仗了,這戰爭的耗費也會迅速下降,後續的支持主要還是維持費用,而不用和現在這樣,隨便一場戰役都能花掉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軍費。

    軍費沒有隨著財政增加而增加,如此也就是變相的縮減軍費,這對軍方而言,壓力是非常大的,既要養著這麼多軍隊,同時還要維持部分方向上的戰事,還想著擴充一部分力量。

    如今,軍費的壓力,是搞的陸軍那邊的眾多高級將領頭都大了,但是卻也是沒有辦法,李軒在去年年底,敲定宣平七年財政預算的時候,就已經是很明確的說過,宣平七年的陸軍軍費,就只有兩千六百萬,而且後續不會以臨時戰費的名義額外支出。

    錢就這麼多,這日子怎麼過,你們陸軍自己想辦法!

    在這種大背`景下,西南戰役還沒有結束的情況下,陸軍像擠牙膏一樣,從第六軍各部抽調了兩千人,然後又是抽調了一部分槍炮彈藥以及其他的補給物資,準備增援遼東半島的旅順港!

    於此同時,旅順港內,幾個大唐的陸軍軍官正在傳閱著一份文件,每個人看完後,都是皺緊眉頭!
V123210 發表於 2018-8-4 20:45
山溝皇帝 第一千零一章 援兵來


    旅順港的碉堡指揮部裡,這幾個大唐的陸軍軍官,就是大唐陸軍派往此地的遼東暫編團的幾個主要指揮官,包括團長以及下面各營的營長們。

    而他們正在傳閱的報告,這是他們遼東駐軍最新的編制和人員報告!

    報告的末端,一組數字很顯眼:九百八十人!

    旅順駐軍的兵力已經是下降到了歷史最低點,但是他們打報告申請的援兵,已經是被拒絕了多次,足足三個月,都沒有一個援兵抵達旅順港!

    遼東暫編團,最開始是沒有這個番號的,當時登陸該地的陸軍部隊只有一個步兵營,海軍那邊派了兩個隊的陸戰隊以及一個炮兵隊。

    後來又是陸續增援了三百人過來,然後海軍和陸軍方面協調,為了統一指揮,直接把海軍派遣的陸戰隊和炮兵隊,整體調入陸軍編制,陸軍在其他方面給予海軍一定的補償。

    根據這些部隊,陸軍在旅順編成了遼東暫編團,巔峰時期,編有兩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一個輜重隊、一個工兵隊,總兵力達到了一千五百餘人,野戰炮二十多門。

    但是,巔峰時期後,這支部隊就是沒有得到過兵力上的補充了,作戰物資雖然會陸續運送過來,但是兵力卻是一個都沒有。

    而明軍的反攻相當猛烈,持續的作戰讓部隊保持著持續減員,加上疾病等因素,這幾個月過去了,已經是減員了六百多人,其中陣亡者倒是沒多少,只有百來人,更多的還是因為受傷或者生病,而被船隻帶回了山東。

    但是傷兵被運送回山東後,後方卻是沒有給他們進行補充!

    如此也就是讓這個遼東暫編團,雖然表面上還有三營兩隊的編制,但實際兵力卻是已經下降到了千人不到。

    剛看罷報告的遼東暫編團第一營營長,賈華沅少校語言中帶著憤怒道:「過去的五天時間裡,我的第一營遭到敵軍猛攻,被迫減員二十餘人,現在,一整個營,連輕傷員都算上,也就只有三百人不到!」

    「是啊,為什麼作戰部那邊還不給我們兵力補充,難道他們忘記了我們?」

    「前後數月,我們已經是累計減員六百餘人,而我們的前方,是至少九千多敵軍正在日夜圍攻,怎麼後方不給我們派遣援兵,哪怕是新兵也好啊!」

    「哼,上頭的大人們,全都是盯著西南看呢,那裡會關注我們遼東半島這破地方啊,更何況,當時我就是反對把我們直接編為作戰部直屬,這不,現在好了,現在連第三軍那邊也是不管我們了!」

    聽著下屬們的議論,遼東暫編團的團長洪霍方上校臉色也是不太好看!

    他自然也是和下屬們一樣,對上頭不增援兵力也是非常不滿的,要知道,他已經是為大唐陸軍創造了歷史,成為了第一個麾下兵力不滿千人的上校團長。

    尼瑪,這說出去都丟人!

    之前他被上司調往遼東半島來,擔任這個剛成立的遼東暫編團的時候,雖然當時兵力只有一千六百人,但是作戰部的幾個高級作戰參謀可是信誓旦旦的對他承諾過,不用多久,就會對旅順增兵,到時候,遼東暫編團的規模不用多久就會達到混成團的規模,至少五千人起!

    但是,他來到了旅順後,就是發現,作戰部裡的那些高級參謀們一個個都是滿嘴謊言,吹牛不打草稿的人。

    他來旅順四個月裡,一個援兵都沒見著!

    他多次往上頭打報告,然後都是被拒絕了,而且就連拒絕的理由都是一樣的,兵力緊張,沒有多餘的兵力給他。

    如果不是大唐王師限制部隊自行徵兵,他就是要自行募兵了。

    但是,他要是敢自行募兵的話,上頭到時候估計就不是派援兵過來,而是派大軍過來平叛了!

    大唐王朝的軍事體系裡,擁有募兵權的只有內閣的陸軍部和海軍部,別說他一個小小的暫編團團長了,就連是第三軍軍部,乃至樞密院下屬各部,甚至是作戰部,都是沒有權力招募士兵!

    擅自募兵者,以謀逆論處!

    陸軍部招募好了新兵,送到樞密院作戰部下屬的訓練司,進入新兵營訓練,然後訓練完畢後,才是派遣到各部隊服役,這是有一整套流程的。

    甚至連士兵的薪餉發放,都是不經過各部隊的主官,而是樞密院的薪餉司直接輪派相關官員到各部隊,然後進行統計核實並發放,每個軍人的薪資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直接發放到軍人手裡,一部分則是作為被服伙食相關費用扣除。

    同時士兵們也是可以通過隨軍銀行,嗯,大唐皇家銀行在每一支軍隊裡,都是設有機動的營業點,把錢存進去,或者是直接寄錢回家。

    眾多規矩,都是迫使了洪霍方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麾下兵力越來越少,但是卻得不到補充!

    甚至連僱請當地村民協助作戰都不行,這種事在上頭看來,那也是屬於私自募兵的範疇!

    陸軍部的的一群官老爺們天天盯著呢!

    陸軍部掛著陸軍兩個字,但可是正兒八經的文官機構,和陸軍沒啥實際聯繫,陸軍部屬於內閣的一份子,而內閣的那些文官們,早就想要限制軍方權力,或者乾脆是自己搞一支內閣軍隊出來了。

    一旦讓那些文官們抓住機會,那可是會往死裡噴的,到時候他洪霍方的從軍生涯可就徹底完蛋了。

    但是心中雖然惱火,但是對於下屬們的話,他卻是需要制止的,畢竟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

    當即他就是道:「西南戰略關乎帝國萬年基業,大人們重視,那是自然的。我團歸屬作戰部直轄,關乎帝國遼東攻略,上頭自有打算!」

    「至於這兵力不足的困難,一直都有,而現在,我們要咬牙繼續堅持!如今西南戰役已經獲得了戰略勝利,十萬督標被盡數殲滅,西南壓力大減之下,上頭也應該會重新重視遼東一地了,本官相信,援兵不用多久就能夠抵達!」

    而他的話剛說完呢,外頭就是傳來一聲『軍報』。

    軍報?登州那邊送來的?

    裡頭的幾個月頓時就是停下了討論,然後洪霍方就是從傳令兵的手中拿起了一個厚實的鐵皮盒,這鐵皮盒上標著軍事絕密等字樣,而打開鐵皮外包裝後,露出了裡面的信封。

    這信封,乃是作戰部參謀司傳遞命令的標準信封,上面印刷的作戰部參謀司幾個大字,顯眼的很

    檢查無誤後,拆開信封,洪霍方看起來了信件的內容,然後一邊看就是一邊露出了笑容!

    信件並不長,乃是非常標準的公文格式的信件,主要內容就是參謀司通知他,即將有兩千援兵抵達旅順,讓他做好迎接的準備。

    並且明確表達,這兩千援兵裡,有三個已經編成的步兵營,還有大約五百名純新兵,這些兵力都將會加入遼東暫編團,歸他指揮。

    看罷後,他深吸了一口氣道:「諸位,我們的援兵要來了,兩千人,足足兩千人!」

    「真的,真的派援兵過來了?」

    「兩千人?這麼多,難不成上頭吃錯藥了,如今兵力如此緊張,還能給我們抽調這麼多的兵力?」有人對兩千兵力表示懷疑!

    不過沒有一會,他也是看到了這份信件,上面清清楚楚寫著,兩千人!

    「媽呀,他們真吃錯藥了!」這人看罷後,雖然嘴上是這麼說,但是臉上的喜色卻是非常的明顯。

    「聖天子不愧是萬古聖君,這剛回朝,就是看到了我們遼東將士的苦楚,直接派遣援兵過來了!」

    「雖然說來的都是新兵蛋子,戰鬥力差一些,不過這可是兩千人呢,好好訓練,在實戰磨練一番,就能夠拉出去打一仗了,但是別說守住這旅順港口了,反攻對面的偽明賊軍也是有希望的。

    眾人被這兩千援兵即將到來的消息給驚呆了,即便是洪霍方上校的心情都是好了不少,然後根據信上說的日期進行推算,估計短則八天,長則十天,這一批援兵就能夠抵達。

    然後下午時分,他就是把麾下的主要軍官都是召集了起來,商討著該如何迎接這兩千援兵,如何安置,如何訓練,如何不妨等等。

    而私底下,他還和自己的參謀長商量起來反攻計畫了!

    對面的遼東惠王麾下的偽明賊軍,仗著人多,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一直壓著他們打,雖然說這幾個月裡,遼東暫編團前後至少給對面的偽明賊軍造成了兩三千人的傷亡。

    但是人家死傷多了,立馬又是增調援兵上來,兵力一直都是保持在萬人規模。

    打的是洪霍方一點脾氣都沒有!

    現在,援兵即將抵達,洪霍方自然是要盤算著,該如何利用這一批援兵打一個反攻,最少是能夠趁機把金州衛給拿下來,知道拿下這個地方,後續的北上推進就容易多了。

    但是硬碰硬直接等援兵後向北發起反攻,難度也不不小,人家偽明賊軍為了防備自己北上,早已經是在金州衛修築了完整的防線,直接打過去就是一場攻堅戰。

    但是,可沒誰規定說他洪霍方一定要打陸地攻堅戰啊,完全可以在金州衛防線側後登陸啊,給他們來一個前後夾擊!

    他就不信,前後夾攻,切斷金州衛明軍的後路後,他們還能守住金州衛城!
V123210 發表於 2018-8-4 20:45
山溝皇帝 第一千零二章 大唐不需要和親


    遼東半島上的戰事,對於身處其中的遼東暫編團的眾多軍官們而言,自然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僅關乎他們的未來的前途,更加關乎他們的身家性命。

    這打的好了,陞官發財不在話下,打的不好,一個不小心可就是都會壯烈殉國的。

    縱然就在港口,長期都有著數十艘運輸艦以及兩艘護衛艦、多艘巡邏艦待命,隨時準備接應駐軍撤退,但是打仗這種事,哪能說得准的啊。

    但是,這種重要,也僅僅是對於遼東暫編團而言,而對於整個大唐王朝來說,遼東半島的戰事,就是一個次要戰線而已,甚至作戰部那邊都是懶得制定相關的計畫,而是全權讓洪霍方處理。

    對於作戰部裡的眾多高級參謀們而言,他們首先關注的依舊是西南戰事,其次則是關注北方,尤其是針對韃靼人、瓦剌人的情況。

    儘管目前大唐王朝已經是和韃靼人的使者敲定了初步的合約,但是依舊還沒有簽訂,正月的時候,在金陵城待了許久的韃靼人,才是派人帶著初步協議開始北返,他們要把初步協議送回草原上,等待俺答汗的答覆,然後再相關的結果送回金陵城來。

    後續,雙方才能夠正式簽訂停戰互市的條約!

    整個過程,應該還需要兩三個月以上!

    在這之前,雙方都不能稱之為結束了戰爭的狀態!

    當然了,雖然雙方還保持著戰爭狀態,但實際上自從大唐陸軍接管河北、山西北部等區域後,雙方並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戰爭,頂多就是一些小規模的武裝衝突。

    短期內來看,北方邊境應該是不會爆發大規模戰爭的!

    但是,大唐陸軍卻是始終視韃靼人以及瓦剌人為敵人,時刻都是不忘警惕,更加沒有忘記制定相關的進攻計畫!

    總體而言,目前北方,雙方都是保持高度警惕的對峙姿態!

    這對於俺答汗而言,是好事,因為他們能夠騰出手來收拾草原東部的部分部落,同時也是準備著對付瓦剌人。

    對於大唐王朝而言,這也是一個難得的緩衝時間,讓大唐能夠騰出手來先平定西南!

    但是,等大唐王朝平定西南後,軍事重心肯定會再一次北移,到時候,雙方的關係勢必會重新緊張起來。

    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了,至少近期一年內,大唐王朝這邊都是沒有在北方草原發動大規模戰事的計畫,近期是西南,中期是遼東。

    等解決了這兩大威脅後,才是考慮解決北方草原威脅的時候。

    金陵城內,李軒也是再一次召見了外務部的官員,聽取了關於北方草原的情況,韃靼人那邊,情況老樣子,談判已經是差不多了,雙方的條件都是相當的保守,很顯然,雙方都知道,這只是雙方迫不得已之下的臨時停戰而已,也沒指望獲得多大的好處。

    因此這一次和韃靼人的談判,雙方主要就是達成了三條,第一,是雙方停戰,韃靼人徹底退出之前的從偽明守軍手裡佔據的邊鎮,退回長城以北,就是恢復南下之前的狀態。

    第二條就是,大唐王朝正式冊封俺答汗為順義王,封地為『大唐金國』這個國號的含義就是『大唐朝屬下的金國』。

    而這個大唐金國,也是大唐王朝目前所正式承認的第一個藩國,至於其他的安南啊,朝鮮啊什麼的,雖然他們都是華夏中央王朝的傳統藩國,但是他們還是沒有請求冊封,大唐王朝也是沒有對他們進行冊封,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還不算。

    第三條則是,雙方在固定的若干邊鎮進行互市,韃靼人以馬匹向大唐王朝交換各類物資,普通物資自然不是其中的核心物資,核心物資是鹽、鐵、茶等一批對於草原民族而言至關重要的戰略物資,同時還額外批准了五千支火繩槍的出售許可!

    而這些物資,都需要韃靼人拿馬匹來交換,大唐王朝不接受其他形式的付款方式!

    當然了,還有一些普通物資的交換,則是沒有這麼嚴格的控制,比如說布匹啊,香皂啊,從南洋進口的各種香料啊等等貨物,大唐王朝表示,這些東西你們可以拿牲口來交換,也可以拿金銀來交換。

    除了上述三條核條約外,其他的基本就沒了,本來韃靼人還提議雙方進行和親的,請求大唐王朝下嫁一個公主到俺答汗,而俺答汗也會送一個兒女或者孫女之類的給李軒當妃子。

    外務部的某些人覺得和親能夠增加一定程度的互信,所以就是臨時答應了下來,然後報告給了李軒!

    李軒一聽這話,當場就是把負責談這事的外務部官員貶值發配到了雲南去當一個小縣科長!

    麻蛋,你竟敢讓大唐公主嫁給蠻夷,這簡直是膽大包天!

    更何況,現在大唐王朝的成年公主就一個,慧塵公主,而慧塵公主被白太后無視了多年後,終於是在去年年底給她敲定了一門婚事,準備在今年春天成婚。

    皇室人丁凋零,也沒啥遠親宗室,這樣一來,未婚的公主就只剩下李軒的兩個女兒了,先不提李軒的兩個女兒才幾歲,能不能嫁。

    但是你們這些王八蛋,竟然敢打她們的主意,想要把她們嫁給蠻夷,朕沒把你滅族都是客氣了。

    興許在很多官員們看來,這些公主啊,都是賠錢貨,用來穩住俺答汗,給帝國爭取時間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在李軒看來卻不是如此。

    李軒批判此事的時候,很難得的用前明的事蹟進行對比,說前明那麼操蛋,人家都知道不和親,尼瑪你們倒好,前唐的好東西沒學到,送女人倒是學了個精通,還在摺子上拿文成公主和親進行舉例,尼瑪,我大唐王朝豈是前唐能比的。

    什麼時候,我大唐王朝的數十萬無法保衛國境,需要區區一個弱女子去守衛邊疆安危了?

    於是乎,和親一事不了了之,李軒甚至都拒絕了韃靼人想要把俺答汗女兒或者孫女送過來的請求!

    如果他想要韃靼女子,他可以派大軍去搶!

    但是,大唐不需要和親!

    所以最後,敲定的主要內容就是三條,而從這三條也是可以看的出來,這一次停戰,只是臨時停戰而已,短則三五年,長則十來年,北方戰火勢必再起!

    和俺答汗的談判,差不多就是這樣了,而和瓦剌人的談判,則是要更加簡單乃至純粹一些,雙方都沒有什麼官方的正式接觸,只是在西北邊境進行了接觸,而接觸的內容相當的簡單,那就是互市!

    互市的內容也是很簡單,馬匹換物資!

    對於任何能夠擴大馬匹來源的互市,大唐王朝都是表示歡迎,嗯,前提是你們別獅子大開口非要火炮。

    火炮是非賣品,一門都不賣,火繩槍倒是可以適當的買一點!

    至於燧發槍,那也是不賣的!

    而普通的鐵器,鹽以及茶,布匹等物資,如今大唐王朝已經是放開了口子,反正如今大唐王朝的鋼鐵產品越來越高。

    而且更關鍵的是,如今戰爭已經是進入槍炮時代了,出售部分鐵器,讓北方的遊牧民族打造一點刀劍什麼的也無所謂了。

    北方的情況,整體上來說,目前畢竟平靜,西南戰事也是比較順利。

    所以近期李軒主要關心的還是內政事務,準備掀起新一輪的各種改革,同時大力度的推進工商業的發展。

    而工商業的發展,又會直接推動海貿的發展!

    因為工商業發展了,對於原料以及市場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大!

    而海貿發展了,和佛郎機人的矛盾也是越來越大!

    當又有一支小規模的西班牙人的船隊千里迢迢,好不容易東躲西藏來到南洋海域,但是被佛郎機人的巡邏艦隊發現,並召集戰艦給打的到處逃跑,最後被迫躲進廣州港才是避免全軍覆滅的時候。

    佛郎機人再一次是對大唐王朝對西班牙人的包庇行為提出了嚴肅的抗議!

    不巧的很,大唐外務部也是再一次向佛郎機人遞交了抗議文書。

    說佛郎機人阻撓南洋貿易正常化!

    而雙方的矛盾,也是可以從這一次次的抗議之中看的出來,是越來越大了!

    而歸根到底,還是因為雙方的貿易量越來越大,佛郎機人試圖徹底壟斷歐洲到東亞的貿易,而大唐王朝則是試圖擺脫佛郎機人的壟斷,和更多的西方國家直接貿易,從而賺取更多的利潤。

    但是抗議歸抗議,但是雙方依舊還是保持了極大的克制,畢竟錢還是要賺的!

    佛郎機人也是不太敢惹毛大唐王朝,生怕斷絕了雙方的貿易。

    同時大唐王朝在沒有可供取代的渠道之前,也是不願意隨便中斷貿易。

    所以兩國之間的關係,就是一邊抗議一邊做生意,有趣的很!

    然而,這種情況會永遠持續下去嗎?

    雙方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想要打起來,一時半會的也做不到,這搞來搞去也就那樣,而進入四月份的時候,大唐王朝將會迎來兩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宣平七年的殿試,到時候一千多名進士科以及博士科的貢士,將會彙集一堂參加殿試,從而改變他們一生的命運。

    而第二件大事嘛,則是大唐王朝目前唯一的成年公主,聖天子唯一的妹妹,慧塵公主出嫁!
V123210 發表於 2018-8-4 20:45
第一千零三章 慧塵公主要出嫁


    慧塵公主即將出嫁一事,這事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前幾年的時候,白太后一直都是對慧塵公主有所忽略,不管不問的,早年的時候就是放任這個十歲的小姑娘天天啃豬蹄,愣是把自個啃到了一百斤!

    後來還是李軒看不下去,尼瑪,這再讓慧塵公主吃下去,這噸位就要突破兩百斤!

    所以早兩年的時候,他才是讓慧塵公主要注意減肥,沒事少吃多跑,然後又是給她找來了女官,教她讀書認字。

    他都不知道以前的白太后以及李爾必怎麼想的,自己作為他們的兒子,自幼就是開始讀書,甚至都能夠參加科舉了,然而他的妹妹慧塵公主,卻是大字不識。

    而且很有意思的,不僅僅是他們家這樣,相當多一部分的地主士紳家庭,哪怕是所謂的書香門第,裡面的很多女孩子都是不識字的,儒家早已經是被朱程給玩壞,如今很多人都講究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

    不過慶幸的是,王文華他們倒也是知道李軒討厭文盲,這些年他們往宮內送的各類秀女以及各類舞女之類的,基本都是認得字的,部分還是自幼受到了比較好的文化素養教育,琴棋書畫都是精通。

    而且這些書香門第出身的大家閨秀們,和同樣自幼受到琴棋書畫,順帶還有各類跳舞,床技培訓的秦淮小姐姐們不一樣,那些秦淮小姐姐們,頂多就是裝一裝大家閨秀,但骨子裡,那股風塵氣還是瞞不住的。

    但是那些大家閨秀們,渾身上下都是透著本姑娘是大家閨秀,爾等窮書生有多遠滾多遠的氣息!

    李軒可不希望自己的妹妹,長大了還大字不識!

    也不希望她體重越來越重,這倒不是說美不美觀,會不會在新婚之夜壓死新郎官的問題,而是說肥胖對健康有著嚴重的影響!

    雖然沒啥感情,但李軒還是希望自己的這個妹妹能夠過的健康,幸福!

    可惜的是,慧塵公主的體重想要減下來,難度太大,她已經是用節食,也運動減肥了,但是她和白太后一樣:喝水都長膘!

    這如今也是十六歲了,體重依舊有一百五十多斤!

    而體重嘛,這東西和身高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有一米八九之類的,一百五十多斤不算多重!

    你要問慧塵公主的身高?嗯,這個不能說!

    慧塵公主的身高,那是帝國機密,不能輕易外洩。

    什麼,你說她只有一米四?開什麼玩笑,我們家慧塵公主明明有一米五五,個頭高著呢!

    慧塵要嫁人了,近期皇室一家都是為此而忙綠,雖然李家已經成為皇室了,但是也是沒幾年的事,白太后以及董皇后她們,都還是保留著眾多民間的習俗,這嫁女嘛,自然是離不開諸多風俗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提前準備。

    而李軒也是準備等忙完這幾天,就見一見白太后為慧塵公主選擇的丈夫,至於現在,他很忙,亂七八糟的政務不說了,科舉一事就是耗費了他不少時間。

    宣平七年四月初,金陵城內,眾多人都是被即將舉行的殿試吸引了目光!

    和以往大唐王朝舉辦科舉時的場面完全不一樣!

    大唐王朝舉辦的科舉雖然也是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但是說實話,整體影響力還是比較侷限的。

    早期定都肇慶的時代,舉辦的幾次科舉可以說都是有著極大的侷限性,參加科舉的都是兩廣以及部分貴州士子,而且即便是當地的士子,絕大部分人都是不認同大唐王朝的,當年大唐王朝的禮部為了湊夠幾百人參加科舉,可謂是費了不少的苦功夫。

    稍候兩年,為了讓士子們參加科舉,禮部那邊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早期只要考中進士,當場就是授予六品以上官職,然後不用多久,完成基本實習後授予的官職往往還會再高那麼一兩個級別。

    早些年,考中大唐進士後,一年內爬到四品並不是難事,因為考中就是正六品起步,三個月後選官又是往往提拔一級甚至兩級,而且當時大唐的佔領的地方越來越多,對官員的缺口是相當大的,只要不犯錯,哪怕是沒什麼過人之處,但是往往幾個月後就能夠得到陞遷了。

    運氣好一點,一年內爬到正四品是可能性非常大的!

    而運氣好,又有能力的話,那麼陞官速度就跟做火箭一樣了,比如說陳立夫這樣的,在徵糧司這個至關重要的機構,都能夠兩年升四級。

    後面兩年大唐對官員的需求雖然還是比較大,但也是沒有這麼恐怖了,尤其是在佔據江南之後,大唐王朝對新科士子的授官就是降低了少許。

    但是等到了宣平七年的今天,新科士子的授官,基本上已經是恢復到了歷史正常平均水平,不管是進士科還是博士科,都是統一標準,一甲授予從六品、二甲授予正七品、三甲授予從七品!

    不過除了品級外,實際上影響最大的還是具體任命,通常來說,一甲和二甲,都是留京任職,他們有可能被安排進入各部任職,也有可能被安排進入翰林院任職,哪怕是進入了翰林院後,也分好多個科,進秘書處和進普通的科室,那又是截然不同的。

    這裡頭,品級相當的情況下,進入秘書處自然是首選,這可是能夠近距離接觸到李軒的機構,也是無數年輕官員們夢寐以求的地方,進去了只要任職三年期滿,再一次外放,仕途將會順利的多。

    但是秘書處選人非常嚴格,而且最近兩年已經是很少直接從新科士子裡招募,一般而言,每年鐵打能夠進入秘書處的只有兩個人,那就是進士科和博士科的狀元,而其他人,包括一甲的第二名,第三名有時候也是進不了,至於二甲以及三甲,那是百分百沒有機會了。

    秘書處選人,除了每年的兩科狀元外,如今更加傾向於選撥年輕,有經驗的中低層官員。

    總之就是要年輕要有才華要有經驗,然後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背景也得過硬,要不然的話,全國那麼多年輕有才華也有經驗的中低級官員,怎麼就能夠輪到你進入秘書處,從此飛黃騰達啊!

    而二甲和三甲這些新科士子們,二甲一般還是能夠留京,通常都是進入各部擔任比較重要的事務,也有可能進入督察院或者大法院,又或者是稅部、巡警部等特殊機構,具體要看士子自己的意願以及具體衙門裡需不需要人,不是說你想去那裡就去那裡的。

    而三甲嘛,基本都是先留在京師各衙門實習三個月,三個月後看情況授官,一般般的就送到各部衙門或者省、府級等地方衙門擔任普通職務,而能力出色的,則是下方縣鎮鍛鍊。

    是的,對於三甲進士而言,留京或者是去某個省城裡任職,其實是非常差的選擇,因為那樣代表著,這輩子仕途就那樣了。

    而去縣任職的的新科三甲進士,他們才是吏部重點培養的三甲進士,這些人一般下到縣裡後,擔任某科科長,然後過渡到農林科科長或者是工商科科長。

    這兩個職務,在如今的大唐王朝官制體系裡非常重要,因為這兩個職務非常考驗人,所以上司也是喜歡提拔這兩個職務的人,如今大唐王朝的官員裡頭,有這麼一種說法:想要主政一縣,先去當農林科或者工商科的科長,有了這兩個職務科長的經驗後,你才能順理成章的成為縣令。

    而有了縣令的任職履歷後,以後你才有更大的機會成為知州、知府!

    而有主政一府的經驗後,吏部才會把你列入布政使或巡撫的後備人選。

    這一條路,幾乎就是地方官員往上爬的最佳通道了。

    當然了,極少人在京畿各部或者是在省級衙門裡任職,也能爬得飛快,甚至都有可能成為一部侍郎!

    但是這樣的人是極少的!

    而且即便是在京畿衙門了爬得飛快的人,哪怕是背後一群人推著他往上爬,但是礙於大唐王朝的官場規矩,他也得去地方,而且還是得去窮地方鍍鍍金。

    除了稅部、巡警、督察院等內部陞遷的機構外,其他機構任職的普通文官,如果沒有主政一方的經驗,就想要跨過三品,成為從二品的侍郎或者是巡撫,在如今的大唐王朝是不可能的事。

    在如今的大唐,最快的陞官辦法還是京畿待一段時間,外放一段時間,再調回京畿一段時間,如此反覆的話,陞官的速度就會跟火箭一樣。

    但是你又得注意了,不是每個人外放地方後,都能調回京畿的,更不是每個人調回京畿後,還能再一次外放地方的,對於很多官員而言,興許一輩子都沒這樣的機會呢。

    能夠有這樣機會的官員,那都是吏部那邊掛了名字,被內定為重點培養的部堂儲備官員,都是符合了五大條件的:年輕、有才華、有經驗、有背景、忠君!

    後面一條的忠君,略微解釋就是:願意為聖天子獻上所有的忠誠!
V123210 發表於 2018-8-7 19:49
山溝皇帝 第一千零四章 民亂

    當然了,人心難測,每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是什麼也沒人知道,哪怕是你恨死李軒了,但是你只要掩蓋的好,不讓翰統鷹犬發現,那麼也是沒什麼問題。

    但是倘若在公開或者是私底下的言論裡,有過對李軒,對皇室,對大唐王朝的有著負面言論的話,那麼基本就和重點栽培說拜拜了。

    你可以想,但是你不可以說,更不能做!

    吏部管不著別人想什麼,但是絕對會管別人說什麼,做什麼!

    雖然很多時候,也管不了就是了。

    宣平七年的這一次殿試,一千多名士子都是磨拳搽掌,試圖在殿試裡一鳴驚人,倘若能夠成功引起聖天子的注意,並且是正面印象的話,那麼對於今後的仕途毫無疑問將會有巨大的幫助。

    但是參加殿試的兩科士子,足足有一千多人呢,想要在一千多人裡脫穎而出引起李軒的注意,難度也不是一般的啊。

    懷著對未來的期待,一千多名士子也是陸續走進了考場,不過今天的殿試在氣氛上要比會試寬鬆很多,甚至都沒有安排士兵對將士子們進行搜身。

    更多的檢查,更多的還是為了確保這些士子們的著裝整齊,不會出現殿前失儀的行為。

    這樣的殿試環境,和會試比起來,那簡直是天差地別,會試的時候為了確保沒有舞弊出現,近衛軍特地出動了三千名戰士,用來維護考場的安全,更是為了杜絕作弊。

    同時內閣方面也是臨時抽調了數百名官員為會試的順利舉行而服務。

    但是今天的殿試,卻是不會如此!

    因為只要不是出現太多的意外,貢士們基本上就不會在殿試裡落榜,頂多就是名次有所差別而已。

    當然了,那些貢士們自己作死,非要在答卷裡大肆批判聖天子李軒、大唐王朝的話,又或者是考場上發癲,直接來個留空不答,這樣的話,大唐王朝也不會介意少上一個新的低級官員。

    反正想要當官的人多了去,不差這麼一個兩個的。

    等貢士們陸續進入考場之後,李軒才是在一群文武大臣們的陪伴下前往考場,準備親自坐鎮宣平七年的殿試。

    殿試的考場,因為人數眾多,而且也不是安排在專門的考場裡,所以是專門選擇了皇家別院前方的空地裡舉行,當然了也是提前搭建了遮陽棚,鋪上了桌椅。

    李軒坐在前方,由於地方比較大,距離也遠,因此事實上除了前面幾排的學子能夠比較清楚的看到李軒外,後面的士子們絕大部分都是只能夠看見一個模糊人影而已。

    隨著一聲開始,考卷就是被分發了下去,然後李軒就是看見了一千多人開始埋首做卷子了。

    殿試的卷子是李軒親自審核過的,而不管是進士科的還是博士科的,都是重點加大了策論方面的內容。

    至於理科內容的話,實際上已經是不太注重了,因為在會試的時候,已經是重點考核過了。

    之前的會試裡,進士科的理工卷子,整體難度都已經是和皇家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相當,結果呢,沒有一個人的卷子是滿分的,甚至上八十分的都少。

    一大批進士科的學子,其理科的卷子,分數都是只有六七十分而已。

    而會試裡博士科的列內容,還要更難一些,整體上已經是達到了皇家理工學院大二的水平,因為考卷難度極大,所以考滿分的也沒有,很多人都是只有五六十分的水準。

    而這樣的分數,他們之所以還能被錄取,也是很正常的,因為能夠把這些卷子做到滿分的話,目前也只有皇家理工學院裡的那些學生了。

    考慮到這些學子們的實際理科水準,五十六分已經是很不錯了。

    而今天的殿試,理工方面的內容不多,只是考一些基本的理論,而重點在於策論,這一點不敢是進士科還是博士科都是如此。

    因為甭管他們的側重點是什麼,但是他們今後都將會成為大唐王朝裡的文官,而且起步也是比較高,一出來最低級的也是從七品,而從七品在大唐王朝裡,已經算是中級官員了,放到地方上,那也是科室的二把手或者是鎮的二把手。

    而部分人,更是正七品乃至從六品起步。

    所以這對於他們的素質要求就比較高了!

    策論的題目都是比較大,而今天不管是博士科還是進士科,都是有著同樣的一個題目,那就是:試論工業發展。

    這個題目很空泛,甚至都沒有什麼明確的方向,就是讓考生談一談工業發展,而工業發展也有很多東西可以說,而具體說什麼,考生自行決定。

    或者換句話說,這個題目其實就是問考生,假如讓你當一個縣的工商科的科長,或者乾脆是一地縣令,你怎麼發展當地工業?

    大唐王朝的殿試策論題目,基本上都是緊跟時代的,前幾年說過明王朝的衛所問題,後來說過海外貿易問題,也說過移民屯墾問題。

    這一次說工業發展問題,自然也是不例外。

    其他的幾到題目,也是方向比較大!

    而這些題目,並不是說讓考生們都進行回答,沒有強制要求,你可以選擇其中一道題目,來一篇文章,也可以同時回答兩道題目甚至更多。

    但是考試時間是有限制的,兩個時辰,不多不少,時間到了就要遞交考卷。

    而這一個半時辰裡,他們還得先做理工的一些考題。

    李軒在上面坐著,看著下面一群考生在做題目,只不過他待了半個小時後,就是先走了。

    考試要三個小時呢,他可不會傻乎乎的在這裡坐足三個小時,他還有一堆事要處理呢。

    所以在考上露面後,李軒就是先到了隔壁偏殿,然後連續開了兩個小型的會議。

    第一個會試是討論陝西那邊的民生問題,如今陝西那邊的情況還是不太好,雖然大唐入陝西之前,已經是存在的比較大規模的叛亂都已經是被強行鎮壓,但是這只是屈服於大唐王朝強悍的軍事力量之下,然而當地的民生依舊困難,當民眾吃不飽飯的時候,造反就是肯定的。

    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該省好幾個地方又是有旱災,雖然說並沒有因此爆發大規模的叛亂,但是小規模的騷亂已經是發生了十多起了,而這已經是足以引起帝國高層的注意了。

    一次,兩次,沒事,這是小概率時間,但是短短一兩個月內,陝西那邊就報告有十多起騷亂發生,那麼就不正常了。

    因此,李軒需要內閣那邊,提出一個解決當地民亂的綜合解決方案,而要解決民亂,歸根到底還是要讓當地民眾吃飽飯。

    民生問題,才是核心!

    有瞭解決民生的方案後,軍方那邊也好配合一二,徹底的解決陝西叛亂眾多的問題!

    會議上,柳八苟他們也是有著充分準備了,會議剛開始,就是提出了好幾個解決方案,而這個解決方案,也是效仿之前大唐王朝在河南、山西兩省的處理辦法,那就是多管齊下!

    而目的就是徹底的防範,控制流民,因為縱觀歷史,大規模的叛亂,幾乎都和流民有關係,控制流民,一部分是靠軍事手段,而另外一部分,則是需要靠行政手段了。

    內閣方面提出,要讓當地官府衙門,組織受災地區的無地民眾進行屯墾,新開發出來的土地歸屬免費歸屬他們,並給予屯墾的一些必要幫助。

    同時加大投資,用於修建水利設置,道路、河道等基礎建設,通過以工代賑的模式,讓當地民眾可以獲得額外的工作讓他們獲得必須的口糧,並且通過雇工等方式進行集中的軍事化管理,防止他們重新演變為流民,造成騷亂。

    此外則是加大救災投入,從周邊省份調集糧食進入陝西救災,避免大規模的饑荒發生。

    這些都是一些普通手段,不過內閣方面還提出,因為陝西方向本來就需要比較多的用兵,因此可以適當的從山西加大募兵的數量,把當地的青壯們直接招募入軍隊,避免他們成為各種騷亂的中堅力量。

    李軒對柳八苟他們提出的部分建議還是感到比較滿意的,比較務實,正視了困難,沒有輕視,也沒有誇大。

    至於招募宅民從軍,這卻是讓李軒有些感到有些顧慮了。

    招募流民從軍,這事宋朝就干過,結果呢,沒卵用,土耗錢糧。

    但是這個提議也是讓李軒有了新的想法,直接讓這些災民從軍打仗,估計不靠譜,而且也和大唐王朝的建軍思想相違背。

    大唐王朝的建軍核心是精兵政策!

    養一個正規軍的士兵,一年要花幾十兩銀子呢,哪怕是預備役,也需要十幾二十兩銀子。

    將士的薪資不低,待遇豐厚,這招募條件就更加嚴苛了,有時候募兵站裡來了上百青壯應募,但是被選中的也就十來個而已。

    但是讓這些災民青壯去打仗不靠譜,但是把他們集中起來屯墾卻是不錯的。

    大唐陸軍裡,就有著上百個屯墾團呢,這些屯墾團的主體雖然說是明軍戰俘,但是屯墾團的運營模式卻是可以的,至少目前大唐陸軍,基本上不需要為這些明軍戰俘提供太多的軍費支持,絕大部分屯墾團都能夠做到自給自足。

    現在,他們也是可以讓宅民青壯去屯墾啊!

    而且即便是這些災民青壯不能打仗,但是因為是軍事化管理,這在地方上,尤其是一些比較偏僻的地方,也能夠起到彈壓地方的部分作用。

    李軒越是深入想這個,就越是覺得這個想法有搞頭!
V123210 發表於 2018-8-7 19:49
山溝皇帝 第一千零五章 駙馬是個老實人


    和柳八苟他們的小會議結束之後,李軒直接就是把雷萬給叫了進來,然後讓軍方那邊搞一個組織流民進行軍事化屯墾的方案出來。

    雷萬初聽李軒的這個說法的時候,還覺得有些詫異!

    也是怪不得他詫異,畢竟這種事嚴格上說起來,和軍方沒啥關係,之前大唐王朝也不是沒有進行過屯墾,而且方式也比較多。

    但是,不管是組織流民屯墾還是說組織移民屯墾,那都是民政方面的事務,和軍方不搭界。

    但是現在,李軒卻是讓軍方出台一個組織流民屯墾的方案來。

    所以他就是有些疑惑了,當即道:「那麼,這些招募進行來的流民青壯,是不是也算軍人?」

    雷萬問的這個問題很關鍵,如果算是軍人,那麼對於軍方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情,這會降低軍人的印象以及社會的地位,大唐王朝裡的軍人,地位可是比較高的。

    在朝中,將領們可是把文官壓的絲絲的,即便是普通士兵,退役回到家鄉後,那也是能夠當巡警,更加不要說軍官了,如果退役了的話,要麼是在預備師部隊裡繼續擔任軍官,要麼是直接專業到地方擔任文職官員,綜合社會地位是比較高的。

    這從大唐王朝現在招募士兵的條件這麼嚴格,武學堂的入學考試一年比一年難就可以看的出來。

    但如果不是軍籍的話,那麼軍方也就沒有合法的理由對這些流民進行管理了。

    因為大唐王朝一直都是施行嚴格的軍政分離,軍隊是不可以插手地方民政事務的,反過來,文官也不能對軍方事務指手畫腳。

    對於這個問題,李軒自然也是有著自己的打算,要不然也不會把雷萬叫過來了。

    他如此道:「屯墾的青壯,列入軍籍,編為屯墾編制,實行全面的軍事化管理!」

    直接把這些流民青壯列入正規軍甚至是預備役編制,都是不妥當的,但是也不能不把他們當成軍人,因為那樣的話,軍方就沒有辦法進行管理。

    所以李軒打算是以戰俘營裡的屯墾團作為樣本,搞一個屯墾編制。

    後續不僅僅是新招募的流民青壯,即便是現有的戰俘屯墾營裡的那些戰俘們,後續如果不願意脫離軍隊的話,也可以直接轉為屯墾編制。

    雷萬中將聽到這麼說話,很明智的沒有繼續問太多的問題,而是說回頭就組織人手把屯墾團的章程給搞出來。

    畢竟這可是聖天子親自吩咐下來的事,同時雷萬身為軍方將領,也是知道陝西,乃至山西、河南、山東等地區,治安情況不太好,縱然有軍方武力作為威懾,一時半會的也不用擔心起什麼風浪,但是高壓純軍事手段也不是長久之計。

    雷萬出去了後,李軒才是開始了第二場的會議,這一次的會議倒是簡單,是討論北方若干港口開港的情況。

    大唐王朝已經是打下來了北方諸省,但是大唐王朝的通商港口,目前只有五個,為了發展平衡,同時更是為了發展北方沿海地區的經濟,間接促進大唐王朝對北方地區,尤其是河北幽州的掌控,扶持北方發展沿海經濟是必須的。

    而通商港口,就是發展沿海經濟的最佳政策扶持了!

    內部那邊也是早已經商定,擬定把河北天津、山東省膠州兩地作為最新的兩個通商港口。

    而對通商港口的一系列政策,大唐王朝也是都了成熟的方案,基本上直接照搬就行了,所以這事沒有太多的波瀾,直接敲定下來就是了。

    等這個會議結束了後,三個小時也是過去了,殿試也已經是即將結束!

    殿試結束之前,李軒又是回去了一趟!

    隨著殿試結束,後續就會進行緊張的閱卷,雖然說是殿試,李軒會親自閱卷,但實際上李軒並不可能真的看完所有試卷的。

    他親自看的試卷,只有兩科之中分別是會試之中的前十名,同時殿試裡的前十名,如果殿試前十名裡有會試前十名,則是順延往後擇取。

    閱卷的大臣們,一共會把四十份的卷子送到李軒手中來,讓李軒親自閱卷。

    同時考慮到殿試裡的題目,策論為主,而策論這個東西,是比較主觀化的,不像會試那樣,答案都是比較固定,只要學習夠好,就能夠考得上。

    而殿試嘛,以策論為主!

    因此為了儘可能的保障公平,所以每一份試卷都是會有五名考官進行交叉閱卷,並且是不記名交叉閱卷,最後取平均分值進行初步排名,至於每一科的前二十名,由李軒親自裁定。

    等閱卷的官員們交叉閱卷後,給李軒送上來了四十份試卷,李軒一一親自看過,覺得還可以,所以也是沒有搞什麼意外,直接按照分數高低,直接排定名次。

    後續的事情,基本上李軒基本就不關注了,畢竟這科舉每年都有,對於這種事,早就有了一整套的流程,李軒只需要確保每年的科舉,按照他的計畫逐步改進就可以了,具體的他不管,也沒有這麼多時間去管。

    忙完了科舉一事,李軒也是有了時間處理慧塵公主的婚事了,當即就是召見了慧塵公主的未婚夫,準備見一見這人。

    而見到這人的時候,李軒也算是知道為什麼白太后會選擇此人當慧塵公主的丈夫了,這人的體型和慧塵公主相當的不搭,健碩的身材,略有鬍鬚渣的國字臉,這身材這長相,仍在後世,跑到美國那邊當個硬漢小明星什麼的,綽綽有餘了。

    嗯,不過想要國內大紅大紫是肯定沒指望了,因為後世娛樂圈裡掌權的大媽們都喜歡嬌滴滴,貌美膚白的小鮮肉。

    眼前這個壯漢明顯是硬漢風格,和奶油小生不搭界!

    這個看上去像是硬漢的年輕人,在李軒面前拘謹,看上去很老實,和白太后說的老實孩子一樣!

    而且雖然人長的是硬漢風格,不過言辭卻是為文雅,一聽他說話就知道是讀書人家出身。

    說實話,這樣的人配慧塵公主,李軒覺得有點委屈他了!

    但是,李軒更清楚,這只是此人的表面而已,實際上這個看上去健碩帥氣的年輕男人,也不是個省油的燈,根據翰統那邊的秘密調查,這人為了成為大唐王朝第一駙馬,可是使了不少的小手段。

    不過那都是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李軒對此也不太在乎。

    此人姓藍,名章嚴,出身於江西的士紳之家,其父藍全斌,前明舉人,王師進入江西后,應募為官,初任知縣,後來陸續生氣,目前在山東擔任知府,有這麼一個老爹,他應該不至於跑來當駙馬啊。

    為啥?因為大唐律法規定,駙馬除了可在宗務府內任職外,不得擔任其他公職,不管文官職務還是軍職通通都不准許。

    因為這條規定,但凡是有點理想,想要進入仕途的讀書人,都是不會願意去當什麼駙馬的。

    而藍家算是正兒八經的書香門第,老子是正四品的知府,這兒子大多也是要走上科舉入仕這條路的。

    但是,藍章言並不是藍家的嫡長子,而是嫡二子,同時這人看上去出口成章,不過這是一個普通讀書人都應該有的素質而已,而到了科場上,就顯得有些不夠看了。

    這人在前明時代就是考不上舉人,等待大唐王朝來了,趁著早兩年科舉比較寬鬆的時候,才是撈了個舉人。

    但那個時候的大唐舉人,實際不值錢,基本上是個有功底的讀書人去參加科舉,舉人都是穩拿的,稍微鑽研過,進士就能到手了。

    競爭非常小,和現在的競爭激烈完全不日同日而語。

    後來他參加了幾次會試,都是名落孫山,甚至連國子監、金陵大學也是考不進去,可見他這個舉人實在是有點水。

    藍章嚴雖然讀書不咋地,但是他大哥卻是牛逼的很,如今雖然還沒有參加會試,但卻已經是進入了國子監文學院,假以時日,考中進士是很輕鬆的事。

    換句話來說,有了他大哥的光明前途在,藍家人對他進入仕途已經是不抱指望了,任由他混吃等死。

    但是他不甘心啊!

    正常入仕沒指望,你讓他以舉人的身份,跑去當什麼普通科員之類的,熬一輩子也就是個中級官員他也不甘心,最後才是想辦法走另外一條路,去當駙馬。

    當駙馬就無法入仕了,這對於絕大部分有志於科舉,進入仕途的士子們而言都是無法接受的,但是他讀書一般般,更加知道考上進士是沒指望了,還不如當個駙馬,來個榮華一生呢。

    不管以後的大唐駙馬值不值錢,但是作為大唐王朝開國以來的第一個駙馬,就算是再差,也差不到那裡去啊!

    而和他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少,他可是用來不少的小手段,才是一路斬將過關,最後成功的進入到白太后的視線裡,被白太后選中為慧塵公主的丈夫。

    李軒簡單的和他聊了一刻鐘,但是聊過之後卻是有些失望,這人,看來沒有和翰統調查報告裡說的那樣精明了,難不成還真是個老實人?
V123210 發表於 2018-8-7 19:49
山溝皇帝 第一千零六章 慧塵大婚


    在李軒面前,這個即將成為他妹夫的藍章嚴顯得非常的拘謹,半天都蹦不出一個屁,說實話,這讓李軒有些失望。

    雖然李軒也是擔心公主駙馬干涉政治,最後出現動搖皇權的事情來,但是他也不希望駙馬只是二貨,因為不出意外的話,這個藍章嚴會被他安排進入宗務府任職的。

    而在宗務府任職的話,看上去處理的都是家務事,但是宗室家務怎麼也算不上小事啊,這普通人還真幹不了。

    之前此人正在翰統的報告裡,說是小心思不少,李軒判定,此人估計是第一次見自己,比較謹慎以及拘謹,所以連也是沒有心思和他繼續聊下去,而是很快就就是把他給打發走了,然後也是讓翰統那邊,對此人繼續觀察。

    只要此人沒有太壞的心思,比如說密謀搞什麼大權之類的,那麼李軒並不介意給他在宗務府裡安排一個比較重要的職務。

    如果是真的心懷不軌,那麼就小小的警告一番,讓他當好一個駙馬!

    至於說會不會擔心他對慧塵公主不好之類的,完全不用擔心!

    慧塵公主好歹也是帝國第一長公主,李軒唯一的妹妹,該有的體面是必須要有的,如果藍章嚴搞出亂七八糟的事情來,李軒並不介意給他來一個『病故』,然後讓慧塵公主改嫁。

    至於說愛不愛之類的,這個就有點奢望了,別說是皇室成員了,就算慧塵公主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這婚姻大事也沒辦法奢望愛不愛的,全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戀愛自由和婚姻自由,這事一時半會的不太現實。

    雖然大唐律法裡的婚姻律法裡規定婚姻自由,結婚雙方必須自願,他人不得強迫。

    但是律法是律法,傳統是傳統,這個律法,更多的時候,為的還是避免強行掠來女子娶親!

    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話,子女雙方哪怕是心裡不願意,但是迫於家庭壓力也是會在口頭上答應的。

    官方也是管不了這麼多,只要在法律上成婚雙方是自願的,那麼他們也就管不了這麼多人家家庭內部的事情了,採取的是民不舉官不究!

    別說古代了,就算是現代,多少人是因為父母的威逼嫁人或者娶妻的,尤其是某些偏僻山區裡,十三四歲的新娘新郎一抓一大把,連法定結婚年輕都不到。

    嚴格說起來,未滿十四歲的還是幼女,那還算強啥啥呢,可惜,人們聽到這些事情都是當成趣聞,又或者冠以民族風俗之類的找藉口,也不見有人被真的處理了。

    有時候李軒特好奇,後世的人早熟啊,小學生談戀愛的多,啪啪也正常,然後雙方發生矛盾,小新娘會不會把小新郎告上法庭,說他是強姦呢?

    如果是真的,那麼就可以證明了一點,那就是和女小學生談戀愛有風險,那可是三年起步,最高死刑!

    但是,話有說回來了,如果是大媽和男小學生談戀愛,某天強了他,那麼屁事沒有!

    沒錯,後世的律法就是這麼奇葩,人人叫喊的男女公平,在這種事情上面,那絕對是一句笑話!

    反觀大唐律法就是正規多了,合理多,對強啥啥的事情,男對女,女對男都通用,一律以強啥啥論處。

    而男男,更是嚴厲禁制。

    明中期後男風比較流行,大唐統一華夏也是沒幾年,連徹底統一都沒有完成,雖然嚴厲禁制了很多不良風氣,但是以及還有殘留。

    之前明王朝時期,很多士紳們都喜歡在身邊養一個俊俏小書僮,就跟後世的秘書一樣,有事秘書干,沒事幹秘書,這年頭的很多風流名士其實也是有事書僮干,沒事幹書僮的。

    這種情況讓李軒看了有多噁心就覺得有多噁心!

    李軒早就是對此事有過相關的規定,一開始只針對官員,但凡有公職者,有雞啥啥行為的一律革職,判刑十年,流放海外,永不敘用,子孫三代不得參加科舉。

    後來佔據了江南後,為了殺一殺江南士紳喜歡男風的士氣,律法明文規定:雞啥啥者,一律判刑三年,流放海外!

    情節特別嚴重者,如強啥啥,聚眾啥啥,屢教不改者,一律死刑,全屍都不給留,所以沒有槍決,而是叛斬首!

    不然的話,李軒擔心這麼繼續下去,生育率肯定是越來越低,假以時日,大唐就會完了,因為那些搞基的一個孩子都不生不出來,沒有充足的人口,李軒靠什麼征服全球啊?

    大唐的崛起,華夏民族的崛起,靠的是工業革命,強大的近代軍隊,先進的君主集權制度以及上述所有一切的基礎:充足的人口!

    一億多人口,就是李軒政府全球的底氣所在!

    為了征服全球,李軒是打定了注意,搞基這種事必須是三年起步,最高死刑!

    但凡支持搞基的,都是蠻夷亡我之心不死,試圖顛覆大唐王朝,滅絕我華夏民族,不殺你殺誰啊!

    在大唐王朝裡,敢搞基?三年起步,最高死刑!

    此舉一開始也是遭到了諸多基佬們的反對,但是判刑了一批,殺了一批後,就都老老實實的,如今很多士紳們為了避嫌,都已經是不再請貼身書僮了。

    扯遠了,回到慧塵公主這邊,對於白太后挑選這個丈夫,她自己願不願意李軒也是不太知道,反正問她的時候,她是表示了同意的。

    但是是真的願意還是假的願意,那就不知道了。

    不過李軒猜測,她應該是真的願意的,畢竟她也是看過藍章嚴的,那人的家庭出身還不錯,學士雖然沒有達到舉人進士的水平,但也不算太差,而更重要的是,有一副好皮囊,這種硬漢的相貌後世的大媽們可能不喜歡,但是大唐王朝裡的女性審美觀還是很正常的。

    五天後,慧塵公主正式出嫁!

    禮部那邊也是早早就制定了相關的禮儀程序,一切都是准許了古老的華夏禮儀,確保不會讓人挑出一絲毛病來。

    此外李軒對這個妹妹也是沒有委屈,賜予了其公主府一座,此外她的公主頭銜也是依舊保留,並且每年都會拔給俸祿。

    此外還賜予了部分皇室產業裡部分產業給她,有田莊一座,紡織廠一座,玻璃廠一座,現銀五萬兩,這些資產,足夠她出嫁後,小日子過的比較滋潤了,至少天天啃豬蹄是花不完這一筆財富的。

    並且也是私底下給予了慧塵承諾,以後她的孩子出生後,長子就會賜予男爵頭銜!

    並且藍家這邊,雖然藍章嚴是次子,但人家好歹也是傳統的書香門第,有錢,藍家為了不失體面,也是直接分了小半家產給這個次子,加起來那也是價值十多萬兩銀子的資產。

    不過這算是補償了,畢竟成為駙馬後,藍章嚴就是等於被徹底斷絕了仕途,同時利用駙馬的身份,還能給藍家帶來一定的好處。

    藍家的這些家產,都是作為補償用的。

    出嫁當天,白太后才是成為了一個正常的母親,拉著慧塵公主哭哭啼啼好幾分鐘呢,但是這母女倆的噸位都是比較重,這拉著擁抱在一起的時候,看起來實在有些辣眼睛!

    但是不管怎麼說,慧塵公主都是出嫁了,雖然這兩天裡金陵城熱鬧了幾天,不過很快就是重歸平靜,也是沒有人什麼為此而議論。

    畢竟只是一個長公主出嫁而已,這對於整個帝國而言並不算什麼大事,很多大臣們甚至都是懶得搭理,只是表面上祝賀而已,一轉身就是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但是如果換成是皇子成婚的話,那麼場面可就不一樣了。

    尤其是現在李軒現在的兩個兒子,雖然都不是嫡子,但年齡逐漸增大,同時董皇后也是遲遲沒能剩下皇子來,所以不可避免的會讓人產生一些想法。

    對此,李軒也是懶得搭理,他家的那兩個小子才幾歲大呢,他自己也才二十出頭,談儲君太早,早到要是誰敢這個時候給他上書立太子之類的,他都會懷疑這個大臣是不是心懷不軌,想要玩陰謀把自己幹掉,然後擁立幼主。

    李軒的這種心思,那些大臣們也不是傻子,所以倒也是沒人敢李軒提什麼立太子的事。

    更何況,李軒甚至都不給大臣們任何接近兩位皇子的機會!

    兩位皇子都是住在專門的皇子所裡,現在還沒有進學,而等進學後,李軒也是不可能讓朝廷上的部堂重臣們來當什麼太子老師的,他會另外選人,就算是選擇臣子擔任老師,也會親自考察,教學也只能教授最基本的文化知識,誰要是敢他的兒子灌輸什麼仁君啪啦啪啦的東西,他逮著一個殺一個!

    他李軒的兒子,未來的儲君乃至大唐皇帝,需要的絕對不是什麼仁德,到時候李軒會親自向儲君演示一個皇帝該怎麼做!

    而到時候李軒的教學,絕對不可能帶有什麼仁德!

    殿試落幕,慧塵出嫁後,宣平七年的四月份也是終於過去了!

    五月到來後,俺答汗的使者終於算是再一次來到了金陵城,並且帶來了俺答汗對於和談一事的最後答覆!
V123210 發表於 2018-8-7 19:49
山溝皇帝 第一千零七章 冊封順義王


    當俺答汗的使者再一次來到金陵城的時候,即便是上一次來過金陵城的人,也是依舊沉浸於金陵城的繁華,更加不要說使團裡還有第一次來到金陵城的人。

    當他們還在船上,還沒有登上陸地的時候,就是對於金陵城碼頭上的密密麻麻的船隻感到震驚了,而登上陸地後,看到城內的繁華,一個個都是口水流的擦不乾淨。

    如果只是繁華的話,他們還能接受,畢竟江南的繁華,那早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哪怕是沒有來過江南的人,都是知道江南的繁華,而親眼看到之後,雖然震驚,但還是在他們的接受範圍之內。

    但是金陵城裡一切都是井井有條的秩序,卻是真的亮瞎了他們的狗眼!

    他們根本就無法想像,繁華街道的路口,行人竟然和眾多的馬車相安無事,馬車過了行人才過,行人過了,馬車才會過。

    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胡亂的通過!

    當他們看到這些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是震驚於華夏人民的素質之高,然後產生一種羞愧感,尼瑪,看到大唐子民如此高素質,再想想自己這些人,恨不得是把臉給埋起來,實在是差距太大了,光光是想想都覺得丟臉。

    他們並不知道,金陵城裡之所以有這種秩序,純粹是因為巡警衙門給給力!

    巡警衙門在早期的時候,可是罰款一點都不手軟,那些規規矩矩遵守交通規則的人,真不是什麼素質高,而是純粹是被罰怕了。

    沒看見,每個人流量大的路口,都會有身穿黑色制服的巡警嘛,這些巡警用他們眼睛緊緊盯著每一個人,當任何人試圖違反交通規則,或者是隨手丟棄垃圾的時候,立馬就是跟發現羊的狼一眼個,直接就是撲了上來,然後直接掏出一張早早就準備好的罰款單。

    各類罰款,可是地方財政的一個重要補充,基本上每個地方都是相當重視的,因為各類罰款雖然有一部分依舊是要上繳國庫,但是留存在地方的比例卻是要比稅收大的多。

    而作為主要執行罰款的巡警衙門,那也是相當受到重視。

    基本上,每一個地方的巡警衙門,哪怕是經費再緊張,他們也是寧可削減用來調查刑事案件的巡警力量,但是也絕對不會削減用來巡察街道的巡警。

    因為前者是純粹的財政支出,而後者,是可以用來創收的。

    而最近兩年,隨著工商業的發展,針對經濟犯罪的警力也是越來越多,並且廣泛受到各地巡警局局長們的重視,每當他們發現有什麼侵犯專利案件啊,造價或者欺詐之類的商業犯罪,那都是跟流著口水的惡狗一樣猛撲上去,不狠狠的咬一口,不對,文明一點的說就是不狠狠的罰一筆款,那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因為這類案件,往往涉案金額都是比較大,相對來說,如果是需要罰款的話,那麼罰款的金額也是非常大的,幾百上千兩銀子是常有的事。

    如果是逮住了大魚,那麼一下子撈個上萬兩銀子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這年頭,一個普通農業為主的縣,其稅收也往往也就那麼十幾萬兩銀子而已,分到地方財政這邊的也就那麼幾萬兩銀子。

    這突然來了一筆數額巨大的罰款,一萬兩留下幾千兩銀子的話,那麼對於地方財政的補貼也是極大的。

    逮住一條大魚,說不準就能夠解決很多問題,比如說開多一所官辦小學,比如說修個橋,鋪個路什麼的。

    罰款,對於大唐王朝的地方財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不過罰款罰的多了,現在做生意的也是學聰明了!

    專利授權也就幾百兩銀子而已,他們干脆搞個專利授權,犯不著被巡警專利局的人給逮住了,然後罰款幾千兩,罰款了還不算,還得賠償人家專利所有人一大筆錢。

    不過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聰明人還是不多了,更多的還是自詡聰明人的傻蛋,以為自己能夠瞞天過海,卻不知道巡警專利局的人一天到晚都盯著侵犯專利的案件,就等著搞一票大的,到時候地方財政就能夠瞬間多一筆資金。

    上頭的大佬們心滿意足了,基層那些負責案件的巡警那就是陞官發財。

    諸多的罰款條例,這不行,那不行,也是造成了大唐的律法條例也是越來越多,這才幾年呢,各種法律條文就是多的不得了,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新頒發新的法律。

    有人這麼說,現在的大唐各種律法條文,已經是可以半個屋子了,但是過多幾年,一整個屋子都裝不下各種法律條文了。

    這也就是導致了律師這個行業在短短幾年裡,在大唐王朝迅速發展了起來,眾多企業為了避免犯罪,甭管是想要繞過法律條例還是真的為了避免不小心犯罪,但大多都會請一個精通法律條文的律師。

    這也是導致了,大唐的中學以上的學校,都是出現了新的科目,法律科。

    精通法律的人,現在是搶手的很!

    金陵大學那邊,精通法律的學生,都還沒有畢業呢,就有企業請他們做顧問,開價基本都是一年幾百兩銀子起步,如果是畢業了,那麼薪資基本都是千兩起步的。

    但是就這,大部分學生還不願意幹呢,因為他們更加願意去參加會試,進督察院或者是法院。

    畢竟,官本位的思想還是太過濃厚,當律師為那些富商們服務,哪有當御史來的爽快,權力大,工資也高。

    這種社會環境,也是導致了不少士紳士子們說苛政猛於虎之類的,但是李軒從來都不屌這些士紳們的聲音的,也許他無法讓整個大唐王朝都做到依法治國,這種事對於一個皇權高度集中的封建王朝而言也不現實,但是他卻是可以儘可能的完善律法,讓大部分民事、刑事案件做到有法可依。

    高壓的法律統治,這是大唐王朝的一大特色,具體到城市環境就更是如此了,這也才能夠讓遠道而來的韃靼人感到驚訝。

    實際上不止是韃靼人,其他國家的,比如說歐洲的洋人,西亞地區來的阿拉伯人,南亞來的印度人,乃至南洋地區的土著們,他們坐著海船來到大唐王朝的通商港口後,都會驚嘆於大唐王朝的繁華以及人民的高素質。

    不少人甚至都是想著,乾脆留在華夏定居好了,然後成為一個光榮的大唐子民。

    如今在幾個通商港口裡,都有著這樣一批長期留在大唐王朝的通商港口裡生活居住的洋人。

    自從格德斯之後,大唐王朝針對蠻夷入籍一事,也是放開了一個不是口子的口子,專門出台了新規定,蠻夷要想入籍華夏,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是貢獻極大,這個主要是針對技術類人才以及政治移民等等,一個長期依法納稅,每年納稅金額達到法定標準,如今就是每年納稅一萬兩,連續納稅二十年之後可以申請入籍,但是通不通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的。

    反正目前為止,雖然有了這兩個方式,但實際上並沒有任何一個人通過這些方式成功入籍大唐王朝。

    格德斯,依舊是大唐王朝目前唯一一個入籍的洋人。

    韃靼人的使團了,估計也會有想要留在金陵城的人,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些蠻夷來到了繁華江南,看到了繁華江南後,想要走人,重新回到他們的野人部落裡的,說實話真沒幾個。

    李軒很快就是接到了外務部的報告,說是韃靼人的使團,並且送來了俺答汗的答覆!

    俺答汗比李軒想像的更加乾脆和果斷,他並沒有對雙方談判所達成的初步協議提出任何的疑問,甚至都是主動降低了部分要求,比如說在馬匹供應上,俺答汗主動提出,每年五千匹戰馬可以提高到六千匹。

    這可是戰馬,而不是普通的馬匹,按照雙方的約定,韃靼人每年向大唐王朝提供不少於五千匹的戰馬,這些戰馬的體重和肩高都是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肩高就是一米三五。

    另外還有普通馬匹,普通馬匹就沒什麼特殊要求了。

    不過種馬的話,他們卻是死都不肯大規模提供,只答應一年給幾十匹。

    而其他的公馬,甭管戰馬還是普通馬匹,都是去勢後的馬匹。

    人家韃靼人也是擔心著他們得到了大批母馬和種馬後,開始自行大規模養殖馬匹,從而給他們造成巨大的威脅。

    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大唐王朝已經是在瓦剌人以及西域人那邊達成了相關的協議,搞到了眾多的種馬和母馬,雖然說價格有些高,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今軍方已經是組織人手和經費,對中亞馬進行大規模的繁育,並且嘗試著用中亞馬和蒙古馬進行雜交,試圖培育出更加優良的馬種。

    俺答汗主動提高了籌碼,李軒也是能夠猜的出來是為了什麼,不外乎就是想要爭取更多的時間而已。

    但是這對於李軒而言也是同樣的,大唐王朝也是同樣需要時間來緩衝,進而建立大規模的騎兵,沒有足夠的時間,大規模的騎兵建立不起來,雙方也就打不了起來

    所以針對俺答汗的上表稱臣納貢,李軒也是沒有矯情,直接就是准其所奏,隨後正式冊封俺答汗為順義王,賜大唐金國為其封地。

    韃靼人帶著雙方都是簽署的條約書回去了,和他們一起回去的還有翰林院的一個侍讀學士,此人乃是欽差,去草原們給俺答汗頒發冊封聖旨以及主持冊封儀式的。

    韃靼人和大唐王朝正式簽約的這一合約後,也是代表著,北方邊境數千公里,將會迎來和平,雙方的大規模邊鎮互市將會展開。

    但是這種和平能持續多久呢?

    大唐樞密院那邊給出的答案是,少則三年,多不過五年!
V123210 發表於 2018-8-7 19:50
第一千零八章 五年六萬騎


    大唐王朝和韃靼人所簽訂的停戰互市條約,注定是無法持續多久的。

    這一點,大唐君臣們知道,韃靼人也是心知肚明。

    因為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的關係,數千年來一直都是處於相互敵對的狀態!

    當其中一方強勢的時候,就必然會發動戰爭,攻打弱勢的一方,把弱勢一方打的服服帖帖的,而雙方都半斤八兩的時候,則是會維持一個相互對峙的脆弱平衡。

    但是很少會有雙方心平氣和的坐下來交朋友的。

    大唐王朝和韃靼人的戰爭,必然是會爆發的,而爆發的時機要麼是大唐王朝完成了戰爭準備先發動進攻,要麼就是韃靼人徹底統一了草原,然後大舉南下。

    這也是雙方對於合約的諸多要求都是比較寬鬆的緣故,大唐王朝沒有對一些小問題斤斤計較,答應了互市,甚至提供一批火繩槍。

    韃靼人也是放開了口子,答應供應大量馬匹,甚至供應高質量的戰馬。

    這一切,雙方的目的都是很簡單,甚至是一致的,那就是爭取時間!

    隨意當韃靼人的使團剛和大唐派出的冊封欽差離開金陵城的時候,李軒就是召開了御前陸軍會議,商討今年五年內該如何應對北方邊境安全的戰略。

    在御前陸軍會議上,李軒一再強調騎兵的重要性,要求陸軍方面保持對騎兵發展的重視,並對騎兵發展提出了具體的規劃,要求陸軍在未來五年內,把騎兵總規模提高到六萬騎以上!

    對於李軒親自提出的六萬騎兵的戰略要求,陸軍方面的將領雖然大多都是心中感到了壓力和困難,但是卻沒有人敢在李軒面前說什麼辦不到之類的話,而是都硬著頭皮答應了下來。

    畢竟六萬騎兵聽上去很多,但是只要加把勁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目前大唐陸軍裡的騎兵主體,主要是各步兵師裡的師屬騎兵團以及混成團裡的騎兵營,此外還得再加上第一騎兵旅。

    至於近衛軍的近衛軍騎兵團,不嫡屬於陸軍,不列入統計範圍之內。

    按照現有的大唐陸軍編制,每個混成團裡轄有一個騎兵營,只不過這個騎兵營對比以往的騎兵編制縮小了很多,更準確的來說,實際上是擴大化的騎兵隊,騎兵營直轄有四個騎兵排,擁有騎兵大約兩百五十騎。

    每個步兵師應當配屬一個輕騎兵團,擁有騎兵大約六百八十。

    上述輕騎兵都是裝備騎刀、遂發騎兵槍、遂發手槍。

    具體下來,每個騎兵團轄有四個騎兵隊,每隊轄有三排騎兵排,每排騎兵擁有軍官兩名,傳令兵兼任軍官衛兵兩名,普通騎兵五十名,標準編製為五十四騎。

    每隊轄有的普通騎兵總數為標準的一百五十騎,軍官八名,傳令兵兼任軍官衛兵十二名,總兵力為一百七十名。

    此外,每個騎兵團還轄有一個騎炮隊,裝備四門專門為了騎兵而研製,輕量化的五斤火炮,然後還有輜重隊、馬伕隊等輔助部隊。

    因此每一個輕騎兵團裡,雖然戰鬥騎兵只有大約六百八十餘人,但是加上其他的輔助兵力,總兵力是能夠達到八百多人的,配屬的馬匹也不止六百多,而是差不多近千匹。

    但是這樣的滿編騎兵團,目前大唐王朝裡一個都沒有!

    是的,一個都沒有!

    因為大唐陸軍缺乏馬匹,所以所有的師屬騎兵營雖然改編為騎兵團了,但實際騎兵數量並沒有提高太多,狀態比較好的,在北方作戰的幾個騎兵團,也就五百多名戰鬥騎兵而已,而其他師屬騎兵團,普通而言只有四百多騎。

    嚴格上來說,目前整個大唐王朝一共有十五個師屬騎兵團,十個混成團屬大編制騎兵隊,但實際上戰鬥騎兵的總數隻有萬騎左右,整體缺員百分之二十左右。

    即便是加上第一騎兵旅約三千騎,全軍的輕騎兵總數也只有一萬三千騎左右!

    倒是近衛軍那邊的騎兵力量不弱,近衛軍接受了一大批北伐戰爭裡繳獲的戰馬,讓近衛軍那邊直接是組建了一個新的騎兵團,所以近衛軍騎兵團的規模膨脹的比較厲害,從以往的四個輕騎兵隊,擴編到了十二個輕騎兵隊,騎兵規模達到兩千多騎。

    規模的膨脹,直接讓近衛軍那邊新組建近衛軍第二騎兵團,所以宣平七年的現在,近衛軍是擁有了兩個騎兵團,每個團轄有六個輕騎兵隊。

    然而,李軒是對陸軍提出的要求,和近衛軍沒什麼關係,陸軍那邊要在短短幾年內把騎兵規模擴充到六萬人以上,難度並不小。

    李軒為什麼會提出六萬騎兵這個數字,那是因為他是直接按照根據敵人,也就是韃靼人以及瓦剌人的騎兵規模來提出要求的。

    這北方草原上的敵人,騎兵規模都是好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根據軍情司的情報,如果是和韃靼人發生大規模戰爭的話,如果己方採取守勢,韃靼人受限於後勤供應問題,能夠出動的騎兵總數應該是在十萬騎以內,更可能的情況是五六萬騎左右。

    但是如果是己方主動出擊,深入草原的話,那麼沒有後勤補給之憂的韃靼人,甚至能夠組織起來大約二十萬騎來阻擋己方的進攻。

    一個是主動進攻,一個是北方防守,而韃靼人能夠動員起來的騎兵數量是截然不同的。

    因為前者,他們只能是挑選出來少數的情況參與主動南下進攻,但是後者的話,俺答汗甚至能夠徵召每一個部落裡的成年男子進行防禦作戰,對於全民皆兵的遊牧民族而言,防守作戰的情況,拉出二十萬騎來是極有可能的事。

    如果要主動北方草原,發動戰爭,幹掉韃靼人,甚至是一路向北,向西橫掃的話,按照李軒來看,五萬精銳騎兵是最低數字。

    後續最好是能夠把這個數字增加到十萬乃至二十萬以上!

    畢竟,不管是北上草原還是西進中亞,在廣闊的平原、沙漠、戈壁灘之類的地形裡,到時候的主力兵種都會變成騎兵,步兵將會淪為輔助部隊。

    騎兵在前方開疆擴土,步兵後續跟上,就地築城、維護補給線,最後一直深入到敵國腹地,滅其國,掠其財,殺其青壯,奪其妻女!

    要完成這樣的壯舉,大唐陸軍必須要有一支精銳的,數量龐大的騎兵!

    至於陸軍那邊如何具體去做到,李軒暫時先不去管,反正每年扔出去兩千多萬的陸軍軍費,如果這些將領們辦不到,李軒並不介意殺一批,撤職一批,換上另外一批將領去辦。

    李軒定下了目標給陸軍那邊,陸軍那邊也是為難的很,五年六萬騎,這可不是個容易做到的事。

    更何況,目前大唐王朝這邊,還沒有大規模的產馬地,而擴充騎兵,需要的可是大量的戰馬。

    和韃靼人的互市,每年能夠買到的戰馬數量是固定的,就六千,不多,不少。

    不過好在,大唐王朝能夠獲取馬匹的地方也不僅僅是韃靼人,瓦剌人以及吐魯番汗國、甚至目前並不和大唐王朝的實際控制區所接壤的葉爾羌汗國,目前也是派了商隊偷偷摸摸過來和大唐王朝進行馬匹的交易。

    西北地區,目前也是目前大唐王朝獲得馬匹的重要渠道!

    在加上,大唐王朝還在北方地區開始推行馬匹養殖,不僅僅官方建立馬場養馬,也是鼓勵民間養馬,當然了,大唐王朝是不會和其他傻叉一樣的王朝一樣強迫民眾養馬的。

    大唐王朝是鼓勵民間養馬,是通過官方採購的方式!

    目前大唐王朝從北方草原乃至西北地區,獲取馬匹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把這個成本,直接轉移到國內採購的話,足以鼓勵部分適合養馬地區的人民養馬了。

    李軒親自吩咐陸軍那邊發展騎兵,自然是為了戰爭進行提前準備!

    不過即便是要和韃靼人打仗,那也是好幾年的事了,現在嘛,大唐王朝的軍事戰略重心,依舊是在西南,哪怕是遼東一時半會的都比不上。

    前些時候,遼東半島傳來戰報,說是遼東暫編團通過發動登陸,直接閃擊金州衛城,最後攻克該城,但是這事,也只是讓李軒多看了遼東半島的地圖一眼而已,然後就沒有繼續關注了。

    近期內,他關注的也就只有四川那邊的戰事了!

    時間進入五月份後,在湖廣作戰的大唐陸軍各部基本上都已經是結束了戰事,第一軍和第二軍以及第五軍聯手,橫掃了長江以北的湖廣地區,陸續攻佔安陸州、荊州府剩餘地區,德安府、襄陽府等地區。

    隨後,第五軍開始繼續北上,然後進入陝西地區,殺入了漢中府。

    第一軍和第二軍,屯兵於巴東之東,為入川進行最後的準備!

    即便是第四步兵師那邊也是傳來了好消息,經過了多月苦戰後,第四步兵師在今年發動的新一輪攻勢裡,終於是攻克了大理,雖然沒能全殲沐王所部,但是也是重創了該部。

    沐王所部帶著數千殘兵狼狽而逃,最後逃竄進入了緬甸地區,第四步兵師遞上報告就是為了請示,這要不要繼續追下去,再追的話,可就進入緬甸的地盤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8-8-8 21:36
山溝皇帝 第一千零九章 要這麼多銀子幹嘛?


    當李軒接到第四步兵師那邊的報告後,略微考慮一番就是下達了旨意,讓第四步兵師繼續追擊,但是要注意節奏,在避免引起緬甸那邊的土司們激烈反抗的前提下,肅清沐王殘兵,嗯,順手再佔領一些地盤。

    這話的意思就是,讓第四步兵師有便宜可佔就佔,但是佔不了也不強求。

    雲南乃至更南方的緬甸方向的戰事,畢竟並不是目前大唐王朝的主要戰略方向,慢慢來,不著急,先把雲南給徹底消化了再說。

    雖然說經過了明王朝一百多年的統治,但是雲南地區的土司依舊眾多,漢化程度還是不算太高,下一步李軒的打算是對該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漢化,效仿之前在貴州的改土歸流政策,把這一地區徹底納入中央統治,大量移民,進行漢化。

    雲南方向的事情,不算重點,重點還是四川那邊!

    李軒針對入川一事,和陸軍和海軍那邊都是進行了幾次會議,聽取了將領們的報告,而和李軒自己所預料的一樣,將領們對入川一事表現的比較自信。

    畢竟準備入川的部隊,就有三個軍,總兵力超過十萬呢,而且還有眾多火炮助陣,就算是督標後軍的戰鬥力再強,但是也不可能靠著區區幾萬人就能夠擋得住大唐陸軍入川的步伐。

    西南戰事順利,北方和韃靼人簽訂了停戰互市的協議,遼東那邊雙方也只是對峙,遼東惠王的明軍是不可能打入山海關的,只要等大唐王朝騰出手來,收拾遼東也是分分鐘的事。

    這一切,都是代表著大唐王朝的正在處於一種健康而快速的擴張道路上!

    所以李軒也是沒有太過操心對外擴張的事,依舊是和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內政事務上。

    五月中旬,李軒召開御前內閣會議,十幾個尚書和二十幾個各部侍郎們都是齊齊參與,而這一次的會議,商討的問題就是一直懸而未決的官田改革問題。

    支持官田改革,和反對改革的雙方在會議上,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而李軒依舊是老樣子,坐在自己的龍椅上,看著這些臣子們在辯論,等到雙方誰也說不服誰的時候,李軒才是最終做出裁決。

    官田改革一事,暫時擱置!

    官田的田租,依舊和以往一樣,固定數額,而不是改成隨著糧食產量的增加或者減產而進行變動。

    但是為了防止減產,租種官田的農民們破產,李軒也是再一次強調,倘若某些地區發生天災的話,可以適當的免除該地區的官田田租。

    同時他也做出了另外一個決定,那就是加大以租代購的推進力度,因為目前大唐王朝持有的官田數量實在是太多了,雖然其中一部分,已經是施行了以租代購,但是整體比例還不到百分之二十,主要是在統治比較穩定的南方省份。

    李軒並不在乎這些土地是在官府手裡,還是在私人手裡,他只要從這裡土地裡收取到足夠的稅收,那麼就行了。

    如今這些官田,嚴格上來說是不交稅的,只不過是把官田的田租當成了農業稅,直接上繳而已。

    不過雖然依舊施行固定田租的方式,李軒卻是讓稅部那邊準備出台一個減租政策。

    如今官田的租金比較高,農民的負擔太大,同時目前大唐王朝的財政收入雖然緊張,但實際上已經不算少了,同時未來財政收入的主要增長動力是工商業,李軒認為可以適當的減輕一部分官田的田租,並且帶動民間土地的田租降低。

    畢竟官田的數量非常龐大的,官田的田租降低了後,無地農民肯定是更加傾向於租種官田的,那些大地主們想要招募佃戶種田的話,也需要相應的降低一部分的田租。

    儘管整體比例不可能太大,但是哪怕是幾個百分點的降低,那都是好事。

    對於李軒的決定,不少支持官田改革的人雖然失望,但是也算是爭取到了想要的一些東西,降低了田租總是好事。

    而對於反對改革的人來說也是好事,因為這樣一來,就避免了大規模的動亂以及各種不可控的麻煩。

    真要改成按照實際收成徵收田租,官府的力量根本就沒有辦法確保這一政策得到真正的施行,畢竟官府總不能真的派人守在每一塊土地的田頭上,監督實際產量並當場收取田租啊。

    把官田田租改革這事給糊弄了過去後,李軒隨後幾天連續處理了好幾件的大事。

    比如說把海關司從稅部裡獨立了出來,成立了海關總局,全權負責各地海關關稅徵收、緝私事務。

    把海關事務從稅部裡獨立出來,這也是李軒對稅部進行控制的一個重要舉措,目前稅部的權力太大了,以往的時候,是缺乏人才,而且為了辦事方便,李軒幾乎是把和錢有關的事都放在稅部裡,徵稅、海關,發放薪資,財政預算、金融監控等等事務都是嫡屬於稅部。

    而這樣的稅部顯然是不正常的,李軒是打算逐步把稅部進行拆分。

    把海關拆分出去,只是第一步而已,後來李軒會把金融監管、財政預算、薪資發放都是拆分出去,讓稅部回歸為純粹的徵稅部門。

    不過到時候即便是把諸多權力給拆分出去了,稅部的權限依舊會是大唐王朝內閣下屬各機構裡最大的了,不為別的,就是因為它是徵稅的。

    畢竟李軒可沒有撤銷稅務稽查隊的打算,而且還打算把稅務稽查隊正規化,讓稅務稽查隊成為一種稅務警察。

    成立海關總局的時候,李軒順便還對現在的海貿政策進行了一些小改動,改動不算大,主要是對部分進出口的物資進行關稅調整。

    大幅度降低了各類原料的進口關稅。

    但是卻是對進口工業品製品提高了高關稅,比如說從扶桑進口的刀、摺扇,從洋人進口的槍炮等,甚至有商人從南洋佛郎機人控制的馬六甲那邊的造船廠裡訂購船隻,這些,都是通通被提高了關稅。

    出口方面,則是表現為兩個極端,一個華夏的特殊的,而且近乎是獨有的出口產品,比如絲綢以及生絲等相關產品則是略微提高了出口關稅。

    因為這些東西都是獨家產品,提高出口關稅也是相當對提高價格,而提高價格了你該買還是得買,更何況,這些東西經過海路運輸到歐洲去後,價格都翻好幾倍了。

    華夏到歐洲的絲綢生意,其重點不是進貨價是多少,而是能不能安全的運回去!

    而針對北方草原,茶、鹽、鐵等產品也是提高了出口關稅。

    但是另外一些產品,卻是大幅度降低了出口關稅,那就是布匹、肥皂等輕工業製品!

    尤其是布匹,為了迅速的在其他地區打開市場,和當地的土著們自己的手工織布進行競爭,價格低廉是必須的。

    如今來自華夏的各種廉價的機制布,已經是開始廣泛的進入東南亞各地、扶桑各地,甚至就連朝鮮都是湧入了大量的機制布匹,不知道造成了多少貧寒之家失去了手工織布的這項額外來源,進而造成當地經濟動盪。

    機制布匹,在李軒看來,這不僅僅是大唐王朝用來斂財的戰略產品,更是用來破壞外部土著國家經濟,政局的戰略武器!

    當初大唐王朝裡的機制布剛出現的時候,江南地區的很多紡織作坊也是倒閉眾多,織工動亂可不少,也就是後來大唐王朝佔領了江南地區後,在當地建設了不少的紡織工廠,把當地的織工重新僱傭了起來,要不然的話,還不知道要造成多少的動盪呢。

    但是布匹是需要大量棉花作為原料的,而如今大唐王朝的棉花種植數量雖然以爆炸式的速度快速增長,但是依舊難以滿足龐大的需求,並通過海運大量購入。

    如今很多阿拉伯、印度甚至是佛郎機人過來的貿易的時候,都是裝著大半船棉花以及小半船銀子或者金子過來貿易的!

    為啥不全帶棉花?因為他們得留出船艙來裝銀子或者金子啊。

    沒辦法,雖然大唐需求的棉花多,但是棉花又不是什麼昂貴物資,一整船也值不了多少錢,而他們需要購入的貨物,卻都是絲綢啊,瓷器啊,茶葉什麼,這些東西可都不便宜,尤其是絲綢,那可是正兒八經的奢侈品。

    不帶這麼多現銀現金過來,他們那什麼購入絲綢啊?

    而有些聰明的商人,則是運輸一些大唐王朝給的價格高,而且同樣需求量大的商品,比如說硝石和硫磺,這兩樣東西,大唐王朝的官方長期求購,運來多少就要多少,而且價格還不低。

    同時香料也算是一種用來平衡貿易逆差的重要貨物,但是如今大唐的商人們自己都是出海到南洋尋找香料運回國內呢,可不會給其他國家的商人們太多的機會。

    所以現在,大唐王朝和其他國家的貿易裡,甭管是和扶桑、南洋土著的貿易還是和佛郎機人、西班牙人的貿易裡,都是順差,而且是規模非常大的順差。

    每一次貿易,就有一堆白花花的銀子進入銀庫,銀庫裡的銀子一天比一天多,皇家銀行的銀庫都是建了一個又一個,一個比一個大!

    但是幾年過去後,宣平七年五月下旬,稅部金融司司長王浩門大人卻是給李軒上了一個摺子,摺子上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們要那麼多銀子幹嘛?

    王浩門大人在摺子裡說,銀子不能吃不能用,除了作為首飾以及少量工業應用外,幾乎沒有實際使用價值。

    那些蠻夷們不斷開挖銀礦,然後拿銀子來我們這裡買走貨真價實的各類產品,而我們只得到了一堆又一堆不能吃不能用的銀子,想要花還花不出去,因為我們是貿易順差!

    這樣的話,問題來了:我們要這麼多銀子幹嘛啊?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V123210

LV:9 元老

追蹤
  • 291

    主題

  • 279508

    回文

  • 36

    粉絲

黃庭堅-如果一天沒有看書,在鏡子看到自己就會覺得討厭自己另一句是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也是說;如果三天不念書,說出來的話便失了水準都是說人要多讀書,增加自己的智慧以及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