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嚴重的缺工問題,中國企業越來越多選擇引進自動化設備,這也連帶讓日本的工業機器人有了爆炸性的成長。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根據日本機器人協會(JARA)統計,相較起去年同期,2017 年 1~3 月間會員出口至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總額上升了 48.3%,達到將近 457 億日圓(約台幣 124.6 億元)。
日本機器人協會預估,包含會員與非會員在內,2017 年日本的機器人總產值將有望達到創紀錄的 7,500 億日圓(約台幣 2,045 億元)。
日本機器人產業能有這樣的成長,主要是受到中國廠商的需求所推動。
中國製造商已經找到了幾個缺工的主因:第一,隨著城市地區逐漸發展擴大,越來越多農民工(migrant workers)能在城市找到工作並定居;第二,在一胎化政策下長大的勞工,有避開製造業就業的傾向。
為了填補這塊缺少的勞工空白,加上中國政府對此提供的相關補助,越來越多中國廠商選擇導入自動化生產,不但能幫助維持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更能確保生產流程安全。
為此,日本機器人與自動化設備大廠都正在加緊努力,希望能夠搭上這波熱潮,就像是瑞士商艾波比(ABB)一樣,發那科(FANUC)也計畫 2018 年在重慶市建立銷售和客戶中心,同時做為相關機器人的展示場。
不僅如此,安川電機(YASKAWA)、不二越(NACHI)也都有了動作;安川將擴大在江蘇省常州工廠的產線,預計至 2019 年底前達到月產量 1,200 台、產量翻倍的目標,不二越則是打算在 2018 年底在新設的中國工廠投產,擴大三倍產能,達到每月生產 1,000 台的目標。
在面對缺工問題上,中國企業願意大量引進機器人的態度算是十分少見,安川電機社長小笠原浩就表示,儘管日本也面臨著低生育率與勞動人口萎縮的問題,但日本的食品及相關製造廠商,還沒有認真看待引進自動化取代人力的需求。
除此之外,企業對物聯網(IoT)的興趣也是推升機器人需求的動力之一,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的統計,2015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總銷量為 24.8 萬台,較前年提升了 12%,已經是連續三年刷新紀錄。
只是中國這樣的自動化熱潮能夠持續多久呢?
日本川崎重工(KAWASAKI)機器人事業部的負責人橋本康彥承認,他對中國政府在自動化方面補貼的發放時限有些擔心,但他認為至少在未來幾年內,這個支持能夠持續下去。
川崎重工計劃在 2018 年 3 月之前,將中國主要工廠的產能提升 80%,達到年產能 7,000 台的目標,他們相信市場仍有足夠的空間發展,不僅僅是工廠產線,川崎重工認為機器人在醫療、照護領域也十分有潛力。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