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是誰....他曾為美國雷德蒙微軟公司總部的副總裁...一個受人注意的人物...
---------------------------------------------------------------
李開復談學習:學會“無師自通”
“教育就是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淨時,最后剩下來的東西。”這是教育家B.F.Skinner的名言。所謂“剩下的東西”就是學習的能力,“自修”或“無師自通”的能力。大學不是“職業培訓班”,而是一個讓自己能適應社會,做各種不同工作的平台。專業知識雖然重要,但是大學畢業生更需要的是思考的能力、學習新東西的能力及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樣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
進入大學后,老師隻是引路人,學生必須自主學習﹔走上工作崗位后,你會發現自修更重要。微軟公司曾作過統計,員工的知識隻有10%是過去學習積累的。中國有些大學生畢業幾年后就有“趕不上”的感覺,這是因為他們在讀書時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在畢業后又沒有終身學習的習慣。
自學能力必須在大學時開始培養。許多同學抱怨老師不夠好,懂得不夠多,學校課程安排也不合理……我會勸這些學生:“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進入大學,你不能隻跟在老師身后走,應該開始走在老師的前面。不要指望通過一堂課就能把知識學好,關鍵看自己。
首先,應該自己把課本琢磨透。可以在老師教之前嘗試自己去學習,這樣可以發現自己什麼地方學習能力不足。中學時,學習是爭取能“記得”更多﹔大學時,應該要求自己“理解”,應該對所有的知識提出疑問:“為什麼是這樣?”一旦理解了“為什麼”后,你將能舉一反三。解答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思路,不要總是用一種思路,這樣才能創新。碰到問題不要像機器一樣一步一步做,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法。
在大學階段,要充分利用學校的人才資源。可以向老師請教,或請他們推薦一些課外的專業書籍或文獻。大學中人才濟濟,教師、博士生、碩士生、同學都是你的知識來源和學習伙伴。每一個人對不同問題的理解深度和想法都可能不一樣,所以互幫互學對大家都有益。
有些同學告訴我,他們很羨慕我讀書時有個得圖靈獎的大師教我專業知識。雖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師,但是他其實沒教我專業知識,而是給我指了大方向,分享了他的經驗,給我資源,教我做人。我的專業知識是自修的。入門時,我曾經多次紅著臉去問我的師兄最基本的知識,課余主動與同學探討、切磋。“三人行必有我師”,你的周圍都是良師益友。要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大膽發問,時時切磋,你才能學得最多。
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培養獨立學習和研究的能力,為適應以后的工作,或為進一步深造做准備。讀書時,盡量多讀一些英文的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寫得深入淺出,附注大量實例,比中文教材還適合自修。除了書本,互聯網也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找到各種信息,回答各種問題。有些人容易相信網上的謠言,不會用互聯網自己求証。
當你開始獨立學習時,不要僅以達到學校的要求為滿足,也不要以為在大學功課好就夠了,在21世紀,人才已是國際化的概念。當你對自己的成績滿意時,我建議你開始獨立學習國際一流大學的課程。美國MIT(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已在網上無償開放,不妨去做做MIT提供的網上課程、功課、考題。如果感覺困難,也不要氣餒,盡量利用這個資源來挑戰自己。
學會“無師自通”,是大學4年間你可以給自己的最好禮物。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馬麗)
[ Last edited by afjsp on 2005-6-20 at 12:15 P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