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從夏威夷到東京
「燒得很厲害啊,到處都是火……」
「這是凝固汽油彈的效果,美國人出動了100多架b-29,投下了至少幾百噸凝固汽油彈,把巨港的煉油廠、港口和一部分市區都燒燬了,還燒掉了一個年產幾十萬噸輕質原油的採油區。你看這張,這是轟炸後的巨港,損失慘重啊!」
就在日本人被美國人出乎意料而且極其決絕的反擊打得有些發懵的時候,赫斯曼正和希特勒一起在總理府的辦公室裡面看照片就是那艘碰巧見證了巨港大轟炸的「瓦爾斯堡山」號貨輪的船長讓人拍下來的照片,還都是彩色的,非常清晰。
「日本人不是有許多性能不錯的戰鬥機嗎?還有我們提供的雷達,怎麼就擋不住美國人的轟炸機?」
巨港轟炸後的慘狀顯然出乎了希特勒的預料,畢竟德國在之前已經向日本出口了大量的高性能航空發動機,而且還轉讓了技術。
在德國空軍的專家們看來,德國提供給日本的技術,已經夠他們應付一下美國的重型轟炸機了,可是現在巨港卻被炸成了這副模樣。
「當然擋不住了,」赫斯曼搖搖頭,「我們在圭亞那的基地不也經常挨炸嗎?在遠程轟炸機和截擊機的鬥爭中,遠程轟炸機掌握著戰略主動,截擊機目前只能進行被動的防禦……這就像步兵在漫長的防線上對抗敵人機械化部隊一樣。敵人的機械化部隊是可以集中運用於一點進行突破的,而步兵卻必須分散佈防。因此哪怕步兵擁有威力強大的反坦克炮,也很難擋住敵人的機械化部隊。」
「所以截擊機必須分散部署,而遠程轟炸機可以集中突破?看來美國的遠程轟炸機部隊對我們也是個很大的威脅吧?」希特勒的眉頭還是皺著,他知道德國在遠程轟炸機這塊相對於美國是出於劣勢的。
由於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德國的石油供應都非常緊張,而且還同時面臨大西洋海上和東歐陸上兩大戰場的壓力。因此沒有餘力去發展遠程轟炸機部隊,所以德國在這方面的積累是比不上美國的。
現在美國擁有的已經服役的遠程重型轟炸機機型就有b-17、b-24和b-29三個系列,目前正在加緊開發的還有作戰半徑高達6000公里的b-36型洲際戰略轟炸機。
而德國目前擁有的遠程重型轟炸機機型只有me264,也沒有比me264更加遠程的轟炸機開發計畫(德國下一代轟炸機是噴氣式的,所以沒有那麼遠的續航能力)。而且me264的發展思路也和b-29不一樣,並不強調依靠自身的堅固防禦和強大火力突防,而是將重心放在了高空+高速之上,因此飛機的裝甲和火力都不強,很容易被美國人的截擊機擊落。
而德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之所以採購自衛火力和防禦都不夠強大的me264,也和德國面臨的資源不足和兩線戰場的實際需求有關。
資源不足決定了德國不可能建立起和美國一樣龐大的轟炸機部隊,而兩線戰場的需求又決定了德國需要能夠同時負擔大西洋反艦/巡邏/反潛任務和東線戰略轟炸任務的遠程轟炸機。
me264正好可以滿足這兩方面的要求。對於蘇聯目前的防空體系而言,me264的高空高速基本是無敵了,根本不需要造得非常堅固和擁有強大的火力。
而執行大西洋上巡邏或是掛載導彈(遙控滑翔炸彈)出擊的任務,也不需要多麼堅固的機體和強大的火力。因為它們在大西洋上遇到的大多是美國的艦載機,艦載機的高空性能再好也不能同p47這種裝了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岸基飛機相比。
不過在即將開始的向美國本土逼近的作戰中,me264這種「皮薄餡大」的飛機卻是不大適用的,而且德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裝備的me264數量也不夠多,常用數量僅僅只有300多架。
赫斯曼又將一份日本大使館送來的戰情通報擺到了希特勒面前,笑了笑說:「日本人聲稱擊落了22架b-29,還擊傷了17架……這兩個數據肯定是有水分的,不過打個對折應該是有的。也就是說,美國人蒙受了大約10%的折損率。他們的勝利,實際上還是付出一定代價的。」
二戰時期的技術水平有限,想要100%擊落來犯的敵方轟炸機是不可能的。所以雙方打的其實還是消耗戰,一般而言,如果防禦一方只能擊落5%或者更少的來犯敵機,那麼防禦就算失敗了。如果防禦一方打下了25%甚至更多的敵機,那麼進攻一方通常是無法承受的。
而現在,根據日本方面的通報,德國總參謀部分析認為在巨港空襲中,美國轟炸機的折損率在10%左右。這正好是一個攻守平衡的態勢,消耗戰還可以繼續打下去。
而在巨港大空襲後的兩天內,美國人的b-29又接連轟炸了加里曼丹島上的桑加桑加油田、塔蘭卡油田、米裡油田和峇里巴板煉油廠。
在空襲過程中,b-29也都遭到了日本戰鬥機的攻擊,雖然德國方面並沒有得到損失報告,但是還是可以估計出雙方都蒙受了一定的損失。
「這樣的情況對我們而言是有利的,」赫斯曼對希特勒說,「只有美國人能夠以可以承受的損失在南洋群島進行大轟炸,日本才會不斷消耗美國的航空兵力。如果日本一開始就打下了太多的美國飛機,美國人很可能取消轟炸計畫。這樣的話,所有的b-29就都會被部署到加勒比海。」
「可是日本的油田都被炸燬了也沒關係?」希特勒皺著眉頭追問。
「不會都被炸燬的,」赫斯曼說,「至少現在不會……煉油廠容易炸,油田可不容易摧毀,美國人不炸上幾個月到一年是不會有很好效果的。而且日本-南洋航線從43年下半年開始就非常困難,現在能夠從南洋運回國內的石油也不是很多,哪怕南洋的油田被摧毀了50%,日本也沒有能力把剩下的50%運回去。」
「這種情況能改善嗎?」希特勒有些擔心地問。
「這不可能。」赫斯曼搖搖頭,苦苦一笑,「哪怕日本人的護航驅逐艦開始服役,情況也不會有多少好轉,只能確保不再惡化……因為現在我們每個月丟在大西洋上的船隻都超過了8萬噸,這還是在聯合護航司令部投入了200多艘各級驅逐艦和18艘護航航母以及數百架岸基反潛巡邏轟炸機的情況下,
而且美國大西洋艦隊最近也沒有出動大型水面艦艇破交。在和潛艇、水雷的鬥爭中,水面上的艦船同樣是比較被動的一方。如果破交方還出動了大量的水面艦艇和遠程巡邏機,那麼護航一方需要投入的力量將是非常巨大的。
當然了,我們的潛艇現在也給美國東海岸和加勒比海上的美國運輸船隻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每個月的擊沉總噸位也超過了10萬噸。」
護航的投入肯定比破交要大,要不然歷史上海軍實力處於劣勢的德國就不會選擇用破交戰術來打擊對手了。現在換成美國來破交,德國來護航也是一樣的。
根本不存在可以讓護航投入和破交投入倒轉的什麼黑科技,哪怕被日本人當成寶貝的安裝了磁探儀的東海反潛巡邏機也沒啥大用。
磁探儀只能在超低空起作用,大約就是海平面上50-100米左右,而且只能用來搜索水下的潛艇。如果敵方潛艇處於浮航狀態(實際上潛艇大部分時間是在浮航),50-100米高度看都看見了,還用什麼磁探儀啊?
另外,美國的遠洋潛艇上都有高炮(德國的潛艇也有)和高射機槍,如果反潛巡邏機不夠堅固,飛得又太低很容易被潛艇給擊落。
希特勒聽了赫斯曼的解釋後,沉沉嘆了口氣:「也就是說,日本目前的最佳選擇還是同美國議和,然後去進攻蘇聯遠東,給我們惹出一場大麻煩?」
「當然不是,」赫斯曼回答說,「日本還是可以和美國一戰的。他們仍然擁有強大的水面艦隊,足夠重創正在圍攻夏威夷群島的太平洋艦隊。而日本重創太平洋艦隊,也是我們可以在大西洋-加勒比戰場上擊敗美國,迫使美國交出金融霸權的先決條件。如果他們不願意這麼做,我們就很難打敗美國,而這樣的前景對日本來說,也是非常危險的。」
「危險嗎?」希特勒看著赫斯曼問,他不覺得日本和美國講和有什麼危險,雖然這會給德國惹出大麻煩,但是德國也不可能對日本動武。
因為無法奪取金融霸權的德國,在未來必須花費更大的力量去整合歐洲共同體,根本無力顧及太平洋。
「是的,非常危險。」赫斯曼說,「因為從夏威夷到東京只有6000公里!在1944年這是一個遙遠的距離,但是到了1948年或是1949年,如果美國沒有被打敗,那麼它一定會造出6000公里以上作戰半徑的遠程轟炸機!而且……美國還會擁有原子彈!到時候日本首都東京,將會在美國的核武器打擊範圍之內。考慮到美國人的潛艇這兩天正用芥子氣到處騷擾日本的沿海地區,一旦美國擁有了核裂變武器,恐怕肯定會用在日本人頭上。」
希特勒點了點頭,「我明白了。」他頓了頓,然後對赫斯曼說,「大島浩在今天早上會見了裡賓特洛甫,提出了想要我們援助海森堡裝置技術的要求……我想如果我們拒絕這一要求,日本就會同美國單獨媾和了。」
赫斯曼明白了希特勒的想法,這位德國總理一定希望能在歐洲領袖會議(會議一再延期,最後決定在6月15日召開)召開前同日本就戰和問題達成一致。
只有和日本先達成一致,德國才能制定出相應的對美政策。如果日本執意同美國單獨媾和,那麼單靠歐洲共同體的海上力量,是不大可能擊敗美國龐大的海上力量並且奪取加勒比海島嶼的。那樣的話,歐洲共同體就只能另外想辦法去和美國爭奪金融霸權了。
想到這裡,赫斯曼笑著點了點頭:「總理,這件事情交給我去處理吧,一定會圓滿解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