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科技] 學霸的黑科技系統 作者:晨星LL (連載中)

 
mk2258 2018-3-1 19:34:01 發表於 科幻靈異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226 2155964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10-17 04:38
第489章 合作達成

  返回了德國之後,克雷伯教授沒有停留,立刻找到了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所長,說明了這次華國之行的情況……

  「……這次我在金陵見到了陸教授,他向我展示了計算材料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將二維石墨烯以特殊的重疊角度進行堆疊,製備了超導轉變溫度為101K度的超導體。」

  「SG-1材料嗎?那篇論文我看過,就在MRS秋會的論文集上,」正在伏案寫作的甘瑟·海辛格教授沒有抬頭,若無其事的說道,「101K的轉變溫度,沒什麼好驚訝的。」

  雖然他是等離子體物理學家,材料學並非是他的研究領域,但身為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所長,身兼可控核聚變工程的重任,對於超導材料之類的前沿領域的研究進展,他還是有在跟進的。

  要說101k的轉變溫度,確實沒什麼好驚訝的。畢竟就他所瞭解的,目前物理學界對超導材料的研究,已經達到了203K,只不過該技術在工業領域應用的前景不大,很難走出實驗室而已。

  到目前為止,他們在製作超導磁體時,採用的依舊是氧化銅材料。

  雖然該材料存在著導熱性能差,磁場輸出不穩定等諸多方面的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綜合了所有因素之後,銅氧化物依舊是最佳的選擇。

  「不只是101K的問題,」克雷普教授搖了搖頭,「SG-1材料的真正優勢是在導熱性能上,我們都忽略了這一點。」

  聽到這句話,甘瑟·海辛格教授手中的筆終於停了下來,眉頭緊鎖,「你確定?」

  克雷伯教授用肯定的語氣說道:「親眼所見,我相信我的眼睛不會騙我。」

  聽完了克雷伯的描述之後,海辛格教授的表情終於嚴肅了起來。

  超導磁體是磁約束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關鍵,無論是托卡馬克還是仿星器的技術路線,都需要更大的磁場對上億度的等離子體進行約束。

  如果這種石墨烯超導體在熱傳遞的性能上真像克雷伯說的那樣令人震撼,那麼它毫無疑問將成為解決可控核聚變技術瓶頸的關鍵。

  坐在旁邊的辦公桌上,海辛格教授的助理轉著手中的圓珠筆,提醒道:「亥姆霍茲聯合會那邊呢?沒有他們的允許,我們不可能單方面地與金陵高等研究院達成WEGA裝置的轉讓協議。」

  「亥姆霍茲聯合會那邊我會去接觸,你幫我通知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關於這件事情,我們需要開會討論一下。」

  ……

  許校長的意見,倒是給陸舟提供了一條思路。

  既然廣撒網的方式沒用,那就只能由針對性的挖人了。

  對於陸舟而言,這一點倒是不算很難。

  數學這邊他一直有在跟進學術界的最新研究進展,對於哪些學者完成了哪些工作,只要看他發的論文就知道了。

  至於物理,他對前沿領域的研究跟進的可能沒那麼緊密,但只要留意一些頂會的報告,挖幾個有潛力的學者過來還是沒問題的。

  在人選上,他主要針對有回國意願的海外華人教授。

  配合金陵市本地的人才落戶政策,在原有待遇的基礎上,他還能幫這些學者們爭取到50萬至100萬不等的安家費,並且這筆錢還不用他自己出,可以說是相當划算。

  事實證明,許校長的意見確實不錯。

  在接到了陸舟的郵件之後,即便一些暫時沒有回國想法的華人學者,也對來自諾獎、菲獎大佬的邀請產生了興趣。

  而且高等研究院的待遇以及不受政治打擾的研究環境,在國內研究機構的大環境中也算是獨樹一幟,這也確實讓一部分人心動了。

  最後能吸引多少人過來陸舟不知道,但想來應該不會讓他失望。

  「你住的這地方太偏了,連個過早的路邊攤都沒有,還得開車到外面去買。」提著油條、湯包、豆漿回到了家中,陸邦國一邊換了鞋,一邊往屋裡走。

  和在江陵那邊的時候一樣,一大早他便起了床,出門去買了早點回來。

  小彤扶額道:「爸,這是別墅群誒,哪來的路邊攤。」

  老陸斜了女兒一眼:「有錢人就不過早了?」

  「可以讓傭人做啊,非要想吃路邊攤,也可以讓傭人開車出去買呀。」說著,小彤賊賊地笑了笑,「對了老哥,你要不要也請個女僕什麼的?」

  陸舟:「……」

  「請什麼傭人啊,自己家裡哪放心讓外人住進來,」將老陸買的早點裝在了碗裡,方梅在一旁說道,「你要是實在照顧不了自己,我們乾脆從江陵那邊搬過來陪你,幫你買買菜,做做飯什麼的。」

  老陸哼哼了一聲:「你可別這麼慣著他,咱們要是搬過來住了,你就別指望抱上孫子了。」

  雖然以前上高中的時候,老陸對兒子不談女朋友,認真刻苦的學習態度很滿意。

  但眼看著他大學畢業,拿到了博士文憑,現在當上了教授,拿到了諾貝爾獎,甚至再過幾年就要評院士了,感情方面卻是一點動靜都沒有,搞研究都搞上癮了,老陸也是忍不住著急了。

  雖說家裡沒皇位等著繼承,但這陸家的血脈也不能斷在他這一代啊。

  不說馬上就結婚,好歹也表現出點這方面的苗頭吧?

  看著連吃個早飯都不忘把電腦搬到餐桌上的陸舟,老陸嘆了口氣道:「這大過年的,你的工作也這麼忙啊。」

  處理著工作上的郵件,陸舟開了句玩笑:「沒辦法,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啊。」

  不只是國家,整個世界都在等著他的研究成果呢。

  老陸沉默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沒提催婚的事兒:「也別把自己搞的太累了,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沒有身體重要。」

  陸舟笑著點了點頭:「嗯,我知道了。」

  這時候,放在桌上的手機忽然響了起來。

  這號碼是國際長途,陸舟伸手拿起了手機,按下了接通鍵的按鈕。

  很快,電話那頭傳來了克雷伯教授的聲音。

  「關於前段時間的那個提議,我們已經開會討論過了。」

  陸舟:「你們的回答是?」

  克雷伯教授:「我們認為合作對我們更加有利。」

  聽到這個期待許久的答案,陸舟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沒想到,一大清早就聽到了一個好消息。

  「很高興聽到這樣的回答,祝我們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10-17 04:42
第490章 我倒要看看誰敢去?

  作為華國可控核聚變工程的發源地,西南核物理研究所在華國可控核聚變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這裡不但坐落著國內第一個具有偏濾器位形的大型托卡馬克裝置HL-2A,更是在推動華國加入ITER工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作為這一歷史時刻的見證者,潘長虹可以說是國內可控核聚變事業的元老之一了。

  即便已經退休了有些年,但他對國內可控核聚變事業發展的牽掛,卻是從來沒有停止過。

  也正是因此,在陸舟向他提出邀請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在這個14億人的國家,能源問題永遠是重中之重。

  如果能源的問題能被解決,很多問題也將不再是問題。

  仿星器不一定就意味著可控核聚變的未來,但如果未來選擇了仿星器,華國至少不能在這一領域與世界脫節。

  否則,那又將是一個追趕的十年,甚至是五十年。

  「喲,稀客啊,」看到出現在辦公室門口的潘長虹院士,周承福院士笑了笑,「什麼風把你給吹來了?」

  「好事兒。」潘長虹院士笑了笑,往旁邊的沙發上一坐。

  周院士笑著說:「哦?什麼好事?說來聽聽。」

  「我們和德國那邊的馬普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談成了協議,不出意外的話,他們會答應把WEGA裝置賣給我們。」

  聽完了潘院士說的話之後,周院士臉上雖然依舊掛著笑容,但笑容卻是有些微妙。

  「……哦?WEGA裝置嗎?」

  「是的,螺旋石7-X的原型,」並沒有看出來周院士臉上笑容的不自然,潘院士笑著點了點頭,「沒想到陸教授真的把這件事兒談下來,說實話我到現在都還挺意外的。」

  雖然技術換技術算是共贏,馬普學會也確實需要這種工程難度更低的碳基超導磁體,但就結果而言華國這邊還是稍微佔了點便宜。

  畢竟WEGA裝置即便已經被停用,但作為螺旋石的前身,裡面依然包含了許多關鍵性的技術。

  能夠掌握這些技術,將極大縮短華國科研工作者在仿星器上的研究追上國際前沿水平的時間。

  周院士倒是沒有像潘院士那麼高興,而是若有所思地問道:「他們肯賣這設備,怕是得花不少錢吧?」

  潘院士:「這不是多少錢的問題,如果我們把它買回來,並且消化了其中的技術,將有希望在短時間內在仿星器領域的研究追上國際前沿的水準。哪怕沒法立刻達到日德的程度,趕超澳大利亞還是沒什麼問題。」

  拿起桌上的保溫杯,周院士抿了一口茶,忽然抬了抬眉毛,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

  「有這個必要嗎?」

  聽到這句話,潘院士愣了下,眉頭微微皺起。

  「什麼……有沒有必要?」

  放下了保溫杯,周院士不緊不慢地說道。

  「在托卡馬克領域,我們已經走到了世界前沿的水準,與其在仿星器上追趕別人的腳步,不如走好我們自己的路就行了。幾個億的經費,拿去支援別人的研究,有這個必要嗎?」

  聽到這句話,潘院士愣住了。

  他沒有想到,自己昔日的同僚,那個曾經和自己一樣盼望著可控核聚變的光芒綻放在神州大地上的老朋友,竟然會說出這種話。

  無論媒體如何吹捧,無論公眾如何驕傲或者說樂觀,身為一名研究人員,都應該保持客觀與冷靜,謹慎的看待階段性成果,萬萬不可自滿。

  然而從他的語氣中,他就聽到了一絲不以為然,或者說不屑。

  但願,這只是自己的錯覺……

  收斂了臉上的笑容,潘院士神色微微整了整,結束了先前的話題,輕咳了一聲說道。

  「我不是來和你爭論技術路線的優越性的,不管托卡馬克和仿星器哪個看起來更容易實現,我們都不應該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就算美國也是一樣,他們兩條技術路線都在走。我們在仿星器上掉了隊,但現在陸教授幫我們爭取到了這個機會,我們不能就這麼錯過了。」

  頓了頓,他繼續說道。

  「我們這邊希望組織一支代表團前往德國,我想找你借大概二十多個研究員。名單我已經列好了,希望你能夠批准。」

  根本沒有去看那份名單,周院士面無表情地說道:「仿星器不在我們的研究計畫之中,恕我沒法幫上你。」

  潘院士眼睛微微眯了下,「你不打算放人?」

  周院士不動聲色道:「我們有自己的安排,沒必要配合你們的工作。」

  潘院士一拍大腿,站了起來:「那行,我帶著名單去一趟上京,找王部長要人去。」

  盯著潘院士,周院士意味深長地說道:「老潘,你是真要幫著他,和我對著幹?」

  潘院士同樣意味深長的看著他,說道。

  「周承福,你變了。學術上沒什麼長進,拉幫結派的手段倒是精進了。」

  「變了?我從來都沒變過。」周院士面無表情地說道,「我只是不想陪著你們瞎搞。」

  在托卡馬克的研究上,他就是這一領域的權威,他的意見就算是當權者也得側耳傾聽。既然屁.股坐在這裡,他自然會不遺餘力地去保證托卡馬克技術路線在國內可控核聚變研究中的主導地位。

  他不否認這裡面有他的私心,但他同時也相信,自己這麼做是對的。

  將雞蛋放在兩個籃子裡或許能均攤風險,但將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裡自然也有它的好處。

  更何況,這個籃子還是自己的。

  華國可控核聚變工程之所以能夠在托卡馬克上超英趕美,創下一個又一個振奮人心的階段性的世界記錄,與資源在這條技術路線上的高度集中是不可分割的,也與他的領導同樣是不可分割的。

  搞仿星器的研究?

  當然可以。

  但別想從他這兒得到支持。

  尤其是陸舟,這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諾貝爾獎得主,不但突然宣佈要參與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並且連招呼都不打一聲便在他的山頭旁邊另立門戶。

  最令他忌憚的是,這個年輕人通過「花言巧語」取得了國家高層的信任。

  即便陸舟沒有和他對著幹,但現在可控核聚變領域出現了兩個聲音,本身便是對他權威的挑戰。

  潘院士怒道:「什麼叫瞎搞?你就一定確定你這條路是走得通的,其它的路就走不通嗎?我看你才是瞎搞!」

  雙手背在身後,周院士面無表情道:「我確信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站在旁邊,一直沒說話的賈良才見氣氛不對勁,連忙笑了笑,上前打圓場道。

  「這個……潘院士啊,其實不是我們不想幫忙,而是我們實在幫不上你們的忙。周院士的脾氣直了點,可能話說的有點沖。但你也知道,我們都是搞托卡馬克的,突然讓我們去瞭解仿星器,我們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啊?」

  周院士沒有說話,只是不緊不慢的喝茶,既不否認賈良才的解釋,也不作肯定的表態。

  見狀,賈良才頓時心領神會,笑著繼續說道。

  「要不……你去廬陽那邊再問問看?說不準他們分得出人手來?」

  明著是打圓場,實際上卻是已經開始趕人了。

  潘院士笑了笑,眼中閃過了一絲慍色,但最終還是沒有動怒。

  「好啊,開始送客了是吧。」

  「既然這裡不歡迎我,那恐怕我說什麼都沒用了。」

  深深地看了周承福一眼,潘院士轉身而去。

  看著老潘離開的背影,周承福面無表情道。

  「不送。」

  潘院士走後,辦公室裡安靜了下來。

  盯著那關上的門,賈良才收斂了臉上的笑容,有些擔心的問了句。

  「他不會真的去找部長要人吧?」

  「哼。」

  保溫杯拍在了桌子上,周承福冷哼了一聲,漫不經心地說道。

  「找到了又怎樣?要到了又怎樣?沒我的同意,我倒要看看誰敢去。」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10-17 04:45
第491章 那就全請過來好了

  「馬普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訪問交流……這麼好的機會,院裡開會的時候怎麼從來沒提過。」看著郵箱裡的那封郵件,以及附在郵件中的關於訪問交流內容的公告,袁遠的表情有些奇怪。

  在等離子體物理領域,馬普學會的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可以說是除了普林斯頓的PPPL實驗室之外,國際上水平相當頂尖的研究所之一了。

  按理來說,有這樣的機會,是怎麼都不應該錯過的。

  坐旁邊辦公桌的莊慶偉搖了搖頭:「那個事兒啊,別想了。」

  「什麼意思?」袁遠皺了皺眉,問道。

  莊慶偉嘆了口氣,好心指點了一句:「你仔細看清楚了主辦單位。」

  袁遠:「STAR仿星器研究所……有什麼問題嗎?」

  莊慶偉:「你不知道,咱們的周院長和那個陸教授不對付嗎?」

  袁遠愣了下:「就因為……這個?」

  莊慶偉:「不然呢?」

  袁遠有些氣憤地說道:「這,這太荒唐了!」

  見袁遠一臉不憤的表情,莊慶偉搖了搖頭,苦口婆心地勸說道:「學術訪問的機會還很多,你馬上要評正高級的職稱了,沒必要因為這點小事兒得罪了周院士。」

  「這能是小事兒嗎?」看著電腦屏幕中的那個公告,袁遠搖著頭說道。

  搞可控核聚變這一行,可以參加的學術報告會很多,國際上的交流會議也不少。

  但這種能夠接觸到各自核心技術的機會,卻是少之又少。

  身為該領域的工程師,他很清楚這樣的機會有多寶貴。

  就拿WEGA上的水冷偏濾器來說,要是能把這塊的技術吃透,拿回來改一改,放到托卡馬克上也是能用的,放到「磁化等離子體相互作用實驗」上也是能用的。

  百般不捨地搖了搖頭,袁遠最終還是提不起忤逆院裡一把手的勇氣。

  而且,也不值得。

  推開椅子站了起來,暗道一聲可惜的他嘆了口氣。

  「我出去抽根菸。」

  莊慶偉:「去吧去吧。」

  ……

  「西南那邊沒談成,抱歉。」

  說這話的時候,潘長虹的老臉有些發燙。

  自己當初信誓旦旦地打了包票,說只要馬普學會那邊同意了,這事兒包在他身上沒問題。

  結果陸舟那邊和德國人談成了,還是拿自己的東西去換來的這個機會,自己這邊卻是在自己人身上掉了鏈子。

  他向上面反應了這件事兒,但事實上他也知道這其實沒多少用。

  周承福現在是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一把手,華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畫執行中心總工程師,手上捏著十幾個億的經費,上百個項目。

  在學術界,誰能掌握到這些資源,誰就是爸爸,或者說學閥。

  尤其是可控核聚變,本身就這麼大的圈子,四個托卡馬克和十幾家研究所,大半的經費和項目都得經過他的手。

  別說是西南物理研究院是他的自留地,就算是在西南之外的地方,華科院的物質研究所那邊,也得顧忌他老人家的面子。

  就算部委出面去要人又能怎麼樣呢?就算周院士那邊明著肯放人又能怎樣呢?

  要人歸要人,去不去還是得專家們「自願」的。

  除非是豁出去不怕領導給小鞋穿的愣頭青,或者是本來就打算離職了的人,否則體制內的還真沒幾個敢站出來。

  而部委那邊的領導就算知道,頂多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旁邊調解,卻不可能把這位老院士怎麼樣。學術界的事情本身就不像其他地方那麼好處理,尤其是到了院士這一層。

  說實話,後來潘院士想了想,也意識到自己想的還是太簡單了點。

  他主觀的認為,現在和十幾年前一樣。

  當時國內搞可控核聚變這種「未來工程」的專家不多,人才甚至匱乏到了本科生都得上陣磨槍的程度,至於經費,當時國家更是拿不出那麼多錢。

  然而即便每一步走的都很艱難,但他振臂一呼,大家依然從天南地北聚集了過來,憑藉著一腔熱血投入了這個行業。

  在他們的努力下,ITER計畫成為了華國第一個以「平等夥伴」身份加入的國際大科學工程計畫。

  即便是退休了,他現在依然記得,當時他們心中的興奮,簡直比聽聞上京申奧成功的消息還要激動。

  從潘院士那裡聽完了事情的始末之後,陸舟只是簡單地點了點頭,沒有在這件事情上多說什麼。

  「沒事,這種可能性我也有考慮到。西南那邊不願意的話,就不用勉強他們了,我們自己搞自己的。」

  雖說要是去一趟上京,他也有八成的把握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但他的時間寶貴,可沒那麼多閒工夫浪費在和自己人內鬥上。

  其實,即便對權力和權威沒什麼興趣,他心裡也明白,學術界從來都不是什麼純淨的地方。

  不過即便如此,他同時也很清楚。

  任何時候,成果都比一切東西都更有說服力。

  聽到陸舟的話,潘院士鬆了口氣,心中多少還是有些欣慰。

  雖然很不滿老周不合作的態度,但他心裡也很清楚,這個時候還是以大局為重要好。

  若是真撕破臉鬥起來,雙方誰都討不到好處,無論是把老周從現在的位置上弄下來,還是把陸舟氣走,最終傷害的都是整個華國可控核聚變工程的未來。

  「你說的對,」潘院士點了點頭,「西南那邊指望不上了,我會想辦法再找人。」

  陸舟想了想,繼續說道:「我記得湳華大學那邊有一支大概規模在三十人左右的研究團隊,已經從事了很多年仿星器的研究,並且部分工程師在澳洲國立大學那邊接受過相關的培訓。送他們去德國那邊去交流,效果應該會好一些。」

  潘院士皺眉問道:「你是說龔教授的隊伍?他們恐怕分不出人手。而且就算是湳華大學那邊,可控核聚變項目的經費,也是從華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畫執行中心出的。」

  不重視歸不重視,但一個關於仿星器的項目都不給批,這種事情就算是周承福也幹不出來。

  畢竟就算不認同仿星器這條技術路線,他和仿星器又沒仇。

  但,如果和陸舟扯上關係,那他們以後的經費就不好說了。

  「那就全請過來好了,」思索了片刻之後,陸舟開口說道,「反正他們現在也算不上多受重視,以後他們的經費,我全包了。」

  聽到這胡來的做法,潘院士笑著搖了搖頭。

  「那行吧,我明天就去。」

  陸舟點了點頭:「麻煩你……算了,這事兒我還是親自去一趟吧。」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10-17 05:08
第492章 出訪湳華大學

  湳華大學的前身是衡陽工學院,再早一點可以追溯到中南礦冶學院。

  在59年那會兒,國內發展核武器和核工業的背景下,國家將原中南礦冶學院礦冶工程系等專業系遷至衡州。

  六十年代末因特殊原因停辦,後於八十年代在核工業部和湘省政府的牽頭下以衡陽工學院的形式重辦,最後於九十年代改名湳華大學,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從某種意義上,這個學校從誕生以來的命運,便與共和國的命運維繫在一起。

  這裡雖然不是211也不是985,但其核工程專業在國內卻是排在前列的,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也為共和國輸送了大量的核工業人才。

  而現在,它也依然在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

  即便仿星器在國內算不上什麼受到特別支持的項目,在可控核聚變這個冷門的大坑裡也算是最冷的一個角落,但這裡依舊有一支三十多人規模的科研團隊,在從事著這一領域的研究。

  陸舟此行的目的很明確,那便是來挖人的。

  當然了,目的表現的這麼赤果,對湳華大學就不太友好了。

  在名義上,他還是以學術交流的名義,來這裡做訪問的。

  而且說實話,這件事情如果成了,其實對湳華大學也有好處。

  對於陸舟突然造訪自己這座小廟的目的,湳華大學的校領導也許猜到了,也許沒猜到。

  但不管怎麼說,一個諾貝爾獎學者來校作報告,就算是換到水木燕大,那也都是足以打出橫幅來歡迎的事情……

  【歡迎陸舟教授來我校開辦學術講座】

  看著頭頂拉開的橫幅,胳膊肘下面夾著課本的大學生,一臉莫名其妙地同旁邊的室友說道。

  「你說陸神咋跑咱們這小地方來了。」

  塊頭比較大的男生搖了搖頭:「鬼知道。」

  走到那一邊,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兒,個頭看起來瘦高的學生說道:「金陵那邊不是新修了一個什麼搞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中心嗎?好像就是陸教授在負責。估計是衝著咱們學校的H1仿星器來的吧。」

  胳膊肘夾著課本的那個大學生問道:「我咋沒聽說過?」

  那高個頭的學生又習慣性地推了推眼鏡,「正常,新聞上都沒怎麼報導過,不過這事兒好像也不是什麼秘密,我也是聽社團裡搞核工程方向的學長說的。」

  這時候,一直沒說話的那哥們開口道:「和我們沒什麼關係,趕緊上課去吧。」

  「說的也是。」幾個人點了點頭,快步向教室的方向走去。

  其實就算他們想去,這會兒也已經沒有位置了。

  同一時間,湳華大學的一號階梯教室內,已經是座無虛席。

  坐在台下的,不僅僅是湳華大學的學生,還有不少湳華大學的教授、講師,以及從本市,甚至是省會那邊的大學趕過來的。

  而除了那些學生、教授之外,還有湘省電視台的記者。

  一雙鏡頭對著台上,所有人都在等待著站在台上的那人開講。

  看著台下人頭攢動的景象,陸舟在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說起來,上一次辦講座,好像還是在斯德哥爾摩。

  到現在,差不多也快三個月了吧。

  看了眼牆上的掛鐘,見時間差不多了,陸舟便向旁邊的工作人員點了點頭,示意可以開始了。

  站在話筒前清了清嗓子,到階梯教室內安靜下來之後,陸舟緩緩開口說道。

  「很多人問過我,華國不缺電,我們有三峽,我們有煤礦,我們的發電量穩居世界第一,我們的火電、水電以及電網技術全球領先,為什麼我們還要吃力不討好的去研究核電。」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科學研究不能只關注當下的投入和短期的收益,還應當有長遠的眼光和迎難而上的勇氣。」

  「從足夠大的時空尺度來看,核能是人類的終極能源。正因為我們擁有著全球最大的人口基數,支配著這個星球四分之一的電能,我們才更應該優化我們的能源結構,讓它變得更清潔,更高效,以及更便宜。」

  「除此之外,不止是可控核聚變技術本身,每一項重大科研工程,能帶給我們的都不僅僅只是工程本身的價值。就如同我在研究NS方程解的存在性問題時,發現了L流形以及偏微分方程的微分幾何解決方法一樣。單論成果的重要性而言,我們在通往迷宮終點之路上發現的一切寶藏,都是不遜色於穿越迷宮本身所帶來的成就。」

  「以可控核聚變為例,在對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中,我們的超導技術得到了發展,我們深入到了高溫等離子體的內部,我們創造了更強大的磁體,我們能夠從中得到很多。」

  用幾句話引出了講座的主題,陸舟從多媒體講桌上拿起了記號筆,轉身面向了旁邊的白板,配合著通俗的語言講解,在白板上簡單地板書了起來。

  坐在台下記著筆記,王學海不小心把筆蓋碰到了地上,當他彎腰把它撿起來,再次看向台前白板的時候,卻是一臉懵逼的發現,黑板上的那一行行宛如天書的算式,他已經徹底看不懂了。

  一臉懵逼的看著講台,王學海忍不住問道,「他在寫什麼?」

  坐在他的旁邊,和他同樣讀核物理專業的方傑推了推眼鏡,雖然同樣沒看的太懂,但倒也沒有一臉懵逼:「好像是等離子體湍流的數學模型?我在哪篇文獻中看到過。」

  王學海:「臥槽,不是科普性質的講座嗎?這麼硬核的嗎?」

  方傑斜了他一眼:「那不然呢,別是諾獎級學者,總不可能全程和你扯那些有的沒的吧。」

  王學海忍不住道:「他講這玩意兒有人聽得懂嗎?」

  說實話,對於自己的專業水平能力,他自問還是不錯的。

  但等離子湍流,放在國際上這都是等離子體物理中前沿的研究領域了。

  他專業核物理,研究方向比起理論偏向工程,若是沒有經過十天半個月的預習,這種深奧東西自然是不可能懂的。

  合上了手中的筆記本,方傑搖了搖頭,用下巴指了指階梯教室前排的那幾個座位。

  「咱們聽不聽得懂不重要,你看咱們核物理研究所的那幾個老教授,還有他們臉上的表情,你就知道他講的東西有多重要了。」

  正如這位博士生所說的,在講座的後半段,陸舟所講的內容已經從淺顯易懂的那些科普性內容,深入到了可控核聚變的核心領域之一,即關於高溫壓等離子體的研究中。

  關於這些內容,其實他已經寫過幾篇論文闡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馬普協會那邊也就他最主要的那篇論文,在去年的歐洲核子峰會上替他向同行們做了簡單的匯報。

  但相比起單純的論文,以及別人基於他的論文做出的總結性報告,自然是遠遠比不上他這位論文一作本人進行的講解要鞭辟入裡。而對於那些可控核聚變領域以及等離子體物理領域的研究人員而言,他在講座中講述的內容,也可以說是大有裨益。

  事實上,這也是很多教授從省會那邊趕來的原因。

  如果不是時間上來不及的話,說不準還會有國際友人專程坐飛機過來,從國外趕過來聽他的這場報告會。

  在白板上寫下了最後一行算式,陸舟的講解,同時也進入尾聲。

  將記號筆放在了多媒體講桌上,他停頓了片刻,看著台下的聽眾們,繼續開口說道。

  「貴校是核工程領域的強校,諸位也都是未來和工程領域的中流砥柱,我們核工程事業的未來,就靠你們了!」

  -

  (感謝EVA流星的又一個盟主打賞~~~我會儘量把欠更補上的T.T)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10-18 06:00
第493章 有興趣過來嗎?

  階梯教室內響起了整耳欲聾的掌聲。

  在一片掌聲中退場,陸舟走下了階梯教室的講台。

  在階梯教室的門口,等到他接受完媒體的採訪之後,吳卓華校長帶著學校的幾名校領導和教授,向他這邊走了過來。

  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吳校長迎上前來說道:「感謝陸教授為我們湳華大學的學子,帶來的這場生動的演講啊!」

  站在旁邊的幾名學生聽到之後,頓時胃疼了一下。

  將講座從頭聽到尾,除了開頭和結尾之外,他們完全沒有感覺到哪裡生動了。

  陸舟笑了笑,謙虛道:「算不上生動吧,只是我個人對可控核聚變研究的理解,以及一些高密度等離子體的研究,講得可能枯燥了點。」

  這時候,一名站在旁邊、模樣看上去不算很老的教授,笑著開口說道:「怎麼會枯燥?聽了您的講座之後,我可是受益匪淺啊。」

  陸舟:「過譽了,請問您是?」

  吳校長介紹道:「這位是我們湳華大學核物理研究所的李昌夏教授。」

  陸舟伸出了右手:「李教授你好。」

  「你好你好,」握著陸舟的手晃了晃,李昌夏教授笑容滿面地說道,「早就聽聞陸教授年輕有為了,沒想到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年輕。」

  陸舟笑了笑說:「李教授不也是嗎?」

  「別看我頭髮是黑的,其實我已經三十五六歲了,」李教授笑著打趣了一句

  「三十五歲已經很年輕了,」停頓了片刻,陸舟繼續說道,「龔教授呢?我聽說他是核物理研究所的負責人。」

  李教授表情有些微妙,輕咳了聲說,「龔教授他……已經不在研究所掛職了。」

  陸舟:「是退休了嗎?」

  李教授不好意思笑了笑,「那倒不是,他現在是衡州的副市長兼九三學社市委主任委員,已經不參與學校這邊的事務。」

  原來是從政去了。

  陸舟瞭然地點了點頭,繼續問道。

  「那現在核物理研究所是誰負責?」

  李教授點頭道:「現在是我在負責。」

  聽到這句話,陸舟略微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雖然不是不相信李教授的能力,但高校中由中青年教授做學術帶頭人的科研團隊,條件往往都不會特別好。

  因為一個科研團隊能爭取到多少資源,往往都是由學術帶頭人本身的資歷來決定的。

  似乎是看出了陸舟臉上的意外,吳校長連忙笑著說道。

  「我們李教授雖然年輕了點,但能力還是相當可靠的。仿星器項目是我們學校的明星科研項目,也正是因為李教授他們的努力,我們湳華大學才能與澳洲國立大學達成合作,把這個H1仿星器項目給簽下來啊。」

  聽到吳校長這麼吹自己,李教授多少還是有些不好意思,謙虛道,「主要還是龔教授的功勞。」

  「請不要誤會,我沒有不相信李教授的能力,只是感覺有點意外。」說到這裡,陸舟看向了李昌夏教授,笑了笑,「方便的話,可以帶我參觀下核物理研究所嗎?」

  李教授立刻點頭道:「當然沒問題!我這就帶您過去。」

  核物理研究所位於湳華大學校園環境清幽的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核物理與核工程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後者是湳華大學的強勢專業,但前者卻談不上什麼強勢。

  因此,整個研究所成立的時間不長,規模也不算很大,主要是基於學校的核物理系以及「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與「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兩個校級研究團隊的基礎上組建的。

  原本吳校長是打算帶著校領導的團隊一起跟過來,但陸舟以「不想打擾湳華大學的日常工作為由」,委婉謝絕了他的提議。

  太多外行在旁邊跟著,很多東西聊起來都不太方便。

  跟著李昌夏教授來到了核物理研究所,陸舟在他的帶領下簡單地轉了一圈,一路上一邊閒聊著國內外可控核聚變前沿領域的研究。

  說到ITER項目的進展,李昌夏教授的臉上便是一臉神往。

  「現在國際上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已經進入了快車道,根據ITER項目的時間表,2025年打算在巴黎那邊建造一個商用示範堆。我們國家也打算建一個,時間安排差不多也是2025年。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可控核聚變技術或許會成為本世紀最偉大的技術突破。」

  陸舟:「不過看起來你們似乎不是很受重視?」

  李昌夏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就算是2025年,那也是未來的事情了。」

  在研究所裡轉了一圈,兩人很快來到了李教授的辦公室。

  走得有些累了,陸舟也沒客氣,便在辦公室裡的那個沙發上坐下。

  李昌夏坐在了他對面,同時吩咐他的博士生去倒了兩杯茶過來。

  「說起來一直沒有機會拜訪您,有幾個關於等離子體物理方面的問題我想請教一下您,不知道您方不方便?」

  抿了一口茶水,陸舟笑了笑說:「不用這麼客氣,你問吧。」

  點了點頭,李教授認真地開口道:「我們在對離子迴旋波與等離子體耦合過程進行研究時發現,離子迴旋波與等離子體耦合過程難以很好的進行,請問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嗎?」

  聽到這個問題之後,陸舟思索了片刻,開口說道。

  「這個問題我在PPPL實驗室的時候,有見到過類似的研究。論文應該是發在了物理學快報上,具體第幾期我記不住了,但你應該是可以找到的。」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根據論文中闡述的內容,增大中心區等離子體密度或刮削層密度,以及減小拋物線區或指數衰減區的密度梯度,應該可以使離子迴旋波更好地與等離子體耦合。如果不確定的話,你可以試著採用等離子體平板模型對離子迴旋波與等離子體的耦合過程進行數值模擬。」

  李教授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在筆記本上將陸舟的話記了下來。

  陸舟語氣輕鬆道:「還有什麼問題嗎?」

  「嗯,確實還有一點。」

  抓住這個機會,李昌夏教授將其在研究中遇到的理論方面的問題,都向陸舟請教了一遍。

  而對於這些問題中,自己能夠回答的部分,陸舟也都一一作出了解答。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就這麼在辦公室裡坐了差不多一個鐘頭。

  合上了筆記本,李教授不好意思笑了笑:「抱歉,耽誤了你這麼長時間。」

  陸舟不在意的笑了笑,用輕鬆的口吻說道:「沒事,通過這些討論,對我而言也能產生一些啟發。」

  停頓了片刻,他繼續說道:「說起來,H1-Heliac的情況現在如何了?在研究所裡轉了一圈,我都沒有看到。」

  聽到陸舟問起H1仿星器的事情,李昌夏教授不禁面露難色:「現在就想看到恐怕有點難,去年十月才完成配套設施項目的工程招標,大概今年能落地吧。」

  「太慢了,」陸舟搖了搖頭,「我記得17年這個項目就啟動了吧。」

  「是啊,」李教授嘆了口氣,笑容多少有些無奈,「但沒辦法,趕上龔教授忽然退出項目,再加上學校這邊也有學校的難處,否則我們也不想拖這麼久。」

  視線繞著辦公室環視了一圈,陸舟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沉默了一會兒之後,他終於說出了今天此行的來意。

  「說起來,金陵那邊的STAR仿星器研究所馬上就要完工了。」

  看著李教授臉上有些羨慕的表情,他停頓了片刻,拋出了橄欖枝。

  「有興趣過來嗎?」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10-18 06:03
第494章 整裝待發

  廬陽,科學島。

  華科院物質研究所。

  站在研究所主任的辦公室裡,盛憲富將一份辭呈輕輕的放在了桌子上,後退了半步,看著臉上錯愕的老領導。

  「我是來辭職的。」

  被這份辭呈弄得有些措手不及,老領導不敢相信的看了眼桌上的那份辭呈,又看了看眼前的盛憲富。

  「辭……辭職?」

  「是的,」點了點頭,盛憲富知道遞出這份辭呈的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深呼吸了一口氣,用平靜的口吻繼續說道。

  「你知道我是研究仿星器的,這個機會很難得,錯過實在是太可惜了。我知道您不想在周院士和陸教授兩個人之間選邊站,如果我執意要去,所裡肯定會為難。既然如此的話,我辭職就沒問題了吧。」

  老領導搖了搖頭:「你這是何必呢?不管周院士的做法對不對,那也是他們兩個人自己的事情,摻合這種事情,純粹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看著那份辭呈,他嘆了口氣,說道。

  「辭呈先放我這裡,你再考慮幾天。」

  盛教授的才華他是欣賞的,不願意看到這位前途大好的研究員就這麼斷送了自己的前程,所以才會出言挽留。

  若是別人的話,他可能都不會多說一句,走了也就走了。

  盛憲富搖了搖頭:「不用考慮了,該考慮的,來這裡之前我就考慮好了。」

  沒有時間考慮了,再過一個星期,訪問團差不多就要出發了。

  看到盛憲富臉上堅決的表情,老領導沒再說什麼,在辭呈的末尾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後拉開抽屜拿出了公章。

  「既然已經決定好了,我也不再說什麼了。」

  「你的辭呈我批准了,自己去人事部走程序吧。」

  向老領導微微點頭,盛憲富從桌上收起了這份辭呈。

  「謝謝。」

  留下了這句話,他便轉身向辦公室的門外走去。

  ……

  湳華大學那邊的合作談的很順利,對於陸舟提出的邀請,李昌夏教授幾乎沒有多做猶豫便答應了下來。

  不過與此同時,他也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能夠保留湳華大學這邊的職務。

  這不僅僅是他本人的要求,也是這支研究團隊其他幾名研究員的訴求。

  對陸舟來說,他們提出的要求其實也很好解決。

  再次找到吳校長,在陸舟許諾將湳華大學列入STAR仿星器項目的合作研究單位之後,這位校長如他預料中的那樣,很爽快地便將這件事情答應了下來。

  雖然名義上是湳華大學的明星科研項目,但事實上,除了國內第一台仿星器這個噱頭之外,H1-Heliac並沒有給湳華帶來額外的好處。

  無論業內人士是個什麼看法,就外行來看,可控核聚變這個概念還是太遙遠了。也正是因此,湳華大學這邊能夠給予李昌夏教授的支持並不多,還不如讓他們以湳華大學派遣專家的身份加入到STAR仿星器項目組中,在這10億美元經費的支持下,說不準到時候還真能做出什麼大成果出來。

  而到了那時候,作為合作研究單位的他們,毫無疑問也能跟著沾光。

  湳華大學這邊搞定了,陸舟沒有在湘省這邊多做停留,次日便趕回了金陵,開始為派遣前往德國馬普學會的訪問交流團隊做最後的準備。

  包括李昌夏在內的五名正式研究員和十餘名副研究員,再加上潘院士東拼西湊幫他找來的幾名可控核聚變領域的教授,STAR項目組終於湊齊了一支拿得出手的訪問團隊。

  不過就在這時,倒是發生了一件令他意外的事情。

  原本陸舟已經基本不指望從周院士主導的ITER華國項目組那邊獲得幫助,結果廬陽科學島那邊依然還是來了一名專家。

  雖然他現在已經辭職了……

  在金陵高等研究院的辦公室,陸舟見到了這位從廬陽趕來的仿星器專家。

  「盛教授,幸會啊。」從辦公椅上站起身來,陸舟走上前去,笑著伸出了右手。

  「該說幸會的是我,」握住了陸舟的右手晃了晃,盛憲富笑著說道,「何況我現在已經不是教授了。」

  不只是物質研究所的職務,因為以後要長期在金陵這邊工作,考慮到各種方面的因素,在來這裡之前,他將科大的教職也一併辭去了。

  陸舟:「如果你不介意的話,高等研究院願意為你提供一份研究員的職位。」

  盛憲富也沒有推辭,點頭稱謝道:「那就多謝了。」

  陸舟:「我在你的履歷中注意到,你以前去過螺旋石7-X實驗室那邊做訪問交流?」

  盛憲富點了點頭,如實回答:「華科院物質研究所組織的,我們和馬普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在等離子體相互作用實驗上有合作研究項目。還有幾次ITER合作組織的例行會議,我也參加過幾次。」

  陸舟笑著說:「看來馬普學會那邊,你還算熟悉了?」

  盛憲富笑了笑,謙虛說道:「算不上熟悉吧,只是去過。」

  陸舟點了點頭:「那行,既然如此的話,這次訪問交流,就由你來帶隊好了。」

  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提議弄得有些措手不及,盛憲富微微愣了下。

  顯然他沒有想到,自己剛一到這裡,竟然就被委以了如此重任。

  猶豫了一下,盛憲富開口說道。

  「這……不太合適吧,我才剛到這裡,對訪問團的是個什麼情況都不熟悉。而且,您不是一起去嗎?」

  「沒什麼不合適的,訪問團裡的其他人也沒比你多來幾天。」頓了頓,陸舟繼續說道,「至於我,我這邊不一定會一直待在格賴夫斯瓦爾德陪你們,我還有其他事情要處理。」

  盛教授的名字陸舟在潘院士給自己的名單上看到過,還算是有點印象。

  作為國內等離子體物理領域的頂尖專家之一,他的研究對托卡馬克和仿星器都有涉獵,也有過帶隊出國訪問的經驗。

  停頓了片刻,陸舟換上了嚴肅的表情看著盛憲富,語氣認真地說道:「這件事情事關重大,我希望你能夠重視。當然,如果你拒絕的話,我也不會強求。只是在我看來,你是最合適的人選。」

  咬了咬牙,盛憲富點頭道:「我可以試試!」

  陸舟讚許地點了點頭:「那這件事就拜託你了。」

  盛憲富慎重地問道:「具體的出發時間是?」

  陸舟很乾脆地回答:「二月底就出發。」

  二月底嗎?

  這麼算下來,也只有三天的準備時間了。

  想到迫在眉睫的出發日期,盛憲富不禁感覺肩頭的壓力又重了幾分。

  不過雖然如此,他的心中倒是沒有什麼抱怨,反而充滿了期待。

  或許,可控核聚變的光芒,真能綻放在這人的手上也說不定……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10-19 05:06
第495章 訪問團抵達(1/3)

  一架亮銀色的航班在碧藍的空中劃出了一道白線,一直延伸到了雲端的邊際。

  承載著國內可控核聚變事業的未來,一支規模在三十人左右的訪問團啟程前往了馬普學會。根據雙方的合作協議,在那裡他們將接受簡單的培訓,為接手WEGA仿星器裝置做最後的準備。

  在原計畫中,陸舟本來也是要一同前往的。

  然而,此刻他卻並沒有立刻出發,而是將行程安排在了三天之後。

  因為就在華國這邊的專家出發的同時,從馬普學會那邊派來的專家,已經抵達了金陵國際機場。

  高聳的鼻樑彷彿要夠著帽簷,滿臉皺紋縱橫的日耳曼工程師提著隨身攜帶的手提箱,走下了飛機的舷梯。

  這時候,他眯著眼睛看了眼不遠處的機場建築,像是用閒聊地口吻,和旁邊的同事簡單地說道。

  「這裡的變化很大。」

  走在他的旁邊,模樣看起來稍顯年輕的紅頭髮工程師挑了挑眉毛。

  「你以前來過這?」

  「十年前的事情了,」翻開了錢包,食指摩擦了下夾在裡面的合影照片,略顯老態的工程師隨口說道,「如果你生活在柏林,十年的時間也許發生不了什麼明顯的變化,但在這裡每一年都能看到不同的地方。」

  「你說柏林?變化其實還是有的。」

  「哦?」

  「自從我們的總理女士把那些戴頭巾的人放進來了之後,我們每天都能在《法蘭克福匯報》上看到新的東西。」

  聽到這位年輕工程師的調侃,年邁的老工程師笑著搖了搖頭。

  「這種話私下裡說說就行了,別讓人聽到了。」

  「我當然知道。」看著不遠處的接機團,那年輕的工程師停頓了片刻,眯了眯眼睛說道,「……幾千納米寬度的導線,你真的認為他們能做到?」

  倒不是瞧不起華國在科技創新能力,畢竟在科技創新這方面,從二十世紀中葉之後疲軟到現在的歐洲,實在沒有瞧不起別人的資本。

  然而,科技創新是一回事,能不能把技術從實驗室中搬出來又是另一回事兒。

  事實上從14年初開始石墨烯納米帶技術就已經能在實驗室中做到幾十個納米寬度的程度,到現在甚至能在實驗室裡做出寬度只有七個碳原子的「黑科技」,只不過這項技術至今為止依然被封印在實驗室中。

  工業界和學術界最大的代溝,恐怕便是在這裡。

  一個半世紀前,若是某個科學家發現了一樣新穎的化合物,或者是某個重要工業原料的簡易合成方法,他可能因此一夜暴富。但這種例子放到現在,卻是相當罕見了。

  更常見的現象是,往往學術界做出了一項看起來非常漂亮的成果,但工業界卻需要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時間去消化,甚至最終證明它是無用的。

  考慮到陸舟在鋰負極材料上取得的成功,從SG-1材料誕生之初,亥姆霍茲聯合會便注意到了這種潛力無限的碳基超導材料,但在對它的產業化可能性進行評估時,因為成本、生產難度等各種方面的原因,最終他們還是放棄了這種材料。

  然而,現在突然有人完成了這個在他們看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他們自然難免感到詫異。

  畢竟,完成這項工作的華國,納米級的精加工技術實在談不上有多出色……

  「就他們寄來的樣品來看,他們確實是做到了。」

  「難以置信。」

  「是的,難以置信,」停頓了片刻,老工程師繼續說道,「我們來這裡不就是為了弄清楚這一點嗎?」

  另一邊,機場VIP通道入口處。

  站在陸舟的旁邊,看著不遠處的飛機,楊旭忽然開口問道:「其實我一直想問,為什麼來的是亥姆霍茲聯合會的人?」

  陸舟:「很正常,你總不能指望一群等離子體物理專家還得擅長材料學的研究吧。」

  楊旭笑著調侃了句:「這裡不是有一位嗎?而且還擅長數學。」

  微微愣了下,陸舟很快反應過來楊旭說的是自己,隨即笑著搖了搖頭。

  「完全不一樣。」

  正說話間,德國那邊的訪問團已經走下了舷梯。

  而陸舟這邊,也向著舷梯的方向迎了上去。

  走在一行人的前面,那個模樣看起來稍顯年邁的工程師摘下了黑色的帽子,向陸舟伸出了滿是老繭的右手。

  「你好,陸教授,我是來自亥姆霍茲柏林材料與能源研究中心的蘭德·烏利奇。旁邊這位是我的同事,西姆森·尤金。」

  「陸舟,」和這位日耳曼工程師用力握了握手,陸舟有些意外地看著他笑了笑,「你會漢語?」

  「我以前在金陵這邊工作過兩年,可能說的不是很標準,但多少還是會一點。」這位看上去很嚴肅的老人咧了下嘴角,用風趣地口吻說道。

  「是嗎?可是在我看來已經很標準了,」友好地笑了笑,鬆開了手之後,陸舟繼續向介紹起了自己旁邊的三人,「這位是金陵高等研究院材料學研究所的所長楊旭,以及寶盛集團的總經理孫成武先生和總工程師曺敢為先生。」

  「我代表寶盛集團歡迎諸位的到來,」握著烏利奇的右手晃了晃,孫成武笑容滿面地說道,「我們集團為諸位準備了酒店,請問你們是先去酒店放行李,還是另有別的安排?」

  烏利奇說道:「酒店一會兒去可以,可以先帶我們去一趟工廠那邊嗎?」

  孫成武微微愣了一下,顯然是沒有料到這些德國人這麼猴急,於是下意識看了一眼陸舟。

  見陸舟點頭示意之後,孫經理立刻看向了烏利奇教授,欣然笑著說道。

  「當然沒問題。」

  德國這邊的訪問團規模不大,總共只有六名人員,但卻全都是亥姆霍茲柏林材料與能源研究中心從事碳納米材料方向研究的頂尖專家。一行人上了接送的專車之後,孫經理主動坐在了陸舟的旁邊,忍不住問道。

  「你說這些德國佬這麼著急?」

  聽到孫經理的問題,陸舟笑了笑說。

  「打個比方,上學那會兒,如果你的同桌平時考試只有七八十分的樣子,突然在最近的一次測驗上考出了120分的成績,你會怎麼想?」

  楊旭想了一會兒:「那得看是多少分制?」

  「多少分制不重要,」陸舟搖了搖頭,「不管是多少分制,你肯定都會納悶,他是怎麼做到的,亦或者這其中是否存在貓膩。」

  孫經理遲疑了下:「你的意思是,他們在懷疑我們是在忽悠他們?」

  「這種關係重大的合作,是人都會留個心眼,」頓了頓,陸舟繼續說道,「我們只需要證明給他們看就行了。」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10-19 05:12
第496章 用技術征服德國佬(2/3)

  距離金陵市大學城不遠,市政府新規劃的高新技術園區中,坐落著寶盛集團的工廠。

  在寬敞的廠房中央,擺放著一台體積龐大的生產設備。

  從外觀上看,這台設備的模樣多少還是有些古怪,或者說簡陋,甚至有點像是東拼西湊出來的產物。

  若非是有人介紹的話,恐怕不會有人想到,這看上去毫無科幻感的玩意兒,竟然便是那幾千納米寬度的石墨烯導線生產工序中的核心設備。更不會有人想到,在那緩慢開合著的金屬板之間連接著的一道道銀色的細線,便是價格堪比等重量黃金的SG-1導線。

  當然了,這只是針對現在而言。

  等改進了生產工藝和設備,等生產規模上去了,成本自然就下來了。

  就在這時候,廠房外面傳來了腳步聲。

  注意到了外面的聲音,廠房內的幾名工程師向門口的方向看去,只見一行人在孫經理和曹工的帶領下,正向廠房內走來。

  擦了把臉上的汗水,看著那個令孫經理滿臉堆笑的年輕人,一名工程師架不住心中的好奇,和旁邊的同事問道。

  「那人誰啊?」

  「哪個?」

  「孫經理旁邊那位。」

  「陸舟啊,你都不看新聞的嗎?」

  「陸舟?拿過諾貝爾獎的那個?」

  「不然呢?」

  「厲害了……諾貝爾獎得主來咱們廠調研,這明天怕是得上新聞吧?」

  別說是上新聞了,說不準連股價都得跟著漲上一截。

  雖然超導材料在A股不是什麼熱門的題材,但和陸舟這個名字放在一起,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畢竟鋰電池的市場有多火爆,那可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

  交頭接耳了幾句,看到孫經理一行人走了過來,幾名工程師便不再說話了。

  與此同時,在曹工的帶領下走到了廠房中央的那台設備旁邊,幾名德國專家終於見到了那台傳說中能夠量產幾千個納米寬度的石墨烯納米帶。

  帶著一絲來自心底深處的輕視與懷疑,西姆森·尤金上下打量了這台毫無機械美感的設備幾眼。

  就主觀上的看法而言,他實在是無法相信,這台簡陋的設備能夠做到納米級別的精加工。

  然而很快,他的視線便越來越凝重,最後被死死地黏在了那台設備上,完全挪不開了。

  一條條銀色的細線連接在兩面金屬板的中間,就如同被種在上面一樣。較薄的那一扇金屬板的一側,連接著一個篩子一樣的圓環,將生長出來的細線導向一邊,收束在拇指大的圓環中。

  即便那兩扇金屬板開合的速度如同蝸牛爬一般的緩慢,但它確實在生產著……

  單看外觀,他根本想像不出來,他們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站在尤金的旁邊,面容略顯老態的烏利奇嚴肅問道:「只有這些嗎?」

  陸舟笑了笑,語氣輕鬆地介紹道:「這是整個生產環節中最核心的部分,你可以將它理解為電纜生產線中的拉絲機……雖然兩種東西在原理上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尤金忍不住開口問道:「你確定這傢伙……生產的是那種只有幾千個納米寬度的石墨烯導線?」

  陸舟看了他一眼,繼續說道:「光是聽我一個人說,確實少了點說服力,既然如此的話,你從產品中截取一段下來,我們一起拿去做個檢測就好了。」

  聽到陸舟這麼說了,尤金沒有矯情,走到了機器旁邊,在另一名華國工程師的幫助下,從設備上取樣了一小段SG-1導線下來,放進了事先準備好的樣品袋中。

  來到了產品質量檢測室,看著那台隧道掃瞄電鏡,那位紅頭髮的德國工程師主動請纓道。

  「可以讓我來嗎?」

  陸舟做了個請的手勢:「當然可以。」

  走上前去,仔細地檢查了設備,尤金將樣品裝上了設備,通過計算機熟練地操作著極細的探針,對準了直徑只有幾千個納米寬度的SG-1導線側面。

  很快,探針將採集到的數據反饋在了電腦屏幕上。

  當看到隧道掃瞄電鏡採集到的數據,以及經過圖形模擬技術處理後的三維原子結構圖,不只是尤金,包括帶隊的烏利奇教授,這六名德國專家臉上的神色都不禁微微動容。

  實在無法相信眼前的一切,像是抓住最後一根稻草似得,尤金艱難地問道:「超導性能呢?」

  「我猜到你們大概會想這麼問,」說著,陸舟看向了站在掃瞄電鏡旁邊的研究員,吩咐道,「演示給他們看吧。」

  導線從隧道掃瞄電鏡上取下,被轉移到了另一台實驗設備上。

  在這台實驗設備上安裝有吉時利2182A型納伏表和6220型電流源,以及用於導入液氦的管道和溫度控制器。

  最終的測量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那接近轉變溫度之後便快速跌落至地板的「電阻/溫度」曲線,就如克雷伯教授當初在金陵高等研究院那邊看到的畫面一模一樣。

  即便不願相信,此時此刻尤金也不得心情沉重地不確信這一點。

  他們確實做到了……

  「不可思議……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陸舟:「簡單點講,就是將單原子層的銠金屬片堆疊,然後在上面打孔,並調整重疊角度,接著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法的原理在孔隙中沉積SG-1材料,在宏觀上得到的縱向堆疊石墨烯納米帶,就像是以特定的形態生長出來的一樣……大致的工藝流程就是這樣,至於更具體的技術細節,在未來的這段時間裡,寶盛集團的工程師會向你們做詳細的說明。」

  烏利奇博士皺眉,問了一個偏學術的問題:「單原子層金屬薄片?你是如何保證它的單原子層結構的?」

  金屬鍵的無方向性極易形成三維的緊密堆積結構,理論上這種單原子厚度的金屬薄片是很難製備的。而且就算是製備出來了,也很難保證這種單原子層特性。

  陸舟笑了笑說:「不需要特別做什麼。」

  烏利奇微微愣了下:「不需要做什麼?」

  陸舟點頭:「是的,單原子層的銠金屬薄片中存在著一種特殊的離域大π鍵,有助於穩定其單層結構。」

  這算是一項最近兩年才出來的研究成果。

  事實上,這也是他選擇銠金屬的原因。

  雖然銠的價格貴了點,但因為銠金屬極難氧化的特性,使得這種單原子薄片可以作為模具反覆使用很長時間,所以總的來說成本還是可以接受的。

  至於如何製備單原子厚度的金屬銠片,正如他先前提到的那個方法,利用弱配體聚乙烯吡咯烷酮與甲醛還原制得。

  再後來,這群德國專家問了很多問題,陸舟能夠解答的都一一做出了答覆,至於超出了他瞭解的理論範圍的那部分,則交給了曹總工程師去解答。

  在高新技術園區一直待到了傍晚。

  離開的時候,和陸舟坐上同一輛車的楊旭,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沒想到我們也有這麼一天,能在技術上征服德國佬。」

  陸舟笑了笑,用閒聊的口吻說道:「德國工業技術很強,尤其是在精加工以及自動化領域,我們還有不小的差距要追趕。但他們也不是神,沒必要過度神話了。」

  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的地方沒什麼可說的,但至少在新技術領域,大家都在摸索中尋求方法,起跑線自然也都是差不多的。

  在金陵計算材料研究所的幫助下,寶盛集團很幸運地將起跑線放在了其它人的前面,不出意外的話,憑藉著國內可控核聚變項目訂單的輸血,只要它不浪不作死,在碳基超導材料上繼續領跑下去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至於更遙遠一點的未來,乃至國家製造業的整體實力……

  那些東西就不是陸舟能控制的事情了。

  他所感興趣的,僅僅只是研究而已。

  ……

  晚上,回到了鐘山國際的別墅中,坐在書房裡的陸舟和已經抵達德國的盛憲富通了個電話。

  「你們已經平安抵達了?」

  盛憲富:「昨天傍晚就到柏林了,我們現在已經抵達了格賴夫斯瓦爾德。」

  「WEGA在格賴夫斯瓦爾德嗎?」

  陸舟回憶著上次去格賴夫斯瓦爾德的經歷,似乎沒有在那邊看到WEGA裝置的樣子。

  盛憲富:「那倒不是,只是第一階段的培訓會在螺旋石7-X實驗室那邊進行。」

  聽到這裡,陸舟開了個玩笑說:「培訓費5個億呢,你們可得好好加油了。」

  握著手機的盛教授,認真點了下頭。

  「那是必須的!」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10-19 05:16
第497章 STAR裝置!(3/3)

  時間一天天過去,很快到了四月份。

  比原定計畫還要快上一些,在核工業建設集團用五倍,甚至是十倍的人力去填的情況下,STAR仿星器研究所的施工項目,終於正式竣工。

  當戴團長拿著剪綵的剪刀,將它交到陸舟手中的時候,鄭重地抬起右手,對他行了個軍禮。

  雖然陸舟不是軍人,也不清楚這個軍禮意味著什麼,但通過戴團長的眼神,他能很明顯的感受到,那份寄予在視線之中的期望。

  而與此同時,被拆卸裝箱的WEGA仿星器,也隨著歸國代表團的腳步,從海州的港口入港。

  5億歐元,換算成RMB將近有40億了。

  雖然這錢花的不是自己的,但看著這麼多經費花出去,陸舟還是有些肉疼。

  不過他也知道,這筆錢花的絕對物超所值。

  WEGA裝置雖然被關停五年多的時間,但在這五年的關停期內,馬普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卻沒有放著它在那兒生鏽,至少定期的保養以及維護是不少的。

  再一個,算上研發費用,為了打造這台設備,德國人花了至少10億歐元的經費。

  這麼想來的話,他也算是撿了個便宜。

  畢竟,SG-1導線的相關技術,再怎麼也值不了10億歐元那麼高的天價。

  在蘇省政府的協調下,WEGA仿星器的設備,以最快的速度從海州港口運抵了金陵,送到了紫金山腳下的STAR仿星器研究所。

  站在嵌入山體的實驗室內,看著那那堆價值不菲的設備以及零件,潘院士臉上寫滿了激動。

  不過就在這時候,還在興奮頭上的老人家,忽然又嘆了口氣。

  「可惜是買回來的……」潘院士搖了搖頭,感慨了一句,「等什麼時候,咱們要是也有那個能力,從頭到尾造一台就好了。」

  聽到這句話,陸舟差點沒被自己的口水給嗆到。

  才剛買到手就惦記著仿造了。

  這算是得隴望蜀嗎?

  他不是工程師,不太好從工程上來評估仿星器軌道的工程難度。但哪怕是從外形上看,他都能分辨的出來托卡馬克和仿星器哪個工程難度更大。

  說實話,就算是設計仿星器的美國人,自己也造不出來這玩意兒,最後把造到一半的C型仿星器扔一邊不搞了,跟著前蘇聯搗鼓起了托卡馬克。

  所以,造不出來並沒什麼可丟臉的。

  術業有專攻不只是在學術界,在工業界同樣適用。

  輕咳了聲,陸舟說道:「飯得一口一口吃,這才剛剛起步,咱們能按部就班地走完每一步就不錯了。而且我們也不需要把每一個地方都做到最完美,只需要在關鍵的地方做到無可替代就足夠了。」

  潘院士搖了搖頭:「話是這麼說,但有什麼地方不如人家,我總覺得心裡不踏實。」

  對於潘院士的話,陸舟沉默了一會兒。

  因為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畢竟很多東西不是一張圖紙就能解決的。

  否則的話,那也算不上什麼問題了。

  站在陸舟的另一邊,和患得患失的潘院士不同的是,一臉興奮的盛憲富,這會兒已經在摩拳擦掌了。

  「現在開始組裝嗎?」

  在德國那邊接受了一個多月的培訓,現在總算是輪到他大展拳腳的時候了。

  看著盛憲富,陸舟點了點頭。

  「嗯,可以開始了。」

  「另外,外場線圈暫時不用裝上去,到時候我們會用新的。」

  ……

  按照原定的計畫,在運抵華國之後,WEGA裝置正式更名為STAR裝置。

  隨著人員和設備均已經就位,關於仿星器項目的研究計畫也由此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到目前為止,完成可控核聚變示範堆的拼圖,陸舟已經掌握了兩塊。

  其中一個是作為「眼睛」的He-3原子探針技術,至於另一個自然便是身為「軀幹」的STAR裝置本身。

  事實上,作為螺旋石7-X裝置的原型,STAR裝置上該有的東西都是有的,只要對其中部分組件進行更新換代,陸舟有信心能夠完成一次不遜色於螺旋石7-X所取得戰果的點火。

  而要做到這一點的關鍵,便涉及到了可控核聚變藍圖上的第三塊拼圖——即,作為「雙腿」的超導磁體。

  事實上,這塊拼圖陸舟已經完成了一半。

  從SG-1導線合成技術完成之後,設計「基於碳基超導材料的超導磁體」項目就已經上馬了。

  也正如陸舟所預料的那樣,SG-1導線良好的熱傳導性能,使得液氦製冷部件的工程體積可以得到極大的縮減。反應在圖紙上的數據是,相比起銅氧化物線圈,至少能夠節省20%的工程面積。

  而20%的工程面積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他能讓STAR仿星器的約束磁場強度,比起它的前身WEGA,翻上一倍不止!

  另一邊,在價值超過五億RMB的訂單以及行政命令的雙重刺激下,寶盛集團的工廠不斷地擴大著SG-1導線的產能。

  而生產出來的導線,基本上剛一出廠,便被送到了STAR仿星器研究所,由那邊的工程師改良成截面直徑差不多有小腿粗細、豎著放差不多有兩人高的集束線圈。

  在這些線圈中,內置有允許液氦通過的導管,用於將內部的SG-1材料維持在超導臨界溫度之下。

  為了使線圈在通電過程中輸出穩定的磁場,在每一組集束導線的外側,還裝配有一圈牢固的絕緣體支架。畢竟對於這種精密的儀器而言,導線哪怕晃動個一毫米,都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實驗事故。

  畢竟在仿星器的內部,模擬的可是恆星的溫度……

  這些天來,陸舟基本上都泡在STAR項目研究所的仿星器實驗室裡,親臨現場地指揮著這項工作。

  經過了連續一個月的奮戰,在勞動節後的第一個星期,STAR項目組的工程師,終於完成了最後一組線圈的組裝。

  站在重獲新生的STAR仿星器前,陸舟擦了一半汗。

  雖然沒有輪著扳手上陣,但從整個超導磁體設計之初便參與到項目中的他,很清楚走到今天這一步,其中究竟經歷了多少的艱難。

  不過好在這些工作總算是完成了。

  剩下的。

  便是驗證他的猜測了!

  嘴角勾起了一絲笑意,陸舟看向了站在他旁邊的盛憲富,點頭下令道。

  「檢查裝置各組件安裝情況。」

  「如果沒有問題,就準備通電!」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10-20 04:54
第498章 通往太陽的第一步

  雖然「檢查」這種事情,嘴上說起來就一句話,但事實上,等到STAR項目組的全體工程師真正完成所有的排查工作,已經是三天後了。

  嵌入山體的實驗室中,STAR項目組的全體工作人員如同三天前那樣,嚴陣以待地守在各自的崗位上。

  站在控制室內的電腦旁邊,陸舟透過近在咫尺的落地窗,俯瞰著那台被密密麻麻的線圈所包圍的鋼鐵巨獸,胸中心潮澎湃不已。

  很快,這台重獲新生的STAR裝置,將進行它的第一次運行實驗。

  為了這一刻,他已經足足等待了半年……

  走到了陸舟的旁邊,盛憲富深呼吸了一口氣,克制著聲音中的激動說道:「水冷偏濾器運行正常……我們,可以開始實驗了。」

  聽到盛憲富的報告,陸舟點了點頭。

  「那就開始吧。」

  盛憲富挺直了腰板,幹勁十足道。

  「是!」

  第一次實驗不會太折騰,一不涉及點火,二不會用到氫的同位素。

  至於實驗的目標,也很簡單,只有兩個。

  一個是確認外場線圈最大磁場強度能夠突破計算理論值的50T的界限,另一個便是確保反映室內高密度等離子體的溫度能夠達到1億攝氏度。

  至於維持時間,也無需太久,一秒便足矣。

  隨著開始實驗的命令下達,實驗室內的工作人員立刻忙碌了起來。

  液氦閥門的開關打開,SG-1導線如預期中的那樣,迅速達到了超導轉變溫度。

  伴隨著陣陣刺扎耳膜的嗡鳴,通過外場超導線圈的電流開始逐漸放大,不斷向著SG-1導線的超導臨界電流逼近。

  看著反饋在電腦屏幕上的磁場強度數值不斷攀升,並且最終停在了【51.14T】的極大值上,陸舟的嘴角揚起了一絲笑意。

   51.14T!

  螺旋石7-X。

  束縛等離子體的磁場強度是解決可控核聚變問題的關鍵,能夠在工程上實現50T以上的磁約束,他們毫無疑問已經完成了這塊拼圖。

  第一個實驗目標,順利達成!

  從盛憲富的臉上同樣看到了喜悅的神色,陸舟向他點了點頭。

  「開始下一個實驗環節!」

  盛憲富立刻道:「明白!」

  纏繞在流線型的軌道上的線圈中,除了那些被不規則形狀的藍色絕緣支架固定的超導線圈之外,還有大概20%的非超導外場線圈,被固定在紅色的絕緣支架之下,主要是用來對仿星器內磁場形態進行微調。

  隨著實驗進入下一個階段,藍色線圈內的電流開始下降,而與之相對的紅色線圈中的電流則在持續攀升著,將仿星器內部的磁場形狀調解成了預期中的形態。

  看著電腦屏幕中不斷跳動的參數,陸舟沉聲下令道:「注入氦氣!」

  「是!」

  隨著這聲命令的下達,連接在仿星器內部的導管,向仿星器的腔內注入了1mg的氦氣。

  起初被注入的氦氣,很快便瀰散在了真空的腔體內,稀薄到了極點。

  然而隨著微波加熱裝置的啟動,腔內的溫度開始持續升高,等離子體逐漸成型,並且被束縛著它的磁場不斷擠壓著,最終在那流線型的腔內通道中鋪開了一層淡藍色的薄膜,並且以肉眼不可視的頻率輕微顫動著。

  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無論是工程師還是研究員,所有人都不自覺地捏緊了拳頭。

  此時此刻,匍匐在他們面前的STAR仿星器,就如同一隻撕咬著空間怪獸一樣,正醞釀著這個星球上最恐怖的能量……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就算是地核,也不過六千八百度而已。

  而此時此刻,流淌在仿星器軌道內的氦氣,溫度卻是突破了上億的界限。

  雖然它的質量只有1毫克……

  這短短的一秒鐘,卻是如同一個世紀那麼長。

  緊緊地捏著拳頭,盛憲富的臉上寫滿了興奮的神色,嘴裡不斷地唸著。

  「我們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聽到了他那不斷念叨著的聲音,陸舟的臉上也浮現了一絲笑容。

  「是啊,我們成功了!」

  雖然只是階段性的成果,但這個成果依然是喜人的。

  下一個課題,便是解決等離子體輻照對第一壁材料的損傷了。

  對於聚變堆而言,結構和功能材料由於高濃度輻照缺陷和核反應產物的積累會發生嚴重的腫脹和脆化,從而導致核心部件以及連接結構材料性能的整體下降。

  做個很形象的比喻就是,高速運動的中子像檯球一樣擊中了第一壁上緊密排列的原子,但被擊跑的原子並不會消失,而是跑到材料中別的地方去。最終導致原子不斷的從中心往表面轉移,材料就慢慢的像空心泡沫一樣發生腫脹。

  目前而言,學術界上還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關於這個課題,陸舟也不敢說有十足的把握,不過他的心裡倒是隱隱有了些思路。

  當然,除了關鍵的內壁材料之外,還有至關重要的控制系統,也就是可控核聚變裝置的「大腦」。

  不過相比起前材料學上的麻煩而言,在這方面倒是相對的好解決不少。

  畢竟超算這東西,只要有錢就能解決。

  只不過,看來似乎又得要點經費了……

  微波加熱裝置關閉。

  超導線圈的電流逐漸減弱。

  等離子體的溫度開始冷卻……

  隨著這台「鋼鐵巨獸」停止了它的低吼,整個實驗總算是圓滿地畫上了一個句點。

  當這一切都結束,那壓抑了許久的歡呼聲,也終於響徹在實驗室內。

  不少人甚至是激動的熱淚盈眶。

  為了慶祝這來之不易的成功,也為了犒勞大家數月以來不捨晝夜的努力,在幾名年輕研究員的提議下,陸舟在所有人的面前宣佈,晚上在紫金山大酒店舉行慶功宴。

  當然了,這筆錢是由他個人出的,與經費無關。

  實驗結束了之後,現場的工程師開始對設備進行檢修和維護,陸舟將現場交給了盛憲富負責之後,便脫掉了身上的白大褂,轉身離開了這座嵌入在山體之內的實驗室。

  當他踏出隧道口的那一刻,一縷陽光穿過樹梢灑在了他的臉上。

  被室外的光線刺的眯了眯眼睛,隱隱約約中陸舟彷彿看見了什麼。

  就在這恍惚之間,那沉寂已久的淡藍色對話框,沒有絲毫預兆地從他的視域之中浮了出來。

  【「聚變之光」任務鏈】

  【可選支線:50T超導磁體(完成)】

  【可選支線:第一次點火(完成)】

  當看清楚這兩個對話框的瞬間,陸舟微微愣了下,隨即臉上浮現了一絲興奮。

  同時完成兩個任務。

  對於他而言,這還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體驗。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5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