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MWC大會上,其它廠商都在發表最新旗艦機
只有HTC 同時展出了手機跟VR裝置VIVE
展出了蠻多跟VR結合的互動體驗,讓VR的應用層面感覺很廣泛
像那個熱氣球真的蠻酷的,VR我之前有去玩過,真的會有身歷其境的fu
不知道還要等多久,VR裝置才能真正的普及化
甚至是取代手機成為大家的新通訊設備
或是VR裝置普及化後將會與手機共存呢?
來源
最引入矚目的莫過於展區門口的一個「熱氣球」。準確的說,這是一個結合了真實熱氣球裝置的 VR 體驗項目,玩家登上熱氣球,頭戴 HTC Vive Pro,便猶如在空中飛躍老鷹峽谷。除了 HTC 頭顯逼真的視覺效果,點火時火的溫度、起飛時籃子的晃動、俯衝時的風聲,時不時讓體驗者發出一些驚呼。
比布局更特別的是,體驗區沒有多少 HTC 員工,每一個 VR 展廳,站台上和解說的工作人員都是 HTC 的合作夥伴。
某種程度上,MWC 這一隅就是 HTC 這兩年的縮影:這家曾經的手機巨頭正在不斷縮小其手機業務的戰線,把更多精力押注於 VR 業務上,而憑藉著空間交互技術與精良的內容平台,HTC Vive 已經是當下體驗最好的 VR 裝置。
3 年了,HTC 做了什麼?
如果從 Facebook 收購 Oculus 的那一年算起,VR 大概已經跨過了好幾個所謂的「元年」,曾經萬人空巷的 VR 創業熱潮基本已經淪為幾個大公司的遊戲。
HTC 保住了行業領先的位置。
3 年前,還是在 MWC 上,HTC 宣布和遊戲公司 Valve 合作推出了虛擬實境裝置 HTC Vive。Valve 公司負責系統和軟體,HTC 負責硬體部分顯示及動作捕捉相關技術的研發。
這台定位高階的 VR 裝置,讓不少嘗鮮者驚呼看到了下一個未來。在一些媒體人的描述中,上一次有這種感覺還是十年前第一次見到 iPhone 時。
但熱情很容易冷卻,尤其是面對它的售價,做為一個高級外設玩具,要擁有完整的 Vive VR 體驗,你還得購置一台價格不菲的桌式電腦。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高階 VR 只是小眾玩家嘗鮮的代名詞,但 HTC 對 VR 的投入卻越來越大。
內容是 VR 產業最稀缺的資源。為此 HTC 推出了 VR 應用商店 Viveport 商店,來幫助開發者實現商業化。
起初,Viveport 的抽成比率達到 40%,後來默默改為 30%,到 2017 年,HTC 決定 2017 年收入一分不取,全部還給開發者。
2016 年 4 月,HTC 啟動了 Vive X 加速器計畫,拉來合作夥伴成立了一個規模逾 1 億美元的基金來投資開發者生產 VR 內容。
為了解決 VR 廠商各自為陣、零碎化嚴重的現狀,HTC 還推出了 VR 開發平台 Vive Wave VR,這個平台以 Android 7.1 為底層基礎,集開發工具與配套服務於一身,開發者無需重新開發框架或內核,便可以快速移植 VR 遊戲或影片的移植工作。
憑藉一己之力建造一個新生態系統是困難的,HTC 希望讓 VR 的生態從獨樂樂變成眾樂樂。他們成立了一個「亞太虛擬現實產業聯盟」,拉來了 13 家合作夥伴,涵蓋了晶片製造商、內容分發者以及銷售渠道等 VR 這條產業鏈上的各個方面。
不久之後,HTC 又宣布將與全球 36 家風投機構合作成立虛擬實境風投聯盟(VRVCA)。聯盟計劃投入超過 120 億美元的資金來鼓勵 VR 相關產品的研發。
比這些動作更能體現 HTC 決心的是,HTC 成立了一家全資子公司,名字就叫 HTC Vive Tech Corporation。
或許意識需要進一步降低 VR 的使用門檻,2017 年年底,HTC 在中國市場推出了 VR 一體機 Vive Focus,這款起售價 18,500 元的 VR 裝置不需要用線跟電腦相連,所有圖形渲染、音頻輸出和動作追蹤等計算任務完全由機身內建的高通驍龍 835 晶片完成。
2018 年伊始,HTC 開始了 Vive 硬體的第一次迭代。
這款名為 HTC Vive Pro 的產品,著重改善了佩戴體驗和解析度等問題,增加了內置耳機、雙麥克風和雙前置鏡頭,頭顯本身看起來比初代更加小巧。除此之外,螢幕解析度也升級到了 2,880×1,600,比之前 Vive 的 2,160×1,200 的清晰度提升了 78%。
更大的驚喜是,HTC 還為 HTC Vive 打造了無線升級套件,這項和英特爾合作的 WiGig 無線連接技術,可以讓 VR 裝置以接近 USB Type-C 和 Thunderbolt 3 連接的速度進行無線傳輸。
▲ HTC Vive 無線套件。
這是 3 年來 VR 體驗的真正的革命性技術,它將可以減輕當下 VR 體驗中線纜對互動的束縛。
在年初結束不久的 CES 上,HTC Vive Pro 成為了展會上所有 VR / AR 產品中的焦點,包攬了 24 項外媒評出的 CES 創新大獎。
不是 HTC 做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是 VR 是不是未來的問題
在 HTC Vive 中國區總裁汪叢青每次與記者的交流裡,極少有質疑 HTC 做得好不好的問題。相反地,幾乎所有話題的探討本質上都在指向這個問題:VR 能不能成為下一個智慧手機?
這個問題關乎 HTC 有沒有未來。畢竟,出色的產品體驗並不代表著商業邏輯就能走得通。
然而 HTC 從不對外公布 Vive 的銷量回應質疑。目前網上可以追溯的官方數據還是在 HTC Vive 發表半年之後,也就是 2016 年 10 月,HTC 董事長王雪紅說的 14 萬台。
根據第三方報告的數據,2017 年第三季高階 VR 中,賣得最好的是 SonyPS VR,一季出貨 48 萬台,Oculus 出貨 21 萬台排行第二,HTC Vive 以 16 萬台的出貨量排名第三。
這個數字,對於體驗最好的 VR 裝置來說並不算多,與智慧手機動輒千萬的銷量更是不能相提並論。
根據 TechCrunch 之前的估算,iPhone 每天能賣 60 多萬支,而所有筆記型電腦供應商加起來,每天也能賣 40 多萬台。
從消費者的剛性需求來看,VR 頭顯還不具備智慧手機一樣潛在的用戶規模,它更多只是玩家在室內消遣和娛樂的工具。即便是在行業應用上比如教育領域,它仍然顯得比較超前。
汪叢青對此的解釋是,手機誕生初期的 8-10 年都沒能實現普及化。在他看來,VR 裝置的普及,可能要走上二三十年。
優質內容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 VR 在近兩年的遇冷。法律公司 Perkins Coie 的調查研究顯示,37% 的消費者表示不願意購買 VR/AR 產品,因為其內容的匱乏。
目前 Viveport 商店裡已經聚集了超過 3,000 款應用軟體。
回顧手機的幾十年,它從起初定位於通訊的行動終端發展成為綜合性的掌上電腦,背後離不開 2G、3G 和 4G 網路的助推。
▲ HTC 董事長王雪紅在 MWC 主題演講上提出 Vive Reality 一詞。
汪叢青認為,與智慧手機一樣,VR 同樣依賴 5G 技術的爆發。有了 5G,VR 公司就可以為用戶提供低延時、高清晰度的內容,這將會極大地擴充行業的發展空間。
「要是沒有 VR,其實 5G 不需要存在,但沒有 5G 的話,VR 的行動化會很困難。現在 VR 更多還是跟電腦結合,但長期來看,VR 會像大家戴的眼鏡一樣,帶到外面,這就需要有非常快,低延時的網路,這是 5G 未來能帶給大家的。」
除此之外,正如多點觸控給智慧手機帶來手機的交互革命一樣,VR 也需要互動革命。
汪叢青說,自然介面是最重要的,他認為相比手機多點觸控的互動方式,VR 的六自由度已經更加符合自然界面。虛擬世界中的六自由度,其實就相當於真實世界的 1:1 視角映射,所以用戶在虛擬世界裡自由走動,就能隨視角變化看到對應的畫面。
但這遠遠不夠。
「什麼叫普及?就像一個牙刷,你每天都用兩次,離不開它,就像你戴了眼鏡,但現在你可已經忘掉了眼鏡的存在,我覺得有一天 VR 或 AR 應該到這種簡單度。」
(Source:VIVE)
汪叢青並沒有把 VR 限制在 Vive 的視野內,在之前的採訪中他多次強調,VR 和 AR 不是兩種技術,只是一個技術的兩種實現方式。「以後會是一個裝置,透明時就是 AR,不透明就是 VR。」
HTC 要證明自己,它得讓 VR 或 AR 成為消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HTC 今年 21 歲了,回首這家開始於 OEM 代工的傳奇公司,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條在中後半段驟然爬高,一度達到一個讓人震驚的高度後便極速下滑的拋物線。
HTC Vive 3 歲了,這次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