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別無選擇
美國人將原本駐紮在菲律賓,在珍珠港事變之前被從一線機場調至二線機場,而在日軍攻擊之下倖免於難。但是在面對菲律賓戰場上日軍大量零戰的時候,在缺乏護航的情況之下,在空中幾乎無法生存的B十七轟炸機群,全部飛往中國東北交給了抗聯。
同時在轉接到皮爾遜火速送回國的抗聯首次對日空襲的紀錄片之後,面對著已經急轉直下的戰局,荷屬東印度群島根本已經無法守住的實際情況。美國政府將只能在撤往印度或是澳大利亞之間選擇的,最終還是將美國航空兵調往那裡的百餘架轟炸機全部轉交給抗聯。
剛一開始,美國人是希望將這批美製轟炸機單獨編成一個美國轟炸機大隊,由美國人自行對日實施轟炸。但在楊震的強烈反對,以及美國國內也急需大量成熟飛行員的情況之下,這批轟炸機最終還是交給了抗聯。
美國人現在缺的不是飛機,缺的是合格的飛行員和空勤人員。以美國人的生產能力,轉交給抗聯的這些轟炸機,只要他們開足馬力的話,一個月之內就能生產出來。但這批飛行員長期滯留在中國,卻是美國人不情願的。
畢竟隨著東南亞的丟失,日軍進攻的矛頭在太平洋上已經直指澳大利亞。美國人可以接受暫時丟掉菲律賓,但是卻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澳大利亞也丟掉。飛機那裡美國人的缺乏,只是短時間的。但是合格的空勤人員,卻是需要時間培養的。
受制於國內的政策和法律,以及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在珍珠港事變之前,美國人的空中實力並不強。儘管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航空工業,但是美國人的空中力量,規模還遠遠的不大。
即便是美國民間飛行運動很普及,但是飛行運動與空戰是兩碼回事。在並不強壯的基礎上,快速的擴編是需要一定時間和精力的。儘管到這批飛機轉交給抗聯的時候,美國人在太平洋戰場上一直都在挨揍。但美方為參戰第一批組建的轟炸機部隊,還是預定調往歐洲的第八航空隊。
但在太平洋戰局持續惡化的時候,美國人也急需給自己的盟友打氣。在美國陸軍還在擴編,眼下根本就拿不出手的情況之下,調集一批轟炸機也就是最好的選擇。再加上抗聯的堅決反對,美國人最終將這批轟炸機全部轉交給了抗聯。
至於空勤人員,在第一時間直接被調回國接收新的飛機。這批上百架的美製重型轟炸機的抵達,讓抗聯首次真正擁有了戰略空中力量。但這批轟炸機群的抵達,也給了皮爾遜色厲內荏的底氣。
在這批轟炸機剛一移交給抗聯,這位皮爾遜老兄便不顧抗聯部隊正在接受轉換訓練,以及抗聯在燃料和炸彈消耗方面的承受能力。在這批美國轟炸機抵達後,堅持要求抗聯立即出動轟炸機群,對日本本土的海軍基地,造船廠,海軍飛機生產廠,以及海軍燃料儲備地進行轟炸。
他算盤打的到是挺精明的,提出的所有目標都是未來太平洋戰場上美國海軍將會遭遇的日本海軍設施,以及裝備生產製造廠家。至於陸軍的目標,他一個都沒有提。只是他不是傻子,更不傻的楊震壓根就沒有搭理上躥下跳的皮爾遜。
告訴自己的轟炸機部隊,按部就班的完成轉換訓練,並儘可能多的培養轟炸機的飛行員。至於對日持續轟炸,不是非得例行公事一般天天上門去炸。在後勤方面目前還無法支撐大規模轟炸之前,不定期的上門拜訪一下,意思一下也就行了。
而且目標也不要單單鎖定在東京,日本重要軍工生產基地的大阪、名古屋也一樣可以。只要是日本的大城市,都可以作為轟炸目標。但是海軍基地和海軍造船廠,一律不作為轟炸目標。
日本本土的鋼鐵廠,以及海軍作戰飛機生產廠,也不作為轟炸目標。優先轟炸的目標,一切以陸軍兵工廠為主,就算是將日本皇宮作為轟炸目標他也沒有意見。抗聯沒有海軍,更無法與日本打海戰,犯不上為美國人去背太多的負擔。所有與海軍有關的東西,與抗聯沒有半點關係。
美國人給的第一批三十六架B十七轟炸機,儘管在十二月中旬就抵達了抗聯。一月末就完成了全部的轉換飛行訓練。但是因為航空燃油的原因,第一次參與對日空襲,還是二月份的事情了。
這種性能先進的重型轟炸機,航程遠、載彈量大,自衛火力也遠不是伊爾四轟炸機可以相比的。異常堅固的機體,也使得日軍戰鬥機很難擊落它。但是這種四發轟炸機,一次飛行耗費的油料對於抗聯來說,實在是一個相當大的負擔。
甚至因為這種轟炸機耗油量過於巨大,在抗聯發起攻勢之後,這批轟炸機大部分的時間還是進行訓練。因為有限的燃油,要保證會戰使用。如果全力對日空襲,再加上耗油量更大的B二十四,那麼抗聯的航空燃油儲備支撐不了太長的時間。
而且這批轟炸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因為自衛火力強、航程遠,而被楊震用來進行對關內部隊的空投。至於美國人援助的前幾批半成品的炸彈,則在抗聯根據地完成最後製造後,百分之八十被抗聯用到了會戰之中。
即便是為了給美國人一個交代出動的幾次,也將每次空襲出動的飛機數量,控制在三十架之內。除了保證燃油的儲備數量之下,還因為兩種轟炸機在抵達抗聯之後,楊震就從中各抽出一架,交給了工業部門拆卸成零件進行研究。
其餘的飛機之中,則抽調出一部分B十七G轟炸機改裝為特種作戰飛機。這種四發動機,最大航程三千多公里,機體異常結實,最大載彈量八噸的飛機。用來改裝特種飛機,無論是機體的承受力,還是最大的升限都要比C四七運輸機要好的多。這麼一平均下來,剩下能參戰的轟炸機總數就沒有太多了。
只是儘管一直沒有理會這二位的上躥下跳,但這二位不顧抗聯現實,要求抗聯盡快發起反擊墨跡勁,也實在讓專心準備第二階段會戰的楊震頭疼和討厭。誰能願意除了去延安匯報之外,屁股後邊整天跟著兩個無賴?要知道抗聯的很多東西,是不能讓這二位知道的。
拿著兩位成了東北人口中滾刀肉的傢伙實在沒則的楊震,乾脆採取了嚇唬的辦法。在抗聯第三次發起對日空襲的時候,將這二位塞進一架伊爾四轟炸機,讓他們去防空態勢已經不同而語,已經幾乎成了火刺蝟一樣的日本本土的大阪逛了一圈。
當轟炸機群完成對日轟炸返航之後,被楊震騙上轟炸機的皮爾遜和羅斯,面色蒼白的好像從地獄之中返回一樣,從乘坐的被打的千瘡百孔,差點沒有能夠返航的伊爾四轟炸機上下來之後。
儘管他這種有點孩子氣的舉動,受到了中央的嚴厲批評,但好在楊震的耳朵才清靜了一些。首先皮爾遜不在整天催促抗聯對日本本土進行空襲了,而那位羅斯往抗聯總部跑的頻率也少了許多。生怕楊震一發起火來,再將他們送去日本一日遊。
雖說作為軍人戰場殺敵,才是他們最應該做的,但是這二位都是存粹的軍人出身。一個是駐外武官出身的半文職將軍,一個是搞情報的。讓他們去經歷這種生死,自然是超過他們心臟能夠承受的限度。
但楊震的耳朵真正最終平靜下來,還是等到三月份抗聯的攻勢發起之後,這兩個傢伙才徹底停止了鼓噪。此刻好不容易才將他們打發走的楊震,那裡有心思去琢磨這兩個傢伙想什麼,會給未來三個月之中的自己帶來那麼多的麻煩。要是他現在就知道,恐怕早就將這二位塞上轟炸機,讓他們沒事經常去日本旅遊。
眼下他的主要心思,還是放在第二階段會戰準備上。物資的存儲、彈藥囤積、新兵的訓練、新部隊的編成以及武器裝備的調整,一場大戰之前涉及到事情的千頭萬緒,都讓他忙的焦頭爛額。還有中央的求援電報,也讓他忙的手忙腳亂。
甚至過年的時候,楊震也沒有一天休息。只是抽空陪著父母與在哈爾濱的弟妹吃了一頓團圓飯後,將袁芷若留下陪父母過除夕,又返回總部連續召開會議。眼下對於楊震來說,對關內部隊的補給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代替了會戰準備工作。
除了必須他決定的事情,以及根據敵情的變化,對陳翰章拿出作戰計畫的調整之外。其餘的事情,基本上都被他交給了郭炳勳。而自己則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對關內部隊空投補給上。
沒有辦法,時間和節氣不等人。中央的求援電報幾乎是一封接著一封,楊震不能不抓緊時間執行。華北部隊面臨的嚴峻局面,也讓楊震很是擔心。下一階段作戰,華北部隊是他整個作戰計畫之中重要的環節。
一旦華北部隊垮掉了,那麼單純的依靠抗聯,不僅付出的代價要增加數倍,而且南下和西進的作戰部隊,也失去了重要的支撐。到時候的抗聯,面對著日軍華北方面軍與關東軍這兩大戰略集團,真就是孤木難撐了。
為了更好的進行補給,楊震與東北局進行了分工。棉衣的準備、糧食的調撥歸東北局,空投所需的其他物資,包括補充的彈藥和武器的調撥,以及執行空投的航線都是歸軍隊管理。為了保證空投所需飛機,楊震甚至大致停止了原本就不強的對日轟炸行動。
除了少數飛機像是應付差事一般,偶爾去日本本土與朝鮮南部上逛一圈,投下部分炸彈,裝裝相給美國人看之外。將所有能裝運糧食和棉衣的飛機,全部都抽調出來緊急向關內各個敵後根據地空投,以便最大限度的解決關內部隊的困境。
就算抗聯的空投無法徹底改變關內十幾萬部隊的困境,但是最低限度也要保證正處在最困難時刻的關內部隊,能夠支撐下去,不被凍垮、餓垮在這四一年到四二年的冬季。儘管這麼做,對抗聯的後勤將會帶來相當嚴重的壓力,但楊震別無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