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偶然路過灣仔美利堅,看見烏燈黑火,心知不妙,原來已貼出告示,內部裝修,暫停營業云云。朋友說停業已數月了,還說某退休高官是常客,向記者大呼不便。
香港的京菜館愈來愈少。美利堅也是名店了,有趣的是原本美利堅是西餐廳,後來賣京菜。越戰時大批美軍來港度假,人人知道American!生意好得不得了。同街又有人開新美利堅,這也是我國經商習慣,見人家生意好便自己又開一家,加個新字已經很君子,從前到處都是老正興、三六九、一品香,還有更早之前,杭州滿街都是張小泉剪刀!
搬到灣仔大佛口時代的美利堅(現址斜對面),30多年前的水準甚好,炸春段和鍋塌豆腐都比後期好,近年山東燒雞(不是燒童雞)和鹽爆管廷還是不錯的,後者尤佳。山東北京的廚師,爆是有一手的。
美利堅還是餐室的時代(應該在灣仔道國泰戲院附近),據前輩特級校對說,有一道很特別的菜,名叫炒伊麵,香港唯一。
他在1951年的《食經》第一集就提到,吃伊麵如果不放湯也不燜,可以炒。方法是先用上湯把伊麵淋過再炒,比炒普通的生麵更香。《食經》仍有出版,方法就不詳細說了。
我也是很喜歡吃伊麵的,這種麵製作時加鹼水、雞蛋(或鴨蛋),應該是伊秉綬來到惠州當知府時「發明」的,現在台南有伊麵(稱為意麵),河南鄭州也有伊麵名店。香港師傅又把伊麵帶到世界各地,可說凡有中餐館的地方都有伊麵,E‧Fu Noodle就是伊府麵的天才譯法。
把麵油炸來保存,後來變成了即食麵,要保存得久,當然要加入不少抗耐化劑,吃伊麵,還是新鮮炸的好吃。
在外地旅遊時,吃中餐不多,但在澳洲吃到的伊麵,有舊時風味,有麵香蛋味,不似香港的一陣風,香港很多麵包也是一陣風。
去年朋友買了一盒伊麵送我,來自深水埗,麵夠大、夠香有勁,煮出來連賣麵的朋友也讚好。那禮盒尤其是美好的童年回憶,想起先祖母生日時親戚送來的大疊伊麵。
好的伊麵蛋要多,所謂全蛋麵,不加水,自然夠香,新鮮時用靚湯汁燜過,令人胃口大開。鴨汁伊麵,尤其名貴。龍蝦汁或蟹汁伊麵,也盡得海鮮精華;如果要吃素,不妨用乾草菇來燜,近期龍門乾草菇甚佳,肥大而沙少。當然,首要伊麵質地好,但好像大家都不計較,抑或無從計較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