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大唐農聖 作者:愛吃魚的胖子 (已完成)

 
mk2258 2018-5-5 15:30:1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71 690358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5:50
第290章 慰問百姓

               
    孫享福從望江樓開始的時候,就比較注意盤活資金這個問題,在朝廷可以向全民借貸的錢莊沒有開設起來之前,自己的這些盟友如果從市場上賺取了大量的現金,卻不投資出去,是對大唐社會有害的。

    輕則十年八年之後,他們因為巨大的財富量成為新的世家,重,則是有可能讓這個國家的經濟結構出現崩裂,好在他所弄出來的產業此前走的是高端路線,賺的基本上是富人的錢,倒不至於出現什麼問題。

    不過以後,像渭南新城這樣的投資,每隔幾年,孫享福就會組織一次,讓這些新貴盟友們把錢都掏出來促進社會發展,他們只是用了短短兩三年時間,每家就賺取了二十萬貫以上的財富,這些財富,全部都用在正途上,會讓這個國家發展的速度提升幾倍。

    就像這次渭南縣的投資,朝廷基本不需要花錢,就會得到一座規模龐大,產出驚人的城池,百姓們,也會因為建設這座城池,賺到工錢,等城池的產業完善之後,他們還能找到一份除了種田之外的工作收入,當這樣的城池在大唐遍地開花的時候,這個國家就整體富裕,富強了。

    資本是推動國家發展的利器,孫享福用有限的資本知識,給大唐的經濟發展提提速就好,不管最終他和他的盟友們會因為持續不斷這樣的投資,而累積到多少財富,其實都不重要,當整個國家的基礎建設做好了,產業布局完善了,大家都富了,其中有幾個巨富也是正常的,而且,他們的財富都是來自於固定資產,與這個國家的安穩捆綁在了一起,到時候,最不想這個國家亂的就是他們。

    當然,孫享福不認為在坐的人能夠活著看到終極,因為這個世界太大了,而人的壽命,卻又太短了,一個項目,就需要三五年,光是把整個大唐建設好,只怕都得好幾十年,而等他們死後,會是一番什麼樣的局面,其實誰也顧不上。

    次日,渭南新城的一些消息開始在整個長安城傳開,而這時,李世民已經帶著蕭瑀,房玄齡,長孫無忌,孫享福,馬周,獨孤謀等幾個大臣,出城去走訪了。

    他們此行並沒有什麼具體的目的地,雖然攜帶了幾十車的米面蔬菜,魚肉雞蛋之類的慰問品,但行走的速度很快,因為經過關中上百萬百姓一年的努力,寬闊的水泥路基本覆蓋了所有的主干道。

    不到半日,他們就來到了武功一帶,在一個蜿蜒的岔路口上,李世民叫停了車隊,於是,在車廂裡打盹的孫享福將手攏在皮氅的袖子裡面,下了車。

    「下了半日棋,也不過是險勝一局,蕭相的棋藝,當真了得。」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蕭瑀和長孫無忌就完全不同,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下棋,是很難輸的,因為長孫無忌會想方設法,不著痕跡的讓著李世民,但是和蕭瑀下棋卻是很難贏,因為蕭瑀的性格,是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不會討巧。

    孫享福看不懂圍棋,所以,也樂得窩在自己的豪車裡打盹,房玄齡,長孫無忌和馬周幾人,則是在李世民之後,從他的車廂鑽了出來,論體型大小來說,李世民的馬車,可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用超級房車來形容也不為過,十個八個人都坐的下,他們全都在皇帝的車廂裡,倒也不顯得擠。

    「臣也是年紀大了,腦筋越下越糊塗,不然,陛下可未必能勝一局。」

    遠遠的聽著蕭瑀的答話,孫享福就能理解,李世民為什麼愛罷他的官了,你厲害歸厲害,可也得知道給皇帝留點面子啊!

    聽到他這話,李世民果然有些不爽的樣子,正好瞧見了縮成一團,從後面走過來的孫享福,便指著連通水泥主干道的一條泥濘小路道,「朕此前征戰時,曾路過此地,在前方的一處村落歇過腳,正明你且帶人去看看,若是可行,朕今日的午飯,便在這個村子吃了。」

    李世民這話說的很含蓄,孫享福卻是聽懂了他的意思,什麼叫‘若是可行’?意思就是,讓孫享福看看能不能在這裡下廚做飯而已,因為孫享福在隊伍裡面並沒有看到羅闐。

    孫享福是做不成魏征的,雖然是從二品的大員了,他也不敢抗旨,所以,他踩著軟綿綿的泥巴路,向村子的方向走了過來,不幾分鐘,就走到了民居附近,而這時,在家裡貓冬的一些村民,已經發現了外面的動靜,紛紛打開門縫,好奇的向他看來。

    「各位老鄉,陛下出巡路過此地,讓本官來看看,是否有屋舍供車隊生火造飯,方便的話,讓本官進屋瞧瞧吧!」

    孫享福穿著一身看上去就很貴的皮大氅,身份自然是不用說,而且,跟著他來的人,可是獨孤謀屬下的千牛衛軍士,個個穿著厚重的棉甲,百姓們只需要用眼睛看,就能分辨出他們是官府的人,而且還是高官,不過,這麼客氣的跟他們這些小老百姓說話的高官,可真不多。

    很快,村民們便打開了自家的屋門,孫享福阻止了他們行禮,眼神示意千牛衛士兵們檢查了一下屋舍的安全,確認沒事後,才找到這個叫何家村的村長。

    「何村長,你們這何家村有多少丁口田畝?家裡,可有足夠過冬的糧食?」

    「官爺,小村人丁不旺,實在沒有多余的糧食,可否······」

    何村長說著就要哭喪著臉下拜,卻被孫享福托起,打斷道,「沒有多余的糧食就對了,本官可不是來向你們征糧食的,是陛下帶了慰問的生活物資來看望你們,你就直接告訴我村裡有多少戶人家,多少丁口吧!」

    「陛,陛下來看望我們這些老百姓?」何村長被孫享福的話說的愣住了。

    「嗯吶,所以,你就把村子裡的人都召集起來吧!咱們陛下按人頭,派發慰問品,馬上就到。」

    孫享福說罷,給千牛衛的校尉使了個眼神,那校尉便快步前往車隊通報。

    很快,何村長就將村裡的一百多口人召集了起來,而李世民,也在一百多個侍衛的擁護下朝村子裡步行了過來,他的身後,跟著數十個挑著米面蔬菜肉食的千牛衛士兵,還有好幾個人扛著直徑一米多的行軍大鐵鍋,看這架勢,這頓飯,李世民會在這裡吃,還打算請村民一起吃了。

    「草民拜見吾皇······」

    「免禮,免禮,外面冷,可不要行什麼大禮,凍壞了身子。」

    何家村的村民今年也參與了關中的修路大軍,是以,何村長遠遠的看到過巡視工地的李世民,對於李世民的容顏,他還依稀記得。

    然而,皇帝親自來看望讓他這樣的小庶民,卻是讓他怎麼也想不到的,此刻,受寵若驚這四個字已經無法形容他激動的心情。

    「陛下還是到屋裡說話吧!」

    見何家村的百姓們一個個鵪鶉似的看著皇帝,根本不知道說什麼,孫享福便在一旁建議道。

    「是,是,只是,草民的屋子狹小,肮髒,就怕陛下······」

    「呵呵,朕行軍打仗的時候,雪地裡都睡過,可不怕什麼狹小,肮髒,你在頭前引路便可,朕讓軍士帶了些糧米蔬菜肉食來,一家家的給他們送過去。」

    說著,李世民的慰問行動便開始進行了,他當真是一戶戶的進到百姓家裡,觀看百姓的居住環境,打開米缸子,看看裡面余糧,比較拮據的,他便讓軍士多給些米面,有老人的,他甚至一一伸手與老人家握手,問人家高齡,身體狀況等等,還讓軍士多放了整擔的米面在有老人的家裡,反正這些米面都是孫享福准備的,他也不心疼。

    做好事的感覺真的很好,不僅把何家村的百姓感動的哭了,把李世民自己都快感動哭了,一番走動下來,半個多時辰就過去了,孫享福早已識趣的讓軍士在村子裡架起了大鍋,加了各種香料的羊肉湯煮上了,孫享福還揉了面,雖然面團沒有發過,但煮面片兒的口感不是很受影響,只要面湯煮的好就行。

    當幾口大鐵鍋裡的羊肉湯煮的香氣四溢的時候,李世民帶著村民來到了架鐵鍋的火堆前烤火聊天,等著吃飯。

    「何村長啊!朕記得當年行軍的時候,在這個村子口歇過腳,村前有幾顆棗樹,上面結的棗子可甜了,來年的時候啊!記得給朕送一點到長安去,朕的愛妃,可愛吃棗糕了······」

    「一定,一定,咱村這幾顆棗樹,每年都結不少棗呢!」

    「可別都留給朕吃了,村裡人有的吃才是關鍵,朕只要一點點嘗嘗就好,對了,說到吃的啊!你們得跟那個削面片的人學學,知道他是誰麼?他就是咱們大唐最會吃的人,善陽郡公孫正明,他呀!不僅會做吃的,還會種吃的,你們認識他嗎?」

    「他就是善陽郡公孫正明啊!草民早就聽聞過他的大名了,村裡好多的蔬菜,就是他們農門的弟子教我們種下的呢!聽說他是農門的掌門,是咱們大唐最會種田的人,就是他發明了那些在冬天裡種植蔬菜的技術,是不是真的啊!」

    「對,就是他沒錯了,開年的時候,他們農門還會有更多的種植技術傳下來,你們要專心學習,只要按照他們教的法子種地,四五月份的時候,田地裡就會有收成,而且,一年還能種兩季,收成比往年翻一倍以上。」

    「真的嗎?那真是太好了,草民要去給他磕頭,要是田地裡的收成能夠翻一倍,那明年過冬的時候,全村人就不用為糧食發愁了。」

    李世民並沒有阻止何村長的舉動,卻是通過何村長的話,打心裡更加的重視農業技術起來,如果有更多的人加入農門,學會這些更先進的種植技術,那麼,他的大唐,將會更加富強,那些喜歡興風作浪的人,可以煽動起窮苦百姓叛亂造反,卻煽動不了豐衣足食的百姓叛亂造反,此刻,啟用農門子弟為官的想法,已經在李世民的心裡生成。 本帖最後由 小雲雲530929 於 2018-5-13 15:57 編輯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5:50
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

               
    孫享福不喜歡給別人磕頭,也不習慣別人給自己磕頭,所以,跑過去找他磕頭的何村長被他塞了一碗羊肉面片湯,就給打發回來了。

    不僅是他,整個何家村的人都有口福了,這頓羊肉面片湯,還有很多在湯裡涮出來的青菜,是他們這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食物。

    和皇帝一起吃飯聊天,是足夠何村長以及何家村的村民拿出來吹一輩子的事情,今天就這麼突然的發生了,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點點預兆,當李世民吃完飯,打算去下一站的時候,村民們全體出動,將他這一行人送到了水泥大道旁,即便是車隊在水泥路上走出去了老遠,他們還在遙遙相望。

    「陛下,臣覺得,此事應該在報紙上大書特書。」

    同在李世民的車箱裡的房玄齡拱手建議道。

    聞言,孫享福心中暗嘆,古代的智者可真是一點都不比現代人差啊!這就知道宣傳的重要性了,要是能派幾個記者到何家村裡面采訪一下,以民間自發的方式報道皇帝在何家村的所作所為,那就更好了。

    馬上,孫享福就傻眼了,因為馬周已經想到了這一點,而且還向李世民提了出來,於是,李世民厚顏無恥的答應了,於是,幸福的印刷作坊又接了一筆賠本的生意,孫享福只能在一旁暗嘆,渭南工業區趕緊建好吧!建好了以後,哥就不用吃這種虧了。

    繼續趕路的李世民談性很濃,最先跟蕭瑀和房玄齡提起了啟用農門子弟為官的事情,然而,被孫享福拒絕了,理由是條件不足。

    真正的農門子弟,還沒有畢業,現有成年的農門子弟,比如現在在農業司任下牧監的孫二力,他把千字文默寫出來都夠嗆,何況是做一個每天要處理大量文書的主政官員。

    「陛下,啟用農門子弟為官,還需要滿足幾個條件,首先,就是官制改革,農門子弟,只會種田,讓他們管理其他民政,只怕會一團糟,所以,第一先決條件是,設置一個專管農業的衙門,或則官職。

    而傳播農業技術,則不光只是要有足夠多的農門子弟,打個比方來說,陛下您的文學造詣高深,讀懂《齊民要術》不難,但一般的讀書人,想要全部讀懂,卻得費些功夫,可如果,我將其以白話文解讀出來,那麼,不僅是讀書人,就是沒有讀過書的人,也能夠聽的懂得其中的道理。

    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咱們記錄,宣傳文化,技術的方式方法,已經落後了,它不夠簡便,不夠准確。

    拿孔聖人的論語做比喻,往往一句話,解讀出來,可能有兩三種意思,斷句不同,意思也不同,這很不符合我們的生產生活需要,應該淘汰。」

    「淘汰論語?」孫享福一邊講,李世民和車中幾位大臣一邊點頭聽著,然而,到了最後,卻是一齊驚訝的道。

    「不是淘汰論語,而是淘汰像論語這樣的知識傳播方式,古人為什麼喜歡用簡短的話語記錄事情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制作竹簡,筆墨不易,即便是到了前幾年,筆墨紙硯都貴的出奇,何況是先秦時期。

    然而,到了現在,我們卻在不斷的解決這個問題,幸福村已經能夠生產很便宜的紙張,使用起來很省墨的新式筆,以後,再也不會有人用竹簡書寫了。

    還有,此前由虞學士修整編撰的漢語拼音,標點符號等,都是能夠使知識在傳播的時候更准確的東西。

    咱們要是在行文,或者傳播知識的時候,直接以白話文的形式,那麼,所有的知識,信息傳播起來,都會變的簡便,准確的多。

    說一句大不敬的話,陛下,您下的聖旨,全天下有多少聽的懂?只怕幾百人中也沒有一個,即便是微臣這樣的官員,也只是能聽個大概而已,這樣,真的好嗎?」

    孫享福的話說到這裡,車廂裡,也就只能聽到車轱轆的轉動聲了,他說的問題很現實,卻是此前,沒有人考慮過的問題。

    這個時期的世家為什麼能對文學進行壟斷?因為古人把這個東西搞的太高深了,不好懂。

    在後世,一個初中高中生,就已經能夠掌握巨大的知識量了,但你要他們完全讀懂幾篇古人的文言文,那恐怕很難。

    漢字一字多意,同音字巨多,漢話,語氣不同,意思不同,是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語種之一,這是後世外國人對於漢字和漢語的理解,如果要是讓他們來學古代的繁體字,文言文,估計他們的腦袋會炸裂。

    讀書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明理而已。

    那麼,為何不將書,弄的好懂一些呢!

    話不能說多,點到即止,讓古人一下子改變他們的習慣和認知,是不可能的,孫享福說這些話,只要能引起李世民和朝堂上兩位宰相的反思就好,那怕是以白話文來傳播知識,想要將其普及,也不是朝廷現在能做到的,大唐的經濟還沒有起飛,基本條件不具備。

    沉默了許久之後,李世民率先點頭認同了孫享福所說的,至於改不改革,怎麼改革,那還需要走一條很長的道路。

    馬車繼續前行,聊天仍在繼續,作為一個帝王,能在大風大雪天的時候,去到鄉村,看望平頭老百姓,李世民算是自古往以來的第一個了,而且,他還打算把這種事常態化,因為,孫享福跟他聊到了對大唐未來幾年的經濟預期,從明年開始,大唐,至少他皇家,將不缺錢。

    「陛下,據臣估計,明年大唐的總稅收如果折算成錢,至少能結余五百萬貫到八百萬貫,您這樣每天駕著馬車往鄉村裡派,就算派一整年,只怕也派不完一個零頭,咱們需要做一個規劃出來。朝廷可不能大量的囤積財富。」

    給幾十戶人口的村莊每戶送一擔米面,花銷充其量也就幾十百把貫而已,就算加些肉食,也不超過三百貫,李世民就算一天走三個村子,一個月,最多也就派個三萬貫出去,就算他全年都在干這種事情,也不過是孫享福大致預算出來的稅收總額的一個零頭。

    而孫享福所說出來的數據,是除去了大唐以往常例開銷之外的數據,他為什麼可以做出這樣的預測呢?很簡單,他知道望江樓各大分店,揚州的鹹魚豆醬作坊,以及善陽的稅收情況,用這些納稅大戶,以今年災年的稅收作為基准,預估出的一組最保守的數字。

    至於朝廷大量囤積財富的害處,在李唐建國之初李世民民就知道了,隋朝的國家儲備不可謂不豐富,李淵的大軍攻入長安的時候,打開國庫的時候,被裡面的東西嚇了一大跳,可是,這麼富有的隋朝,它的下場是什麼呢?

    滅亡。

    在沒有發行信用貨幣的古代,錢是有定數的,國庫裡的錢多了,老百姓手上的錢就少了,這就是災難的開始。

    民窮則思變,怎麼變?造反而已。

    李世民想通了一些事情,但還有一些事情沒有想通,看向孫享福問道,「怎麼用錢,也需要做規劃?」

    「當然,您不是說,政務工作要做在前面麼,這怎麼花錢,可是政務工作最主要的一面,當然要規劃好。」

    馬周對孫享福所說之言非常認同,接話道,「陛下,您此前一直感嘆無人手可用,如果明年朝廷的財政真的如孫都督所言的話,教育方面,似乎可以加大投入。」

    聽說有錢可用,其實李世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擴軍,更新軍隊裝備等,然而,他對教育方面也是很重視的,李唐立國之初,就恢復了國子監,太學等國家級學府,還在不斷加強地方教學,到了貞觀朝,郡級城池,都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學府,現在,卻是可以往州縣推進了。

    不過,這個窟窿可能有點大,因為大唐的人口雖然只有一兩千萬,但州縣卻是有幾百上千個,光是建立縣級學府,就要建立上千間,而且,有的人口稀少一些的縣城,可能就只有幾百千把人,適齡,又想讀書,讀的起書的,可能只有幾個,十幾個人,想要一步到位,不光是要建學堂,教書的先生的人數,也得上千人,這可不光只是要花大錢那麼簡單。

    「陛下,臣建議,盡快推行公民制度,將教書先生,劃為一等公民。」

    李世民的車廂裡,就沒有一個腦子不好用的,蕭瑀只是稍微思考了一下,便作出建議道。

    聞言,李世民卻是把目光看向孫享福,想不到他弄出來的這個公民制度,卻是能關系到各方各面,讀書識字的人,原本是士人身份,享受一些特權,可按照他提出來的構想,被劃成二等公民之後,雖然特權沒有相應減少很多,但卻是跟普通老百姓一樣了。

    想要繼續保持特權,他們就一定會想做一等公民,而做一等公民,除了當官之外,只能教書,這就會讓很多想要社會地位的讀書人選擇這個職業。

    「陛下,臣覺得,蕭相的建議有理,不僅要給他們一等公民的身份,還要給他們高額的薪酬,這樣,知識才能在咱們大唐普及,當讀書識字的人多了,咱們就具備條件做更多的事情了,所以,哪怕是明年的稅收,有一半是投入在教育問題上,也是值得的。」

    正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孫享福這個後世來的人,是看到過成例的,毫不猶豫的就出聲力挺道。

    「那麼,另一半呢?」

    在孫享福這裡聽到了肯定的建議,李世民又向他問道。

    「當然是民生和基礎建設啊!」孫享福想都沒想就答道。

    民生這兩個字的含義其實很籠統,他可以是生產技術,可以是醫療技術,可以是衣食住行等等,差不多囊括了一個國家的所有。

    有了好的民生,整個國家的財富增長速度和向心力都會大大的提高,屆時,這個國家的各方面實力,都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就好比李世民比較關心的軍事,有了足夠多的錢,足夠精良的裝備,足夠營養的飲食,還怕不能練出強軍?

    至於基礎建設,它就是對於民生發展的一種保障,成為發達國家的先決條件就是基礎建設完備,當然,這個完備的標准是什麼,在孫享福心裡和在車上這些古人心裡,有著不同的衡量標准,他不敢幻想能夠做到跟後世一樣,但起碼,要跟的上這個時期的民生發展需求。 本帖最後由 小雲雲530929 於 2018-5-13 15:57 編輯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5:51
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

               
    車隊是在一個比何家村還貧窮一些的村子停下來的,村民很幸運,能夠在最艱難的時刻,碰到皇帝來訪。

    李世民還是先在村子裡走了一圈,給缺衣服的村民送了衣服,問候了老人家的身體狀況,讓士兵往所有人家裡挑了米面,然而,做飯的孫享福卻是看出了這個村子與其它村子不一樣的地方,因為,它跟當年的幸福村太像了,百姓家裡無存糧,個個瘦不拉幾的,村長家裡幾口人卻還過的去。

    在李世民端著大碗,勸村民們多吃點的時候,孫享福以食物為誘餌,讓村子裡兩個半大的小子,講出了村子裡所有的基本情況。

    原因不復雜,手段與當年的胡才如出一轍,誰叫這個時期,百姓的生產生活,都是聽當官的呢!村官也是官啊!管著耕牛和一些公產,背後還有裡長,縣令撐腰,這就足夠村子裡的泥腿子玩的死去活來了,孫享福只聽了個開頭,就知道這個村子為什麼窮了。

    「呵呵,世家子玩土地兼並的套路,還是沒有停止啊!」

    孫享福笑著給了兩個答話的半大小子添了一碗羊肉面片湯,便找機會,將自己掌握的一些情況給李世民說了說。

    聽完孫享福的講解,李世民氣的七竅生煙,道,「當年的事情朕忍得,現在,卻是忍不得。」

    說罷,李世民便要招侍衛將這個叫雙路村的村長,以及武功縣的縣令,裡長抓過來,卻是被孫享福阻止了。

    「陛下,這樣的事情,即便是在您的眼皮子底下,也普遍存在,那麼,全國呢?處理,咱們是肯定要處理的,不過當務之急,不是處理一件這樣的事情,而是大範圍的解決這樣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叫朕繼續忍,暗地裡想辦法?」

    孫享福點了點頭,答道,「正是,把矛盾暴露出來,不過是朝堂上再次雞飛狗跳而已,解決不了問題,上有政策,下面就會有對策,您連自己眼皮底下的事情都很難察覺,又怎麼管的了全國那麼大的攤子,他們總是能找到空子鑽的。所以,臣覺得,應該用另外的方法。」

    「什麼方法?」

    「您還記得此前房相曾建議,將世家子們放出來假扮災民的百姓重新上戶籍,整編為民的事情麼?」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嗯,這事朕記得。」

    孫享福繼續道,「自那個時候起,關中那些世家子門下的佃戶,就已經大量流失了,沒有人手幫他們種田,他們就需要補齊人手,補齊的方法,就是用各種手段坑害無知的老百姓,謀奪他們的田產,讓這些百姓成為他們的農奴。咱們何不釜底抽薪,直接把這些貧困村落的人口全部抽走,就算他們再能夠使手段,沒有了人,他們的手段也就全部無用了。」

    聞言,李世民眯著眼睛看向孫享福,思索了片刻才道,「你是說,用即將開建的渭南工業區,把這些貧困村的人手都招募過去?」

    孫享福笑著點了點頭道,「正是,不過,光是一個渭南工業區,還不能消化所有人,臣覺得,明年,關中應該上馬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

    這個新鮮詞彙從孫享福口裡蹦了出來,又是讓李世民一愣。

    「陛下,您看見這些村民們居住的窩棚式房屋,難道沒點想法?」

    「想法?什麼想法?咱們大唐百姓的民居,不都是這樣子麼?」李世民一時還沒有反應過來,順嘴就道。

    不過,說完,他的眼睛就眯了起來,有一處地方卻是不一樣,幸福村他是去過的,別說那些原住民居住的房屋了,就是幸福村周邊,通往小河集的那條水泥道路兩側,一些後來遷居過來的民居,跟這個村子裡的房屋也有著巨大的差別。

    那一排排整齊的磚瓦建築房屋,李世民至今記憶猶新,整潔,干淨,牢固,寬敞,一應家具齊全,住在裡面的人,個個臉上洋溢的都是滿足的笑意。

    不像這個村子,到處都是泥腥子味,所有人還在使用木材生火取暖,一到了煮飯的時間,到處都是煙霧,因為村民根本沒有能夠很好的存放柴火的房屋,那些被雪水打濕的木柴,一燒起來便是濃煙陣陣。

    「你是說,讓關中所有的村子,都變的像幸福村一樣?」回過味來的李世民語氣有些激動的道。

    「嗯,這差不多可以算是關中發展的一個五年計劃吧!也是臣所說的民生發展的第一個環節。」

    幸福村的一切,其實只是孫享福倉促之間弄出來的,並沒有很科學,很現代化的規劃,不過,以大唐目前的社會情況,能讓百姓住上磚瓦結構房屋,燒上暖炕,用上,鐵鍋,煤爐等家具,已經很是難得了。

    不過,這還只是生活居住條件,想要百姓在這樣的房屋裡幸福的生活下去,還要解決很多問題,務農的,要有自家的田地,務工的,要有穩定的工作收入,想把所有的事情理順,要做的工作,不是一星半點。

    「這個好,這個好啊!你再跟朕說說,怎麼樣讓整個關中的村子,都變的像幸福村一樣吧!」李世民聽了孫享福描述的畫面,怒氣全消,一臉期待之色的看向孫享福道。

    「這還得一步步來,第一年的進度可能慢些,範圍也小些,因為關中的百姓明年將全面進入兩季種植,和新式農耕模式的改革中,農田裡的事情,就夠他們忙活的了,所以,只能選擇以長安為中心,最近的一些村子進行改造。

    等第二年,農田種植上了軌道,就能解脫更多的勞動力來完成改造,擴大改造範圍了。

    比如此前的何家村,現在的雙路村,其實都可以遷居到主干道附近建立新的村子,這樣,村民出門進城也方便······」

    「錢,改造村子的錢從哪裡來?」李世民指出了關鍵的問題道。

    孫享福想都沒想就回答道,「當然是國庫了,國庫的稅收,可都是老百姓為國家創造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才是正道啊!」

    「這才是正道麼?」

    李世民聞言,再度陷入了沉思。

    以往朝廷的稅收流入了哪裡?皇室,權貴,官員的口袋裝去了多半,真正用在民生社稷上的,少之又少,朝廷對於百姓,就是剝削階級,基本是一味的索取。

    而將朝廷的稅收用來給百姓建房子,改善居住環境,這卻是此前任何一位帝王都沒做過的事情,雖然有些心疼錢,但李世民心裡,已經在考量著,拿出多少錢來辦這件事了。

    ‘好’是沒有極限的,在古代的一些統治者看來,百姓有個窩棚住,能夠不餓死,就已經是很好了,即便是這樣的標准,有很多帝王還達不到,但孫享福刷新了李世民的認知,讓他知道了什麼叫更好,然之後,情況就不同了。

    很快,李世民也沒有了繼續跟老百姓聊天打屁的心思,召集了隨行而來的蕭瑀,房玄齡,長孫無忌,馬周等人一同到了村外的營地,討論孫享福所說的這個新農村建設計劃。

    蕭瑀覺得不能再讓李世民跟孫享福待在一起了,這家伙一天到晚想法太多了,而且,都是動動嘴,說個構想,然後就不管了。

    殊不知,孫享福的每一個構想,都需要他們這些真正主政管事的人想破腦袋,一條條的釐清楚,分析可行性,然後才能實行。

    可偏偏,他又不得不佩服孫享福的這些構想,因為,這些構想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老百姓,為了這個國家,每當他們把各方面該考慮的東西考慮進去之後,得到結果,都是正面的,積極向上的。

    所以,雙路村營地裡的燈火,今夜是不會熄滅了。

    清晨,幾匹快馬自營地裡飛奔而出,直奔長安,騎士懷裡的文書上,記錄著李世民對於有司的命令。

    首先第一條就是密衛今年過年別想休息了,全部去關中各縣的村落裡走訪,盡快的將那些揭不開鍋的貧困村落全部統計上來,稍後,這些村子的百姓,將會被朝廷征調到渭南縣,建設新城。

    其次,長安,萬年,藍田三縣的縣令,將轄區內的村莊,民戶,農田數量等詳細情況奏報上來,另外,三縣主官在春節後,將會被組織到幸福村參觀,學習房屋,道路建設等方面的知識。

    其三,戶部將成立一個專門的審計,預算部門,算學落後,就去幸福村學,而且還有一道死命令,明年春耕結束前,大唐錢莊的經營必須上軌道,直白點說,就是皇帝在那個時間必須要見到錢。

    其四,當然是下給全國各州郡地方官,將學堂建設,推行到所有縣城的命令了,不過,光是把這封命令下放到全國,也是一兩個月以後的事情了,真正全部落實建好,最快也是明年年底,甚至後年的事情,那個時候,公民制作差不多已經可以落實,朝廷也有錢聘用大量的教書先生了。

    對於這第四條,房玄齡給的建議很能解決問題,那就是地方財政先出資建,所用錢款,直接在當年的稅收中扣除,這樣,就避免了現在窮的叮當響的朝廷從長安撥款,讓整個進程變的更加緩慢。

    其實通過撥款這個事情,孫享福又想到了朝廷稅收的問題,每年各地往中央押解財稅,中央往各地撥款,其實浪費了很多人力物力,因為這個時期交通不便,遠程往返運輸,損耗很大。

    而如果將大唐的錢莊快速的開遍全國,那麼,這個問題就可以大大的避免了。

    到時候,稅收全部以金錢結算,地方官只需要一張存款單,就能向中央上繳稅收,簡單方便,幾乎沒有什麼損耗。

    當然,這個構想,短時間還無法實現,大唐能寫會算的讀書人還太少,當官的人手都覺得不夠用,何況是經營錢莊的人,在人手方面,首先就不具備全面覆蓋的條件。

    另外,明朝的一條鞭法害了多少百姓,作為後世刷過不少電視劇小說的孫享福還是知道一些的,要這個時代的百姓把糧食賣了,以現金交稅,已然比明朝的時候還不可行,因為市面上現錢本來就少,百姓手上沒有余錢,要交稅,就必須要賣自己產出的農產品,而那些掌握了金錢的世家豪強,則會因為他們手上有百姓必須要拿去交稅的現金,而把各種農產品的價格壓的死死的,坑害農民,所以,這種方法不可行,只能暫時擱置。

    最後,就是車隊的行程問題了,既然武功縣令有坑害百姓的計劃,那麼就不止這一處村莊,對於其他一些就要揭不開開鍋的村子,李世民也打算親自前去慰問,收取更多民心的同時,掌握更多世家系官員的黑材料,真正了解地方的吏治和民情,這樣可以讓李世民以後制定政策時,考慮的更加全面。 本帖最後由 小雲雲530929 於 2018-5-13 15:58 編輯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5:51
第293章 返程路上

               
    由於分散了一部分護衛騎兵在前面打前站,李世民一天時間,就找到了四個像雙路村這樣貧窮的村子,大唐,皇權連縣都下不到,現在,卻直接到了村,看到的,自然是一堆的問題,短短兩天的時間,就讓李世民知道了,愚民有多麼可悲。

    世家子所用的手段其實一點也不高明,只要給這些百姓一丁點的智慧,他們也不會被人剝削成這樣,難怪那些世家子會對統治者說什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只有無知的百姓,才能任他們剝削,一切,都是利益在作祟。

    而在孫享福這裡,李世民聽到了不一樣的論調。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斷句不同,意思,竟然截然不同,世家子們,卻是用一條對他們最有利的解法,在蒙騙所有人。

    李世民沒有時間這麼無休止的看下去,所以,一天後,派發東西救濟窮困村落的事情交給了獨孤謀和他帶領的一干千牛衛,而少部分人馬,則是隨他一起返程回長安過春節。

    馬車上,李世民手中的幾顆棋子一直在被他轉動把玩,不過,此刻,他卻不是在下棋,也沒有允許孫享福回到自己的馬車上打盹,車廂中間的案幾上,擺著隨行的幾位大臣對於朝廷未來五年,甚至十年規劃的構想,其中,他正盯著孫享福的寫的那張紙在看,這是李世民昨晚上強行下發的任務。

    「五年之內,在關中全面完成新農村建設,十年之內,在全國完成新農村建設,同時開始實行全民義務教育,即,無論男女,都要上學讀書,完成基礎文化學業,做到消除文盲。」

    短短幾十個字,卻是李世民看到的,最大膽的提議,他對著這幾十個字,發了差不多半個時辰的呆。

    「正明,讓所有人都讀書識字的代價有多大,你不可能不知道,你為何要做出這樣的提議?」

    李世民將孫享福書寫的那頁紙提起來抖了抖道。

    這一個時辰裡,他幻想過很多全民讀書識字的畫面,有好的方面,也有壞的方面,雖然好的方面比較多,但他還是有些擔心自己駕馭不了那麼一個國度,因為他在朝廷上見過智者扯皮的事情太多了,每一個讀書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實現,他們就會自己想到的一些方法來實現,管理幾百個讀書人都已經很難了,管理幾千萬讀書人,那個畫面,李世民幻想起來的時候,不擔憂才怪。

    孫享福一早就料到李世民會問自己這個問題,在心裡琢磨了一下用詞才道,「陛下,您是想要國富民強,還是想要民富國強?」

    孫享福的這個問題突然問出口,車廂內的幾人都是一愣,還第一次有人把這個詞調了頭拿出來用,然而,細細一想,他們卻又發現,國富民強,和民富國強,是兩個概念。

    漢朝,就是典型的國富民強,然而,那種強盛,都只適合短暫的存在,國富民不富,內部就容易生亂,所以,漢朝經過了幾度反復,國家雖然依舊富裕,軍隊戰力雖然依舊強悍,但還是被黃巾起義攪亂,導致群雄割據,最終滅亡。

    可民富國強這個詞,到底成不成立,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卻未可知,因為此前,沒有那一朝出現過這種情況。

    在後世,定義一個國家是不是發達國家,人均收入是一個重要的指數,當一個國家的公民的平均文化水平高了,所掌握的致富技能自然也就多了,掙錢就更加容易了,而老百姓富了,國家是想不富裕都難,除了那些少數靠出售資源邁入發達的國家,真正的強國,無不是靠先進的科學知識。

    全民讀書,認字,掌握知識,就會讓知識發酵起來,向更高的層次邁進,邁進之後產生的力量,是無法估量的,而只有掌握了知識的人民,才是真正的強民。

    來自後世的孫享福可不會讓這個朝代重蹈宋朝的覆轍,那是一個國富民不強的朝代,被別人欺負了幾百年,最終滅亡,而它滅亡的主要原因,是當權者把一個不切實際的學說,或者說被閹割了的文化,當成了國家的根本,沒有客觀的看待文武,矯枉過正了。

    所以,孫享福所說的義務教育裡面,可沒有太多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以務實為基礎,才是關鍵。

    「國富民強又如何?民富國強又如何?」

    李世民雖然在自己的心裡想到了一個模糊的概念,卻是更想聽聽孫享福的意見,車廂裡的其它幾個大臣也是如此,此刻都把目光看向了孫享福。

    「國富民強很簡單,沿用前朝的那些制度,以咱們大唐現有的生產水平,以及人均可分配資源來算,也能富強個一兩百年,然之後,漢朝什麼樣的結局,您也清楚。

    民富國強則不然,老百姓真正的富裕起來了,才會真心的擁戴國家,國家只有和老百姓的願望是一致的,才會受到老百姓全力的支持,這樣的國度,才是真正意義上可以承受風吹雨打的強國。

    而老百姓怎麼才能富?

    唯有讓他們變強。

    當他們掌握了更多的生產知識,更多的致富方法,他們就能夠更從容的對抗來自內部或者外部的壓力,所以,讓老百姓變強,是一個國家變強的基礎,朝廷即便是花再大的代價,也要打好這個基礎。」

    孫享福講了這麼半天,換來的,只是一片沉默,他的這些論調,在目前來說,只能算是他一家之言。

    這個論調有成例可看麼?

    有。

    幸福村就是成例。

    孫享福並不是全能的,幸福村的百姓在孫享福的幫助下,學習了一些基本知識後,就在他指引的方向上不斷探索進步,研究出了很多這個世界原本沒有的技術,這不是孫享福一個人的功勞,他頂多算是個指路人。

    而現在,即便是孫享福不在,他們自己也在不斷的進行各種研究,這就是一種知識的發酵。

    幸福村的百姓,已經變成了強民或者說富民,這裡的富,不單是指財富,還指知識的富有。

    憑借他們現在掌握的東西,可以輕易的在這個世界上活的很好,所以,幸福村集體,能在保持自己各項研究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拿出一百五十萬貫來投資渭南縣的項目,這些錢,還只是他們在研究的道路上,順手賺來的,如果用他們掌握的東西專門來盈利的話,相信用不了幾年,整個國家的錢就會被他們賺去大半。光是把冶煉和玻璃工藝拿出來賺錢,就能分分鐘賺一座金山銀山出來。

    然而,李世民卻還沒有做好全國都是這種強民的心理准備,在此刻的他看來,蕭瑀,房玄齡,長孫無忌,甚至馬周幾人提的發展規劃,似乎更加靠譜一些。

    比如蕭瑀,他提議半年之內完成公民制度,明年秋後開科舉,三年之內,將一套全新的地方官員的職能,和監管體系執行下去。

    而房玄齡,則是將邊地治理看的比較重,安北大都護府,玉門關外新設的幾州,都是朝廷未來幾年的重中之重。

    他認為,只要沒有外患,大唐的內部治理,其實並不復雜,因為從今年的國庫稅收,和國民產出來看,明年只要關中不繼續災害,大唐的內部情況會很好,今後會更好。

    而且,他知道蕭瑀會就政務規劃給李世民提建議,所以,很巧妙的把自己放在了副手,拾遺補缺的位置,說了對邊地發展規劃的幾點。

    長孫無忌則是直接說國家財政未來有多少能用於軍事,三年到五年之內,解決吐谷渾和高句麗的問題,十年之內,將周邊不臣服的國家全部掃除等。

    馬周說的,是最符合孫享福那套富民強國思想的,草根出生的他,更加看重民生,通過對善陽發展套路的研究,他得出了很多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興商貿,降農稅應該是朝廷施政的階段任務,三年之內,國家的財政收入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免除人頭稅,五年之後,農稅減半,十年之後再減半等等。

    都是說的比較實際的東西,當然,只要做到他們所說的那些建議,其實就已經足夠大唐雄霸於世了。

    至於孫享福說的那些,其實有些太過超前了,就跟他此前說育種育苗的事情的時候一樣,李世民聽一半,不聽一半,認為,新農村建設的事情,還算靠譜,全民義務教育的事情,暫且擱置,大唐完全沒有必要花大代價去做這樣的事情,有那麼多錢,給國家多練幾只強軍,不是更好麼?

    他卻沒有想過,十年之後,或許推行全民義務教育,並不需要花費太多的錢了,因為,那個時期讀書的成本可能已經降到很低了。

    而國家的軍力強橫了,人民對國家沒有相應的向心力,卻未必是好事,人性都是貪婪的,掌握了軍權的人一旦犯了貪心,這個國家很有可能曇花一現,成為一段絢麗而短暫的歷史。 本帖最後由 小雲雲530929 於 2018-5-13 15:58 編輯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5:58
第294章 給虞家開辟的產業

               
    李世民出巡的這幾天,長安人們的輿論主要圍繞著兩件事情。

    一是望江樓舞台上的節目,東珠在望江樓的出場頻率很高,一天會演上三四場,她所帶來的幾首草原風歌曲,現在成了長安百姓沒事就愛哼哼兩句的熱門流行歌曲,大家對於這個草原姑娘的認可度很高,算是初步打開了局面。

    二是袁天罡頂不住壓力,向世家子們合盤托出了孫享福的渭南新城投資計劃,在袁天罡的描述中,未來,以孫正明為首的望江樓股東和一些新加入的權貴們,將會集資超過千萬貫,來建設這座以工業為主的新城,占地面積很可能是整個渭南地界。

    屆時,這座城,將會建設很多個大型作坊,其中很多產業,是大唐從沒有過的新型產業,而且孫正明在這些產業裡,會無限制的追加投入資金。

    這個消息頓時讓世家子們興奮了,找著由頭往孫享福家送年禮的人特別多,而回到長安的孫享福,則是第一時間就躲出去送年禮了,可不敢讓什麼人都跑來分一杯羹,他坑的,主要是五姓七家。

    進到虞家的時候,孫享福首先看到的就是岳父虞昶那一雙幽怨的眼神,望江樓這麼賺錢的買賣,孫享福沒有拉上虞家入伙也就算了,畢竟孫享福當時謀劃這事的時候,跟虞秀兒才剛認識。

    可渭南新城的事,居然也不拉上虞家,這樣就有點不夠意思了,要知道,這個投資計劃,除了可以謀利,還是跟隨皇帝腳步,推動國家發展的大好事啊!

    虞家在關中,也算的上是二三流的世家,家底子比秦瓊這些新貴還厚,族中讀書當官的人可不少,此前為了避嫌,沒有去善陽拍地,就是不想給孫享福添麻煩,可除了給望江樓做下線,提供一些農產品的業務,他們在孫享福一系列的發展中並沒有占到多少好處。

    一番見禮之後,孫享福被虞昶請到了書房奉茶,虞世南老爺子也在,虞秀兒則是去了後堂拜見母親。

    不一會,等茶水上齊,書房裡便只剩下他們三人了,不待虞昶開口,孫享福便率先將幾個打造精致的盒子擺在了虞世南的案前。

    「此,是何物?」虞世南拿過一個木盒,看向孫享福問道。

    「此乃老花鏡,由於不知道阿爺的度數,是以,孫婿讓屬下的人多做了幾副,阿爺可以試戴一下,那一個戴上最清楚,就用那一個。」

    「度數?」

    孫享福跟虞世家解釋不清楚這個詞彙,便將盒子都打開,只見盒子裡面,躺著一個個紫檀木制作的鏡框,裡面鑲嵌著厚薄不一的眼鏡,孫享福將其中一幅打開,鏡片架在虞世南的鼻子上,兩個掛鉤,掛在了耳朵上,掛鉤上面還有一條細細的金鏈子套在虞世南的脖子上,是防止眼鏡掉落的。

    「咦,清楚了,我的眼睛居然看的清楚了,這水晶鏡,真是神奇······」在鏡片到了虞世南眼前之後,他馬上就感覺了眼神的事物有變換,發出一陣驚呼道。

    「呵呵,阿爺勿急,其它幾副也試戴一下,用最清楚的那副。」

    老花的程度不同,需要的鏡片厚度也不同,孫享福笑著,依法將其它幾副眼鏡也拿出來給虞世南一一試戴,最終挑出了一副最適合虞世南的老花鏡,這才將其余的眼鏡收進了盒子。

    「怎地,賢婿是要將送到我家來的年禮,再拿回去麼?」

    「當然不是,當然不是,剩下的這幾幅眼鏡,還請岳父大人收好,此物奇貴,可不能隨意示人。」

    孫享福一早就感覺到了虞昶的情緒不對,此刻,有些諂媚的笑著,將那幾幅裝進盒子裡的眼鏡擺放在了虞昶的面前。

    都不需要孫享福教,虞昶就拿起其中一幅試戴起來,然而,還不到四十歲的他,根本沒有老花,這眼鏡往臉上一戴,反而讓他覺得整個世界都模糊了,孫享福不得不笑著給他解釋這眼鏡的用處。

    「嗯,此物雖然只能解老年人的眼疾,卻也是十分難得。」

    沒用的上眼鏡的虞昶臉上有些失望之色,不過又想起了他今天要跟孫享福說的事情,道,「賢婿,你屬下能工巧匠如此之多,怎地不弄些產業,與我們自家合作經營,單單便宜了那些外人?」

    孫享福聞言,故作為難之色道,「不是沒有想過,實在是不能也,這天下利益,若是都被我們占去,只怕不是什麼好事,反而是取禍之道。」

    聞言,虞世南欣慰的點了點頭,看向虞昶道,「枉你身為長輩,還沒有正明看的清楚,利益可不是什麼好東西,古往今來,多少雄才大略之輩,就是因為沒有處理好這個東西,而落得個凄慘的下場,咱們虞家的錢,只要夠用就行。」

    「父親教訓的是,是兒著相了。」

    虞家家教很嚴,即便到了虞昶這個年紀,被虞世南教訓的時候,也得躬身傾聽。

    等虞昶被虞世南教訓完了,孫享福才道,「其實小婿也替虞家想過,實在是虞家書香門第,不適合沾染太多銅臭商事,不過嘛!其實文化產業,做一做,也是可以很賺錢的,小婿正有一些計劃想要跟阿爺和岳父大人說呢!」

    「文化產業?」

    虞昶父子都把目光看向孫享福,如果他能有一個既不丟份,又能賺錢的產業給虞家做,那虞家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畢竟,孫享福搞出來的東西多了之後,虞氏之子弟的開銷也大了,雖然還不至於負擔不起,但誰都想日子過的寬裕一些,作為文人世家,誰不想講些面子呢!

    「是的,此前阿爺已經為漢語拼音做了編撰注解,並且,將其在蒙學推廣,這就已經是了不得的文學貢獻了,但僅僅是這,還不夠,自夏商周,到秦漢,再到如今的大唐,文字的書體,結構,其實一直都在變化,漢語拼音能夠讓蒙童更加簡便,准確的學習漢字,卻還不能讓大家更加簡便准確的使用漢字,是以,孫婿想請阿爺出面,編修一部字典。給所有的字注解,並且,推行一種書寫更加簡便的簡體字。」

    「簡體字?」

    孫享福說到這裡的時候,虞世南和虞昶都用驚訝的目光看向孫享福,深知文字變化歷史的他們知道,孫享福這是想給大唐的文字來個大變革了。

    「是的,孫婿覺得,目前咱們大唐的字,筆畫還是太多,太繁雜了,隨便一個字,筆畫都多達十幾筆,不僅書寫占地方,浪費筆墨紙,蒙童學習起來也困難,已經不合時宜,既然從古至今,字和書體和結構一直在變,為什麼,不能在我們手上,來一次大變革呢!

    此前,孫婿已經給陛下談過咱們大唐文教方面的事情,陛下心裡也是這麼認為,能夠更加簡便,准確的表達或傳播知識的文體,才更加適用於我們大唐,所以,孫婿才有這樣的構想。」

    孫享福這麼說,虞昶率先激動了起來,他並沒有虞世南想的那麼深,只是覺得,既然是皇帝想做的事情,那麼,他虞家來幫忙完成,不管怎麼樣,肯定是大功一件吶!

    於是開口道,「父親,這事做得,而且要盡全力做。如果全天下的人,以您的字意注解來學習文字,那麼,您必當成為一代文宗······」

    虞世南此刻心裡雖然也小有些激動,但理智還是告訴他,這事,不是他一個人能完成的,必須奏請皇帝,找一幫博學之士,一起來完成,雖然有東漢時期許慎的《說文解字》等一些著作為藍本,但,怎麼解釋一個字,不能聽他一家之言,在這件事上,他虞家只要牽個頭,功勞就已經足夠大了。

    至於孫享福所說的簡體字,則更加是一個需要琢磨的東西,創造字體,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非短時之功可成,深思熟慮一番後,虞世南才道,「對於簡體字,你有些什麼想法?」

    孫享福在回來的路上,一直在想著如何簡單的推行教育的問題,自然早有了一些准備,從袖子裡拿出幾張紙來,攤開在了虞世南的桌面上道,「阿爺請看。」

    紙上寫著的是千字文的前八十個字,一個是簡體版本的,一個是繁體版本的,其中,簡體版本的,只用了半頁紙左右,而繁體版本的,缺是將整頁紙占滿了,原因無它,有些繁體字筆畫繁多,而毛筆字,筆畫又粗,想不寫錯,不讓字體粘在一起,就必須放大,一頁紙,只寫八十個字,就感覺整面都是墨,而簡體版,則是簡單干淨,工整對稱。

    「其實,所謂的簡體字,也不是將咱們大唐所有的字全部都改一遍,大多數筆畫不多的字,其實不用改,只改哪些筆畫繁多的字,將一些偏旁,部首,做簡化改動,整個字就能變的簡單了。」

    有了對比,就能看出差異,孫享福提出這個簡體字,確實能夠讓普通人學習文字的時候更加容易,並且,能省下很多筆墨紙張的消耗,這就足夠虞世南給皇帝上一本奏折了。

    然而,孫享福此前可是說過,要用這些文化產品來盈利賺錢的,改字能賺錢?

    見虞世南並不對他修改過的字體作出評價,反而一副疑惑的眼神看向自己,孫享福又解釋道,「阿爺乃是書法大家,這字典編撰成功之後,以您的字體雕字,印刷,出售,想來天下文人,都會買一本來使用的吧!另外,還可以印您的字帖,出售,供那些需要練字的蒙童臨摹學習,如此一來,天下人在書法一道上,就都成了您的學生了。」

    作為這個時期最頂尖的書法名家,他的字意注解,誰不想要?他的書法字體,誰不想學習?把這些東西拿出來出版出售,這個時期的文人,估計都會買來學習收藏。

    當然,盈利只是順帶手為之的事情,抬高虞世南的名頭,同樣也是順帶手為之的事情,把更加簡單好學的文字在大唐推行出來,逐漸的降低讀書的成本,悄無聲息的,解除世家對文化的壟斷,才是最重要的。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5:58
第295章 貞觀三年

               
    在虞家的這頓飯吃的很愉快,虞昶還專門找了好些個虞氏子弟來給孫享福陪酒,除了幾個有官職在身的,還有幾個同輩的小年輕都希望跟著孫享福謀個前程,對於這種讀書認字的親戚,孫享福自然是照單全收。

    當然,收過之後,難免會有些後悔,幾個半大小子整天像跟屁蟲一樣跟著他,尤其是虞秀兒的親弟虞方,乃是孫享福的忠實粉絲一個,前兩年不懂事還好,現在嘛!屬於半瓶子亂晃,就愛與人爭辯抬杠,聽不得別人說他姐夫半點不好。

    對於這個叛逆期的小舅子,孫享福也是無語了,帶在身邊用了一天,就受不了他們嘰嘰喳喳吵鬧個沒完,便連他的幾個堂兄弟一起,打發去了幸福村,先讓他們把五谷,和大唐現有的蔬菜給認全了,等春節一過完,他就會去幸福村指導農耕,到時候對對他們進行考校,不合格的,農門這條船他們是上不了了,安安心心在家讀書,等待科舉吧!

    除夕夜最熱鬧的當然還是望江樓,今年雖然是災年,但大家都挺過去了,由於這兩天長安報紙鋪天蓋地的宣傳,百姓們對於來年都充滿了信心,因為報紙除了報道李世民巡視,慰問百姓之外,還對外宣布了孫享福提議的新農村建設規劃,承諾,未來五年內,讓關中的所有百姓住上舒適,牢固,寬敞的磚瓦結構房屋。

    這對於老百姓來說是好消息,對於世家子和權貴來說,也是好消息,因為朝廷做的工程越大,掌握了各方面資源的的世家子就賺的越多。而京官,以及朝中大多數勛貴的職田封地,也基本都在關中,這項政策,真正受惠的,其實就是他們這些人。

    當然,所有人都不知道是,宣布這個消息只是大唐一系列改革的開頭,真正等房子建到他們的封地上去的時候,大唐官員和權貴的俸祿改革早就已經實行了,而那些世家子,只怕應該頭疼,上哪裡去找人種自家的田地吧!

    今晚是東珠徹底走進了大唐人民的心裡,在萬人場展示她火辣的歌舞,收取了一大票粉絲,讓人比較驚喜的是由尉遲寶林主唱,她獨舞的那首《在那遙遠的地方》,瞬間把她美麗草原姑娘的形像樹立了起來,讓所有男性觀眾都生起了一種想跟草原姑娘談戀愛的感覺。

    不過,今天還有一場長達一個時辰的重頭戲,那便是李承乾排演的朔州之戰。

    在這場戲上演之前,孫享福還特意去到了李世民所在的一號包間,卻發現頡利和突利兩個家伙也在,而且穿的很喜慶。

    「呵呵,你來的正好,朕打算等承乾的表演結束的時候,讓他們上台給百姓獻舞,便由你親自領他們上舞台吧!」

    自從虞秀兒將李承乾這出戲按照孫享福的意思改好之後,這出戲就不是純粹的舞台娛樂劇了,它擁有很強的政治目的,即便是長孫皇後反對李承乾搞這些娛樂項目,也不得不讓步。

    孫享福看了看兩個吉祥物般的人物,點點頭道,「臣定然會安排好的,另外,由於太子的這出戲劇可能很長,今晚的表演,應該會延遲到三更以後,臣請陛下將長安城的宵禁取消的同時,讓左右衛的軍士上街掌燈,保障同行。」

    「這事朕准了,對了,朕好像聽馬周說過,你們善陽是沒有宵禁的,治安方面管理的好嗎?」

    「呃,治安跟宵不宵禁的關系其實不大,咱們善陽的冬天雖然比關中還冷,但晚上出來活動的人不少,街道被兩旁門店面裡的燈光照的亮堂堂的,行人出行一點也不受阻,關鍵,店鋪還能做不少生意。」

    「大晚上的做生意?」

    「是啊!咱們善陽很多工坊晚上還開工,另外,馬無夜草不肥,咱們善陽的畜牧業多,晚上許多牲畜也要喂養,別的行業不說,奶茶宵夜的鋪子生意是不少。」

    「連晚上的時間都不放過?」

    「呵呵,善陽跟以前的幸福村一樣,就沒有一個閑人。」

    「沒有閑人好啊!沒有閑人產出就多,產出多了,大家就豐衣足食了。行了,你先帶他們下去忙吧!朕這邊陪著太上皇呢!」

    李世民說這話的時候,語氣裡滿是酸味,在發展民生上,他可是輸了孫享福一大截,到現在,他才通過不斷的向孫享福學習,摸到一點門道,其實不是他才能不夠,實在是孫享福這個穿越者太妖孽,思想跟這個時代的人完全不一樣。

    舞台上的戲劇場面很大,李承乾動用大量的六率兵馬,力求營造出一種戰爭場面,加上演奏團隊那種緊張的配樂,讓一干觀眾們看的很爽,在自家包間裡的很多武將這時候都想把自己參與過的戰爭編排成戲劇,在舞台上演,無外乎就是想求個名。

    劇情到了李承乾在城頭上演唱那首孫享福改編版的《映山紅》,李靖大軍吹枯拉朽的擊敗突利大軍的時候,便進入了高潮,這時,所有的和音師和數百李承乾弄過來的演員一起高唱起了這首歌,聲勢很大,也很打動人心。

    到了突利跪地乞降的時候,劇情與真實情況出現了較大的不同,變成了李靖細數突利攻唐對兩族人民造成的傷害,而飾演突利的演員,在舞台上作出一副後悔不已的樣子,扮演孫享福的李承乾則是出來解開了李靖用來捆綁突利的繩索,告訴他,兩族人民從現在開始努力,為時也不晚,只要相互之間精誠合作,幸福的生活,遲早是要到來的。

    最後,背景畫變成了一個被鮮花包圍的城門,城門之上,善陽城三個毛筆宋體字很亮眼,一群突厥人打扮的人,正趕著牛羊進城,而他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出戲很好懂,哪怕是頡利和突利,也不得不承認,這種畫面出現,對於兩族人民都是好的,所以,失去了爭霸資格的他們上到舞台的時候,一點也沒有感覺悲涼,反而是隨著音樂,歡快的跳起了胡旋舞,他們的長相,在他們被押解進入長安的時候,大多數百姓都見過,尤其是能來望江樓看春晚的權貴們,自然不會陌生,對於他們能在舞台上給大家獻舞,所有人都是意外的,但看過了剛才的戲劇,卻又覺得是理所應當的,此刻,大家已經更加相信戲劇裡面表現出來的劇情了。

    這也就是說,李承乾的這出戲,成功了,他讓漢人更加理解了胡人寇邊搶劫,讓胡人更加理解了漢人奮起反抗,不管真實原因是不是這樣的,但如果像戲劇上演的那樣,最後的結局是大家一起繁榮。

    李承乾回到一號包間的時候,受到了包括長孫皇後在內的所有皇族的誇獎,他當然不會放過這個跟李世民提要求的好時機,於是,他獲得了明年跟李世民一起北巡的機會。

    當然,李世民讓他跟自己一起北巡的原因可不是因為他這出戲劇演的好,而是他想把李承乾放在孫享福身邊跟著孫享福學習如何發展民生,連李世民自己都要跟著孫享福學,何況是他兒子呢!

    另外,把李承乾放在善陽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防止北地民心只向著孫享福,卻不向著皇家,有李承乾在善陽,懂得恩出於上的孫享福,一定會把很多功勞都安在李承乾身上的,等李承乾年滿十三周歲的時候,帶著一身功勞,回長安上朝學政那就更加好了,那時誰也不敢因為他年幼而輕視他。

    除夕夜到上元節這一段時間都是長安百姓休閑娛樂的時間,可這不包括孫享福和農門子弟,用最快的速度給關系戶們拜完一圈年之後,孫享福就快馬趕往幸福村了,連虞秀兒說長孫皇後想在長安開美容養生館的事情,孫享福都讓虞秀兒自己拿主意了。

    所以,結局很悲催,長安的美容養生館,孫家只占了三成股份,好在長孫皇後不好意思提桑拿養生館的事情,孫享福直接去了一封信給王圭,讓他給自己在東市弄塊地。

    不到一天時間,地契就送到了幸福村,是東市最繁華的地段,而且,送地契來的人,是王睿一個庶出兒子,名叫王安,在善陽王旭的家裡,孫享福見過他幾回。

    孫享福敢直接開口找王圭索要一塊開桑拿養生館的地,自然是有他的底氣的,因為他有一些有用的信息可以透漏給王家。

    「孫都督,地契在下給您送來了,不知道,您想跟在下說什麼。」

    庶出子就是沒地位,即便是太原王氏當代家主的庶子,也是如此,王麟王浩這些人到孫享福這裡,是不可能自稱在下的,不過,這也有可能是王安故意自謙。

    王圭既然派這個二十歲不到的王安來跟自己談渭南新城的事情,那就證明王安的才能一定是王氏子弟中比較頂尖的,只是孫享福此前沒有關注到他而已,了解完了大唐嫡出和庶出子弟的巨大差異之後,孫享福倒是又萌生了很多對付世家的想法,找機會或許能夠實施。

    「我能給你的,有兩條消息,這兩條消息的價值,比你送過來的這份地契的十倍還高。」

    「孫都督請名言,若是當真如此,孫都督要在這塊地上修建什麼,全部由我王家出資便可。」

    王安一副不卑不亢的語氣,倒是讓孫享福更加確定了自己的猜測,這王安是個能力很強的人才,是人才好,人才具備戰鬥的潛力,碰撞起來才激烈嘛!

    想到這裡,孫享福笑著看向王安說道,「第一,渭南新城將來的規模將會很大,你們王家可以盡最大努力調動建材資源到渭南銷售。

    第二,渭南新城的開發項目,尚有百分之七的股份,可以對外出售,這百分之七的股份的收益,在未來一兩年後,比善陽所有產業盈利的百分七的收益要多很多倍,所以,你們王家應該及早准備好錢,盡可能多的拿下這些股份。」

    孫享福說第一條的時候,王安的表情其實是不以為意的。一錘子買賣,即便是有些賺頭,對於他們這些頂尖世家來說,也算不得什麼。

    但若是孫享福所說的買賣,是一筆可以長久盈利的大買賣,那就不同。

    在善陽城待過很長時間的王安知道善陽的潛力有多大,如果將其復制到關中,那麼潛力可能會更大,若是在這樣一座城裡,占所有產業的百分之七的股份,這可是一筆天大的買賣,其意義,比王旭種植八十萬畝香料田還大。

    所以,王安幾乎沒有考慮,就叫孫享福給他出圖紙,在東市的那塊地上,孫享福想要一間什麼樣的經營場所,王氏就會給他建一間什麼樣的經營場所,不用他出一分錢。

    把坑挖出來了,自然是希望更多的人來跳,所以,孫享福現在有些苦惱,坑蒙拐騙不是他的專業啊!可他現在卻是要用這樣的手段來掙錢。

    在房間裡,孫享福思考了老半天,才想出要坑其它幾家一系列辦法,讓情報組的人全體出動,幫他秘密通知其它幾家的人面談,順帶手的,從他們手上榨取一點好處,再把他們引入惡性競爭中,這樣不僅能抬高那百分之七的股份的售價,還能為下一步計劃鋪好路,簡直完美。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5:59
第296章 准備春耕

               
    孫享福所做的一切,其實是有脈絡可尋的,將世家權貴囤積的那些資本掏出來,推進這個國家的發展,並且將其轉化成為固定資產,將他們的利益與這個國家的安穩捆綁在一起,北方的田地是如此,渭南新城也是如此。

    在幸福村等其余幾家的人上門的同時,孫享福還領著一干農門子弟開准備今年的春耕了,為了緩解去年旱災對於關中的影響,他需要將今年的整個農耕時間提前,那麼,育種就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

    「大哥,許多田地裡的蔬菜還沒有收,現在育種,會不會早了些?」已經十二歲,個頭長高了不少的孫得壽提出質疑道。

    「不早了,咱們育種的同時,通知各家的村民開始收割吧!收上來的蔬菜在地窖裡存放好的話,足以吃一兩個月,二月初,咱們的培育出來的成苗就可以開始移植到田第裡去了。」

    在大唐生活了幾個年頭,對於這個時期關中各地的氣候孫享福也有了足夠的了解,二月初的天氣雖然依舊寒冷,但足夠在暖棚裡培育好的成苗下地,這比這個時期傳統的三月開播種,四月才長成苗,足足提前了兩個月,將作物的成熟期提前到了五六月,那麼節省下來的時間,足以種植一季生長周期短,還養地的夏豆,在九十月寒冷天氣到來的時候,夏豆差不多完全成熟,正好收割完,准備過冬。

    現在的種子大多沒有像後世經過科學的改良,傳統作物生長周期緩慢是硬傷,能夠這樣在田地裡實現主要作物兩季,外加一些冬季蔬菜的收獲,已經是極為難得的了。

    改良種子,需要一些科技產品作為輔助,以現在的條件,孫享福根本做不到,真正等條件能夠滿足的時候,估計大唐百姓也不缺糧食了。

    看著茫然的跟在自己身後的幾個小舅子,孫享福朝他們揮了揮手道,「你們幾個現在就負責給我招工吧!人數兩萬起步,熟手優先,另外,去人個到牧監署,讓孫二力通知所有皇莊的管事,調派人手過來幫忙完成工作。」

    解決幾百萬人的生計問題,不是一點點土地能夠完成的,所以,從貞觀元年開始,幸福村的種植面積的輻射範圍就在不斷擴大,首先是皇莊和孫享福幾大盟友家的田地,怎麼種,種什麼,基本是幸福村說了算。

    之後,就差不多擴大到了整個勛貴群體,連世家子,和普通農戶,也開始跟風,到了今年,估計所有人都會向幸福村看齊,沒辦法,人家種的東西,經濟,高產。

    幾個小家伙領了命令風風火火的走了,孫享福則是來到了幸福村存放種子的庫房,今年的主糧種植,還是以小麥為主,由於關中之地前年和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無法種植傳統的冬麥,所以,孫享福只能選擇種植春麥。

    關中比關外的氣溫稍微暖和一些,種植春麥之所以到三四月才開始播種,原因是冬麥生長緩慢,漢朝食貨志以及董仲舒上奏漢武帝的一些文獻裡面都有記載,冬麥九十月種植,來年三四月收割,也就是說,冬麥的占地生長周期達到六個月以上。

    對於春麥的種植,在後世,有一套比較實用的土辦法,就是地表化凍六釐米即可。

    在較寒的天氣裡播種,小麥經過春化階段,長的才會更結實,反而會長的更好。

    而播種過晚,氣溫較高,麥苗則不能完成春化,這也是這個時期關中百姓種植的春麥產量不高的原因,當然,還有許多其它原因,這個時期的人們都沒有搞清楚,比如小麥是比較傷肥力的,連續在一塊地上種植,產量能高才怪。

    以孫享福這兩年對這個時期的氣候條件的觀察,以及對土壤凍土層的測量,覺得,正月底的時候,關中之地其實就已經能夠播種春麥了,即便之後有倒春寒的天氣出現,也未必能凍的死地裡的小麥,因為到了二月之後,大雪不化的天氣,很難在關中出現。

    而等五六月春麥收割之後,田地裡種上養地又高產的夏豆,最符合經濟利益,這樣,入冬以前地可以空出來種植一些冬季實用的蔬菜,或者干脆修養,至於生長周期超過半年以上的冬麥,孫享福覺得經濟價值太低,可以直接放棄,另外,也可以考慮種一些耐寒,且未來緊俏的作物,如油菜,隨著鐵鍋的逐漸普及,百姓們會逐漸的學會炒菜,那麼炒菜的油,就是百姓新的生活必須品了。

    除了小麥之外,棉花,和各類瓜物,也是關中今年主要種植的農作物,由於需要種植的範圍很廣,選種工作,需要馬上進行,畢竟,在此之後,還有蓋暖棚,制作營養缽,整田,下底肥等很多工作要做,雖然勞力人數不少,但一個月時間裡,把整個關中的田地打理完,也是有難度的。

    這也是精耕細作,技術種植的一個弊端,需要的人力,差不多成倍的增加,要不是孫享福弄了許多高效的生產工具,以原來大唐的百姓的生產水平,是不可能完成的。

    虞方跑了趟牧監署,幸福村在春節休浴日還沒過,就已經在准備春耕的事情,很快就傳的人盡皆知了,於是,李世民風風火火的向幸福村奔來。

    而此時,孫享福已經在清點幾大家給他送來的好處費了,加加埋埋有不少,足夠補回最近被李世民夫婦敲詐出去的錢,還能有點結余。

    所以,李世民不是一個人來的,跟著他一起來的,除了他的幾位心腹大臣之外,世家系的官員基本全面出動了,原因無它,求取渭南新城的股份而已。

    「你小子給朕說說,接下來怎麼辦吧!」李世民有些惱火的在孫享福家的客廳裡坐下,大灌了一口溫熱的奶茶道。

    此時,他心裡是憋屈的,這些大臣們知道花錢找孫享福送禮買消息,卻只會用口舌逼迫他妥協,真是氣死他了。

    來的路上,他就在心裡面就一直在吶喊著,朕也是很缺錢的好不啦!你們要是給朕送點錢,朕的消息肯定比孫正明那小子賣的還溜。

    「陛下,咱們幸福村的公舍其實也很適合做拍賣會場的。」

    孫享福看了李世民的表情,就知道他情緒不對,多半是在吃自己的干醋,弱弱的說道。

    李世民聞言搖了搖頭道,「現在可不是拿股份出來拍賣就能解決問題了,那些大臣們認為,你們幾家私自籌錢分掉渭南新城項目四成二的股份,是暗箱操作,不合法理,應該大家一起出資分配股份才合理。」

    「他們怎麼認為,咱們就要怎麼做?這可能嗎?您只要告訴他們,關中的縣很多,渭南是去年鬧過天花瘟疫的最差的一個縣,如果他們手上錢多,大可以投資投建其它情況更好的縣啊!陛下您照舊出地,拿五成一的股份,其余的,他們愛怎麼分配都成。」

    「對哦,朕怎麼沒想到呢!」

    孫享福的話讓李世民恍然大悟,他當然是巴不得關中所有的縣都像孫享福描繪的渭南新城一樣了,反正不需要朝廷出錢,他自己,也能坐等分紅。

    「思想,觀念,陛下,這方面,您得改一改,需要更加靈活變通,否則,那些臣子總以為您是好欺負的。」

    聞言,李世民點了點頭道,「嗯,是這麼個理,這事朕就交給你去辦吧!」

    「呃,那個,臣這裡還要籌備春耕呢!這事,您難道不覺得交給魏大人去辦比較好?」

    「魏玄成?」

    聽了孫享福的建議,李世民一愣,隨即臉上露出了壞壞的笑,道,「對,這事就應該交給他去辦,就在你們幸福村的公舍辦,你先去安排人布置一下吧!」

    孫享福領了命令,從自家的宅子裡走了出來,外面,還一堆等消息的人呢!其中,王圭品級較高,就在門口,孫享福給他使了個眼神,然後看向魏征,然後,王圭就知道了皇帝打算把這件事交給魏征處理,然後,他徹底絕了走後門的心思。

    魏征其人,雖然也是山東世家出身,但跟他們不是一路的,其性格如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走他的後門,那可能是得利不成反沾一身翔,幸好此前他得了王安回報的消息,讓王氏准備了不少現金,即便最終不得不用拍賣的法子,他王氏,也不過是多花些錢而已。

    孫享福將魏征拉到了一旁,將李世民的意思跟他說了說,拍賣的套路,他在善陽已經見過了,主持的話,也沒什麼問題,只是有幾點,孫享福要跟他講清楚,一是朝廷歡迎各界人士投資建城,除了渭南之外,關中其它任何縣城都可以用同樣的方式集資建新城,開辟新產業的,這就打消了眾人對渭南縣幾位原始股東的質疑。

    當然,他們若是非要渭南縣的股份可以啊!大不了幾位原始股東全部撤資,把渭南新城的股份全部給他們,咱們幾個原始股東,再去別的地方建城去,新豐縣也是個不錯的地方嘛!同樣有渭河之便,還離幸福村近。

    二是,這些股份,優先賣給能夠提供建城材料比較多的人,而且,這百分之七的股份,只會有一個買家。

    惡性競爭嘛,不整成唯一的,怎麼能讓他們搶破腦袋呢!當他們所以人都把建材往渭南運的時候,孫享福設置的另一個坑不就起效果了麼。

    說完這些事,孫享福就去找孫大力了,這家伙現在又壯實了不少,應該是胖,懷裡抱著的丫頭片子才剛剛長牙,老婆的肚子裡面就又懷上了一個。

    挺著大肚子的鄧氏喜歡在婦人工作的雞場忙活,那邊現在不僅養著幾十萬只雞,前兩年種的桑樹也有不少,山下有個衣料作坊,平時也都是女工聚集,這大肚婆怕人家說她是妒婦,正趁著幸福村大招女工,在幫孫大力物色妾室呢!

    「怎麼地,嫂子又忙活著給你找女人去了?」

    到孫大力家,就跟在自己家沒什麼區別,孫享福給自己倒了茶,又從懷裡懷裡掏了一塊溫玉出來給他女兒把玩,小丫頭手裡有個物件玩耍,就不會吵大人說話。

    「嘿嘿,不光是給我找,還給二力物色媳婦呢!今年他可是都十七了,該成親了。」

    孫大力憨厚的笑了笑,將女兒放在了炕頭上,讓她自己爬著玩,轉身就去了櫃子旁,翻出一個本子道,「這是村裡各庫的儲備明細,你要用什麼,都可以到庫裡去調,看你今年的架勢,是打算大干一場,我老早就讓大家伙備好了東西。」

    孫享福翻了翻那本子,點了點頭笑道,「嗯,字寫的有進步,東西儲備的也足夠,你安排人手把公舍布置一下,朝廷要借用公舍開個拍賣會,另外,等選種的工作完畢之後,通知所有本村人和管事一起到公舍,我給他們開個會,分配任務。」

    「好嘞。」

    孫享福就是幸福村的主心骨,即便是現在他一年也沒有多少天待在這裡,基本不插手管理事務,但有他在,大家的鬥志就會莫名的高昂起來,短短兩三年時間,這裡就成為了關中的農業聖地,每年春耕的時候,大家都會聚集到這裡來,今年,更是提前聚集到了這裡來,看著那些絡繹不絕前來求教的人,孫大力心裡滿滿的都是成就感。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5:59
第297章 忙碌的幸福村

               
    有一個淳樸老實的人幫忙管著家業,就是實在,明細上所列出來的東西,庫房裡一件都不會少,幸福的人,給自家造農具,那是怎麼扎實怎麼來,光精鐵打造的手工缽機,就有過萬個,劈好直接就可以在地上插的竹弓,則是壘的像山一樣高,足足十堆。

    據孫大力所說,這些竹弓足以將十萬畝農田搭成暖棚,至於用搭蓋暖棚的那種紡的特別密實的麻布,村裡的庫房足有幾十萬匹。除了自家工坊生產的之外,還在市面上收購了不少,只要用這些麻布搭在竹弓上,再蓋上厚實的稻草,就足以保障棚內的土壤不會凍結,如果再在地面上也鋪上一層干草,再將缽機打出來的土缽擺上去的話,那就足以保障棚裡的種子出苗了。

    當魏征和眾多官員在村裡的公舍裡開股權拍賣大會的時候,孫享福便已經帶著數萬雇工和佃戶忙碌了起來。

    孫得壽被任命為搭棚組的組長,系統的學過孫享福教過的一些農業知識的他,更加懂得暖棚對於農作物的意義。

    孫二力則是被任命為了整田組的組長,他所帶過來的皇莊佃戶,有數萬壯丁,除了要將皇莊的地整出來,還要負責教所有關中百姓整田,他現在也算是從六品的官員了,屬下有十幾個吏員幫忙,雖然任務很艱巨,但應該能完成,可別以為正月裡還沒完全化凍的土地耕不動,有幸福村自產的重犁在,只要不是大雪天氣,翻地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孫大力則是被任命為了瀝土組的組長,他需要在半個月內,收集足以制作幾億,甚至幾十億個營養缽的泥土,一個營養缽,就代表一刻幼苗,幸福村周邊,可沒有這麼多肥沃的好土了,他得去還處於冬干期的渭河掏河泥。

    而這時候,幸福村那條水泥路的作用便凸顯出來了,一車土,只需要一個牲畜拉著,就能快速的往搭建暖棚的位置運輸,要是以往的泥巴路,是絕對負荷不起這麼大工程的。

    孫享福自己,則是負責施肥組,幸福去年囤積了很多的有機肥,爭對什麼樣的地,種植什麼農作物,施多少底肥,他要一一給農門的子弟們講清楚,這東西一次施用,可以受益幾年,倒不用年年都那麼麻煩,而最開始,他們只是給本月下旬就要種植的小麥地施底肥。

    李世民就像一個好奇寶寶一樣,領著幾個心腹大臣在各組之間亂轉,現在,他雖然通讀了《齊民要術》,卻不敢大言不慚的在孫享福面前說他會種地了,即便是去年孫二力主持幸福村的春耕的時候他來這裡看過,也還是有好多不明白的地方。

    田埂之上,拿著紙筆和本子的孫小妹,在飛快的計算著,很快,她就朝身邊的幫工喊道,「這壟田,需竹弓四百根,三米寬麻布二百米,干草八十捆。」

    又過了一會兒,她再度喊道,「這壟田,需要竹弓三百二十根,三米寬麻布一百六十米,干草六十四捆。」

    然後,一群人就會按照她給出的數字,將竹弓,麻布,干草運送到她所指定的田壟,再之後,會有孫得壽帶領的搭建組,拿提前運送過來的東西,開始搭棚,一路搭好,所有材料剛剛好,准確無誤。

    「陛下,幸福村的十進制和新的計量法,很方便實用,而且,此女算學之強,不輸於戶部各主事,當真是厲害。」蕭瑀看到了田地間這神奇的一幕,指著十來歲的孫小妹道。

    「呵呵,蕭相你是少見多怪了,他孫正明除了弄出代數符之外,還弄了一套乘除法口訣用於計算,簡便快捷,也就是這丫頭年紀小,干不得重活,才專門負責計算。據說他們農門子弟,用於計算這些簡易東西的算學,只是最初級的,高深之處,就是朕,也看不懂。」

    李世民對於孫小妹並不陌生,一早就知道她在計算方面有些天賦,不過,女人,即便是再有才,終究是不能在朝廷為官的。

    所以,他的目光一直盯著在田間作指揮的孫得壽發光,雖然此時他還只是個半大小子,但指揮起數萬人勞作起來,居然緊緊有條,絲毫不顯得慌亂,漁業司同樣出自幸福村的石寶也是差不多這個年紀為官的,能力上,估計還沒有孫得壽強,這又是一個人才啊!

    為什麼說,比漁業司的石寶能力還強的人,就是人才呢?這得看石寶接手孫享福,當了漁業司的牧監之後的業績了。

    關中大小水庫魚塘在他的打理下,產出驚人,即便今年是災年,也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不僅沒有斷了宮中的用度,還為李世民賑濟災民出了不少力,修路工人的飯食裡面,每餐都有他漁業司產出的魚片,可能百姓們還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喝的粥裡面會有魚片這種滋補的食材,李世民卻是知道,這是誰的功勞。

    跟著孫享福一起發跡起來的人,都是實干派,他們不學那套虛頭巴腦的知識,去年夏天,李世民在幸福村視察的時候,正好瞧見孫大力和一干村民們在公舍寫字算賬,就對他說,幸福村的村民都已經讀書認字了,為什麼不學一些高深的學問,入仕為官呢?

    孫大力當時很直接的反問他,那些學問能讓老百姓吃飽飯,穿暖衣嗎?

    李世民被問的哽住了,就這個問題,他反思了很久,等瘟疫的事情結束後,他封了孫大力一個皇莊農事總教習的官職,品級定為了從六品上,份數家臣系列,卻不用到衙署報到,只負責教皇莊各司屬下的管事如何管理農莊,敦促生產,算是行使中牧監副監的職權了。

    孫大力當時的反問,讓李世民悟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有讓老百姓吃飽飯,穿暖衣的本事,就已經夠資格做官了,何須要學習什麼經典要義,聖人之言,那些東西真的就約束了讀書人的思想和行為嗎?

    未必。

    唐以前,那個造反的人沒讀過書?

    漢高祖劉邦是成功造反的人裡面出生比較低微的,但人家也是個亭長,大小算是個官,書肯定是讀過不少的,他有像書裡面一樣,把自己變成道德君子麼?

    書裡面的道理,始終是書裡面的道理,人性多數時候是被欲望左右的,朝廷不缺那些通四書五經,經典要義的人,反倒是缺像孫大力這樣簡單務實的人,卻是大大的缺乏,所以,李世民重重的封賞了。

    「陛下可是覺得這少年可堪一用?」

    李世民的眼神落在了房玄齡的眼中,對於他的這種眼神,房玄齡再熟悉不過了,在李世民還沒有登基做皇帝的時候,碰到了想要招攬的人,就不經意的會流露出來。

    「房愛卿以為,孫正明之弟,孫得壽,可尚公主否?」

    房玄齡已經知道了李世民的意思,又怎麼會反對呢!含笑點頭道,「此子才干非凡,酷似正明,自然是尚公主的最佳人選,不知陛下想將那位公主下嫁於他?」

    由於孫享福這只原本不屬於這個世界的蝴蝶煽動了翅膀,李世民的子女全部來了個大變樣,貞觀元年以後出生的子女,沒有一個和歷史上一樣的,甚至,歷史上的高宗李治都沒有了,因為去年長孫皇後並沒有生孩子。

    不過,貞觀元年以前出生的孩子,還是有不少的,公主有十個之多,其中尚未指婚的有四個,李世民想了想,便道,「朕意,將孟姜下嫁於他,房卿以為如何?」

    李世民所說的李孟姜,就是他跟韋妃的女兒,現在才七歲左右,歷史上,她是貞觀十五年被封為臨川公主下嫁周務道的,現在看來,只怕得提前少許,以孫得壽的年紀,可等不得十多年。

    房玄齡聞言,順著李世民道,「此乃天作之合也。」

    對於這種不涉及朝廷根本,又能維系皇權的問題,房玄齡當然是沒有理由反對的,一旁的蕭瑀也沒有出聲,只是覺得,這樣的話,孫享福會跟著弟弟平白矮了李世民一輩,到時候只怕有笑話可看。

    當然,這是李世民臨時冒出來的一個想法,究竟嫁不嫁,還得李世民和長孫皇後商議,通過宗人府之後,才能通過,這些都是後話。

    眼見著一條條大棚被搭建起來,眼見著一車車泥土被拉進村子,晚飯時間,李世民一行人才看到孫享福一干人等趕著裝滿施肥工具的車子回到村子,便忙喊了他到孫家的客廳開小會。

    「正明對今年關中之地的農耕之事可有把握?」李世民說了句開場白道。

    「當無問題。」

    辛苦勞作了一天的孫享福,此時已經餓極,也沒有功夫跟李世民閑聊,對著桌子上的食物,就發起了進攻。

    「玄成將那百分之七的股份,拍賣出了三百五十萬貫的高價,最終被清河崔氏所得,你意不意外?」李世民也不介意孫享福的餓死鬼模樣,有些得意的在一旁道。

    聞言,孫享福也沒有興奮激動的表情道,「一點也不,面對六家的聯合,王氏不可能成功,他們在整個過程中,其實起到的是抬高價格的作用,至於最終購得股份的,可不是清河崔氏,而是除王氏以外的其余六家,因為,只有聯合,他們才能對王氏形成壓迫性優勢,咱們下一步,還得想辦法,拆開他們的聯合,樹立一個新的山頭出來,清河崔氏,我看也不錯哦!」

    七十萬貫的東西,賣出三百五十萬貫的價格,翻了五倍,孫享福居然連吃驚的表情都沒有,看來,他的心理價位,只怕還在這個數字之上。

    看到他這副漠不關心的表情,李世民有點後悔聽孫享福的話,讓魏征來主持這次拍賣了,不過既然已經成交,後悔也沒有用,倒是孫享福說的,將六大家族的聯合再度拆散,讓他們爭鬥起來的事情,李世民很是上心,不過這東西還得好好謀劃,非一日之功。

    等孫享福又吃了一陣,他才道,「朕聽孫大力說,你要高價出售幸福村培育出來的種苗,有這回事嗎?」

    「有啊!幸福村的種子,花錢請來的雇工,整田搭棚需要的工具材料,制作肥料,土缽花費的時間,這可都是錢,其具體價值有多高,您應該清楚吧!不說盈利多少,小賺一些是必須要的吧!」孫享福沒有否認道。

    聽孫享福這麼說,李世民倒是有些不好意思開口了,不過,最終還是覺得,‘虧’應該由有資本,有實力的人來吃,搓了搓手又道,「那個,朕的意思,關中百姓去年遭災,你這種苗,是否可以免費派送?」

    聽到這話,孫享福頓時知道李世民為什麼等自己吃好之後才說這個問題了,說早了,他肯定會吃不下飯的。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5:59
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

               
    孫享福幾乎都不用考慮,就一口拒絕道,「陛下,您可不能讓百姓養成吃白食的習慣,這樣,遲早會將他們慣成刁民,就拿去年修路的事情來說,他們干活,朝廷發放給他們糧食,就被很多人誤解成了干活拿響。

    其實則不然,這是朝廷在賑濟,在災年的時候,他們的付出的那點勞動,可換不來能夠養活全家的糧食。

    此後,到今年第一季農作物收割的時間內,所有朝廷出糧食的行為,也都應該定義為賑濟,不然,陛下在今後在執行徭役制度的時候,百姓就會有怨言,我雖然並不看好朝廷的徭役制度,但在陛下沒有廢除它之前,應該想到人心。

    以幸福村的財力,確實能承擔起關中所有田地種苗的開銷,但卻沒有讓幸福村平白承擔的道理。

    我們的錢,也是我們辛苦掙來的,而且,您想過沒有,您今年白給他們了,明年卻不繼續白給,他們心裡會怎麼想?

    在臣看來,怎麼施恩於百姓,也是個技術活,沒有錢,可以先欠著,等他們田地裡產出了,有了收益,再來還上都行,讓一方吃虧,另一方平白受益的事情,是做不長久的。

    再有,關中的田地,有一半是自耕農就不錯了,那些大戶人家,世家的田地,難道也讓我們免費送?他們可是有錢的很,可一旦開啟了免費送,他們就不會出錢來買了,他們會想各種辦法來占便宜。」

    孫享福不是沒有想過把這事全部交給皇帝或者朝廷來辦,自己只要找李世民收成本錢就好了。

    可是,他太了解李世民了,國庫現在根本沒有錢支付,如果讓李世民欠賬的話,呵呵,這些錢八成是收不回來的,孫享福自己的錢收不回來倒是沒什麼,但這是幸福村集體的錢,孫享福只是村集體最大的股東,他得為所有人考慮。

    李世民只是說了一句‘免費派送’,就被孫享福吧唧吧唧半天頂了回來,頓時心情老不好了,不過細思之下,他又覺得孫享福說的很有道理。

    一個乞丐,你每天路過他面前的時候,給他一塊錢,他未必有多感激你,但你有一天路過的時候,沒有給,那麼,此前他對你的那一丟丟感激,就會全部都煙消雲散,甚至會變成仇恨你,這就是人性。

    孫享福並不知道用什麼詞彙給李世民講清楚這裡面的道理,只能靠他自己去悟。

    這和孫享福建議李世民北巡,每年給北方的牧民帶去不同種類的東西不一樣,那是有目的性的想要推動民族融合,而且方式方法也會逐年演變,從最開始的送東西,到邀請看歌舞,宣揚文化,與白送,是兩碼事。

    李世民沉默不語,率先悟到了的馬周卻是出聲支持孫享福了,道,「臣認為孫都督說的有理,幸福村能夠免費教大家耕種技術,已經是難得,如果再免費給百姓提供種苗,恐怕這民心······」

    說到這裡,馬周就閉嘴了,李世民卻是知道了他想要說什麼,頓時覺得剛才自己是仁慈過了頭,即便是免費送給百姓,也不應該是幸福村送嘛!該是他皇家來送,收取民心才是。

    所以,李世民又道,「既然如此,你就以平價出售給百姓吧!人力物力方面消耗的錢財,朕補給你一些,正好,你早先從他們幾家手上收的好處不是沒有交給朕麼,就抵扣掉了。」

    聞言,孫享福雖然表面上裝著很不情願的樣子答應了下來,內心裡卻是在偷笑。

    剛才那些話,可都是他故意借此事說給李世民聽的,以孫享福和幸福村百姓現在的身家,又怎麼可能在乎種苗上的這點小錢呢!他本來就沒打算在這些種苗上賺多少錢,為的,只是解除自己收受好處,李世民心裡產生的小疙瘩而已。

    索要好處是孫享福計劃中的一環,他故意把消息放給王圭,最後,再將消息賣給其它幾家,就是為了讓他們自以為得了小道消息,憋足了勁籌備錢財物資,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將競拍價格抬高。

    想來,現在沒有成功拿到地的王圭,是很想來找孫享福談談話的,要是這樣的話,他的下一環計劃,就能實施了。

    很快,馬周就幫李世民草擬了一份很無恥的聖旨,言明,幸福村培植早熟種苗,代價巨大,所以,成本極高,皇帝體恤百姓疾苦,將內府全年的供奉五十萬貫捐出來補貼百姓,幫百姓負擔了一半的成本,所以,百姓們只需要半價就能買到幸福村培育的種苗了。

    這封聖旨,如無意外的話,會被馬周拿到報紙上大吹特吹,現在,他已經熟悉了宣傳口的重要性和套路,玩的很六。

    至於今年不收朝廷財政一分錢供奉的後宮會怎麼過日子,百姓們就只有腦補了,估計那些不知道內情的百姓會以為皇帝一家子今年也會吃糠咽菜,過一年的苦日子吧!這可都是為了能讓咱們老百姓低價買到種苗,真是好皇帝啊!

    然後,聖旨的後半段就是百姓如果無有資產,可以找幸福村借貸種苗的事情,等田地裡有收成之後,再自行償還。

    讓百姓跟幸福村形成借貸關系,其實是有好處的,東西借貸了出去,能不能收回款項,就看你的後續跟進了。只有保證百姓們的田地裡都有產出,幸福村才能順利的將借貸出去的錢收回來。

    這方面問題,李世民算是看的比較深遠的了,畢竟,由朝廷去追討種苗借款的話,不是太好。而有了這個政策托底,那些已經揭不開鍋了的百姓,也有了盼頭。

    接下來的幾天,幸福村的工作依舊忙碌,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持續進行,直到上元節前一天,李世民才返回了長安。

    推進民族融合計劃同樣重要,上元節晚會,李世民打算讓李承乾再到舞台上演一次朔州之戰,而且,這次,他會讓更多突厥降將,甚至中低級將領到場觀看,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尊重,以及共同發展的好處。

    孫享福也隨同李世民返回了長安,並且在舞台上和老婆虞秀兒合唱了一首《天籟之愛》,倒是讓到場的觀眾們眼前一亮,那種來自蒼穹的高音被虞秀兒唱出來之後,給觀眾們帶來太大的震撼了,不愧是風華絕代的白娘子。

    而這首歌的歌詞經過少許的改變後,同樣是一首傳遞民族融合,傳遞愛的主旋律歌曲。

    王圭硬是繃到了上元節之後才來找孫享福,拿股份的事情沒有成功,族內對他的指責一片。

    「正明,老夫現在回過味來了,你是不是把這個消息也告訴了其它幾家?」

    王圭的年紀大,修養也挺好,雖然心裡憋著一股火,但語氣還算克制。要是這事攤在王旭身上,估計就是提著鐵戟,背著長弓來找孫享福算賬了。

    「怎麼可能呢!在下的立場大人難道還不知道嗎?不過,此項投資參與的人數不少,難免有一些人將口風透露給了其它幾家,這也是在下控制不了的。」

    孫享福直接否認,王圭一想也是,他是皇帝的人,自從王家各和其它幾家鬥起來之後,幫助王家打壓其它幾家,便是皇帝的意志,孫正明不可能反過來耍王家玩。

    待得王圭有些疑惑的時候,他孫享福又道,「不過,您可別以為崔家花三百五十萬貫買股份是占了什麼便宜,看在王家與在下此前合作還不錯的情面上,在下給您說實話吧!其實我等幾家對渭南新城的投入並非傳言中那麼大,不過幾百萬貫而已,其規模,撐死了就是郡城那麼大,故意讓人放這個消息出去,是想引大家一起逐利,將建設所需要的材料,大量囤積過來,這樣······」

    孫享福幾乎將自己的計劃合盤跟王圭托出了,說的王圭是深信不疑,對於坑其它幾家,讓自家得利,王圭自然是樂見的,並且,孫享福承諾,現在,就會以市場價的九成,收購王家手中囤積的所有建材,要知道,自從投建渭南新城的消息放出去之後,市場上的建材價格由於各大家的瘋狂收購囤積,已經漲了好幾成,孫享福即便是以現價的九成的價格收購王家囤積的建材,王家也能盈利不少。

    而孫享福拿到了王家的建材,再加上他們自己幾家本身籌集的,就足以衝垮建材市場了。

    當王圭從孫府回去的時候,臉上的皺紋笑的像菊花一樣,在這一輪中,他王家雖然參與了喊價,但並沒有真正出大錢,反而是因為建材,賺了一筆,而其它幾家,可能因為他放出去的這批建材,而吃一個大虧,這下,他到族老會那邊,就可以揚眉吐氣了。

    他卻不知道,孫享福這一手,雖然看似讓王家得了些利,但會讓此後知道了真相的其它幾家,更加的仇恨王家,讓他們徹底決裂,挑起他們不死不休的爭鬥,才是孫享福計劃的核心。

    上元節後,孫享福便和幸福村的一干技術骨干,帶著數萬熟手農夫趕赴長安周邊各縣,指導整田施肥的事情,他只有半個多月的時間來做這些播種前的指導工作。

    對於讓這個時期的百姓懂得耕層和施肥的道理,孫享福是不抱希望的,什麼土壤性質之類的專業術語,百姓們更加聽不懂,所以,孫享福只能以官員的身份,指定他們種植作物,直接讓百姓照著他指定的做就好。

    幸福村弄出來的有機肥並不能在整個關中施用,充其量,將皇莊以及秦家,虞家等幾個老關系戶的田地裡用上就不錯了,所以,制作底肥這樣的事情,以後得百姓自己來,扒草木灰,成了農戶們家家都在干的事情,另外,孫享福還建議,牧監署再設置一個衙門,專管各城糞池。

    有了這麼一個衙門在,所有城池裡的糞便被集中在城外統一瀝成有機肥,雖然不能在當年覆蓋周邊所有土地,但輪片的施用,最多兩三年也能輪到一次。

    有幸福村提供支援的犁耙和數千頭牲畜幫忙,整個關中的整田大業進度很快,比較幸運的是月底的時候,接連下了兩天小雨。

    這場雨本身並沒有給田地帶來什麼滋養,卻是讓孫享福斷定了伺此後關中之地不會再下大雪,確定了這件事,他對春麥早種,就又多了幾分信心。

    經過兩輪高產,而又從中挑選出來的個大飽滿的種子被分配到了農夫手中,孫享福不指望他們會按照自己所教的播種方法播種,因為人都是自私的,往自家地裡播種的時候,肯定會使勁的多撒一點,所以,播種的事情,孫享福都用自己帶來的熟手農夫,那些本土百姓只能在一旁觀看學習,哪怕是有些看到自己田地裡播的種比往年少一半的百姓,跪在地上眼淚婆娑的求,孫享福也不會讓屬下多撒一把,等到夏天看到收成的時候,他們自然知道這是為什麼了。

    在這個時期,沒有施用有機肥的田地,頂多也就能達到四石左右的產量,而且還是在上好的熟田種植,這個數據,孫享福已經親自試種出來了。

    四石這個產量,雖然對於這個時期的百姓來說,是天大的豐收了,可對於孫享福來說,就是恥辱。

    一畝田才收四百多斤,而且還是濕重,你們嘚瑟個啥?

    今年農門子弟重點種植的小麥田試驗田的產量,至少要達到六石以上,才算及格,七石以上,才算優秀,由於這個時期的田畝面積小於後世,七石的產量,就已經很接近後世的產量了。

    小麥播種,只是今年關中春耕最簡單的一環,畢竟,這個作物到了現在,已經有了千年的種植歷史,百姓對它也熟悉,真正讓孫享福沒底的,是大棚裡即將培育的棉花和瓜物,這個時期的百姓,大多對於這些新作物是兩眼一抹黑,所以,前兩年幫忙種植過這兩種作物的熟手,現在都成了能夠領導一方種植的技術員,李世民甚至有意讓這些人成為各縣的裡長,村長之類的低級行政組織人員。

    不過由於要撤換的規模太大,不能一下子弄,是以,想要成為裡長,村長,必須要掌握農耕技術這一條規定,李世民率先下達了。

    今後,這些最低級的士紳們可就有事情要干了,如果沒有指導當地百姓耕種的能力,那就得下台,而學會種地,就能做村長或者裡長的皇榜張貼出來之後,百姓們對於學習種植這些作物的熱情頓時高漲起來,在很多普通老百姓眼裡,做到村長或者裡長,可能就是他們的夢想了。

    每天供應數萬人吃喝,也就幸福村的儲備足夠,才能支撐的起,這種時候,蝗蟲餅也成了大家的主食之一,黎明前的黑暗即將到來。

    過完年後,糧食的價格開始一路高漲,那些此前響應了王麟的號召,囤積糧食的家伙,將手裡的糧食捂的更加嚴實了,關中家裡沒有糧食的百姓越來越多,而春耕之際,百姓要農忙,消耗的體力又大,必須要吃飽飯,李世民不得不想辦法開始賑濟。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5:59
第299章 踏上聖路

               
    某種意義上來說,王麟對於關中糧食的壟斷計劃,不到最後關頭是無法見分曉的。

    不過,嶺南乘著春汛而來的船隊,提前結束了這場市場壟斷戰爭,光是過萬石的大帆船,一次過就有數十艘開到了渭水碼頭,至於那些幾千石的船只,根本數都數不清,碼頭上,不斷的有工人上上下下的搬運糧食,那可都是碾好的白花花的大米。

    捂著糧食的世家子們慌了,朝廷並沒有在市面上采購一粒糧食的計劃,他們手中的糧食,可是從旱災開始之前就囤積起來的,屬於前年的陳糧了,可今年關中並無災害,豐收之後,他們手上的糧食再陳下去,恐怕只有拿去喂牲口了。

    頓時,響應了王麟,在各地囤積了大批量糧食的中小世家們開始破口大罵了,謾罵的對像正是早已消失在長安的王麟,他出的這個昏招,可是害慘了很多人!

    降價,必須降價出手,否則,這些糧食就砸在手上了。

    然而,百姓們對於糧店的大米,是看都懶得看的,因為,即便是降價,百姓們手上仍然沒有錢買米,大多數人都要等著朝廷的賑濟,即便是有點小錢的人,也不會花這個冤枉錢,因為朝廷弄來了這麼多糧食賑濟百姓,有免費的便宜,誰不愛占啊!

    然後,大唐的百姓終於見識到了什麼叫恐慌性下跌。

    長安的糧食價格,一天之內,從三貫錢一石,降到了三百文一石,整整下跌十倍。

    可惜,即便是這個已經讓世家子們虧到姥姥家的價格,但仍然無人問津。

    太極宮,御書房內,李世民心情大好,給孫享福加特進上國柱勛爵的旨意,直接讓馬周擬了出來,他這一計玩的太漂亮了,漂亮到了李世民不賞不爽的地步。

    嶺南根本沒有送足夠讓關中幾百萬百姓吃幾個月的糧食到長安來,他們只是送了幾十萬石糧食而已,碼頭上那些船只上的糧食,其實是去年孫享福秘密讓魏征帶回長安的一百萬貫,買的王浩手上的糧食,而加上嶺南送過來的幾十萬石糧食,其實也就一百多萬石而已。

    對於關中三四百萬百姓來說,這些糧食,最多夠喝兩個月的稀粥的,畢竟,分到每個人頭上,可能就五十斤糧食都不到,要撐兩個月,每人每天不能吃超過一斤糧食,而現在距五六月份,田地收獲的時間,還有四個月左右。

    於是,孫享福就想到了這出計策,趁著嶺南第一批糧食的運達,將李世民去年秘密從王浩手中買的,以及幸福村囤積的糧食全部連夜裝船,形成了船隊堵碼頭卸糧食的勢頭,造成了那些屯糧大戶的恐慌。

    做了一次期貨操盤手的孫享福成了李世民心中的英雄,因為,有了這一計,關中由於旱災帶來的影響,將會被徹底消除,三百文一石的糧食價格,相比於以往正常年景,都已經低價了,朝廷現在有錢可以從容采購糧食,賑濟所有百姓了。

    因為,加上崔氏購買渭南新城百分之七股份的三百五十萬貫,李世民現在可以挪用的現金高達七百七十萬貫,分一百萬貫出來采購糧食,都足夠所有普通百姓撐到夏糧收割的時候了。

    不過,孫享福卻認為,三百文一石的糧食價格,還是太高,尤其是那些人手中的糧食是陳糧的情況下,至少還有一兩倍的跌幅可以操作,而且,這糧食跌下去之後,恐怕再也難漲的上來,因為,今年關中會豐收,而且,是兩輪豐收,所以,不妨一次到位,讓大唐的糧食,從此進入低價模式,讓百姓早些開始種植經濟作物。

    對於孫享福的建議,李世民現在非常重視,沒有打擾他繼續主持春耕,召集了大臣在朝堂和御書房死命的開會,研究推算未來的形勢,根據新的形勢,來制定一些相應的政令和規定,至此,大唐朝廷,才真正有了些把政務工作做在前面的勢頭。

    長安的糧食價格接下來的幾天並沒有企穩,再度下跌了一半多,到了一百二十文一石的價格,基本就是一文錢一斤,鬥米十二錢,雖然比歷史上的貞觀四年的鬥米四錢還高了一些,但李世民已經開始讓人少量采購了,畢竟,糧食握在自己手上,他才安心。

    孫享福給李世民出完了策略,然之後就不管了,他主要的工作,還是教導大家種田,營養缽這個東西在大唐已經出現三個年頭了,百姓們對它不再陌生,幸福村周邊一壟壟長條的大棚之內,各種瓜物,棉花的幼苗開始在棚裡生長起來,每天孫享福要對著這些幼苗,對著自己的農門的子弟,或者前來聽課的熟手農戶說上一兩個時辰,講的口干舌燥。

    而農門的子弟和聽過孫享福講課的熟手農戶,又會再度走到群眾之中,給大家伙講解打理這些東西需要注意的事項。

    講完植苗,又講移植,講完移植,再講成苗處理,授粉處理,蟲害處理,等等等等,不知不覺得,每天到幸福來聽孫享福講課的農夫,都有數千人之多,而通過這數千人之口,將孫享福講解的這些農耕知識,又傳達到了數十萬,上百萬關中百姓的耳中。

    如果李淳風此刻在關中看到這幅景像的話,一定會說,孫正明已經開始踏上聖人之路了,就目前他的教學規模而言,已經超過了孔子在世之時。

    孫享福講課很有特色,從來不引經據典,甚至連之乎者也都沒有一個,全部都是白話文,而且大多數時間,是指著實物講,所以,聽他講課後的人,那怕是大字不識,也能懂個大概,不貪多的話,一天學習一兩樣農作物的種植要領,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二月下旬,天氣已經偏暖,大規模的成苗開始移植到了田地裡種植,運送營養播種苗的車馬,在公路上隨處可見,如果是不關中的公路系統全部建設完成,孫享福可不敢這麼集中的培植育苗。

    而這些寬闊的水泥道路,此時也成為了關中的經濟命脈,李世民緊急出台了交通法,沿道路行車,必須靠右行駛,這也算是這個世界的第一部交通法了。

    幸福村育種大棚集中區,虞方幾人領著一干文吏不斷的憑戶籍開寫著種苗借貸的文書。

    孫小妹和一些幸福村的女孩子的計價筆就沒停過,老百姓們其實大多算不清自家的田地,需要多少顆苗,更加算不清楚購買這些苗,需要支付多少錢。

    但這些孩子能准確的給出答案,只需要農戶報上自家的田畝數量,被勘定適合種植什麼農作物,這些孩子很快的就會給出一組數字來,百姓們對於這些數字都較信服,因為此前借了種苗回去,按照要求種植的百姓,基本都是分毫不差,百姓只需憑戶籍,拿她們開出來的條子,在借貸的條子上按下手印,就能憑條子去棚裡領種苗了。

    而且,借到種苗之後,他們也不用擔心無法把這些種苗運送到自家田地裡去,因為幸福村早就備好了許多馬車,車上有專門安裝了可以大量裝這些營養缽苗的木格子,一車就能拉上千個營養缽,這些車全是免費的,只是使用的話,需要按遠近排隊,統一調配。

    由於本村的人都放出去做播種下苗指導了,孫享福特意請了李承乾和他的太子六率來幫忙維持次序,分遠近不同,他們會逐片的通知各縣,各村的百姓前來領苗,並且盡最大可能的告知百姓,一定要做好初期的查苗補苗工作。

    用營養缽種的瓜物苗,少一棵,夏天的時候就會少至少一個瓜,少種一株棉花,可能少好幾十個棉桃,在幼苗階段出現受損,可以馬上補種,可別小看一兩個瓜和幾十個棉桃,這些經濟作物的價值目前還是很高的,而且,幸福村有足夠多的幼苗供百姓補種,只要按照規定種植,包成活,不需要加錢。

    大唐的人民子弟兵為人民干活,很應該,得知孫享福這裡有點忙不過來之後,李世民發動了全部的力量來支援他,有了軍隊的車馬,和青壯幫忙運輸,組織,所有的事情都變的更加順利了。

    三月,桃花的香氣飄滿了整個關中,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桃花香氣呢?因為孫享福當年為林業司種植的上千傾桃樹,今年要開花,掛果了。

    林業司的趙幕春一早就來幸福村跟孫享福報喜了,卻被孫享福劈頭蓋臉的數落了一頓。

    「開個花你就喜了?你知不知道,光是桃花,就能產生多少經濟利益?還有,你想到了桃樹今年會掛果,有沒有想過掛了果之後的事情?這可是上千傾桃林,桃子到時候一起成熟,你覺得,光是長安的百姓,能吃的完?到時候,難道讓那些桃子全部在樹上爛掉?」

    古人的思維就是這樣,古板,滯後。目前,意識到要把工作做在前面的,只有李世民和朝廷的幾位大佬,普通人,是很少像孫享福這樣,把事情想的那麼長遠的,這可不是一棵兩棵桃樹,果子成熟了,摘下來吃掉行了。

    這可上千傾桃樹,至少數十萬棵桃樹,哪怕是第一年掛果,產出的桃子也是個難以估計的數量,而且,孫享福此前在各地指導種植田地的時候,大致看過這些桃樹,由於地選的好,種植方法科學,長勢都不錯,關中的桃,那怕是在後世,都是很出名的,何況是在土地肥沃,生態環境較好的現在。

    趙幕春被孫享福的一通數落嚇的大汗淋淋,現在,牧監署原本的幾個牧監,可就剩他一個了,其它幾個,可都是因為能力不行,被撤換掉的,難道,今年,輪到自己了?

    「噗通。」

    趙幕春直挺挺的跪到了地上,那聲音,讓孫享福有點牙酸的感覺,自家可是水泥地呢!真夠嗆他等會還能不能站的起來。

    下一刻,令孫享福更加牙酸的事情出來了,趙幕春拿自己光溜溜的額頭,就要往自家的水泥地上磕。

    「停停停,你有什麼事,直接說事,別整這一套,我可害怕折壽呢!」

    「求孫都督看在以往的一點情分上,對我林業司的工作,指教指教,卑職,感激不盡······」

    說著,趙幕春的眼淚都流了出來,也得虧了他這個好大喜功的性格,專門跑一趟幸福村來報喜,不然,真等桃子要熟的時候,才想起這個問題,那事情就大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