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歷史紀錄 杜可風沒錢也要拍 募資完成電影【香港三部曲】 沒有台灣 就沒有杜可風 希望可以拍「台灣人」
【香港三部曲】工作照:杜可風表示沒有台灣 就沒有杜可風 希望可以拍「台灣人」
由知名攝影師杜可風自編自攝自導的電影作品【香港三部曲】,花了一年的時間拍攝許多「香港人」,杜可風表示這是一個該還給香港的電影。【香港三部曲】源於香港國際電影節的一個短片計畫,影展單位邀請杜可風拍攝一齣短片,作為「美好2014」短片系列其中一部作品。這半小時作品原名為《香港2014:仝人教育》,內容講述城市中小孩的希望與夢想,在2014年3月的香港電影節首映之後受到好評,也因此讓製片孫明莉、許志堅以及導演杜可風有了發展成長片的想法。接著在2014年9月底,香港發生了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運動」,杜可風覺得自己不能不記下這個歷史時刻:「以覺得電影需要社會責任感的創作者來說,這樣的歷史時刻,即使先用iPhone、相機、用自己的錢,也一定要拍。我差不多拍了一百部電影,住在香港這麼久,香港給我的東西太多了,我必須還給它一些,這剛好是個讓年輕人開口的機會。我總是很忙、到處鬼混,剛好有雨傘運動,應該拍出來,對我這個年齡層的人說話。」製片孫明莉試圖為影片籌資,但在大環境下,【香港三部曲】是一部觸及政治敏感議題,又沒有大明星加持,在合拍片當道的香港粵語發音的電影又不吃香,籌資過程頻頻受挫,於是轉而求助於網路募資,最終募集到12.5萬美元(約新台幣400萬元),談到這個杜可風感性的說:「這是香港人拍給香港人的電影,不是我拍的電影。」電影即將於2月19日於國賓影城@長春廣場、喜樂時代影城、in89豪華影城、高雄in89駁二電影院上映。
【香港三部曲】劇照:杜可風表示這是自己想要回饋給香港的一部電影【香港三部曲】劇照:是歷史紀錄 杜可風沒錢也要拍 募資完成電影【香港三部曲】
Christopher Doyle出生於澳洲雪梨,1970年代後期,他以中文名字「杜可風」獲得重生,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像風一樣」,在改了新名字之後,輾轉到台灣定居並學習中文,參與創立蘭陵劇坊,開始與雲門舞集和進念二十面體合作攝影工作,1981年受楊德昌邀請,為電影【海灘的一天】負責攝影指導,獲得1983年亞太影展最佳攝影獎,自此他全力投入電影的拍攝工作,卯起來拍了約50部華語片,在此之前,他也以另一個身分「Christopher Doyle」拍了20部左右的外語片,杜可風受訪時說:「沒有楊德昌,沒有張艾嘉,沒有台灣,就沒有杜可風。」對台灣心存感念的他,也表示:「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用【香港三部曲】的述說方式來拍「台灣」,拍攝很適合這個時代的我們。」
著名攝影師杜可風,出生於澳洲,年少成為水手,雲遊四方後,於香港落地生根。如今,他以【香港三部曲】回應這座城市近年的苦悶。電影分成「開門見山」、「愚公移山」、「後悔莫及」三段,分別從兒童、青年、老人的視角,吐露港人的希望與嚮往。拍攝期間適逢「雨傘運動」,為這場香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公民抗命留下珍貴紀錄。杜可風與製作團隊訪問逾百位不同年齡、背景的香港人,挑選部分當創作藍本,但他們的企圖不止於紀錄,受訪者根據他們訪談的情節,在實景半紀實半虛構地演出。三段人物頻頻錯身,魔幻手法交織出眾聲喧嘩的家園想像,也在杜可風的巧手指揮下,合奏成一曲自由奔放、召喚本土精神的影像詩。電影即將於2月19日在台上映,電影預售票現正於博客來售票網熱賣中,購買電影【香港三部曲】雙人套票,於上映期間持兩張博客來雙人套票票券至上映戲院售票處劃位,可兌換香港佔中藝術家貓珊設計《香港三部曲》蛋塔鑰匙圈及插畫貼紙套組。更多電影訊息請上天馬行空官網www.skydigient.com或天馬行空粉絲團查詢。
天馬行空新聞稿聯絡人:陳温温 0955-304-855 /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