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部動畫片,能讓你看穿美國

DexterLab 2016-3-25 11:00:14 發表於 電影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5290
71年前,喬治奧威爾用一部《動物農莊》隱喻了人類社會里社會主義集權統治(蘇聯)的建立,1954年就被改編成了動畫電影在影院上映—《動物農莊》是英國影史上第一部影院動畫長片,後來更是多次被搬上大銀幕。



71年後,迪士尼用一部《動物方城市》重新隱喻了當下的美國社會——你不得不嘆服於《動物方城市》的寓教於樂,迪士尼當然是來拍商業片賺錢的,也沒有證據證明主創人員要在影片裡夾帶什麼政治理想、社會情懷的私貨,但《動物方城市》就是這樣充滿美國社會現實的宏大背景,又落腳在老少咸宜的可愛動畫中。



《動物農莊》塑造的是一個典型的“反烏托邦”(在此暫不區分“敵託邦”、“異託邦”和“反烏托邦”),那個被豬竊取了領導權的農場,就是現實中人類集權統治建立後的暗黑童話式寫照;而《動物方城市》則截然相反,為觀眾們呈現了一個現代烏托邦社會(英文片名Zootopia就是“動物園”Zoo和“烏托邦”Utopia兩個單詞的結合),從政治光譜上來說,我們甚至可以斷言《動物方城市》就是《動物農莊》的反義詞(關於喬治·奧威爾的民主社會主義傾向姑且不做辨析,此處僅指大略)。



《瘋狂動物園》的烏托邦是哪裡?就是美國。迪士尼本來就是一個美式烏托邦的文化營造者,而對於現代憲政社會中的居民來說,美國早就是真正的烏托邦,這根本不需要迪士尼營造——譬如法國人很早就承認這一點,當年托克維爾去美國窮遊後回來發帖就這麼說,後來鮑德里亞去美國公款吃喝,也撂下一句狠話:美國是“實現了的烏托邦”。



《動物方城市》正是用賞心悅目又充滿音樂動感的動畫場景圖解了美國社會的烏托邦說明書——音樂動感很重要,以迪士尼為代表的美式動畫片有濃厚的音樂、歌舞片血緣,《動物方城市》在這一點上甚至隱約露出幾分“幻想曲”的美妙身影。



兔子朱迪是個鄉下農場的女孩——想想《動物農莊》,在不同的意義指涉下農場裡的動物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內涵——從小時候起,她就開始扮演關於“動物方城市”是如何建立的兒童舞臺劇。



不要小看這出萌態百出的兒童舞臺劇,事實上,這出舞臺劇所闡述的理念正是當下美國社會得以建立的基石,或者說,是一次童心版的“社會契約論”演示,也是一次當代憲政社會的發生學理念活劇——動物們去掉了野蠻的“動物性”,(依循著契約精神)共同來到“動物烏托邦”(動物方城市),幾乎建立起一個大同世界。



動畫片裡展現的“動物城”實在是太美好了,美好到幾乎讓人相信福山的“歷史終結論”有了幾分道理。這裡也有犯罪,也有官僚主義,也有不公平現象,但總的來說,不論你是何種膚色、性別、性取向——外表、習性各異的動物顯然是最好的隱喻——只要你努力奮鬥,就一定能獲取相應的回報。



這是活脫脫的“美國夢”寫照,那個流光溢彩富麗堂皇高聳入雲的“動物方城市”,也正是鄉下兔子朱迪的兒時夢想——看來城鄉差別在美國也是切實存在的,這一點到跟正在大力推進城鎮化的中國不無相似。



“動物方城市”到處是“政治正確”的鶯歌燕舞,起碼從基礎設施上看,不管你是高高在上的長頸鹿,還是矮胖敦實的齧齒動物,在乘坐交通工具、購買公共服務甚至日常消費時,都不會有任何不適,總有相應的設施、尺碼符合你的要求。



不由得想起前兩年ABC熱播的喜劇《來自星星的鄰居》,一群外星人來移民到白人社羣裡,發生很多啼笑皆非的故事,而且那群外星人都長著黑人或者亞洲人的臉孔——顯然,這是對當下美國移民問題的喜劇化反映,某種意義上,《動物方城市》就是用動物取代了《來自星星的鄰居》裡的外星人而已,骨子裡其實還是聚焦在美國社會的多元文化、多元種族問題之上。



你甚至可以把兔子朱迪看成是一個移民——她從小生活在遠離動物城的農場裡,嚮往去動物城裡做一名警察,從這個意義上說,朱迪的確是一名移民(為什麼是女孩子?看看《STAR WARS:原力覺醒》就明白了,現在想要掙美金,設定一個女一號比較靠譜)。



但是朱迪並沒有給人以外來移民之感,這無疑是因為她的兔子身份——從片頭一開始,“動物方城市”就在渲染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區別,而在動物城裡,高達90%的居民都是食草動物,這自然使得朱迪與動物城的主流居民有了同種之感——折射進現實,就可以說朱迪是隻白人、基督教兔子,當然這麼說在美國絕對政治不正確,連奧斯卡沒給黑人提名都被狂吐槽嘛。



不過這從畫風和背景音樂上也能看出來,黑社會鼴鼠一出場就有著濃郁的南歐音樂風情,雨林裡的豹又是典型的拉美氣息——動物的不同來源自然會被觀眾與現實相聯想,譬如報新聞的熊貓怎麼可能不覺得是華人,鼴鼠老大一水兒的北極熊保鏢又有撲面而來的俄羅斯打手即視感。



在追查案件的過程中,朱迪去了不同的街區,這幾乎就是當下美國不同族裔聚居區的現實寫照——估計是因為沒有出現唐人街,所以中國觀眾感觸沒有那麼明顯。



有趣的是,作為警匪故事的《動物方城市》的幕後大陰謀居然是食草動物非法製造危機,意圖誘發食肉動物的動物性,由此來製造恐慌並獲取食草動物的大多數選票——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反派設計,一來在敘事上有翻轉,二來也是直指美式民主的命門:民主,是為了防止多數人的暴政。



很多人一直習慣建構一組“暴虐的特權統治者”VS“道德高尚的普羅大眾”的二元對立概念,並以此來確證民主的合法性,殊不知這只是一種民粹式的偽民主理念。某種意義上,這種思想跟跪舔統治者的奴才意識沒什麼分別——現代獨裁者往往建立在民粹的暴政土壤之上,以“天子”恩威直達“萬民”,其他階層的有產者則分分鐘處在被犧牲的地雷陣裡,只要需要,他們隨時會被拿出來獻祭給“國家、人民”,所謂“有恆產者有恆心”,在一個滿是“打土豪分田地”意識的民粹、獨裁社會裡,是斷然不可能實現的。



正確的理念,應當是儘可能的包容並尊重差異性(某種程度上一個社會的民主程度正是由其包容程度來衡量的),食草動物在《動物方城市》裡居於絕大多數,但它們也必須尊重食肉動物的合法權利(當然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這纔是“動物烏托邦”的立邦之本(複雜的憲政原則在此取代了“一人一票”的簡單多數決,可參照美國總統大選的辦法)。



充分尊重每一個階層、族群的差異性並保障他們的權利,然後在契約(法治)的基礎上給所有人以個人發展的機會,由權利保障通向機會均等,這樣的“動物方城市”難道還不是一個烏托邦?



至於被喚醒獸性的食肉動物,可以解讀為凡是出現反人類行為的暴力攻擊者,其實都是人性泯滅的結果(當然在《動物方城市》裡“人性”被“社會化的動物性”所取代),在當下美國的政治語境中,很容易聯想到ISIS等伊斯蘭原教旨恐怖分子。



對和平的基督徒(食草動物)來說,伊斯蘭教確實有某種與生俱來的暴力攻擊性(食肉),這絕不是搞宗教攻擊,而是實事求是的從宗教典籍、儀軌而言。伊斯蘭教是在政教合一的體制下,隨著阿拉伯半島的戰爭過程誕生、傳播的,其教義中有不少“外向”之處,這跟基督教、佛教的“出世”色彩截然不同。



伊斯蘭教確實有很多與現代文明不融洽的地方,譬如要求女性素服頭巾,不能暴露身體,而且一夫多妻,這些在很多伊斯蘭國家是客觀存在的。從當下世界的恐怖行徑來看,伊斯蘭教徒也在大眾傳媒中給人的印象最深——特別以ISIS為代表——由此將其看作是“動物方城市”裡的“食肉動物”也不為過。



但是不能將“食肉動物”汙名化,如果有個別食肉動物開始無差別攻擊善良的食草動物(基督徒),那絕不能代表食肉動物的全體。在動物城強大的建城理念下,食草動物們相信能與它們和平相處——這是多麼強大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人們限制自己的動物性,從而建設起互相依存的人類社會,這正是《動物方城市》的最深層邏輯。尊重差異,保護每一個個體的權利,時刻警惕以“多數人”為名作惡(如果片中的陰謀成功了,幾乎就是希特勒通過魏瑪憲政選舉上臺的翻版,食肉動物很容易被解讀成是猶太人或布爾什維克的代表)。



在這樣的環境下,女兔子朱迪能實現哪怕最微小的夢想,而城中的動物居民們最反感的官僚主義也無非就是車管所裡慢騰騰的樹懶——看看整日累得賊死的羊副市長,哪還有貪汙受賄的機會?(在不同的社會體制和民眾心態裡,官僚主義的車管機構可能引發截然不同的後果。《動物方城市》裡逗我們一笑,但在《蠻荒故事》裡則引發了恐怖的血案)



當然,美式民主都是資產階級的、虛偽的,真正的民主是讓人民當家、做主!




[Youtube]v5ylDdPZm9A[/Youtube]
來源:今日頭條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DexterLab

LV:0 準會員(尚未驗證)

追蹤
  • 主題

  • 回文

  •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