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電影節]「台灣越界」蔡銀娟.安邦.賴俊羽.趙德胤.廖克發新作 李李仁.范文芳為親情療傷 《心靈時鐘》溫暖催淚 張翰...

放映室小編 2016-9-30 17:13:51 發表於 電影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1114
「台灣越界」蔡銀娟.安邦.賴俊羽.趙德胤.廖克發新作
李李仁.范文芳為親情療傷 《心靈時鐘》溫暖催淚
張翰轉型當暴力老爸 《兒子老子》說不出的父子情
老畫家的尋根夢想 《童夢》看見台灣人的認同真相


高雄電影節今天公布最新片單「台灣越界」,包括蔡銀娟導演的療癒新作《心靈時鐘》,李李仁和范文芳帶來溫暖感人的家庭療傷詩篇;安邦導演首部電影《兒子老子》,張翰與潘親御飾演父子獻上演技轉型之作;賴俊羽跨足紀錄新作《童夢:旅美畫家呂游銘的逐夢旅程》,以五年時間跨國跟拍,凝視畫家呂游銘充滿戲劇性的一生,回顧台灣戒嚴時代的集體夢魘;趙德胤以自己兄長為主角的紀錄片《翡翠之城》,紀實拍出採玉工人的貧窮與無力,是當代緬甸的黑暗之旅;以及廖克發的個人家族記憶《不即不離》,探尋生命中缺席的祖父,展開一趟自我認同與國族歷史的重現旅程。

高雄電影節將於10/21至11/6於高雄圖書總館、電影館、in89駁二電影院、正港小劇場登場,並增加「雄影短片節」10/25至10/31於台北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行。高雄電影節更多精彩主題與片單,將陸續公布,影迷請拭目以待,相關資訊可上高雄電影節官網www.kff.tw,或臉書【高雄電影節粉絲團】查詢。

《心靈時鐘》細膩催淚 李李仁演出好爸爸
療癒系導演蔡銀娟繼《候鳥來的季節》,獻上「心靈三部曲」之二《心靈時鐘》,沿續前作以愛與告別、家庭關係為主題,李李仁和范文芳演出平凡如常人的夫妻,卻因一場意外打亂家裡秩序,范文芳與一對年幼的兒女得學會走出死亡的悲慟。蔡銀娟將鏡頭轉向孩子的眼睛,八歲的男孩收到父親寄來的未來郵包,那是一個從沒看過的骨董怪鐘,他開始尋找時鐘背後的秘密,緩緩道來年幼心靈如何在失親破碎中,學習面對成長的苦澀,找到生命裡的燦爛時光。


心靈時鐘

《心靈時鐘》一開場就以李李仁和兒子計畫開一家船的博物館,以及一家四口在西子灣快樂玩耍的情節,細膩道出父子的親密情感,讓觀眾從一開始就能感受家的力量。李李仁完美演繹片中的靈魂角色,讓兩位童星無時無刻擁有真正的父愛,蔡銀娟導演表示,李李仁真的是完美的好爸爸,如果小演員無法進入狀況,他會不停鼓勵他們陪伴入戲,導演在旁看了都十分感動。尤其片中一場在沙灘的戲水,女兒因為赤腳不小心受傷,李李仁飛奔跟製片組拿了水,趕緊幫忙消毒,戲裡戲外都很關心兩位小演員的安危。

蔡銀娟導演表示,《心靈時鐘》的創作靈感來自身邊的親人,年僅八歲的他來不及和父親說再見,她看著孩子一路跌撞很辛苦,所以感觸很深,想要拍一部溫暖療癒的電影,獻給台灣社會年幼失親的孩子與家庭,鼓勵他們勇敢向前。全片在高雄拍攝,故事場景沿著製片李志薔的成長軌跡,將許多高雄的秘密景點盡入鏡下,包括柴山、桃源里、千光巷、船藝品店等,李志薔表示,他一直想回到高雄拍片,終於在《心靈時鐘》完成願望。《心靈時鐘》將於高雄電影節11/5台灣首映,並於11/18全台上映,是今年秋天台灣最溫暖催淚的療傷電影。


兒子老子


兒子老子


兒子老子


兒子老子

《兒子老子》情感爆裂 張翰演技轉型
安邦首部電影長片《兒子老子》,如同李安「父親三部曲」,以緊繃揪心的父子關係,作為個人電影創作的起點,安邦表示自己和父親平時很少好好說話,但一次的生離死別,才發現很多話不說就來不及了。張翰演出一位失敗落魄的父親,只懂得用暴力管教兒子,當潘親御從少年觀護所回到了家,父子之間的愛恨糾葛一觸即發,「他在等我老,等我打不過他」道出家庭悲劇的無力蒼涼。

從未在大銀幕上演出父親角色的張翰,在《兒子老子》不僅有新的演技嘗試,也洗脫既定的中產斯文形象,演出在底層努力求生的卑微男性。安邦表示張翰是個可塑性很高的演員,當他第一次出現在拍攝現場時,騎著重機帥氣登場,很有男子氣概就像一座山,與片中父親的性格不謀而合。張翰演出的父親不太說話,需要用表情肢體演繹複雜的情緒,散發出強大氣場,是從影生涯最富爆發力的演出。

拍片過程導演也把張翰關在片場角落,故意不讓他和潘親御太親密,沒想到兩人的父子情感卻在戲中不停打罵之間,不知不覺建立起來。安邦表示片中有場高潮戲,剛好在颱風來臨前夕拍攝,兩人在雨中演戲,張翰為了怕潘親御淋雨,將脖子上的毛巾放在兒子的頭上,自然流露出父親深沉的情感。安邦說這場戲原本沒有安排下雨,張翰的動作也沒有刻意排練,是老天爺幫忙之下,讓這對父子不用言語就演出真正的情感,讓他在攝影機後面都起雞皮疙瘩、感動不已。《兒子老子》將於高雄電影節世界首映,並在11/4於台北華山光點正式上映。


童夢


童夢

《童夢》老畫家逐夢 揭開台灣人認同
《愛情無全順》導演賴俊羽跨足紀錄片《童夢:旅美畫家呂游銘的逐夢旅程》,作為自己與土地連結的開端。曾為楊牧、朱天心、林良等作家繪製插畫與繪本的畫家呂游銘,是台灣六、七零年代重要的畫家,他以豐富色彩的視覺語彙聞名,但長期受到台灣美術教育與黨國環境的壓抑,在七零年代台灣外交風雨飄搖之際,33歲那年選擇赴美追尋夢想,過著開車賣畫的走賣人生。三十年後,白髮蒼蒼的老畫家像孩子一樣渴望回家,他回到台灣畫出對故鄉的記憶與思念,也逐漸解開畫家深藏在心中的惡夢之謎。

賴俊羽導演在台北萬華長大,他說從小對於自己的鄉土感到陌生,缺乏土地的認同感,在聽過李安當初拍攝《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核心意涵,那艘船象徵台灣,而Pi就是台灣人,台灣人將何去何從帶給他啟發,於是他投入萬華的人文追尋,從呂游銘的繪畫中認識萬華,找到自己與故鄉的連結。賴俊羽也透露紀錄片取材的畫家呂游銘,不僅出身於萬華,和他就讀同一個國小,他也是繪本《小木船上岸》的作者,當初這本書是父親送他的禮物,開啟了導演喜愛繪畫的天份,沒想到三十年後竟紀錄這位畫家,真的是冥冥中自有安排。

旅居美國三十多年的呂游銘,以「女人與貓」系列作品知名全球,色彩飽滿畫風自然,畫作中的貓非常巨大,在世界各大城市出沒,從舊金山、巴黎到最近回到台北的101,賴俊羽認為這隻貓很像呂游銘,當初離開台灣尋夢,最後也選擇回到故鄉。《童夢》除了展現呂游銘豐富的繪畫人生,也道出白色恐怖時期,台灣創作者在言論自由控制下的困境,以及中美斷交後,人民對於國家與自我認同的焦慮。賴俊羽說「呂游銘小時候喜歡畫畫,卻被傳統美術教育所壓抑,長大後發現政治環境該說的不能說,該存在的正義也沒被落實」,那是一代台灣人的悲傷,他想好好重現這段歷史。《童夢:旅美畫家呂游銘的逐夢旅程》在高雄電影節首映後,將於11/4正式上映。


翡翠之城

《翡翠之城》看見當代緬甸悲劇
繼《挖玉石的人》與《冰毒》後,趙德胤導演的新作《翡翠之城》,再次刻畫緬甸北方飽受戰亂蹂躪的村落與山野,以及平民為了解決困頓而採玉石礦的一絲希望。導演以自己的兄長為主角,跟隨前往北方的玉石礦山,彷彿康拉德進入剛果「黑暗之心」的旅程,親眼紀實夾在政府兵與人民兵之間的貧窮採玉工人,記敘陷在致富慾望與現實艱難之間的毒癮者。趙德胤在這趟採玉旅程,原本想透過親身與兄長相處,來揭開自己不曾理解的兄長,然而直到故事最後卻發現,眼前這位曾經在內心無法原諒的兄長,畢竟只是大時代與大環境下的一場悲劇。

《翡翠之城》表面上宛若相當個人化的記述與敘事,然而導演並非只想紀錄兄長在採玉大夢與毒品誘惑之間徘徊掙扎的身心之旅,事實上反而有著宏觀的期許,以一位卑微人物的財富夢想,烘托出當代緬甸在翁山蘇姬的政治改革之後,隱藏在樂觀積極的理想之下,真實社會的殘酷面貌。這是個籠罩貧窮惡夢的國度,即使必須以生命作為代價,任何一種快速致富的捷徑,都是人們被逼入貧窮絕境後的唯一希望,深刻考驗生存與人性。


不即不離

《不即不離》逼視馬來西亞的愛與恨
廖克發導演的新作《不即不離》,追尋自己祖父的身份,同時揭開了馬來西亞國族歷史,訴說馬來西亞共產黨,這個在當地依舊敏感、不能討論的課題。廖克發回到家族成長的木屋,常掛在老家大廳上的畫像,是他從未見過的祖父,60年來,這張畫像成為家人的禁忌,祖父就像消失的幽靈埋葬在家族記憶裡,沒人提過這個男人的名字與過去。為了探尋生命中缺席的祖父,拼湊出原生家庭的完整面貌,廖克發從馬來西亞殖民時代、抗日運動、共產黨組成與多族群的認同等議題中,緩緩浮現祖父的形象,導演旁白貫穿全片,彷彿提出對自身,也對民族的疑問,交織個人與群體的生命。

廖克發導演說「很多年以來,像我這樣流散在外的馬來西亞人,是很難輕易說出口我們愛故鄉的,因為對它有太多禁忌的未知、不公平的記憶、不准被發現的真相,所有的愛都脆弱得像一陣熱帶大雨,就能沖洗乾淨」。《不即不離》是廖克發從祖父作為起點,從人性的情感角度切入,以家人的分離、家族的流散、音樂的變奏等溫柔的方式,陳述歷史暴力的故事,以及他對於馬來西亞的追尋,以及愛與恨。

高雄電影節今年推出「早鳥優惠票」,將於9/30於「愛PASS售票網」(www.ipasskhcc.tw)全面販售,只要於影展開幕前預購,即享有單張150元的優惠票價。其中最受歡迎的「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科學怪人」與「親子同樂場」,目前已開賣,歡迎影迷朋友儘快上網搶票。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