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雖然「蘋果」、「微軟」等科技大廠,早已是人們熟悉的品牌,其開發的產品也已是全球數億人的日用品。不過,在成功創業、影響整個世代之前,這批來自美國的科技巨擘是如何發想出這些人們無比熟悉的公司名稱?
一、蘋果(Apple.Inc) 據說賈伯斯說服他的好友、蘋果電腦的發明人沃茲尼克(Stephen Wozniak)與他一起成立公司時,他正好結束在蘋果園修剪果樹的零工。沃茲尼克開車來找他時,兩人便在車上討論新公司的名字。
據《賈伯斯傳》的內容,賈伯斯後來回憶自己當時剛從蘋果園出來,又幾乎以水果為主食,因此覺得「Apple」這個名字很有活力,又沒有電腦給人的刻版印象。此外,「Apple」在電話簿上的位置,也比 Atari(雅達利)前面。那是賈伯斯唯一一份正式工作過的公司。
不過,兩人對於就把新公司取名叫「蘋果」,仍然沒那麼有把握,因此決定在隔天正式註冊前再想一個新名字。不過到了隔天,新的名字還是沒想出來,於是兩人就把名字登記為「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 Inc.)。到了 2007 年發表第一代 iPhone 後,賈伯斯則再把公司名字改成「蘋果公司」(Apple, Inc.)
二、Google 佩吉與布林在史丹佛大學擔任博士生時,將它們新的技術專案取名叫「PageRank」,顧名思義,用途是用來爬刷網站的排名關係。後來,佩吉又將服務名稱改為「BackRub」,同時將 Logo 設計成一雙大手,形容這項技術就如同新名稱,能抓住某個網站並捏走它的網址。
隨著「BackRub」已經能收集近乎整個網路世界的巨量資料,並帶來精確的搜尋結果,佩吉與布林又想到了「googol」這個詞,意指 10 的 100 次方。最後 googol 才再因為一連串誤寫,變成人們熟悉的「Google」。
三、微軟(Microsoft) 據 CNN 的專訪,為了與 MITS 簽署第一份正式合約,比爾蓋茲與他的好友保羅艾倫(Paul Allen)開始亂發想一些名字,像是「Unlimited」,「Allen & Gates」等等,但後來因不想被當作法律事務所或顧問公司而作罷。
雖然「微軟」這個名字是由艾倫想到的,由「microcomputer」(微電腦)和「software」(軟體)兩個詞組成,但蓋茲表示已經想不起來為什麼會想到要用連結號和大寫 S,把公司取名叫「Micro-Soft」,只確定兩人最終都同意「Micro-Soft」是最合理的名字。 兩年後,公司名稱再被改為更簡化的 Microsoft。
四、Facebook face book 一詞原先是指美國校園一種常見的新生通訊錄,包含了學生們的聯絡方式與照片。而祖克柏最初在哈佛宿舍寫出的程式「Facemash」 ,便是用來上傳照片,讓其他人可以從兩張照片中,挑出比較性感(hot or not)的女孩子。
後來,由於想建立網站版的「face book」,祖克柏便以「Facemash」為基礎,推出僅限哈佛學生受邀加入的「TheFacebook」,隨後擴張成讓幾乎全美的大學生都能加入。最後隨著公司化經營,網站名稱又再改名為 Facebook。
五、亞馬遜(Amazon) 貝佐斯在 1994 年、他 30 歲之時,已經因為在華爾街的工作取得成功,不再需要為錢煩腦。但隨著網路掘起,注意到電商潛力的貝佐斯因為不想為人生留憾,開始發想「網路電子零售書店」的商業計畫。為了新公司在電話簿的排名較前面,貝佐斯最後決定在字典上找 A 開頭的字當公司名稱。
最終,亞馬遜(Amazon)一詞因為其異國風味,以及是全球最大的流域,符合貝佐斯對電子零售平台的願景而中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