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之大漢崛起 作者:姜梵 (連載中)

 
那ㄟ安勒 2018-7-11 16:34:1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34 444516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7-30 05:02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章碰一鼻子灰


荀彧的府邸上,都是州牧府給安排的侍從下人,來到府門前,門口的守衛見得劉禪來了,連忙上前相迎。

劉禪詢問道:“令君在府中嗎,昨日可曾出府?”

守衛拱手回答道:“令君還未起來,昨日下午,還讓我們陪著逛了一圈江陵,看樣子心情不錯。”

“那就好!”劉禪點了點頭:“你進去通報,就說我有事求見令君!”

護衛疑惑道:“公子直接進去不就行了嗎,何須通報?”

劉禪解釋道:“他并非父親的臣子,只是在荊州定居,不經通傳擅自進去算什么?你們平時待他,不是監視,要將他當主人一樣對待,敬重。你且去通報吧,若令君問及我此來的目的,就說諸葛軍師坐鎮襄陽還未回來,我想要向他請教學問!”

“諾!”護衛拱手領命,進了府中。

以前荀彧在曹操麾下時,每日處理政務,非常操勞,可謂一飯三吐脯。如今到了荊州,難得清閑,此刻荀彧雖然醒了,但還未起床,躺在臥榻之上,手捧一卷竹簡細細品讀。

荀彧的病,乃是心病,說白了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只要荀彧愿意活下去,不在折磨自己,想死都難。

早在襄陽的那三天,張仲景便為荀彧開了調理身體的方子,如今荀彧的身體雖然沒有全部康復,但氣色已經紅潤了不少,也能下床走動了。

護衛來到門口,隔著房門說道:“先生起床了嗎,公子有事求見!”

“他有何事?”房中荀彧眉頭一皺。

護衛解釋道:“諸葛軍師乃是公子的老師,由于軍師尚在襄陽,所以公子這段時間沒有人教導學問,公子此來,向想先生請教一些問題。”

“哼……”荀彧放下竹簡,不由得輕笑道:“還真是機靈,向我求學?時間一長我不就成了他的老師?”

荀彧何等人物,輕易間便看破了劉禪的用心,當然是直接拒絕:“我還未起床,你讓他離開吧!”

護衛聞言,連忙出府去通報劉禪。

林嘯聞言嘆了口氣,說道:“他這是擺明了不想見少主,看來少主的打算怕是要落空了!”

“我早想到沒那么簡單!等著吧!”劉禪搖了搖頭,從林嘯手中拿過食盒遞給護衛道:“這是我帶來的早點,令君應該還沒有用過早膳,你給令君送去,就說我會一直等到中午用膳的時候!”

護衛又帶著食盒來到荀彧的門口,說道:“令君,公子給令君帶了些食物。”

“拿進來吧!”對于食物荀彧并未拒絕,如今他身在荊州,本就是吃人家的,住人家的,拒絕這點食物,反倒是做作了。

護衛這才推開房門,將食盒放在塌前,說道:“令君,公子他說會在府外等到中午用膳的時候,不知令君打算何時見他。”

荀彧擺了擺手道:“等我何時想見了便見,你出去吧!”

護衛見荀彧手捧竹策,根本沒在睡覺,擺明了就是不想見劉禪,強忍著怒氣出了房間,來到門口告訴劉禪:“公子,那廝根本沒睡覺,而是在讀書,他擺明了不想見公子,您還是回去吧,何必受這份罪!”

“等到中午我便回去!”劉禪擺了擺手道:“你去忙自己的事情吧!”

“諾!”

然而一直等到中午,荀彧還是沒有答應要見劉禪,直到終于劉禪腹中饑餓,這才離去。

時間一晃過去三日,這三日間,劉禪仍舊每日前去拜訪荀彧,奈何荀彧根本不給劉禪絲毫機會,三日之中,劉禪連荀彧的面都沒有見到過。

第四日中午,林嘯趙云陪同劉禪回府的路上,趙云說道:“主公三顧茅廬,尚且請動軍師出山,如今少主連續四日前去向他求學,可他卻直接閉門不出,看來他是鐵了心不會為少主效力的了,少主以后還是別去了。”

“嗯……”數次碰壁,劉禪也明白自己的想法有些太過簡單了,他的心思根本瞞不過荀彧,既然荀彧知道他的心思了,想來他不管堅持多久,在怎么顯示誠意,荀彧也不會見他的。

得想個辦法見到荀彧才行。

“帶我去紙坊!”劉禪在路上駐足良久后,終于是想到了一個能見到荀彧的辦法。

“紙坊?”

雖不明白劉禪的目的,但二人還是帶著劉禪來到城中的紙坊。

造紙術古來有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人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干之后剝離下來,可用于書寫,這就是造紙術的起源。

后來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用樹皮,漁網等原料經過許多步驟的加工,可以得到紙張。

至如今,造紙技術已經頗為純屬。

只可惜如今天下大亂,造紙的工藝雖然基本成熟,但產量低,成本高,導致從事這一職業的人入不敷出,難以維持生計,所以有些少了。

紙張真正普及運用,是在一百年以后,至隋唐時期,已有潔白如玉的宣紙問世。

不過江陵乃是荊州治所,紙坊雖少,但也存在。

二人帶著劉禪來到紙坊。

因為造紙離不開水源,所以紙坊并不在江陵城中,而在江陵城外的河邊。

只見河邊,釘著許多矮木樁,木樁上綁著繩子,繩子上綁著樹皮,被浸在水中,這樹木需要在水中浸泡許久,有的甚至需要一年半載,為了防止被大水沖走,這才有繩子捆綁固定在木樁上,如此也方便從水中取料。

這些也不知浸了多久,河岸邊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木臭味。

河岸上,也是分工明確,一共四批人在忙碌著。

第一撥便是采集原料,工人們提著柴刀,去山上采集樹皮回來,放入水中浸泡。

第二撥人負責蒸煮,岸邊建立著無墻的草棚,棚中架著幾口大鍋,將浸泡完成的樹皮放去鍋中蒸煮,工人們不斷往鍋底添加柴火,蒸汽彌漫草棚。

第三撥人負責錘臼,將蒸煮過后的樹皮放入石臼之中錘爛。

最后一批人,則負責蕩料入簾,把錘爛的纖維放入水中,用竹簾取紙,曬干紙成。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章碰一鼻子灰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7-31 19:30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一章決敵之資,唯造紙爾


說是紙坊,但其實都是露天工作,因為造紙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晾曬,若是陰天下雨,根本無法工作。

所以為了節約成本,岸邊只建造了些草棚,用來存放蒸煮工序所需要的柴火。

可以說這紙坊,非常非常的簡陋了。

劉禪三人站在河邊看了一會,便被紙坊的工人發現了,不過一會,眾人便集結起來,來到劉禪三人面前,一個個面色不善的看著劉禪三人。

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站了出來,對著三人喝道:“你們莫不是來偷師的,快離開,這里不給看的!”

趙云眉頭微皺,詢問道:“你們管事的呢?”

后方一道聲音響起:“誰敢來我的地盤鬧事啊?不知道我這里的紙是供應給州牧府的嗎,吃了雄心豹子膽啦?哎呦,是趙將軍,小人見過趙將軍。”

一個富態的中年男子推開眾人走了出來,見是趙云連忙拱手行禮,又回頭對著他那下人呵斥道:“你們快去干活,這是趙將軍,他能看得上我這點手藝?”

富態中年人趕走了一幫下人,對著趙云點頭哈腰:“趙將軍,我給你們州牧府送過紙啊,您還認得我嗎?”

“送過紙……聽起來怎么這么別扭。”劉禪聞言心中腹誹道。

趙云點了點頭:“自然是認得你,否則我也不會過來了,來你這里是為了挑選一些上好的紙,你這里有嗎?”

富態中年人連連點頭:“有,自然是有,不過州牧府既然要紙,直接差人過來知會,讓我送去不就行了嗎,何需將軍親自來取呢?”

趙云擺了擺手:“這個你別多問,帶我們去看看吧!”

“將軍請!”富態中年連忙帶路。

趙云對著劉禪低聲說道:“這個人雖然勢利,但他祖上卻是蔡侯的徒弟,做出來的紙是江陵最好的。”

“嗯!”劉禪點了點頭,州牧府也有紙,他需要紙原本可以直接去府中取。

之所以要來紙坊,乃是為了看看現在的造紙術技術具體發展到了哪一步。

既然穿越了,后世的一些科技,自然要提前問世,比如紙,就是一大利器。

潔白如玉的上品紙張,可以用來販賣,世家子弟對此必定趨之若鶩,況且紙張乃是消耗品,若是發展好了,其地位只怕比之蜀錦對蜀漢更加重要。

諸葛亮北伐時,曾提出口號,決敵之資,唯養錦爾,若是能夠進一步改進造紙術,造出潔白如玉的上品紙張,那這口號,便該是決敵之資,唯造紙爾。

系統雖然有造紙術的工藝技術,但卻需要數百積分,短時間內難以購買,若是現在的造紙技術足夠成熟,劉禪在加以扶持,以后世他知道的知識加以催熟,想必要不了多久就可以進一步改進造紙術,如此也可以省下一筆巨資。

這紙坊的造紙技術,劉禪大體也看了一下,基本上以及成熟了,各個步驟也都分工明確,主要的問題還是成本高,產量少,質量不高等三個方面。

后世信息技術發達,對于造紙技術劉禪也有一些了解,這三個問題,劉禪都有辦法解決,根據現在的造紙工藝,劉禪只要大力扶持,不出幾年,便可以降低造紙的成本,提高產量,使得潔白如玉的高質量紙張問世。

只不過這個紙坊顯然不是劉禪扶持的對象,這老板乃是勢利之人,去扶持他,只怕劉禪要虧得血本無歸。

想要具體的研究造紙技術,還得等到以后去益州才行,益州山川道路阻塞,也不怕技術被外傳,只要保證技術二十年不被泄露,其聚斂的財富便可作為北伐,東征之資。

跟著老板來到一間草棚,棚中放置著許多木架,架子上擺放的,便是一摞摞成品的紙張。

老板帶著三人來到一個木架旁,說道:“趙將軍,這是新出的紙,這一架子上,是上上品,最好的了,明天就要供給江陵的各大家族,你們想要,盡管挑些好的。”

其實這個時期的紙張,并不是想象之中的那么差勁。

這個時代,便有一位造紙能手,叫做左伯,他對造紙術的貢獻,與蔡倫并列,他在蔡倫的基礎上對造紙術做出了更進一步的改進,他所造的紙,薄厚均勻,色澤鮮明非常聞名,被后人稱為左伯紙,左伯紙,也得到了后世的稱贊。

在東漢黃巾之亂之前,紙張的產量,質量是呈逐步上升的趨勢,而黃巾之亂后,簡牘的使用卻又有了回升,并非是紙張不如竹簡優越,而是因為天下大亂,百姓離亂貧窮困苦,從事造紙職業的人并不多,產量少,成本高,因為對于紙張,人物便格外珍惜。

幾十年后,西晉統一,紙張便再次普及,漸漸取代了竹簡,布帛便可說明問題了。

可以說是因為戰爭,使得造紙術的發展落后了數十上百年。

木架上,擺放著一摞摞的紙張的,主要分為三個種類,下品,上品,以及次品。

下品的乃是草紙,用稻草等物做成,呈黃色,質地粗糙,不能用于書寫,一但下筆,便會散墨。與后世的黃裱紙類似,只不過質地更加粗糙。

這種紙,一般是有兩個用途,其一用于祭祀之用,也就是紙錢,另一個作用便是用來如廁。

其實在蔡倫改進造紙術以后,便有人開始用紙如廁了,只不過只有富貴人家才用得起,普通百姓,還是用竹片,干草,木棍等物如廁。

如今三國亂世,紙張更加昂貴,也基本上沒幾個人用紙張如廁了,就算是劉禪,還是很苦逼的在用竹片。

而上品紙,則是用于書寫,作畫。

劉禪拿起一張上品紙輕輕撫摸著,這種紙,白色之中帶著些許暗黃,質地已經非常柔軟,光滑,兼具韌性。美中不足的是厚度,比之后世常用的紙要厚的多,若是仔細觀察,還能看到其中的纖維雜質,有些像后世用來作畫的那種素描紙。

至于次品,便是制造上品紙張過程中出現的殘次品。這種紙張的品質介于草紙上品紙之間,可以用于書寫,但卻算不得上品,還是可以販賣,只不過其價格要相對低廉一些。

劉禪看向那老板詢問道:“你這紙怎么賣的?”

老板見趙云林嘯二人跟著劉禪,大致猜出了劉禪的身份,笑呵呵的說道:“公子,這紙按張計算的,一張要賣二十錢!”

劉禪聞言不禁暗自咋舌:“二十錢?太平時期已是大半石谷物的價格了,還真是貴啊,難怪現在無法普及起來!”

不過紙張的價格,也是根據不同時期來決定的,如今亂世,沒多少人從事造紙的剛當,產量低,成本高,紙張供不應求,自然是貴。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一章決敵之資,唯造紙爾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7-31 19:34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二章活字印刷術


挑選了一摞相對較薄,質地綿密的紙張,劉禪又讓紙坊老板將其裁剪成大約與后世常見書籍一般規格后,這才返回了州牧府中。

劉禪回到府中,已過正午。

下人在門口翹首以盼,見劉禪回來,連忙迎上前來:“公子您可算回來了,兩位主母等你用膳已經很久了!”

如今天下雖然是實行一日兩餐制,但這只是相對普通百姓而言,富貴人家,已經有午餐的習慣。而劉禪身為州牧府的公子,自然也是吃三餐的。

“知道了!”劉禪點點頭,對著趙云,林嘯二人說道:“下午我便不出去了,你們兩個用過午飯之后,去找城中的雕刻工匠。”

趙云疑惑道:“雕刻工匠?公子你想干什么?”

劉禪回答道:“讓他們雕刻字章,長寬高各半寸的方木塊,一個木塊上雕刻一個正楷文字,記住,字要凸出來,現如今所有的文字都要制作出來!不過先讓他們雕刻論語之中的字,做好之后盡快送給我,其他的可以慢慢來。這種事耗時耗力,你們可以多找幾個工匠!”

“諾!”二人拱手領命,便下去辦事去了,劉禪則回到府中用膳。

至黃昏時分,趙云林嘯二人才來到州牧府中。

劉禪房中,二人提著包裹,將包裹攤開,放在劉禪面前,說道:“公子,這是論語之中所有的字,我們派人找了城內外幾十個工匠才做出來。至于其他字數目太多,短時間內雕刻不出來!”

“嗯,做的不錯!”劉禪把玩著字章,見其上雕刻的正楷字頗為標準,滿意的點了點頭。

趙云疑惑道:“少主,你這是要干什么?”

“你們今晚別回去了,留下來給我幫忙!”劉禪提著包裹來到房中地上,對著趙云林嘯二人吩咐一聲,便將字章倒在地上,開始整理著。

劉禪如今要做的,便是印刷書籍。

連續三日碰壁,劉禪知道,像他這樣每日去拜訪荀彧,根本不是誠心不誠心的問題。而是荀彧根本不會見他,所以得想個辦法才行。

而印刷出來的紙書,必定能引起荀彧的興趣!

論語全篇一共一萬五千余字,而不同的漢字,大約在一千三百五十左右。

若是一個一個字的尋找,肯定耗時耗力,所以劉禪便先將這些字章給整理出來。

按照二十六個字母讀音,將這一千多個字,分成二十六份。

二人看著劉禪在地上挑挑撿撿,疑惑不已:“公子,你這到底是在干什么?”

劉禪一邊挑揀木塊一邊說道:“你們現在幫不上忙,先給我掌燈,等會有得你們忙的!”

挑揀了近半個時辰,劉禪才終于將這一千多個字章,按照二十六個字母讀音,給分成了二十六份。

隨后,劉禪又取出幾張紙片,上面分別書寫著從一到二十六個數字,分別放在這二十六份木塊邊。

劉禪伸了個懶腰,坐到了案上,對著二人說道:“你們去找二十五個識字的護衛過來,待會我說要什么字,你們便拿給我!”

林嘯聞言,便覺得頭大如斗:“公子,這一千多個字,就算是叫上一些護衛,這也得找很久才行啊,這天色已經黑了,您還是早點休息,明天再弄吧!”

劉禪笑道:“這些字我已經分成了二十六份,它們在哪我都記得,一個人也只需要找幾十個并不耗時,待會我直接說位置,你們只管拿就行了,不需要找多久!”

趙云聽劉禪這么說,頗為驚訝:“這一千多個字,公子竟然將它們的位置都給記下了?”

劉禪擺了擺手道:“有訣竅的,以后跟你們慢慢解釋,事不宜遲你們快點去找人來吧。”

“諾!”趙云拱手領命,便離開房間去找護衛。

不過一會,趙云便帶著二十五個識字的護衛進來了。州牧府中的護衛乃是精心挑選出來的人才,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大多都識字。

見人已到齊,二十五個護衛加上趙云林嘯,一共二十七個人,劉禪便讓林嘯與二十五個護衛,每人負責一份字章,而趙云則負責將護衛們找到的木塊收集,送到劉禪的案上。

“二十六子字,二十五曰學二字,十八而字……”劉禪對照著論語,不斷說出字章所在的位置。

一千多個字,分成二十六份平均下來也就五十來個,哪怕不需要劉禪指出字在哪一份之中,這些護衛也能很快找出來。不過一會兒,論語第一句第二句的字所需方塊,便被趙云送到了劉禪的案上。

劉禪將這些方塊在桌案之中碼放整齊,又取了四塊石條將這些方塊固定。一旁早有準備的好筆墨,劉禪便用毛筆蘸墨,小心翼翼的在這些方塊之上涂上墨跡。

趁著墨跡將干未干,劉禪忙取了一張紙,這紙,劉禪下午的時候便用戒尺測量,在其上畫出了格子,將紙對準碼放整齊的木塊放下,取一塊木條輕輕一按,隨后取下紙來。

只見那紙上,一個個正楷字整齊的羅列在格子之中,赫然便是論語的第一二兩句。

隨后,劉禪將下一句論語之中所需的木塊留在案上,將不需要的暫時讓趙云分派回去,放回原位,又進行下一句的印刷。

這邊趙云也是明白了劉禪的意圖了,不在需要劉禪提醒,趁著劉禪印刷的功夫,便對照著論語,將下一句的字章讓護衛們給收集起來了。

有時候護衛一時間找不到的,劉禪則根據字母讀音來提醒其位置,印刷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一直忙和到后半夜,論語的印刷,才終于結束。

印刷之后,便是裝訂。

將護衛打發回去,讓他們保守秘密,劉禪只留趙云和林嘯在房中幫忙。

這些紙張,劉禪下午的時候除了畫格之外,每張紙還刺了孔洞,便是為了裝訂。

至于封面,則是藍色布帛包裹一張紙,用漿糊粘在一起,比之書頁略微厚一些,就像是藍皮書一樣,每張封面劉禪也都畫了格子,親自書上了正楷論語二字。

由于這紙有些厚度,太厚了難以翻頁,所以一部一萬多字的論語,一共制成了三本書。

三本書籍制作完成之后,已是卯時天明。

將三本書放入提前準備好的禮盒之中,劉禪起身對著二人說道:“如今天色已明,陪我一起去用膳吧,稍后還去拜訪荀令君!”

趙云聞言皺眉道:“公子,你一晚上沒有休息,我們習以為常,但你……”

“我還不困,回來便休息,走吧!”劉禪搖了搖頭,提著禮盒出了房門。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二章活字印刷術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7-31 19:42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三章拜師成功


荀彧府上。

“令君,公子給您送了件禮物!”護衛提著禮盒,在門口對著房中的荀彧喊道。

床榻上,荀彧放下手中的竹簡,搖頭輕笑道:“已是第五日了,此子耐性還真是了得,也罷,我便看看你又想出了什么高招!”

“拿進來吧!”

護衛推開房間,來到荀彧塌前,將禮盒送到荀彧手中。

“你退下吧!”荀彧并未打開禮盒,對著護衛擺了擺手。

護衛笑道:“令君,公子說了,你看了禮盒之中的東西,一定會見他的,所以我還是等著您傳令吧。”

“那我便看看。”荀彧眉頭一挑,輕輕掀開盒蓋,只見禮盒之中,靜靜躺著三本論語。

“竟然抄書送給我,也算是有心了,可惜……”荀彧見了這三本紙書,心中頗為感動,奈何他根本不愿為劉備效力,心中微微一嘆,對著護衛說道:“你下去吧,我不會見他的,你讓他以后也不必來了。”

這個時期,其實也有人制造紙書,但不是印刷,而是抄錄,可是抄錄太過緩慢,加之紙書容易損壞,腐爛,不如竹簡那般可以長久保存,因此甚少有人制造紙書。

護衛拱手說道:“令君不防看看書中的內容!”

“哦?”荀彧聞言拿起禮盒中的一本論語,掀開封面去看書里的內容。

“怎么可能?”荀彧這一看,不由得大吃一驚,只見書中,每一個字,都是一樣大小,正正方方的正楷字體,工整無比。一連翻了十余頁,也全部都是這種字體,顯然不是人工抄錄而成的。

“哎,居然被這小子給贏了一步。”放下書籍,荀彧搖頭苦笑一聲,對著護衛說道:“你去帶他進來吧!”

“我這就去!”護衛聞言大喜,連忙出府去請劉禪。

不過一會,劉禪來到荀彧房中。

“學生見過令君!”劉禪臉上帶著笑容,已然自稱為學生,顯然是自信十足,認為這紙書一定能打動荀彧。

“你是怎么辦到的?”荀彧此刻已經穿戴整齊坐在床榻上,他手里翻閱著論語,目光雖未看向劉禪,但這一聲詢問,卻是對劉禪說的。至于劉禪自稱為學生,荀彧卻沒有去反駁。

劉禪淡淡一笑,拱手說道:“諸葛軍師坐鎮襄陽,短時間回不來,學生這段時間的學業無人指導,所以想聘請先生,教授學生一段時間的學問。”

劉禪雖然沒有正面回答荀彧的問題,但以荀彧的智慧,自然明白劉禪的話。

想要知道這紙書是如何來的,就得當我的老師!

荀彧深深的吸了口氣,雖然心底一萬個不愿意,一萬個不想跟劉禪扯上關系,但奈何這紙書,著實讓荀彧心癢難耐。

荀家乃是當世的名門望族,荀彧上一輩,荀家便出了荀氏八龍,各個都是當時大漢的頂尖學者,大儒,荀彧耳濡目染,對于治學,頗為重視。

如今天下紛亂,無數文經古籍毀于戰亂之中,這是荀彧不忍心看到的。

書籍,文學為什么難以傳承?

其一便是因為各大世家閉門自守,從不互通有無,一但家族因為戰亂被毀,書籍也便徹底斷了傳承。

其二便是書籍難以批量制造,一本書若用竹簡記錄,起碼需要雕刻上月才可制成,而且竹簡制書,數量太多了,就比如論語,不過一萬五千字,用竹簡記錄,起碼得是十數策。

后世有個成語,叫學富五車,明面上的意思就是讀的書,能裝五輛車,形容有學問的人。然而這書指的乃是竹簡,這樣算下來,其實是沒讀幾本書的。

書籍流傳的稀少,且難以制造,一遇戰亂年代,自然輕易便會斷了傳承。

就荀彧所知,從黃巾之亂到如今,已經有成千上萬的文經古籍毀于戰亂。

比如漢末大文學家蔡邕,家中藏書數千,可是蔡邕是后,蔡琰遭劫,蔡家幾近毀滅,家中數千的藏書保存下來的很少。后來曹操從匈奴贖回了蔡邕的女兒蔡琰,讓她回憶古籍,曹操對此視若珍寶。

而如今劉禪送給荀彧的紙書,卻將荀彧帶到了新的天地。

看書籍上的墨跡尚新,有的甚至還未干透,用手一摸還能再手上留下墨跡,顯然是在短時間內制成的,這是荀彧從來沒有見過,從來沒有聽過的事情。

若是劉禪制書的辦法能夠流傳出去,如此不是可以保住文學的傳承可以一直延續下去嗎?

一本書毀了就沒了,可若是批量制造,廣為流傳,就沒有那么容易輕易被摧毀了。

世家大族雖然大多閉門自守,但荀家卻不同,赫赫有名的潁川學院,便是荀家的別院捐建而成,荀家上一輩之中的荀氏八龍,也有許多開設私學傳授知識。

面對文學,荀彧是真正的一心為公,希望它能夠永遠的流傳下去,展的越來越昌盛,而不是閉門自守,漸漸斷了傳承。

荀彧聞了聞書中的墨香,手指摩挲著封面,沉吟道:“墨跡尚未干透,封面漿糊未干,這是一天之內制造而成的?”

劉禪回答道:“學生昨晚熬夜制成的?”

荀彧驚訝道:“一個晚上,這么快?”

劉禪笑道:“還可以更快,只要規模足夠,一天成千上萬,不在話下!”

荀彧聞言閉起了眼睛,沉吟良久,隨后目光慢慢變得堅定起來,說道:“你以后若是能將此法傳授給世人,我便收你為徒,教授你學問!”

劉禪聞言大喜,拿出四大明之一的印刷術,可算是把這荀彧給拿下來了。

“學生見過老師!”劉禪當即跪了下來,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禮。

荀彧起身將劉禪扶了起來,說道:“起來吧,你這制書之法,以后必定名傳千古,我收你為徒,與有榮焉。不過咱們得先約法三章,我只傳授你學問,不會為你父親獻一計一策!”

聽了荀彧的話,劉禪反而更加高興了,心道:“不會為父親獻計策,這么說是可以為我獻計策了?荀彧這是故意沒把話說死?”

荀彧讓劉禪坐到了塌前,詢問道:“教授學問的事情先不急,你且跟我說說,這紙書你到底是怎么做出來的,是如何在半日之內成書的?”

劉禪說著早就想好的說辭,說道:“學生昨日回去之后,看到了書房中的印章,印章蘸上墨水,在紙上輕輕一按,字便出來了,這樣比書寫快了無數倍。”

荀彧何等聰明,聽了劉禪的話瞬間便明白了其中的奧秘所在:“是在木塊上刻字?排版印刷而成?是了,只要雕刻足夠的字章,進行排版印刷,一日之間成書千萬的確可行!”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三章拜師成功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7-31 19:58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四章雙喜臨門


時間一晃,來到公元212年十一月份。

距離諸葛亮拿下襄陽,已經過去半年,這半年來,曹操并未率兵南下奪取襄陽,只是駐扎在樊城的曹仁,加強了軍備。

不過諸葛亮和關羽還是一直坐鎮在襄陽,穩定襄陽的秩序,民心,同時也解決了襄陽降兵以及他們的家人安置的問題,荊州也再添四千戰兵。

至于荀彧,曹操也并沒有因為他而大動干戈,加之諸葛亮派遣細作北上散播荀彧病故的消息,因此世人大都以為荀彧已經病故了。

其實曹操也并沒有指望荀彧的病能夠好,荀彧的病乃是心病,心病是治不好的。之所以讓曹丕帶荀彧南下求醫,一來心存一絲僥幸,二來也有將荀彧調離中樞的意思。

而荀彧的“離世”,反倒是讓曹操輕松了許多,不必在進爵稱公與荀彧的反對上兩邊為難。

所以在荀彧“離世”半年之后的九月份,曹操正式進爵為魏公,并離開了許昌,前往鄴城居住,算是將中樞搬離了許昌。至于漢獻帝劉協,則仍舊在許昌,處于被監禁狀態。

而這段時間劉禪的學問,一直是由荀彧負責教導。

荀彧乃是三國頂尖的政治家,戰略家。

政治上為曹操居中持重十數年,戰略上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策略,如“根深固本以制天下”,“奉天子以令不臣”,戰術上又有“奇謀扼袁紹于官渡”,“險出宛,葉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襲荊州。”等妙計。

在政治,戰略,謀略上,荀彧都不差諸葛亮分毫,比諸葛亮差的,只有軍事指揮才能。

但荀彧在治學方面的才能,卻又勝了諸葛亮一籌,其所講解的文經,比之諸葛亮講解的更加細致獨到。

而且諸葛亮每天只有半個時辰來教導劉禪,但荀彧每日卻花費兩個時辰,一個上午的時間來教導劉禪,這使得劉禪在荀彧身邊學習,比在諸葛亮那里學習收獲的更多。

至于鄧艾,劉禪這段時間卻沒有帶上他跟隨荀彧一起學習,劉禪是劉備之子,功課是不能落下的,諸葛亮不在,重新尋覓良師無可厚非。

而鄧艾如今已經漸漸獲得諸葛亮的青睞,若是在跟隨荀彧學習,諸葛亮那邊反而是不好交代了,退一步來說,荀彧也是不會教導鄧艾的。

十一月的時候,諸葛亮終于從襄陽回到了江陵。

一來,襄陽的事務已經處理得差不多了,曹操也并未有南下的意圖,二來,黃月英十月懷胎,產期將近。

諸葛亮回到江陵的次日,家中便有喜訊傳來,黃月英誕下雙胞胎,乃是兩個大胖小子。

諸葛亮為其取名,長子名叫諸葛瞻,次子名叫諸葛尚。

而趙云的妻子,產期與黃月英相同,兩日之后,趙氏也為趙云產下一子,趙云為其取名趙統。

劉禪也沒有想到張仲景的藥既然如此給力,導致黃月英生了個雙胞胎,諸葛瞻提前出世也就罷了,這孫子諸葛尚居然跟著老子一起出世,還成了兄弟。

不過這是好事,一年之內,荊州在添三個官二代,只要好好培養,以后必定會成為蜀漢的棟梁之才。

諸葛亮回到江陵之后,一連三日,劉禪并未前去拜見諸葛亮,而是讓諸葛亮在家休息,陪伴黃月英一家人好好團聚。

三日之后,劉禪在荀彧這邊請了天假,才帶著禮物來拜見諸葛亮。

諸葛亮的書房之中。

諸葛亮手中翻看著一本紙書《左傳》,桌案上放著一些劉禪帶來的活字印章,這本紙書,便是劉禪送給諸葛亮的禮物。

諸葛亮看罷之后,不由得開懷大笑,贊賞道:“這就是公子在信中所說的紙書?以及印刷術?有此物,天下士人必定心向主公,主公何愁不能得天下呀!難怪荀令君會為了此物收你為徒。”

諸葛亮目光長遠,一眼就看出了紙書以及印刷術的好處。

有人認為,世家壟斷知識,文化,從而掌控著偌大的權利,紙書印刷術的出現,便瓦解了世家壟斷知識的局面,觸動了世家的利益,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

并且大錯特錯!

先,紙書在如何泛濫,窮人也是難以獲得學習的機會,就像后世,書籍無數,知識無數,學之不盡,用之不窮。

可哪怕是有了義務教育,窮人家的孩子,還是難以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有的人為了生計,甚至早早輟學謀生。

如今三國時期,普通百姓,生存都成了問題,吃飽穿暖,是他們唯一的追求,讀書?是奢侈,有些人求他們讀都不讀,本來糧食就不夠吃,家中還養一個只會讀書的閑人,在他們看來讀書還不如種田好使。

所以讀書,不管在任何時期,都是有錢人的專利。

而且是讀了書就能夠當官嗎?

普通百姓,寒門子弟,就算有人想要通過讀書當官,出人頭地,先得過兩道難關。

第一,是獲得被教育的機會,第二,讀書成才之后,獲得步入仕途的機會。

國家,也給了讀書人出人頭地的機會。

軍功爵制以及舉孝廉制,這兩種制度,可以讓人才獲得出人頭地機會。

較為簡單一點的,便得舉孝廉,舉孝廉的權利,一般掌控在世家大族,或者名儒大家手中。

而他們舉薦的人才,一般都是自己治下州郡的屬吏,或者自己門下通曉經學的學生。

走舉孝孝廉的路子,要么才學過人,聲名遠播讓世家大族的現你的才能,如此才能獲得他們的舉薦。

要么就得跟世家大族搭上關系,投奔世家大族,成為他們的學生、屬吏,幕僚,世家大族舉薦孝廉,自然是先舉薦自己親近的人,這也就是門生故吏的由來。

而另一種晉升方式,便是依靠軍功爵制,從軍立功,依靠戰功獲得官職,爵位。

這也是如今三國亂世,人才晉升的主要方式。

三國亂世,諸侯爭霸,競爭激烈無比,舉孝廉制度,注重人才的德行,已經不能滿足于諸侯對人才的需求。

所以曹操,便布了招賢令,下令唯才是舉,因此曹操麾下,人才得數量,質量都遠其他諸侯。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四章雙喜臨門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7-31 20:04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五章世家與地主


姜梵:、、、、、、、、、

不過人才雖然被舉薦了,還需要立功才能晉升,如今曹操麾下戰將,謀臣,如五子良將,荀攸程昱等,哪一個不是功勞赫赫,因功上位?

雖然曹操明面上廢除了軍功爵制,但只是改變了其爵位的等級,以及獎賞的內容,重新設定了其他的爵位獎賞制度,人才依靠軍功爵制上位的本質沒有變化。

亂世之中,人才必須立功上位。

紙書,造紙術的出現,只是促進了社會的展,提高了讀書人的品質,增加了讀書人的數量。

這是不會觸動世家大族利益的。

因為當下人才得選拔制度被世家掌控,對世家是有利的。

讀書人再多又如何?想要當官還得經過他們的手。

在這種制度之下。

紙書印刷術,不僅不會損害世家大族的利益,反而對世家大族有利。

因為天下的讀書人,還是得投靠世家大族,獲得他們的舉薦,成為他們的門生故吏才能上位。

門生故吏多了,世家大族的力量也就更強大。

劉禪是紙書,印刷術的開創者,天下的讀書人,自然是心心念念劉禪的好,劉禪若控制數量,加以壟斷,天下士人自然會投奔劉備。

得士人之心,得天下自然不難。

而真正能對對世家大族的利益造成沖擊的,是選拔人才得制度。

科舉制度!

隋唐時期出現的科舉制度,其本意,就是為了消滅世家而誕生的。

世家大族其實對于社會,對于百姓并沒有危害。

威脅社會,欺壓百姓的乃是地方豪強,地主階級。

世家世家,時代為官的家族才是世家。

世家的權利在中央,之所以被消滅,并不是對社會,對百姓有危害,

而是世家,威脅到了皇權!

比如東晉時期,王,謝,桓等世家為天下之最,皇權基本上被架空,天下由世家做主,三國時期世家剛剛興起,至隋唐時期,已有五姓七望,展至頂峰。

世家在中央的權利太大,威脅到了皇權。皇帝想要獨裁專權,想要中央集權,自然要消滅世家。

因此軍功爵制,九品中正制等人才選拔制度,被科舉制度所取代。

可是世家被消滅了,地方豪強,地主鄉紳階級卻興起了。

若是將軍功爵制下的世家門閥,與科舉制度下應運而生地主階級相比較。

對國家真正有危害的,其實是后者。

軍功爵制之下,立功獲爵,爵位能夠世襲,代代為官,世家也便因此產生了,世家權勢過大,因此容易產生權臣。

若是皇帝昏庸無能,世家都不需要時間展,軍功制下,一代便能出強臣。

如東晉南北朝時期,桓溫,蕭衍便是頂尖世家之主,桓溫把持朝政十數年,垂涎帝位已久,奈何受制于王謝兩家不能如愿。而蕭衍出自頂尖世家蘭陵蕭氏,取代劉宋建立南梁。

如劉裕,甚至諸葛亮,則是軍功爵制之下直接催生出的強臣。

諸葛亮是典型的依靠軍功爵制崛起的草根人物。

雖然諸葛亮出身世家,但到了諸葛亮這一代,已經落魄到在南陽以種田為生了,只能算是衣食無憂,憑借家世以及自身的才學,在荊州士人之中稍有名氣,但遠遠比不上荊州的那些大家族。

但他投靠劉備后,一直做到了丞相,哪怕是皇權,也是觸手可及。若是諸葛亮奪取了皇位,便與劉裕無異了,但好在諸葛亮是個一忠臣,但不可否認,他是因為軍功爵而崛起的。

不過世家的存在雖然威脅到了皇權,但世家的利益,其實國家是一致的。

因為世家的爵位,榮耀,是國家給予的,國家若是滅亡,世家的權利,便會蕩然無存。

雖然強大的世家,雖然會威脅到皇權,但外敵若至,世家便會上下一心,共同抵御外敵。

所以哪怕是西晉滅亡,北方的世家大族,基本上都南下投奔東晉。

蜀漢滅亡時期,如姜維,諸葛瞻父子,趙云,張飛的后人,依靠軍功爵獲得權利的家族,都是為了國家拋頭顱,撒熱血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在看益州的投降派,大多是豪強,地主階級。

這些人的利益,與國家是不掛鉤的,他們與世家不同,他們的利益不在中央,而在地方。

國家滅亡了,換一個主子就行了,他們的土地還在,仍舊可以在地方作威作福。

科舉制度,并沒想想象之中那么好。

說白了就是皇帝為了穩定皇權,為求拉攏地主階級消滅世家,進行利益互換的一種制度。

世家要的是中央的權利,而地主階級,要的是地方的權利。

唐宋之后,參加科舉的考生,有成千上萬,乃至數十萬,然而三年之中,金榜題名的名額,只有兩百人。

如此稀少的名額,為什么天下讀書人,還要如此熱衷于科舉呢?

因為考不上也沒關系,只要考個秀才就夠了,雖然距離金榜題名的官途遙遙無期,但他們當不了官,可以回鄉保全經濟利益。

國家對秀才有著優厚的待遇,見官不拜,犯法不打,免除徭役稅收,秀才回鄉之后便成了鄉紳地主,隱瞞佃戶,偷稅漏稅,屯積居奇,兼并土地,都是這些豪強地主鄉紳階級干的事情。

豪強地主階級,才是國家的蛀蟲。

軍功爵制度之下,老兵退伍之后,可以回鄉擔任鄉吏。

然而科舉制度之下,地方鄉吏,則是由地主階級掌控,如此地方的腐敗,便更加嚴重了。

皇帝滅了世家,集權中央,但卻放地方權利于地主階級,掌控了中央,失去了地方。

也因此,國家變得越來越腐朽,遇到外敵,更是不堪一擊。

科舉制度之前,從未有國家因為外族而被滅國,農民起義,也是少之又少。

而科舉制度之后,唐,宋,元,明,清,不是被農民起義滅了國,便是被外族滅了國。

為何會如此?

因為以前軍功制度下,士兵就算在戰場上立不了功,無法封候拜將。但退伍以后,還可以回鄉擔任鄉吏,因此那個時候,當兵是可以獲得利益的。

可是科舉之后,當兵的就是當兵的,退伍沒有利益可言,依靠戰功建功立業更是空談。如兩宋時期的岳飛,狄青等依靠戰功上位的將軍,下場皆是非常凄慘。

沒有利益激勵士兵,武將更是被殘忍打壓,軍隊的戰斗力如何提得上去?

百姓被地主階級壓榨,農民起義自然是層出不窮。

異族外敵來了,地主階級與國家的利益不統一,重新換一個主子便行了,如何會上下一心保全國家?

軍功爵制之下,是促進了科技的展,華夏的科技,一直是領先世界千年。

可是科舉之后,莫說領先世界了,最后反倒是被其他國家給趕了。

軍功爵制之下,國家尚武崇尚征服,兩漢領土到了最后滅亡時期也一直是處于擴張狀態。

而科舉制度之下,人們的思想被禁錮,無法開拓,讀書人只知考取功名保全利益,沒有進取之心,故而國家的領土越來越小,隨著土地兼并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積貧積弱,最后逐漸被外敵吞并。

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強亡,便是這個原因。

軍功爵制,世家門閥,雖然會威脅皇權,但卻遠不如科舉制度,地主階級對國家的危害大。

其實任何一種制度,都難以保證國家延續萬世經久不衰,想要國家走的長遠,其根源,還是看統治者,看帝王。

帝王英明神武,國家自然繁榮昌盛,可帝王要是昏庸無道,國家一兩代便會被滅亡。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五章世家與地主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8-1 20:08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六章鳳雛之謀




益州,葭萌關!

劉備于公元2年冬季率兵入川,如今已是公元22年十一月,出兵益州至今已將近一年。隨{夢}小◢說шщЩ.suimEnG.1a

益州有山川之險,葭萌關,乃是川蜀與漢中道路上的一座城關。想要從川蜀進入漢中,或者從漢中進入川蜀,就必須得經過葭萌關不可。

劉璋請劉備入川的本意,乃是攻打張魯。

因此,劉備北上抵御張魯,自然也就駐扎到了這葭萌關之中。

這一年來,劉璋先后為劉備增兵數千人,贈送了無數的錢糧,多次修書劉備,請他攻打張魯。

然而劉備,卻沒有進攻漢中,而是在葭萌關按兵不動,結交拉攏當地的士人,百姓,樹立恩德,收買人心,為攻打益州做準備。

劉備如此行為,自然是引起了劉璋的警惕,可是讓劉備攻打張魯,劉備不聽,讓劉備率兵離開益州吧,這又有點過意不去。

因此在謀臣黃權的建議下,劉璋便縮減了給劉備的糧草,以此來逼迫劉備退兵。劉備率兵入川,錢糧皆靠劉璋提供,只要劉備沒了糧草,便只能率兵離開。

葭萌關位于崇山之中,山風一吹,寒冷刺骨。

關中府衙,劉備的書房之中。

劉備與龐統相對而座,二人中央,乃是火塘,碳火熊熊燃燒,火焰跳動著,將房間烘烤的十分溫暖。

火塘上掛著一個酒壺,酒已熱,蒸汽騰騰,滿室酒香。

此刻龐統手中正拿著一本紙書《論語》,興致勃勃的翻閱著。

在荊州的甘夫人每月都會修書給劉備匯報家事,這《論語》便是劉禪順便派人送過來的。

“好啊,好啊,主公,有此物在,天下士人必定心向主公,到時候只要拿下益州,厲兵秣馬,何愁不能興復漢室啊。小公子小小年紀,真是天縱奇才,居然鼓搗出了這種奇物!”

“哼……”劉備冷哼一聲,說道:“這小子真是不讓人省心,外出居然不帶護衛,導致被劫去了襄陽,若不是軍師謀劃,此刻只怕早已送了性命。整日只知鼓搗奇淫巧技,也不知學業如何了!”

劉禪從襄陽回到江陵后,軍中許多士兵都知道劉禪被劫走的消息,雖然這個消息禁止流傳,但畢竟紙包不住火,九月份的時候甘夫人終于還是知道了這件事,便將劉禪的事情也告訴了劉備。

不過荊州聚集葭萌關何止千里?這書信九月份派人送出,到十一月份初劉備這邊才收到。

龐統搖頭一笑道:“主公不必置氣,公子這不是安然回來了嗎?更何況孔明還拿下了襄陽,而且荀令君,還成了公子的老師,荀令君治學之能要勝過孔明,如今有荀令君教導公子,公子的學業想必不會拉下,這是因禍得福!”

“希望如此吧!”劉備搖了搖頭,從火塘上取下了酒壺,給自己以及龐統倒了杯熱酒。

劉備手中摸索著酒杯,想到了當前的局勢,嘆了口氣道:“士元啊,劉璋昨日派人送糧,比之上次少了三千斛,他這是想用糧草逼我退兵啊。”

龐統喝了口熱酒,將酒杯放到了案上,沉吟道:“主公入川已有一年,然而這一年來一直在葭萌關樹立恩威,卻沒有率兵攻打張魯,劉璋也該坐不住啦!”

“士元可有計策應對?”

“主公,如今劉璋縮減供應我軍糧草,想借此逼迫主公退兵。主公您進退不得,依我看,咱們只有動手了!”龐統神色漸冷,同時做了個殺的手勢,這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仿佛讓人置身于寒冬臘月,如墮冰窖一般。

劉備聞言沉默了一會,旋即搖頭道:“我至益州不過一年,尚無恩德加于百姓,此時動手,只怕是……”

龐統勸說道:“主公,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啊,望早早決定!”

劉備搖了搖頭道:“我又何嘗不知這個道理,只是如今我等身處益州,一但出了差錯,便會死無葬身之地。況且劉璋所贈錢糧,我一半都拿來布施恩德,戰事一起,糧草便會吃緊,這對于我軍行動,頗為不利啊!”

龐統淡淡一笑道:“主公只要有奪取益州之心便好,區區錢糧算什么,我還能為讓劉璋在送主公上萬兵馬!”

劉備聞言大喜:“士元有何妙計,快快教我!”

龐統笑道:“主公只需書信劉璋,就說年初孔明拿下襄陽,如今北方曹操已在厲兵秣馬,有開春率領大軍南下奪回襄陽,攻打荊州之意,因此孔明讓主公您速速率兵回防荊州。

主公在順便向劉璋討要錢糧兵馬,劉璋如今巴不得主公您離開益州,必定許之。您到時候得了兵馬錢糧,實力大增,而劉璋以為您要離開荊州,必定疏于防范,趁機突襲D,如此主公大業可成!”

劉備聞言,再不遲疑,一口便答應了龐統的計策:“好,就按照士元的意思辦!”

隨后,劉備便休書一封,派人星夜趕往D。

而在葭萌關以北數十里之地,也有一座關卡,名叫白水關。

葭萌關是漢中至川中的必經之路,而白水關,同樣也是如此。

并且葭萌關只是從漢中到川中路上的一道關卡,而白水關,卻是橋頭堡,是川蜀的門戶。

從漢中至川中,首當其沖的便是白水關,經過白水關,南下才是葭萌關。

白水關的守關大將,乃是川蜀名將,白水督楊懷,高沛二人。此二人,一直負責坐鎮白水關,防備漢中的張魯入侵。

一開始,劉璋請劉備入川,便遭到了益州文武的極力反對,只因有張松,法正二人從旁為劉備說話,劉備這才得以入川。

劉備入川之后,先抵達了培城,劉璋率兵在培城迎接,當時,龐統想要趁機直接殺了劉璋奪取益州,因此派遣魏延在酒宴舞劍想要暗殺劉璋,不過劉璋這邊有武將警覺,提議一起舞劍,甚至發生了械斗,導致龐統的計劃失敗。

發生了這種事,劉璋麾下文武自然是規勸劉璋,讓他警惕劉備,以防止劉備圖謀益州。

在這些文武的建議下,劉璋便為楊懷,高沛二人增派了一萬兵馬。

白水關本就是川中的門戶,一直有兩萬重兵把手,為防備劉備,劉璋又增派了一萬兵馬,白水關的兵力,達到了三萬余眾。

白水關在葭萌關以北,劉備若是發生兵變,想要攻打川中,位于葭萌關后方的白水關守將楊懷高沛,便可以率兵攻打葭萌關,切斷劉備的后路。..

而楊懷高沛二人,乃是川蜀名將,劉備在葭萌關收買人心,二人都看在眼里。

加之二人坐鎮白水關本就是有防備劉備之責,所以二人便派出斥候,時刻盯著葭萌關,以防止劉備用兵。

葭萌關信使連夜出城向南趕往,便被二人派遣的斥候發覺,斥候見此,連忙飛馬奔赴葭萌關,回報楊懷,高沛二人。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8-1 20:10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七章辯才張松


作者:姜梵



一個時辰之后,楊懷,高沛二人,便收到了斥候的傳信。

楊懷高沛二人,年紀大約都在三十歲上下。

楊懷身長七尺六寸,長相俊朗,通曉軍事,而高沛身高八尺,生得威武雄壯,勇猛過人。

二人一文一武,鎮守白水關防備張魯,可謂相得益彰。

聽了斥候的話,楊懷怒道:“劉備入川已近一年,仍舊按兵不動,反而是將主公贈送的錢糧分發給士族百姓,收買人心,其心可誅。

前幾日主公已經向劉備增糧五千斛,如今劉備又派使者南下入川,只怕不是為了糧草。因此必有陰謀,高將軍,你率兵守關,我立刻輕騎南下去見主公,以免劉備陰謀得逞!”

高沛點頭說道:“都督只管去吧,休要讓奸賊蒙蔽了主公!”

當下,楊懷便連夜趕往CD而去。

數日之后,劉備派遣的使者趕到CD,覲見劉璋。

收到劉備的書信,劉璋便讓使者去驛館休息,請麾下謀臣過來商議此事。

眾人剛至殿中,劉璋正待說話,便聽得殿外傳來一道聲音:“主公,您萬不可答應劉備的任何請求!”

眾人回頭視之,乃是楊懷。

劉璋見是楊懷,連忙起身詢問:“楊懷,你怎么回來了,可是前線出了戰事?”

“主公放心,前線兵無戰事!”楊懷走到殿中,向著劉璋拱手行了個禮,說道:“您讓我盯著劉備,幾日前斥候發現劉備派使者南下,我尋思主公您剛給過劉備糧草,劉備卻又派使者南下,必定圖謀不軌,因此追趕而來,以防不測。”

“原來如此!”劉璋松了口氣,又坐回了座位上,拿出了劉備派人送來的書信,笑呵呵地說道:“玄德倒也沒有圖謀不軌,今年開春,諸葛亮拿下了襄陽,如今北方曹操正厲兵秣馬,等待來年開春奪回荊州。

諸葛亮見此,便請玄德回去防備曹操,玄德書信給我,乃是請辭,另外,求些兵馬糧草,也好回去抵御曹操。”

殿下一人踏步而出,只見他年紀大約三十來歲,身材修長挺拔,容貌清瘦,下顎長著尺長胡須,一身清風正氣。

此人拱手詢問道:“主公,不知劉備請求多少兵馬錢糧?”

劉璋撫須詢問道:“公衡,玄德請我借兵三萬,糧十萬斛,不知你意下如何?”

“主公,這萬萬不可啊!”黃權聞言,頓時極力反對。

劉璋哈哈一笑,頗為自得道:“三萬兵馬,已是我益州三四成的兵力了,我自然不會借給玄德,一萬你看如何?至于糧草嘛,就給他五萬斛。他開此大口,乃是坐地起價,我豈能不明白這個道理,自然得砍一砍。

不過玄德跋涉千里遠道而來助我防備張魯,如今他愿意主動退兵,不圖謀我益州。雖然請求借兵借糧,我卻不能太小家子氣,以免讓天下人恥笑了。”

聽了劉璋的話,黃權滿口的話都被噎住了,他深深的吸了口氣,拱手說道:“主公,依我看,莫說一萬兵馬,五萬斛糧草,便是一兵一卒,一斛糧草,也不能給啊。”

“黃公衡,你這是說的什么話?劉皇叔應我主之邀,不辭辛苦,千里入川抵御張魯,如今退回荊州,請求借兵借糧,你為何強加阻攔?莫不是想讓天下人恥笑公主吝嗇?”

黃權話音剛落,殿下便有一人出來反對,只見他五短身材,相貌丑陋,乃是益州別駕張松。

“哼!”黃權聞言冷哼一聲說道:“你也說了,劉備應主公之邀乃是為了入川抵御張魯,可是劉備抵達葭萌關后,卻停滯不前,反而將主公贈送的錢糧分給士人百姓,收買人心,其心可誅!

前段時間,主公聽從我計,縮減供給劉備的糧草,如今劉備糧草不足,便故意書信主公,以曹操南下為由再次索要兵馬錢糧,主公若給,劉備錢糧充足,必定會再賴著不走。所以主公,您萬不可為劉備提供糧草兵馬了啊。”

楊懷聞言,也高聲附和道:“黃大人說的不錯,主公,這一年來,劉備一直在葭萌關收買人心,其意必是圖謀我益州,還請主公斷其糧草,逼迫其離開!”

張松呵呵一笑,說道:“兩位只怕是忘了,當初主公之所以請劉皇叔入川,乃是曹操有進兵漢中之意,請劉皇叔入川,真正的意圖乃是為了防備曹操。

可劉皇叔入川之后,曹操反而卻引兵回去了,劉皇叔的兵馬來之不易,乃是一點一點積攢而來,曹操退兵,他自然不會輕易進攻張魯了。

至于收買人心之說,更是無稽之談,劉皇叔仁義愛民,葭萌關地處邊境,百姓貧苦,劉皇叔布施恩德,正見其仁義之心。難不成劉皇叔入川之后,大殺特殺,屠戮百姓,你們才會放心他沒有奪取益州之意?

更何況劉皇叔已有退兵之意,他退兵離去之后,只要稍加宣揚,說劉皇叔布施恩德的行為乃是主公命令,如此百姓便會對主公感恩戴德了。”

“嗯,子喬這話說的不錯!”聽了張松的話,劉璋點頭贊許道。

“主公!”張松又向著劉璋拱手說道:“主公斷了劉皇叔的糧草,可以逼迫其退兵離開益州,但這樣勢必會交惡劉皇叔。想主公邀請劉皇叔入川時,劉皇叔毫不遲疑,即率兵趕來相助,而如今劉皇叔有難,請求借兵借糧,主公卻置之不理,這讓劉皇叔如何做想?

如今大漢衰微,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家獨大,漢室宗親,只剩下主公與劉皇叔兩位。并且荊州與益州相鄰,荊州若失,益州腹背受敵恐難保也,若益州有失,荊州也是不能保全。

主公與劉皇叔二人,乃是同宗,又有共同的利益,應當結為唇齒相依的盟友,一方有難,另一方絕不能坐視不管,如此兩方才能長存吶!如今劉皇叔請求借兵馬錢糧回去抵御曹操,主公不許,曹操下次若來,益州又該如何保全呢?”

殿下黃權聽了張松的話,不由得指著張松大罵道:“張松,你一口一個劉皇叔,一口一個劉皇叔,你是劉備的臣子,還是主公的臣子?你如此幫助劉備,莫不是與他暗通款曲?想要暗害主公?”

張松同樣分毫不讓,指著黃權喝道:“黃公衡,我剛才所言,句句在情在理,如今曹操勢大,主公應該與劉皇叔交好共同抵御曹操,這乃是為了主公的基業著想,有什么不對嗎?

你一直反對主公交好劉皇叔,莫不成是與曹操暗通款曲,想要離間主公與劉皇叔的關系?好讓曹操得到益州?”

“你……”黃權聞言正要反駁,卻聽得上首的劉璋喝道:“好啦,此乃議事大殿,各抒己見便可,何故相互攻訐?公衡你不必再說了,子喬之言在理,如今曹操勢大,我唯有與玄德結盟,才能抵御曹操,我意已決,明日便撥精兵一萬,糧草五萬斛付與玄德,讓他回去抵御曹操!”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七章辯才張松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8-1 20:13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八章表面兄弟



“哈哈哈!”劉璋話音落下,便聽得殿中傳來一陣狂笑之聲。

劉璋眉頭一皺,看向那人,原來是荊州零陵人劉巴。

劉巴年紀大約在四十歲左右,身高七尺,體型瘦弱,不過他的背脊卻挺得筆直,狂笑之聲響徹大殿,眾人紛紛為之側目,卻絲毫不以為意。

“子初有何高見啊?”見是劉巴,劉璋這才按下心中的不悅,鄒著眉頭詢問道。

劉巴是荊州人士,年少知名,當年荊州牧劉表多次征辟,劉巴均不應就。后來曹操攻打荊州,荊州士人大多投靠劉備,然而劉巴卻投靠了曹操,被曹操派往荊南,招降荊南等郡,然而曹操赤壁敗得太快,劉備隨后占據荊南,劉巴無法北歸,只能前往交州,隨后又輾轉來到益州投靠了劉璋。

劉巴并非益州本土人士,屬于外來投靠的人才,雖然劉巴無禮,但劉璋卻不敢輕易責備,若是如此,以后其他州郡,便難有人才來投靠他了。

見劉璋詢問,劉巴走上前來,拱手說道:“主公,劉備乃梟雄也,久居蜀地而不走,乃是縱虎入山,如今主公更助劉備兵馬錢糧,豈不是讓劉備如虎添翼?”

劉璋擺了擺手道:“先前子喬也說了,曹操勢大,我唯有與玄德聯合,才能保住益州。”

劉巴淡淡一笑,說道:“道理是這么說不錯,可劉備會這么想嗎?自古以來,聯盟抗敵,哪有不出現間隙的?秦國獨大,六國聯手反被秦國分化,當年十八路諸侯討董,最后也是矛盾重重,失敗而歸。

而眼前的劉備,早與江東結盟,當年周瑜攻打益州,劉備反而暗中通知主公,導致周瑜功敗垂成。劉備在主公這邊,乃是仁義,但在江東那邊,卻是背信棄義,可見他并非是仁義之君。

想要真正與強大的敵人抗衡,唯有強大自身,主公想要與劉備聯合抵抗曹操,可劉備會想,如果能夠奪取主公基業,占據荊,益兩州,徹底掌控兩家的人力,物力,兵力,土地,擁有與曹操正面抗衡的實力,這豈不是更好嗎?”

“這……玄德與我同宗,想來不會奪我益州吧?”劉璋將信將疑道。

劉巴拱手道:“防人之心不可無啊,為人君主,豈可一昧相信別人?”

黃權見此,又站出來進言:“主公,子初之言在理啊,還請主公不要給劉備增派兵馬錢糧!如此乃是抱薪救火,自取滅亡啊。”

劉璋遲疑道:“如今玄德書信請求,又著實有難處,我若不從,豈不是……”

劉巴建議道:“不如這樣,主公便推脫益州用度緊張,派些老弱殘兵,陳年爛谷給劉備,如此也可堵天下悠悠眾口,不必害怕劉備增強實力攻打益州,還能逼迫他盡快回到荊州。若到時候曹操當真南下攻打劉備,劉備敵不過,主公在發精兵救援不遲。”

劉璋大喜,拍案而起道:“子初所言甚是有理,就按子初的意思辦,撥五千老弱,一萬斛去年的陳谷給玄德,另外,子初你在替我擬寫一封書信,說清楚我的難處,以免玄德怪罪。”

“諾!”劉巴拱手領命。

劉璋又對楊懷說道:“楊懷,你身為白水都督,負責鎮守軍事重地,不可輕離職守,你立刻返回白水關駐守。”

楊懷拱手領命:“諾!”

“主公……”見劉璋已經下達命令,張松還欲在勸,忽覺身后一人拉了拉衣角,張松回頭看去,見是法正,只見法正搖了搖頭,張松這才閉口不言。

議事結束,眾人陸續退下。

張松回到家中,徑直來到書房。

張松沉吟道:“如今正是緊要關頭,主公怎么要離開益州?我得修書一封勸說才是。”

想到此處,張松便提筆擬寫書信。

“子喬,可在房中?”正在此時,房門外傳來一道聲音。

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陡然聽見外面傳來聲音,張松嚇了一跳,連忙收好書信,來到門口開門。

“見過兄長!”門外的,乃是張松之兄張肅,見是張肅,張松連忙拱手行禮。

“進去說,我有話叮囑你!”張肅徑直走進張松的房中。

張松將房門關閉,來到房中與張肅對坐開來。

“怎么?你在寫信?”張肅見桌案上擺著磨開的墨水,還放著一個裝置書信的信筒,毛筆上的尚濕,便詢問道。

“寫給門下舊吏的,不知兄長找我,有何事?”張松心中咯噔一下,連忙上前收拾桌案,轉移話題。

張肅見此眉頭微皺,說道:“我聽說今日主公召集群臣商議劉備借糧之事,眾人盡皆反對,唯獨你向主公進言借兵馬錢糧給劉備。

子喬啊,你不能如此大意啊,劉備乃是梟雄,若是他日后當真奪取主公基業,你如今如此幫他,主公必定怪罪下來,我張家,豈不是要受滅門之禍?”

張松笑道:“兄長多慮啦,劉皇叔乃是仁義之君,豈會奪取主公基業?我勸說主公,乃是為了交好劉皇叔,為了主公的基業著想。”

張肅叮囑道:“話是這么說沒錯,但也不能太過幫助劉備,一切要以家族為重啊。”

張松點了點頭:“兄長之言,小弟謹記,以后會注意的!”

“既然如此你且忙吧,為兄告辭了!”張肅見張松答應下來,這才起身離去。

張肅離開之后,張松便又繼續擬寫書信。

卻說這張肅,卻是個膽小怕事之人,唯恐張松與劉備太過親近,招惹家族大禍,走到門口,他心道:“這小子與我說話心不在焉,其中必有蹊蹺,莫不是真與劉備勾結?他先前在寫書信,這段時間門生舊吏并沒有書信傳來,不行,我待會得截下來看看,以免祖宗傳下來的家業葬送在我這一輩手里!”

張松寫完書信,當即招來心腹下人,讓其送往葭萌關交付劉備。

下人剛走出張府門口,便聽得后面出來一聲大喝:“張三兒,給我站住!”

張三回頭看去,見是張肅帶了兩個府衛走了出來,他連忙上前行禮:“小的見過家主!”

“你這是去哪啊?”張肅盯著張三問道。

張松拱手回答道:“奉主人之名,給門下官吏送信!”

“信呢?給我看看?”

張三心虛不已:“家主,這只怕不好吧,已經用蠟封過了,若是拆開,小人難以交代啊。”

張肅喝道:“既然是寫給門生的信,我身為家主如何不能看?待會你在去封一次不就行了嗎?把信給我!”

張三見瞞不下去了,這才吞吞吐吐將書信拿了出來,張肅一把奪下,取出書信一看,頓時大怒:“好啊,這張松果然暗通劉備!這將我,將家族置于何地?不行,我得通知主公,死他張松一個,也好過我整個家族與他陪葬!你們將他給我帶下去,以免驚動了張松,我去通知主公!”

張肅讓兩個府衛將張三帶下去嚴加看管,便帶著書信去見劉璋,告發張松。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八章表面兄弟
那ㄟ安勒 發表於 2018-8-1 20:17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九章先救一人


然而張肅卻不知,此刻他的行為,已經被二個人看在眼里。

張府斜對面,便是一座酒館,酒館二樓正對著張府大門的窗戶,有兩個人坐在這里。

其中一人滿臉慶幸之色,說道:“將軍派我們過來保護張松先生,我還不以為然,沒想到事情果然泄密了,將軍真是有先見之明啊,否則張先生只怕難逃一死!現在該怎么辦?要不要追回張肅?”

另一人沉吟道:“張肅膽小怕事,對待兄弟尚且如此無情,只怕追不回來了,還是快去通知張先生逃命吧!”

“走吧,若是晚了只怕難以出城!”

二人商量一番,迅速來到張府求見張松。

由于張肅擔心驚動張松導致他逃跑,故而沒有叮囑府中下人,知道情況的兩個府衛正帶著信使張三下去看管了。

二人順利見到了張松了。

“你們兩位是?”張松看著二人疑惑道。

二人拱手道:“我們是陳到將軍麾下的士兵,陳到將軍知先生在益州為內應,擔心事情不密導致對先生不利,故而派我們入川一直秘密保護先生。

先前我們二人看見先生派出的信使被令兄截下,如今他已經前往劉璋府邸,告發先生了,還請先生速速隨我們出城,遲則生變啊。”

原來劉備出兵入川之時,劉禪暗使趙云叮囑陳到,讓其保全益州人才性命,對于趙云的叮囑,陳到謹記在心。到了益州之后,便派遣軍士打扮成百姓進入cd,在張松,法正二人府邸附近居住,暗中保護,以免事情泄露二人性命不保。

“兄長居然如此誤我?若不是陳將軍有心,我命休矣,快幫我收拾行裝!”

張松聞言臉色大變,但對于二人所說的話卻是深信不疑,一來他與劉備勾結之事只有法正以及麾下少數心腹知道,二來,劉備與他有書信往來,也的確一直是陳到負責傳信。

二人急不可耐道:“先生,逃命要緊,還管什么行裝啊!”

張松找來一個包裹,胡亂取著竹簡衣物包上,向著二人解釋道:“我們逃命如何快的過兵馬?稍后捉拿我的兵馬一到,發現我跑了,必定向北追趕,我收拾些行禮,待會出去告訴下人往南拜訪好友,如此追兵必定向南追擊,咱們才能脫身吶!我兄長剛走,劉璋調兵拿我還需要些時間,你們快些幫忙!”

二人一聽張松說的有理,連忙幫著張松收撿行裝,不過多時,張松便帶著二人提著包裹出門。

“我要去江源縣拜訪好友,兄長回來你們便告訴他一聲!”張松對著門口的下人說道。

江源縣在cd南面,有上百里的路程,劉璋若派人來拿張松不得,必往江源縣城追趕,而張松往北逃亡葭萌關,與追兵背道而馳,便有充足的時間逃命了。

張松向著下人叮囑一番,三人便離開了張府,走出一條街道沒幾步,便見得前方來了一人,那人見了張松,連忙小跑迎了上來:“先生你這是去哪,我家主人有事找你!”

張松認得此人,他乃是法正心腹,張松連忙拉著他低聲說道:“我事情已泄,稍后劉璋便會派兵捉拿,孝直與我關系親密,又是勸說劉皇叔入川之人,只怕也要被懷疑問罪,你速速回府,讓他盡快出城,否則性命不保也,我在城北十里之外等他!”

“我這就回去通知主人!”下人一聽這話,連忙回去通報法正。

張松這邊剛剛出城沒走多遠,劉璋得知張松暗中勾結劉備,大怒不已,便令張任領軍三百捉拿張松。

張肅帶著張任領軍回到府邸,卻不見張松,便招來下人詢問張松去向。

下人回答道:“二爺剛剛離開,收拾了包裹前往江源拜訪朋友去了。”

張任怒道:“是不是你行事不密,他得知消息逃命去了!”

張肅在房中搜尋了一陣,說道:“不可能,信使已經被我拿下秘密關押,府中下人我都沒敢告訴,他如何會知道呢?這房中書架上少了許多書策,衣服也帶走了,若是逃命豈會拿上這些東西?他肯定真去了江源,將軍速速帶兵去追吧。”

“走!”張任大手一揮,帶著兵馬前往南方江源縣捉拿張任。

而張松此刻已經出了北門,在北門十里之外的路邊等待法正。

不過多時,便見得法正策馬而來。

見到張松,法正翻身下馬詢問道:“怎么回事?為何會事泄?”

張松丑陋的臉龐上,堆滿了苦澀,嘆了口氣道:“都怪我,今日聽得劉皇叔要回荊州,我便想書信勸說,哪曾想被兄長察覺,將我告發了。”

法正扼腕嘆息道:“你呀你呀,劉皇叔豈會真的回去?他故意寫這書信,乃是為了增強實力,降低劉璋的戒心好動手啊。本來先前議事結束離開州牧府的時候我就想告訴你,只是擔心被黃權,劉巴等人察覺,故而等回去之后派下人通知你,不想你竟然也罷也罷,你是如何逃脫的?”

張松指著兩個軍士,滿臉感激之色道:“是陳將軍怕我們行事不嚴密,所以派了這兩位軍士暗中保護,兄長截下書信的時候正好被他們看見了,故而我才能逃脫一劫啊。”

法正聞言,對于陳到布置周全,因而保住好友的性命之事也不勝感激:“劉皇叔帳下果然能人輩出啊,若不是陳將軍,你此刻只怕已經被劉璋拿下問罪處斬了,咱們真該好好謝謝陳將軍,事不宜遲,速速前往葭萌關吧!”

張任被張松略施小計晃飛前往江源,等張任率兵回來之后,已是三日之后,而此刻,張松法正二人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了數百里路程,距離葭萌關將近,張任無論如何是追不上的了。

又過了兩日,張松,法正終于是抵達了葭萌關。

得知二人前來,劉備當即出關相迎。

“主公,張松有愧于你啊!”見得劉備,張松滿臉羞愧之色,向著劉備拜倒謝罪。

“先生快快請其!”劉備連忙扶起劉璋,詢問道:“何故如此?”

張松解釋道:“主公書信劉璋,以退兵為由借取兵馬錢糧,在下愚笨信以為真,便書信主公想勸說主公不要回荊州,卻不想行事不密,被家兄察覺告發。如今劉璋已經知道主公有奪取益州之意,卻是毀了主公的仁義之名,主公想要的兵馬錢糧,劉璋只怕也不會給了。”

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九十九章先救一人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